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势篇

合集下载

005《孙子兵法》导读·势篇

005《孙子兵法》导读·势篇
第24页,共38页。
•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 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 漂石:漂,浮,漂移。《尚书·武成》:“血流漂 杵。”杜牧、张预注为“转” 。亦通。
• “鸷鸟之疾”三句:杜佑等注以为“鸷鸟能挫折 禽兽”,是疾而有节制。失之。此言疾飞之鸷鸟不易
被击中,因为其可供击发的时机非常短暂,而之所以 被击中以至于毁折,是准确掌握了击发之时机,以喻 任势而发机必须把握得十分准确。
“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 张预曰:“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 相见,故为旌旗。’今用兵既众,相去必远,耳目 之力,所不闻见;故令士卒望旌旗之形而前却,听 金鼓之号而行止,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故曰:此用众之法也。”
• 【译文 】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是 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
第18页,共38页。
• 【原文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 四时是也。
• 终而复始:言日月运行。终,指日月之落; 始,始出,出现。
• 死而复生:言四时更迭,去而复来。死,指 时令过去了;生,指时令又来了。
• 此二句李筌注曰:“奇变如日月、四时,亏 盈寒暑不停。”
• 【译文 】终而复始,如同日月的运行;去 而又来,就象四季的更迭。
第20页,共38页。
• 【原文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 观也。
• 色不过五:李筌曰:“青、黄、赤、白、 黑也。”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 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 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 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 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 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 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孰能穷之?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势篇摘要
• 主要论述了“势”的形成和利用以及“势” 和作战的关系等问题。 • “势”是以“奇正”之术(兵力的战术配 置)为主要内容的,要正确运用“奇正” 的变化,以出奇制胜。 • 强调充分发挥将帅杰出的指挥才能。

释 文 :
军 也 纷 纷 听 从 李 自 成 的 号 令 。 地 的 起 义 各 北 江 、 北 湖 、 南 河 。 大 扩
乱生于治;治乱,数也 释文: 在一定条件下,混乱转化为严整;混乱与严 整是组织指挥好坏的问题。 • 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讨伐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 元济,连战不利。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李訫受命接替袁滋出任彰义军节度使。当时,军 中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十分强烈。李訫上任后, 十分关心将士,但闭口不提征战之事,对军队的 治理也不十分严格。有人为此指责他,李訫解释 说: 我军换将帅,必然容易引起敌人警觉,我只 有示之懈怠,敌人才有可能放松戒备。我也才有 可能寻找战胜敌人的机会。事情果然如李訫所料。 吴元济得知李訫的所作为后,并没有把他放在眼 里。结果,李訫待时机成熟,派精锐袭取蔡州, 大败吴元济。
• 公元前204年(汉王三年),项羽率部在齐地作战, 刘邦乘项羽后方空虚之机,率领五十余万大军, 进攻楚地。项羽得到消息后,留下其他将领继续 攻打齐国,自己率领精兵三万余人,迅速增援彭 城,包围汉军一部。汉军上下以为此战必胜无疑, 大摆酒宴,以示庆贺。项羽率部于拂晓时分突然 发动进攻。汉军仓促应战。战至中午,汉军溃败。 项羽率部追击,于谷水、泗水等地杀汉军十余万。 汉军南逃至雎水,十余万人无路可逃,纷纷落入 雎水,雎水为之阻塞。在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刘邦经过奋力拼杀,仅率数十骑逃出。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 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 释文: 湍急的水流能把石头冲走,是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能捕杀鸟兽,是 节奏恰当的缘故。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战斗态势是险峻的,节奏是短促而猛 烈的。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弯弓,节奏就像触发弯弓上的扳机。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孙⼦兵法——势篇孙⼦⽈: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众如⽃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复始,⽇⽉是也;死⽽复⽣,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不过五,五⾊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如循环之⽆端,孰能穷之?激⽔之疾,⾄于漂⽯者,势也;鸷鸟之疾,⾄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乱⽽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不可败也。

