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检验国标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

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

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压力容器是一种用来贮存或者运输气体、液体或者蒸汽等物质的设备,它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功能,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对压力容器进行规范管理。

本文将对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在设计方面,国家标准通常要求压力容器的结构必须符合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特定的压力和温度。

同时,还要求对压力容器的材料、焊接、密封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或者破裂等安全问题。

其次,在制造方面,国家标准通常要求压力容器的制造必须符合特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制造厂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且要求对压力容器的材料、加工、焊接、热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可靠。

在检验方面,国家标准通常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

这包括对压力容器的外观、尺寸、材料、焊接、密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压力试验、破裂试验、泄漏试验等,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

最后,在使用方面,国家标准通常要求对压力容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进行严格的规定。

这包括对压力容器的安装位置、支撑、连接管道、安全阀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

同时,还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总之,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是保障其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才能够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因此,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压力容器基本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基本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基本检验标准(钏工部分摘录)XXX 公司质量方针: 质量第一,科学治理,以质量求效益,以产品的实际使用成效为最终评判,努力生产出用户中意的高质量的压力容器。

设备制作有关技术标准一、《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摘录:10制造、检验与验收1 0. 1 .6容器要紧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 四类。

a)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除外)、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 A 类焊接接头。

b)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均属 B 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C、 D 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以及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均属 C 类焊接接头。

d)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 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 B 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10.1.7凡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确认标记。

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确认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于切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

确认标记的表达方式由制造单位规定。

对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制容器,不得在防腐蚀面采纳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

10.2冷热加工成形10.2.1 按照制造工艺确定加工裕量,以确保凸形封头和热卷筒节成形后的厚度不小于该部件的名义厚度减去钢板负偏差。

冷卷筒节投料的钢板厚度S s不得小于其名义厚度减钢板负偏差。

制造中幸免钢板表面的机械损害。

关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容器防腐蚀表面的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修磨,修磨范畴的斜度至少为1: 3。

修磨的深度应大于该部位钢材厚度S s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予以补焊。

关于复合钢板的成形件,其修磨深度不得大于复层厚度的3%,且不大于1mm,否则应予补焊。

10.2.2坡口表面要求:a)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详解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详解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详解(1)试验目的用超压(超过设计压力)试验的办法全面考核容器的强度,所有压力容器竣工后必须进行压力试验。

(2)试验方法耐压试验的方法分为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气液组合试验三种。

(3)试验压力试验压力按图样的规定执行。

(4)耐压试验用压力表耐压试验要求用两个量程相同并经过检定合格的压力表。

国标150.4标准中要求压力表的量程为1.5—3倍的试验压力,为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

压力表的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6级,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

液压试验(1)液压试验介质液压试验用液体一般采用水,需要时也可采用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其他液体或按图样要求。

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其闪点或沸点。

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后应将水渍清除干净。

当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时,应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2)液压试验试验温度Q345R、Q370R、07MnMoVR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其他碳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15℃;低温容器液压试验的液体温度不低于壳体材料和焊接接头的冲击试验温度(取其高者)加20℃。

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试验液体温度。

其他钢种容器液压试验温度按图样规定。

(3)液压试验试验方法①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容器外表面的干燥。

②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 o然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试验。

③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液压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最后进行夹套内的液压试验。

④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气压试验和气液组合试验(1)气压试验和气液组合试验介质气压试验和气液组合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液体与液压试验的规定相同。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检验规程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检验规程是涉及到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文件,规定了压力容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要求、技术标准、检验手段和检验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符合标准和用户要求。

以下是关于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检验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检验标准和技术规范压力容器质量检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厂家标准和用户要求等多个方面。

其中,关于压力容器生产制造的具体技术规范,主要以以下两个标准为主:1. JB/T4735-1997《钢制焊接气瓶》国家标准此标准适用于容积为15L以下,壁厚为6mm以下的气瓶,规定了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和热处理等内容的技术规范。

2. GB150-2011《压力容器》国家标准此标准是中国压力容器领域的关键性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检验和使用等全过程的技术规范,是压力容器行业质量监督检验和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

二、检验程序压力容器质量检验的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制造前的检验,制造中的检验和制造后的检验。

1.制造前的检验制造前的检验是为了确认产品的材料、设计和加工图等开始生产之前的环节是否合格,包括以下的内容:(1)材料检验:检验自然硬度、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等要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图纸意见: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的需求;(3)焊接工艺:确认焊接程序合格。

2.制造过程中的检验制造过程中的检验主要是评估产品质量的监督,包括以下方面:(1)成品腐蚀模型检验:检验产品的腐蚀模型是否合格;(2)尺寸检验:检验成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3)焊缝检验:检验焊缝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制造后的检验制造后的检验在产品制造完后进行,是为了确认产品的全部检验是否合格,主要包括以下检验内容:(1)气密性检验:要求检验容器内部和外部气密性;(2)放射性检测:检测制造过程中是否有辐射泄漏或附着在容器壁上的放射性物质;(3)化学腐蚀检验:检验制造过程中容器是否受到化学腐蚀的影响。

压力容器国家标准

压力容器国家标准

压力容器国家标准概述压力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和运输压缩气体或液体的设备,其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将介绍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应用范围、设计要求等内容。

制定背景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这些国家标准由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例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

应用范围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容器,包括固定式压力容器和可移动式压力容器。

固定式压力容器通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

可移动式压力容器则主要用于运输和储存压缩气体或液体,如气瓶、液化气罐等。

压力容器的设计要求是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

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选用压力容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包括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方面的要求。

常用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材料的选用必须考虑容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等因素。

结构设计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度、稳定性和紧密性要求。

常见的结构设计包括球形、圆筒形和椭球形等。

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容器的工作压力、容积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安全设备为了防止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或泄漏等事故,国家标准要求在容器上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如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等。

