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说课材料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本方案旨在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2.学科发展目标:实现学科布局优化,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实施与评估
1.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学科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
2.建立学科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建设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科建设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成效。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3)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2.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科学研究
(1)明确科研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篇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第四条加强总体规划,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
第五条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
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X〕2号)精神,统筹推进在川高校争创一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服务X发展,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改革为动力,支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争创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X“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导向。
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紧扣经济社会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突出重点。
着力扶优扶需扶特扶新,以一流团队支撑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重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努力形成支撑国家和我省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
坚持开放竞争。
实行开放竞争、重点支持、动态调整。
首期建设从2016年开始,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
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强化绩效考核、社会监督,健全激励约束,增强建设实效。
坚持统筹推进。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系统设计、分类建设、分步实施、分阶段实现,引导高校突出学科办学优势和建设重点,分层分类差别化发展,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争创一流,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提升。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具备一定实力、有条件的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冲击世界一流;形成一批国内优势学科,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支持1所以上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10个左右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学科水平;重点建设200个左右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100个左右高职重点专业。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各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巨大关注。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举足轻重。
在中国,为了能够在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国家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施办法。
一、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个评估体系应该涵盖各个层级的大学,从国家级到地方级,以确保全国范围内的大学都能够审核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资格。
该评估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研究、学术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评估大学在不同领域和层级的实力。
二、优化经费分配机制一个优秀的大学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
国家需要优化大学经费分配机制,确保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充分使用。
国家应该加大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资助力度,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施和装备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国家还可以鼓励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得额外的经费支持。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教师,为大学提供更好的学术资源。
与此同时,大学也应该优化招聘机制,确保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加入。
此外,大学还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力度,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需要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支持,为大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大学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
此外,大学还应该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拓宽科研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提高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国际化办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办学是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大学应该积极招收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环境,增加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机会。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数量转向了质量。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学校纷纷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下面本文将简要探讨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学科的技术和理论创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首先,要合理分配资源。
学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学校应合理调配和利用内部的资源,如教师队伍、实验室设备和图书馆资源。
同时,也需要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的支持,如政府资金和企业合作。
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为学科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其次,要优化学科结构。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合作,进行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再次,要加强学科建设的评估和管理。
学科评估是监管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科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要加强国际化合作。
一流学科需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一流学府建立联盟,开展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通过与国外优秀学府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服务。
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学科内部的发展,更是为了为社会服务。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将学科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将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提升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加强评估和管理、加强国际化合作以及加强社会服务。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流学科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一流学科建设的意义一流学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加强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
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一流学科的高校往往被认为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中心。
通过建设一流学科,学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
其次,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流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术资源和优质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素质。
最后,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际间的学术竞争越来越激烈。
拥有一流学科的高校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的表现,并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在进行一流学科建设时,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首先,建设一流学科要培养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这些带头人和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引领学科的发展,并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其次,要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科发展机制。
这包括科学的学科评估体系、有效的学科组织架构、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等。
只有建立健全的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科的发展。
最后,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一流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
这些成果应该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并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三、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一流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来推动。
首先,学校需要加大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投入。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doc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开始新一轮建设。
建设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
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建设与改革并重,《总体方案》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五项改革任务。
《总体方案》要求加强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有序推进实施。
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配套政策,高校要科学编制建设方案。
对建设方案要开展咨询论证,动态监测建设过程,及时跟踪指导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顶层设计1.确立愿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个问题得先想清楚。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等学府。
2.制定规划:有了愿景,就是制定详细的规划。
这个规划要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二、人才培养1.课程体系: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有一流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家,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确保教师队伍的活力。
3.学生选拔:选拔优秀的学生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
我们要改革招生制度,提高选拔标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
三、科学研究1.项目资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实力。
我们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
3.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社会服务1.产学研结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与企业、政府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责任:高校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地。
2.经费投入:确保经费投入,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建设效果。
注意事项一:避免目标过于宏大导致实际操作难度增加解决办法:咱们得实事求是,目标虽然要远大,但也要脚踏实地。
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一步步来实现。
比如,先从提升几个关键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开始,逐步扩展到全校范围。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一流学科的建设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学科的水平和竞争力,高校需要制定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来指导学科的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重要性、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
一、重要性一流学科的建设对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一流学科可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知名度。
同时,一流学科的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创新和跨学科研究。
因此,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对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目标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目标是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领先者。
