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
1.请君入瓮【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查此案。
来俊臣正在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太容易了!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或:有人。
通:串通。
谋:谋反。
鞫:审问。
方:正在。
推:推究。
索:索取。
文昌右丞:官职名,主管司法。
周兴与丘神绩:二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官员。
太后:武则天来俊臣:武则天时期的官员鞠:审讯承:供认翁:坛子炙:烤内状;皇帝的诉状伏:承认2.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
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3.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了解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1: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文言文成语故事2: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文言文成语故事3: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七年级的三十个成语故事
七年级的三十个成语故事1、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
妻子气愤说看不见。
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7、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完整版)成语故事文言文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初中语文白话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成语故事
题目: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成语故事一、引言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文言文中,成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中考语文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成语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成语故事一:“螳臂当车”在古代的一个故事中,有一只螳螂看到一辆车驶来,它贪婪地想抓住车子,于是它伸出了自己的两只小手。
结果,车子压过了螳螂,使得它的两只手被压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不量力,螳臂当车是愚蠢和不自量力的表现。
三、成语故事二:“杯弓蛇影”相传古代有个人在夜晚用弓射箭,他面对着一口酒杯,射了个没准确,只是射破了杯子。
之后他看到地上有个游动着的影子,他便以为是条蛇,非常的害怕,实际上他看到的只是倒映在地面的蛇的影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杯弓蛇影是指以偏概全,被局部的表象所迷惑。
四、成语故事三:“大义灭亲”据《史记》记载,龙国有一个叫做公孙杵城的人,他杀了自己的儿子,其实他并不是要杀儿子,而是做了一个虚伪的样子,用这样一把伞来遮住儿子,因此大家就讨厌他,压力很大。
所以我们生活中为了利益牺牲亲人的行为就叫做“大义灭亲”。
五、结语以上所介绍的成语故事只是文言文中的冰山一角,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古人的风土人情和智慧。
希望同学们在备战中考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成语故事,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成语故事四: "揠苗助长"在古代,有一个农夫种稻谷,他听说种植稻谷之后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收成。
于是,他心急如焚,便想加快作物生长的速度,于是便去揠苗助长。
没想到,这种做法反而导致了庄稼长得更慢,最终收成的结果也很不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揠苗助长是指急于求成,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七、成语故事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一位农夫,他种下了一颗树苗,并用心照料了十年。
中考语文:课本常见成语,典故和传说
中考语文:课本常有成语,典故和传说中考语文:课本常有成语,典故和传说一,《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作者:司马迁1,典故:物归原主: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物归原主。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满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满地送还自己。
2,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道歉。
恳求对方的饶恕3,典故:怒气冲天: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含义:指愤慨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生气到极点 4,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卒相与欢,为存亡之交。
”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情。
比喻能够誓同存亡的朋友二,《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车水马龙: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车水马龙。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好多。
现形容来的人好多,特别喧闹。
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1,典故:别有用心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饮酒,而在于赏识山里的景色。
后用来表示本义不在此而在其他方面。
2,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实情大白。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实情完整显现出来。
