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

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

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

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

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托多罗夫首次提出叙事学一词时,给"Narratology"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

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概念1)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2)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的”故事时间”是故事中时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3)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4)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5)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

6)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8)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就是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成的具体情境。

9)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当这种单一的性格特征反复出现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某一类人物的特征时,这种扁平人物就称成为类型人物。

10)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这种人物可以划入扁平人物一类。

11)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12)性格人物是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13)行动:是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4)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5)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6)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这个概念包括了叙述者、接受者以及讲故事时的声音情态这样三个方面。

17)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隐含的作者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是作者的”第二自我”。

18)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则是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叙事学 故事结构

叙事学 故事结构

叙事学故事结构
叙事学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它着重研究叙事的方法、结构和功能。

故事结构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故事中各个元素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一个典型的故事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背景和人物介绍:故事开始时,通常会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

2. 引发事件:某些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故事的平衡,引发了主要冲突或问题。

3. 上升动作:主人公开始应对问题,采取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

4. 危机:故事中的矛盾达到高潮,主人公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5. 高潮:主人公在危机中做出关键决策,解决问题或面对结局。

6. 结局:故事的最终结果,通常是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至少是一个阶段性的解决。

7. 后续影响:故事结束后,展示主人公和故事世界的变化。

这种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类型的故事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故事可能以倒叙或闪回的方式展开,而有些故事可能没有明确的结局。

此外,故事结构还可以包括次要情节、支线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关系的发展。

通过分析故事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的基本元素和组织方式,从而深入研究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意义。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

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

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

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叙事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叙事学的发展趋势叙事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研究:叙事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叙事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 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叙事学将更加关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将更多地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性文本

叙事性文本

叙事性作品一、“叙事”和叙事学1、叙事:“叙事”简单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那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零碎时间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

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

2、“叙事学”: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

法文“叙事学”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

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1969年法国学者托多罗夫在《〈十日谈〉句法》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3、小说观念变化和叙事学兴起之间的关系:a、叙事的内容反映社会生活。

b、叙事话语是一种虚构。

c、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经典叙事作品。

二、叙事学的基本概念1、故事和情节a、何谓故事(story):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作家叙事的原材料。

b、何谓情节(plot)或话语:这是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故事的布局方式,这样,情节不再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

c、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c1、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c2、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2、开端与结尾1、开头2、结尾a、封闭式结尾;b、开放式结尾;3、次序:叙事或者情节的时间顺序。

a、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b、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c、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d、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4、时段:各个部分在情节中占据的时间长度。

经典“叙事”概念:外延、内涵及其超越

经典“叙事”概念:外延、内涵及其超越

定也显示出差别 。概括起来 , 经典叙事学 家对 “ 叙事 ” 内
涵 的 界 定 主要 有 如下 三种 方式 :
其一 , 从外部确定 “ 叙事 ” 的边 界 ,探讨 “ 事 ” 叙 与其他 表 现方式 的不 同 , 进而界定伺为“ 叙事 ” 即“ , 研究叙事与各
分法将叙事分为故 事 和话语 两个 层 面 , 以托 多洛夫 、 布
雷蒙等为代 表。 三分法 将叙 事 分为 故事 、 话语 、 叙述 三
个 层 丽 , 日奈 特 为 代 表 。 以
其 三 , 图给 出一个透 明性 的综合定 义 , 试 以概括 “ 叙
事” 的全面内涵。这种定义方式 主要体现在经典 叙事学
义 ” 形式 主义 ” 和“ 显著特征 。比如 , 叙事 ” “ 的内涵是在 “ 二元对立 ” 框架 下得 以界定 的 , 叙事 与模 仿 的对 的 如 立、 故事 与话语 的对立 、 同叙述 叙 事与异 叙述 叙事 的对
立等等 。因此 , 结构主义和形式 主义是认 识经典 “ 叙事”
概念的重要理 论资源。 经典叙事研 究在总体研究模式 上具有 一致性 , 其对 象为叙事性文学 ( 后经典叙事学 则超 出了这 一范围 ) 目 , 的在于探求叙 事 的结构 形式 和共 同规 律 。但 在具 体研 究路径上 , 同叙事学家却表 现 出很 大 的差异性 。由于 不 不 同叙事学家“ 聚焦 ” 的不 同 , 他们 对 “ 叙事 ” 内涵 的界
涵定义。这种 内部界 定主要 着眼于故事 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来界 定“ 事” 内涵。不同叙 事 学家因理论 叙 的 视界 的差异 又有二 分法与三分法两种不 同看法 ; 其三 , 试图给 出一 个透明性 的综合 定 义, 以概 括“ 事” 叙 的 全面 内涵。这种定 义方 式主要 体现在 经典叙 事学的后期研 究中, 并显示 出向后 经典叙 事研 究转 变的痕迹。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故事怎么讲的学问。

