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重点解释名词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经济学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交易媒介:可以极大的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的成本。

价值储藏: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出于静止状态,表现为财富,也就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克服流通手段的局限性。

信用货币:如果商品作为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来兑换商品货币。

准货币: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 - M1)构成M2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不能直接用作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

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资金盈余者:净金融投资为正,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外贷出资金。

资金短缺者:净金融投资为负,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单位借入资金。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般情况是,政府与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个人是资金盈余者。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的一部分资金通过诸如银行等金融为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的资金融通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的资金市场。

二级市场:各种可流通的金融工具流通和转让的市场金融工具: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

固定收益证券:债务性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一般都会承诺未来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利息)。

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等。

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2)本位币和辅币(3)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4)金本位制(5)金融资产的流动性(6)Gresham’s Law(四)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2)本位币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3)货币的无限法偿: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它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货币的有限法偿:辅币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但国家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即有限法偿。

(4)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通常所说的金本位制是指金币本位制。

(5)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6)Gresham’s Law:即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

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四)名词解释(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2)租赁信用(3)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服务租赁(4)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5)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7)利息与利率(8)利率的期限结构与一般结构(四)名词解释(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愿用货币形式维持自己的总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

因为货币就是流动性最小的资产,所以人们可以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发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慎重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列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它涵盖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减升值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则就是指名义利率剔出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债务人采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6、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以分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通常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金融学名词解释: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经济波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利率:利率是指资金的使用价格,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银行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决定。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进行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5.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6.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融资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7. 企业财务: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融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8.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是指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和定价,以满足投资者和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

9.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化解和承受损失。

10. 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和政府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

11. 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中,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

12.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扩大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扩张。

13.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14.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监测,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1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等不同分类。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大学金融必修课《货币银行学》全册书名词解释(最全)

大学金融必修课《货币银行学》全册书名词解释(最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街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

货币执行这-职能,不需要现实货币。

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减少了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从而提高了交换的效率2、价值储藏: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即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被用作财富或购买力储藏的工具。

此时,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成为跨期管理的工具。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点在于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3.狭义货币(MI):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其中,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4.广义货币:M2,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矩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实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5.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般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市之差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市,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6.支票:是指银行存款客户向银行签发的无条件付款命令书。

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前者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后者则只能用于转账结算。

由于支票可以在市场上转移或流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因而支票所依附的活期存款通常称为存款货币。

7.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的一种特制载体卡片,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信用卡结账日再行还款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

因此,信用卡实际上就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种先消费后还款次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

信用卡的使用方便了日常消费。

8.购买力:是指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

物价指数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 反之,货币购买力越高。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货币价值=商品价值)—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实物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那么,则称这种货币为实物货币。

铸币: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所含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双本位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的波动影响。

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价值的自由调节机制。

金块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的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虽然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兑换黄金,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9.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0.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对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

11.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为了融通资金所签发的商业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金融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货币货币是指一种广泛接受并被用于交换的价值媒介。

它可以作为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税款。

货币可以是实物货币,例如金属货币、纸币或硬币,也可以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有可用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货币发行量和存款。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会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家由政府或政府代表控制的、负责管理货币政策的银行机构。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货币供应、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协调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一家提供各种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们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信用卡和外汇交易等。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参与者之一,能够影响各种金融交易。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保留在其存款帐户中的一部分资金的百分比。

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客户的提款请求。

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化时,这将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以及货币总供应量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

这些政策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利率利率是指借款人必须支付的贷款费用。

它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贷款的风险性、借款人的信用等。

利率还可以用作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的工具。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它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通常会导致财富重新分配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货币再融资货币再融资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向商业银行注入资金以扩大货币供应。

这是一种刺激经济活动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

以上是货币银行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对于金融从业者和学习金融的人来说,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2)本位币和辅币(3)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4)金本位制(5)金融资产的流动性(6)Gresham’s Law(四)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2)本位币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3)货币的无限法偿: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它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货币的有限法偿:辅币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但国家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即有限法偿。

(4)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通常所说的金本位制是指金币本位制。

(5)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6)Gresham’s Law:即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

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四)名词解释(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2)租赁信用(3)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服务租赁(4)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5)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7)利息与利率(8)利率的期限结构与一般结构(四)名词解释(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承兑: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本票: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汇票。

直接融资: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

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的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则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没剔除。

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

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转让给商业银行并贴付利息,商业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贴现:汇票持票人将已承兑的未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贴现日起到到期日为止的贴息后付给持票人现款的一种行为。

转贴现:指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它银行办理贴现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

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劵临时性的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

原始存款:指由客户以现金或销售收入支票的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以及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款形成的存款。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

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

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上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是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的目的。

一级市场: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

二级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亦被称作“短期融资市场”,通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场所。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回购协议: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交易方式。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

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
二板市场:又名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快速成长的企业而设立的证券融资市场。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非上市或上市的证券,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活动。

溢价发行:发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

平价发行:发行人以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

折价发行: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出售新股。

投资基金: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基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持有,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就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分业经营: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离经验,不得交叉开展业务。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中间业务:广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由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是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最后贷款人: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意并能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

实际货币需求:在名义货币需求的基础上剔除物价因素,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

交易方程式:MV=PT,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

剑桥方程式:M d=KPY,其中K表示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因此也被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

权变法:根据周期波动确定货币需求量的方法。

规则法:是指只要货币管理当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1∶8”经验数据:表明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是指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货币乘数:是指由基础货币数量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

法定存款比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货膨胀: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通货紧缩: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促进信用的进一步扩张。

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货币政策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显示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