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复习2.2议论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族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高考议论文阅读1:国学的焦灼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②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③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
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④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高考语文议论性专项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议论性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
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
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
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这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
“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
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但无论是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高中语文议论文训练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1—15题.〔13分〕单纯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1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2分〕1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3分〕1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3分〕14.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2分>15.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3分〕议论文阅读技巧[考点透视]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与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与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与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技法指津]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一把握论点.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二弄清论据.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三搞清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X;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与归谬法等.四理清议论文的结构.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立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与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由于议论文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因而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针见血,或讽刺社会不良风气毫不留情.除了严密的逻辑性外,遣词造句也是颇费心机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心体会.[特别提醒]考查议论文的阅读,一般也是从论题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归纳概括、论证方法的使用、议论结构的梳理、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等方面来考查.由于议论文的论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此寻找和归纳论点往往有一定难度.论证方法的判别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当几种论证方法同时使用时,不要有所疏漏.议论文结构的梳理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辨识它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典型题例]学会欣赏佚名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与情趣,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城,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选自《时文精粹》〕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①窥见〔〕②真谛〔〕③吝啬〔〕④罂粟〔〕2.根据句意写出文中的成语.①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②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③形容人品超出一般,不同凡俗.〔〕④原本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在文中指花儿凋零枯萎.〔〕3.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4.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文中的相关词句回答〕5.从第四段看,加点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6.梳理第五段的论证思路,在括号里填空.亮明观点——〔〕——〔〕——〔〕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材料,然后联系文章的第二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谈谈你对"欣赏〞的理解.〔不得超过80字〕材料: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成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参考答案:1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答"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给分〕〔2分〕12.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或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或世俗经验替代了单纯的心灵〕〔3分〕13.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3分〕14.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要点:有人,有事,所叙事实典型,符合语境要求.写到人1分,写到具体事例1分,共2分〕15.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3分〕[参考答案]1.①kuī ②dì ③lìnsè ④yīnɡsù 2.①大千世界②相见恨晚③超凡脱俗④香消玉殒3.学会欣赏;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4.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真诚与宽容,宏伟的气度,智慧. 5.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 6.举出实例;分析原因;指明危害. 7.欣赏可以给人以信心,使人从挫折、失败、沉沦中走出来,但毫无原则的欣赏也会使人丧失做人的真诚,而变得虚伪;更让被欣赏者在"赞美〞声中迷失本性,丧失自我.。
高中议论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议论文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1. 请以“科技与人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材料: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
有人认为,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疏远,但也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沟通。
3. 请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清晰,论据有力,论证严密。
二、答案部分1. 答案示例: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科技与人文,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人文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人文领域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能够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次,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人文学科的研究。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学者们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过度依赖科技产品可能导致人们忽视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结论:科技与人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科技,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教育,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2. 答案示例:标题:科技与人际交流的双刃剑正文: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科技产品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人们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信息和情感。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舌尖”上的争议常江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
最大的争议有两个。
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
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
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
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
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
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
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
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
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
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
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
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议论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议论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同学们阅读练习。
湖北...议论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议论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同学们阅读练习。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学生运用多种技巧、方法对短文的理解,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1苦与乐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
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
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
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
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
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
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
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
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
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
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
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议论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共6篇)
篇一:中考精选议论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读书可戒躁沐沂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
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
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
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
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
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
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
“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
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宝典”“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
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
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
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
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议论文阅读训练答案(四篇)
议论文阅读训练答案(四篇)(一)给人生加个意义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
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
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
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
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
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
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
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
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
但这一次,我相信了。
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
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
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
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
高考语文-写作之议论文(测)-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写作之议论文(测)(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1.【2017届山西太原高三上阶段性测评(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上周日,女儿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是的,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可是,孩子,你真的确定要一直给别人鼓掌,而自己不需要掌声吗?”我问。
女儿和母亲的对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完成写作任务,表达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2017届贵州遵义市高三上第一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1963年夏天,正上初中的坦桑尼亚学生彭巴打算给自己做冰激凌吃。
