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

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

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二、(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三、(25分)用直径为1mm 的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5cm 的圆环。

圆环处于超导状态,环内电流为100A 。

经过一年,经检测发现,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量小于610A -。

试估算该超导材料电阻率数量级的上限。

提示:半径为r 的圆环中通以电流I 后,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μ= ,式中B 、I 、r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720410N A μπ=⨯⋅--。

四、(20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势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

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

他们正绕两者连线的中点作圆周运动。

1. 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计算。

2. 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且:1:1)T T N =>观测计算。

为了解释T 观测与T 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五(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五(有答案)

复赛模拟试题五1.设有两个可控光子火箭A 、B 相向运动,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A 、B 沿x 轴方向的速度分别为v A =0.9c,v B =-0.9c ,试求它们的相对速度。

解:取地面为S 系,火箭A 为S '系,则c A 9.0==υμ,火箭B 在S 系中的速度为c x 9.0-=υ,则在火箭A (S ')系观察到火箭B 的速度为c c c c c c c m x x x 994.0])9.0(9.01/[)9.09.0()1/()(22-≈----=--='υμυυ,此即火箭B 相对于火箭A 的相对速度,方向沿x 负方向,我们也可取地面为S 系,火箭B为S '系中,此时c c x 9.0,9.0=-=υμ,则在S '系中观察到火箭A 的速度cc c c c c c xx x 994.0])9.0)(9.0(1/[)]9.0)(9.0[]1/[)(22=----=--='μυμυυ,方向沿x 正方向,此即火箭A 相对于火箭B 的相对速度。

2. 有一轻质木板AB 长为L ,A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用水平轻绳B 拉住,板上依次放着A 、B 、C 三个圆柱体,半径均为r ,重均为G ,木板与墙的夹角为θ,如图11-122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BC 绳上的张力。

解: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木板处于力矩平衡状态,若分别以圆柱体A 、B 、C 为研究对象,求A 、B 、C 对木板的压力,非常麻烦,且容易出错,若将A 、B 、C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则会使问题简单化。

以A 、B 、C 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3G 、木板的支持力F 和墙对整体的支持力N F ,其中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11-122-甲所示,合重力经过圆柱B 的轴心,墙的支持力N F 垂直于墙面,并经过圆柱C 的轴心,木板给的支持力F 垂直于木板。

由于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此三力不平行必共点,即木板给的支持力F 必然过合重力和墙的支持力N F 的交点。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二(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二(有答案)

q。今在相对于环不动的参照系中设法让这些
小球均以匀速 u 沿环边运动,各边上相邻两球的间距均为
a,且 L 远大于 a(参见图 52-2 ),
环是用不导电的线制作的,在相对于环不动的参照系中它有均匀的电荷线密度,正好把全部
小球的电荷完全抵消掉。 考虑相对论效应, 在一个从其上看环的运动速度为
照系上计算以下各量:
轴与 v 同向, y 沿着 DA边的方向, z 轴则垂直于环路所在平面) 。S 系各轴平行于 S 系各对
应轴, S 与 S 系的坐标原点在 t=0 时重合。
(1) AB边
建立与 AB边上的小球一起运动的参照系 S ,它的各坐标轴与 S,S 系的坐标轴平行。 S
相对 S 具有速度 u。
据洛仑兹收缩, S 测得的 AB边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 ar 为
(3) DA边
v2
a CD
1 c2 a uv
1 c2
( 7)
在 S 系中,令 DA边上的某一小球在 t 0 时刻位于 x1 y1 z1 0 处。在同一时刻邻近的
一个小球应位于 x2 0, y2 a , z2 0 处。
各球相对于 S 系的空—时坐标可由洛仑兹变换式给出
1
x
(x
v2
1 c2
y y ,z z ,
a
ar
u2
1 c2 ,
(1)
(只要 ar 是在相对小球静止的参照系中测得的相邻两球间距,上式对任何一条边均成
立。) 据相对论速度求和公式, S 系中的观察者认为 AB边上诸球具有的速度为
uv
u AB
, uv
1 c2
再据洛仑兹收缩,此观察者将测得
( 2) AB边上相邻两球的间距为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三)参考答案第一题(18分)如图所示时,设小环与重物的速率分别为v 1和v 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 1.由机械能守恒,可得222121212sin Mv mv MgL +⨯=θ ① 而θθsin cos 21v v =②联立①、②可得(考虑到M=2m ) θ31sin 2gL v =θθ22cos sin 2gL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小环:1cos ma T =θ③ 对重物:Ma T Mg =-θsin 2④小环相对重物与绳的结点作圆周运动,以该结点(即重物)为参照物,则有1sin v v =θ(v 为m 相对M 的速度)⑤212cos sin /a a v L θθ-=⑥并考虑到M=2m ,联立各式得 θsin 3mg T = 第二题(20分)1.'q 是q 的球面镜像电荷。

如图所示,可以肯定镜像电荷'q 一定在对称轴上,设其电量为'q ,距球心O 的间距为r ,则考察对称轴与球面的两交点B 、'B 的电势,可得r R q KR d q KU B -+-='① rR q K R d q K U B +++=''② 而球接触,0'==U U B③联立①、②、③得'Rq q d=-dR r 2=2.要使带电小球d 能在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使轨道上各点的电势相等。

然而由两点电荷(A 与'A 处的)在空间产生的电场中等势面若是1个球面,则该等势面的电势一定为零。

由此可知A 与'A 互为镜像电荷。

由1的结论易得:2',''R R q q r r r =-=(其中''OA r =),解出:q rRq R r q d R r -=-=='','2 第三题(18分)取与金属环上一小段孤长一起做加速运动的坐标系,该坐标系与构成金属晶格的离子相连。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模拟训练试卷①第一题 (16分)1.天文学家根据观测宣布了如下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黑洞是一种神秘的天体,这种天体的密度极大,其表面的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包括光在内的所有接近黑洞的物体都不能逃脱其引力的作用.人们用口径为3.5m的天文望远镜对猎户座中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进行了长达6年的观测,发现距黑洞6×1012m的星体以2000km /s的速度绕其旋转.另外,根据相对论知识,光子在运动时有质量.设光子在运动时质量为m0,光子与黑洞间的吸引力同样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由以上知识可以求出黑洞的最大半径R= m.已知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

计算结果取l位有效数字.2.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经过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后,电子具有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表达式是λ= .若le=1.6×10-19C,m=9.1×10-31kg,代人数据计算,当U=150V时,λ= m.第二题 (20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孤立金属球远离其他物体,通过电阻可以忽略的理想细导线和电阻为R的电阻器与大地连接.电子束从远处以速度v射向金属球面,若稳定后每秒钟落到金属球上的电子数目为n,电子质量为m,电子电量数值为e,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势能,试求:1.稳定后金属球每秒钟自身释放的热量Q和金属球所带电量q;2.稳定后每秒钟落到金属球上的电子数目n不会超过多少?第三题 (20分)在水平地面某一固定点用枪射击,射出的子弹在水平地面上落点所能够覆盖的最大面积是A.若在这一固定点正上方高度为h的位置用同一支枪射击.射出的子弹在水平地面上落点所能覆盖的最大面积是多大?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枪支的长度,每次射出的子弹初速度大小相同.第四题 (18分)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椭圆环,其长轴沿竖直方向.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圆环套在椭圆环上,不计质量的轻线将两个小圆环连接在一起,轻线跨过位于椭圆焦点F的水平轴,小圆环与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不计各处的摩擦,小圆环的大小忽略不计.试分析说明,系统属于哪一种平衡状态?第五题 (20分)摩尔质量是μ、摩尔数是n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发生了未知的状态变化(我们称之为x过程).状态变化过程中,可以认为气体在每一状态都处于平衡状态.气体的x过程曲线在P—V图像中,向下平移P0后恰好与温度是T0的等温曲线重合,如图所示.1.试写出x过程中气体体积V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式;2.试写出x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c与压强P变化的关系式.第六题 (24分)如图所示,真空中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器下极板固定不动,上极板用轻弹簧连接在极板中心位置悬挂起来.已知电容器极板面积是A.当上极板静止不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0,此时两极板间距为d0.现将电容器与电势差为U的电源连接,使两极板充上等量电荷,上面是正电荷,下面是负电荷,上极板会发生小幅度振动.上极板在振动的平衡位置时两极板间距为d l,不计电容器边缘效应,不计电源内阻,试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上极板做小幅度振动的周期T;3.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某一确定值,上极板做小幅度振动时,电容器充电电压不会超过多少?第七题 (22分)如图所示,在焦距f=0.15m的凸透镜L主轴上有一小光源S,凸透镜L另一侧有两个反射面相向放置的平面镜OM l和OM2.平面镜OM l和OM2彼此垂直,且与透镜L主轴成45°,两平面镜的交线与透镜主轴垂直.已知小光源中心到两平面镜的交线距离SO=0.9m,透镜到两平面镜的交线距离010=0.3m,试求:1.小光源S在透镜主轴上共成多少个像?2.小光源S在透镜主轴外共成多少个像?分别指出像的虚实、位置及放大率.答案与分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 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v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Lλ=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d (())d d d d d Y X t Y X t X t=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dcos ()dcos d d d d t t tθθθθ=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五、(25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位于2dz =±的平面内,电容器起初未被充电. 整个装置处于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如图所示.1. 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而在以沿y 轴正方向的恒定速度(0,,0)v (这里(0,,0)v 表示为沿x 、y 、z 轴正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0、v 、0,以下类似)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 试在非相对论情形下,从伽利略速度变换,求出在参考系S '中电场(,,)xy z E E E '''和磁场(,,)x y z B B B '''的表达式. 已知电荷量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变.2. 现在让介电常数为ε的电中性液体(绝缘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匀速流动,流速大小为v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在相对液体静止的参考系(即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由于液体处在第1问所述的电场(,,)xy z E E E '''中,其正负电荷会因电场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谓极化效应),使得液体中出现附加的静电感应电场,因而液体中总电场强度不再是(,,)xy z E E E ''',而是0(,,)xy z E E E εε''',这里0ε是真空的介电常数. 这将导致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不再为零. 试求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的强度以及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结果用0ε、ε、v 、B 或(和)d 表出. )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 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 ︒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51.010-⨯/度和5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 ︒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 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七、(20分)一斜劈形透明介质劈尖,尖角为θ,高为h . 今以尖角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所示;劈尖斜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微小台阶组成的,在图(a)中看来,每一个小台阶的前侧面与xz 平面平行,上表面与yz 平面平行. 劈尖介质的折射率n 随x 而变化,()1n x bx =+,其中常数0b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沿x 轴正方向照射劈尖;劈尖后放置一薄凸透镜,在劈尖与薄凸透镜之间放一档板,在档板上刻有一系列与z 方向平行、沿y 方向排列的透光狭缝,如图(b)所示. 入射光的波面(即与平行入射光线垂直的平面)、劈尖底面、档板平面都与x 轴垂直,透镜主光轴为x 轴. 要求通过各狭缝的透射光彼此在透镜焦点处得到加强而形成亮纹. 已知第一条狭缝位于y =0处;物和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1. 求其余各狭缝的y 坐标;2. 试说明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能否仍然满足上述要求.图(a)图(b)八、(20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如果初态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当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发生对头碰撞时,就会出现逆康普顿散射. 已知电子静止质量为e m ,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若能量为e E 的电子与能量为E γ的光子相向对碰, 1.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2. 求逆康普顿散射能够发生的条件;3. 如果入射光子能量为2.00 eV ,电子能量为 1.00´109 eV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 已知xm e =0.511´106 eV /c 2. 计算中有必要时可利用近似:如果1x <<»1-12x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解答与评分标准一参考解答:以滑块和地球为系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滑块沿半球面内侧运动时,可将其速度v 分解成纬线切向 (水平方向)分量ϕv 及经线切向分量θv .设滑块质量为m ,在某中间状态时,滑块位于半球面内侧P 处,P 和球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机械能守恒得2220111sin 222m mgR m m ϕθθ=-++v v v (1)这里已取球心O 处为重力势能零点. 以过O 的竖直线为轴.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通过该轴,力矩为零;重力相对于该轴的力矩也为零.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故0cos m R m R ϕθ=v v .(2)由 (1) 式,最大速率应与θ的最大值相对应max max ()θ=v v .(3)而由 (2) 式,q 不可能达到π2. 由(1)和(2)式,q 的最大值应与0θ=v 相对应,即max ()0θθ=v . [(4)式也可用下述方法得到:由 (1)、(2) 式得22202sin tan 0gR θθθ-=≥v v .若sin 0θ≠,由上式得220sin 2cos gRθθ≤v .实际上,sin =0θ也满足上式。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一、(15分)给定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a,球心为O。

已知球表面处的电势为U=1000V,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

一个动能为2000eV的质子b以与O O平行的方向射向a。

设b与O O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求l的最大值,使得质子b能够与带电球体a的表面相碰。

再将质子换成电子,求l的最大值。

二、(15分)一个U形管包含两支管A、B和水平管C,它们都是由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制成的。

三部分的截面积分别为SA=1.0×10^-2 cm^2,SB=3.0×10^-2 cm^2,SC=2.0×10^-2cm^2.在C管中有一段空气柱,两侧被水银封闭。

当温度为t1=27℃时,空气柱长为l=30cm,C中气柱两侧的水银柱长分别为a=2.0cm和b=3.0cm,A、B两支管都很长,其中的水银柱高均为h=12cm。

大气压强保持为p=76cmHg不变。

不考虑温度变化时管和水银的热膨胀。

试求气柱中空气温度缓慢升高到t=97℃时空气的体积。

三、(20分)有人提出了一种不用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

其设想如下:沿地球的一条弦挖一通道,在通道的两个出口处A 和B,分别将质量为M的物体和质量为m的待发射卫星同时自由释放。

只要M比m足够大,碰撞后,质量为m的物体,即待发射的卫星就会从通道口B冲出通道。

设待发卫星上有一种装置,在待发卫星刚离开出口B时,立即把待发卫星的速度方向变为沿该处地球切线的方向,但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这样待发卫星便有可能绕地心运动,成为一个人造卫星。

若人造卫星正好沿地球表面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则地心到该通道的距离为多少?已知M=20m,地球半径R=6400km。

假定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通道是光滑的,两物体间的碰撞是弹性的。

四、(20分)一个半径为R、折射率为n的玻璃半球放在空气中,平表面中央半径为h的区域被涂黑。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参考答案全卷共六题,总分140分。