就像我们平时看电影、读小说,这些都是在讲故事。

叙事学就是要弄明白故事是怎么被构建起来的,怎么才能讲得精彩。

先来说说“故事”和“话语”。

故事呢,就是实际发生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白雪公主被后母嫉妒,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

这就是故事的内容。

而话语呢,就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比如是用电影的形式,还是小说的形式,用什么语气讲,从哪个角度讲。

就像同样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可以拍成动画片,也可以写成童话书,这就是不同的话语。

再说说“叙述者”。

叙述者就像是讲故事的人。

有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啥都知道,就像一个上帝在给你讲故事。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叙述者,知道每个角色的想法和行动。

而有的叙述者是有限的,只知道一部分事情,就像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鲁滨逊自己在讲述他的冒险故事。

还有“情节”。

情节就是故事的发展过程。

好的情节要有起有伏,不能平平淡淡。

比如一个英雄一开始很弱小,然后经过各种挑战变得
强大,最后打败了大反派。

这样的情节就很吸引人。

叙事学的这些基本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也能让作家、导演们把故事讲得更好。

总之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就像是讲故事的工具,让我们能欣赏到更精彩的故事。

记住哦,故事、话语、叙述者、情节,这些都是叙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叙事学的英语表达研究叙事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故事的构成、叙述技巧以及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叙事学的相关术语和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一、叙事学基本概念1.Narratology(叙事学):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Narrative(叙述):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手段呈现故事的过程。

3.Narrator(叙述者):讲述故事的人或声音。

4.Narrative time(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间的关系。

5.Narrative space(叙述空间):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

二、叙述技巧1.First-person narrative(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我”的身份讲述故事。

2.Third-person narrative(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3.Omniscient narrative(全知叙述):叙述者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和事件。

4.Limited omniscient narrative(有限全知叙述):叙述者仅了解部分人物和事件的内心世界。

5.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模仿人物内心活动的叙述方式。

三、叙事学流派及代表人物1.Russian Formalism(俄国形式主义):关注叙事文本的结构和形式。

代表人物:Viktor Shklovsky(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2.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叙事文本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代表人物:Roland Barthes(罗兰·巴特)3.Post-structuralism(后结构主义):反对结构主义,强调文本的多元解读。

代表人物:Jacques Derrida(雅克·德里达)4.Cognitive narratology(认知叙事学):关注读者如何理解叙事文本。

代表人物:Monika Fludernik(莫妮卡·弗卢德尼克)四、叙事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叙事学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强调从文本的内在结构出发,解析叙事作品的深层意义和生成机制。

本文将首先概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逻辑等核心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

本文将详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工具来解读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品,以展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广泛适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与联系。

我们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方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形式主义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异同,以揭示各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局限性。

本文将总结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贡献与影响,以及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前景。

我们将强调结构主义叙事学对于深化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及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张对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析与研究。

其基本理论主要围绕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和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展开。

