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合集下载

2019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相关法规

2019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相关法规

2019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相关法规20xx年xx月xx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提高了经营劳务派遣的注册资本,对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等规定进行了细化。

专家预计,决定XX年7月1日施行后,将会改善劳务派遣被滥用的现状,遏制企业不法用工。

修法价值取向: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介绍,本次修法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切实保障和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单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二是从法律制度上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得以落实;三是把劳务派遣用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四是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本意,就是满足用工单位临时或短期的用工需求。

比如,在北方冬季供暖等季节性生产经营、商品零售企业销售旺季或促销活动、生产企业临时性订单大量增加等情形下,需要临时聘用生产、销售人员,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可以发挥劳务派遣单位储备劳动力资源多、劳动力信息灵通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员以满足需求。

所以说,劳务派遣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弹性用工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劳务派遣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最大亮点:细化“同工同酬”规定劳动合同法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细化了“同工同酬”原则,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三性”岗位:明确含义,增强可操作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对何为“三性”岗位则缺乏具体规定,本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三性”岗位的具体含义。

决定明确:“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劳动合同法》解读.ppt

《劳动合同法》解读.ppt

2019-9-15
谢谢欣赏
40
2.履行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
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 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 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求了解的其它情况。
2019-9-15
谢谢欣赏
41
用人单位履行告知的方式 是让劳动者签署人用人单位事 先设计好的《告知书》,并妥 善留存。
25
(3)一年后还不签订,
仍须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2019-9-15
谢谢欣赏
26
第四个要点 单位必须建立职工名册
2019-9-15
谢谢欣赏
27
单位建立职工名册,是为劳 动行政部门备查。目的是为了解 决劳动者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举证 困难。有这个规定,发生纠纷时 用人单位就负有举证义务了。
2019-9-15
2019-9-15
谢谢欣赏
54
用人单位在续签劳动合同 时,应当遵循以下流程:
2019-9-15
谢谢欣赏
55
1.提前决定是否续签及续签条件: 应当提前对每一份即将到期
的劳动合同进行评估,以确定是 否续签劳动合同,以什么样的劳 动条件进行劳动合同的续签。
2019-9-15
谢谢欣赏
56
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发生 时明确评估每一份劳动合同是 否需要续签:
谢谢欣赏
84
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 新进劳动者时,为了防止招 聘出现失误,与试用期劳动 者仅签订独立的试用期协议, 双方约定待试用合格后再签 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2019-9-15
谢谢欣赏
85
但由于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
同期中,如果仅约定试用期的,
这种约定视为劳动合同期。如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与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与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与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与案例一、引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的解读与案例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法律的内涵和适用。

二、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1. 立法背景与原则《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保障。

该法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为基本原则,为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2.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当订立书面,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性别平等等基本内容。

(2)劳动合同的执行: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劳动者应当忠于职守,勤勉工作。

(3)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发生变更时,应当经劳动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确认;劳动合同解除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1. 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充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018年上海一家外资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未明确合同期限,导致员工在一次解除合同后要求赔偿约定违约金,最终法院判决员工败诉,用人单位不需支付违约金。

2. 劳动合同变更与解除2019年北京某科技公司在没有通知员工的情况下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引发员工反感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支持员工的请求,认定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回顾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际应用中,双方需遵守合同的原则,并在劳动关系中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劳动合同法的权威解读

新劳动合同法的权威解读

新劳动合同法的权威解读第一章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劳动合同作为维护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权益的一种形式,必须得到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为此,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9年7月1日通过新劳动合同法,在此背景下深化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进一步强调劳动用工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新劳动合同法概述新劳动合同法首次提出了劳动者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这是强调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这种精神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新法明确规定了劳动用工合同的有效期,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暂时工作合同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合同期限不得超过5年。

在合同期限到期后,双方协商,可以续约但续约期限不得超过原合同期限,就不能续约。

新法也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以享受哪些保护,比如与用人单位所派遣的人员享有相同的待遇。

第三章劳动者权益新法强调劳动者的权益,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员工签署合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以分享一些经验。

例如,在签署试用期合同时,员工应该留意需要共同签字的合同条款是否与事先沟通一致。

在工作中,如果员工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有违反劳动合同要求的情况,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诉,要求更改。

此外,法规与法律体系也给员工维护权益提供了更多支持。

第四章企业用人单位企业用人单位同样需要被纳入到新劳动合同法的讨论范围中来。

例如,新法规定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必须注明具体适用的试用期规定、薪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如果企业用人单位没有按照约定给员工发放工资,导致员工的基本生活无法维持,最坏的情况下将会面临纠纷甚至诉讼。