具体包括:1.建立一流的学科团队:通过引进人才,培养和发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2.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学科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经验,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策略一流学科建设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同时注重培养本校的优秀人才,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团队。
2.研究与应用结合:加强基础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培养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改革和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与国际一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经验,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建设目标和定位:明确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2.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招聘和引进人才,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
同时注重培养本校的优秀学子,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一流大学总体方案
一流大学总体方案一流大学总体方案是为了实现高质量教育和研究成果,提升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本文将从改善教育质量、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学术研究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四个方面,探讨一流大学的总体方案。
1. 改善教育质量一流大学应该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并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流大学应该加强创新教育,推动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
此外,还应该提供创新研究的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技术转移。
通过加强创新教育和研究,一流大学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3. 推动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推动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一流大学应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和资源。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术论坛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学术研究,一流大学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水平,增加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4.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是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一流大学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流大学应该积极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学生交换和留学计划,以及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
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一流大学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之,一流大学总体方案旨在实现高质量教育和研究成果,提升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改善教育质量、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学术研究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一流大学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一流总体方案
双一流总体方案1. 引言双一流建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
本文旨在介绍双一流总体方案,包括双一流建设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措施。
2. 背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双一流建设旨在培养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前列。
3. 目标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具体来说,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培养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通过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这些大学应具备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育资源。
3.2 创建一批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还要求各高校在重点学科上实现国际领先地位,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群体。
这些学科应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3.3 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培养一流学科和大学,更是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对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4.1 资金投入国家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双一流学科和大学的建设。
通过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增加科研经费和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才。
4.2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
国家将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通过激励政策和培训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
4.3 国际合作与交流双一流建设强调国际化的视野和卓越的教育资源。
国家将鼓励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构建一流学科体系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以期为相关高校制定一流学科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一、目标与原则目标1.提升学科水平: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学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培养高水平的人才;2.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3.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4.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一流学科建设,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原则1.国际化导向:学科建设要根据国际先进标准,选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方向进行深入研究;2.创新驱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3.协同创新: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实现优势互补;4.人才培养优先: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键任务与措施关键任务1.学科引领:选取具有战略重要性和发展潜力的学科方向,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国内外一流学科带头人;2.团队建设: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提高学科研究实力;3.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一流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一流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5.改革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整体学科水平。
措施1.开展学科评估与规划:通过学科评估,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规划;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3.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室的投入,更新仪器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4.建设学科交流平台: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合作,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5.注重学科创新教育: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和一流水平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指导高校发展的框架。
一、明确目标一流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发展需求确定发展一流学科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紧跟国家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战略紧密结合,为国家的需求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2. 特色明显:突出学科建设的特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方向,成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领先者。
3. 国际化水平:追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布局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协调发展、互相支撑的学科体系。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是拥有一流学术水平和科研经验的人才,来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2.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融合,形成具有跨学科特色的学科方向。
3. 建设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建设学科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优化教学模式高校应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调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术能力。
3. 推行终身教育: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加强科研创新科研创新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
高校应该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一流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一流课程说课稿
一流课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一门我认为是一流课程的说课稿。
这门课程是关于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它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这门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它不仅包括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还涉及了创新实践的案例分析和方法论。
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能够掌握创新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其次,这门课程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方面,这门课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这门课程还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这门课程还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评价体系方面,这门课程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不仅是在学术上取得了成绩,同时也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总之,这门课程是一门我认为是一流课程的说课稿。
它不仅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对待这门课程,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谢谢!。
一流学科建设课件
一流学科建设课件一流学科建设课件第一部分:介绍一流学科建设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1. 一流学科建设的定义: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实践,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一流学科建设的意义:提高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增强学科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的跨学科发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第二部分: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15分钟)1. 师资队伍:招揽优秀的学术领军人才,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
2. 科研条件: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和资源,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3. 学科特色: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学科品牌。
4. 学科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第三部分: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策略(20分钟)1. 强化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
2. 加强科研条件的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3. 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和能力的人才。
4. 加强学科评价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策略。
第四部分:一流学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10分钟)1. 学科学术成果的提升: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带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国内外学术声誉。
2. 科研团队的建设:学科团队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群体。
3. 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通过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4. 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吸引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的全球化发展。
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5分钟)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可以提高学科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这可太重要啦!就好像盖房子,一流学科就是那坚实的根基呀!