结构主义叙事学强调叙事作品内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故事的事件、角色、情节、时间、空间等。

结构主义者认为,这些要素在叙事作品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特定的关系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叙事的整体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关注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

它试图揭示叙事作品中共有的、普遍的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了叙事作品的基本特征和逻辑。

结构主义者通过对大量叙事作品的分析,提炼出这些深层规律,如二元对立、叙事循环、情节推进等。

结构主义叙事学还注重叙事作品的功能和意义。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一、概述在文学研究领域,叙事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通过叙事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所呈现的叙事结构、叙述策略和意义。

本文将围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展开讨论,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阐明其应用。

二、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叙事学起源于文学和语言学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叙事结构、叙述者角度、叙述策略、叙述语言等方面。

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学逐渐扩展到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故事”和“叙述”两个概念。

故事是事件或情节的内容,而叙述则是将故事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呈现出来的过程。

叙事学通过分析故事和叙述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叙述者的立场、观点和意图。

三、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1. 整体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首先是对整个文本进行分析。

研究者需要关注文本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等方面,以揭示出文本的整体叙事特点。

2. 手法与策略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还包括对文本中使用的叙述手法和策略进行分析。

这涉及到叙述者对故事的选择、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揭示出叙述者的意图和叙事效果。

3. 叙述者角度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还要注重对叙述者角度的分析。

研究者需要考察叙述者对事件的态度、观点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方式,以揭示出叙述者的立场和情感倾向。

四、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我们将通过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来进行案例分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其叙事结构复杂,人物众多。

通过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1. 整体分析法:《红楼梦》以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起落为主线,通过情节交错、伦理矛盾等手法,揭示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2. 手法与策略分析法:《红楼梦》中运用了诸多文学手法,如悬念设置、对话描写等,构建了丰富的叙事策略,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叙事是指用语言、音像、图像等手段将事件、情节、人物等组织起来并加以说明、展示的过程。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形式、规律和功能。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叙事形式。

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叙述者、叙述对象、叙述方式和叙述效果。

叙述者是指叙事的主体,可以是真实的人物、虚构的角色,也可以是写作者、历史学家、记者等。

叙述对象是指叙事所涉及的事件、情节、人物等内容。

叙述方式是指叙事的表现形式,包括叙述的结构、语言风格、叙述的角度等。

叙述效果是指叙事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包括读者、听众对叙事的理解、感受和思考等。

二、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指叙事内容的组织方式,包括情节、时间、空间和人物等要素的安排和衔接。

常见的叙事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平行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等。

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叙事内容,从事件发生的起始点一直到结束点。

这种结构简单直接,适合于讲述清晰、连贯的叙事内容。

环状结构是以循环而不是直线来组织叙事内容的结构。

在环状结构中,故事从一个起始点开始,然后反复回到这个起始点。

这种结构能够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更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平行结构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多个故事并行展开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适合于展现不同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和对比,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非线性结构是指不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叙事内容的结构,包括回溯、倒叙、快闪回等方式。

这种结构能够使故事更具有悬念和张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叙事技巧叙事技巧是指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法和方法,包括描写、对话、铺垫、伏笔、转折、悬念等。

这些技巧能够使叙事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引人入胜。

描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叙事内容。

对话是指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传递信息和展现人物性格、情感等,使叙事内容更加具有张力和真实感。

叙事学

叙事学
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很早就开始了,但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学者托多罗夫提出。他在 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 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将文学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规律、自成一体的自足的符号系统,注重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小说理论形成对照,结构主义叙事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经典叙事学都是 20 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这一大家族的成员。它们关注文学系统自身的特征或规律,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主、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形式主义文论相对于传统文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在小说领域尤为明显。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 17 或 18 世纪,19 世纪发展到高峰,20 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尽管不少小说家十分注重小说创作艺术,但 20 世纪以前小说理论和批评集中关注作品的社会道德意义,倡导和采用的往往是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的批评方法,把小说简单地看成观察生活的镜子或窗口,忽略作品的形式结构。
二、叙事视角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80 年代后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很多作品不再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而是采用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故事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形成多元叙事视角的方式。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叙述者是“我”,视角是“我父亲”,讲的是“我爷爷”的故事。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涉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