因此,企业用人单位应该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完善招聘、管理和职业安全等环节。

第五章法律风险的防范在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企业应当在合同条款中注意明确各种工作内容、计量单位、工资计算标准、加班规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等具体内容,明确权利义务、义务债务和约束规范。

《劳动合同法》条文全解析

《劳动合同法》条文全解析

《劳动合同法》条文全解析解读一:立法宗旨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立法宗旨也称立法目的。

本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三层意思: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新招收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打破劳动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将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法定的用工制度,规定适用不同所有制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也从新招用的职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不分固定工和临时工,不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作了专章规定,是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

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

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试用期、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新《劳动合同法》实用解析

新《劳动合同法》实用解析

新《劳动合同法》实用解析第一部分一、劳动关系1、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劳动关系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人格、经济、身份上的依附性,以及主体上的不平等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具有职业性。

认定劳动关系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二是用人单位提供了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司法实践中确认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是劳社部发〔2019〕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

按照该通知的规定,判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标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法发〔2019〕1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110条“劳务(雇佣)合同纠纷”被法〔2019〕4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122条“劳务合同纠纷”取代。

法〔2019〕4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无雇佣合同纠纷案由。

这表明,广义的劳务合同包括雇佣合同。

劳务合同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通过提供劳务来获得对价的一种普通民事合同,属于合同法上的无名合同,受合同法的调整。

就用工主体而言,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为自然人,如家庭雇佣保姆、车主雇人开车、私人保镖等等,而劳动关系用工主体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之规定。

在用工方式上,劳务合同中的用工一般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而劳动关系一般具有职业性的特点。

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

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

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引言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该修正案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本文将对这一最新版本的劳动合同法进行全面解析。

修正方向修正案中,对劳动合同法中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重要调整,改变了原先存在的某些歧义和主观判断。

另外,此次修正还增加了诸多新条款和新规定,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和涉及到的新兴职业进行了细致的制定。

修正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修正案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或者以其他书面方式订立劳动合同。

相对于原来只允许以书面形式进行订立,这一举措增加了灵活性和便利性。

二、试用期定期制和累计计算制在试用期内的最长时间限制分别修改为6个月和180天。

另外,在试用期内,员工工资不得低于相应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增强了员工的保障。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首次在法律上明确将职工的工作规定、保障措施等信息写入合同,强化了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和效力。

特别是在增加了就业保障协议条款后,更进一步提高了涉及到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工作保障。

四、非全日制用工修正案针对非全日制工作人员提出了专门的规定,旨在为非全日制用工者提供合理的保障和依据。

规定了非全日制工作人员享有与全日制工作人员同等权利,同时规定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报酬和支付方式等内容。

五、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修正案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而旧版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劳动满10年的员工与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新修正案对此作出了修改和拓展,并取消掉了这一规定,这意味着员工必须与用人单位书面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六、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注重灵活性和确定性并存。

在此次修正中,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七、违法行为针对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点划分和规定,修改了多项违法行为的数量单位,比如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款数量,整改还需整改人数,涉嫌违法所得金额等等,更直观地提醒用人单位和员工注意相关条款和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19 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 以下称用人单位 )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理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理应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理应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相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理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理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相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理应协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理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理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 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理应如实说明。

2019-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精选word文档 (5页)

2019-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8条解读第十八条【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条文解读】本条总结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所有情形。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包括:第一,在当事人双方均无单方解除权的情况下,经合意而解除合同;第二,无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在征得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同意后,合意解除合同。

协议解除的具体方式与程序并无强行性规定,可以遵循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协议解除的动议,双方当事人皆可首先提出,并进而与对方协商以形成解除合意。

但是,考虑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而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为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首先提出协议解除的动议须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劳动者首先提出动议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篇一:2019年劳动法实施细则全文2019年劳动法实施细则全文目录一、总则二、劳动合同的订立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五、集体合同六、劳务派遣一、总则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的“等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其他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单位。

2、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经用人单位授权或同意,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当分公司不能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时,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招用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以外的劳动者,即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法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周岁,且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佣的保姆以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6、用人单位招用与外单位保持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招用自主择业转业退伍军人,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地区的人员,应当办理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10、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11、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12、总公司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子公司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子公司在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后,该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子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

最新劳动合同法2024年完整版(范本文)

