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说明:积商数列

合集下载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1. 哎呀呀,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之一就是要学会“偷梁换柱”!比如说在算一个复杂的式子时,咱能不能找个简单的类似形式来替换它呢?就像你想搬个大石头觉得费力,那咱换个小点的石头先试试嘛!2. 嘿,一定要记住“以小见大”这个技巧哦!比如碰到一个大难题,就从它的小部分开始分析呀,这就好比吃蛋糕,一口一口来嘛!还记得之前那道很难的行程问题吗,从一小段路程入手是不是就清晰多啦?3. 哇塞,要善于“化整为零”呀!别被庞大的数字吓到,分成小块来解决。

就好像打游戏打大 boss,咱一点点削减它的血量不就好办啦!像那道很多数字的计算题,分成几个小步骤算不就好啦!4. 注意啦,“顺藤摸瓜”的技巧可不能忘!根据已知条件一步步推下去,就像沿着藤找到瓜一样。

比如说知道甲比乙大 5 岁,乙又和丙有啥关系,这不就能慢慢推出甲乙丙的情况啦!之前做过的那道年龄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嘛!5. 哈哈,要懂得“借鸡生蛋”呀!有些看似很难的题,借用一下其他题目的方法或者思路可能就豁然开朗了呢!就好比你没笔写字,借别人一支用用不就好啦!那道几何题用之前做过的函数题思路来试试,说不定有惊喜哟!6. 哟呵,“见缝插针”也很重要呢!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那就是解题的关键哦!好比在一堆草里找一根针,仔细点就能发现呀!想想上次那道逻辑题,不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才做出来的嘛!7. 切记要用好“举一反三”哦!做完一道题,想想类似的题型怎么做,下次遇到就不怕啦!这就像学会了做一道菜,其他类似的菜也能试着做做啦!之前会做的那道工程问题变个数字变个条件,咱不也能应对嘛!8. 最后呀,“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不管题目怎么变,掌握好基础的方法和思路就能搞定!就跟武林高手一样,有了深厚的内力,啥招式都不怕!不管遇到啥样的数量关系题,咱都有底气去应对,对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绝对能让你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轻松应对!加油吧!。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完整版)⾏测数量关系的常⽤公式讲解⾏测常⽤数学公式⼯作效率=⼯作量÷⼯作时间;⼯作时间=⼯作量÷⼯作效率;总⼯作量=各分⼯作量之和;设总⼯作量为1或最⼩公倍数(1)⽅阵问题:1.实⼼⽅阵:⽅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2=(外圈⼈数÷4+1)2=N 2最外层⼈数=(最外层每边⼈数-1)×42.空⼼⽅阵:⽅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2-(最外层每边⼈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中空⽅阵的⼈数。

★⽆论是⽅阵还是长⽅阵:相邻两圈的⼈数都满⾜:外圈⽐内圈多8⼈。

3.N 边⾏每边有a ⼈,则⼀共有N(a-1)⼈。

4.实⼼长⽅阵:总⼈数=M ×N 外圈⼈数=2M+2N-45.⽅阵:总⼈数=N 2N 排N 列外圈⼈数=4N-4例:有⼀个3层的中空⽅阵,最外层有10⼈,问全阵有多少⼈?解:(10-3)×3×4=84(⼈)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有(M-1)⼈,后⾯有(N-M )⼈ (3)爬楼型:从地⾯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路程=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速度+⼩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击距离=(⼤速度—⼩速度)×追及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速度+⼩速度)×背离时间(3)流⽔⾏船型:顺⽔速度=船速+⽔速;逆⽔速度=船速-⽔速。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第一节代入排除法1.使用范围看题型。