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n= 1.5 ,中心轴线长L= 45cm,一端是半径为R1= 10cm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φ1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φ2,求φ2/φ1(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解:1.对于一个望远系统来说,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物点发出的入射光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它经过系统后的出射光线也应与主光轴平行,即像点也在主光轴上无限远处,如图18-2-6所示,图中C1为左端球面的球心.图18-2-6由正弦定理、折射定律和小角度近似得(-R1)/R1=sinr1/sin(i1-r1)≈r1/(i1-r1)=1/((i1/r1)-1)≈1/(n-1),...①即..(/R1)-1=1/(n-1)....②光线PF1射到另一端面时,其折射光线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由此可知该端面的球心C2一定在端面顶点B的左方,C2B等于球面的半径R2,如图18-2-6所示.仿照上面对左端球面上折射的关系可得(/R2)-1=1/(n-1),...③又有=L-,④由②、③、④式并代入数值可得R2=5cm.则右端为半径等于5cm的向外凸的球面.图18-2-7.设从无限远处物点射入的平行光线用①、②表示,令①过C1,②过A,如图18-2-7所示,则这两条光线经左端球面折射后的相交点M,即为左端球面对此无限远物点成的像点.现在求M点的位置,在△AC1M中,有/sin(π-φ1)=/sinφ1=R1/sin(φ1-φ1′),又..nsinφ1′=sinφ1,已知φ1、φ1′均为小角度,则有/φ1=R1/φ1(1-(1/n)).与②式比较可知,≈,即M位于过F1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上.上面已知,玻璃棒为天文望远系统,则凡是过M点的傍轴光线从棒的右端面射出时都将是相互平行的光线.容易看出,从M射出C2的光线将沿原方向射出,这也就是过M点的任意光线(包括光线①、②)从玻璃棒射出的平行光线的方向,此方向与主光轴的夹角即为φ2,由图18-2-7可得/φ1=/=(-R1)/(-R2),由②、③式可得(-R1)/(-R2)=R1/R2,则φ2/φ1=R1/R2=2.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已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已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pW(t)与温度t的关系图线如图18-2-2所示.大气压强p(z)与高度z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18-2-3所示.当t=27℃时,pW(27°)=3.6×103Pa;z= 0处,p(0)= 1.013×105Pa.解:1.由图18-2-8知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3×103Pa.在z=5000m时,大气压强为p(5000)=53×103Pa.图18-2-8图18-2-9此处水沸腾时的饱和蒸气压pW应等于此值.由图18-2-9可知,对应的温度即沸点为t2=82℃.达到此温度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在5000m高山上,若不加盖压力锅,锅内温度最高可达82℃..由图18-2-9可知,在t=1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W(120°)=198×103Pa,而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103Pa.可见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为pS=pW(120°)-p(0)=(198×103-101.3×103)Pa=96.7×103Pa.在5000m高山上,大气压强与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之和为p′=pS+p(5000)=(96.7×103+53×103)Pa=149.7×103Pa.若在t=t2时阀被顶起,则此时的pW应等于p′,即pW=p′,由图18-2-9可知t2=112℃.此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按正确方法使用此压力锅,在5000m高山上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12℃..在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时,锅内有空气,设加压力阀时,内部水蒸汽已饱和.由图18-2-9可知,在t=27℃时,题中已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pW(27°)=3.6×103Pa,这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用pa表示)为pa(27°)=p(5000)-pW(27°)=(53×103-3.6×103)Pa=49.4×103Pa.当温度升高时,锅内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升高,设在温度为t(℃)时,锅内空气压强为pa(t),则有pa(t)/(273+t)=pa(27℃)/(273+27),pa(t)=(164.7t+45.0×103)Pa.若在t=t′时压力阀刚好开始被顶起,则有pW(t′)+pa(t′)=p′,由此得pW(t′)=p′-pa(t′)=(105×103-164.7t′)Pa,画出函数p′-pa(t′)的图线,取t=0℃,有..p′-pa(0℃)=105×103Pa,取t=100℃,有.p′-pa(100℃)=88.6×103Pa.由此二点便可在图18-2-9上画出此直线,此直线与图18-2-9中的pW(t)-t曲线的交点为A,A即为所求的满足上式的点,由图可看出与A点对应的温度为t′=97℃.即在压力阀刚开始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97℃,若继续加热,压力阀被顶起后,锅内空气随水蒸汽一起被排出,最终空气排净,锅内水温仍可达112℃.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B,A静止,B以速度v0与之发生碰撞.已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vA和vB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如欲碰后发出一个光子,试论证:速度v0至少需要多大(以m/s表示)?已知电子电量e= 1.602×10-19C,质子质量为mp= 1.673×10-27kg,电子质量为me= 0.911×10-31kg,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58eV.解: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n=2的第一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即En=k1/n2,...①又知基态(n=1)的能量为-13.58eV,即E1=k1/12=-13.58eV,所以..k=-13.58eV.n=2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k1/22=-13.58×(1/4)=-3.39eV....②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E内=E2-E1=(-3.39+13.58)eV=10.19eV....③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hν=E内=10.19eV=10.19×1.602×10-19J=1.632×10-18J....④式中ν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始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0=mvA+mvB+光子的动量,...⑤(1/2)mv02=(1/2)m(vA2+vB2)+hν,...⑥光子的动量pν=hν/c.由⑥式可推得mv0>2hν/v0,因为v0<<c,所以mv0>>hν/c,故⑤式中光子的动量与mv0相比较可忽略不计.⑤式变为mv0=mvA+mvB=m(vA+vB),⑦符合⑥、⑦两式的v0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由⑥式及⑦式可推得(1/2)mv02=(1/2)m(vA+vB)2-mvAvB+hν=(1/2)mv02-mvA(v0-vA)+hν,mvA2-mvAv0+hν=0,经配方得m(vA-(1/2)v0)2-(1/4)mv02+hν=0,(1/4)mv02=hν+m(vA-(1/2)v0)2,...⑧由⑧式可看出,当vA=(1/2)v0时,v0达到最小值v0min,此时vA=vB,v0min=2,代入有关数值,得v0min=6.25×104m/s.答:B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6.25×104m/s.四、(22分)如图18-4所示,均匀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B=B0-kt(k为大于零的常数).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金属圆环相互交叠并固定在图中所示位置,环面处于图中纸面内.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为r,相交点的电接触良好,两个环的接触点A与C间的劣弧对圆心O的张角为60°,求t=t0时,每个环所受的均匀磁场的作用力,不考虑感应电流之间的作用.解:1.求网络各支路的电流.因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减少,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可设两环各支路的感应电流I1、I2的方向如图18-2-10所示,对左环电路ADCFA,有图18-2-10.E=I1rCFA+I2rADC,因..rCFA=5r/6,rADC=r/6,E=kπR2,故..kπR2=I1(5r/6)+I2(r/6)....①因回路ADCEA所围的面积为((2π-3)/12)R2,故对该回路有k[2((2π-3)/12)R2]=2I2(r/6),解得..I2=((2π-3)R2/2r)k,代入①式,得.I1=((10π+3)R2/10r)k..求每个圆环所受的力.图18-2-11先求左环所受的力,如图18-2-11所示,将圆环分割成很多小圆弧,由左手定则可知,每段圆弧所受的力的方向均为径向,根据对称性分析,因圆弧PMA与圆弧CNQ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相互抵消,而弧PQ与弧AC的电流相对x轴上下是对称的,因而每段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以载流导体弧PQ上的线段Δl′为例,安培力ΔF为径向,其x分量的大小表示为|ΔFx|=I1BΔl′cosα,因..Δl′cosα=Δl,故..|ΔFx|=I1BΔl,|Fx|=ΣI1BΔl=I1B=I1BR.由于导体弧PQ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在t0时刻所受安培力的合力F1仅有x分量,即F1=|Fx|=I1BR=((10π+3)R2/10r)kBR=((10π+3)R2/10r)k(B0-kt0)R,方向向左.同理,载流导体弧AC在t0时刻所受的安培力为F2=I2BR=((2π-3)R2/2r)kBR=((2π-3)R2/2r)k(B0-kt0)R,方向向右.左环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F1-F2=(9/5r)k(B0-kt0)R3.方向向左.五、(25分)如图18-5所示,一薄壁导体球壳(以下简称为球壳)的球心在O点.球壳通过一细导线与端电压U= 90V的电池的正极相连,电池负极接地.在球壳外A点有一电量为q1=10×10-9C的点电荷,B点有一电量为q2=16×10-9C的点电荷.点O、A之间的距离d1= 20cm,点O、B之间的距离d2= 40cm.现设想球壳的半径从a= 10cm开始缓慢地增大到50cm,问: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各是多少?已知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假设点电荷能穿过球壳壁进入导体球壳内而不与导体壁接触..解:分以下几个阶段讨论:.由于球壳外空间点电荷q1、q2的存在,球壳外壁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用σ表示面电荷密度.设球壳半径a=10cm时球壳外壁带的电量为Q1,因为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在球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球壳内为电势等于U的等势区,在导体表面上的面元ΔS所带的电量为σΔS,它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为ΔU1=kσΔS/a,球壳外壁所有电荷在球心O产生的电势U1为U1=ΣΔU1=kΣσΔS/α=kQ1/a.点电荷q1、q2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分别为kq1/d1与kq2/d2,因球心O处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即有(kq1/d1)+(kq2/d2)+(kQ1/a)=U,代入数值后可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1为Q1=(aU/k)-a((q1/d1)+(q2/d2))=-8×10-9C.因球壳内壁无电荷,所以球壳的电量QⅠ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即QⅠ=Q1=-8×10-9C..当球壳半径趋于d1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设球壳外壁的电量变为Q2,球壳外的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2在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仍为零,因球壳内仍无电荷,球壳内仍保持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则有(kq1/d1)+(kq2/d2)+(kQ2/d1)=U,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2=(d1U/k)-(d1(q1/d1+q2/d2))=-16×10-9C.因为此时球壳内壁的电量仍为零,所以球壳的电量就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QⅡ=Q2=-16×10-9C,在a=10cm到趋于d1的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Ⅰ=QⅡ-Q1=-8×10-9C..当点电荷q1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导体半径仍为d1),点电荷q1在球壳内壁感应出电量-q1,因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内电荷q1与球壳内壁电荷-q1在球壳外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所决定.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在球壳内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对电荷q2与Q3产生的合电场而言,球壳内空间是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q2与Q3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即(kq2/d2)+(kQ3/d1)=U,解得球壳外壁电量Q3=(d1U/k)-(d1q2/d2)=-6×10-9C,球壳外壁和内壁带的总电量应为QⅢ=Q3+(-q1)=-16×10-9C,在这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Ⅱ=QⅢ-QⅡ=0.这个结果表明:电荷q1由球壳外极近处的位置进入壳内,只是将它在球壳外壁感应的电荷转至球壳内壁,整个球壳与大地没有电荷交换..当球壳半径趋于d2时(点电荷q2仍在球壳外),令Q4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类似前面第3阶段中的分析,可得(kq2/d2)+(kQ4/d2)=U,由此得Q4=(d2U/k)-(d2(q2/d2))=-12×10-9C,球壳的电量QⅣ等于球壳内外壁电量的和,即QⅣ=Q4+(-q1)=-22×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Ⅲ=QⅣ-QⅢ=-6×10-9C..当点电荷q2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时(球壳半径仍为d2),球壳内壁的感应电荷变为-(q1+q2),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类似前面的分析可知,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壁的电量Q5决定,即kQ5/d2=U,可得..Q5=d2U/k=4×10-9C,球壳的总电量是QⅤ=Q5-(q1+q2)=-22×10-9C,..(15)在这个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是ΔQⅣ=QⅤ-QⅣ=0...(16).当球壳的半径由d2增至a1=50cm时,令Q6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有k(Q6/a1)=U,..(17)可得..Q6=a1(U/k)=5×10-9C,球壳的总电量为QⅥ=Q6-(q1+q2)=-21×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Ⅴ=QⅥ-QⅤ=1×10-9C.六、(27分)一玩具“火箭”由上下两部分和一短而硬(即劲度系数很大)的轻质弹簧构成.上部分G1的质量为m1,下部分G2的质量为m2,弹簧夹在G1与G2之间,与二者接触而不固连.让G1、G2压紧弹簧,并将它们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已知的定值E0.通过遥控可解除锁定,让弹簧恢复至原长并释放其弹性势能,设这一释放过程的时间极短.第一种方案是让玩具位于一枯井的井口处并处于静止状态时解除锁定,从而使上部分G1升空.第二种方案是让玩具在井口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撞击井底(井足够深)后以原速率反弹,反弹后当玩具垂直向上运动到离井口深度为某值h的时刻解除锁定.1.在第一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到达的最大高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其能量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2.在第二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并定量讨论其能量可能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解:.1.在弹簧刚伸长至原长的时刻,设G1的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0,...①(1/2)m1v12+(1/2)m2v22=E0,...②解①、②两式,得v1=,...③v2=....④设G1升空到达的最高点到井口的距离为H1,则H1=v12/2g=((m2/m1g(m1+m2))E0,...⑤G1上升到最高点的重力势能为Ep1=m1gH1=(m2/(m1+m2))E0....⑥它来自弹簧的弹性势能,且仅为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玩具自井底反弹向上运动至离井口的深度为h时,玩具向上的速度为u=....⑦设解除锁定后,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m1+m2)u,...⑧(1/2)m1v1′+(1/2)m2v2′=(1/2)(m1+m2)u2+E0,...⑨消去⑧、⑨两式中的v2′,得v1′的方程式为m1(1+(m1/m2))v1′-2m1(1+(m1/m2))uv1′+m1(1+m1/m2)u2-2E0=0,由此可求得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和G2的速度分别为v1′=u+,v2′=-u+,设G1从解除锁定处向上运动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则有H2′=v1′/2g=(1/2g)(u+)2=h+(m2E0/m1g(m1+m2))+2,从井口算起,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H2′-h=(m2E0/m1g(m1+m2))+2.讨论:可以看出,在第二方案中,G1上升的最大高度H2大于第一方案中的最大高度H1,超出的高度与解除锁定处到井口的深度h有关.到达H2时,其重力势能为Ep2=m1gH2=(m2E0/(m1+m2))+2,(i)若Ep2<E0,即..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这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性势能,但仅是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这一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且等于全部弹性势能.在这一条件下,G1上升的高度为H2=E0/m1g.(i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大于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超出部分的能量只能来自G2的机械能.在这个条件下,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299,792,458 m/sB. 299,792,458 km/hC. 299,792,458 km/sD. 299,792,458 m/h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A. 相等B. 不相等C. 相等但方向相反D. 相等且方向相同3. 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正比且平方关系4.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该点到参考点的电势差成正比()A. 正确B. 错误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______。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为______。

3.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流I和电压V之间的关系是V = ______。

4. 光的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sinθ1/sinθ2 = 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m/s²。

求汽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2.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10 m的高度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3. 一个电路中包含一个5 Ω的电阻和一个9 V的电池,求电路中的电流。

4. 一个光波的波长为600 nm,求其频率。

四、实验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解释实验原理。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4. B二、填空题1. 反比2. at3. IR4. n1/n2三、计算题1. 4 s2. √(2gh) = √(2*9.8*10) m/s ≈ 14.1 m/s3. I = V/R = 9/5 A = 1.8 A4. f = c/λ = (299,792,458)/(600*10^-9) Hz ≈ 5*10^14 Hz四、实验题1. 将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读取弹簧秤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量是标量?A. 力B. 速度C. 位移D. 加速度2.在磁感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以下哪个铁块的磁化强度较大?A. 长铁棒B. 短铁棒C. 宽铁棒D. 薄铁片3.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焦耳热损失最小?A. 电流强度最大的电路B. 电压最大的电路C. 电流最小的电路D. 电压最小的电路4.以下哪个物理量与表面积成反比?A. 电容量B. 当量C. 电荷数D. 电势差二、填空题1.物体在水中呈现浮力现象,是因为它比水的密度_________。

2.光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3._________定律描述了电导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如果两个电荷量正好相等但同性,则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

5.当电路中的电器设备连接并工作时,带电粒子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1.什么是弹力?举例说明。

2.简述压强的概念,并列举三个常见的单位。

3.什么是电容?如何计算一个电容器的电容?4.简述电路中串联与并联的区别,并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5.谈谈对质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有人说,“物质世界中没有原子和分子的概念,物理学将会失去意义。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用你的观点和理由来支持你的回答。

以上是高中物理竞赛复赛的试题,希望参赛者能够认真思考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学科。

通过参加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对物理学的理论理解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愿大家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题试卷及参考解答