安全设备的选用和设置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容器的安全运行。

国家标准对压力容器的检验要求非常严格。

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必须进行各种检验,包括材料检验、焊接接头检验、压力试验等。

其中,压力试验是重要的检验环节,用于检验容器的强度和紧密性。

标准的应用压力容器国家标准的应用不仅限于厂家和制造商,还涉及到相关的监管部门和使用单位。

压力容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厂家和制造商来说,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备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操作。

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标准(标准版)

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标准(标准版)

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标准(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71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标准(标准版)1.0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检查的依据及避免漏检不安全因素,特制订此标准。

2.0适用范围:公司各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

3.0检查内容3.1各种技术资料齐全,包括:《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压力容器使用证》、注册证件、定期检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年检报告等。

3.2本体外观检查3.2.1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部位,焊接接头等部件无裂纹、变形、过热、泄漏等缺陷。

3.2.2外表面无严重腐蚀现象。

3.2.3相邻管道或构件应无异常振动、声响及振动引起的相互磨擦等异常现象。

3.3安全附件3.3.1泄压防爆装置、指示装置、自控报警装置、联锁装置等安全附件齐全、有效。

3.3.2压力表:同一系统上的压力表读数应显示相同、指示灵敏、刻度清晰、铅封完整、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3.3.3安全阀:安全阀铅封应完好,动作可靠,介质泄放点安全合理。

如安全阀与本体之间装设截止阀的,运行期间必须处于正确工作位置,并加铅封。

3.3.4爆破片:a.铭牌上的工作压力及温度应能满足运行要求,安装方向合理、介质泄放必须安全。

b.爆破片单独作泄压装置的,爆破片与容器间的截止阀应处于工作状态,并加铅封。

c.爆破片与安全阀串联使用时,其间所装的压力表和截止阀二者之间不允许积存压力,截止阀打开后应无介质漏出。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其主要用途是存储或加工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

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无损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监测手段,在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条例》等。

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压力容器的具体使用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无损检测标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还应考虑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

其次,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应包括检测方法、设备要求、人员资质等方面的内容。

在检测方法方面,应根据压力容器的材质、结构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对于检测设备的要求,应明确设备的性能指标、精度要求和维护保养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培训也应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其具备进行无损检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还应包括检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检测报告是无损检测的最终成果,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因此,检测报告应包括被检测压力容器的基本信息、检测方法和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并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制和保存,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查询。

总之,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无损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无损检测标准,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无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压力容器验收标准

压力容器验收标准

新建装置压力容器设备验收标准设备到货及安装检验标准一、立式或卧式容器类设备的整体就位安装质量检验(一)设备到货的验收1、检查设备技术文件1.1检查设备是否有竣工图、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及产品质量证书。

1.2产品质量证书应包括:产品合格证、容器特性、主要零部件材料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容器热处理状态与禁焊等特殊说明、无损探伤检查结果、焊接质量检查结果、压力试验与气密试验结果、与设计图样不符项目。

1.3对照竣工图与产品质量证书,检查设备本体及主要零部件是否与设计一致。

1.4检查各管口是否配齐配对法兰、螺栓、垫片。

1.5检查设备本体上是否安装设备铭牌。

铭牌上应包括: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号码、压力容器名称和产品编号、设计压力、温度及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和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压力容器类别和监检标记、压力容器净重和制造日期、试验压力。

1.6检查是否有装箱清单,根据竣工图和装箱清单清点验收以下各项:清点箱数、箱号及检查包装情况;核对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检查接管的规格、方位及数量;核对设备备件、附件的规格尺寸、型号及数量。

注意:必须将所有技术文件收集、保管好,这是设备档案的一部分,压力容器取证也需要这些资料2、检查设备本体2.1检查设备本体的表面质量:设备表面无明显损伤和凹凸不平,接管、法兰及其它焊接件无明显歪斜,法兰密封面无损伤,工夹具的焊疤应清除干净。

2.2设备本体按规定进行刷漆防腐,质量合格。

2.3设备焊缝检查:无十字焊缝、拼接缝应按规定布置和错口,管口应避开焊缝。

焊缝表面不得咬边(深度≤0.5mm,长度≤10%焊缝长度且≤100mm)、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弧坑、未填满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

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角焊缝或搭接焊缝焊角高度应等于较薄件厚度。

焊缝余高<4mm。

2.4设备本体平直,无弯曲、扭曲。

2.5设备开盖检查:内构件齐全如:进料分配管、出口防涡旋器、破沫网安装符合要求;焊缝错边量<3mm;内构件支承圈水平度:直径小于等于φ1600≤3mm,直径小于等于φ3200≤4mm;内构件安装水平度:直径小于等于φ1600≤3mm,直径小于等于φ3200≤5mm;不锈钢内构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器内无杂物,各开口通畅。

最新压力容器国家标准规范

最新压力容器国家标准规范

最新压力容器国家标准规范压力容器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以下是最新压力容器国家标准规范的概述: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的压力容器,包括但不限于锅炉、换热器、反应器等。

2. 设计要求- 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

- 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腐蚀性、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 设计应确保结构合理,便于制造、安装和维护。

3. 材料选择-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金属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 对于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压力容器,应选用具有相应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4. 制造工艺- 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成型、热处理等关键工艺。

- 所有制造工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工艺标准。

5. 检验与试验- 压力容器在制造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无损检测和压力试验。

- 无损检测应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确保无内部缺陷。

- 压力试验应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确保容器在规定压力下无泄漏。

6. 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紧急切断装置等。

- 安全附件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7. 使用与维护- 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

- 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行状态。

8. 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使用单位应制定压力容器事故处理程序和应急预案。

- 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和最小化损失。

9. 法规与标准更新-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应随时关注国家法规和标准的更新,确保符合最新要求。