咱想想,要是学校里有超棒的学科,那我们能接触到多牛的知识和资源呀!比如说计算机学科,那简直就是打开科技大门的钥匙嘛!你看看现在那些厉害的科技公司,不都是靠一流的计算机人才撑起来的嘛!
老师在这当中可起着关键作用呢!老师们就像是引路人,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嘿,同学们,这种问题就得这么思考!”他们的话总是能点醒我们。
再说说学校的设施,这也得跟上啊!没有好的实验室、图书馆,怎么能行?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没带好装备呀,那能打赢吗?
咱也得积极参与呀,就像一场精彩的比赛,光看别人跑可不行,自己也得使劲冲!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那火花蹭蹭地冒,说不定就能碰撞出超级棒的点子呢!
总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咱每个人都得重视起来,这关乎我们的未来啊!咱都要加油,让一流学科在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解读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解读辽信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于201 5年1 0月2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辽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政策分析与实践对策 [J], 伍宸;
2.《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政策分析与实践对策 [J], 伍宸
3.一流学科对“2011计划”实施的驱动作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解读 [J], 孟凡英;王硕;何俗非
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J], ;
5.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XXXX委负责人答记者问2021年1月,经**同意,、、XXXX委(以下简称三部委)XX《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为XX落实党****XXX2021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XX。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XX方面的**和力量,促进区域协调;XX,即以XX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XX、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XX引领、深化综合XX,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提高质量。
2.“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答: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比选、动态筛选产生。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XX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XX,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XX,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XX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XX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一流为目标。
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篇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第四条加强总体规划,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
第五条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
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引领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第六条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第二章遴选条件第七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果显著;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成果丰硕;配置、政策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科学研究方面,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健全,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基础研究处于科学前沿,原始创新能力较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研究解决了国民经济中的重大关键性技术和工程问题,或实现了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撑。
社会服务方面,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绩效突出,形成具有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端智库,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服务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做出突出贡献,运用新知识新理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科学普及、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具有师生认同的优秀教风学风校风,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强,整体水平高,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优良;一线教师普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成长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后劲足。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吸引海外优质师资、科研团队和学生能力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参加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国际影响力较强。
第三章遴选程序第八条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第九条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
专家委员会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和本办法,以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
第十条根据认定标准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并提出意见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建议名单。
第十一条列入拟建设名单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以改革为动力,结合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和专家委员会咨询建议,确定建设思路,合理选择建设路径,自主确定学科建设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以下统称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的长效建设机制,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健全学科生态体系,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以5年为一周期,统筹安排建设和改革任务,综合考虑各渠道资金和相应的管理要求,设定合理、具体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细化具体的执行项目,提出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避免平均用力或碎片化。
高校须组织相关专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对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
第十二条论证通过的建设方案及专家论证报告,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第十三条专家委员会对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提出意见。
第十四条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章支持方式第十五条创新支持方式,强化精准支持,综合考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类别及发展水平等,给予相应支持。
第十六条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央高校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
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地方高校,所需篇二: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附件1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臵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
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特色学科方向4个。
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5人,正高职称275人,副高职称61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97人。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四川省千人计划3人。
目前,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1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委级科研平台4个,分别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其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56项;授权专利47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2项;出版著作134部;发表学术论文10695篇,其中SCI收录827篇。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还不强,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不足,国家级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少。
二是整体学科水平不够高,学科特色不够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少。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特色不鲜明,国家重大项目及高水平成果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情况(一)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定位“十三五”期间,学校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力争到2030年,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行列。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定位是国内一流,学校通过将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优势、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内化为推动学科科研特色优势的动力,发挥外部助推“引擎”作用,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特色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学术科研特区,在优势特色学科和学术领域形成科研主攻方向,打造学术高地,形成学术高峰,在国家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和科研成果上有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集中优势,加大特色优势学科培育和建设力度,实施“特色优势学科提升工程”,建立特色优势学科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
23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35个学科进入省内一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力争有ESI排名前1%的一流学科。
(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思路1.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打造学科高峰强化优势学科,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高峰。
加大整合、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到2020年学校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进入全国排名的前25%左右(武汉大学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数据)。
依托学科群体优势,整合学科,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以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实现各学科协调发展,提高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生物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学科建设,争取形成更多的学科高地,同时助推学科高峰。
2.实施理学学科培育专项,强化理科比较优势以提升基础学科对工程学科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定位,设立理学学科培育专项,以面向工程学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问题为导向,加大特色理科建设力度,提升理科在同类学校中的比较优势,增强理科原始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