它研究的是在文本中时间的呈现、变形和组织,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故事的叙述和读者的理解。

首先,叙事时间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或线性时间。

在叙事文本中,时间可以被拉伸、压缩、倒置或停滞。

例如,某些情节可能被加速叙述,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文本中仅占几行;而另一些情节可能被延缓描述,尽管在文本中只用了几个词语,却代表了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流逝。

其次,叙事时间与文本的结构和组织密切相关。

时间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或框架,它还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通过精心安排时间,作家可以构建紧张、悬疑、节奏和冲突,引导读者的情感反应和预期。

此外,叙事时间也是作家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时间的变形和重组,作家可以引导读者对故事的意义进行思考,超越物理时间的限制,探索时间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叙事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

它不仅关乎故事的实际发生时间,还涉及到文本中时间的呈现方式、作家的叙述技巧以及读者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深入探讨叙事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进一步揭示时间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魅力。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是一种文学研究的理论,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叙事学理论把个体的叙事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个体叙事可以用来补充已有文本或广义地理解人类行为。

它主要内容包括叙事的范式,叙事的结构、叙述本质与叙事方式等等。

叙事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现代文本解析理论,如法兰克·福特(Frank Ford)2002年在《新叙事主义读本》中提出的新叙事理论。

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学家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叙事学理论观点,如弗里德曼(Freedman),卡洛斯·考伯特兰(Carlos Cortes)等。

他们认为,叙事不仅仅是一种文本,它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人类行为的形式化理解。

叙事学理论强调故事中的元素,如故事的结构、情节设计,以及故事的叙述视角。

叙事理论认为,个体的叙事可以表达文化和社会的结构,叙述视角可以映射出更大的文化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强调叙事的动态,即未来的叙事可能会改变社会文化的结构。

叙事学理论对文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被用来分析一个故事中的文本,分析叙事模式,从而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来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社会中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间的关联。

叙事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叙 事
叙事是我们生存 中最普遍 的事 ,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
叙事不仅仅是叙虚构之事 ,伯格说 : “ 叙事即故事 , 而
少的组成部分。事实上 ,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不同的叙 故事讲述的是人 、 动物 、 宇宙空间的异类生命 、 昆虫等身上 事之 中。 美 国叙事学家伯格认 为, 叙事现象无处不在 , 从襁 曾经发 生和 正在发 生 的事 情 。 ” ‘ 是 这个 概念对 叙事 时间
褓之 中的摇 篮 曲 , 到孩 提时代 的童话 歌谣 , 再 到 电影 、 广 告 的限定 不全 面 。聂 庆璞 进一 步做 了修 正 , 他 认 为叙 事就 是 甚 至 日记 ,叙 事 都是一 种 强有 力 的表 达 方式 。 罗兰 ・ 巴特 讲述、 叙述事件: “ 它可以是虚构 的, 也可 以是历史的 , 还可
[ 中图分 类号 ] 1 0 2 2 [ 文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4 ) 0 2 — 0 0 5 7 — 0 2
在叙事学研究中, 叙事 、 叙事学和叙述学是三个基本概 事实上 , 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都限于文学范围之 内, 无论是
领 域 研 究叙 事 , 才有 可 能 真 正揭 示 出叙 事 的技 巧 、 价值 和 美 学 意蕴 。
生对叙事学的理解困难。 本文主要探讨了叙事、 叙事学 的概 所 , 是 叙 述发 展得 最充 分 、 最丰富、 最有 魅 力 的殿 堂 。在此 念和产生过程 , 并解释了叙事学和叙述学的关系。
口头 或 书面 的有 声语 言 , 用 固定 的 或活 动 的画 面 , 用 手势 ,
须是完整之事 , 即亚里士多德《 诗学》 所说的有一定长度 的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章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i)/叙事(diegei)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