10. 结语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于保障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具体实施时应详细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和检验要求汇总表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和检验要求汇总表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和检验要求汇总表检验标准及要求NB/T47041《塔式容器》: 上下两封头焊缝之间的距离:每长度为 1000时为±3,当L 三30000时, 不超过i20,L>30000时,不超过±40 按GB150《压力容器》 11容器组焊完成后,应检查壳体的直径,要求如下: 11.1壳体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的 1%,且不大于25mm; 11.2当被检断面与开孔中心的距离小于开孔直径时,则该最大直径与最 小直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的1%0与开孔直径的2%之和,且不大 于 25mm; 按GB/T151《热交换器》8.2.1规定圆筒内直径允许偏差; a )用板材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 ,其外圆周 长允许上偏差为10;下偏差为0; b )用钢管作圆筒时,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管子的标准要求; 按GB150《压力容器》10.2.4.5规定筒节长度应玄300;组装时,相邻筒节 A 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 A 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 筒节A 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钢材厚度 曲勺3倍,且玄100; 按GB150《压力容器》6.5.4规定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 应〉壳体长度的1%。

;当直立容器的壳体长度〉30m 时,其壳体直线度允 差应〉(0.5L/1000) +15; 注:壳体直线度检查是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 ,即沿圆周0° 90° 180° 270°四个部位进行测量;测量位置与筒体纵向接头焊缝中心线的 距离玄100;当壳体厚度不同时,计算直线度时应减去厚度差; 按NB/T47041《塔式容器》表16中的第二条直线度允差;a ) 任意3000长度筒体直线度偏差<3b ) 圆筒总长度 L < 30000时,总偏差< L %; L > 30000时,总偏差< 0.L %+151产品总长(高) mm壳体内径mm壳体长度mm壳体直线度mmHG/T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按GB150《压力容器》6.5.10规定承受内压的容器组装完成后,按要求检查壳体的圆度;壳体圆度mma)壳体同一断面上最大内径1010与最小内径之差应〉1% Di (对锻焊容器为1%。

(完整word版)压力容器验收标准

(完整word版)压力容器验收标准

新建装置压力容器设备验收标准设备到货及安装检验标准一、立式或卧式容器类设备的整体就位安装质量检验(一)设备到货的验收1、检查设备技术文件1.1检查设备是否有竣工图、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及产品质量证书。

1.2产品质量证书应包括:产品合格证、容器特性、主要零部件材料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容器热处理状态与禁焊等特殊说明、无损探伤检查结果、焊接质量检查结果、压力试验与气密试验结果、与设计图样不符项目。

1.3对照竣工图与产品质量证书,检查设备本体及主要零部件是否与设计一致。

1.4检查各管口是否配齐配对法兰、螺栓、垫片。

1.5检查设备本体上是否安装设备铭牌。

铭牌上应包括: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号码、压力容器名称和产品编号、设计压力、温度及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和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压力容器类别和监检标记、压力容器净重和制造日期、试验压力。

1.6检查是否有装箱清单,根据竣工图和装箱清单清点验收以下各项:清点箱数、箱号及检查包装情况;核对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检查接管的规格、方位及数量;核对设备备件、附件的规格尺寸、型号及数量。

注意:必须将所有技术文件收集、保管好,这是设备档案的一部分,压力容器取证也需要这些资料2、检查设备本体2.1检查设备本体的表面质量:设备表面无明显损伤和凹凸不平,接管、法兰及其它焊接件无明显歪斜,法兰密封面无损伤,工夹具的焊疤应清除干净。

2.2设备本体按规定进行刷漆防腐,质量合格。

2.3设备焊缝检查:无十字焊缝、拼接缝应按规定布置和错口,管口应避开焊缝。

焊缝表面不得咬边(深度≤0.5mm,长度≤10%焊缝长度且≤100mm)、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弧坑、未填满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

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角焊缝或搭接焊缝焊角高度应等于较薄件厚度。

焊缝余高<4mm。

2.4设备本体平直,无弯曲、扭曲。

2.5设备开盖检查:内构件齐全如:进料分配管、出口防涡旋器、破沫网安装符合要求;焊缝错边量<3mm;内构件支承圈水平度:直径小于等于φ1600≤3mm,直径小于等于φ3200≤4mm;内构件安装水平度:直径小于等于φ1600≤3mm,直径小于等于φ3200≤5mm;不锈钢内构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器内无杂物,各开口通畅。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存储或加工液体、气体或蒸汽等物质。

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首先,压力容器的检验应当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如《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规范》(GB150)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

这些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检验的要求,确保了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压力容器的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检验、压力试验等内容。

外观检查主要是对压力容器的外表面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裂纹、变形、腐蚀等情况。

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检验是对压力容器的材料和焊接接头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压力试验是对压力容器进行内外压力加载,以检验其在设计压力下的密封性能和强度。

另外,压力容器的检验还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并应当有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检验资质,并应当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检验工作。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压力容器的检验情况和结果,以便于日后的跟踪和管理。

最后,压力容器的检验是一个周期性的工作,应当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

一般来说,新制造的压力容器应当在出厂前进行全面的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压力容器还应当定期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压力容器的检验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压力容器检验规则(通用版)

压力容器检验规则(通用版)

压力容器检验规则(通用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压力的检验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以下是针对压力的检验规则的概述。

2.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压力的检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检验应基于压力的设计和制造标准;- 检验应依照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 检验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

3. 检验流程压力的检验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压力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

2. 外观检验:检查压力外部是否有裂纹、腐蚀、变形等缺陷,并记录检查结果。

3. 内部检验:根据需要,对压力的内部进行检测,如超声波、射线或磁粉检测等。

4. 测试检验:对压力进行液体或气体压力测试,以确定其是否能承受设计工作压力。

5. 功能检验:根据压力的用途和特点,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和操作检验。

6.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并报告给相关责任人。

4. 检验要求为确保压力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压力检验要求的主要内容:- 检验周期:根据压力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检验的周期,确保定期检验。