五,《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1,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宠儿也”含义:天所喜爱的人2,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3,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故事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1: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2:士别三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3:高山流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4: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文言文成语故事简短
文言文成语故事简短1.鸟语花香:古时候,有一位文人在山林中游玩,忽然听到鸟儿的歌声和花儿的香气,感到非常愉悦。
他便写下了“鸟语花香”四个字,形容自然的美好和宜人的环境。
2.画龙点睛:相传,一位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是觉得还不够完美。
于是他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画龙点睛,画面立刻生动起来,栩栩如生。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在文章或者事物中加上一点点精华,使其更加完美。
3.一箭双雕:古代有一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鸟。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也就是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4.杯弓蛇影:古代有一位饮酒的人,他看到杯子里的弓影,以为是蛇,非常害怕。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因为想象力过于丰富而产生的恐惧或者疑虑。
5.画蛇添足:相传,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不够好,于是在蛇的身上加上了一只脚。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做事过度,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6.井底之蛙:古代有一只蛤蟆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眼光狭窄,见识不广的人。
7.狐假虎威:相传,一只狐狸穿上了一只老虎的皮,吓唬其他的动物。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压别人的情况。
8.青出于蓝:古代有一位学生,他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你的字写得比我还好?”学生回答:“因为青出于蓝。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后来者超过前辈的情况。
9.金玉满堂:相传,有一位富商家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和珍贵的玉器。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财富丰厚,富有无比的情况。
10.一举两得:这个成语的故事不是特别明确,但是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比如说,你去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帮别人也买了一些东西,就是一举两得。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并翻译
昔者,北山之下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壁而居。
其山积石,高万仞,直上云霄,重峦叠嶂,草木不生。
愚公独居其中,苦于山高路险,出入维艰。
一日,愚公与众弟子登高望远,见山前道路崎岖,行人多有不便。
愚公慨然叹曰:“吾闻圣人无常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吾辈虽愚,岂可坐视此道艰险,而不思改进哉?”弟子们闻言,皆嗟叹不已。
愚公遂召集家族,共商移山之计。
众人皆曰:“山高如岳,石坚如铁,人力岂能胜天?”愚公笑曰:“吾闻之,坚车压地,无坚不摧;力士挥拳,无坚不破。
吾辈虽愚,然志在移山,何惧艰难?”众弟子闻言,皆感动奋发。
于是,愚公率众弟子,挥锄执铲,日夜不停,以移山为志。
初时,家人劝阻,愚公曰:“吾闻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吾辈既立志移山,何惧劳苦?”家人见愚公心意坚定,亦皆从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愚公移山之志不衰。
山虽未移,然其精神感动天地。
一日,天帝闻之,谓诸神曰:“愚公移山,其志可嘉,吾当助之。
”遂命大力神二将,运石填山。
大力神二将奉命,运石填山,山遂渐平。
愚公见状,不胜欢喜,率众弟子拜谢天帝。
自此,山道平坦,行人称便。
愚公移山之事,传遍天下,成为千古佳话。
人皆称愚公为“移山公”,其精神激励后世,成为“愚公移山”之成语。
译文:从前,在北山下面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他面朝山壁居住。
那座山堆积着石头,高达万仞,直插云霄,层层叠叠的山峰,草木不生。
愚公独自住在那里,苦于山高路险,出入非常困难。
有一天,愚公和他的弟子们登高远望,看到山前的道路崎岖难行,行人多有不便。
愚公感叹道:“我听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我们虽然愚笨,怎么可以坐视这条道路如此艰难,而不想加以改善呢?”弟子们听后,都感叹不已。
愚公于是召集家族成员,共同商议移山的事宜。
大家都说:“山高得像山岳,石头坚硬如铁,人力怎么能胜过天呢?”愚公笑着说:“我听说,坚固的车子压在地上,没有什么是不能摧毁的;大力士挥动拳头,没有什么是不能打碎的。
四字成语文言文故事
四字成语文言文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故事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二、成语含义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一般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三、相关练习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从)- 遽契其舟(遽:急忙,立刻;契: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这)-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寻找)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要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矣。
一、故事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
他就想用锤子砸碎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二、成语含义掩耳盗铃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三、相关练习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范氏之亡也(亡:逃亡)- 欲负而走(负:背;走:跑)- 钟况然有音(况然:形容钟声)- 遽掩其耳(遽:立刻,马上)2.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成语故事文言文