乱⽣于治,怯⽣于勇,弱⽣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故能择⼈⽽任势。

任势者,其战⼈也,如转⽊⽯。

⽊⽯之性,安则静,危则动,⽅则⽌,圆则⾏。

故善战⼈之势,如转圆⽯于千仞之⼭者,势也。

译⽂:孙⼦说:⼤凡治理⼤部队与治理⼩分队原理是⼀样的,抓住编制员额有异这个特点就⾏了;指挥⼤部队战⽃与指挥⼩分队战⽃基本原理是⼀样的,掌握部队建制规模及其相应的名称不同这个特点就⾏了。

统帅三军兵⼠,能让他们⼀定⽴于受敌⽽不败的地位的话,就在于巧妙地运⽤奇兵、正兵;军队所指之处,像以⽯击卵⼀样,就在于灵活运⽤虚实,以实击虚。

⼤凡作战,以正兵交合,以奇兵取胜。

善于出奇制胜的⼈,他的妙法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就像天地万物的变化⽆穷,就像江河流⽔的奔腾不息。

周⽽复始,⽇⽉运⾏就是这样;去了⼜来,四季更替就是这样。

⾳阶不过五个,但五个⾳阶融合演奏的⾳乐却是赏听不尽的;原⾊不过五种,但五种颜⾊调和绘成的画图之美是观赏不完的;原味不过五种,但五味调配的滋味却是品尝不尽的;作战的基本⽅式,不外乎奇正两种,但奇正的变化运⽤,却是⽆穷⽆尽的。

奇与正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样没有尽头,有谁能穷尽它呢。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篇》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篇》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篇》用势造势出奇制胜孙子说:通常而言,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整个部队遭到敌人的进攻而没有溃败,这属于“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对敌军所实施的打击,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原则的正确运用问题。

一般的作战,总是一“正兵”合战,用“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

终而复始,就像日月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四季的更替。

乐音的基本音阶不过五个,然而五个音阶的变化,却是不可尽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然而五色的变化,却是不可尽观;滋味不过五样,然而五味的变化,却是不可尽尝。

作战的方式方法不过“奇”“正”两种,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永远未可穷尽。

“奇”“正”之间的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绕似的,无始无终,又有谁能够穷尽它呢?湍急的流水迅猛地奔流,以致能够把巨石冲走,这是因为它的流速飞快形成的“势”;鸷鸟迅飞猛击,以致能捕杀鸟雀,这是由于短促快捷的“节”。

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险峻逼人,他进攻的节奏短促有力。

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迅疾的节奏犹似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出。

战旗纷乱,人马混杂,在混乱之中作战要使军队整齐不乱。

在兵如潮涌,昏沌不清的情况下作战,要布阵周密,保持态势而不致失败。

向敌诈混乱,必须已方组织编制严整;向敌诈示怯懦,必须已方具备勇敢的素质;向敌诈示弱小,必须已方拥有强大的兵力。

严整或者混乱,是由组织编制的好坏所决定的;勇敢或怯懦,是由作战态势的优劣所造成的;强大或者弱小,是由双方实力大小的对比所显现的。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动;用小利诱敌人,敌人就会前来争夺。

用这样的办法积极调动敌人,再预备重兵伺机掩击它。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势篇》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势篇》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势篇》原文鉴赏《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势篇》原文鉴赏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①,分数是也②;斗众如斗寡③,形名是也④;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⑤,奇正是也⑥;兵之所加,如以酸投卵者⑦,虚实是也⑧。

凡战者,以正合⑨,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

五声之变⑩,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11),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12),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13),孰能穷之?激水之疾(14),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15),至于毁折者,节也(16)。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纩弩(17),节如发机(18)。

纷纷纭纭(19),斗乱而不可乱也(20);浑浑沌沌(21),形圆而不可败也(22)。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2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24),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25)。

任势者,其战人也(26),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27),势也。

【注释】①治:管理。

②分数: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曹操注云:“部曲为分,什伍为数。

” ③斗:指挥作战。

④形名:指古时军队使用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工具和信号。

曹注云:“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 ⑤必:即使。

⑥奇正:指古代用兵作战的变法和常法。

奇:出人意外的、异常的。

正:正规的,正常的。

⑦碫(duan音段):磨刀石。

泛指石头。

⑧虚实:指强弱、劳逸、众寡、真伪等,这里是以实击虚的意思。

⑨合:会合,指迎敌。

⑩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11)五色:指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