典型题型有多位数(提到具体位数(3、4位数)或出现位数的变化(个位与十位数发生变化))、不定方程(未知数比方程多)、年龄、余数看选项。

选项为一组数(2个数,问法为:分别/各)、可转化为一组数(比例可看成一组数)剩两项。

通过其他条件排除2项时,代入一项获取答案。

2.使用方法优先排除:通过尾数、奇偶、倍数等特性来排除。

直接代入:最值、好算。

(出现最值的先代入最大值、最小值计算;未出现最值时,先代入最好算的)PS:多位数问题优先考虑代入排除法;多次操作的、倒来倒去的优先考虑代入排除。

第二节倍数特性法(从问题入手)题型: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且所求与比例有关优先考虑倍数特征1.基础知识法(整除法)——考核较少若A=B*C,则A能被B整除,又能被C整除(考试时B、C假设当成整数)题型:①平均分配物品、平均数;②存在三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常见判定方法:①常见数:口诀法(3、9看各位数字之和,2、5看末位数,4、25看末两位数)②因式分解法:把一个数分成几个互质的数相乘的形式(互质是指除1以外没有其他的公约数,如12=3*4)③拆分法(常用于7、11、13):例如验证395/405/409/416中哪个数能被13整除,先确定数字390,再计算+5/+15/+19/+26对比2.余数法(结合代入排除)题型:平均分实物,最后有剩余/缺少解题核心:多退少补(总量+、总量-)Eg :解析:总量-6=9*部门数,总量+10=11*部门数;有1个部门只能分1包代表着缺10包,代入选项可得知:正确选项为B3.比例型若A/B=m/n (m,n 互质),则的倍数是n m B A ±±的倍数n 是B 的倍数,m 是ANM N A M N A N A N A ++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补充:111 重要提示:若1个总量包含2个比例,单看问题比例无法解决时,用两个比例计算总量第三节 方程法思维: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1.普通方程主要在于设未知数: 避免出现分数,设小不设大出现比例避免出现分数,设比例出现高频多个主体,并于列式,设中间量未出现前面三种情况,求谁设谁2.不定方程主要在于怎么解方程(本质在于代入排除):①奇偶性26/2543a.b ,=+=+y x m by ax 如:先考虑奇偶性恰好为一奇一偶时,优当 ②倍数的倍数是,可知如:性奇一偶时,优先倍数特考虑倍数特性恰好为一,有公因子(公因素)时与或当36037m b a ,x y x m by ax =+=+③尾数 271203750b a ,=+=+y x m by ax 如:时,考虑尾数或尾数是或当 ④无以上三种特征时,直接代入选项3.不定方程组①3个未知数、2个方程,且未知数一定为整数(人数、具体事物的个数、本、页、张)方法:先消元(消解系数小的未知数,方便计算)转化为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

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

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

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两种思维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

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例1:126因子发散:其因子有2、3、6、7、9,相邻数发散:126周围的特殊数(平方数、立方数)有125=53、128=27、121=112例2:1,4,9共性联系:都是正整数、一位数、平方数递推联系:1×5+4=9、45×+1=9、(1-4)×(-3)=9、…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

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

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

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个流程图以后,可以解决90%的数字推理题,完成我们的目标“保3争4”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解题的流程图,将以上三步详细分解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

事业单位行测:数字推理—积数列

事业单位行测:数字推理—积数列

在各大事业单位考试和农信社以及银行考试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考试对于数字推理钟爱有加,喜欢在考试中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除了加减关系是常考类型外,积数列考察的频率也较高。

为此今天主要盘点在数字推理中难度系数大的一种数列--乘积数列。

一、乘积数列的特征主要特征为:变化幅度大,一般数字之间的变化超过2倍,部分题达到陡增的程度(以这一特点为主);部分题数字间有比较明显的倍数关系。

二、常见考点(一)前一项*一个数=下一项例题:1 2 6 24 120 ( )A 1024B 5040C 180D 720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依次观察得到,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2、3、4、5、(6)倍。

所求=120*6=720. 选D(二)前一项*一个数+一个数=下一项注:此考点考察最多,由于要注意该考点中的“一个数”很有可能是与原数列相关中的数。

例题:4, 2, 10 32,106, ( )A 350B 389C 490D 780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考虑乘积关系。

观察推出:10=2*3+4;32=10*3+2;106=32*3+10.得到下一项=前一项*3+前两项。

故所求=106*3+32=350.选A(三)数字变化幅度达到陡增:考虑下一项=前两项相乘的结果例题:3, 2, 8, 19, 156,( )A 2969B 3315C 4782D 5514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很大,达到陡增的状况,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且考虑下一项=前两项相乘的结果。

观察推出8=3*2+2;19=2*8+3;156=19*8+4。

得到下一项=前两项相乘+自然数列.所以所求结果=156*19+5,看尾数为9,选A。

三、应用题1.2 3 7 22 89, ( )A.356B.357C.445D.446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依次观察得到,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22和89在2倍以上。

