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河源 调研报告

河源 调研报告

河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河源市一、引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河源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河源市主要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和农业。

制造业方面,主要以陶瓷和电子产业为主,其中陶瓷产业在全国享有盛誉,电子产业则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

农业方面,主要以水稻、油茶和蔬菜为主要种植业,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

2.经济增长近年来,河源市的经济增长较为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其中,制造业的成效明显,贡献了大部分的经济增长。

此外,河源市还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河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包括丹霞地貌、瀑布、溶洞等。

其中,丹霞地貌是河源市的特色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周边的山水环境也十分优美,是进行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2.人文景观河源市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古村落、历史遗迹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河源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四、环境保护情况1.水质污染河源市的水质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排放。

公共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隐患。

因此,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气污染河源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质量至关重要。

五、建议1.多元发展河源市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注重多元化,不仅依赖于传统制造业,还需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水质和大气的监测和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家乡发展新貌调查报告广东河源500字怎么写

家乡发展新貌调查报告广东河源500字怎么写

家乡发展新貌调查报告广东河源500字怎么写
要写好一份500字的家乡发展新貌调查报告,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写:
首先,简要介绍河源市的基本情况。

包括河源市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接下来,阐述河源市的发展变化。

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描述。

比如,可以提及河源市的GDP增长率、
新建的高楼大厦、改善的交通设施、丰富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等等。

然后,重点描述家乡发展的新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1.经济发展:可以提及家乡的经济产业结构、企业发展状况等。

例如,家乡是否有新的产业引进,是否有新的企业开设等。

2.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描述家乡新建的公路、桥梁、公共设施等。

比如,是否有新的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建设。

3.改善居民生活:可以描述家乡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例如住
房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

也可以提及是否有新的休闲娱乐设施等。

4.环境保护:可以描述家乡的环境状况,例如空气质量、水质
状况等。

是否有新的环境保护措施被采取。

最后,对家乡发展新貌的感受进行总结。

可以谈谈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期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数据和新闻报道,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

河源市经济发展对策

河源市经济发展对策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投入不足
河源市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
人才引进困难
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河源市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环境污染问题突
工业污染严重
河源市部分工业企业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 影响。
环保基础设施落后
河源市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强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消费拉动不足
虽然近年来河源市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显不 足。
02
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
河源市农业占比较大,但农业生产效率较 低,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影响整体经 济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河源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现代服 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制约了城市经济的 转型升级。
学习先进经验
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河源市的实际情 况,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发展对策和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产业结构调整
01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河源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

河源龙川的发展趋势

河源龙川的发展趋势

河源龙川的发展趋势
河源龙川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流与交通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建设,龙川的交通便利性将得到提升。

这将有助于优化物流配送网络,促进本地产业发展。

2. 农业现代化:龙川是农业大县,未来可能会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农业产业链。

3.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龙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未来可能会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力度,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龙川的知名度,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产业升级和创新:龙川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5. 教育和人才培养:龙川将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引进和留住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体来说,龙川的发展趋势将是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综合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明建设。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前景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前景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前景河源江东新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是我市重要的发展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江东新区逐渐成为了我市的新兴发展极地。

江东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江东新区的交通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区位于河源市的中心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拥有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

新规划建设的河东高速、京珠高铁以及江东机场等交通设施完善,将为新区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商机。

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新区与其它城市的联系,推动经济交流和发展。

其次,江东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新区计划建设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将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

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因此具备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支持下,新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进驻,为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再次,江东新区的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也十分重要。

新区的规划注重以人为本,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通过建设绿色产业和绿色生态区域,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驻新区,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同时,新区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最后,江东新区的发展还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作为国家级的新区,江东新区享有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

国家对于新区的发展非常重视,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财力支持,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将进一步激发新区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新区。

综上所述,河源江东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新区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有力推进,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十分有利。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江东新区将成为我市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极点和新的发展亮点。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动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政府政策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河源市未来发展趋势应以重视交通网络的建设,致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园、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为先。

关键词:河源市;产生与发展;动力因素;发展趋势1 广东省河源市简介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