(12)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

7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 顺着的意思 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可是
“奇正”的变化乃无穷无尽。“奇”、
“正”相互转化,就象转动圆环一样, 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8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 势也;
湍急的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 湍急的水 急速 冲走石头,这就叫着“势”。鸷鸟迅
的才华,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是事业成
功的关键。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6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十三 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狄仁杰举用降将
萧何月下追韩信 武则天信重狄仁杰 多儿衮结盟吴三桂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7
自身素质和才能。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4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十二 出奇制胜,防不胜防
诺曼底登陆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突破马奇诺防线
四渡赤水
泰德特纳广播公司崛起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三井东山再起
25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十三 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择人而任势”。选拔德才兼备的各 级组织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他们
因此用科学的编制体制组织最佳的战斗队伍是如意指挥队伍的关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20三主要韬略及应用青化砭一战大捷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24三主要韬略及应用奇正是战术的核心善于应用变化无穷的奇正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第 五 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
一、原 译 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 孙子说:凡是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 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三《势篇》主要中心思想
第一层:战势的内容。孙子说:管理大部 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军队的 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 队一样,这是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统帅 全军能够使它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时,而 不致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 问题;军队打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一样, 这是“避实就虚”的正确运用问题。


3, 论战势的姿态和方法 之一 【原 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guo、nu),节如发机。 【注 释】 (1) 激水之疾:激,湍急。疾,快,迅猛、急速。 (2) 鸷鸟: 鸷(音《拼音》) , 凶猛的鸟, 如鹰、雕、鹫之类。 (3) 节: 节奏。指动作爆发得即迅捷、猛烈, 又恰到好处。 (4) 势如彍弩: 彍, 弩张满的意思。彍弩即张满待发之弩。 (5) 发现: 机, 即弩牙。发现即引发弩机的机纽, 将弩箭突然射击。 今译: 湍急的水流得疾快,以至于漂转巨石,这是由于地势险陡造成;凶 猛的鸟迅飞搏击,以至于(使小鸟来不及逃避,致被)毁折,这是由 于它能节量距离远近的度数。因此,善于打仗的人,他的战势险疾, 他节量的距离短近。战势如同把弩拉满一样,节度如同拔动弩上的机 纽突然把箭射出一样。
二,《势篇》原文解读和释义
1, 总论战势的内容,不外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项 【原 文】 凡治众如治寡者,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者,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 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duan)投卵者,虚实是也。 【注 释】 (1) 治众: 意为管理人数众多的部队如同管理人数很少的部队的一样。 (2) 分数: 此处指军队的编制。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就叫分数,这里是指分 级分层管理之意。 (3) 斗众: 指挥人数众多的部队作战。斗, 使…战斗( 使动用法) 。 (4) 形名是也: 形, 指旌旗;名, 指金鼓。古战场上, 投入兵力众多,分布面积 也很宽广, 临阵对敌, 无从知道主帅的指挥意图和信息, 所以设置旗帜, 高举 于手中,让将士知道前进或后退等, 用金鼓来节制将士或进行战斗或终止战斗。 (5) 毕受敌而无败: 必, "毕"的同音假借, 意为安全、全部。 (6) 奇正: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其含义甚广,如:先出为正、后 出为奇,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等等。 (7) 碫(段):磨刀石,这里泛指示石块。 (8) 虚实:指强弱、劳逸、众寡、真伪等,这里是以实击虚的意思。 今译: 大抵统治人数多的军队如同统治人数少的军队一样容易,这是因为能分级 编制,递相统属。指挥人数多的队伍战斗如同指挥人数少的队伍战斗一样容 易,这是因为善于运用旗帜锣鼓(等通信、联络、指挥信号)。全军的战士 可使尽受敌人攻击却不至于打败仗,这是因为能活用奇正之术,(以导战势 于有利。)进攻,所向无敌,如同用坚硬的石头去打脆薄的鸡蛋一样容易, 这是因为能避实击虚。--总论战势的内容,不外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项。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下)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下)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下)【原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①;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②。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③。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④。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⑤。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⑥。