最新劳动合同法2024年完整版(范本文)

最新劳动合同法2023年完整版引言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劳动合同法在2019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23年正式实施,为劳动关系的形成、执行和解决争议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解读最新劳动合同法2023年完整版的要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一条规定,劳动合同法适用于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

第二条劳动合同定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第三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类型。

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合同期限。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协议解除、一方解除或依法解除,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章补充性协议第六条劳动合同补充性协议的签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订立补充性协议,对劳动关系的其他事项进行约定。

第七条劳动合同补充性协议的效力劳动合同补充性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补充性协议履行义务。

第三章劳动条件第八条劳动条件的约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条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报酬等。

第九条工作时间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工作报酬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工作报酬,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报酬。

第四章劳动权益第十一条劳动者的休息和假期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劳动者的休息和假期时间,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以及其他休假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新修正版)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新修正版)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新修正版)全文XX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vised in 2019)Table of ContentsChapter I General nsXXXChapter III Performance and n of Labor ContractsChapter XXXChapter V Special nsn 1 Collective Contractsn 2 Labor Dispatchn 3 Employment of Part-time WorkersChapter XXXChapter XXX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nsChapter I General nsArticle 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bor contract system。

clarify the XXX。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build and develop us and stable labor ns。

this Lawis formulated.Article 2 This Law shall apply to the establishment。

n。

performance。

n。

n。

and n of labor contracts een employers。

including enterprises。

individual economic ns。

and non-enterprise units。

and XXX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XXX "employers")。

For the establishment。

2023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23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23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一、合同协议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明确双方权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与劳动者的和谐劳动关系,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本次劳动合同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二、合同法基本原则解读1. 公平原则: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原则,劳动合同内容应当公平合理,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2. 平等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地位平等,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 自愿原则:劳动合同签订应基于双方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签订不公平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1. 合同期限:明确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包括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2. 工作内容和地点:详细列明劳动者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工作地点。

3.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执行。

4. 工资待遇:明确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

5. 社会保险和福利: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福利待遇。

6.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用人单位需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条件和安全卫生环境。

7. 违约责任:明确双方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1. 劳动合同订立:强调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合同变更与续订:劳动合同的变更和续订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确认。

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应符合法律规定,避免无故解雇和违法终止合同。

4. 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

5. 用人单位责任: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合同争议处理1. 合同双方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先通过协商解决。

2. 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对仲裁结果不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简介2019年最新《劳动法》是中国政府就劳动领域进行的一项重要修订,旨在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平衡和谐发展。

本文将对2019年最新《劳动法》的规定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使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劳动合同根据2019年最新《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记载以下内容:1. 劳动双方的名称、住质;2. 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3. 劳动合同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4. 劳动者享受的劳动条件和待遇;5.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6. 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款。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禁止强制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2019年最新《劳动法》对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规定如下:1. 标准工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

2. 加班工时:劳动者加班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每日工作时间的3小时,累计不得超过每月56小时。

3. 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发放标准,向加班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

4. 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有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的工龄和工作年限确定。

5. 法定休假:劳动者在法定年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发放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为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19年最新《劳动法》对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1.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对发生工伤的劳动者给予相应的赔偿。

2.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劳动者身体特点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制度,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4. 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危险作业或者超过规定劳动强度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者的意愿。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八次会议于xx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

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订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最新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

最新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

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解读】:本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制定目的,也即通常所称的立法目的。

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有必要制定实施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解读】:为了促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与"消极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等组织应当将劳动合同法的正面宣传视为己任。

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解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遍布,实践中律师、会计师与其执业机构关系一直不明不白,各地各法院也对此处理不一,本条对劳动合同法所称的用人单位做了延伸解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四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解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属于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2)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具有用工主体资格,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中的甲方(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学习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学习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学习要点
以下是 7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学习要点”:
1. 你知道劳动合同的类型有哪些吗?就像衣服有不同款式一样,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各有各的用处呢!比如说固定期限合同,就像是一段明确旅程的车票,规定好起止时间呀。

2. 哎呀,试用期可不是随便设的哟!它就像试用期的“关卡”,不能过长也不能不合理呀。

公司要是乱来,那可不行呢,咱得知道自己的权益呀!比如说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正式工资的一定比例,这多重要哇。

3. 经济补偿这一块可别小瞧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时候就像雪中送炭一样呢。

比如公司裁员了,咱靠这经济补偿也能撑一阵子不是嘛。

4.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可不是闹着玩的嘞!就好像跑步的路线,不能随便更改嘛。