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

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交界。

如图1所示,河源市共分为一区五县。

一区是源城区,五县分别是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东源县和紫金县。

全市面积万平方公里。

河源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北回归线在境内南部通过,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毫米,全年温暖湿润。

中原文化与南粤文化在这里融生,使其积淀了底蕴丰富的东江客家文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河源由粤东北最封闭的山镇,变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由珠三角北部最落后的小城,变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东江明珠”。

并获得众多荣誉:“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

图1.2 河源市产生和发展过程概述自然因素适宜的气候。

河源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毫米,雨量充沛。

如此温暖的气候很适宜人类生存。

丰富的水资源。

俗话说,有水就有生命。

河源地区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7.03
•【字号】河府〔2021〕29号
•【施行日期】2021.07.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府〔202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业经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

市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经与规划纲要及省级对口规划衔接协调后,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实施;重点专项规划由规划牵头部门联合市发展改革局上报市政府批准,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市政府各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规划需在启动编制前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在印发前与规划纲要进行衔接。

附件: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附件-1:河源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清单.doc
附件-2: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doc
附件-3.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明细表.xlsx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3日。

河源水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源水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源水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河源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水产养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

本文将对河源水产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河源水产发展现状1. 养殖品种丰富:河源养殖的主要品种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其中以鱼类养殖为主。

常见的水产品种有鲤鱼、鳙鱼、鲷鱼等。

2. 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河源地区的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大量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农户参与经营。

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水资源的充足和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

3. 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河源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受益于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包括饲料配方的优化、水体管理的改善等,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4. 品牌建设逐步推进:为了提升河源水产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开始进行品牌建设。

他们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产品,并通过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来提高市场份额。

二、河源水产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与转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对水产健康和安全的追求,河源水产养殖业将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企业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监控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推行绿色养殖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

2. 科技创新的应用:河源水产养殖业将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远程监控和智能化设备,农户能够及时了解水产养殖的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3. 建立健全的产业链: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河源需要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产业链。

这包括从种苗供应到加工销售的全程管理,要注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市场运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4. 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地区,河源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水产养殖业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减少废水排放,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5. 增加品牌影响力:河源水产养殖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探讨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美景的关注度提高,生态旅游成为了大众旅游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源市作为广东省内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具备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河源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这里有许多山区、湖泊、水库、森林等自然景观,同时,河源市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天然资源为河源市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河源市的生态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旅游景点如宝丰湖、连平田头岗、龙川荷塘、源潭峡谷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升级,投资兴建了一些高品质的度假村和生态农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

二、河源市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然而,河源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制约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游客前往河源市的交通成本较高,限制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此外,河源市在旅游营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宣传不足也成为了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另外,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是河源市需关注的重要挑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污染、土地破坏以及对野生动植物的扰乱。

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河源市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了保护河源市的生态环境和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交通、通信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降低游客的交通成本,增加河源市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2.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度。

推动旅游企业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增加旅游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同时,注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河源商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源商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源商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河源作为广东省内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商业发展也日益壮大。

本文旨在分析河源商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趋势。

一、河源商业的现状1. 经济基础:河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服务业、工业等多个产业相对发达,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商业配套设施:河源市内拥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如河源万达广场、河源市悦时代购物中心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购物体验。

3. 电商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河源市的电商行业也迅速发展。

一些本地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河源市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品质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河源商业的未来趋势1. 市场多元化:未来河源商业将更加多元化,包括品牌、业态和产品的多样性。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商家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河源商业将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包括智慧商业、移动支付和数据分析等。

这将提升商业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

3. 强调体验与服务:未来商业将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服务。

商家将加大对消费者服务水平的投入,提供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以吸引更多顾客。

4. 网络与线下的融合:未来的商业发展将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

线上渠道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购物方式,同时实体店铺也将通过线上平台扩大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

5. 商业地产的持续发展:河源市商业地产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持续吸引大型商业机构的入驻。