治乱,数也⑦;勇怯,势也⑧;强弱,形也⑨。

【注】①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郭化若说:“这里用水这一物质,在迅猛奔流的运动中产生的冲力和能量能冲走石头作比喻,说明‘势’的含义。

即指挥军队作战行动迅猛有力,就能加大对敌的优势而易于取胜。

”陈宇说:“孙武在本篇中所说的‘势’,不管是指形势、态势、位势,还是气势、优势,其基本含义都落脚到一种‘力’。

”“在战争中,主要是指军事力量的优化集中、妥善运用和充分指挥,表现为战场上有利的态势和强大的冲击力。

”激水,湍急的流水。

疾,快,急速,迅猛。

漂石,指湍急的流水使河床上的石头漂浮起来。

②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鸷鸟,指鹰、雕、鹫之类凶猛的禽鸟。

毁折,指猛禽捕捉擒杀弱小的鸟雀。

节,郭化若说:“节,即距离。

这里指接敌距敌愈近,则发起冲击时愈能迅速而突然。

这就是‘节’的含义。

”李零说:“‘节’是什么?就是出击的时机和节奏。

”③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郭化若说:“《孙子》出奇造势的中心命题就是这里所说的‘势险’和‘节短’。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隐蔽地接近敌人到最短距离,突然地猛烈攻击敌人。

这种战术原则,至今仍可资借鉴。

”④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朱军说:“以‘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来比喻战时部队集中,人人逞勇,个个欲战的待动状况,只待一声令下,便能发动。

在这时刻,即指挥员采取决心、下达命令的节骨眼的关键时刻,其节是很短的,决心的节,只存于方寸之间。

本段用两个比喻说明在战争中既要运用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又要做到机动迅猛,才能发挥威力;既要近战,又要有节制地运用兵力,……其次,还说明战时用兵‘势险’、‘节短’之意,表示指挥员的决心既要正确又能及时,始能不误战机。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曹操曰:用兵任势也。

◎李筌曰:阵以形成,如决建领之势,故以是篇次之。

◎王皙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

◎张预曰:兵势已成,然后任势以取胜,故次《形》。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

◎李筌曰:善用兵者,将鸣一金,举一旌,而三军尽应;号令既定,如寡焉。

◎杜牧曰:分者,分别也;数者,人数也。

言部曲行伍,皆分别其人数多少,各任偏裨长伍,训练升降,皆责(贵)成之,故我所治者寡也。

韩信曰,“多多益善”是也。

◎陈皞曰:若聚兵既众,即须多为部伍,部伍之内,各有小吏以主之;故分其人数,使之训齐决断,遇敌临阵,授以方略,则我统之虽众,治之益寡。

◎孟氏曰:分,队伍也;数,兵之大数也。

分数多少,制置先定。

◎梅尧臣曰:部伍奇正之分数,各有所统。

◎王皙曰:分数,谓部曲也。

偏稗各有部,分与其人数,若师、旅、卒、两之属。

◎张预曰:统众既多,必先分偏裨之任,定行伍之数,使不相乱,然后可用。

故治兵之法:一人曰独,二人曰比。

三人曰参,比参为伍,五人为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宫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递相统属,各加训练,虽治百万之众,如治寡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杜牧曰:旌旗钟鼓,敌亦有之,我安得独为形名,斗众如斗寡也?夫形者,阵形也;名者,旌旗也。

战法曰:“阵间容阵,足曳白刃。

”故大阵之中,复有小阵,各占地分,皆有阵形。

旗者,各依方色,或认以鸟兽,某将某阵,自有名号。

形名已定,志专势孤,人自为战,败则自败,胜则自胜,战百万之兵,如战一一夫。

此之是也。

◎陈皞曰:夫军士既众,分布必广,临陈对敌,递不相知,故设旌旗之形,使各认之。

进退迟速,又不相闻,故设金鼓以节之。

所以令之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

”曹说是也。

◎梅尧臣曰:形以旌旗,名以采章,指麾应速,无有后先。

◎王皙曰:曹公曰:“族旗曰形,金鼓曰名。

孙子兵法势篇及中英文对照

孙子兵法势篇及中英文对照

孙子兵法势篇及中英文对照势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指挥号令问题;统帅全军,能够一旦遭到敌人进攻而不失败的,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军队进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击虚”的正确运用问题。