- 报告及记录:检验后应及时编制并保存检验报告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结果、问题与建议等。

- 维护和维修: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维护和维修措施,确保压力的正常运行。

- 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确保压力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压力容器检验规则的通用版概述,详细的检验流程和要求可根据具体压力容器的类型和用途进行调整。

在进行压力容器的检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容规国标对检测比例的规定

容规国标对检测比例的规定

新《容规》的规定1. 无损检测规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当根据本规程、本规程引用标准和JB/T4730的规定在设计图样上规定所选择的无损检测方法、比例、质量规定及其合格级别等。

2.钢板超声检测2.1 检测规定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不涉及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 盛装介质毒性限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 在湿H2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3) 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4) 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规定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2 检测合格标准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进行,用于本规程2.5.1第(1)项至第(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用于本规程2.5.1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3.接管与壳体之间接头设计钢制压力容器的接管(凸缘)与壳体之间的接头设计以及夹套压力容器的接头设计,可参照本规程引用标准进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采用全焊透结构:(1)介质为易爆或者介质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2)规定气压实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实验的压力容器;(3)第Ⅲ类压力容器;(4)低温压力容器;(5)进行疲劳分析的压力容器;(6)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7)设计图样规定的压力容器。

4.焊接返修焊接返修(涉及母材缺陷补焊)的规定如下:(1)应当分析缺陷产生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返修方案;(2)返修应当按本规程4.2.1进行焊接工艺评估或者具有通过评估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WPS)支持,施焊时应当有详尽的返修记录;(3)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当通过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返修情况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文献;(4)规定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的压力容器,一般应当在热解决前焊接返修,如在热解决后进行焊接返修,应当根据补焊深度拟定是否需要进行消除应力解决;(5)有特殊耐腐蚀规定的压力容器或者受压元件,返修部位仍需保证不低于原有的耐腐蚀性能;(6)返修部位应当按照原规定通过检测合格。

压力容器产品检验规范

压力容器产品检验规范

编号:GF-001-2009 压力容器产品检验规范XX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原材料进厂检验规范------------------------------------------------------------------------1 第二章外协外购件进厂检验规范------------------------------------------------------------------4 第三章下料、铣边检验规范------------------------------------------------------------------------8 第四章筒节检验规范---------------------------------------------------------------------------------8 第五章组对检验规范---------------------------------------------------------------------------------10 第六章划线开孔检验规范---------------------------------------------------------------------------11 第七章接管、管嘴与筒体焊接角焊缝检验规范------------------------------------------------11 第八章塔盘、支座等内外部附件检验规范-----------------------------------------------------13 第九章热处理检验规范-----------------------------------------------------------------------------14 第十章耐压试验、泄露试验检验规范-----------------------------------------------------------14 第十一章外观修整、喷漆、酸洗钝化等检验规范--------------------------------------------15编制:检验科审核:批准:第一章原材料进厂检验规范1.板材进厂检验规范1.1检查板材表面质量,完全符合以下项目为合格:a)无单个深度大于等于1.5mm的深坑或划痕—目测或焊缝尺、游标卡尺;b)无面积大于10cm2的浅坑遍布区—目测和钢卷尺;c)无严重锈蚀,无裂纹—目测;d)齐边板边缘切割整齐,毛边板边缘圆滑过渡—目测;e)无局部凸起或波浪状起伏—目测。

压力容器标准

压力容器标准

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介绍一、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主要分以下五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第一层次:法律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如《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行政许可法》等;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73号国务院令),2003年3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的决定》(第549号国务院令)公布。

第三层次: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如:《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0号)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四层次: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所作出的一系列规定,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主体,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各国贸易性保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体现形式,其作用是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2-2005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6001-2008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3001-2009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ZC001-2009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带)制造许可规则TSG Z6001-200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第五层次:相关标准1、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标准,如:GB150、GB151、GB12337、JB47322、压力容器材料标准,如GB713、GB3531、GB24511、NB/T47008~470103、试验方法标准,如GB228、GB232、GB/T229、GB4334、JB/T47304、其它相关标准二、适用范围1、《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和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及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及标准

件。质保书内容应齐全;按图纸技术
1
板、测厚
验收
无质保书或不合格件。
要求核对外形尺寸,合格后由材料责
仪、钢卷尺
应退货或它用。并应做好标
任人签章后入库。
记隔离存放。执行
YJ/QMM03.02 规定
外协(外购)件经检验合格
后,入库保管。仓库应按不
2
保管 同类别、不同牌号分别存
放。外协封头等主要受压元
检查存放情况,核对入库号标记后, 标注主要受压件检验编号。
项目相符,且在有效期内
查看焊工合格证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 目测或
焊缝表面 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并 10 倍放大
6
对每条焊缝作检查并做好记录
质量 不得保留有熔渣与飞溅物, 镜
焊缝应圆滑过渡至母材
7 焊缝宽窄 按图样、工艺要求。
焊缝检验 检查焊缝宽度,对最大差值或超差情

况做记录
文件号: QM-008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检验规程 版次/修订 B/0
入库
干湿 实测焊材仓库的湿度与温度。检查焊
2
别、牌号、规格、批号分别
保管
度计 材堆放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存入。焊材仓库应保持干
燥。相对湿度不得大于 60%。
按照焊材的焙烘规范。在施
查检焊条烘干、保温的温度记录。
焊前焙烘焊条。
焊材二级库向一级库领用焊材时,材
发放 按焊接工艺及领料单限额
3
与回 发放焊材。领料单应注明产
δn