同时,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

三、发展河源商业的建议1. 提高服务质量:商家应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2. 加强科技应用:商家应关注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智能化系统和数据分析,提升商业运营的效率和竞争力。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省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省市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动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政府政策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市未来发展趋势应以重视交通网络的建设,致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园、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为先。

关键词:市;产生与发展;动力因素;发展趋势1 省市简介市位于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东江流域与江流域。

其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

东接市、市,南邻市,西连市、市,北与省交界。

如图1所示,市共分为一区五县。

一区是源城区,五县分别是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东源县和紫金县。

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北回归线在境南部通过,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全年温暖湿润。

中原文化与南粤文化在这里融生,使其积淀了底蕴丰富的东江客家文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由粤东北最封闭的山镇,变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由珠三角北部最落后的小城,变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东江明珠”。

并获得众多荣誉:“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例”、“全国双拥模城市”、“省文明城市”等。

图1.2 市产生和发展过程概述2.1 自然因素适宜的气候。

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雨量充沛。

如此温暖的气候很适宜人类生存。

丰富的水资源。

俗话说,有水就有生命。

地区地处东江中上游、江上游和北江上游。

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江流域占81.6%,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

全市区域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矿产资源。

市的矿产主要有铁、钨、铅、锌、锡、钛、铀、萤石、石英石、水泥用灰岩、瓷土、稀土、建筑用砂、地热水、矿泉水等矿种。

河源的发展前景

河源的发展前景

河源的发展前景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广东省辐射东南亚的战略门户城市之一。

河源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从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看来,河源市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广阔的。

首先,河源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旅游业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河源市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下埔风景区、泰丰旅游度假区、高良岗生态旅游区等。

同时,由于毗邻港澳地区,河源市还具备发展生态旅游和“离岛旅游”的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河源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对旅游市场需求大。

其次,河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广东与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河源市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和水路等。

其中,沪昆高铁、梅州大道、梅深铁路等交通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河源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并提升河源市的区位优势。

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河源市还可以借助港澳的优势,打造国际性的贸易和物流中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再次,河源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河源市是广东省的重点矿产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矿、矿渣、金属矿等资源。

同时,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河源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如柑橘、蔬菜、水果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河源市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河源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河源市必将成为广东省乃至海内外投资者青睐的热门城市之一。

广东河源未来发展前景

广东河源未来发展前景

广东河源未来发展前景广东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是粤东山区的一个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源市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备受关注。

首先,河源市的位置十分优越。

河源紧靠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距离广州仅有150公里,是广东省内的交通枢纽之一。

近年来,河源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新建了多条高速公路和省际铁路,大大缩短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这为河源市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河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河源市地处丘陵和山地交错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7.5%,气候四季如春,空气清新。

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河源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旅游开发计划,包括修复历史古村落、开发温泉度假村、打造生态旅游景区等。

这些计划的实施将带动河源市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此外,河源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

近年来,河源市推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等。

同时,河源市也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将红糖、柚子等农产品打造成地方特色品牌,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提高河源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最后,河源市注重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

河源市不仅加大了对人才的物质奖励力度,还打造了一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创业平台。

河源市政府还积极引进外籍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以推动河源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些举措为河源市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广东河源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都为河源市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河源市的不断发展,其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将会不断提升,成为广东省乃至整个南中国地区的重要城市。

调查报告河源

调查报告河源

调查报告河源调查报告河源一、引言河源是一个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河源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二、经济发展河源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水稻、茶叶和柑橘是主要的农产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源市逐渐向工业化转型。

近年来,该市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电子信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这些举措为河源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河源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资源有限,河源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河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行了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河源市还注重生态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例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森林资源。

然而,河源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权衡和取舍。

其次,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环境规定的有效执行。

四、社会发展河源市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河源市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节庆,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然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教育问题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河源市需要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五、结论综上所述,河源市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河源市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家乡的变化——河源.

家乡的变化——河源.