所求89=22*4+122=7*3+1,7=3*2+1,应该89*5+1=446,选D。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题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1.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

当题目给出多个条件或者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来,然后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最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20个;条件二是A比C多10个。

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列出可能的情况:A: 20 30 40 50 60B: 0 10 20 30 40C: -10 0 10 20 30通过逐一排查,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20、30,满足条件。

2. 图表法图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绘制图表进行比较的数量关系题。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然后,通过观察图表中的规律,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40个;条件二是B比C多20个。

我们可以绘制如下图表:A B C40 0 -20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0、-20,满足条件。

3.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逐个尝试的数量关系题。

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假设一些数值代入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例如,某题给出了一个条件:A比B多30个,并且A、B都是正整数。

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个尝试不同的数值来计算。

假设A=40,B=1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但是A不是一个正整数,所以不符合题意。

假设A=50,B=2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且A、B都是正整数,所以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得出A、B的取值分别为50、20,满足条件。

4. 推理法推理法是一种更加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数量关系题。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其中a_n是第n项的值,a_1是首项,n是项数。

- 求和公式:S_n=frac{n(a_1+a_n)}{2}=na_1+(n(n - 1))/(2)d。

- 示例:数列1,3,5,7,9·s是一个首项a_1=1,公差d = 2的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 通项公式:a_n=a_1q^n - 1。

- 求和公式:当q≠1时,S_n=frac{a_1(1 - q^n)}{1 - q};当q = 1时,S_n=na_1。

- 示例:数列2,4,8,16,32·s是一个首项a_1=2,公比q = 2的等比数列。

3. 和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加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和数列:如1,2,3,5,8,13·s,其中a_n=a_n - 1+a_n - 2(n≥3)。

- 三项和数列:例如1,1,2,4,7,13,24·s,a_n=a_n - 1+a_n - 2+a_n - 3(n≥4)。

4. 积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乘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积数列:如2,3,6,18,108·s,其中a_n=a_n - 1× a_n - 2(n≥3)。

- 三项积数列:例如1,2,3,6,36,648·s,a_n=a_n - 1× a_n - 2× a_n - 3(n≥4)。

5. 多次方数列。

- 类型:- 平方数列:1,4,9,16,25·s,通项公式为a_n=n^2。

行测常考考点(数量关系)数量关系

行测常考考点(数量关系)数量关系
-( )题型特征
1.数列中有明显的多次方数字或者多次方附近的数字。
2.数列局部有明显多次方规律。 3.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陡增(大于 6 倍)。
( 二 )应又枋法
K熟练掌握多次方数字,对多次方附近的数字敏感。观察数列局部有无多次方数字或者
多次方附近的数字。 2.结合选项发现数列变化幅度陡增时,考虑数列前一项的多次方推出后项,或者前两项
A。
考点三,分式数列
-( )题型街正
数列中大部分数字都是分数。
( 二 )应又枋法
1.观察题干中分数,如果容易通分,考虑作差或者加和;如果容易约分,考虑乘积或者 倍数。
2.无明显规律,观察有无重复数字出现在分子、分母位置。 3.最后考虑分子分母单独观察规律,通过化繁或化简均衡分子间/分母间的关系。
2 14 28 140
【例】12, 14, 17, 22, 2 9, ( )
A.3 1
B.3 6
C.4 0
D.5 6
【答案】C。解析:观察发现数列单调递增,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不到 2 倍,故优先考
虑作差。相邻两项之差依次为 2、3、5、7、(11 ) , 是质数列,应填入 29+ ( 11) = (40) 。
考点二、多次方数列
1.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不大(2 倍左右)。 2.数列没有典型的题型特征时,强行逐差寻找规律。
( 二 )应又枋法
1.先逐差,随时关注差和基本数列的联系,一级差无特点时再逐一级差。
2.如果二级差也没有特点,则先将其放在一边,将一级差斜向代入原数列构造网络。 3.如果无法构造网络,则需要对二级差“一逐到底”,随时结合差和倍数大胆猜测。
( 二 )应又枋法
观察数列,如果总项数是偶数项,一般考虑两两分段或间隔数列。

