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四》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四》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四》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四》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二是通过课后练习题进行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和幽默故事比较感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善于从故事中获取启示。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懂得珍惜和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通过课后练习题进行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主要角色和情节。

3.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教学反思

幼儿园说课稿教学反思

幼儿园说课稿教学反思
一、前言
说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表达教学理
念的重要机会。

在幼儿园教育中,说课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结合我在说课中的经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说课内容回顾
我曾说过一堂以“春天”为主题的课程。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游戏、故事和手工
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学内容需要更加生动有趣,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幼儿互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让知识更加深入他们的心灵。

2. 课堂管理
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候幼儿会出现互相打闹、不守规矩等
情况。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加强班级规章制度的培养,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

3. 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需要更多考虑到幼儿的个
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每位幼儿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四、结语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不仅总结了自己在说课中的经验与不足,更重要的是我
对未来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规划。

希望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立世界的故事,展示了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盘古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盘古的英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2.难点:理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3.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盘古开天辟地的意义和价值。

5.表演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英雄形象——勇敢、智慧、无私创立世界——开天辟地、创立万物意义价值——传承文化、激发想象、培养责任感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陀螺》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的作品。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童年时与伙伴们比赛陀螺的场景,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真挚,充满童趣。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感受友谊的可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陀螺这一传统玩具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文化的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陀螺、锦标赛”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陀螺比赛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珍惜友谊,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友谊的珍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情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陀螺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生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陀螺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文本情感。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文本。

4.精讲细读: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习作三缩写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习作三缩写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习作三缩写故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三:缩写故事》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感受文学魅力”,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学会缩写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习作三:缩写故事》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篇目。

通过缩写故事,让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主要情节,简洁明了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缩写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故事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缩写故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学会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简洁明了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学会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简洁明了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何让学生简洁明了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缩写故事,引发学生对缩写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缩写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讲解如何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宿建德江》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祖国大自然的壮美,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真挚,以及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品味诗境方面仍有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深入领悟诗文内涵。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基本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基本意境。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内涵,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庐山瀑布、赠汪伦、建德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字音、停顿、韵律的准确性。

3.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点评并补充。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鉴赏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教师指导并总结。

5.拓展训练: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或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Myclassroom》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Myclassroom》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My classroom》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My classroom》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室中的物品以及它们的位置。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掌握有关教室物品的词汇,如:desk, chr, blackboard, window, door等,同时学会用英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日常英语对话,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并通过情境创设、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教室物品的词汇,如:desk, chr,blackboard, window, door等,并能够用英语简单描述物品的位置。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有关教室物品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教室物品的词汇,并能够用英语简单描述物品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拼写教室物品的词汇,如:desk, chr,blackboard, window, door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室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

4.游戏教学法:通过英语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

2.展示:展示教室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3.新课导入:介绍本课时要学习的词汇:desk, chr, blackboard, window,door等,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左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数学《左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数学《左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有一点左右的概念,但要学生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时常常容易颠倒,空间观念差,要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有一定难度。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学生亲身体验。

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及多媒体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还不能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摆一摆、练一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咱们的班集体,现在你就来观察咱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

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物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探究新知认识左边与右边1、先认识物品的左和右,请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物品(黑板、值日表、课程表、国旗、、、、),并试着用“左”或“右”说出这些物品的位置。

教师站到和学生一致的方向,进行示范引导。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是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同时,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有一定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难点:深入分析课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山?山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5.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20世纪伟大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易于学生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和奉献精神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20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呼风唤雨”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20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呼风唤雨”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原子能”、“宇航员”等;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科学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和想象力,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6.1《走近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6.1《走近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6.1《走近老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法治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走近老师》的内容,主要围绕师生关系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老师的角色、老师的日常工作、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学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和信任老师。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存在片面或误解。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接受和理解老师,建立起尊敬和信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老师的角色和重要性。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7斜面》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7斜面》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7 斜面》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7 斜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斜面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斜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斜面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斜面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斜面的原理和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斜面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斜面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斜面的特点和作用,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斜面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斜面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作用和特点。

2.探究:让学生观察斜面模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3.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斜面的原理。

4.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斜面的特点和作用,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斜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斜面的特点和作用,斜面与高度、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斜面特点:…… 作用:…… 与高度:…… 与倾斜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和——过一天》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童话故事。

通过讲述主人公和一只小鸟过一天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课文中的语言优美,富含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但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与小鸟相处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与小鸟相处的过程。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观念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大自然的故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我和——过一天》。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分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5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5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说课教学反思(优秀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这里本店铺为大家分享了5篇说课教学反思,希望在说课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说课稿教学反思(范文2篇)

说课稿教学反思(范文2篇)

说课稿教学反思(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说课稿教学反思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说课稿教学反思(一)《写熟悉的一个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写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学生把熟悉的一个人写下来。

可以多方面介绍他(她),也可以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她)的特点,让他(她)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事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导写生长点分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我校课题实验的研究主题。

我们认为新理念下的动态作文课堂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

如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习作心理特征,对照本次习作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以达成生成的自主建构。

1、在创设情境中生成建构。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唤醒学生的原型体验,生成表象,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

因此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因写设境”。

比如: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照片的演示,视频的再现等,使学生入乎其内,并融情于境,真正做到不为文选情,而是言其心声,进而达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倾吐境界。

2、在“阅读期待”中生成建构。

阅读期待往往会影响习作的方式、风格,所以虚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习作时的表达。

比如,本次习作教学在引导学生对熟悉的人找特点、说具体,教师可顺水推水,虚拟“阅读期待”,最想对他(她)说的一句话?或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学生自由表达,最后诉诸笔端。

这样学生的习作就充满着真情实感。

3、在对话交流中生成建构。

说照片、谈视频,评范文等板块教学,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情思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我口说我心,我心说我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童言雅趣,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活跃思维,及时捕捉灵感并及时记下,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耳濡目染,畅所欲言,互相欣赏,互相悦纳,分享表达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4.4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4.4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4.4 平均数》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均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求平均数的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同学去公园游玩,每个同学带了不同数量的糖果,一共分了多少块糖果,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平均数的含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如何求得的,并引导学生归纳平均数的性质。

3.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求平均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作业的分配、比赛成绩的计算等。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农村孩子们搭石、运石、堆石的场景,展现了农村孩子的勤劳、智慧和团结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描写农村孩子的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生活场景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是,对于农村劳动场景的认知可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村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劳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词和短语。

3.讲解生词和短语: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白菜》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白菜》这一课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

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

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

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也为了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一)课件导入,创新情境
1、谈话: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2、出示课题:运白菜
3、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0棵。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
学生可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

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0”。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0)”。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

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①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②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和的方法。

850—(256+280)
=850—536
=350(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逐步调整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学会了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好不好?
1. 456-278-132930-(80+480)
368-(168+127)1000-185-145
2.衣服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
(1)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竖式计算:1000-345-286742-283-382
871-283-94
2.脱式计算352-186-114486-(286+153)837+(74+365)
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五)、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

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六)、作业设计,加强巩固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白鸭子有2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老师对本堂课提出宝贵意见。

《运白菜》教学反思
《运白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

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因此,我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使知识的呈现形式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经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本课我运用好“运白菜”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解决问题,
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超水平的发挥。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白菜》教学设计







文宏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