第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题试卷及参考解答

额份市来比阳光实验学校本卷共七题,总分值140分.一、(20分)薄膜材料气密性能的优劣常用其透气系数来加以评判.对于均匀薄膜材料,在一温度下,某种气体通过薄膜渗透时间,过的气体分子数dPSt k N ∆=,其中t 为渗透持续S 为薄膜的面积,d 为薄膜的厚度,P ∆为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强差.k 称为该薄膜材料在该温度下对该气体的透气系数.透气系数愈小,材料的气密性能愈好.图为测薄膜材料对空气的透气系数的一种装置示意图.EFGI 为渗透室,U 形管左管上端与渗透室相通,右管上端封闭;U 形管内横截面积A =0.150cm 2.中,首先测得薄膜的厚度d =0.66mm ,再将薄膜固于图中C C '处,从而把渗透室分为上下两,上面的容积30cm 00.25=V ,下面连同U 形管左管水面以上的总容积为V 1,薄膜能够透气的面积S =1.00cm 2.翻开开关K 1、K 2与大气相通,大气的压强P 1=1.00atm ,此时U 形管右管中气柱长度cm 00.20=H ,31cm 00.5=V .关闭K 1、K 2后,翻开开关K 3,对渗透室上迅速充气至气体压强atm 00.20=P ,关闭K 3并开始计时.两小时后, U 形管左管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cm 00.2=∆H .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为C 0 .求该薄膜材料在C 0 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本中由于薄膜两侧的压强差在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在压强差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计时开始时的压强差和计时结束时的压强差的平均值P ∆来代替公式中的P ∆.普适气体常量R = 1Jmol -1K -1,1.00atm = 1.013×105Pa 〕.二、(20分) 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沿同一椭圆轨道同向运动,它们通过轨道上同一点的时间相差半个周期.轨道近地点离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R 的2倍,卫星通过近地点时的速度RGM 43=v ,式中M 为地球质量,G 为引力常量.卫星上装有同样的角度测量仪,可测出卫星与任意两点的两条连线之间的夹角.试设计一种测量方案,利用这两个测量仪测太空中某星体与地心在某时刻的距离.〔最后结果要求用测得量和地球半径R 表示〕 三、(15分)子在相对自身静止的惯性参考系中的平均寿命v =s 100.260-⨯≈τ.宇宙射线与大气在高空某处发生核反产生一批子,以0.99c 的速度〔c 为真空中的光速〕向下运动并衰变.根据放射性衰变律,相对给惯性参考系,假设t = 0时刻的粒子数为N (0), t 时刻剩余的的粒子数为N (t ),那么有()()τt N t N -=e 0,式中为相对该惯性系粒子平均寿命.假设能到达地面的子数为原来的5%,试估算子产生处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 .不考虑重力和地磁场对子运动的影响.四、(20分)目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发光区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长条状,通常称为激光二极管条.但这样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是很多束发散光束,光能分布很不集中,不利于传输和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用的要求,对光束进行必需的变换〔或称整形〕.如果能把一个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条发出的光变换成一束很细的平行光束,对半导体激光的传输和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有人提出了先把多束发散光会聚到一点,再变换为平行光的方案,其根本原理可通过如下所述的简化了的情况来说明.第21届生物理竞赛复赛题试卷K 3K 2P 1 V 1CC ΄P 0 V 0K 1如图,S 1、S 2、S 3 是距离〔h 〕地排列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光源,各自向垂直于它们的连线的同一方向发出半顶角为束.请使=arctan ()41的圆锥形光用三个完全相同的、焦距为f = 0h 、半径为r =0.75 h 的圆形薄凸透镜,经加工、组装成一个三者在同一平面内的组合透镜,使三束光都能投射到这个组合透镜上,且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能会聚于z 轴〔以S 2为起点,垂直于三个点光源连线,与光束中心线方向相同的射线〕上距离S 2为 L = 12.0 h 处的P 点.〔加工时可对透镜进行外形的改变,但不能改变透镜焦距.〕 1.求出组合透镜中每个透镜光心的位置.2.说明对三个透镜如何加工和组装,并求出有关数据.五、(20分)如下图,接地的空心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空腔内一直径上的P 1和P 2处,放置电量分别为q 1和q 2的点电荷,q 1=q 2=q ,两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均为a .由静电感与静电屏蔽可知:导体空腔内外表将出现感电荷分布,感电荷电量于-2q .空腔内部的电场是由q 1、q 2和两者在空腔内外表上的感电荷共同产生的.由于我们尚不知道这些感电荷是怎样分布的,所以很难用场强叠加原理直接求得腔内的电势或场强.但理论上可以证明,感电荷对腔内电场的奉献,可用假想的位于腔外的〔效〕点电荷来代替〔在此题中假想(效)点电荷为两个〕,只要假想的〔效〕点电荷的位置和电量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即:设想将整个导体壳去掉,由q 1在原空腔内外表的感电荷的假想〔效〕点电荷1q '与q 1共同产生的电场在原空腔内外表所在位置处各点的电势皆为0;由q 2在原空腔内外表的感电荷的假想〔效〕点电荷2q '与q 2共同产生的电场在原空腔内外表所在位置处各点的电势皆为0.这样确的假想电荷叫做感电荷的效电荷,而且这样确的效电荷是唯一的.效电荷取代感电荷后,可用效电荷1q '、2q '和q 1、q 2来计算原来导体存在时空腔内部任意点的电势或场强.1.试根据上述条件,确假想效电荷1q '、2q '的位置及电量. 2.求空腔内部任意点A 的电势U A .A 点到球心O 的距离为r ,OA 与1OP 的夹角为.六、(20分)如下图,三个质量都是m 的刚性小球A 、B 、C 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图中纸面〕,A 、B 之间,B 、C 之间分别用刚性轻杆相连,杆与A 、B 、C 的各连接处皆为“铰链式〞的〔不能对小球产生垂直于杆方向的作用力〕.杆AB 与BC 的夹角为 ,</2.DE 为固在桌面上一块挡板,它与AB 连线方向垂直.现令A 、B 、C 一起以共同的速度v 沿平行于AB 连线方向向DE 运动,在C 与挡板碰撞过程中C 与挡板之间无摩擦力作用,求碰撞时当C 沿垂直于DE 方向的速度由v 变为0这一极短时间内挡板对C 的冲量的大小.七、〔25分〕如下图,有二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 ,位于同一水ABCπ-αDxO yv 0c a bydLS 1 3αα2 h h zrP 2P 1 θRaa平面内〔图中纸面〕,处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垂直纸面向里〕.质量均为m 的两金属杆ab 和cd 放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初始时刻, 金属杆ab 和cd 分别位于x = x 0和x = 0处.假设导轨及金属杆的电阻都为零,由两金属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自感系数为L .今对金属杆ab 施以沿导轨向右的瞬时冲量,使它获得初速0v .设导轨足够长,0x 也足够大,在运动过程中,两金属杆之间距离的变化远小于两金属杆的初始间距0x ,因而可以认为在杆运动过程中由两金属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自感系数L 是恒不变的.杆与导轨之间摩擦可不计.求任意时刻两杆的位置x ab 和x cd 以及由两杆和导轨构成的回路中的电流i 三者各自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第21届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参考解答一、开始时U 形管右管中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 V 2 = HA 〔1〕p 2= p 1经过2小时,U 形管右管中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A H H V )(2∆-='〔2〕2222V V p p '='〔3〕渗透室下部连同U 形管左管水面以上气体的总体积和压强分别为HAV V ∆+='11 〔4〕H g p p Δ221ρ+'=〔5〕式中为水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pV =可知,经过2小时,薄膜下部增加的空气的摩尔数RTV p RT V p n 1111-''=∆ 〔6〕在2个小时内,通过薄膜渗透过去的分子数 A nN N ∆=〔7〕式中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量.渗透室上部空气的摩尔数减少,压强下降.下降了p0V ΔnRTp =∆ 〔8〕经过2小时渗透室上中空气的压强为p p p ∆-='00〔9〕测试过程的平均压强差[])(211010p p ()p p p '-'+-=∆ 〔10〕根据义,由以上各式和有关数据,可求得该薄膜材料在0℃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11111s m Pa 104.2---⨯=∆=tSp Nd k 〔11〕评分: 此题20分.(1)、(2)、(3)、(4)、(5)式各1分,(6)式3分,(7)、(8)、(9)、(10) 式各2分,(11) 式4分.二、如图,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一椭圆,地心位于轨道椭圆的一个焦点O处,设待测量星体位于C 处.根据题意,当一个卫星运动到轨道的近地点A 时,另一个卫星恰好到达远地点B 处,只要位于A 点的卫星用角度测量仪测出AO和AC 的夹角1,位于B 点的卫星用角度测量仪测出BO 和BC 的夹角2,就可以计算出此时星体C 与地心的距离OC .因卫星椭圆轨道长轴的长度远近+r r AB =(1)式中r 近、与r 远分别表示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由角动量守恒远远近近=r m r v mv (2)式中m 为卫星的质量.由机械能守恒远远近近--r GMm m r GMm m 222121v v = (3) R r 2=近, RGM 43=近v得 R r 6=远(4) 所以R R R AB 862=+=(5)在△ABC 中用正弦理 ()ABBC 211πsin sin ααα--=(6) 所以()AB BC 211sin sin ααα+=(7)地心与星体之间的距离为OC ,在△BOC 中用余弦理2222cos 2αBC r BC r OC ⋅-+=远远(8)由式(4)、(5)、(7)得 ()()212121212sin cos sin 24sin sin 1692ααααααα+-++=R OC (9)评分:此题20分.(1)式2分,(2)、(3)式各3分,(6) 、(8)式各3分, (9) 式6分.三、因子在相对自身静止的惯性系中的平均寿命根据时间膨胀效,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子平均寿命为,()21c v -=ττ (1)代入数据得= ×10-5s(2) 相对地面,假设子到达地面所需时间为t ,那么在t 时刻剩余的子数为()()τt N t N -=e 0(3)根据题意有()()%5e 0==-τt N t N(4)对上式号两边取e 为底的对数得1005lnτ-=t (5)代入数据得s 1019.45-⨯=t (6)根据题意,可以把子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有t h v =(7)代入数据得 m 1024.14⨯=h(8)评分:此题15分. (1)式或(2)式6分,(4)式或(5)式4分,(7) 式2分,(8) 式3分.四、1.考虑到使3个点光源的3束光分αLS 1 α2h h 1S ' S 3’O 1 O 2(S 2’) O 3M ’u别通过3个透镜都成实像于P 点的要求,组合透镜所在的平面垂直于z 轴,三个光心O 1、O 2、O 3的连线平行于3个光源的连线,O 2位于z 轴上,如图1所示.图中M M '表示组合透镜的平面,1S '、2S '、3S '为三个光束中心光线与该平面的交点. 22O S = u 就是物距.根据透镜成像公式 fu L u111=-+(1)可解得因为要保证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都能会聚于P 点,来自各光源的光线在投射到透镜之前不能交叉,必须有2u tan ≤h 即u ≤2h .在上式中取“-〞号,代入f 和L 的值,算得 h u )236(-=≈57h (2) 此解满足上面的条件.分别作3个点光源与P 点的连线.为使3个点光源都能同时成像于P 点,3个透镜的光心O 1、O 2、O 3分别位于这3条连线上〔如图1〕.由几何关系知,有h h h L u L O O O O 854.0)24121(3221≈+=-==(3)即光心O 1的位置在1S '之下与1S '的距离为h O O h O S 146.02111=-=' (4) 同理,O 3的位置在3S '之上与3S '的距离为0.146h 处.由(3)式可知组合透镜中相邻薄透镜中心之间距离必须于0.854h ,才能使S 1、S 2、S 3都能成像于P 点. 2.现在讨论如何把三个透镜L 1、L 2、L 3加工组装成组合透镜.因为三个透镜的半径r = 0.75h ,将它们的光心分别放置到O 1、O 2、O 3处时,由于21O O =32O O =0.854h <2r ,透镜必然发生相互重叠,必须对透镜进行加工,各切去一,然后再将它们粘起来,才能满足(3)式的要求.由于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讨论上半的情况.图2画出了L 1、L 2放在M M '平面内时相互交叠的情况〔纸面为M M '平面〕.图中C 1、C 2表示L 1、L 2的边缘,1S '、2S '为光束中心光线与透镜的交点,W 1、W 2分别为C 1、C 2与O 1O 2的交点.1S '为圆心的圆1和以2S '〔与O 2重合〕为圆心的圆2分别是光源S 1和S 2投射到L 1和L 2时产生的光斑的边缘,其半径均为 h u 439.0tan ==αρ (5) 根据题意,圆1和圆2内的光线必须能进入透镜.首先,圆1的K 点〔见图2〕是否落在L 1上?由几何关系可知()h r h h S O K O 75.0585.0146.0439.0111=<=+='+=ρ (6) 故从S 1发出的光束能进入L 1.为了保证光束能进入透镜组合,对L 1和L 2进行加工时必须保存圆1和圆2内的透镜.下面举出一种对透镜进行加工、组装的方法.在O 1和O 2之间作垂直于O 1O 2且分别与圆1和圆2相切的切线Q Q '和N N '.假设沿位于Q Q '和N N '之间且与它们平行的任意直线T T '对透镜L 1和L 2进行切割,去掉两透镜的弓形,然后把它们沿此线粘合就得到符合所需组合透镜的上半部.同理,对L 2的下半部和L 3进行切割,然后将L 2的下半部和L 3粘合起来,就得到符合需要的整个组合透镜.这个组合透镜可以将S 1、S 2、S 3发出的光线都会聚到P 点.0.146h 0.854h 0.439h0.439h h S 1’O 2 (S 2’)O 1W 1W 2 Q Q ’ N N ’TT ’ C 1 C 2’圆1 圆2图2 xx K现在计算Q Q '和N N '的位置以及对各个透镜切去的大小符合的条件.设透镜L 1被切去沿O 1O 2方向的长度为x 1,透镜L 2被切去沿O 1O 2方向的长度为x 2,如图2所示,那么对任意一条切割线T T ', x 1、x 2之和为h O O r x x d 646.022121=-=+=〔7〕由于T T '必须在Q Q '和N N '之间,从图2可看出,沿Q Q '切割时,x 1达最大值(x 1M ),x 2达最小值(x 2m ),代入r ,和11O S '的值,得h x M 457.01=(8)代入(7)式,得h x d x M m 189.012=-=(9)由图2可看出,沿N N '切割时,x 2达最大值(x 2M ),x 1达最小值(x 1m ), 代入r 和的值,得h x M 311.02= (10)h x d x M m 335.021=-=〔11〕由对称性,对L 3的加工与对L 1相同,对L 2下半部的加工与对上半部的加工相同. 评分:此题20分.第1问10分,其中〔2〕式5分,〔3〕式5分,第2问10分,其中(5)式3分,(6)式3分,(7)式2分,(8)式、(9)式共1分,(10)式、(11)式共1分.如果学生解答中没有(7)—(11)式,但说了“将图2中三个圆锥光束照射到透镜保存,透镜其它可根据需要磨去〔或切割掉〕〞给3分,再说明将加工后的透镜组装成透镜组合时必须保证O 1O 2=O 1O 2=0.854h ,再给1分,即给(7)—(11)式的全分〔4分〕. 五、1.解法Ⅰ:如图1所示,S 为原空腔内外表所在位置,1q '的位置位于1OP 的线上的某点B 1处,2q '的位置位于2OP 的线上的某点B 2处.设A 1为S 面上的任意一点,根据题意有0111111='+B A q kP A q k(1)0212212='+B A q kP A q k (2)怎样才能使 (1) 式成立呢?下面分析图1中11A OP ∆与11B OA ∆的关系.假设效电荷1q '的位置B 1使下式成立,即211R OB OP =⋅ (3) 即 1111OB OA OA OP =(4)那么 1111B OA A OP ∽△△有RaOA OP B A P A ==111111 (5)由 (1)式和 (5)式便可求得效电荷1q '11q aRq -=' (6)由 (3) 式知,效电荷1q '的位置B 1到原球壳中心位置O 的距离aR OB 21=(7)同理,B 2的位置使2112B OA A OP ∽△△,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效电荷22q aRq -=' (8)B 2B 1P 2 P 1O Ra a θ图1SA 1效电荷2q '的位置B 2到原球壳中心O 位置的距离 aR OB 22=(9)解法Ⅱ:在图1中,设111r P A =,111r B A '=,d OB =1.根据题意,1q 和1q '两者在A 1点产生的电势和为零.有01111=''+r q k r q k 〔1'〕 式中1221)cos 2(θRa a R r -+= 〔2'〕1221)cos 2(θRd d R r -+=' 〔3'〕 由〔1'〕、〔2'〕、〔3'〕式得)cos 2()cos 2(22212221θθRa a R q Rd d R q -+'=-+ 〔4'〕 〔4'〕式是以θcos 为变量的一次多项式,要使〔4'〕式对任意θ均成立,号两边的相系数相,即)()(22212221a R q d R q +'=+ 〔5'〕a q d q 2121'=〔6'〕由〔5'〕、〔6'〕式得0)(2222=++-aR d R a ad 〔7'〕 解得aR a R a d 2)()(2222-±+=〔8'〕由于效电荷位于空腔外部,由〔8'〕式求得aR d 2=〔9'〕由〔6'〕、〔9'〕式有212221q aR q =' 〔10'〕考虑到〔1'〕式,有11q aRq -=' 〔11'〕 同理可求得aR OB 22=〔12'〕22q aR q -=' 〔13'〕2.A 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A 的电势由q 1、1q '、q 2、2q '共同产生,即 ⎪⎪⎭⎫ ⎝⎛-+-=A B a R A P A B a R A P kq U A 22111111 (10)因22221cos 2⎪⎪⎭⎫⎝⎛+⎪⎪⎭⎫ ⎝⎛-=a R aR r r A B θ代入 (10) 式得图2⎪⎪⎭⎫++-+++422222cos 2cos 21R raR r a Ra ra r θθ (11)评分:此题20分.第1问18分,解法Ⅰ中(1)、(2)、(6)、(7)、(8)、(9) 式各3分.解法Ⅱ的评分可参考解法Ⅰ. 第2问2分,即(11)式2分.六、令I 表示题述极短时间t 内挡板对C 冲量的大小,因为挡板对C 无摩擦力作用,可知冲量的方向垂直于DE ,如下图;I '表示B 、C 间的杆对B 或C 冲量的大小,其方向沿杆方向,对B 和C 皆为推力;C v 表示t 末了时刻C 沿平行于DE方向速度的大小,B v 表示t 末了时刻B 沿平行于DE 方向速度的大小,⊥B v 表示t 末了时刻B 沿垂直于DE 方向速度的大小.由动量理, 对C 有Cm I v ='αsin (1) v m I I ='-αcos(2)对B 有B m I v ='αsin(3)对AB 有()⊥-='B m I v v 2cos α(4)因为B 、C 之间的杆不能伸、缩,因此B 、C 沿杆的方向的分速度必相.故有αααsin cos sin B B C v v v -=⊥(5)由以上五式,可解得v m I αα22sin 31sin 3++= (6)评分:此题20分. (1)、(2)、(3)、(4)式各2分. (5)式7分,(6)式5分. 七、解法Ⅰ:当金属杆ab 获得沿x 轴正方向的初速v 0时,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电动势,由两金属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中会出现感电流.由于回路具有自感系数,感电流的出现,又会在回路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虽然回路的电阻为零,但回路的电流并不会趋向无限大,当回路中一旦有了电流,磁场作用于杆ab 的安培力将使ab 杆减速,作用于cd 杆的安培力使cd 杆运动.设在任意时刻t ,ab 杆和cd 杆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相对地面参考系S 〕,当v 1、v 2为正时,表示速度沿x 轴正方向;假设规逆时针方向为回路中电流和电动势的正方向,那么因两杆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而产生的感电动势()21v v -=Bl E(1)当回路中的电流i 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i ∆∆时,回路中的自感电动势tiLL ∆∆-=E (2)根据欧姆律,注意到回路没有电阻,有0=+L E E(3)金属杆在导轨上运动过程中,两杆构成的系统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设系统质心的速度为V C ,有 C mV m 20=v(4)得B ACπ-αD20v =C V (5)V C 方向与v 0相同,沿x 轴的正方向.现取一的参考系S ',它与质心固连在一起,并把质心作为坐标原点O ',取坐标轴x O ''与x 轴平行.设相对S '系,金属杆ab 的速度为u ,cd 杆的速度为u ',那么有 u V C +=1v (6)u V C '+=2v(7)因相对S '系,两杆的总动量为零,即有0='+u m mu(8) 由(1)、(2)、(3)、(5)、(6) 、(7) 、(8)各式,得ti LBlu ∆∆=2 (9)在S '系中,在t 时刻,金属杆ab 坐标为x ',在t +t 时刻,它的坐标为x x '∆+',那么由速度的义tx u ∆'∆=(10)代入 (9) 式得i L x Bl ∆='∆2(11)假设将x '视为i 的函数,由〔11〕式知i x ∆'∆为常数,所以x '与i 的关系可用一直线方程表示b i BlLx +='2 (12)式中b 为常数,其值待.现在t =时刻,金属杆ab 在S '系中的坐标x '=021x ,这时i = 0,故得0212x i Bl L x +=' (13)或⎪⎭⎫⎝⎛-'=0212x x L Bl i (14)021x 表示t =时刻金属杆ab 的位置.x '表示在任意时刻t ,杆ab 的位置,故⎪⎭⎫⎝⎛-'021x x 就是杆ab 在t 时刻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用X 表示,021x x X -'= (15)当X >0时,ab 杆位于其初始位置的右侧;当X <0时,ab 杆位于其初始位置的左侧.代入(14)式,得X LBli 2= (16)这时作用于ab 杆的安培力XLl B iBl F 222-=-= (17)ab 杆在初始位置右侧时,安培力的方向指向左侧;ab 杆在初始位置左侧时,安培力的方向指向右侧,可知该安培力具有弹性力的性质.金属杆ab 的运动是简谐振动,振动的周期()Ll B m T 222π2= (18)在任意时刻t , ab 杆离开其初始位置的位移⎪⎭⎫⎝⎛+=ϕt T A X π2cos(19)A 为简谐振动的振幅,为初相位,都是待的常量.通过参考圆可求得ab 杆的振动速度⎪⎭⎫⎝⎛+⎪⎭⎫ ⎝⎛-=ϕt TT A u π2sin π2(20)(19)、(20)式分别表示任意时刻ab 杆离开初始位置的位移和运动速度.现在t =0时刻,ab 杆位于初始位置,即X = 0速度故有解这两式,并注意到(18)式得2π3=ϕ(21)22400mLBlT A vv ==π (22)由此得ab 杆的位移t TmL Bl t TmL BlX π2sin 222π3π2cos 2200v v =⎪⎭⎫ ⎝⎛+=〔23〕由 (15) 式可求得ab 杆在S '系中的位置t TmL Blx x π2sin 222100abv +=' (24)因相对质心,任意时刻ab 杆和cd 杆都在质心两侧,到质心的距离相,故在S '系中,cd 杆的位置t TmL Blx x π2sin 222100cdv --='(25) 相对地面参考系S ,质心以021v =C V 的速度向右运动,并注意到〔18〕式,得ab杆在地面参考系中的位置t mL Bl mL Blt x x ⎪⎪⎭⎫ ⎝⎛++=2sin 2221000ab v v (26)cd 杆在S 系中的位置t mL Bl mL Blt x ⎪⎪⎭⎫ ⎝⎛-=2sin 222100cd v v 〔27〕回路中的电流由 (16) 式得t mL Bl L m t T mL BlL Bl i ⎪⎪⎭⎫ ⎝⎛==2sin 2π2sin 22200v v (28)解法Ⅱ:当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电动势,回路中出现电流时,两金属杆都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ab 杆的速度改变,使cd 杆运动.设任意时刻t ,两杆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相对地面参考系S 〕,假设规逆时针方向为回路电动势和电流的正方向,那么由两金属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中,因杆在磁场中运动而出现的感电动势为()21v v -=Bl E(1’)令u 表示ab 杆相对于cd 杆的速度,有Blu L =E(2’)当回路中的电流i 变化时,回路中有自感电动势E L ,其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即有tiLL ∆∆-=E (3’)根据欧姆律,注意到回路没有电阻,有由式(2’)、(3’)两式得tiLBlu ∆∆= (4’)设在t 时刻,金属杆ab 相对于cd 杆的距离为x ',在t +t 时刻,ab 相对于cd 杆的距离为x '+x '∆,那么由速度的义,有tx u ∆'∆=(5’)代入 4' 式得i L x Bl ∆='∆(6’)假设将x '视为i 的函数,由(6’)式可知,i x ∆'∆为常量,所以x '与i 的关系可以用一直线方程表示,即b i BlLx +=' (7’)式中b 为常数,其值待.现在t =时刻,金属杆ab 相对于cd 杆的距离为0x ,这时i = 0,故得 0x i Bl Lx +=' (8’) 或()0x x L Bli -'= (9’)0x 表示t =时刻金属杆ab 相对于cd 杆的位置.x '表示在任意时刻t 时ab杆相对于cd 杆的位置,故()0x x -'就是杆ab 在t 时刻相对于cd 杆的相对位置相对于它们在t =时刻的相对位置的位移,即从t =到t =t 时间内ab 杆相对于cd 杆的位移0x x X -'=(10')于是有X L Bli = (11’)任意时刻t ,ab 杆和cd 杆因受安培力作用而分别有加速度a ab 和a cd ,由牛顿律有 ab ma iBl =- (12’)cd ma iBl =(13’)两式相减并注意到9'式得()XLl B iBl a a m 22cd ab22-=-=- (14’)式中()cd ab a a -为金属杆ab 相对于cd 杆的加速度,而X 是ab 杆相对cd 杆相对位置的位移.Ll B 222是常数,说明这个相对运动是简谐振动,它的振动的周期()Ll B m T 222π2= (15’)在任意时刻t ,ab 杆相对cd 杆相对位置相对它们初始位置的位移⎪⎭⎫⎝⎛+=ϕt T A X π2cos(16’)A 为简谐振动的振幅,为初相位,都是待的常量.通过参考圆可求得X 随时间的变化率即速度⎪⎭⎫ ⎝⎛+⎪⎭⎫ ⎝⎛=ϕT T A V π2sin π2(17’)现在t =0时刻,杆位于初始位置,即X = 0,速度0v =V 故有解这两式,并注意到(15’) 式得由此得t mL Bl mL Bl t TmL BlX ⎪⎪⎭⎫ ⎝⎛=⎪⎭⎫ ⎝⎛+=2sin 22π3π2cos 200v v (18’)因t = 0时刻,cd 杆位于x = 0 处,ab 杆位于x = x 0 处,两者的相对位置由x 0表示;设t 时刻,cd 杆位于x = x cd 处,ab 杆位于x = x ab 处,两者的相对位置由x ab -x cd 表示,故两杆的相对位置的位移又可表示为X = x ab -x cd -x 0(19’)所以t mL Bl mL Blx x x ⎪⎪⎭⎫ ⎝⎛+=-2sin 200cd ab v (20’)(12’)和(13’)式相加, 得由此可知,两杆速度之和为一常数即v 0,所以两杆的位置x ab 和x cd 之和为x ab +x cd = x 0+v 0t (21’)由(20’)和(21’)式相加和相减,注意到(15’)式,得 t mL BlmL Bl t x x ⎪⎪⎭⎫ ⎝⎛++=2sin 2221000ab v v 〔22’〕t mL Bl mL Blt x ⎪⎪⎭⎫ ⎝⎛-=2sin 222100cd v v 〔23’〕由(11’)、〔19’〕(22’)、(23’)式得回路中电流t mL Bl L m i ⎪⎪⎭⎫ ⎝⎛=2sin 20v 〔24’〕评分:此题25分.解法Ⅰ 求得(16)式8分,(17)、(18)、(19)三式各2分. (23)式4分,(24)、(25)二式各2分,(26)、(27)、(28)三式各1分.解法Ⅱ的评分可参照解法Ⅰ评分中的相式子给分.。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及答案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及答案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1.试证明:物体的相对论能量E 与相对论动量P 的量值之间有如下关系:2222Ec p E +=2. 在用质子)(11P 轰击固定锂)(73Li 靶的核反应中,(1)计算放出α粒子的反应能。