2024年省事业考数量关系解题思路

2024年省事业考数量关系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总结代入排除法使用范围1.看题型:多位数、年龄、余数、不定方程。

2.看选项:(1)选项信息充分;选项为一组数。

(问法:分别/各)(2)剩两项:只代其中一个。

2.使用方法(1)先排除:奇偶、倍数、尾数。

(2)再代入:①从简原则:方便计算的数,整十、整百的数。

最值原则:问最大,从最大开始代入;问最小,从最小开始代入。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注意用生活思维。

随笔练习1.一群学生分小组在户外活动,如3人一组还多2人,5人一组还多3人,7人一组还多4人,则该群学生的最少人数是( )。

A.23 C.88B.53 D.158【答案】B。

解析:题干正面计算复杂,使用代入排除法。

求的最少从最小的开始代入。

代入A项当学生人数为23时,23-4=19,不是7的倍数,不满足题意,排除。

代入B项:当学生人数为53时53-2=51,可以被3整除;53-3=50,可以被5整除;53-4=49,可以被7整除,满足题干所有条件当选。

故本题选B。

(二)倍数特性思想1.整除型如果A=B×C(B、C均为整数),那么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

使用范围:平均分配物品、平均数。

三量关系(A=B×C):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

2.余数型若总数=ax+b,则(总数-b)一定能被a整除。

(a,x均为整数)3.比例型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若a=m/n*b(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若a=m/n*b(m、n互质),则a=m/(m+n)*(a=b)。

比例型适用于:题干特征: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

对象特征:描述对象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数才有意义。

如人、车、年龄等。

随笔练习1.在某公司年终晚会上,所有员工分组表演节目。

如果按7男5女搭配分组,则只剩下8名男员工;如果按9男5女搭配分组,则只剩下40名女员工。

该公司员工总数为( )名。

A.446B.488C.508D.576【答案】B。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
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数字、图形、比例、概率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熟悉题型,数量关系题型包括等式推导、逻辑推理、数字组
合等,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

2. 建立数学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代数式或者方程式来表示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清晰地
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思路。

3. 注意条件限制,题目中通常会有一些条件限制,考生需要仔
细分析这些条件,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受到
干扰。

4. 多角度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
多种方法和思路,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反复推理,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题目,可以反复推理,逐步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解决问题。

6. 练习积累,数量关系题型需要大量的练习积累,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熟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包括熟悉题型、建立数学模型、注意条件限制、多角度思考、反复推理和练习积累。

希望以上解题技巧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题目难度较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常常让考生在这部分丢分较多。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增加得分的机会。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数量关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选项信息充分、多位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等。

例如,有一个题目说:“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入手,依次代入,看哪个选项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因为选项就是具体的三位数,代入验证相对计算来说会更快捷。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奇偶特性: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奇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偶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如果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奇一偶;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要么都是奇数,要么都是偶数。

整除特性:如果题目中涉及到倍数、分数、百分数等,我们可以考虑整除特性。

比如,“某班学生人数是 3 的倍数”,那么总人数除以 3应该是整数。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三、赋值法在一些题目中,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只是给出了一些比例关系或者倍数关系,这时候可以采用赋值法。

比如,有一道题说:“甲、乙两人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是3∶2,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6 天,问甲单独完成需要几天?”我们可以设甲的效率为 3,乙的效率为 2,然后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总量,进而求出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四、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及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及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及答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选拔性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考查考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潜在能力,包括语言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多个方面。

了解并掌握行测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一)选词填空这类题目要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答题技巧在于: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语境和语义,把握句子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其次,分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词性、搭配和感情色彩等,选择与语境最契合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成语的用法。

(二)片段阅读考生需要阅读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解题时,要快速浏览文段,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把握文段的主旨和结构。

注意文段中的转折、因果、递进等逻辑关系,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此外,排除干扰选项,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

(三)语句表达包括病句辨析、歧义句判断等。

对于病句,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

对于歧义句,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找出产生歧义的原因。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包括数学计算和数学推理。

(一)数字推理需要考生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推导出下一个数字。

常见的数列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等。

解题时,可以先对数列进行差、商、和、积等运算,观察是否有规律。

如果没有明显规律,可以考虑数列的各项与质数、平方数、立方数等的关系。

(二)数学运算涉及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各种实际数学应用。

解题技巧在于: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如方程法、代入法、排除法等。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帮助理解和分析。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出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量关系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之一。

