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核心制度十六项
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医院版)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术前讨论制度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8、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3、会诊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十六项基本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这十六项核心制度的内容:1. 护理安全制度:强调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工作,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3. 护理伦理规范:要求护士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人权和自主权。
4. 护理技术规范:明确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和工作流程。
5. 护理计划制度: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6. 护理记录制度:要求护士准确、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
7. 护理药品使用制度:规定护士在使用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规定的剂量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8.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规定护士在感染控制方面的职责和操作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9. 病例管理制度:明确护士在病例管理方面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患者的医疗病历。
10. 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要求护士妥善管理和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11. 护理质控制度:要求护士参与质量控制活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12. 护理培训制度:规定护士参加持续教育和培训的要求,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13. 护理交接班制度:强调护士在交接班时的沟通和信息传递,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
14. 护理监督制度: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
15. 护理奖惩制度:根据护士的工作表现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励护士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16.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求护士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潜在的护理安全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的内容,通过遵守这些制度,可以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十六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十六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要素,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下面将介绍十六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通过引入临床路径,明确了患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公开地报告不良事件,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
3.病例讨论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病例讨论,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4.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服务评价机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评价,提高服务质量。
二、医务人员管理制度:5.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落实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6.医院质量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引进专业的医院质量管理人员,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7.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和治疗水平。
8.绩效考核制度:将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相结合,激励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药品管理制度:9.药品临床应用评价制度: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推行药品临床应用评价,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0.不合理用药审查制度: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审查和管理,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率。
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加强药品监管。
四、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2.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13.外购医疗设备审查制度:对外购的医疗设备进行审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风险管理制度:14.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引入医疗风险管理,对医疗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
15.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六、医患沟通与知情同意制度:16.医患沟通与知情同意制度:要求医生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治疗方案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十六项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医院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院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1.诊疗规范:确保医生按照国家和医院的诊疗规范进行诊疗,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系统,包括病案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确保病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3.医疗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对医生的技术能力、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医院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
4.医疗设备管理: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验收、维护等方面,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
5.药品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品采购、库存、配送、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购入和使用过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隔离措施、消毒防护措施等,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7.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评估、护理流程规范等,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8.医学伦理:确保医生和护士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9.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0.急救制度:建立健全的急救制度,包括急救设备、急诊医生和护士的培训等,提高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能力。
12.医学教育培训:建立医学教育培训制度,包括医生、护士的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13.病房管理制度:建立病房管理制度,包括病房清洁、空气消毒、病人安全等方面,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14.患者安全管理: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预防医疗事故、误诊、病人跌倒等方面,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15.医疗投诉处理:建立科学的医疗投诉处理机制,对医患矛盾和投诉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16.社会责任:医院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公益活动,为社会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些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是指在护理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十六项制度,它们覆盖了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权益。
一、健康教育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康教育团队,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团队,负责监测和预防院内感染,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制度,做好手卫生、环境清洁等工作,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三、患者安全制度患者安全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安全委员会,负责监测和改进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权益。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患者安全事故的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
四、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药事管理团队,负责药品的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认真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护理记录制度护理记录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记录标准,明确护理记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确保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及时汇报患者的变化和问题,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六、护理质量评价制度护理质量评价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护理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七、护理信息化管理制度护理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护理记录系统,实现护理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4.输血查对制度
3) 输血查对制度: ① 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
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 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 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 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 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 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 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 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才的血 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 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⑤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 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 库)至少保存一天。
编辑课件
一、查对制度
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① 手术室接病人进,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年龄、 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 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药品、 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 史。
② 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 否合乎要求。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 床和压疮。
③ 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 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洗手护士打 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深部组织手术,手 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的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 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 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 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医院版)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术前讨论制度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8、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3、会诊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十六项)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护士十六项核心制度

护士十六项核心制度一、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护士应秉持道德操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权益,确保工作中的诚实、专业和可靠。
二、医疗诊疗制度:护士应遵循医疗诊疗制度,按照具体的临床操作流程提供患者护理服务,保证医疗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三、护理记录制度: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完成护理记录,确保患者的信息准确、完整和可追踪。
四、预约及排班制度:护士应按照预约及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工作和休假,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护理操作规范:护士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感染控制制度:护士应遵循感染控制制度,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七、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制度:护士应按照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制度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确保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
八、药品管理制度:护士应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管理药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九、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士应按照护理质量评估制度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改进工作,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十、护理教育培训制度:护士应按照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参加培训和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十一、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应按照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十二、信息保密制度:护士应遵守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和医院的隐私和机密。
十三、紧急情况处置制度:护士应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置制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十四、病历书写规范:护士应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正确、完整地书写病历,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可阅读性。
十五、值班制度:护士应按照值班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值班,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十六、患者投诉处理制度:护士应按照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反馈患者的投诉,维护医疗服务的形象和声誉。
总之,护士十六项核心制度涵盖了护士们在工作中需要遵守和执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 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 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 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 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 落实。
⑶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 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 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 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 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化及生命体征。
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 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
③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 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 体医护人员参加。
2◆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 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应及时 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 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 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1◆特级护理 ⑴ 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
者以及监护室患者;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 术患者;各种严重损伤患者。
⑵ 护理要求:
①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 征变化;
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 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 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 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 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 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 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 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 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 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 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 量的持续改进。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 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 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 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 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所 有药品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补开医嘱后方可丢 弃。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 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 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 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 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 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数量品种、定 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 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 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 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 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
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 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 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⑤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 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2◆一级护理 ⑴ 适用对象: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惊厥、高热、 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⑵ 护理要求: ①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
6◆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 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 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 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1-2次,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 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 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 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 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 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分为特 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 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 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 意搬动。
5◆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 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 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9◆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 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 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10◆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长明灯。
11◆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 每周大清扫一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三、抢救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