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有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肺炎、过度输液等诱因。
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轻微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具体表现如下:(1)疲劳乏力:平时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2)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时较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肺淤血和肺顺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呼吸困难最初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困难可出现在较轻的体力活动时劳动力逐渐下降有的则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入睡并无困难但在夜间熟睡后突然胸闷气急而需被迫坐起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但有的伴阵咳咳泡沫痰若伴有哮喘可称为心源性哮喘重者可发展为肺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膈肌上升肺活量减少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左心衰竭严重时患者即使平卧休息也感呼吸困难被迫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由于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下垂部位可减轻肺淤血且横膈下降又可增加肺活量(3)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是指血浆渗入到肺间质随后渗入到肺泡内影响到气体交换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等综合征由心脏病所致的急性肺水肿称为“心源性肺水肿” 它是肺水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此处所讨论的均指心源性肺水肿而言心源性肺水肿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因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风湿性心瓣膜病恶性高血压急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及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引起一般说来使左室舒张末压和左房压力增加并使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30mmHg以上即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根据肺水肿的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5期:①发病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呼吸短促有时表现为焦虑不安体检可见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增快 X 线检查肺门附近可有典型阴影②间质性肺水肿期:有呼吸困难但无泡沫痰有端坐呼吸皮肤苍白常有发绀部分病人可见颈静脉怒张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时伴有细湿啰音③肺泡内肺水肿期:有频繁咳嗽极度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体检发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伴哮鸣音并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发绀等表现④休克期:严重患者可进入此期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皮肤苍白发绀加重冷汗淋漓意识模糊等此期肺部啰音可减少但预后更加恶劣⑤临终期:心律及呼吸均严重紊乱濒于死亡根据心排血量的不同临床上将急性肺水肿分为两型:第Ⅰ型:即“高输出量性肺水肿”或“心排血量增多性肺水肿” 临床多见患者血压常高于发病前并有循环加速心排血量增多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压显著升高等表现其心排血量增多是相对性的实际上比发病前有所降低但仍较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排血量为高此型多由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 梅毒性心脏病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等引起采用减轻心脏前负荷的治疗措施有效第Ⅱ型:即“低输出量性肺水肿”或“心排血量降低性肺水肿” 患者血压不变或降低并有心排血量减少脉搏细弱肺动脉压升高等表现多见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弥漫性心肌炎风心病高度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用降低静脉回流的方法治疗可有暂时效果但易引起休克(4)咳嗽咳痰与咯血:系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咳嗽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之一在急性左心衰竭时更为明显有时为心衰发作前的主要表现咳嗽多在体力劳动或夜间平卧时加重同时可咳出泡沫痰急性肺水肿时可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二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及肺梗死等均可引起咯血色鲜红量多少不定(5)其他症状: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发绀夜尿增多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等症状脑缺氧严重者可伴有嗜睡神志错乱等精神症状严重病例可发生昏迷(6)体征:除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外左心衰竭后引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心脏方面体征:左心衰竭时一般均有心脏扩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但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左心衰竭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衰竭可无左室扩大后者仅有左心房扩大心尖区及其内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第二心音逆分裂左室明显扩张时可发生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出现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左心衰竭时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交替脉亦为左心衰竭的早期重要体征之一②肺脏方面体征: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者两肺有较多湿啰音并可闻及哮鸣音及干啰音吸气及呼气均有明显困难急性肺水肿时双肺满布湿啰音哮鸣音及咕噜音在间质性肺水肿时肺部无干湿性啰音仅有肺呼吸音减弱约1/4左心衰竭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急救处理[1] 快速洋地黄化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静脉注射;当不能肯定近期内是否用过洋地黄时,可选用西地兰0.01mg/kg。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引言概述:急性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突然发作,危及患者的生命。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以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监测患者状况1.1 观察呼吸情况:急性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气促、喘息或呼吸急促。
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若呼吸急促或有明显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措施。
1.2 监测血压和心率:急性心衰患者常常伴有血压升高或下降以及心率异常。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3 观察意识状态:急性心衰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等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若出现意识丧失或昏迷,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2.1 保持患者体位:将患者放置在半坐位或高位侧卧位,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促进通气。
