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最全版
专题一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一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高一年级《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指导思想: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理论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课程理念设计特色:史料充足,论从史出;讨论探究,师生互动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内容、地位分析:本课是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课,既要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如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清朝军机处设置等;还要对本模块作总结性的学习,如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因此这既是本专题的总结,也为下一专题学习作了铺垫。
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相关内容在初中课程出现过,但初中课程重在知识点的掌握,而高中教材侧重在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相对理论性要求较高。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相关内容虽然在初中学过,但学生已基本遗忘,目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综合能力较差。
在学习中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分析会有困难。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编写者:孟宪彬审核者 :孟宪彬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难点重点】学习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学习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本课1.(2014·大纲全国,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解析唐朝的宰相为百官之首,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机构,是皇帝的助手,被赋予决策大权。
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国家机关,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职权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
题干材料中的“俨然”其意是指阁臣权力大,地位高的时候大致和宰相差不多。
因此,A、C、D三项都是宰相的权力,阁臣没有相关权力。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2.(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材料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样一类官员不是法定的官职或中央机构,可判断是明内阁官员。
故答案为D 项。
答案 D自主现疑(8---10分钟)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1、原因:(2)丞相胡惟庸骄恣专权(3)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2、措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 ;同时,裁撤_____ __和_ ______,以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探究二:军机处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参考答案: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对皇帝集权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决定,不再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影响:①加强了▁▁▁▁▁▁▁▁▁▁▁▁▁▁▁▁▁▁▁▁
②改变了▁▁▁▁▁▁▁▁▁▁▁▁▁▁▁▁▁▁▁▁
③促进了▁▁▁▁▁▁▁▁▁▁▁▁▁▁▁▁▁▁▁▁▁
【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史料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②评价:A.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B.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C.弊端: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军机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巩固运用】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朱元璋B、明神宗C、明成祖D、雍正帝
2、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神宗
3、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了解专制时代晚期的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
2、了解处理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重大措施。
3、了解中国晚期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
过程与方法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本节课所提供的图片了解君主专制到达巅峰的脉络,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的脉络。
结合现实的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认识现实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使同学们了解到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主义走向巅峰,并且在这个时候,世界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君主专制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由此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产生认识和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
导入:师: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历代的皇帝采取了一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一些措施,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生:略。
师:那我们现在开始上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我想问大家的是,这个晚期,指的是什么时候呢?生:略。
师:很好,这个晚期,指的就是明清时期。
我们上节课讲了,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从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皇权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大家一定要明白,皇权与相权,还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一直都是贯穿于我国历史上的两对矛盾。
那这个问题被乞丐出生了朱元璋给解决了。
但是,废除了丞相制度自然会导致另外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我们来看书本。
朱元璋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还好明朝的时候纸张已经广泛使用了,不然,朱元璋要看好几车的竹简,那朱元璋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是事情是不是,那朱元璋就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生:略。
师:朱元璋想的办法是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是什么东西,其实殿阁大学士就是皇帝的秘书,然后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朱棣就是传说中的永乐帝,朱棣设立了内阁,这个内阁和我们现在看到了其他的国家的内阁不一样,这个内阁指的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在内阁工作的都叫做大学士,当然,这些大学士也有个头,这个大学士的头就叫做首辅。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第一篇: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所谓的专制时代晚期其实就是指我国明清两代的政治形态,大致时间是在14世纪到19世纪的中后期。
这个阶段是我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这样一个阶段,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是如何达到顶峰的。
一、明朝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1、废丞相首先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君主为了强化专制主义所采取的措施。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呢,我想问问大家平时在家是不是都很爱看电视剧啊,你们有没有看过关于古代宰相的电视剧呢?比如有很出名的宰相刘罗锅等等,是吧。