中河转移园
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省手机生产基地” 全球四大模具机械制造中心之一 全省建设速度最快 效益最好的转移工业园之一 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其他的工业园
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 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 深圳罗湖(源城)产业转移园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1994年,广梅汕铁路正式通车,打破了河源 没有铁路的历史 。 1997年,京九铁路正式通车,河源通往南北 的经济“大通道”打开。 2003年,惠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源有了 自己的高速公路 。 相继的,河龙、梅河、粤赣高速公路也建成通车 。
京九铁路
广梅汕铁 路、京九铁路贯穿我市,通车 里程达226 公里,使我市成为 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
老街道
新街道
改造前后的珠河桥
老中山路
新中山路铜锣湾
九十年代的沿江路
新建的沿江路
新城市景象
四、文化教育
L/O/G/O
文化
一 二 三
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 文化教育事业 人民生活文化
河源的历史文化
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 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百字碑记写河源2000多 年历史,道出了河源客家 古邑历史文化之根—孙中 山先生塑像百字碑记
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全新打造“公园城市”
一座城市、一座公园, 城中有园、园中建城, 城在人中、人在景中。
亚洲音乐高喷
亚州音乐喷泉位于市区内新丰江江心,是河源山水游一个 壮观景点。该喷泉集声、光、水、色于一体,由主喷和副 喷两部分组成。主喷高169米,副喷由1068个喷嘴、 618盏水下彩灯组成。
(二)工业的发展
0年前的工业发展落后
1988年,河源经济窘况,GDP仅16.7 亿元。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河 源,是广东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

河源的变化作文

河源的变化作文

河源的变化作文河源的变化。

河源,一个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城市,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小城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河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河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河源的城市规模较小,建筑风格以传统的农村建筑为主。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源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和道路网络让人眼前一亮。

城市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其次,河源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过去,农业是河源的支柱产业,大部分居民都以务农为生。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河源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了主导产业。

许多工厂和企业的兴起,为河源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河源的环境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过去,由于农业生产和工业污染,河源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大力整治,河源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

最后,河源的文化氛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河源的文化活动较少,文化设施不完善,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然而,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政府的扶持,河源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起来,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总的来说,河源的变化是巨大而积极的。

从城市面貌到经济结构,从环境问题到文化氛围,河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河源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河源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河源市经济发展战略

河源市经济发展战略

河源市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河源市先后实施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两个五年计划,即2001—2005的“十五计划”和2006—2010的“十一五规划”,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文章以河源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河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现状;问题;发展路径一河源市经济发展现状河源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农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五大发展”,取得了后发的优异成绩,如下表是河源市这几年的经济生产总值和增长比率,我们可以看到河源市的经济生产总值每年都在增长,而且一直处于高增长比率状态,经济发展速度快。

具体来说表现在十个方面,即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一园六区”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发展。

河源市的经济要继续发展,要依赖于其本身的优势,它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土地、森林、水源、矿产、生态等资源的潜力比较大。

全市人均矿产、森林、水、土地资源均居全省第一,温泉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丰富的“金、木、水、火、土”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是区位优势,河源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境内京九、广梅汕两条铁路交汇,并在龙川设有京九铁路南段最大的编组站,惠河、梅河和粤赣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河源已经全面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和沟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陆桥”,为绿色农副产品的流通运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可发展成粤北山区新的物流中心。

三是人文优势,“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初步建立,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

河源坚基发展历程

河源坚基发展历程

河源坚基发展历程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河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是广东省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河源经历了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到现在的繁荣的转变。

以下是河源的坚基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河源市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时,河源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石矿资源和纺织业。

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的限制,河源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河源的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政府对外开放态度的转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推动了河源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纺织、电子、汽车和建材等行业相继涌入河源,大大改善了河源的产业结构,提高了市民收入水平。

此外,河源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重大改善,对外交通的便利和内部交通的畅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河源的物流成本降低,产品销售区域扩大。

同时,河源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近年来,河源市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投资大量资金改善城市建设和民生福利。

新建的住宅小区、商务楼、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环保力度,大量的废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设施的投资,使得河源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河源市还主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河源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师待遇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河源市已成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旅游胜地。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包括加强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目标。

河源市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将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河源市工作报告2023年