办法很简单,往煮热的牛奶里拌些糖,晾凉后放进冰箱冷冻起来。
别的同学陆续把晾好的牛奶塞进冰箱,眼看冰箱快满,空位所剩无几,性急的他没等晾凉就把滚烫的牛奶塞进冰箱。
一个半小时以后,彭巴发现,自己的冰淇淋反而比同学用冷水调制的先冻好了。
热水结冰竟然比冷水快?他向老师和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又遭到了大家的耻笑,没人相信这个结论。
只有偶然到访学校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奥斯伯恩没有轻视这个孩子的发现。
他重做了彭巴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他邀请彭巴跟他一起撰写论文,向学术界公布了这一发现。
现在,已没人会笑话做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员的彭巴了,因为“热水结冰比冷水快”这一现象已经被化学家命名为“彭巴效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7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热,有时指自然现象,与“冷”相对;有时指人的心理,如热爱、眼热、热衷;有时也指某种社会现象,如热销、热门儿、旅游热等等。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第一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详解一、18、示例:人如果不及早提升人生的高度,人生就不会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到了老年只有悲伤后悔了。
19、示例:重视健康,善于养生,人生的长度才会延伸;读书、做事、交友可以突破人生空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人生的宽度;加强修养,提高能力,勇于实践,甘于奉献,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
(写出一点即可)二、26、成功离不开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27、对比论证,将“按低标准做事”与“按高标准做事”不同的结果作对比,突出论证了“标准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8、④段论述的是用身边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作标准,你才有可能像他们一样优秀,⑤段论述的是只有你制定高于他人的标准,你才有可能成为领跑者,两者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29、D30、示例一:我同意选文的观点。
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应该为自己制定更高的标准。
以前,我仰卧起坐测试不达标,后来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做100个仰卧起坐的标准,最后,我仰卧起坐测试轻松过关。
示例二:我不同意选文的观点。
我认为制定标准应切合自身实际,标准过于苛刻,可能事与愿违。
我800米测试总是不合格,我就要求自己每天早晨跑2000米,结果因为过于疲劳,反而影响了听课。
三、19、诗人们要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寻觅诗情,写一首自己生命的大诗,保持应有的尊严、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
20、指诗歌精神的终极关怀与喧嚣的世俗诱惑,回归古典的儒雅情怀、物我两忘的传统气度与写诗者多于读诗者的残酷现实这种两难境地,可能导致诗歌在文学视野中渐行渐远的发展趋势。
21、举例论证。
有力论证了真正的诗歌应该是生命的宣言,生活的自白。
22、生活的激情;探索的热情;写作的豪情等。
四、15.(2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
16.(4分)第④段举例论证的是做事要用心专一,第⑤段通过正反事例对比,论证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第⑤段在第④段的基础上,使论证更深入一层。
24年3道高考真题议论文(带解析)
24年新课标I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我们都是成功者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
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
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2、第②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分)3、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答: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分)(1)(2)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分)答:(二)储蓄人生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傲不可长,欲不可纵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也就是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
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
——培根②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
——陈道明③如果年轻时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
——圣佩韦④人啊,总是节制着自己当下的想法,总是期盼着下一秒、下一天、下一年,或者下辈子,所以才会错过机会。
——《霹雳》上述材料唤醒了你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节制是态度,是为人处世方式,更是智慧。
有人说,若要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节制。
对藏在灵魂中的野马来说,须有一条绳,你只有将它套在马的身上,马才会听你指挥。
要求: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
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
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为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
”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
最新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股“清流”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源洁流清。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歪了则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激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
练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1D 2①;②③④;⑤3第一层:②③;正、反;要善于"疑"。
第二层:④;伽俐略;要敢于"疑"。
4A、B 5D 6D 7略
(二)8缔衍绚隘9 B 10今天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居民,处处都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11 C 12D 13(1)比喻论证(2)举例论证14 A
(三)15 C 1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用道理和事实,论证文章论点17D 18AB 19
(1)有一双敏捷的眼睛(2)有一个善于摸索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20(1)不能互换。
因为"发觉者"只能与"定理、定律"搭配,"创立者"只能与"学说"搭配(2)见微知著(3)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
(四)21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22厨师烧菜要讲究火侯,生病服药要把握剂量,批判、夸奖要注意分寸。
2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4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25人是需要营养的,但营养过多,会引起肥胖,对健康不利(举例恰当,有证明过程即可)
(五)26zǎijīsàngpiè27A C B D 28不行。
因原句较委婉,而改后的语意过于绝对29栽跟头人一辈子是不断失败,又不断奋起的漫长过程失败后的两种情形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确实是最终的结果30举例论证失败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3 1B 32C 33D 34A 35D
写作36--45题答案从略。
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高中题目一:阅读以下议论文段落,回答问题。
段落: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依赖是否过度,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而另一些人则担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技能的退化。
问题:1. 根据段落,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 人们对人工智能依赖的态度有哪些分歧?答案解析:1. 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
段落中提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表明人工智能被看作是一种提升工作效率和减轻人们工作负担的工具。
2. 人们对人工智能依赖的态度分歧主要在于:一方面,有人支持人工智能的应用,认为它可以带来便利和效率;另一方面,有人担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造成人类技能的退化。
这种分歧体现了人们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复杂看法。
题目二:阅读以下议论文段落,回答问题。
段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环保措施的实施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人认为,严格的环保法规会限制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环境保护是长远之计,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必要的牺牲。
问题:1. 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怎样的关注?2. 对于环保措施实施的争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1. 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这表明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2. 对于环保措施实施的争议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
一方面,有人担心严格的环保法规会限制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环境保护是长远之计,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必要的牺牲。
这种争议反映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立场和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一)说"疑"①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
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
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
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③"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见"疑",决不是"讳疑",而应当"解疑"。
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
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
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
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
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
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④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
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
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查它是否是真理。
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
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打开真理的大门。
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行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
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1( )A"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C"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D"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2第一部分:_______自然段。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自然段。
第三部分:_______自然段。
3第一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等事例论证了__________。
4( )A B C D5"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的意思。
B"疑问"的意思。
C"怀疑"的意思,作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
D"疑问"的意思,作名词;后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
6( )例句: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A"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
B"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C"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氯化碘"。
7"·"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dì)造的。
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
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
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海汇合而纳入大海。
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虽复杂,也简单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
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署、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
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
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
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yǎn)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
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迸发出更加(xuàn)丽的文明火花。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ài)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
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阕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
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
8dì______ yǎn______ xuàn______ ài______9( )A但是既然就B然而如果就C那么如果就D所以如果就1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它"指代的是:( )A BC"鳗鲡"之谜D12( )ABCD13?(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成大海。
(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
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答:(1)_________ (2)_______14( )A BC D(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
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