那大家知不知道这部电视剧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啊?这部剧讲的是清朝时候的事情,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清朝的时候还有宰相吗?对,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啊?对,是由秦始皇建立。
那么又是由谁废除的呢?对,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
所以说清朝根本就不可能有宰相这种职位存在,那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也就犯了一个很大的知识性的错误。
通过学习我们说秦始皇为什么要设丞相呢?对,就是因为全国政事太多,因此他需要帮手来为自己分担政务,并且还在丞相之下设立了六部,所以秦设丞相的时候,丞相是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那为什么朱元璋又要废除丞相制呢?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17页右边的这个资料卡片,通过这段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朱元璋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第一个就是设丞相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则是丞相是各朝专权乱政的根源。
好,那这是废丞相的历史原因,那么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明朝不是一建立起就废除了丞相制,明朝建立初期在政治上是沿袭元代的制度,在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来总管全国各种政事,并且还设立了左右丞相,而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他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
到了1376年的时候,明太祖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并设立了三司,也就是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来分别掌管地方上的行政、军事还有监察事务,但是这三司是隶属于中央的相关部门来管理,所以没过几年,就导致中央的左右丞相权利过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优质教案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和能力:识记: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立||。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运用:探究中西方社会君主制度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以史料研习、观点辩论、中外历史比较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明清时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课教材依据此标准编写||,内容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讲授1课时||。
《标准》虽然只列出了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三个知识点||,但明朝内阁的设置缘起于宰相制度的废除||,而讲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又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事实||,因此本课设置了“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三个子目||,即把第一个知识点扩展为两目内容||,后两个知识点归并为一个子目||。
2、本课内容在学习模块中的地位本单元共有4课||,内容跨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发展阶段||。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
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本课内容在必修模块(ⅰ)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归纳与概括||,只有在认真回顾和分析前面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另一方面||,本课在论述清代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时||,又通过中西政体的比较||,得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的结论||,从而为下一单元讲述“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的内容埋下伏笔||,使两个单元自然地衔接起来||。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基础知识回顾(根据读书指导,课前自主完成)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归六部评价:高度集权,皇帝政务繁忙,2.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①目的:助理皇帝处理国政②特点:职权范围不明朗.受到宦官抑制二、军机处1.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2.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2)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置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置上有何体现?举一例说明。
(3)你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弊端?答案要点:(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举例要体现中央官制的变化,如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等。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阶级矛盾尖锐;蔑视人性;决策盲目;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吏治腐败;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进步思想。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掌握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对社会的影响。
3.能够就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安排
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况
–专制政治的发展和演变
–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2.晚清政治危机
–内忧外患的问题
–起义和革命的兴起
3.缔造新民主主义的路程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4.总复习与测评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分析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讲解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分析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2.课堂研讨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与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3.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准备
1.课堂PPT
2.教辅教材
3.电子板书
六、教学评估
1.课堂作业
2.期中考试
3.答辩演讲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包括专制政治的演变和民族主义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针对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研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评估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优秀教案(3页)
专题一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2、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2、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以正确对待现实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
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二、教材分析本课重点叙述和阐释了两方面问题。
第一个方面讲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规定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但皇帝“躬览庶政”,政务繁多,不可无辅臣,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到永乐帝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
但明朝为防止内阁升华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太监牵制,明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清朝初年,皇帝受到的制约较多。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每日召集军机大臣商议国事,传达皇帝谕旨,最终解决了君臣矛盾,全国的军政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个方面讲清朝成功解决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三、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丞相制度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新课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丞相/宰相)那同学们还记得这个丞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吗?(秦朝,三公九卿制)。