检验工 具
直角尺 钢丝或 直尺
检验方法
2
基准的封 4≤δn<6
头切边后 6≤δn<10
-6~+6 -9~+9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标准
第1页,本讲稿共14页
1
什么是压力容器
2
压力容器与常压容器区别
3
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简介
4
压力容器检验内容
第2页,本讲稿共14页
1、什么是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是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
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储运容器、 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均等属于压力
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 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 温液体运液体)等
第10页,本讲稿共14页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1)中压容器;
(2)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2)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泄漏(指充氮保护设 备)、擦碰伤,防腐层有无损伤等。
(3)资料包括:竣工图样(要求原件)、产品质量证明书及 产品铭牌的拓印件、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受压元件(封头、锻件) 等原厂质量证明书、随机工具及备件清单等。
第12页,本讲稿共14页
第3页,本讲稿共14页
第4页,本讲稿共14页
第5页,本讲稿共14页
第6页,本讲稿共14页
第7页,本讲稿共14页
2、压力容器与常压容器区别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 • 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顶部表压力可能达到的最高 压力; ( • 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宽度高度或对角线,如矩形为 对角线,椭圆为长轴)不小于150mm的容器。
(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 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有关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

有关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

一、GB系列标准1、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2、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3、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释义4、GB/T 699–2006,优质碳素结构钢5、GB 700-2006,碳素结构钢6、GB/T 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7、GB 985-19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8、GB 986-19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9、GB 3087-1999,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0、GB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11、GB 3531-1996,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12、GB/T 5117-1995 ,碳钢焊条13、GB/T 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14、GB/T 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15、GB/T 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16、GB 5310-1995,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7、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18、GB/T 8163-199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9、GB/T 8165-1997 ,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20、GB/T 9019-2001 ,压力容器公称直径21、GB/T 9112~9124-2000,钢制管法兰(合订本)22、GB/T 9125-2003,管法兰连接用紧固件23、GB/T 9126-2003 ,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尺寸24、GB/T 9128-2003 ,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尺寸25、GB/T 9129-2003,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技术条件26、GB/T 12212–1990,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方法27、GB/T 12470-2003,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28、GB/T 12522-1996,不锈钢波形膨胀节29、GB/T 12777-1999,金属波纹管膨胀节30、GB 13296-2007,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31、GB/T 14976-1994,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32、GB/T 15601-1995,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33、GB 16749–1997 ,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二、JB系列标准1、JB/T 4700~4707-2000,《压力容器法兰》内容包括: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长颈对焊法兰、非金属软垫片缠绕垫片、金属包垫片、等长双螺栓2、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3、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4、JB/T 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5、JB/T 4711-2003,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及释义6、JB/T4712.1~4712.4 -2007,《容器支座》内容包括:鞍式支座、腿式支座、耳式支座、支承式支座7、JB 4726~4728-2000,压力容器用钢锻件8、JB 4727-2000,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锻件9、JB 4728-2000,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10、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1、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学习指南12、JB/T 4731-2005 ,钢制卧式容器13、JB 4733-1996,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14、JB/T 4735-19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及释义15、JB/T 4736-2002 ,补强圈及标准释义16、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17、JB/T 4746-2002 ,《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及标准释义18、JB/T 4747-2002 ,《压力容器用钢焊条订货技术条件》及标准释义19、JB/T 4750-2003,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及释义三、HG系列标准1、HG 20527-1992,不锈钢突面对焊环钢制管法兰HG 20528-1992,衬里钢管用承插环松套钢制管法兰HG 20529-1992,不锈钢衬里法兰盖HG 20530-1992,钢制管法兰用焊唇密封环2、HG/T 20569-1994,机械搅拌设备3、HG 20580-1998,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HG 20581-1998,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HG 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 20583-1998,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HG 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HG 20585-1998,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4、HG 20592-1997,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欧洲体系)HG 20593-1997,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4-1997,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5-1997,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6-1997,整体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7-1997,承插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8-1997,螺纹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599-1997,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600-1997,平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601-1997,不锈钢衬里法兰盖(欧洲体系)HG 20602-1997,钢制管法兰盖(欧洲体系)HG 20603-1997,钢制管法兰技术要求(欧洲体系)HG 20604-1997,钢制管法兰压力—温度等级(欧洲体系)HG 20605-1997,钢制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欧洲体系)HG 20606-1997,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欧洲体系)HG 20607-1997,钢制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欧洲体系)HG 20608-1997,钢制管法兰用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欧洲体系)HG 20609-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欧洲体系)HG 20610-1997,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欧洲体系)HG 20611-1997,钢制管法兰用齿形组合垫(欧洲体系)HG 20612-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欧洲体系)HG 20613-1997,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欧洲体系)HG 