当遇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尝试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

如果某个选项能够满足题干中的所有条件,那么它就是正确答案。

例如: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A 627B 726C 933D 825我们首先来看 A 选项,6 + 2 + 7 = 15,百位数字 6 比十位数字 2 大 4,不符合“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所以 A 选项错误。

再看 B 选项,7 + 2 + 6 = 15,百位数字 7 比十位数字 2 大 5,个位数字 6 是十位数字 2 的 3 倍,符合所有条件,所以 B 选项正确。

C 选项 9 + 3 + 3 = 15,但百位数字 9 比十位数字 3 大 6,不符合条件。

D 选项 8 + 2 + 5 = 15,百位数字 8 比十位数字 2 大 6,不符合条件。

通过代入排除法,我们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是 B 选项。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根据题目中数字所具有的特性,如奇偶性、整除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直接确定答案。

比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A 240B 250C 260D 270我们可以设车的数量为 x 辆,根据员工总数不变可列方程:45x +10 = 60(x 1)化简得到:45x + 10 = 60x 6015x = 70x = 14 / 3车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这个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基本公式(不得不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基本公式(不得不看)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m 、n 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a 0=1(a≠0) a -p =p a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3)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 n =a 1q -1;(2)s n =q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5)a m -a n =(m-n)d(6)n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c 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数字推理之常用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数字推理之常用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数字推理之常用方法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的数量关系部分,通常会出现两种题型: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

对于数学运算,大部分考生都不会陌生,因为在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是正常的必考的题型。

但是数字推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却不是非常熟悉。

数字推理就是题干给出一组数字和一到两个空,需要考生找到已知数字的内部规律,然后在给出的空中填入一个符合该规律的数字。

这种题型因为考生遇到的比较少,所以对于大家来说难度比较大。

下面中公教育的老师就为大家介绍解决这类题型的几种常用方法。

方法一:作差法。

作差法就是用数列的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一个有明显规律的已知数列。

通常用于数列递增,且增幅较缓慢时。

例1. 2, 5, 10, 17, ( )。

A.26B.30C.38D.44方法二:作积法。

作积法就是数列的前一项与后一项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通常用于数列递增,且增幅较快。

例2. 1, 2, 6, 16, 44, ( )。

A.100B.120C.140D.160【答案】C。

解析:前两项和的2倍等于后一项。

所以(16+44)*2=140。

答案选C。

方法三:作和法。

作和法就是数列的前后两项作和会出现有明显规律的已知数列。

通常用于数列忽大忽小的变化。

例1. 1, 0, 3, 2, 5, 4, ( )。

A.6B.7C.8D.9方法四:拆积法。

拆积法就是将数列的每一项都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分别寻找两个规律。

通常用于数列的每一项都能够很容易进行拆分。

例4. 2, 12, 36, 80, ( )。

A.96B.125C.150D.168方法五:平方数法。

平方数法就是数列的每一项都能够看成平方数,立方数或者平方数立方数周围的数。

例5. 0, 4, 16, ( ), 64, 100。

A.24B.25C.30D.36方法六:网格法。

网格法是指原数列经过变形得到一个新数列,新数列与原数列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

例6. 44, 52, 59, 73, 83, ( )。

行测答题技巧(齐全版)

行测答题技巧(齐全版)

行测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这部分对考生而言是最需要技巧运用的题型: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

在备考该题型时,大家首先要熟记数字的平方、立方,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看到某个数字就应感觉到它可能是某个数字的平方或立方,例如看到63、65大家就应该想到它可能是8的平方加减1得来的其次,牢记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质数列、合数列等。

基本二次方数列: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基本三次方数列: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例如:2,3,5,7,11,13,……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质数数列(质数就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除的数,其它数叫素数)牢记以上两点,不仅提高你的作答速度,而且它也是你破解复合数列的良好基础。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数列各数项之间差距不大的,就可考虑用加减等规律;b、如果各数项之间差距明显的,就可考虑用平方、立方、倍数等规律;c、如果是分数数列,就要通过通分、约分看变化。