(2)如果质子能量为1兆电子伏特,问在垂直质子束的方向观测到α粒子的能量有多大?有关原子核的质量如下:H11,1.007825;He42,4.002603;Li 73,7.015999.3. 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基态氢原子碰撞。

问可能发生非弹性碰撞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如果速度较大而产生光反射,且在原速度方向和反方向可以观察到光。

问这种光的频率与简正频率相差多少?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电离能J eV E 181018.26.13-⨯==。

4. 如图11-136所示,光滑无底圆筒重W ,内放两个重量均为G 的光滑球,圆筒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且r<R<2r ,试求圆筒发生倾倒的条件。

1p 图51-21图11-1365. 两个完全相同的木板,长均为L ,重力均为G ,彼此以光滑铰链A 相连,并通过光滑铰链与竖直墙相连,如图(甲)所示。

为使两木板达水平状态保持平衡,问应在何处施加外力?所施加的最小外力为多大?6. 如图11-505所示,屋架由同在竖直面内的多根无重杆绞接而成,各绞接点依次为1、2……9,其中绞接点8、2、5、7、9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9可以无摩擦地水平滑动。

各绞接点间沿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和沿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如图所示,绞接点3承受有竖直向下的压力P/2,点1承受有竖直向下的压力P ,求绞接点3和4间杆的内力。

7. 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 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 点处的零件运送到B 点处,A 、B 两点之间相距L=10m ,从A 点把零件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 ,能送到B 点,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动速率,零件能较快地传送到B 点,要让零件用最短的时间从A 点传送到B 点处,说明并计算传送带的运动速率至少应多大?如要把求得的速率再提高一倍,则零件传送时间为多少(2/10s m g )?8.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 0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其总位移为s ,当其位移为2/3s 时,所用时间为t 1;当其速度为1/3v 0时,所用时间为t 2,则t 1、t 2有什么样的关系?图11-505v12v31 图12-311F (乙)(丙)9.一根长为1m具有小内截面的玻璃管,两端开口,一半埋在水中。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复赛〕一、某一构件由两个菱形组成,AB 和DE 是两根硬杆,各焦点都用铰链连接,大菱形的边长是2l ,小菱形的边长是l ,现设法使顶点F 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求: 〔1〕C 点的加速度多大?〔2〕当两个菱形都是正方形,F 点的速度为ν时,A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二、长为L 的杆AO 用铰链固定在O 点,以角速度ω围绕O 点转动,在O 点的正上方有一个定滑轮B ,一轻绳绕过B 滑轮的一端固定在杆的A 端,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C ,O 、B 之间的距离为h ,求:〔1〕当AB 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重物的运动速度; 〔2〕此时绳上的张力为多少?三、一对半径为r 的轻轮安装在一根细轴上它们共同以某一速度ν沿图示的平面向右滚动。

斜面与平面接触的顶角A 处足够粗糙〔即轮不会产生滑动〕,斜面与水平面成α角,要求轮从平面滚动到斜面时不要离开顶角,问ν的最大值为多少?四、一架大型民航飞机在降落到机场前撞上一只正在飞行的天鹅,试估算,天鹅转击飞机的力为多少〔只要数量级正确即可〕?五、有一汽缸,除底部外都是绝热的。

上面是一个不计重量的活塞,中间是固定的导热隔板,把汽缸分成相等的两局部A 和B ,上下各有1mol 氮气,现从底部将350J 的热量传送给气体,求:〔1〕A 、B 内的气体温度各改变了多少? 〔2〕它们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假设是将中间的隔板变成一个导热的活塞其他条件不变,如此A 、B 的温度又是多少?〔不计一切摩擦〕A六、两个绝缘的相距较远的球形导体,半径分别为r 1、r 2,带电后电势分别为ν1和ν2,假设用细导线将两个球连接起来,求在导线上放出的电量。

七、一个正方形的导线框ABCD ,边长为l ,每边的电阻为R ,在它中点处内接一个小一些的正方形线框EFGH ,然后在各边中点在内接一个更小的正方形导线框 一直下去,直至无穷。