20614-1997,钢制管法兰、垫片、坚固件选配规定(欧洲体系)HG 20615-1997,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美洲体系)HG 20616-1997,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17-1997,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18-1997,整体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19-1997,承插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20-1997,螺纹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21-1997,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HG 20622-1997,钢制管法兰盖(美洲体系)HG 20623-1997,大直径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HG 20624-1997,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美洲体系)HG 20625-1997,钢制管法兰压力—温度等级(美洲体系)HG 20626-1997,钢制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美洲体系)HG 20627-1997,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美洲体系)HG 20628-1997,钢制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美洲体系)HG 20629-1997,钢制管法兰用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美洲体系)HG 20630-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美洲体系)HG 20631-1997,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美洲体系)HG 20632-1997,钢制管法兰用齿形组合垫(美洲体系)HG 20633-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美洲体系)HG 20634-1997,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美洲体系)HG 20635-1997,钢制管法兰、垫片、坚固件选配规定5、HG 20652-1998,塔器设计技术规定6、HG/T 21618-1998,丝网除沫器7、HG 20660-2002,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8、HG/T 20678-2000 ,衬里钢壳设计技术规定9、HG/T 21514-2005 ,钢制人孔和手孔类型与技术条件10、HG 21515-2005,常压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11、HG 21516-2005,回转盖板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0.612、HG 21517-2005,回转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1.0~1.613、HG 21519-2005,垂直吊盖板式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0.614、HG 21520-2005,垂直吊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1.0~1.615、HG 21521-2005,垂直吊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2.5~6.316、HG 21522-2005,水平吊盖板式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0.617、HG 21523-2005,水平吊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600-1.0~1.618、HG 21524-2005,水平吊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2.5~6.319、HG 21525-2005,常压旋柄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50020、HG 21526-2005,椭圆形回转盖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50×350-0.621、HG 21527-2005,回转拱盖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400~500-0.622、HG 21528-2005,常压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23、HG 21529-2005,板式平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0.624、HG 21530-2005,带颈平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1.0~1.625、HG 21531-2005,带颈对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2.5~6.326、HG 21532-2005,回转盖带颈对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250-4.0~6.327、HG 21533-2005,常压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28、HG 21534-2005,旋柄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 150~250-0.2529、HG 21535-2005,回转盖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0.630、HG 21537.1-1992,碳钢填料箱(PN 0.6)HG 21537.2-1992,不锈钢填料箱(PN 0.6)HG 21537.3-1992,常压碳钢填料箱(PN<0.6)HG 21537.4-1992,常压不锈钢填料箱(PN<0.6)HG 21537.5-1992,管用碳钢填料箱(PN 0.6)HG 21537.6-1992,管用不锈钢填料箱(PN 0.6)31、HG 21537.1-1992,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30~16032、HG 21537.2-1992,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 PN 0.6 DN 30~16033、HG 21537.3-1992,常压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0.1 DN 30~16034、HG 21537.4-1992,常压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PN<0.1 DN 30~16035、HG 21537.5-1992,管用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25~20036、HG 21537.6-1992,管用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 PN 0.6 DN 25~20037、HG 21563-1995,搅拌传动装置系统组合、选用及技术要求38、HG 21564-1995,搅拌传动装置——凸缘法兰HG 21565-1995,搅拌传动装置——安装底盖HG 21566-1995,搅拌传动装置——单支点机架HG 21567-1995,搅拌传动装置——双支点机架HG 21568-1995,搅拌传动装置——传动轴HG 21569.1-1995,搅拌传动装置——带短节联轴器HG 21569.2-1995,搅拌传动装置——块式弹性联轴器HG 21570-1995,搅拌传动装置——联轴器HG 21571-1995,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HG 21572-1995,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HG 21537.7-1992,搅拌传动装置——碳钢填料箱HG 21537.8-1992,搅拌传动装置——不锈钢填料箱39、HG/T 21574-2008,化工设备吊耳及工程技术要求40、HG 21588-1995,玻璃板液面计(系列)41、HG 21592-1995,玻璃管液面计(系列)42、HG 21594-1999,不锈钢人、手孔(系列)43、HG 21595-1999,常压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4、HG 21596-1999,回转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5、HG 21597-1999,回转拱盖快开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6、HG 21598-1999,水平吊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7、HG 21599-1999,垂直吊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8、HG 21600-1999,椭圆快开不锈钢人孔施工图49、HG 21601–1999,常压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50、HG 21602-1999,平盖不锈钢手孔施工图51、HG 21603-1999,回转盖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52、HG 21604-1999,旋柄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53、HG 21607-1992,异形筒体和封头54、HG/T 21619~21620-1986,压力容器视镜四、规则及图书1、1999年出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2008年出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3、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含三个附件)4、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及释义5、2003年出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2003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7、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压力容器材料方面的标准国标713-2008,1、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2、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3、GB/T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化学成份允许偏差》4、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5、GB/T229—1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法》6、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7、GB708—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8、GB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9、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10、GB/T2649—1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11、GB/T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12、GB/T3280—1992 《不锈钢冷轧钢板》13、GB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14、GB/T4237—1992 《不锈钢热轧钢板》15 