等差数列:前后两项的差不变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后两项的比不变的数列叫做等比数列素数数列:只能被1和数字本身整除的数叫做素数数列合数数列:素数以外的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合数数列数列通项:前后数字(两项或者三项)之间有固定关系的数列叫做有通项的数列,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些数字的通项。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一、引言行测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化测试,数量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考察了考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几何问题和概率问题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题型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解题技巧概述1.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做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求解目标,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寻找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代入排除法、方程法、图形法等。

2.解题步骤:一般来说,解题步骤包括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思路、列方程(如果需要)、求解和验证答案。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重每个步骤的简洁性和逻辑性。

三、常见数量关系题型解析1.数字推理a.规律寻找:数字推理题的关键在于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等比、平方、立方、组合等。

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到数列的规律,从而预测下一个数字。

b.特殊规律应用:在某些情况下,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特殊的规律,如质数、奇数、偶数等。

掌握这些特殊规律,可以快速解答相关题目。

c.题型举例与解析:例如,给出数列1,3,5,7,9,求下一个数字。

通过观察可知,这是一个奇数数列,下一个数字为11。

2.数学运算a.基本运算技巧: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技巧,如倍数关系、因数分解等,能快速解答一些简单题目。

b.代入排除法:对于一些含有不确定量的题目,可以通过代入法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缩小答案范围。

c.题型举例与解析:如,四个选项中哪个数字能被3和5整除。

通过代入法,可以快速排除掉不能被3和5整除的数字,得出正确答案。

3.几何问题a.几何图形性质与应用: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周长、面积、角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b.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掌握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知识,如直线、圆、三角形等。

c.题型举例与解析:如,求一个圆的面积。

根据题目给出的半径,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解。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特性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倍数”“平均分”等字眼时,往往可以考虑运用整除特性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班级学生人数能被 5 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尾数可能是 0 或 5。

再比如,“甲的钱数是乙的 3 倍”,那么甲的钱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通过对题中数据整除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将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而没有给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又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利润率,而没有给出成本和售价,我们可以假设成本为 100,这样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特值法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提高解题速度。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或直接计算来求解的方法。

例如,“甲、乙的速度比为 3∶4,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也为 3∶4”。

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

在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等中,比例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尾数法当计算量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只计算个位数字就能排除一些选项。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判断答案的尾数。

五、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测验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测验解题技巧》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

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到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并予以验证,直到找出规律。

(做题的过程即试误的过程)。

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用速算、心算。

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如空缺项在中间,则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一)等差数列题1:1,4,7,10,13,16,( 19 )解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变式(二级等差)题2:3/5,1,7/5,(9/5 )。

解析:1=5/5,分母均为5,分子是为3,5,7的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题3:1,4,16,64,(256 )。

解析: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四)等比数列的变式(二级等比数列)题4:7,16,34,70,(142 )解析:(16-2)/7=2,(34-2)/16=2,(70-2)/34=2,(142-2)/70=2。

(五)等差与等比数列混合题5:5,4,10,8,15,16,(20 ),(32 )解析: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六)加法数列题6:4,3,1,12,9,3,17,5,( 12 )解析:三个数字为一组,每组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4=3+1,12=9+3→17-5=12。

(七)减法数列题7:19,4,18,3,16,1,17,( 2 )解析:19-4=15,18-3=15,16-1=15→17-15=2。

(八)乘法(除法)数列题8:12,2,2,3,14,2,7,1,18,3,2,3,40,10,( 1 ),4解析:每组四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被第二、三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四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括号内数字应是40÷10÷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说明:积商数列(一)积商数列
积商数列的主要特点是第三项是由前两项产生的,故只要第三项与前两项存在某种联系且变化幅度很大,就可以考虑积商数列的规律。

【例18】 0.25, 0.5 ,0.5 , 1 ,(), 2。

A.3
B.0.75
C.0.5
D.0.25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是一个商数列。

该数列前项除以后项得第三项,故C项为正确答案。

(二)积商数列的变式
积商数列的变式是指数列前两项相乘(或相除)之后经过某种变化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个常数,或者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等情况。

【例19】 1 , 3 , 2 , 4 ,5,16,()。

A.25
B.32
C.48
D.75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

这是一个积商数列的变式。

经观察,前两项与第三项的关系分别为:1×3-1=2,3×2-2=4,2×4-3=5,4×5-4=16。

也就是说,该数列前一项乘以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项数得到第三项,故空缺处应为5×16-5=75。

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