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永不枯竭。

入而复出,是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是四季的更迭。

乐音不过五个,然,而五音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然而五色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味,然而五味的变化就尝不胜尝: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然而“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

“奇”“正”互相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一样,无首无尾,谁能穷尽它呢?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致能漂移石头,这就是“势”。

雄鹰迅飞搏击,以致能捕杀鸟兽,这就是“节”。

孙子兵法之势篇

孙子兵法之势篇

第五篇势篇《孙膑兵法》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

”《世兵》也说:“兵以势胜。

”所以,古有“军成于势,强于用势”的说法。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创造军队力发挥的一种最佳态势。

“形则欲隐,使敌不能测;势则欲奋,使敌不能御。

”可见,形是势的基础,势是形的有效发挥。

【孙子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法兵子孙世间第一人学商第一胜经场152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白话释义】孙子说:通常而言,管理人数众多的大部队如同管理人数较少的小部队一样得心应手,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作战如同指挥人数少的军队作战一样进退有序,这是通信、联络和指挥信号的问题。

统率全国的军队临阵对阵,一旦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而没有溃败的,这属于“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

对敌人所实施的打击,如同以击卵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原则的正确动用问题。

一般来说,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层出不穷,像天地一样无边无际,像长江黄河的水一样奔流不息。

孙子兵法-兵势篇

孙子兵法-兵势篇
讲的是指挥者如何去领导好 自己的团队,使部下发挥最大的 才能以取胜。对领导者而言,最 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劳 动者的积极性,而调动成员积极 性最好的途径就是激励政策。 为此,领导者必须掌握好 激励的艺术: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部属的 意愿,体察民情民心,制定相关 方针、政策来反映部属的意愿; 其次,要及时了解、发现部 属的需要,并设法满足他们的需 要; 第三,还要通过目标激励、 物质激励以及关心激励等系列措 施,有效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予之,敌必取之”
示利诱敌,使敌见利而夺, 取利忘害,陷入困境,是兵家孜 孜以求的战胜之道。 战争中敌我双方都着眼于 夺利,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诱敌 贪利,使敌人蠢蠢欲动,就能使 敌人无法辩明利的真伪,乖乖走 向我方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 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在这里,孙子提出了三个问 题:势、任势、择人。势,是力 量在战场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不 同所造成的不同态势、气势和冲 击力;任势即用势。兵家用势, 指的是用兵作战要能够取得类似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的效 果。
孙子花了很大篇幅论述“奇正” 的道理,“奇正”是一个从战场上的 兵力部署和兵力运是奇的基础, 只讲奇不讲正,不可能出奇;只讲正 不讲奇,也不可能克敌制胜;同时, 奇正是循环变化的;最后,奇正又是 相生相变的,正中有奇,奇中有正。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任势的关键在于择人。如何 择人,首先是要选择良将,其标 准是“智、信、仁、勇、严”; 第二是善于用人,要明白“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第三是要善 于造势,要运用高超的智谋、精 妙的运筹来形成有利的战势。
《孙子兵法》之 《兵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 胜”
也就是出奇制胜,这是 孙子竞争思想的主体。所谓 出奇制胜,也即在进攻行动 上强调突然性,“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所以孙子说: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也”。

孙子兵法兵势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兵势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兵势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十三篇,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兵势的。

兵势是指在战争中,根据敌我实力对比和地形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的战略位置上采取不同的兵力布置和作战方式,以取得最有利的战术优势。

下面是《孙子兵法》中关于兵势的原文与解析。

第一节:“孙子曰:凡用兵之事,先果而后计,先胜而后求战,先战而后求敌,先其所以无战而后有战之地。

”解析:在使用战争策略时,首先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即先果。

只有明确了想达到的目的,才能制定相应的计划。

接下来,要先在实力上取得优势,确保胜利的可能性。

在实施战略之后,再考虑如何与敌人作战,通过战斗来进一步实现战略目标。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战或有战的地方,以求最有利于己方的战场。