、GB/T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16、GB/T17854—1999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17、GB/T5117—1995 《碳钢焊条》18、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19、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20、GB6654—1996 《压力容器用钢板》21、GB3087—1999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22、GB/T8163—199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23、GB/T8890—1998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24、GB/T9019—2001 《压力容器公称直径》25、GB/T13296—1991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26、GB/T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27、GB/T14958—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28、GB16749—1997 《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29、JB/T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30、JB4700—2000 《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31、JB4701—2000 《甲型平焊法兰》32、JB4702—2000 《乙型平焊法兰》33、JB4703—2000 《长颈对焊法兰》34、JB4704—2000 《非金属软垫片》35、JB4705—2000 《缠绕垫片》36、JB4706—2000 《金属包垫片》37、JB4707—2000 《等长双头螺柱》38、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39、JB/T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40、JB/T4712.1~4—2007 《容器支座》41、JB/T4731—2005 《钢制卧式容器》42、JB/T4714—1992 《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43、JB/T4715—19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44、JB/T4717—1992 《U型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45、JB/T4718—1992 《管壳式换热器用金属包垫片》46、JB/T4719—1992 《管壳式换热器用缠绕垫片》47、JB/T4720—1992 《管壳式换热器用非金属垫片》48、JB/T4722—1992 《管壳式换热器用螺纹换热管基本参数与技术条件》49、JB4726—2000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50、JB4727—2000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锻件》51、JB4728—2000 《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52、JB4730.1~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53、JB/T4736—2002 《补强圈》54、HG20580—1998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55、HG20581—1998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56、HG20583—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范》57、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58、HG20585—1998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59、HG20592—97 《钢制管法兰形式、参数(欧洲体系)》60、HG20603—97 《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欧洲体系)》61、HG20604—97 《钢制管法兰压力—温度等级(欧洲体系)》62、HG20605—97 《钢制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欧洲体系)》63、HG20606—97 《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欧洲体系)》64、HG20610—97 《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欧洲体系)》65、HG20612—97 《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欧洲体系)》66、HG20613—97 《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欧洲体系)》67、HG20614—97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选配规定(欧洲体系)》68、JB/T4710-2005 《钢制塔式容器》压力容器常用国内外钢号(近似)对照压力容器常用国内外钢号(近似)对照1.1 碳素钢钢板表3-1-1 碳素钢钢板序号国别钢板标准钢号备注1 中国GB912GB3274 Q235-A61F (1)GB912 标准是薄钢板的技术条件,板厚不大于4mm (2)SA283Gr.C 采用镇静钢和半镇静钢A235-A Q235-B Q235-C 美国ASME SA6 SA283Gr.C (C≤0.23%) 日本JIS G3101 SS400 JIS G3106SM400A/B/C 德国DIN17100 RST37-2 DIN17102 StE255 WstE255 2 中国GB6654 20R 美国ASME SA20 SA285Gr.C SA516Gr.55/60 (C=0.23%) 日本JIS G3103 SB410 (C≤0.23%) JIS G3115 SPV235 德国DIN 17155 HⅡ1.2低合金钢钢板表3-1-2 低合金钢钢板序号国别钢板标准钢号备注 1 中国GB/T1591 Q345B Q345C Q345D 日本JIS G3106 SM490B SM490C 德国DIN 17100 St 52-3 2 中国GB6654 16MnR 美国ASME SA20 SA516Gr70 (C≤0.23%) SA515Gr70 (C≤0.23%) 日本JIS G3115 SPV315,355 德国DIN 17155 19Mn6 3 中国GB6654 15MnVR 15MnVNR 美国ASME SA20SA299(C≤0.23%) SA612 日本JIS G3115 SPV355 德国DIN17102 StE380 WStE380 4 中国GB6654 18MnMoNbR 美国ASME SA533-A,B,C,D-1SA302 Gr.B,C,D 日本JIS G3119 SBVIB、SBV2、SBV3 JIS G3120 SQV1A、SQV2A 5 中国GB3531 16MnDR 15MnNiDR 美国ASME SA20 SA516Gr.70 SA662Gr.B/C 日本JIS G3126 SLA325A 德国DIN 17102 TStE285 6 中国GB150-1998 附录A 07MnNiCrMoVDR (调质) 美国ASME SA20 SA612 日本JIS G3115 SPV490Q 德国DIN 17102 TStE460 7 中国GB353109MnNiDR 美国ASME SA20 SA-537CL.1 德国DIN17280 11MnNi53 1.3 中温抗氢钢钢板表3-1-3 中温抗氢钢钢板序号国别钢板标准钢号备注 1 中国GB6654 15CrMoR 13CrMo44 用于抗氢腐蚀时要求Cr 含量≥0.8% 美国ASME SA20 SA387Gr.12-2 日本JIS G4109 SCMV2-2 德国DIN1715513CrMo44 2 中国GB150-1998 附录A 14Cr1MoR 美国ASME SA20SA387Gr.11-2 日本JIS G4109 SCMV3-2 德国DIN 17155 13CrMo44 3 中国GB150-1998 附录H 12Cr2Mo1R 为避免回火脆性应严格控制微量元素美国ASME SA20 SA387Gr.22-2 日本JIS G4109 SCMV4 德国DIN 17155 10CrMo910 1.4 高合金钢钢板表3-1-4 高合金钢钢板序号国别钢板标准钢号备注 1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3 0Cr13A1 美国ASME SA240 S41008,S40540(TYPE410S,405)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410S,SUS405 德国DIN 1744 热轧DIN 1744 冷轧X6Cr13 X6CrA113 2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8Ni9 美国ASME SA240 S30400(TYPE304)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04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5CrNi1810 3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0Cr19Ni10 美国ASME SA240S30403(TYPE304L)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04L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2CrNi1911 序号国别钢板标准钢号备注4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8Ni10TiS30403,S32100,S34700,S31600,S31603 材料应能通过ASTM A240 中10.2 节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晶间腐蚀试验美国ASME SA240 S32100(TYPE321) 日本JIS G4304 热JIS G4305 冷轧SUS321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6CrNiTi1810 5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8Ni11Nb 美国ASME SA240 S34700(TYPE347)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47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6CrNiNiNb1810 6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7Ni12Mo2 美国ASME SA240 S31600(TYPE316)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16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5CrNiMo17122(1.4401) 7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0Cr17Ni14Mo2 美国ASME SA240S31603(TYPE316L)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16L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2CrNiMo17132(1.4404) 8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8Ni12Mo2Ti 美国ASME SA240S316035(TYPE316Ti) 日本JIS G4304 热轧JIS G4305 冷轧SUS316Ti 德国DIN 17440 热轧DIN 17441 冷轧X6CrNiMoTi17122(1.4571) 9 中国GB4237 热轧GB3280 冷轧0Cr19Ni13Mo3 德国的X5CrNiMo17133 钢号不能与该序号中的其它国家钢号很好的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的检验和国家标准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