叙事学

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Todorov,T.Grammaire du Dé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

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如:“X是国王”,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如“X娶了Y”。

五个命题构成一个序列:表示初始平衡的命题——表示外力侵入的命题——表示失去平衡的命题——表示恢复平衡力量的命题——表示新平衡的命题。

而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完整的叙事文本。

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60-61.法国人类学家兼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L.Strauss)对神话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某些永恒的普遍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构,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深层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

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深层结构将演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表层结构。

Levi-Strauss,C.The structure study of myth[A].In Structural Anthropology[C].New York:Anchor,1955.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Propp)依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对事件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

格雷马斯(Greimas)继承并发展了普罗普的分析模式。

他将后者对民间故事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所有叙事,提出与行动相关的三对共六种“行动元”概念,即:与愿望、探求和目标相对应的主体和客体;与交流相对应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与辅助支持或阻碍相对应的帮助者和阻挠者。

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

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

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
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是俄国形式主义叙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托多
洛夫在分析俄国古典叙事作品时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主要包括四个
概念和理论:故事、叙述、叙述话语和讲述与陈述。

1. 故事指的是被叙述的故事本身,通常与虚构作品的发生时间与空间
紧密相关。

2. 叙述则指的是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及对于故事的内容、排列、情节
线索的处理。

3. 叙述话语是对故事的陈述方式,它在揭示故事的某个侧面或方面,
而并不负责揭示故事的全部。

4. 讲述与陈述是叙述话语的两个基本类型,前者强调故事中的人物的
活动和态度,后者则强调故事中非人物的活动和事件。

此外,托多洛夫还提出了“图示”概念,即“故事—叙述”的统一体,这是叙事作品的最重要的结构单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托多洛夫的著作原文,获取更为全面和
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他们提出“故事”和“情节”的概念来指代叙事作品的素材内容和表达形式,大致勾勒出其后经典叙事学研究所聚焦的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以此来突出研究叙事作品中的技巧。

其次,对叙事学影响直接、贡献最大的是俄国民俗学家、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先驱普洛普。

他的代表作品《民间故事形态学》是叙事学的发轫之作。

他通过对俄国100个民间故事的研究分析,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叙事功能”。

后来他的观点被列维—斯特劳斯接受并传到法国。

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涌现。

较著名的有:1.法国叙述符号学家格雷马斯于1966年出版的《结构语义学》一书,主要研究叙事结构和话语结构。

2.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也于1966年发表了著名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他在论文中提出将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写层次,即功能层(作品系统中最小的叙述单位,是故事中以相关项面貌出现的切分成分)、行为层(人物层)、叙述层(描写叙述作品本身过程中叙述者和读者得以获取意义的代码),以此分析读者对文本的横向阅读和纵向阅读。

这篇论文为之后的叙事学研究提出了纲领性的理论设想。

叙事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并不断壮大。

20世纪80年代又兴起了“后经典叙事学”即“新叙事学”,推进了叙事学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1.经典叙事学的界定
经典叙事学主要从“形象”和“话语”两个层面入手进行分析,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

2.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背景
现代小说理论:由亨利·詹姆斯提出。

他在1844年发表的《小说艺术》中提出:①小说是一个有机整体;②采用描述性而非规定性的叙事分析方法;③对小说文本的生产守则或法则表示怀疑。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代表托马舍夫斯基在《主题》一文中提出“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的概念。

“事序结构”:事件的自然延续;“叙事结构”:“故事”被陌生化:“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结构主义语言学:罗兰·巴特、克劳德·布雷蒙、热拉尔·热奈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等人创立的叙事学是整个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分支。

叙事学遵循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把具体故事看作是由某种共同符号支持的具体叙事信息。