对那么这个丞相制度对于我们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呢(积极,消极)。
对正是由于他的消极作用才形成了我们的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那么面对着由来已久的矛盾,历代皇帝都采取什么措施来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历代王朝的君主们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举典型的几个例子:汉唐宋)那么,到了明清时期,当时的君主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专题一第四节的学习来了解一下!现在用三分钟的时间大体浏览一下教材的相关内容,可进行圈点勾画。
教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作者:丁晓平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明内阁和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2、清军机处。
3、清朝边疆政策。
难点:1、明清时期总体的政治时代特征。
2、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3、君主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具: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内阁的设立1、废除丞相制度洪武十三年(公元```2、内阁的设立时间:明成祖朱棣职权:1、内侍咨询机构2、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影响: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宦官牵制内阁,妨碍、控制阁权。
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内阁和丞相制度的区别(表格)二、军机处(中央)军机处1、时间:清雍正年间2、原因1)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根本目的(真正的原因):加强皇权。
3、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重要的中枢机构4、特点:非决策机构,无决策权。
政治决策封闭性,大大加强皇权。
(地方)密折制1、目的:加强皇权2、作用:使政治权利更加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影响: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和密折制的推行,便于皇帝从中央、地方两个层面加强专制统治。
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而明清以来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趋势,使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原则:(19页正文第二段地三行)措施:1、理藩院。
2、改土归流原因:1)直接原因:贵州宣慰司叛乱2)真正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意义: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管理。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改变了落后闭塞,割据纷争的状况。
促进了各名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导入: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进入专题一第四课的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7页。
然后快速的阅读该页的资料卡片。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教材分析:(一)、课标: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三)、主要内容: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
2、清朝: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3、明清君主专制:目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4、清朝边疆政策:设理藩院(蒙古、新疆和西藏);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5、近代化浪潮与清末统治(四)、教学策略:前三部分内容由老师在课堂上通过PPT进行重点讲解,清朝边疆政策和近代化浪潮与清末统治两部分内容,老师作简要介绍,由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相关内容虽然在初中学过,但学生已基本遗忘,目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综合能力较差。
在学习中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分析会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设置内阁制度,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等历史知识;2、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采取的重大边疆政策,如设置理藩院、实行“改土归流”等,并且联系现实让同学们理解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3、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以及这些政治改革产生的作用及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2、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以正确对待现实问题。
3、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今后遇到问题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同学们能客观全面的评价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并且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阻碍。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2.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①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由来已久。
②明太祖朱元璋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废除:1380年,朱元璋下令罢除_____________,权分____、____、内阁制度的形成 军机处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君主专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永远废弃。
2、内阁制度的形成1)原因:①丞相废除后,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需辅臣帮助处理政务。
②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2)设立:明成祖_____设立_________。
3)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助理机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机构。
4)职能演变,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________地位、权势逐渐提高。
5)结果:皇权得以加强,但怕内阁威胁皇权,以________________牵制,甚至控制内阁,致使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知识点二军机处1、中央1)最初目的:为适应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2)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枢机构,秉承_____________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2.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解读标题,特别是讲清楚什么是政治形态。
明清两朝,朝鲜半岛与中国联系紧密,每年都会派遣使臣来华朝见,每年大概7—8次,最频繁的一年,共出使13次。朝鲜使臣在笔记中记录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详细的观察报告,用朝鲜使臣的疑问作为线索,串起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相关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表
地区
学校
授课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题来源
□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民版
□所属章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设计思路
由朝鲜使臣的视角看明清中国政治形态的变革,进而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反思
课标与学情分析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两则史料:朝鲜使臣在中国看到了什么?
1604年(万历年间),问“常见内家(指皇帝)否”,曰:“皇上不出已十六年”。
——(朝鲜使臣)《燕行录》
(万历年间济南)“城郭人民之盛,第宅牌楼之多……古称天下之府库,信不虚矣。”
——(朝鲜使臣)《朝天航海录》
引出朝鲜使臣的疑问1:明朝的政务是由哪个机构负责运作的的?