早期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压力多在10兆帕以下。

合成氨和高压聚乙烯等高压生产工艺出现后,要求压力容器的压力达100兆帕以上。

随着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越来越宽,容量不断增大,有些还要求耐介质腐蚀。

20世纪60年代开始,核电站的发展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技术要求,从而促进了压力容器的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也有球形或其他形状。

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层式压力容器,绕板式压力容器、型槽绕带式压力容器、热套式压力容器、锻焊式压力容器和厚板卷焊式压力容器等。

大多数压力容器由钢制成,也有的用铝、钛等有色金属和玻璃钢、预应力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如发生爆炸,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为了使压力容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设计先进、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使用可靠和造价经济等目的,各国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提出具体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常用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 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L 5017-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GBJ 235-82 工业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S 01005-92 工业管道维护检修规程GB/T 3091-93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 3092-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 1220-75 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GB 1220-75 耐热钢技术条件GB 711-88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技术条件HG 20528-92 衬里钢管用承插环松套钢制管法兰GB 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n 187.1-82 高温合金棒材纵向低倍组织酸侵试验法GBn 187.2-82 高温合金横向低倍组织酸侵试验法GBn 187.3-82 高温合金棒材纵向断口试验法GBn 187.4-82 高温合金棒材纵向低倍组织酸侵试验法GBn 187.5-82 高温合金低倍、高倍组织标准评级图谱GB 223.1~7-81 钢铁及合金中碳,硅、硫、磷、锰等元素测定GB 223.8~24-82 钢铁及合金中Cr、Ni、Ti、Cu、Co等元素测定GB 223.67-89 化学分析法测定硫量GB 223.69-89 化学分析法、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GB 223.3~5-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 223.61~5-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 226-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试验法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法GB/T 229-94 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 230-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 231-84 金属布适硬度试验方法GB 232-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 241-9 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 242-82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 243-82 金属管缩口试验方法GB 244-82 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 245-82 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 246-82 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 709-88 热轧厚钢板品种GB 715-89 标准件用碳素钢热轧圆钢GB 908-87 锻制圆钢和方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 1047-70 管子和管路附件的公称通径GB 1048-90 管子和管路附件的公称压力和试验压力GB 1228-84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 1229-84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 1298-86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GB 1299-85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GB 1414-78 管接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GB 1690-82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 1696-81 硬质橡胶横向折断强度的测定方法GB 1697-82 硬质橡胶抗冲强度试验方法GB 1698-82 硬质橡胶硬度的测定GB 1699-82 硬质橡胶耐热试验方法GB 1700-82 硬质橡胶抗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 1701-82 硬质橡胶抗张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测定GB 1814-79 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1818-94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 1954-80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定法GB 1979-80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 2038-91 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的试验方法GB 2039-80 金属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 2102-88 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GB 2105-91 金属材料切变模量及泊松比测量方法GB 2106-80 金属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 2107-80 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 2270-80 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GB 2407-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GB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 2576-81 玻璃钢中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GB 2577-81 玻璃钢中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 2578-81 纤维缠绕玻璃钢环形试样制作方法GB 2649-81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法GB 2650-81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法GB 2651-8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法GB 2653-81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法GB 2654-81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法GB 2655-81 焊接接头冷作时效敏感性试验法GB 2656-81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GB 2689.1~4-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法GB 2971-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 3075-82 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GB 3077-82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 3087-82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3090-82 不锈钢小直径钢管GB 3098.1-82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 3098.2-82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 3098.3-82 紧固件机械性能紧固螺钉GB 3098.4-86 紧固件机械性能细牙螺母GB 3098.6-86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GB 3098.10-93 紧固件机械性能有色金属制造的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GB/T 3098.12-96 紧固件机械性能证载荷试验螺母锥形保GB 3103.1-82 紧固件公差螺栓、螺钉和螺母GB 3103.3-82 紧固件公差平垫圈GB 3104-82 紧固件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GB 3105-82 螺栓和螺钉的头下圆角半径GB 3106-82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公称长度和普通螺栓的螺纹长度GB/T 3140-95 纤维增塑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GB 3159-82 液压万能试验机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厚钢板技术条件GB 3733.1~2-83 卡套式端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34.1~2-83 卡套式锥螺纹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35.1~2-83 卡套式端直通长管接头与直通长接头体GB 3736.1~2-83 卡套式锥螺纹长管接头与长接头体GB 3737.1~2-83 卡套式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38.1~2-83 卡套式端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39.1~2-83 卡套式锥螺纹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40.1~2-83 卡套式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41.1~2-83 卡套式端三通管接头与三通接头体GB 3742.1~2-83 卡套式锥螺纹三通管接头与三通接头体角三通接头体GB 3744.1~2-83 卡套式锥螺纹直角三通管接头与直角三通接头体GB 3745.1~2-83 卡套式三通管接头与三通接头体GB 3746.1~2-83 卡套式四通管接头与四通接头体GB 3747.1~2-83 卡套式焊接管接头与焊接接头体GB 3748.1~2-83 卡套式隔膜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49.1~2-83 卡套式隔壁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50.1~2-83 卡套式铰接管接头、铰接接头体与铰接六角螺栓GB 3751.1~2-83 卡套式压力表管接头与压力表接头体GB 3752.1~2-83 卡套式组合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53.1~2-83 卡套式组合三通管接头与三通接头体通接头体GB 3755.1~2-83 卡套式锥螺纹对接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56.1~2-83 卡套式对接直通管接头与直通接头体GB 3757.1~2-83 卡套式端对接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58.1~2-83 卡套式锥螺纹对接直角管接头与直角接头体GB 3759-83 卡套式管接头用螺母GB 3760-83 卡套式管接头用对接螺母GB 3761-83 卡套式管接头用锥体环GB 3762-83 卡套式管接头用尖角密封垫圈GB 3763-83 卡套式管接头用六角薄螺母GB 3765-83 卡套式管接头技术条件GB 4159-84 金属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方法GB 4163-84 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GB 4218-84 化工用硬聚乙烯管材的腐蚀度试验方法GB /T 4219-96 化工用硬聚乙烯(PVC-U)管材GB 4420-8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GBT 4334-200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此版代替原84版、2000版,整合为一版)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T 21433-2008 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JB 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