要是公司突然要变更合同内容,咱不得琢磨琢磨对咱是不是有利呀。

5. 解除劳动合同也有讲究的呀!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这就如同解开一个结,得按正确方法来呀。

比如公司违法解除,那咱就得讨要说法呀。

6. 集体合同就像大家的“保护伞”,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呢!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大家一起,那可就不一样了嘞。

比如说行业里大家一起争取更好的福利,这不就很棒嘛。

7. 劳务派遣也得搞清楚呀!不能稀里糊涂的。

这就好像借调人员一样,三方关系都得弄明白呢。

要不然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找谁,那可麻烦了呀。

总之,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咱劳动者太重要了,咱可得把这些要点都掌握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呀!。

2019-山东省劳动法实施条例-word范文 (8页)

2019-山东省劳动法实施条例-word范文 (8页)

2019-山东省劳动法实施条例-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山东省劳动法实施条例
山东省劳动合同法
为了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意见,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参照执行。

一、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1、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等原则,依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劳动争议主体的有关问题
2、起字号的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并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基本情况。

3、不具体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和出借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列为共同当事人。

三、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五)项相关用语含义的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2019年9月18日,温总理总理签署了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对《劳动合同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的恢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支付二倍工资,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怎么办,连续工作十年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影响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发挥。

《劳动合同法》实施9个多月来,社会各界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发展需要,反映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要求,体现更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法律。

这些分歧和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千方百计规避,影响了《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和立法宗旨的实现。

为了消除分歧和模糊认识,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三次征求26个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省市的意见,并且通过中国的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其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一个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在坚持一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明晰化,消除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增加《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集中列举了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以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终身制”的误解。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8条对分散在《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中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情形归纳起来进行了集中列举;第19条对分散在《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中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情形归纳起来进行了集中列举。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集中列举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就是为了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解,标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终身制”,《劳动合同法》已经规定了多种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鼓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发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积极作用。

首先,这个实施条例的颁行,开创了我国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新模式,拓展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内涵。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项法律的实施条例像《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样动用如此多的社会力量,经历这么多的立法程序,受到如此大的社会关注。

它的制定和颁行,并不像其它法律实施条例那样只是简单的法条细化,而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理解分歧和模糊认识,有目的、有原则、有选择地,以法典编纂的方式制定的,无论是制定方式还是具体内容,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其次,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澄清了误解,回应了社会的需求和劳动者的呼声,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有些用人单位片面理解法律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将其等同于过去的“铁饭碗”、“终身制”,且认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有些单位还以变相方式违法裁员,许多员工迫切要求有关方面制止这些行为。

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作了归纳,澄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终身制”。

再次,实施条例强化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为有关部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对用工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律义务、利用劳务派遣单位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劳动者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不仅突出了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协调。

实施条例准确体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了避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规避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六个条文细化了《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67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第29条进一步强调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2条规定应当的义务;第30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第31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获得经济补偿;第32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被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8条的规定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第35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连带责任。

为了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重复适用的分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专门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同时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赔偿金后,是否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实践中有很大分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促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还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以增强《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1)针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如何支付二倍工资,以及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如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第7条明确规定:(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2)针对劳动者故意拖延或拒签书面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只需支付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并不需支付经济补偿。

(3)针对部分用人单位故意曲解“连续工作满意十年”意思,规避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连续工作满2019年的起始时间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第10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4)针对用人单位专业技术培训费的认定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6条细化了专业技术培训费用的范围,即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避免用人单位随意增加专业技术培训费用,借以提高劳动者的违约金数额。

(5)针对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尽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中间有短期中断的是否为连续工作,如何界定劳务派遣适用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范围等都是《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会影响《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随着国家对《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引导,随着《劳动合同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的增强,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提高,随着国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劳动合同法》必将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一、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三种,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三种合同各自具有特点,彼此之间有所区别,签订的条件也不尽相同。

法律中也进行界定。

例如,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于临时性工作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完成工作后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二、劳动合同期限的选择方式” 约定选择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关于合同期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这一原理也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十三、十四、十五条各自的第二款。

无论是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依法都可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无条件地协商选择。

法定选择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选择是一般规则,但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存在特殊规则法定选择,即在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其含义主要包括:第一,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的提前终止。

对于定期合同而言,是在合同目的完全实现之前,并且合同当事人双方仍具备法律资格时终止,而不同于因合同目的完全实现或合同当事人丧失法律资格而终止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