2.2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抽痰器或吸引器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给予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三、控制患者症状3.1 给予利尿剂:利尿剂可帮助患者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荷。
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剂量的利尿剂。
3.2 使用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血管扩张剂。
3.3 给予镇静剂:镇静剂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同时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四、处理并发症4.1 心律失常的处理:急性心衰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律失常的处理,如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复律等。
4.2 肺水肿的处理:急性心衰患者可能发生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或使用呼吸道正压通气等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4.3 心脏骤停的处理:在极少数情况下,急性心衰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引言概述: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需要及时的抢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匡助医护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一、急性左心衰的病因及症状
1.1 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左心衰
1.2 心律失常导致的急性左心衰
1.3 心肌炎引起的急性左心衰
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原则
2.1 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2 赋予氧气支持和呼吸治疗
2.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赋予药物治疗
三、急性左心衰的药物治疗
3.1 快速赋予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3.2 赋予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后负荷
3.3 赋予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脏收缩力
四、急性左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4.1 心脏起搏器植入
4.2 心脏支持装置的使用
4.3 心脏手术治疗
五、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后处理和预防
5.1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5.2 赋予患者心理支持
5.3 加强患者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结论: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危(wei)险病情,需要医护人员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通过本文介绍的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希翼能够匡助医护人员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拯救患者的生命。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本预案针对急性左心衰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背景某患者在急诊科就诊,主诉呼吸困难、心悸、咳嗽,伴泡沫痰,伴胸痛。
体检:血压120/8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频率24次/分,两肺满布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电图示ST段抬高。
初步诊断为急性左心衰。
三、演练组织1. 演练指挥:由急诊科主任担任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的整体安排和协调。
2. 演练小组: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士长、医助、心电图室、药房、收费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3. 演练场景:急诊科抢救室四、演练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进入急诊科,值班护士立即接待,询问病史、症状,测量生命体征,给予吸氧,通知医生。
2. 医生接诊医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查体,初步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通知相关人员医生通知护士长、医助、心电图室、药房、收费室等相关人员。
4. 急救措施(1)吸氧: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改善患者呼吸困难。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确保药物及时输注。
(3)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室人员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5)通知心内科:根据病情,立即通知心内科会诊。
5. 心内科会诊心内科医生到达现场,与急诊科医生共同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6. 转诊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心内科病房或ICU。
7.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组织参演人员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演练评估1. 评估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医生、护士、医助、心电图室、药房、收费室等相关部门人员。
2. 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包括急救措施、药物使用、设备准备等方面。
3. 评估演练过程中的沟通协作,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
4. 评估演练的实用性,针对实际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1.2.8生命体 征 监 护 密 切 观察 患 者 生命 体 征 ,如 心率 、血压 、 脉 搏 、呼 吸 、体 温 、尿 量 、24 h出入 水 量 以 及病 情 变 化 。病 情 观 察注 意有 无 紫绀 、咳 嗽 、咳痰情 况 及痰 的量 、性 质 、颜 色 。严 密 监 测 血 液 动 力 学 改 变 ,以 指 导 治 疗 lll。 1.2.9预 防感 染 注 意 防寒 、预 防感 冒 ,保持 空 气新 鲜 ,清晨 通 风换 气 15 min,紫外 线 消毒 30 min,室温 20—24℃ ,湿 度 55% ~ 65%,使患 者 处 于 清洁 湿 温 的环 境 中 。严 格无 菌 操作 。术 前 术后 合 理选 用 抗生 素 以 预 防感染 。 1.2.1O心 理 护 理 患者 因起 病 急 、进 展 快 ,多 会 产 生 紧 张 、恐 惧 的 心理 ,因为 恐 惧 刺激 交 感 神 经 系统 ,使 体 内儿 茶 酚 胺 类 物 质分 泌 增 加 ,导 致 血 压 升 高 、 tL,率 加 快 、机 体 缺 氧 状 况 加 重 ,诱 发 急性 左心 衰 的发 作田。所 以护 士除争 分 夺 秒进 行抢 救 外 ,同时还 应 建立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多使 用 鼓励 性 、安慰 性 语 言 ,安 抚 和 消 除 患者 紧张 、恐 惧 心 理 ,使 其 配 合 抢 救 ,从 而 取 得抢 救 治疗 的最 佳 效 果 。 1.2.11饮食 护理 制订 进 食 时 间和 食 量控 制 ,给 予低 盐 、高 蛋 白、高维生 素 、富 营养 、易 消化 的食物 ,少 食多 餐 ,勿过饱 。利 尿 剂者 应食用 一些 含钾 高 的食 物 ,如 瘦 肉 、紫菜翻、新 鲜蔬 菜等 。 1.2.12减 少诱 因 在 抢救 过 程 中动 作 、声 音应 轻柔 。降低 光 和 噪声 的影 响 ,保持 室 内空 气 流通 ,减 少 声 、光 刺 激 ,限 制 探 视 人数 ,温 、湿 度适 宜 ,防受 凉 。避 免各 种诱 发 因素 。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摘要】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抢救护理对病人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临床表现和基本原则。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和心率、提供氧气支持和呼吸机辅助通气,避免过多液体和利尿剂的使用,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抢救护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护理原则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重视个体化护理和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抢救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氧气支持、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的重要性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急救和抢救措施。
