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诊断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级,良性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4例。

结论乳腺叶状肿瘤需要和乳腺巨纤维瘤及其他乳腺肉瘤相鉴别,其肿瘤的复发率随手术范围增大而下降,随病理组织学等级递增而升高。

临床医生需将乳腺叶状肿瘤当作低度恶性或恶性病变进行处理,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根据临床统计乳腺叶状肿瘤大约占乳腺肿瘤的0.3%~1.0%,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多变难测,病理医生认识不足,给诊断以及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临床与病理常常误诊为纤维腺瘤。

为提高对乳腺叶状肿瘤疾病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诊断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诊断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1.5岁。

肿瘤位于左侧乳腺18例,右侧乳腺10例;位于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9例,内上象限4例,内下象限4例,乳晕区1例。

28例患者均表现乳腺无痛性肿块,近期出现肿块增大迅速就诊,其中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7年,平均病程18.5个月。

1. 2 病理检查方法1. 2. 1 巨检28例乳腺叶状肿瘤肿块大小不等,大小分别为2 cm×2 cm×2 cm~17 cm×13 cm×9 cm,其中24例包膜完整,4例包膜不完整;26例表面呈灰白色,2例血管丰富,表面为灰红色;21例肿瘤质韧,切面大部分呈灰白色,实性,呈分叶状,3例质地中等,2例分叶状,切面大部分淡黄色,部分区域呈黄色,2例切面见多个小囊腔,灰白间灰红,呈鱼肉状。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乳腺叶状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乳腺肿块局部切除和乳腺切除,根据病情严重 程度和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是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清除肿瘤并 避免复发。
放疗和化疗
放疗
放疗可以杀死癌细胞并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但放疗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和乳房美 观有一定影响。
加强基础研究
需要进一步加强乳腺叶状肿瘤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病机 制和病理特点。
提高早期诊断能力
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早期诊断能力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需要 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乳腺叶状肿瘤是较少见的乳腺肿瘤,恶性程度较 高,但通过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估
生存率评估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个体差异而 异,但总体生存率较高。具体生存率与病 理类型、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因素有关。
VS
复发率评估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复发率与病理类型、 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因素有关。对于高度恶 性的肿瘤患者,复发率较高;而对于低度 恶性的肿瘤患者,复发率较低。
06
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02
早期筛查技术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早期筛查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影像
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
03
新型治疗方法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
疗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乳房皮肤改变

乳腺巨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精品文档

乳腺巨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精品文档

乳腺巨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中确诊为良性肿瘤的有7例,交界性肿瘤的患者有3例,另有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

MRI影像显示结果:病灶大于3厘米的有9例,其肿瘤外形为分叶状,形状为卵圆形且病灶小于3厘米的有3例。

平扫信号特点:7例患者的T1W1为低信号,T1W1为低高信号的有5例,T2W1为高信号的有4例,另8例的T2W1为低高信号混杂。

9例患者的肿瘤呈现未强化的囊变区,4例患者的T1W1和T2W1结果呈现出不强化的分隔。

结论:对乳腺巨大叶状肿瘤患者的确诊需要借助于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学检查,同时,MRI检查可以提高该疾病的确证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41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归属于纤维上皮型肿瘤的包含有乳腺间质和上皮的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肿瘤类型[1]。

该肿瘤具有较强的复发和转移性,组织学表型形式丰富[2]。

在临床治疗中,医师需要对患者开展术前诊断以选择最优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二次或多次手术的几率。

目前国际上有关乳腺叶状肿瘤的MRI影像分析较少,X先和超声检查的经验总结较多。

因此,本文以我院的12例被确诊为乳腺巨大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该肿瘤的MRI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巨大叶状肿瘤患者12例。

年龄28-45,平均年龄36.4±1.6岁,7例肿瘤为良性,3例为交界性,2例为恶性。

其中肿瘤部位为:左乳8例,右乳6例,12例患者均胸部出现肿块且按压无痛感。

病程为7天到16个月,另有2例患者为孕妇,孕期为28周和32周,两位患者均在怀孕前5个月发现肿物,该肿物在其怀孕后均生长迅速,并伴随痛感,就诊时均已弥漫到右侧乳腺。

1.2 一般方法。

1.2.1 MRI检查。

患者俯卧,让其双侧乳腺自然下垂,做三平面扫描定位,做快速自旋回波平扫、T2W1脂肪抑制横轴位、患侧乳腺矢状位。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例1,女性,4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8月”入院,体格检查见右乳外上象限肿物,约5 cm,境界清,活动度好。

b超显示:肿物包膜完整,肿物内回声欠均匀,钼靶x线片见右乳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无钙化。