如果所有正方形导线框用的导线都是一样的,所有接触点接触良好。

【精品】高中物理竞赛选拔综合经典习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

【精品】高中物理竞赛选拔综合经典习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经典练习题1. (本题6分)一长度为l 的轻质细杆,两端各固结一个小球A 、B (见图),它们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另有一小球D ,以垂直于杆身的初速度v 0与杆端的Α球作弹性碰撞.设三球质量同为m ,求:碰后(球Α和Β)以及D 球的运动情况.2. (本题6分)质量m =10 kg 、长l =40 cm 的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一端系一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质量为m 1 =10 kg 的物体,如图所示.t = 0时,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 这时l 1 = l 2 =20 cm< l 3.设绳不伸长,轮、绳的质量和轮轴及桌沿的摩擦不计,求当链条刚刚全部滑到桌面上时,物体m 1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3. (本题6分)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杆的一端O 点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开始时静止于竖直位置.紧挨O 点悬一单摆,轻质摆线的长度也是l ,摆球质量为m .若单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摆下,且摆球与细杆作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后摆球正好静止.求: (1) 细杆的质量.(2) 细杆摆起的最大角度θ.4. (本题6分)质量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固态物体,其热容量为C .开始时两物体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T 1 > T 2).今有一热机以这两个物体为高温和低温热源,经若干次循环后,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求热机能输出的最大功A max .5. (本题6分)如图所示,123415641 为某种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的一个循环过程,它是由一个卡诺正循环12341 和一个卡诺逆循环15641 组成.已知等温线温度比T 1 / T 2 = 4,卡诺正逆循环曲线所包围面积大小之比为S 1 / S 2 = 2.求循环123415641的效率η.6. (本题6分)将热机与热泵组合在一起的暖气设备称为动力暖气设备,其中带动热泵的动力由热机燃烧燃料对外界做功来提供.热泵从天然蓄水池或从地下水取出热量,向温度较高的暖气系统的水供热.同时,暖气系统的水又作为热机的冷却水.若燃烧1kg 燃料,锅炉能获得的热量为H ,锅炉、地下水、暖气系统的水的温度分别为210℃,15℃,60℃.设热机及热泵均是可逆卡诺机.试问每燃烧1kg 燃料,暖气系统所获得热量的理想数值(不考虑各种实际损失)是多少?7. (本题5分) 如图所示,原点O 是波源,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波长是λ .AB 为波的反射平面,反射时无相位突变π.O 点位于A 点的正上方,h AO =.Ox 轴平行于AB .求Ox 轴上干涉加强点的坐标(限于x ≥ 0).8. (本题6分)一弦线的左端系于音叉的一臂的A 点上,右端固定在B 点,并用T = 7.20 N 的水平拉力将弦线拉直,音叉在垂直于弦线长度的方向上作每秒50次的简谐振动(如图).这样,在弦线上产生了入射波和反射波,并形成了驻波.弦的线密度η = 2.0 g/m , 弦线上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为4 cm .在t = 0时,O 点处的质点经过其平衡位置向下运动,O 、B 之间的距离为L = 2.1 m .试求:12T 1 6543 VpOT 2A(1) 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表达式; (2) 驻波的表达式.9. (本题6分)用每毫米300条刻痕的衍射光栅来检验仅含有属于红和蓝的两种单色成分的光谱.已知红谱线波长λR 在 0.63─0.76μm 范围内,蓝谱线波长λB 在0.43─0.49 μm 范围内.当光垂直入射到光栅时,发现在衍射角为24.46°处,红蓝两谱线同时出现. (1) 在什么角度下红蓝两谱线还会同时出现?(2) 在什么角度下只有红谱线出现?10. (本题6分)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 632.8 nm (1 nm = 10-9 m)的单色点光源S 照射厚度为e = 1.00×10-5 m 、折射率为n 2 = 1.50、半径为R = 10.0 cm 的圆形薄膜F ,点光源S 与薄膜F 的垂直距离为d = 10.0 cm ,薄膜放在空气(折射率n 1 = 1.00)中,观察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问最多能看到几个亮纹?(注:亮斑和亮环都是亮纹).11. (本题6分)507⨯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7,物镜直径为50mm .据瑞利判据,这种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多大?设入射光波长为nm 550.已知眼睛瞳孔的最大直径为7.0mm .求出眼睛对上述入射光的分辨率.用得数除以7,和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对比,然后判断用这种望远镜观察时实际起分辨作用的是眼睛还是望远镜.12. (本题6分)一种利用电容器控制绝缘油液面的装置示意如图. 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插入油中,极板与电源以及测量用电子仪器相连,当液面高度变化时,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改变,使电容器产生充放电,从而控制电路工作. 已知极板的高度为a ,油的相对电容率为εr ,试求此电容器等效相对电容率与液面高度h 的关系.13. (本题6分)在平面螺旋线中,流过一强度为I 的电流,求在螺旋线中点的磁感强度的大小.螺旋线被限制在半径为R 1和R 2的两圆之间,共n 圈.[提示:螺旋线的极坐标方程为b a r +=θ,其中a ,b 为待定系数]14. (本题6分)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线圈,在t = 0 时正好从如图所示的均匀磁场的区域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设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ϖ(如图),线圈的自感为L ,质量为m ,电阻可忽略.求线圈的上边进入磁场前,线圈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5. (本题6分)如图所示,有一圆形平行板空气电容器,板间距为b ,极板间放一与板绝缘的矩形线圈.线圈高为h ,长为l ,线圈平面与极板垂直,一边与极板中心轴重合,另一边沿极板半径放置.若电容器极板电压为U 12 = U m cos ω t ,求线圈电压U 的大小.Bϖ16. (本题6分)在实验室中测得电子的速度是0.8c ,c 为真空中的光速.假设一观察者相对实验室以0.6c 的速率运动,其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同,试求该观察者测出的电子的动能和动量是多少?(电子的静止质量m e =9.11×10-31kg )17. (本题6分)已知垂直射到地球表面每单位面积的日光功率(称太阳常数)等于1.37×103 W/m 2.(1) 求太阳辐射的总功率. (2) 把太阳看作黑体,试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8 km ,太阳的半径为6.76×105 km ,σ = 5.67×10-8 W/(m 2·K 4))18. (本题6分))已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1s 态时其定态波函数为 a r a /3100e π1-=ψ,式中 220em h a e π=ε .试求沿径向找到电子的概率为最大时的位置坐标值.( ε0 = 8.85×10-12 C 2·N -1·m -2 ,h = 6.626×10-34 J ·s , m e = 9.11×10-31 kg , e = 1.6 ×10-19 C )参考答案1. (本题6分)解:设碰后刚体质心的速度为v C ,刚体绕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的角速度为ω,球D 碰后的速度为v ',设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因水平无外力,系统动量守恒:C m m m v v v )2(0+'= 得:(1)20C v v v ='- 1分 弹性碰撞,没有能量损耗,系统动能不变;222220])2(2[21)2(212121ωl m m m m C ++'=v v v ,得 (2)22222220l C ω+='-v v v 2分 系统对任一定点的角动量守恒,选择与A 球位置重合的定点计算.A 和D 碰撞前后角动量均为零,B 球只有碰后有角动量,有])2([0C B l ml ml v v -==ω,得(3)2lC ω=v 2分(1)、(2)、(3)各式联立解出 lC 00;2;0vv v v ==='ω。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一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一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一)姓名 分数 (本试卷与模拟试卷沈晨卷相同)1.(20分)设想宇宙中有1个由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的星体1、2……N 构成的孤立星团,各星体空间位置间距离均为a ,系统总质量为M ,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N 个星体将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试问经过多长时间各星体将会相遇? 2.(25分)(1)在两端开口的竖直放置的U 型管中注入水银,水银柱的全长为h 。

若把管的右端封闭,被封闭的空气柱长L ,然后使水银柱作微小的振荡,设空气为理想气体,且认为水银振荡时右管内封闭气体经历的是准静态绝热过程,大气压强相当于h 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空气的绝热指数为γ。

试求水银振动的周期T 2。

已知对于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γPV =常数。

(2)在大气压下用电流加热1个绝热金属片,使其以恒定的功率P 获取电热,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金属绝对温度T 随时间t 的增长关系为4/100)](1[)(t t a T t T -+=。

其中T 0、a 、t 0均为常量。

求该金属片的热容量C P 随温度T 变化的关系。

3.(20分)如图所示,当船舶抛锚时,要把缆绳在系锚桩上绕好几圈(N 圈),这样做时,锚桩抓住缆绳必须的力,经船作用于缆绳的力小得多,以避免在船舶遭到突然冲击时拉断缆绳,这两力比F 1:F 2,与缆绳绕系锚桩的圈数有关,设泊船时将缆绳在系锚桩上绕了5圈,计算比值F 1:F 2,设缆绳与锚桩间的摩擦因数2.0=μ。

4.(25分)速调管用于甚高频信号的放大,速调管主要由两个相距为b 的腔组成,每个腔有1对平行板,如图所示,初始速度为v 0的一束电子通过板上的小孔横穿整个系统。

要放大的高频信号以一定的相位差(1个周期对应于2π相位)分别加在两对电极板上,从而在每个腔中产生交变水平电场。

当输入腔中的电场方向向右时,进入腔中的电子被减速;反之,电场方向向左时,电子被加速。

这样,从输入腔中射出的电子经过一定的距离后将叠加成短电子束。

第十八届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届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参考答案全卷共六题,总分140分。