如果抢救护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在于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护理,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疲乏等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或心后区疼痛,严重时伴有冠心病发作的表现。
在体检时可发现双肺部啰音、心浊音区扩大和心率加快。
患者的颈静脉可能怒张,肝脏可出现肿胀和压痛。
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的表现,包括浮肿、肺水肿和腹水等。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了解既往病史。
2.观察患者有无发绀、缺氧、呼吸困难。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患者常烦躁不安,需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2.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用20%~30%酒精做湿化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通气。
必要时采用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
3.立即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天摄入量不超过 2000ml。
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利尿、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物等,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4.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极危重患者做好相应护理。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水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观察患者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出汗情况,记录出入水量。
6.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7.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发生心衰的诱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指导。
2.指导患者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患者的休息与活动。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因左心排血功能受损,而出现呼吸困难病症。
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为防止病情的扩大化,降低患者生命风险,有必要对患者采取急救处理。
与此同时,要构建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确保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提升患者身体健康水平。
一、体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比较大,为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保证患者顺利呼吸,要对患者进行体位处理,即让患者置坐位,双下肢下垂。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为治疗工作赢取更多的时间。
二、氧疗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氧疗处理。
包括: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便于患者呼吸。
在患者肺部有湿啰音时,就需要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以此发挥肺部作用,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加需要开展氧疗工作。
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通过面罩加压给氧的方式,为患者送入氧气。
如果患者仍旧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还需要给予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化氧疗处理效果。
三、病情监测为提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要密切的检测患者病情。
监测的事项包括: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了解患者肺部啰音变化等。
在病情监测中,要做好监测记录,为后续治疗与护理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按医嘱正确用药建立静脉通道是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高度地重视该项工作。
建立静脉通道涉及的工作包括: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性。
为防止静脉留置针拖出,需要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以便患者有效呼吸。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所建立静脉通道的通畅性。
如果发现静脉通道受阻,就需要应用合理的措施对静脉通道进行处理。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生会针对患者病情提出药物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认真地听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重复药物类型、药量等。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1.确认急性左心衰的症状:急性左心衰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水肿、疲劳、心悸等。
患者往往表现为呼吸急促和浮肿,可能伴有喘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2.立即呼叫急救车: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急救技能和设备,可以及时识别症状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
3.给予氧气: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以帮助改善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
4.维持患者舒适:在接受急救期间,应保持患者身体平卧,头部略高于胸部的姿势,以减轻呼吸困难。
5.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
6.快速输液:在急诊情况下,快速输液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并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
7.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正性肌力药物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功能,减少心脏负荷。
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8.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实时观察患者的心脏节律和心电图变化,以及继发的心律失常。
9.迅速降低液体负荷: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患者一般伴有液体滞留,应在医护人员监护下通过药物、洗胃等方式快速降低液体负荷。