第二节:“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指的是在实施战争时,三军能够被敌方缴械,但个体士兵的志愿无法被抹去。

这句话告诉我们,军队的最终胜利不仅在于兵力的强大,更取决于士兵们坚定的信念和战斗的意志。

第三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能,此计也。

”解析:这一节是在强调兵势的变化和因应之道。

在战争中,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和不同,而智慧也有所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以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敌人的行动。

第四节:“水则载舟,覆舟。

地则载兵,败兵。

”解析:这一节主要是强调地理环境对战争的重要性。

水如果在合适的情况下能够顺势而为,帮助船只前进,但在不利条件下也能翻覆船只。

同样地,地形对于军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形并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第五节:“将可以为,君可以为,而不可与民争也。

”解析:这一节强调了将领和君主的重要性。

将领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指挥军队,君主要有正确的判断和领导才能。

但与此同时,将领和君主也要避免与民众发生争执,以确保国家和军队的稳定。

第六节:“亲民则民亲,亲士则士亲。

”解析:良好的领导关系非常重要。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赏析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赏析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赏析兵势《孙子兵法》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

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注释〕治众:管理众多士卒。

分数:原指辨别数量,此指军队各级的组织编制。

古代军队分级管理,军旅卒伍人数有一定的规定。

如百人为卒、五人为伍。

斗众:指挥众多士兵战斗。

形名:事物的形体和名称。

这里指军队指挥的方式方法。

奇正:古代兵法术语。

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为奇;交战以正面主攻为正,机动部队侧翼、突袭为奇。

所加:所向。

碫:磨刀石,泛指石。

虚实:指兵力的分散和集中。

正合:主攻部队与敌正面交战。

以奇胜:用机动部队取胜。

四时:四季。

五声: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甜、苦、辛、咸。

战势:作战的态势。

相生:相互转化。

疾:急剧而猛烈。

势也:是水势造成的。

毁折:毙命,指鸷鸟捕杀小动物。

节也:节奏快的缘故。

险:疾速而迅猛。

短:短促。

彍弩:拉满的弓弩。

发机:扣动弩机。

纷纷纭纭:杂乱的样子。

斗乱而不可乱也:战斗虽乱而自己不可被搞乱。

孙子兵法势篇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势篇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势篇原文译文孙子兵法势篇原文及译文一、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攻势以待不攻之利,攻无不克、必有余地。

攻伐之势,如以石投卵,形去而神存,故能仿佛骛其本而无失其末。

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一、原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攻势以待不攻之利,攻无不克,必有余地。

攻伐之势,如以石投卵者,形去而神存,故能仿佛骛其本而无失其末。

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二、译文及注释:势就是借助局势中的优势来掌控权力。

优秀的将领能够站在不败之地,将敌人的失败一览无余。

因此,攻击的势头就是要在不进攻时占据有利局面,才能攻无不克、必有余地。

攻击敌人的势头就像是以石头投向鸟卵的情形,但形势可以摆脱,但是思维和计划仍然保持清醒,因此可以实现计划的既定目标而不会脱离实际。

因此,优秀的将领总是从局势中寻找势的优势条件,而不抱怨手下的人员,从而选择最好的人选并掌握势的方向。

三、注释:1. 因利而制权:指利用局势中的优势条件来掌控局势并制约敌人。

2. 立于不败之地:指在局势中站在有利位置,能够掌握整个局势,从而稳稳地站稳脚跟。

3. 失败:指敌人的战略和战术都无法实现预期目的,从而明显地针对敌人。

4. 攻势以待不攻之利:指通过攻击来占据有利局面,以便在进攻时有更好的空间。

5. 不责人:指找到局势中充分利用的优势,追求最优解而不是责骂手下人的错误。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不 可 胜 听 也 。 色 不 过 五 , 五 色 之 变 , 不 可 胜 观
死 而 复 生 , 四 时 是 也 。 声 不 过 五 , 五 声 之 变 ,
穷 如 天 地 , 不 竭 如 江 河 。 终 而 复 始 , 日 月 是 也 。
是 凡 战 者 , 以 正 合 , 以 奇 胜 。 故 善 出 奇 者 , 无 也 。
也 。
寡 , 形 名 是 也 ; 三 军 众 , 可 使 必 受 敌 而 无 败 之
孙 子 曰 : 凡 治 众 如 治 寡 , 分 数 是 也 ; 斗 众 如 斗