成语故事文言文【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楚国有名的相竽师,他给楚王表演完,楚王觉得他很好,但是在选用乐队成员的时候被其它乐师排挤出来,后来他便到齐国混饭吃。
他教齐宣王吹竽,结果齐宣王爱听了,把南郭先生当做会吹竽的全才。
到了第二年比赛,南郭先生没有拿竽就去参加了,他哪里会吹竽呢?结果只能混个和其它人一样的水平。
【画龙点睛】宋朝时期,画家张僧繇擅长画龙,每次画龙之前,他总要在地上画几条龙,然后叫徒弟们去看,回来报告哪些地方没有画好,然后加以改正,有一次,他的儿子在他旁边看到了,就跟他说:“你只画了这么多条龙,却一条也没有画中,如果我去看,恐怕要看一整天呢!”张僧繇笑着对他说:“真是没有那么难。
”【不速之客】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廉颇认为自己战功比蔺相如大,蔺相如在众人面前羞辱他,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到后,称病不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的门客请蔺相如去家里喝酒,廉颇知道后大怒,就写了一封信,派人给蔺相如送过去,信上说要与他比试比试。
蔺相如看了信笑着说:“你身强力壮,要与我比试比试,我实在是不敢呀!”蔺相如不跟廉颇比试,最终避免了一场灾难。
【杯弓蛇影】传说有一个人听到树上的乌鸦在叫,就怀疑自己家里进了毒蛇,连忙跑到外面查看。
一会儿,从树上掉下一只鞋子来,又掉下一块肉来,他想可能是白天自己误把蛇当成了鸟,拿肉充饥。
【照猫画虎】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个将军叫马谡,刚开始时,他的父亲马良给他说:“街亭很重要,必须守住街亭,不然,整个蜀国都会危险。
”于是,他便上街亭驻扎,却不会打仗,他只懂得纸上谈兵,最终丢失了街亭。
【刻舟求剑】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坐船渡河,发现船的推进器损坏了,船停了下来,这时他突然发现岸边刻了一个大大的剑字,他以为船坏了,把河水抽干后发现船还是完好无损的,于是就乘船过河。
他以为自己的剑是刻的,所以这就是刻舟求剑,后来别人跟他讲了事情的原委,他才恍然大悟。
初中生成语故事6个
初中生成语故事6个初中生故事6个千变万化周穆王到西部去巡视,途中遇到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名叫偃师。
周穆王问他:“听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你到底有些什么本领,偃师回答说:“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出什么。
现在我已造了一个东西,就请您先看看这个东西吧。
”第二天,偃师带了一个假人来见穆王;并说:“这是我造的能歌善舞的假人,它能为君王表演歌舞。
”偃师按了一下假人的下巴,它就唱起歌来,这歌的旋律很悦耳。
偃师又按了一下假人的手臂,它就随着歌声,跳起合乎节奏的舞来,表演的动作和姿态千变万化。
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
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
装完后,假人眨了眨眼,又变成可以活动的“人”了。
心脏取出来,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啊,人——是多么灵巧神妙啊,简直可以跟创造万物的天帝相比了!”初中生成语故事6个七步之才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
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
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xx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
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
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欢迎查阅。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1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2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
(成语故事)八年级古代成语故事
八年级古代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开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八年级〕古代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八年级古代成语故事1〔传说〕,炎帝神农氏最宠爱的女儿女娃,模样长得纤秀,却有着坚强的性格。
姐妹们都喜欢打扮,惟独她酷爱体育,尤其水上运动,〔游泳〕划船,跳水冲浪。
一天清晨,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时光。
女娃驶着一叶轻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游荡。
海风轻轻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她载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年轻单纯的女娃,不知世道险恶,仍陶醉在温柔的蓝色大海里。
突然,平静的大海变脸了,微笑的太阳不见了,轻轻海风变得比刀刃还锐利,软软海浪变得比铁锤还刚硬。
女娃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左避右挡,与大海周旋。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海的浪涛越来越高,女娃的力气越来越弱。
夜幕降临了,天地间一片黑暗,大概星星们闭上了眼睛,不忍瞧见惨剧的发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大海吞噬,喧嚣的涛声掩盖住了女娃的求救声。
但她不甘心被水淹死,她的精灵变成一只美丽、勇敢的小鸟,她飞翔时总叫着“精卫!精卫!〞所以她被叫成“精卫〞。
精卫住在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一心要填平可恨的东海,每天从西山衔一枝树枝或一颗小石子,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它们投入海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鼓励自己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浪涛喧哗,白沫四溅:“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天空中传来精卫鸟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将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
〞“算了吧,小鸟儿!就算你填上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