10.寻找基础病因: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应寻找导致心功能突然减退的原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11.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12.病情观察: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尿量和水肿等指标的监测。
以上是对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的一些建议,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就医和接受专业的治疗。
只有在医院得到适当的药物和治疗的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临床中针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接诊后需立即展开急救工作,急救效率与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除临床治疗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通过急诊配合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率,有序开展各项急救程序,为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急性左心衰常规基于一定诱因所引发,导致原有在代偿阶段的心脏突发衰竭。
也有部分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心功能不全,在相关诱因作用下突然恶化。
急性心衰在心功能正常或无心脏疾病患者中也可发生,例如,行某些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肺栓塞可引发心衰。
急性左心衰的诱因以高血压为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后,冠心病可并发急性梗死,尤其大面积梗死或并发乳头肌断裂可进一步诱发急性左心衰。
又如主动脉瓣膜病变与左房室瓣狭窄,病情严重时,基于过度劳累或感染等诱因可发生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衰发生时,心脏与血循环无法发挥原有代偿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促进心肌舒缩增强的心室或心房扩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交感神经张力可有所提高,心率较高,但代偿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
急性左心衰还可引发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增加疾病风险性。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可快速升高,导致左心房与肺静脉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
在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超出胶体渗透压后,血清可深入到组织间隙。
在渗入液快速增加下,可经肺组织间隙,通过肺泡上皮浸入肺泡,进而引发肺水肿。
肺水肿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肺顺应性,造成换气不足与肺内动静脉分流,致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缺氧可导致组织产生过多乳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促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引发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其中端坐呼吸属于特有特征。
具体表现为,在平卧状态呼吸急促,改为斜卧位后症状可有所缓解。
病情严重时,则被迫取坐位休息,也就是端坐呼吸。
若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则提示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加重。
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并发急性肺水肿,在发病期表现为呼吸短促,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表现。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的内容。
一、病情评估1.1 心电图监测:通过心电图监测,了解患者的心律情况,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1.2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估心脏泵血功能。
1.3 血气分析: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
二、药物治疗2.1 快速镇痛: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如吗啡,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2 利尿剂应用:根据患者的尿量和肺部水肿情况,合理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
2.3 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甘油,降低心脏负荷。
三、辅助治疗3.1 氧疗: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提高氧合水平,缓解心脏负荷。
3.2 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进行干预。
3.3 血液净化: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
四、心脏支持治疗4.1 心脏起搏器:对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考虑植入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4.2 体外膜肺氧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提供临时的心脏支持。
4.3 心脏移植:对于病情极度危急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提供长期的心脏支持。
五、后续护理5.1 密切观察:抢救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5.2 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维持机体功能恢复。
5.3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总结: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病情评估、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心脏支持治疗和后续护理,可以及时有效地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预防仍然是最重要的,提醒人们注意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27
药物治疗
氨茶碱:250mg 加于5%葡萄糖液 20ml 内缓慢静注,或500mg 加于 5%葡萄糖液250ml 内静滴,尤适用 于有明显哮鸣音者,可减轻支气管痉 挛和加强利尿作用。
28
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休 克、抗渗出,降低机体应激性等作用。 一般选用地塞米松10~20mg 静脉 注射或静脉点滴。对于有活动性出血 者应慎用或禁用。如为急性心肌梗死, 除非合并心脏阻滞或休克,一般不常 规应用。
12
5.心源性晕厥
由于心脏本身排血功能减退,心排血 量减少引起脑部缺血、发生短暂的意 识丧失,称为心源性晕厥。晕厥发作 持续数秒时可有四肢抽搐、呼吸暂停、 发绀等表现,称为阿-斯综合征。发 作大多短暂,发作后意识常立即恢复。 主要见于急性心脏排血受阻或严重心 律失常。
13
6.心源性休克
由于心脏排血功能低下导致心排血量 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 心排血量减少突然且显著时,机体来 不及通过增加循环血量进行代偿,但 通过神经反射可使周围及内脏血管显 著收缩,以维持血压并保证心和脑的 血供。临床上除一般休克的表现外, 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楔嵌压升高, 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25
药物治疗
利尿药:应立即选用快作用强利尿药,
常用髓袢利尿药,如静注呋塞米(速 尿)20~40mg 或布美他尼(丁尿 胺)1-2mg,以减少血容量和降低 心脏前负荷。
26
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药:可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5mg,5~10min/次,最多可用8 次。 若疗效不明显可改为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 常用制剂有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 等。若应用血管扩张药过程中血压 <90/40mmHg(12/5.3kPa),可加用多 巴胺以维持血压,并酌减血管扩张药用量 或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