者 , 奇 正 是 ; 兵 之 所 加 , 如 碫 投 卵 , 虚 实 者 也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战势的要素 凡治众如治寡,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凡 战 者 , 以 正 合 , 以 奇 胜 。 故 善 出 奇 者 , 无

穷 如 天 地 , 不 竭 如 江 河 。 终 而 复 始 , 日 月 是 也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战势不过奇正 凡战者,以正合,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 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用“奇 兵”取胜 “凡战者”,即大凡作战的方法,也可译为 凡战者” 即大凡作战的方法, 一般的作战方法、通常的作战方法。 一般的作战方法、通常的作战方法。 是交战、合战、 “合”,是交战、合战、接敌 “以正合”有几种解释: 以正合”有几种解释: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战势的要素 凡治众如治寡,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通常而言, 通常而言,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 一样, 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体制问题 “凡”,总的来说 “治”,治理 管理 众, 治众” “众”, 众,“治众” 管理 的部队, 众 的部队, 管理大部队 治寡” “寡”, ,“治寡” 管理 的部队, 管理小部队 的部队, 数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兵势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兵势篇》意思: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

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

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

孙子兵法势篇解读

孙子兵法势篇解读

孙子兵法势篇解读《孙子兵法势篇解读》孙子兵法里的势篇啊,那可真是个好东西。

就像我们平常做菜有菜谱一样,这势篇就是打仗、做事儿的一个“妙方”。

势是什么呢?咱打个比方,你看那洪水从山上冲下来的时候,那股子劲儿,什么东西在它面前都得被冲走。

这就是一种势。

在势篇里,孙子说要善于营造这种势。

这就好比咱们玩弹珠游戏,你要是把弹珠放在一个平平的地方,它就只能慢慢滚,没什么大动静。

可要是你把它放在一个小坡上,轻轻一推,它就“嗖”地一下冲出去老远。

这就是利用了地势的“势”。

那在实际的情况里怎么营造势呢?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地安排各种资源,就像搭积木一样。

每一块积木都有它的用处,你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能搭出一个特别稳固又好看的建筑。

在打仗的时候,将领要把士兵、武器、粮草这些东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士兵的训练就像给弹珠一个初始的动力,训练得好,动力就足。

武器就像是弹珠的材质,如果武器精良,那就像弹珠是个钢珠,又硬又结实。

粮草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粮草,士兵就没力气,就像弹珠没有润滑油,动起来就费劲。

孙子还提到“奇正相生”。

这可太有趣了。

正就像我们平常走路,规规矩矩地一步一步来。

奇呢,就像是突然来个跳跃或者转弯。

比如说下棋,大部分的时候按照常规的走法布局,这就是正。

可要是突然来个出其不意的妙手,就像在对方以为你会走这步的时候,你却走了另外一步,打他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奇。

正和奇要是配合得好啊,就像音乐里的节奏,有平稳的节拍,也有突然的变奏,这样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曲子。

再说说这“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这就好比拉弓射箭,你把弓拉得满满的,那股力量就像积攒起来的势。

可你要是一直拉着不射,那也不行。

什么时候松开手,就像那个“节”。

箭射出去的瞬间,就像我们抓住了最好的时机。

要是时机不对,箭射早了或者射晚了,可能就射不到目标。

在生活里也一样啊,你想做个生意,你准备了好久,资金、人员、货物都准备好了,这就是拉弓的过程,有了势。

可你要是没选好开业的时机,比如说市场还没需求,或者竞争对手太强的时候就冲进去,那就像箭射歪了,达不到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
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
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
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
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
河。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
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强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
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
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
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
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
之山者,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