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n=1.5,中心轴线长L=45cm,一端是半径为R1=10cm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φ1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φ2,求φ2/φ1〔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解:1.对于一个望远系统来说,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物点发出的入射光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它经过系统后的出射光线也应与主光轴平行,即像点也在主光轴上无限远处,如图18-2-6所示,图中C1为左端球面的球心.图18-2-6由正弦定理、折射定律和小角度近似得〔-R1〕/R1=sinr1/sin〔i1-r1〕≈r1/〔i1-r1〕=1/〔〔i1/r1〕-1〕≈1/〔n-1〕,①即〔/R1〕-1=1/〔n-1〕.②光线PF1射到另一端面时,其折射光线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由此可知该端面的球心C2一定在端面顶点B的左方,C2B等于球面的半径R2,如图18-2-6所示.仿照上面对左端球面上折射的关系可得〔/R2〕-1=1/〔n-1〕,③又有=L-,④由②、③、④式并代入数值可得R2=5cm.那么右端为半径等于5cm的向外凸的球面.图18-2-72.设从无限远处物点射入的平行光线用①、②表示,令①过C1,②过A,如图18-2-7所示,那么这两条光线经左端球面折射后的相交点M,即为左端球面对此无限远物点成的像点.现在求M点的位置,在△AC1M中,有/sin〔π-φ1〕=/sinφ1=R1/sin〔φ1-φ1′〕,又nsinφ1′=sinφ1,φ1、φ1′均为小角度,那么有/φ1=R1/φ1〔1-〔1/n〕〕.与②式比拟可知,≈,即M位于过F1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上.上面,玻璃棒为天文望远系统,那么但凡过M点的傍轴光线从棒的右端面射出时都将是相互平行的光线.容易看出,从M射出C2的光线将沿原方向射出,这也就是过M点的任意光线〔包括光线①、②〕从玻璃棒射出的平行光线的方向,此方向与主光轴的夹角即为φ2,由图18-2-7可得2/φ1=/=〔-R1〕/〔-R2〕,由②、③式可得〔-R1〕/〔-R2〕=R1/R2,那么φ2/φ1=R1/R2=2.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已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此时可以认为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已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即已到达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到达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到达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有足量的水.1.假设不加盖压力阀,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假设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3.假设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水的温度是多少?假设继续加热,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水的饱和蒸气压pW〔t〕与温度t的关系图线如图18-2-2所示.大气压强p〔z〕与高度z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18-2-3所示.当t=27℃时,pW〔27°〕=3.6×103Pa;z=0处,p〔0〕=1.013×105Pa.解:1.由图18-2-8知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3×103Pa.在z=5000m时,大气压强为p〔5000〕=53×103Pa.图18-2-8图18-2-9此处水沸腾时的饱和蒸气压pW应等于此值.由图18-2-9可知,对应的温度即沸点为t2=82℃.到达此温度时,锅水开场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在5000m高山上,假设不加盖压力锅,锅温度最高可达82℃.2.由图18-2-9可知,在t=1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W〔120°〕=198×103Pa,而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103Pa.可见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为pS=pW〔120°〕-p〔0〕=〔198×103-101.3×103〕Pa=96.7×103Pa.在5000m高山上,大气压强与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之和为p′=pS+p〔5000〕=〔96.7×103+53×103〕Pa=149.7×103Pa.假设在t=t2时阀被顶起,那么此时的pW应等于p′,即pW=p′,由图18-2-9可知t2=112℃.此时锅水开场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按正确方法使用此压力锅,在5000m高山上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12℃.3.在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时,锅有空气,设加压力阀时,部水蒸汽已饱和.由图18-2-9可知,在t=27℃时,题中已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pW〔27°〕=3.6×103Pa,这时锅空气的压强〔用pa表示〕为pa〔27°〕=p〔5000〕-pW〔27°〕=〔53×103-3.6×103〕Pa=49.4×103Pa.当温度升高时,锅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升高,设在温度为t〔℃〕时,锅空气压强为pa〔t〕,那么有pa〔t〕/〔273+t〕=pa〔27℃〕/〔273+27〕,pa〔t〕=〔164.7t+45.0×103〕Pa.假设在t=t′时压力阀刚好开场被顶起,那么有pW〔t′〕+pa〔t′〕=p′,由此得pW〔t′〕=p′-pa〔t′〕=〔105×103-164.7t′〕Pa,画出函数p′-pa〔t′〕的图线,取t=0℃,有p′-pa〔0℃〕=105×103Pa,取t=100℃,有p′-pa〔100℃〕=88.6×103Pa.由此二点便可在图18-2-9上画出此直线,此直线与图18-2-9中的pW〔t〕-t曲线的交点为A,A即为所求的满足上式的点,由图可看出与A点对应的温度为t′=97℃.即在压力阀刚开场被顶起时,锅水的温度是97℃,假设继续加热,压力阀被顶起后,锅空气随水蒸汽一起被排出,最终空气排净,锅水温仍可达112℃.碰撞后二者的速度vA和vB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局部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如欲碰后发出一个光子,试论证:速度v0至少需要多大〔以m/s表示〕?电子电量e=1.602×10-19C,质子质量为mp=1.673×10-27kg,电子质量为me=0.911×10-31kg,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58eV.解: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n=2的第一激发态.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即En=k1/n2,①又知基态〔n=1〕的能量为-13.58eV,即E1=k1/12=-13.58eV,所以k=-13.58eV.n=2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k1/22=-13.58×〔1/4〕=-3.39eV.②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E=E2-E1=〔-3.39+13.58〕eV=10.19eV.③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hν=E=10.19eV=10.19×1.602×10-19J=1.632×10-18J.④式中ν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场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0=mvA+mvB+光子的动量,⑤〔1/2〕mv02=〔1/2〕m〔vA2+vB2〕+hν,⑥光子的动量pν=hν/c.由⑥式可推得mv0>2hν/v0,因为v0<<c,所以mv0>>hν/c,故⑤式中光子的动量与mv0相比拟可忽略不计.⑤式变为mv0=mvA+mvB=m〔vA+vB〕,⑦符合⑥、⑦两式的v0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由⑥式与⑦式可推得〔1/2〕mv02=〔1/2〕m〔vA+vB〕2-mvAvB+hν=〔1/2〕mv02-mvA〔v0-vA〕+hν,mvA2-mvAv0+hν=0,经配方得m〔vA-〔1/2〕v0〕2-〔1/4〕mv02+hν=0,〔1/4〕mv02=hν+m〔vA-〔1/2〕v0〕2,⑧由⑧式可看出,当vA=〔1/2〕v0时,v0到达最小值v0min,此时vA=vB,v0min=2,代入有关数值,得v0min=6.25×104m/s.答:B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6.25×104m/s.四、〔22分〕如图18-4所示,均匀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B=B0-kt〔k为大于零的常数〕.现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均匀金属圆环相互交叠并固定在图中所示位置,环面处于图中纸面.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为r,相交点的电接触良好,两个环的接触点A与C间的劣弧对圆心O的角为60°,求t=t0时,每个环所受的均匀磁场的作用力,不考虑感应电流之间的作用.解:1.求网络各支路的电流.因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减少,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可设两环各支路的感应电流I1、I2的方向如图18-2-10所示,对左环电路ADCFA,有图18-2-10E=I1rCFA+I2rADC,因rCFA=5r/6,rADC=r/6,E=kπR2,故kπR2=I1〔5r/6〕+I2〔r/6〕.①因回路ADCEA所围的面积为2〔〔2π-3〕/12〕R2,故对该回路有k[2〔〔2π-3〕/12〕R2]=2I2〔r/6〕,解得I2=〔〔2π-3〕R2/2r〕k,代入①式,得I1=〔〔10π+3〕R2/10r〕k.2.求每个圆环所受的力.图18-2-11先求左环所受的力,如图18-2-11所示,将圆环分割成很多小圆弧,由左手定那么可知,每段圆弧所受的力的方向均为径向,根据对称性分析,因圆弧PMA与圆弧CNQ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相互抵消,而弧PQ与弧AC的电流相对x轴上下是对称的,因而每段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以载流导体弧PQ上的线段Δl′为例,安培力ΔF为径向,其x分量的大小表示为|ΔFx|=I1BΔl′cosα,因Δl′cosα=Δl,故|ΔFx|=I1BΔl,|Fx|=ΣI1BΔl=I1B=I1BR.由于导体弧PQ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在t0时刻所受安培力的合力F1仅有x分量,即F1=|Fx|=I1BR=〔〔10π+3〕R2/10r〕kBR=〔〔10π+3〕R2/10r〕k〔B0-kt0〕R,方向向左.同理,载流导体弧AC在t0时刻所受的安培力为F2=I2BR=〔〔2π-3〕R2/2r〕kBR=〔〔2π-3〕R2/2r〕k〔B0-kt0〕R,方向向右.左环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F1-F2=〔9/5r〕k〔B0-kt0〕R3.方向向左.25分〕如图18-5所示,一薄壁导体球壳〔以下简称为球壳〕的球心在O点.球壳通过一细导线与端电压U=90V的电池的正极相连,电池负极接地.在球壳外A点有一电量为q1=10×10-9C的点电荷,B点有一电量为q2=16×10-9C的点电荷.点O、A之间的距离d1=20cm,点O、B之间的距离d2=40cm.现设想球壳的半径从a=10cm开场缓慢地增大到50cm,问: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流向球壳的电量各是多少?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假设点电荷能穿过球壳壁进入导体球壳而不与导体壁接触.解:分以下几个阶段讨论:1.由于球壳外空间点电荷q1、q2的存在,球壳外壁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用σ表示面电荷密度.设球壳半径a=10cm时球壳外壁带的电量为Q1,因为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在球壳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球壳为电势等于U的等势区,在导体外表上的面元ΔS所带的电量为σΔS,它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为ΔU1=kσΔS/a,球壳外壁所有电荷在球心O产生的电势U1为U1=ΣΔU1=kΣσΔS/α=kQ1/a.点电荷q1、q2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分别为kq1/d1与kq2/d2,因球心O处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即有〔kq1/d1〕+〔kq2/d2〕+〔kQ1/a〕=U,代入数值后可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1为Q1=〔aU/k〕-a〔〔q1/d1〕+〔q2/d2〕〕=-8×10-9C.因球壳壁无电荷,所以球壳的电量QⅠ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即QⅠ=Q1=-8×10-9C.2.当球壳半径趋于d1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设球壳外壁的电量变为Q2,球壳外的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2在壳产生的合场强仍为零,因球壳仍无电荷,球壳仍保持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那么有〔kq1/d1〕+〔kq2/d2〕+〔kQ2/d1〕=U,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2=〔d1U/k〕-〔d1〔q1/d1+q2/d2〕〕=-16×10-9C.因为此时球壳壁的电量仍为零,所以球壳的电量就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QⅡ=Q2=-16×10-9C,在a=10cm到趋于d1的过程中,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Ⅰ=QⅡ-Q1=-8×10-9C.3.当点电荷q1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导体半径仍为d1〕,点电荷q1在球壳壁感应出电量-q1,因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电荷q1与球壳壁电荷-q1在球壳外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说明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所决定.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在球壳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说明对电荷q2与Q3产生的合电场而言,球壳空间是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q2与Q3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即〔kq2/d2〕+〔kQ3/d1〕=U,解得球壳外壁电量Q3=〔d1U/k〕-〔d1q2/d2〕=-6×10-9C,球壳外壁和壁带的总电量应为QⅢ=Q3+〔-q1〕=-16×10-9C,在这过程中,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Ⅱ=QⅢ-QⅡ=0.这个结果说明:电荷q1由球壳外极近处的位置进入壳,只是将它在球壳外壁感应的电荷转至球壳壁,整个球壳与没有电荷交换.4.当球壳半径趋于d2时〔点电荷q2仍在球壳外〕,令Q4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类似前面第3阶段中的分析,可得〔kq2/d2〕+〔kQ4/d2〕=U,由此得Q4=〔d2U/k〕-〔d2〔q2/d2〕〕=-12×10-9C,球壳的电量QⅣ等于球壳外壁电量的和,即QⅣ=Q4+〔-q1〕=-22×10-9C,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Ⅲ=QⅣ-QⅢ=-6×10-9C.5.当点电荷q2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时〔球壳半径仍为d2〕,球壳壁的感应电荷变为-〔q1+q2〕,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类似前面的分析可知,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壁的电量Q5决定,即kQ5/d2=U,可得Q5=d2U/k=4×10-9C,球壳的总电量是QⅤ=Q5-〔q1+q2〕=-22×10-9C,〔15〕在这个过程中,流向球壳的电量是ΔQⅣ=QⅤ-QⅣ=0.〔16〕6.当球壳的半径由d2增至a1=50cm时,令Q6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有k〔Q6/a1〕=U,〔17〕可得Q6=a1〔U/k〕=5×10-9C,球壳的总电量为QⅥ=Q6-〔q1+q2〕=-21×10-9C,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Ⅴ=QⅥ-QⅤ=1×10-9C.六、〔27分〕一玩具“火箭〞由上下两局部和一短而硬〔即劲度系数很大〕的轻质弹簧构成.上局部G1的质量为m1,下局部G2的质量为m2,弹簧夹在G1与G2之间,与二者接触而不固连.让G1、G2压紧弹簧,并将它们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的定值E0.通过遥控可解除锁定,让弹簧恢复至原长并释放其弹性势能,设这一释放过程的时间极短.第一种方案是让玩具位于一枯井的井口处并处于静止状态时解除锁定,从而使上局部G1升空.第二种方案是让玩具在井口处从静止开场自由下落,撞击井底〔井足够深〕后以原速率反弹,反弹后当玩具垂直向上运动到离井口深度为某值h的时刻解除锁定.1.在第一种方案中,玩具的上局部G1升空到达的最大高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其能量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2.在第二种方案中,玩具的上局部G1升空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并定量讨论其能量可能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解:1.在弹簧刚伸长至原长的时刻,设G1的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下,那么有m1v1-m2v2=0,①〔1/2〕m1v12+〔1/2〕m2v22=E0,②解①、②两式,得v1=,③v2=.④设G1升空到达的最高点到井口的距离为H1,那么H1=v12/2g=〔〔m2/m1g〔m1+m2〕〕E0,⑤G1上升到最高点的重力势能为Ep1=m1gH1=〔m2/〔m1+m2〕〕E0.⑥它来自弹簧的弹性势能,且仅为弹性势能的一局部.2.在玩具自井底反弹向上运动至离井口的深度为h时,玩具向上的速度为u=.⑦设解除锁定后,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向下,那么有m1v1′-m2v2′=〔m1+m2〕u,⑧〔1/2〕m1v1′+〔1/2〕m2v2′=〔1/2〕〔m1+m2〕u2+E0,⑨消去⑧、⑨两式中的v2′,得v1′的方程式为m1〔1+〔m1/m2〕〕v1′-2m1〔1+〔m1/m2〕〕uv1′+m1〔1+m1/m2〕u2-2E0=0,由此可求得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和G2的速度分别为v1′=u+,v2′=-u+,设G1从解除锁定处向上运动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那么有H2′=v1′/2g=〔1/2g〕〔u+〕2=h+〔m2E0/m1g〔m1+m2〕〕+2,从井口算起,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H2′-h=〔m2E0/m1g〔m1+m2〕〕+2.讨论:可以看出,在第二方案中,G1上升的最大高度H2大于第一方案中的最大高度H1,超出的高度与解除锁定处到井口的深度h有关.到达H2时,其重力势能为Ep2=m1gH2=〔m2E0/〔m1+m2〕〕+2,〔i〕假设Ep2<E0,即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这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性势能,但仅是弹性势能的一局部.在这一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ii〕假设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且等于全部弹性势能.在这一条件下,G1上升的高度为H2=E0/m1g.〔iii〕假设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大于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超出局部的能量只能来自G2的机械能.在这个条件下,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四(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四(有答案)
式中 分别为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中子的质量,近似有 。于是 可表述为
初始的中子 对应动能 ,碰撞 次后的动能取为 ,则有
两边取对数解得
取整数后为
3.半径为R、质量为M1的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M2的重物分别用细绳,AD和ACE悬挂于同一点A,并处于平衡,如图11-205所示,已知悬点A到球心O的距离为L,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摩擦,试求悬挂圆球的绳AD与竖直方向AB的夹角θ。
2. 热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裂变,但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能量代谢较高,因此在核反应堆中石墨作减速剂。若裂变放出的中子动能为2.2MeV,欲使该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动能约为0.025eV),问需经过多少次对撞?
解:运动的中子与石墨中静止的碳原子碰撞可作为弹性碰撞处理。设第 次碰拼音字母前中子速度大小为 ,碰后速度 大小为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
分析:利用时间膨胀公式可将地球上观测到的 子的寿命 与静止系中的寿命 建立联系。对地球上的观察者而言, 子为能达到地面,所具速度必须保证它在 时间内走完全程。利用质能公式可得 子的相应能量。由于 子的动能比重力势能大得多,重力影响可忽略。又因地磁场引起的偏转较小,计算第1问时可不考虑洛伦兹力,因此,可把 子近似看成作匀速直线运动。
可得
所以右管内气体压强为
再对右管内被封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整理得:
解得:
在根据以上假设列的方程中,有满足题设的实数解,故所做假设成立,即左管内水银先抽干,且此时右管内剩余水银柱高度为5cm。
8.如图24-57(a)所示,水平固定的圆筒由足够长粗筒和细筒相接而成,筒中有直径不同的两个活塞A、B用一根细绳相连,活塞B通过水平细绳、定滑轮与一个质量为m=2.0kg的重物C连接,A、B两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1=20cm2,S2=10cm2。当两活塞封闭的空气柱温度为t=327℃时,两活塞保持静止,此时两活塞分别与大小圆筒的相接面的距离均为L,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活塞与筒壁、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取g=10m/s2,求: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及解答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及解答