专制主义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才可能发生。但是,在中国首先考虑的总是皇帝的利益,因为任何财产违反了他的主张是得不到保障的。
——马嘎而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必修一专题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08
必修一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从宏观上看,它上承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继续从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链条线索梳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
同时,君主专制政体弊端的日益暴露,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的“辉煌”,也为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作了铺垫。
从微观上看,本课教材主要从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讲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清朝的边疆政策学考不做要求)。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君主专制政体的相关内容,也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对各个朝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史实有所了解,但知识较为零散。
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教师的从旁指导、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基本史实;比较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的异同点;分析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图文材料的分析,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基本史实,培养论从史出的基本态度;通过表格比较归纳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的异同点,学会用表格比较开始事件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分析分析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正确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尤其是对明太祖、雍正帝、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认识。
逐步树立民主反对专制的信念,提升现代公民素养。
●重点难点在以上目标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当代的中学生处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以前的学生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本课很多内容比如废丞相,内阁制度,宦官专权在影视剧中都有反映,学生也会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但影视剧与真正的历史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一点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指出,另外,高一学生思维更多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通过历史课堂,要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理性思维结构。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纵横交错,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总结,又为第二专题作好铺垫,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吃透教材,突破疑难,力求讲得到位与连贯。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概括史实与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规律性问题的途径。
并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用“大历史”的眼光即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下看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正确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尤其是对明太祖、雍正帝、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认识。
逐步树立民主反对专制的信念,提升现代公民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专制时代晚期政体特点。
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中西方政体比较。
【探究方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影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宫调》,设问:1、这是哪一首影视剧的主题曲?2、指出该剧与历史事实不符的一处。
(学生如果预习了,能轻松指出明已废除丞相,因此清朝时称刘墉为丞相是影视剧编剧方面的一个小失误)。
通过上述两问,自然导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一目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展示材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设问:(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
师生互动,教师归纳,指出丞相权力逐步在下降。
展示材料: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
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1)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2)让学生试着建构明中央政府改制前后架构图,并从中选出合理的示范作进一步的评析。
(3)认识评价:引导学生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思考。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极方面,结合课本正文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丛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这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
由此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2、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展示材料: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设问:(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答案: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答案:殿阁大学士(3)这则材料反应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师生互动,归纳内阁制度形成的过程:(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
(3)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
展示材料: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
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
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探讨:内阁有何权力?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进一步探讨:内阁的设立带来什么弊端?以上两个问题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都能归纳出来。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语文知识和课外阅读中讲到魏忠贤和东林党等史实。
)课延伸二: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的区别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军机处的设立(清)1、问题探究:材料一:乾隆自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展示康熙帝的印章“为君难”和“兢兢业业”,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材料二: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
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直庐初仅板屋数间。
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可强调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3)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影响。
(a、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b、加强了皇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c、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因为加强君主专制再无更好的选择了。
)2、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学生阅读归纳出其内容及作用。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3、总体评价认识军机处和密折制(结合课本从两方面去分析)(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展示图片册封班禅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清政府处理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清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何职权和作用?2、改土归流(1)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不利中央集权(2)含义:结合课本“知识链接”加以分析(3)概况(略)(4)意义: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请同学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的班集体中,班长集记录考勤、收发作业、传达指令、掌管班费开支等各项事务于一身,这容易带来什么影响?(生)权力过分集中,以班长一人之力无法胜任,精力消耗过大而累垮;容易独断专行,决策草率,其他人意见大。
(师)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大国,其事务集中于君主个人手中,更是弊端无穷。
这种情况在我国明清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
学生讨论思考: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或如何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明代废宰相,这是皇帝集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要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事情或一个历史人物,要把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且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对其评价。
参考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单元小结:归纳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
师生互动,归纳如下: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两汉:中央(内外朝制度),地方(郡国制度)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隋是州县,唐是道州县)宋: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地方(路州县)元:中央(一省二院),地方(行省制度)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课后反思】本课有许多鲜活的故事及影视材料,在上课时穿插讲解,学生兴趣很高,由于是古代史的最后两个朝代,很多内容在这里要作一个小结,因而知识系统性很强,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