河源市工作报告2023年

河源市工作报告2023年1. 引言河源市作为广东省北部的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本报告将对2023年河源市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进行详细说明。

2. 经济发展(1)稳步推动工业升级。

我们将把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方向,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水平和附加值。

(2)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我们将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们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推动金融、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附加值。

(4)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 城市建设(1)提升城市品质。

我们将加大城市道路及市容环境改造力度,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推进市政设施标准化建设,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

(2)加强交通建设。

我们将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3)加强生态建设。

我们将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 民生福祉(1)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

我们将推进全民社保体系建设,加大救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保障水平。

(2)加强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

我们将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体育产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打造文化名城和体育强市。

(3)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

我们将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5. 党建工作(1)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广东省河源市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动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政府政策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河源市未来发展趋势应以重视交通网络的建设,致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园、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为先。

关键词:河源市;产生与发展;动力因素;发展趋势1 广东省河源市简介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

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

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交界。

如图1所示,河源市共分为一区五县。

一区是源城区,五县分别是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东源县和紫金县。

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北回归线在境内南部通过,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全年温暖湿润。

中原文化与南粤文化在这里融生,使其积淀了底蕴丰富的东江客家文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河源由粤东北最封闭的山镇,变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由珠三角北部最落后的小城,变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东江明珠”。

并获得众多荣誉:“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

图1.2 河源市产生和发展过程概述2.1 自然因素适宜的气候。

河源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雨量充沛。

如此温暖的气候很适宜人类生存。

丰富的水资源。

俗话说,有水就有生命。

河源地区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

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江流域占81.6%,韩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

全市区域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矿产资源。

河源市的矿产主要有铁、钨、铅、锌、锡、钛、铀、萤石、石英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稀土、建筑用砂、地热水、矿泉水等矿种。

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动植物种类繁多。

河源地区大多属山地,拥有大面积的森林。

林中约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

众多的动植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2.2 人为因素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

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3 河源市发展动力3.1 自然资源丰富河源市自然资源丰富,人均矿产、森林、水资源和土地均居广东第一。

3.1.1 矿产资源河源市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品位高、规模大等特点,素有粤东宝库之称。

截至2007年,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6个品种,其中铁矿、钨矿、稀土矿、石灰石、瓷土矿、铅锌矿、锡矿、萤石矿、石英石等都在全省占较大份额,潜在经济价值达1200亿元.铁矿主要产地有连平大顶、紫金宝山嶂等地。

大顶铁矿是广东省第一大型的铁矿,也是国内罕见的量大质好、易采易选的铁矿区,总储量达1亿多吨。

钨矿主要分布于连平县和紫金县。

连平锯板坑钨矿为目前全省最大型钨矿,其储量居广东首位。

3.1.2 森林资源河源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目前植被多为疏松林、旱生性灌木丛、草丛和农业生态群落,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湿地松、杉树、芒箕等。

至2013年底统计,河源市森林面积达到1713.82 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533.3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3%,在广东省名列前茅,被称为“粤东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广东省重点林业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商品林和生态林基地。

河源也因此被称为“万绿河源”。

境内的新丰江水库区内有著名的森林基因库和国家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大叶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近14500公顷,1993年国务院批准在此建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3.1.3 水资源河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一是水库水资源。

河源拥有新丰江和枫树坝两大水库。

新丰江水库,即万绿湖,是“东江流域地区的水源生命线”和“韩江流域的发祥地”,其蓄水量名列广东第一,全国第二。

万绿湖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和水色秀美于一身,其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的优质水也吸引了国内著名的水企业品牌——农夫山泉前来建厂;河源境内的东江水质一直保持着国家一至二类地表水标准,为东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优质的水源。

而枫树坝水库的蓄水量在广东第二,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水源之一。

两水库总库容达15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

广东省有9000多万人口,其中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4000万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都来自河源,此外,香港702万同胞的生活用水也来自河源。