一、图中的AOB 是游乐场中的滑道模型,它位于竖直平面,由两个半径都是R 的1/4圆周连接而成,它们的圆心1O 、2O 与两圆弧的连接点O 在同一竖直线上.B O 2沿水池的水面.一小滑块可由弧AO 的任意点从静止开始下滑.1.若小滑块从开始下滑到脱离滑道过程中,在两个圆弧上滑过的弧长相等,则小滑块开始下滑时应在圆弧AO 上的何处?(用该处到1O 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表示).2.凡能在O 点脱离滑道的小滑块,其落水点到2O 的距离如何?二、如图所示,O 为半径等于R 的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球的球心,O 1、O 2、O 3为位于球的三个半径皆为r 的球形空腔的球心,它们与O 共面,已知2321ROO OO OO ===.在OO 1、OO 2的连线上距O 1、O 2为2r的P 1、P 2点处分别放置带电量为q 1和q 2的线度很小的导体(视为点电荷),在O 3处放置一带电量为q 3的点电荷,设法使q 1、q 2和q 3固定不动.在导体球外的P 点放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P 点与O 1、O 2、O 3共面,位于O O 3的延长线上,到O 的距离R OP 2=.1.求q 3的电势能.2.将带有电量q 1、q 2的小导体释放,当重新达到静电平衡时,各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有何变化? 此时q 3的电势能为多少?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三、(22分)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横截面积为S 的带有活塞的圆筒形绝热容器中盛有1mol 的理想气体.其能CT U =,C 为已知常量,T 为热力学温度.器壁和活塞之间不漏气且存在摩擦,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且皆为F .图中r 为电阻丝,通电时可对气体缓慢加热.起始时,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p 0相等,气体的温度为T 0.现开始对r 通电,已知当活塞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产生热量的一半被容器中的气体吸收.若用Q 表示气体从电阻丝吸收的热量,T 表示气体的温度,试以T 为纵坐标,Q 为横坐标,画出在Q 不断增加的过程中T 和Q 的关系图线.并在图中用题给的已知量及普适气体常量R 标出反映图线特征的各量(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四、(23分)封闭的车厢中有一点光源S ,在距光源l 处有一半径为r 的圆孔,其圆心为O 1,光源一直在发光,并通过圆孔射出.车厢以高速v 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某一时刻,点光源S 恰位于x 轴的原点O 的正上方,取此时刻作为车厢参考系与地面参考系的时间零点.在地面参考系中坐标为x A 处放一半径为R (R >r )的不透光的圆形挡板,板面与圆孔所在的平面都与x 轴垂直.板的圆心O 2、S 、O 1都等高,起始时刻经圆孔射出的光束会有部分从挡板周围射到挡板后面的大屏幕(图中未画出)上.由于车厢在运动,将会出现挡板将光束完全遮住,即没有光射到屏上的情况.不考虑光的衍射.试求:1.车厢参考系中(所测出的)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刻. 2.地面参考系中(所测出的)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刻.五、(25分)一个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扁平薄圆环,其、外半径分别为a 1、a 2,厚度可以忽略.两个表面都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σ随离开环心距离r 变化的规律均为2)(rr σσ=,0σ为已知常量.薄圆环绕通过环心垂直环面的轴以大小不变的角加速度Aβ减速转动,t = 0时刻的角速度为0ω.将一半径为a 0(a 0<<a 1)、电阻为R 并与薄圆环共面的导线圆环与薄圆环同心放置.试求在薄圆环减速运动过程中导线圆环中的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 提示:半径为r 、通有电流I 的圆线圈(环形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rI k B =(k 为已知常量)六、(25分)两辆汽车A 与B ,在t =0时从十字路口O 处分别以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A 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v 0鸣笛,求在任意时刻t 汽车B 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已知声速为u ,且当然有u >v A 、v B .七、(25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拴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A 和质量为 2m 的小球B .A 用细线拴住悬挂起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细线烧断,并以此时为计时零点,取一相对地面静止的、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坐标轴Ox ,原点O 与此时A 球的位置重合如图.试求任意时刻两球的坐标.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参考解答一、1.如图所示,设滑块出发点为1P ,离开点为2P ,按题意要求11P O 、22P 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其为θ,若离开滑道时的速度为v ,则滑块在2P 处脱离滑道的条件是θcos 2mg Rm =v (1)由机械能守恒221)cos 1(2v m mgR =-θ(2)(1)、(2)联立解得54cos =θ或253654arccos '== θ (3)2.设滑块刚能在O 点离开滑道的条件是mg Rm =2v (4)v 0为滑块到达O 点的速度,由此得Rg =0v (5)设到达O 点的速度为v 0的滑块在滑道OA 上的出发点到1O 的连线与竖直的夹角为0θ,由机械能守恒,有2021)cos 1(v m mgR =-θ (6)由(5)、(6)两式解得3π0=θ (7)若滑块到达O 点时的速度0v v >,则对OB 滑道来说,因O 点可能提供的最大向心力为mg ,故滑块将沿半径比R 大的圆周的水平切线方向离开O 点.对于0v v >的滑块,其在OA 上出发点的位置对应的θ角必大于0θ,即0θθ>,由于2π=max θ,根据机械能守恒,到达O 点的最大速度Rg max 2=v(8)由此可知,能从O 点离开滑道的滑块速度是v 0到max v 之间所有可能的值,也就是说,θ从3π至2π下滑的滑块都将在O 点离开滑道.以速度v 0从O 点沿水平方向滑出滑道的滑块,其落水点至2O 的距离t x 00v =(9) 221gt R =(10)由(5)、(9)、(10)式得R x 20=(11)当滑块以max v 从O 点沿水平方向滑出滑道时,其落水点到2O 的距离t x max max v =(12)由(8)、(10)、(12)式得R x max 2=(13)因此,凡能从O 点脱离滑道的滑块,其落水点到2O 的距离在R 2到R 2之间的所有可能值.即R x R 22≤≤(14)二、1.由静电感应知空腔1、2及3的表面分别出现电量为1q -、2q -和3q -的面电荷,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在导体球的外表面呈现出电量321q q q ++.由静电屏蔽可知,点电荷q 1及感应电荷(1q -)在空腔外产生的电场为零;点电荷q 2及感应电荷(2q -)在空腔外产生的电场为零;点电荷q 3及感应电荷(3q -)在空腔外产生的电场为零.因此,在导体球外没有电荷时,球表面的电量321q q q ++作球对称分布.当球外P 点处放置电荷Q 后,由于静电感应,球面上的总电量仍为()321q q q ++,但这些电荷在球面上不再均匀分布,由球外的Q 和重新分布在球面上的电荷在导体球各点产生的合场强为零.O 3处的电势由位于P 点处的Q 、导体球表面的电荷()321q q q ++及空腔3表面的感应电荷(3q -)共同产生.无论()321q q q ++在球面上如何分布,球面上的面电荷到O 点的距离都是R ,因而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R q q q k321++, 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RQk 2,这两部分电荷在O 3点产生的电势U '与它们在O 点产生的电势相等,即有⎪⎭⎫⎝⎛+++=⎪⎭⎫ ⎝⎛+++='R q q q Q k R Q R q q q k U 22222321321(1)因q 3放在空腔3的中心处,其感应电荷3q -在空腔3壁上均匀分布.这些电荷在O 3点产生的电势为rq kU 3-='' (2)根据电势叠加定理,O 3点的电势为⎪⎭⎫⎝⎛-+++=''+'=r q R q q q Q k U U U 33212222(3)故q 3的电势能⎪⎭⎫⎝⎛-+++==r q R q q q Q kq U q W 3321332222(4)2. 由于静电屏蔽,空腔1外所有电荷在空腔1产生的合电场为零,空腔1的电荷q 1仅受到腔壁感应电荷1q -的静电力作用,因q 1不在空腔1的中心O 1点,所以感应电荷1q -在空腔表面分布不均匀,与q 1相距较近的区域电荷面密度较大,对q 1的吸力较大,在空腔表面感应电荷的静电力作用下,q 1最后到达空腔1表面,与感应电荷1q -中和.同理,空腔2中q 2也将在空腔表面感应电荷2q -的静电力作用下到达空腔2的表面与感应电荷2q -中和.达到平衡后,腔1、2表面上无电荷分布,腔3表面和导体球外表面的电荷分布没有变化.O 3的电势仍由球外的电荷Q 和导体球外表面的电量()321q q q ++及空腔3壁的电荷3q -共同产生,故O 3处的电势U 与q 3的电势能W 仍如(3)式与(4)式所示.三、答案如图所示.附计算过程:电阻通电后对气体缓慢加热,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活塞开始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但在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尚未达到外界大气对活塞的作用力和器壁对活塞的最大静摩擦之和以前,活塞不动,即该过程为等容过程.因气体对外不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气体温度从T 0升高到T 的过程中,气体从电阻丝吸收的热量,()0T T C Q -=(1)此过程将持续到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等于外界大气对活塞的作用力和器壁对活塞的最大静摩擦之和.若用T 1表示此过程达到末态的温度,p 表示末态的压强,Q 1表示此过程中气体从电阻丝吸收的热量,由等容过程方程有10T T p p =(2) 由力的平衡可知F S p pS +=0(3)由(2)、(3)两式可得()Sp T F S p T 0001+=(4)代入(1)式得Sp CFT Q 001=(5)由以上讨论可知,当1Q Q ≤时,T 与Q 的关系为0T CQT +=(6)在Q T ~图中为一直线如图中ab 所示,其斜率CK ab 1=(7)直线在T 轴上的截距等于T 0,直线ab 的终点b 的坐标为(T 1,Q 1).当电阻丝继续加热,活塞开始向外运动以后,因为过程是缓慢的,外界大气压及摩擦力皆不变,所以气体的压强不变,仍是p ,气体经历的过程为等压过程.在气体的体积从初始体积V 0增大到V ,温度由T 1升高到T 的过程中,设气体从电阻丝吸收的热量为Q ',活塞运动过程中与器壁摩擦生热的一半热量为q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01V V p T T C q Q -+-=+'(8)q 可由摩擦力做功求得,即⎪⎭⎫⎝⎛-=S V V F q 021 (9)代入(8)式得()()()0102V V p T T C SV V F Q -+-=-+' (10)由状态方程式可知()()10T T R V V p -=-(11)将(11)式和(4)式代入(10)式,得()()102T T F S p FRR C Q -⎪⎪⎭⎫ ⎝⎛+-+=' 即()10002222T Q FRS Rp CF S Cp F S p T +'++++=(12)从开始对气体加热到气体温度升高到T ( >T 1)的过程中,气体从电阻丝吸收的总热量Q Q Q '+=1(13)把(13)式代入到(12)式,并注意到(4)式和(5),得()()⎪⎪⎭⎫⎝⎛=≥++⎪⎪⎭⎫ ⎝⎛-++++=S p CFT Q Q S p T F S p S p CFT Q FR S Rp CF S Cp F S p T 001000000002222 (14)由此可知,当Sp CFT Q Q 001=≥时,T 与Q 的关系仍为一直线,此直线起点的坐标为Sp CFT Q Q 001==,1T T =;斜率为 ()FRS Rp CF S Cp F S p ++++0002222(15)在Q T ~图中,就是直线bd ,当热量Q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气体温度T 将从起始温度T 0沿着斜率为K ab 的直线ab 上升到温度为T 1的b 点,然后沿着斜率为K bd 的直线bd 上升,如图所示.四、1.相对于车厢参考系,地面连同挡板以速度v 趋向光源S 运动.由S 发出的光经小孔射出后成锥形光束,随离开光源距离的增大,其横截面积逐渐扩大.若距S 的距离为L 处光束的横截面正好是半径为R 的圆面,如图所示,则有LR l r = 可得rRl L =(1)设想车厢足够长,并设想在车厢前端距S 为L 处放置一个半径为R 的环,相对车厢静止,则光束恰好从环射出.当挡板运动到与此环相遇时,挡板就会将光束完全遮住.此时,在车厢参考系中挡板离光源S 的距离就是L .在车厢参考系中,初始时,根据相对论,挡板离光源的距离为()21c x A v -(2)故出现挡板完全遮住光束的时刻为()vv L c x t A --=21(3)由(1)、(3)式得()vv v r Rl c x t A --=21(4)2.相对于地面参考系,光源与车厢以速度v 向挡板运动.光源与孔之间的距离缩短为()2c 1'v -=l l (5)而孔半径r 不变,所以锥形光束的顶角变大,环到S 的距离即挡板完全遮光时距离应为221cr Rl r Rl'L'v -==(6)初始时,挡板离S 的距离为x A ,出现挡板完全遮住光束的时刻为221cr Rl x L'x t A A v v v v --=-=' (7)五、用半径分别为r 1(>a 1),r 2,…,r i ,…,r n –1(<a 2)的n -1个同心圆把塑料薄圆环分割成n 个细圆环.第i 个细圆环的宽度为1Δ--=i i i r r r ,其环带面积()i i i i i i r r r r ππr Δπ2ΔΔS 22=--=式中已略去高阶小量2)Δ(i r .,该细圆环带上、下表面所带电荷量之和为iii i i i i r r πr r r σS q Δ4Δπ22σΔ2Δ020σ=== 设时刻t ,细圆环转动的角速度为ω ,t βωω-=0单位时间,通过它的“横截面”的电荷量,即为电流iiii r r q I Δ2π2ΔΔ0ωσω== 由环形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该细圆环的电流在环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20Δr 2ΔΔi ii i i r kr I kB ωσ== (1) 式中i r Δ是一个微小量,注意到()21Δi i i i i i r r r r r r ≈-=-,有ii i i i i i i r r r r r r r r 11Δ1112-=-=--- (2)将各细圆环产生的磁场叠加,由(1)、(2)式得出环心O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21120)(2a a a a k B -=ωσ(3)由于a 0<<a 1,可以认为在导线圆环所在小区域的磁场是匀强磁2021120π)(2a a a a a k BS Φ-==ωσ(4)由于ω是变化的,所以上述磁通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21201202120120π)(2π)(2a a a a a k t a a a a a k t βσωσΦ-=∆∆-=∆∆=E (5)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导线环感应电流的大小为Ra a a a a k R I 2120120π)(2βσ-==E (6)设题图中薄圆环带正电作逆时针旋转,穿过导线圆环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由于薄圆环环作减角速转动,穿过导线圆环的磁场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导线圆环中的感应电流亦为逆时针方向,导线圆环各元段∆l 所受的安培力都沿环半径向外.现取对于y 轴两对称点U 、V ,对应的二段电流元l I ∆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为l BI f ∆=∆(7)方向如图所示,它沿x 及y 方向分量分别y BI l BI f x ∆=⋅∆=∆θcos(8) x BI l BI f y ∆=⋅∆=∆θsin(9)根据对称性,作用于沿半个导线圆环QMN 上的各电流元的安培力的x 分量之和相互抵消,即0ΔΔ∑∑===y BI y BI f x(10)(式中θcos l y ∆=∆,当2π<θ时,y ∆是正的,当2π>θ时,y ∆是负的,故∑=∆0y ), 而作用于沿半个导线圆环QMN 上的各电流元的安培力的y 分量之和为2ΔΔaBI x BI x BI f y ===∑∑ (11)(式中θsin l x ∆=∆,由于θ 在0~π之间x ∆都是正的,故∑=∆02ax ),即半个导线圆环上受的总安培力的大小为02a BI ,方向沿y 正方向,由于半个圆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导线截面Q 、N 处所受(来自另外半个圆环)的拉力(即力)F 应满足022a BI F =.由(3)、(6)两式得()t Ra a a a a k BIa F βωβσ--==02221212302020)(π4(12)由(12)式可见,力F 随时间t 线性减小.六、如图所示,t 时刻汽车B 位于()t B 处,距O 点的距离为v B t .此时传播到汽车B 的笛声不是t 时刻而是较早时刻t 1由A 车发出的.汽车A 发出此笛声时位于()1t A 处,距O 点的距离为1A t v .此笛声由发出点到接收点(t 时刻B 车所在点)所传播的路程为u (t –t 1),由几何关系可知()2121A 2B )]([)(t t u t t -=+v v (1)即0)(2)(222122122=-+--t u tt u t u B A v v这是以t 1为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其解为t u u u t ABA B A ⎪⎪⎪⎭⎫ ⎝⎛--+±=222222221)(v v v v v 由于222A u u v ->,但t 1<t ,所以上式中只能取减号t uu u t 2A22B2A 2B 2A 221)(v v v v v --+-=(2)t u u t t 2A22A2B 2A 2B 2A 21)(v v v v v v ---+=- (3)令k u B A B A =-+22222)(v v v v(4)有t u ku t 2A 221v --=, t u k t -t 2A22A 1v v --= (5)在1t 时刻,位于()1t A 处的汽车A 发出的笛声沿直线(即波线)()()t B t A 1在t 时刻传到()t B 处,以()1t A θ、()t B θ分别表示车速与笛声传播方向的夹角,有()())()(cos 2A 2A 11A A 1v v v --==k u k u t -t u t t θ (6)()())()(cos 2221A A B B t B k u u t -t u t v v v v --==θ (7)令ν 表示B 车司机接收到的笛声的频率,由多普勒效应可知()()01cos cos νθθνt A A t B B u u v v +-=(8)由(6)、(7)、(8)式,得()()()()022222222222222222ννBA B A A AB A B A B A u u u u u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 ⎝⎛--+=(9)七、解法一:对于由小球A 、B 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当A 、B 之间的距离为l 时,已知m A = m ,m B = 2m ,由质心的定义,可知系统的质心C 离A 的距离l l C 32=(1)故A 、B 到质心C 的距离分别为l l ll B A 3132==(2)若以质心C 为参考系(质心系),则质心C 是固定不动的,连接A 、B 的弹簧可以分成两个弹簧CA 和CB .设弹簧CA 的自然长度为l A 0,劲度系数为k A ,一端与小球A 相连,另一端固定在C 点;弹簧CB 的的自然长度为l B 0,劲度系数为k B ,一端与小球B 相连,另一端亦固定在C 点.若连接A 、B 的自然长度为l 0,根据题意有()mg l l k 20=-(3)由(2)式可知弹簧CA 和CB 的自然长度分别为00003132l l l l B A ==(4)当A 被悬挂,系统处于静止时,已知连接A 、B 的弹簧长度为l ,由(2)式可知,此时弹簧CA 和CB 的长度分别为l l ll B A 3132==(5)弹簧CA 、CB 作用于A 、B 的弹簧力分别为()()0032l l k l l k f A A A A A -=-= ()()0031l l k l l k f B B B B B -=-=但f A 、f B 就是连接A 、B 的弹簧因拉伸而产生的弹力f ,即有()0l l k f f f B A -===由此得k k k k B A 323==(6)相对地面,质心C 是运动的,在t = 0 时刻,即细线刚烧断时刻,A 位于Ox 轴的原点O 处,即()00=A x ;B 的坐标()l x B =0.由(1)式,可知此时质心C 的坐标为()l x C 320=(7)在细线烧断以后,作用于系统的外力是重力()g m m 2+.故质心以g 为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任意时刻t ,质心的坐标22213221)0()(gt l gt x t x C C +=+= (8)由于质心作加速运动,质心系是非惯性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除受真实力作用外,还受惯性力作用.若在质心系中取一坐标轴x O '',原点O '与质心C 固连,取竖直向下为x O ''轴的正方向,当小球B 在这参考系中的坐标为B x '时,弹簧CB 作用于B 的弹性力()0B B B B l x k f -'-=当0B B l x >'时,方向竖直向上.此外,B 还受到重力mg ,方向竖直向下;惯性力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作用于B 的合力()mg mg l x k F B B B B +--'-=0由(3)、(4)式得⎪⎪⎭⎫ ⎝⎛⎪⎭⎫ ⎝⎛--'-=k mg l x k F B B B 231 (9)令⎪⎭⎫ ⎝⎛--'=k mg l x X B B 231 (10)有B B B X k F -=(11)当X B = 0,作用于B 的合力F B = 0,B 处于平衡状态,由(10)式,可知在质心系中,B 的平衡位置的坐标⎪⎭⎫ ⎝⎛-='k mg l x B 2310(12)X B 为B 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11)式表明,作用于B 的合力具有弹性力的性质,故在F B 作用下, B 将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振动圆频率mk m k BBB 23==ω (13)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B B B B t A X ϕω+=cos(14)A B 为振幅,B ϕ为初相位.在t = 0时刻,即细线刚烧断时刻,B 是静止的,故此时B 离开其平衡位置0B x '的距离就是简谐振动的振幅A B ,而在t = 0时刻,B 离开质心的距离即(5)式给出的l B ,故B 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即振幅0B B B x l A '-=由(5)式、(12)式得kmg k mg l l A B 32)2(3131=--=(15) 因t = 0,X B =A B ,且X B 是正的,故0=B ϕ由此得⎪⎪⎭⎫ ⎝⎛=t m k k mgX B 23cos 32 (16)由(10)式,t 时刻B 在质心系中的坐标()⎪⎪⎭⎫ ⎝⎛+-='t m k k mg k mg l t x B 23cos 32)2(31(17) 在地面参考系的坐标()()()t x t x t x B C B '+=(18)得()⎥⎥⎦⎤⎢⎢⎣⎡⎪⎪⎭⎫ ⎝⎛--+=t m k kmg gt l t x B 23cos 132212 (19)同理,当小球A 在质心系中的坐标为A x '时,注意到A x '是负的,这时,弹簧CA 的伸长量为⎪⎭⎫ ⎝⎛-+=+'=+'k mg l x l x l x A A A A 2323200, 当0A A l x +'为负时,弹力向下,为正,当0A A l x +'为正时,弹力向上,为负,故有⎪⎪⎭⎫ ⎝⎛⎪⎭⎫ ⎝⎛-+-=k mg l x k f A A A 232作用于A 的合力为⎪⎪⎭⎫ ⎝⎛⎪⎭⎫ ⎝⎛-+-=k mg l x k F A A A 232 令⎪⎭⎫ ⎝⎛-+=k mg l x X A A 232 有A A A X k F -=当X A =0,作用于A 的合力F B = 0,A 处于平衡状态,A 的平衡位置的坐标⎪⎭⎫ ⎝⎛--=k mg l x A 2320(20)X A 为A 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故在合力F A 作用下, A 将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振动圆频率mk m k A A 23==ω (21)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置()A A A A t A X ϕω+=cosA A 为振幅,A ϕ为初相位.在t = 0时刻,即细线刚烧断时刻,A 是静止的,A 离开质心C 的距离为l A ,A 的平衡位置离开质心的距离为0A x 故此时A 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即为振幅A A ,kmg k mg l l x l A A A A 34232320=⎪⎭⎫ ⎝⎛--=-= 而此时A A A X -=,故π=A ϕ由此得⎪⎪⎭⎫ ⎝⎛-=t m k k mgX A 23cos 34 (22)在时刻t ,A 在地面参考系中的坐标()())23(23cos 134213cos 342322132220⎥⎥⎦⎤⎢⎢⎣⎡⎪⎪⎭⎫ ⎝⎛-+=-⎪⎭⎫ ⎝⎛--+=++=t m k k mg gt t mk k mg k mg l gt l X x t x t x A A C A解法二:当A 球相对于地面参考系的坐标为x 时,弹簧CA 的伸长量为x l x C --032,A 所受的合力为 ⎪⎭⎫ ⎝⎛--+=x l x k mg F C A 03223 其加速度为⎪⎭⎫⎝⎛--+=x l x k m g a C A 03223)1(' 其相对于质心的加速度为⎥⎦⎤⎢⎣⎡⎪⎭⎫ ⎝⎛---=⎪⎭⎫ ⎝⎛--=-='0032233223l x x k m x l x k m g a a C C A A 其中⎪⎭⎫ ⎝⎛--032l x x C 表示A 球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在相互平动的两个参考系中,相对位移与参考系无关.上式表明,相对质心,A 球的加速度与其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反向.也就是说,A 球相对质心作简谐振动. 同理可证,⎪⎭⎫ ⎝⎛---=3320l x x k mg F C B⎥⎦⎤⎢⎣⎡⎪⎭⎫ ⎝⎛+--=3230l x x m k g a CB )2(' 其相对于质心的加速度为⎥⎦⎤⎢⎣⎡⎪⎭⎫ ⎝⎛---='03223l x x k m a C B )3(' 其中⎪⎭⎫ ⎝⎛+-30l x x C 表示B 球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对质心,B 球的加速度与其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反向,即B 球相对质心也作简谐振动.且有A 与B 振动的圆频率相等,mkB A 23==ωω)4('解法三:在地面参考系中,列A 、B 的牛顿定律方程)(0121l x x k mg ma --+=)1(''2)(20122l x x k mg ma ---=)2('' x 1、x 2是A 、B 的坐标,l 0是弹簧的自然长.0=t 时,有 0,011==v x 0,22==v l xl 为初始时即细线刚烧断时刻,弹簧的长度,有关系 mg l l k 2)(0=-所以kmgl l 20-= 由)1(''+)2('',g a a 3221=+令g a a a 3221=+=,a 是一个恒定的加速度,结合初始条件,a 对应的坐标和运动方程是,2212322gt l x x +=+)3('' 再由)2(''⨯-2)1('',)(3)(201212l x x k a a m ---=-)4(''这是一个以A 为参考系描写B 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且是简谐的,所以直接写出解答,⎪⎪⎭⎫⎝⎛+=--αt m k A l x x 23cos 012 结合初条件,αcos 0A l l =-0sin 23=αmkA得到0=αkmgl l A 20=-= 所以⎪⎪⎭⎫ ⎝⎛+=-t m k k mg l x x 23cos 2012 即⎪⎪⎭⎫ ⎝⎛+-=-t m k k mgk mg l x x 23cos 2212)5('' 由)3(''⨯-2)5('',得⎪⎪⎭⎫ ⎝⎛⎪⎪⎭⎫ ⎝⎛-+=t m k k mg gt x 23cos 1342121)6('' 由)3(''+)5('',得⎪⎪⎭⎫ ⎝⎛⎪⎪⎭⎫ ⎝⎛--+=t m k k mg gt l x 23cos 1322122()7''。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赛模拟试题一1.光子火箭从地球起程时初始静止质量(包括燃料)为M 0,向相距为R=1.8×1061.y.(光年)的远方仙女座星飞行。