主要关注点是基本结构单位(人物、状态、事件,等等)在组合、排列、转换成具体叙事文时所依照的跨文本符号系统原则。

3.主要研究类型
A.聚焦于被叙述的故事,着力建构故事语法,探讨事件的功能、结构规律、发展逻辑等,即“故事”,如普洛普的“民间故事类型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二项对立”原则。

这种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

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四项基本原则”:1.人物的功能在童话中是稳定的,不变的因素,它如何实现,由谁来实现,与它毫无关系,功能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

2.童话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

3.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

4.就结构而言,所有的童话都属于一种类型。

列维—斯特劳斯的“二项对立”原则:主要用于神话研究。

他力图从纷繁多样的神话中抽取出神话素,找出这些神话素之间对立与类比的关系,从中得出原始人思维方式的基本运作模式。

B.集中对叙述话语展开研究。

这种研究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迅速。

叙述话语就是叙述故事的方式。

代表人物:热奈特。

在1972年发表的《叙事话语》以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为研究对象,总结文学叙事的规律。

他从时间、语式、语态等语法范畴出发分析叙事作品。

他的分析以叙事话语为重点,同时注重叙述话语层次与所叙故事层次之间的关系。

C.兼顾二者。

代表:普林斯、查特曼。

这种研究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主要提倡“总体的”或“融合的”叙事学。

总之,经典叙事学创造了一套描述文本多样性的术语,为叙事语法和叙事诗学建立起一批重要理论范畴;它把叙事看成是一种交际形式,其结果是扩大了叙事参与者的范围;同时,叙事的时间及表现特征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新范畴。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经典叙事学过于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研究,忽视了与外部的联系,从而导致其研究范围的狭窄。

四、新叙事学
1.新叙事学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叙事学,也称“后经典叙事学”。

此时学术界对于经典叙事学存在两种说法:危机论和过时论。

此时的研究中心也从法国转移到北美,北美成为引领国际叙事理论研究潮流的中心。

新叙事学为了更好的发展经典叙事学,而进行外部研究:只探讨最基本的研究理论并引进新的批评视角和其他学科理论。

2.新叙事学研究的若干方向
A.“修辞性”与“叙事学”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交融。

B.语境主意叙事学
C.解构主义的“反叙事学”
D.关于叙事学媒介的讨论
3.新叙事学研究目标
将经典叙事学的模式和工具置于新的语境之下,表明不妨把叙事学已经死亡或陷入危机的假说看成叙事分析在更多研究领域里的重新出现和转换。

4.研究类型及特征
(1)旨在探讨不同体裁的叙事作品的共有特征。

(2)旨在阐释具体作品的意义。

承认叙事结构的稳定性与叙事规约的有效性,采用经典叙事学的模式和概念来分析作品,注重跨学科研究,吸取不同的理论概念来扩展研究范畴。

5.主要研究领域
(一)语用学转换
结构主义语言学——语用学,文本语法和符号学——文本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社会语言学以及会话分析。

(二)女性主义代表:苏珊·兰瑟
她主要关注叙述者的性别化,把叙述者的特征问题扩展到性别领域,认为叙述者人物的具体命名、描述或行为都应该看作通过衣着代码、行为模式和文化程式来进行的含蓄的性别化过程。

(三)意识形态(20世纪80、90年代)
主要包括: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

(四)新媒介与叙事的“普泛化”
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如法学、心理学、医学及经济学话语更在广泛的运用着叙事学的范式,扩展及其张力;非文学学科的占用可能会削弱叙事学的基础,比喻意义上使用;叙事理论应该允许非叙事语境对叙事学概念的征用。

(五)认知论转向代表:戴维·赫尔曼《故事逻辑》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类认知决定语言结构的方式。

叙事研究中的认知论转向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从认知角度研究人对行动和事件的感知,二是分析叙事结构(进入文本的结构)及其依据的基本认知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