其二是地热水资源。

河源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温泉资源有63处,遍布五县一区,被称之为温泉之乡。

其水质优良,主要为偏硅地热矿泉水,含有多种有益于身体的微量元素,是广东省内唯一富含游离二氧化碳的温泉,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温矿泉资源。

河源境内的地下温泉分布广、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但因开发起步晚,河源的温泉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与省其他温泉相比,河源温泉显得更“纯”。

目前,河源现已开发的有8处,有巴厘岛异域风情的御临门温泉、展现世界浴文化的龙源温泉、以生态盎然的综合环境艺术著称的热龙温泉、淳朴本色的天上人间温泉等。

3.1.4 土地资源河源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清远、韶关、梅州,其中河源中心城区盆地和灯塔盆地面积共3170多平方公里,人均土地资源多。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耕地趋于萎缩的情况下,河源的土地资源对地方和全省经济的发展愈发显得珍贵。

3.1.5 恐龙化石资源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至2013年,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已有一万五千多枚,是全世界馆藏恐龙蛋化石总和的两倍,河源也因此成了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恐龙蛋化石馆藏量最多的地方。

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

自发现恐龙蛋化石之后,还陆续发现了8具恐龙化石及200多个恐龙脚印,成为世界上仅有的蛋、骨骼、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埋藏地。

据估计,目前发现的恐龙蛋只是地下海量埋藏中的沧海一粟。

河源中生代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恐龙蛋、恐龙骨骼和菊石化石等地质遗迹资源。

在“河源盆地”的红砂岩中,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分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埋藏浅、保存完好等特点。

2005年河源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3.2 区域优势明显3.2.1 珠三角向外辐射的腹地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靠山近海,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

实际上河源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体。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区位,致使河源既能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又能很好地沟通国内大市场,从而逐渐由珠三角的边缘地区变成了泛珠三角的前沿地区,成为珠江三角向外辐射的重要腹地。

3.2.2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黄金通道”河源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在境内交汇。

河源市龙川县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

105、205两条国道及惠河、梅河、粤赣三条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

建设中的东江河运航道将达五级水平,可直达广州黄埔港。

穿越河源的广河、汕湛、大广、汕昆、粤湘等5条高速公路,或已建成通车,或正在建设中。

连接东源县义合镇和紫金县古竹镇的东环高速公路,深圳至惠州、河源的城际轻轨也即将开工。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区位优势日益凸现。

河源也由此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黄金通道”。

3.3 政策支持河源市的发展动力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省、市政府重视与河源的沟通、交流,全力支持河源各项事业发展,加大倾斜力度,推动河源加快发展;指导河源做好各项工作的评估,结合河源实际,做好规划,更加合理地规范各项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避免随意性建设,保障河源可持续发展。

4 发展现状4.1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图2.如图2所示,至1988年开始,河源市区域生产总值持续大幅度增加,增长速度大体上维持在10%-20%之间。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比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高出2.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6.7%,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出0.7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速加快了0.1个百分点。

4.2 河源市GDP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减少,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1987年,第一产业GDP占总产业GDP53.3%,二、三产业仅占23.5%、23.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改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所占GDP比重不断增加。

1995、2000、2008年的第二、第三产业占总GDP比重分别为23.3%和29.6%、24.1%和41.1%、54.9%和31.7%,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第二、第三产业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加。

河源市GDP产业构成(%) .4.3 交通网络的建设20年前的河源,没有一寸水泥路,也没有一寸铁路,更没有一寸高速公路,被称为惠阳地区的“西伯利亚”。

要发展,先修路。

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带给河源发展的机会。

随着河源市的建立,其以“打造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新格局”的思路,以建设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快国道、省道、县道、村道改造,完善交通网络,促进人流、物流的集聚。

截至2008年,20年来,河源市市累计在建设交通道路上投入了192.3亿元:新、改建国、省道1576.1公里,改造县乡公路3212.3公里,建设村道水泥硬底化4547.3公里,公路密度由1987年的20.9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07年底的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2.1倍;建成惠河、梅河、粤赣高速公路共232公里;建设广梅汕、京九铁路共227 公里,并在龙川设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