要求火箭在25年(火箭时间)后到达目的地。

引力影响不计。

1)、忽略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试问火箭的速度应为多大?2)、设到达目的地时火箭静止质量为M 0ˊ,试问M 0/ M 0ˊ的最小值是多少?分析:光子火箭是一种设想的飞行器,它利用“燃料”物质向后辐射定向光束,使火箭获得向前的动量。

求解第1问,可先将火箭时间a 250=τ(年)变换成地球时间τ,然后由距离R 求出所需的火箭速度。

火箭到达目的地时,比值00M M '是不定的,所谓最小比值是指火箭刚好能到达目的地,亦即火箭的终速度为零,所需“燃料”量最少。

利用上题(本章题11)的结果即可求解第2问。

解:1)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可略,故火箭以恒定速度υ飞越全程,走完全程所需火箭时间(本征时间)为a 250=τ(年)。

利用时间膨胀公式,相应的地球时间为221c υττ-=因υτR=故221c Rυτυ-=解出()10220222021096.0111-⨯-=⎪⎪⎭⎫ ⎝⎛-≈+=c R c c Rc c ττυ可见,火箭几乎应以光速飞行。

(2)、火箭从静止开始加速至上述速度υ,火箭的静止质量从M 0变为M ,然后作匀速运动,火箭质量不变。

最后火箭作减速运动,比值00M M '最小时,到达目的地时的终速刚好为零,火箭质量从M 变为最终质量0M '。

加速阶段的质量变化可应用上题(本章题11)的(3)式求出。

因光子火箭喷射的是光子,以光速c 离开火箭,即u=c ,于是有21011⎪⎪⎭⎫⎝⎛+-=ββM M (1)c βυ=为加速阶段的终速度,也是减速阶段性的初速度。

对减速阶段,可应用上题(本章题11)的(4)式,式中的m 0以减速阶段的初质量M 代入。

又因减速时必须向前辐射光子,故u=-c ,即有21011⎪⎪⎭⎫⎝⎛+-=ββM M (2) 由(1)、(2)式,得1020222022010441411⨯=≈-=-+='ττββc R c R M M2.如图52-1所示,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在地面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 和B ,在相对地面以速度u (u 平行于x 轴,且与正方向同向)运动的火箭上的观察者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早于B B 、B 早于AC 、A 、B 同时发生D 、无法判断解:在地面(S 系)上,,A B x x x -=∆0=-=∆A B t t t ,在火箭(S '系)中,⎪⎭⎫ ⎝⎛--⎪⎭⎫ ⎝⎛-='-'='∆22c ux t r c ux t r t t t A A B B A B ()()B A A A B x x c uxt t r -+-=2()B A A x x c ux-=2因0>r ,0>u ,0<-B Ax x ,故0<'∆t 。

即从火箭上观察,B 事件在前,A 事件在后,选B 。

3. 如图11-195所示,正方形均质板重G ,用4根轻质杆铰链水平悬挂,外形构成边长为a 的立方体,现将方板绕铅垂对称轴旋转θ角度,再用一细绳围绕四杆的中点捆住,使板平衡于θ角位置。

试求绳内的张力。

分析:初看此题,一般都会觉的比较复杂,因为题中铰链就有8个,加上4根轻质杆与绳子有4个接触点,一共有12个受力点,而且初看甚至想象不出木板旋转θ角度以后整个系统是什么样子,即使把各个受力点的力逐个画出来也无济于事。

应该先想一想哪些点都是对称的(等价的),找出最基本的部分,再把空间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好画出各个力点的受力情况。

解:把木板绕铅垂对称轴旋转θ角度以后,系统虽然不是一个很对称的立方体,但把系统绕铅直轴旋转90度的整数倍,系统的与自身重合,说明四根轻杆的受力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把四根轻杆,木板,绳组成的部分看成刚体,则刚体受四个铰接部分的力而平衡,重力方向的平衡可以得出,竖直方向对每根轻杆的拉力T 上为:GT =上4 (1)而铰接处是否对轻杆有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暂时还不好确定,不过可以为N //,从俯图来看四根轻杆的受力情况(如图11-196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正方形对角线的外延部分,如果N //不在对角线方向上,则四个N //对O 点有一个力偶矩,将使得下面的部分旋转,与平衡假设相矛盾,因此水平弹力必然在对角线方向,要么都向外,要么都向里(设向外为正,这种设法不会影响结果)。

同样的道理,把木板隔离开来,可知木板对轻杆往下的拉力下T 为:图52-1 图11-195图11-196GT =下4 (2)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必沿对角线方向(否则木板旋转),木板对杆的作用力向里向外的性质与上端铰链的方向相同,否则以绳对杆的作用点为支点,力矩无法平衡。

下面再看整个系统的俯视图(如图11-197所示),把轻杆隔离出来作为平衡的刚性杆,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可求出拉力T 的大小。

绳作用在每根转杆的中点,在俯视图上不难看出,绳子构成一个正方形,且在水平面内,因而可以知道绳对轻杆仅有水平面内,因而可以知道绳对轻杆仅有水平面内的拉力,轻杆在竖直方向上力的平衡是满足的:下上T T = (3)取一根轻杆为研究对象不难求出//N 与//N '的关系,以及//N 与//T 的关系,设绳的张力为T ,则水平合力T T 2//=。

x 方向水平力平衡:2sin2sin ////θθN N =' (4)y 方向水平力平衡:T T N N 22cos 2cos //////==+'θθ (5)在过轻杆的竖直面内来分析力矩平衡(只研究平面内转矩),如图11-198。

对于A 点,力矩平衡2sin2cos 2sin //θθθa T a N ⋅=⋅'下 (6)联合(2)、(4)、(5)、(6)式可得θθcos 22cos ⋅=G T4. 如图12-30所示,一小车对地以加速度a 1=1m/s 2向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车上一人又以加速度a 2=2m/s 2相对于车向右同时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

求:(1)人对地的加速度;(2)经历时间t 1=1s ,人对地的瞬时速度;(3)经历时间t 2=2s ,人对地的位移。

解:(1)车地人车人地aa a += a 1与a 2方向相反选a 2为正方向 则22/2s m s m a -=人地2/1s m = (2)t=1s 时,2/m s υ=人车s m /1-=车地υ∴ s m s m /1/2-=人地υs m /1=(3) 2/1s m a =人地∴ ms t a 221212122=⨯⨯==⨯⨯y//2θ图11-198图12-305.有一小直径为d 的试管,管内装有理想气体,其中有一段质量m=2g 的水银将理想气体和空气隔开。

当试管口向上时,气体在试管中的长为L 1(图24-30(a )中的(a )),当将管口向下时,气体在试管中长为L 2(图24-30(b )中的(b )),试求L 2/L 1为多少? 解:如果是等温过程,可得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常数=PV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可有2211V P V P= 现在考虑在每一情况作用中在气体上的压强,如图24-30(b )所示,可得S W P S W P P P V V -+==大气大气2112式中S 为试管内部的截面积,W 为水银的重量,W=mg ,则S mg P S mg P SL SL V V -+==大气大气1212消去S 得221244d mg P d mg P L L ππ-+=大气大气6.有一个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 型玻璃细管,放置在竖直平面内,处在压强为0p 的大气中,两个竖直支管的高度均为h ,水平管的长度为2h ,玻璃细管的半径为r,r«h,今将水平管内灌满密度为ρ的水银,如图24-54(a )所示。

1.如将U 型管两个竖直支管的开口分别封闭起来,使其管内空气压强均等于大气压强,问当U 型管向右作匀加速移动时,加速度应多大才能使水平管内水银柱长度稳定为h35。

2.如将其中一个竖直支管的开口封闭起来,使其管内气体压强为1atm ,问当U 型管绕以另一个竖直支管(开口的)为轴作匀速转动时,转数n 应为多大才能使水平管内水银柱长度稳定为h 35。

(U 型管作以上运动时,均不考虑管内水银液面的倾斜)解:1、当U 型管向右加速移动时,水平管内的水银柱将向左边的竖直支管中移动,其稳定的位置是留在水平管内的水银柱所受的水平方向的合力等于使其以恒定加速度a 向右运动时所需的力。

由于竖直支管内空气在膨胀或压缩前后的温度相等,根据气态方程有 右管: hS p hS p 1034=左管: hSp hS p 2032=S 为管的截面积,图24-54(b )中,A 、B 两处压强分别为:gh p p A ρ312+=1p p B =PatP 图24-30(b )图24-54(a )图24-54(b )而留在水平管内的水银柱质量hS m ρ35=其运动方程为 a m S p p B A ⋅=-)(由以上各式可得)20/()49(0h gh p a ρρ+=2.当U 型管以开口的竖直支管为轴转动时,水平管内的水银柱将向封闭的竖直支管中移动,其稳定位置是水平管内的水银柱所受的水平方向的合力,正好等于这段水银柱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由于封闭竖直支管内空气在压缩前后的温度相等,根据气态方程有hS hS p ρ320=S 为管的截面积。

图24-54(c )中A 、B 两处的压强分别为ghp p A ρ31+=0p p B=留在水平管内的水银柱的质量hS m ρ35=其运动方程为mR n R m S p p B A 2224)(πω==-其中 h R 67=由以上各式可得[]21220)140/()69(h gh p n ρπρ+= 7. 有一块透明光学材料,由折射率略有不同的许多相互平行的,厚度d=0.1mm 的薄层紧密连接构成,图33-40表示各薄层互相垂直的一个截面,若最下面一层的折射率为n 0,从它往上数第K 层的折射率为n K =n 0-K v ,其中n 0=1.4,v=0.025,今有一光线以入射角i=60°射向O 点,求此光线在这块材料内能达到的最大深度?解:设光线进入材料后的折射角为r ,则根据折射定律有r n i sin sin 0∙=,此光线从最下面一层进入向上数第一层时,入射角为02φπ-=r ,折射角为12φπ-=r ,同样根据折射定律有⎪⎭⎫ ⎝⎛-=⎪⎭⎫ ⎝⎛-∙11002sin 2sin φπφπn n ,也即 1100cos cos φφn n =∙ 光线从第一层进入第二层时,同样可得1201cos cos φφn n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K K n n n n φφφφcos cos cos cos 221100∙====∙图24-54(c )4n n 5n 图33-40因为0025.00⨯-=K n n K ,所以K φcos 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K φ则随着K 的增大而减小,即光线在顺序变化的介质中传播时将偏向折射率变大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