术前诊断:右乳纤维腺瘤,行“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叶状肿瘤,良性。

与患者做了病情沟通,建议再次手术。

由于患者乳房较小,故行“右乳房切除术”。

至今无复发。

例2,女性,20岁,右乳肿物4年,初约花生米大小,近半年明显长大,现约4 cm。

查体:肿物位于上象限,活动度好,境界清,似有分叶感,质韧。

b超显示肿物边界清。

术前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但不排除外分叶状肿瘤。

故行“肿物扩大切除术”,将肿物及周围>1 cm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

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纤维腺瘤;术后病理回报:叶状肿瘤,良性。

未再手术。

患者目前已术后2年,无转移。

例3,女性,41岁,因“左乳复发肿物半年”入院。

2年前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切除,回报“纤维腺瘤”。

半年前该处又出现肿物,生长迅速,约 5 cm。

行“肿物扩大切除术”切缘大于肿瘤边界1 cm。

术后病例提示:叶状肿瘤,不能定级;术后病理示:交界性叶状肿瘤。

向患者交待病情,建议进一步行“左乳单纯性乳房切除术”,患者拒绝。

现术后1年余,未见转移复发。

例4,女性,1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月”就诊,查体见肿物约3 cm,活动度好,境界清,诊断“纤维腺瘤”,于门诊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纤维腺瘤。

1年后肿物复发,生长迅速。

回查既往病理切片,不除外叶状肿瘤,故二次手术行“肿物扩大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乳腺叶状肿瘤,倾向良性。

患者拒绝再行“乳房切除术”。

考虑患者虽为复发肿瘤,但病理仍倾向良性,故术后随访观察,目前正常。

2. 结果回顾这4例病例,最后均经病理确诊,即乳腺叶状肿瘤。

术前都有“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

根据病理提示的良性、交界性、恶性分类,良性者、交界性者均行“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或“单纯乳房切除术”,至今无复发、转移。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为居民提供乳腺叶状肿瘤相关的健康咨询服务,解答居民的健康 问题。
高发人群的监控
针对高发人群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06
研究展望
研究方向与挑战
诊断与分类
目前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病理学技术,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筛查方案与实施
制定筛查方案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筛查方案,包括 筛查目标、筛查对象、筛查方法等。
推广筛查技术
推广和应用乳腺叶状肿瘤筛查技术,提高筛查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组织和管理
组织和协调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的有效实施和管 理。
社区宣传教育与高发人群的监控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02
乳腺叶状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特点
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细胞 排列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细胞之间可见凋亡小体,部分细胞可发生黏液样变或形 成泡沫样细胞。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中存在CDK4基因扩增,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紊 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部分乳腺叶状肿瘤中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感染可导致 抑癌基因失活,从而促进肿瘤进展。
肿瘤细胞的遗传学特征
研究表明,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生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同时部分患者还伴有 p53基因突变。
研究还发现,部分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的p53蛋白 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从而抑制肿瘤发生。
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还发现乳腺叶状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因此对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探讨其与乳腺纤维腺瘤 等其他乳腺肿瘤的异同点。
需要加强临床实践与病理诊断的结合,提高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认识和诊断 水平。
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估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法和预 后,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乳腺叶状肿瘤概述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 •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 • 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法 • 乳腺叶状肿瘤的预防和护理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乳腺 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评估对 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 疫力,预防乳腺叶状肿瘤。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对于患有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非常重要,可以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增强信心
向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信息,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有助 于提高治疗效果。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更多 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乳腺 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与乳腺 纤维腺瘤有所不同。
乳腺叶状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但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容易 复发。
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年龄范围较广, 但主要集中在40-50岁的女性。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 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作者:苏雅洁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

结果: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平均年龄39.5岁,病程平均8个月,肿瘤大小1.5~12 cm,其中3例恶性(15%),1例为年轻患者,21岁,另2例老年患者;5例交界性(25%);12例良性(60%)。

镜下,肿瘤由良性上皮及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双层上皮排列呈裂隙状,周围过生长的间质呈叶状结构,间质成分从温和到肉瘤样。

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主要依据大体表现及病理形态。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52-03乳腺叶状肿瘤是起源于乳腺小叶内或导管周围间质的少见肿瘤,占乳腺原发肿瘤的0.3%~1.0%和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

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将乳腺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2]。

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4年诊断为叶状肿瘤的2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2014年所有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计20例,患者年齢21~58岁,平均39.5岁。

所有患者均以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左侧12例,右侧8例,病程平均8个月(1周~2年),肿瘤大小1.5~12 cm。

所有病例均行肿物扩大切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其中1例恶性者肿瘤短期内生长迅速,因年轻未生育,亦行肿物扩切术,术后随访8年至今,因双乳多发结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后病理示双乳多发纤维腺瘤,未见叶状肿瘤成分。

1.2 方法手术切除标本,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取材、制片、HE染色,由两位临床病理医师阅片并根据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分析周淑平【摘要】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预后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1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通过免疫组化SP法与HE染色进行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肿瘤都发生在单侧,主要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病理诊断为良性上皮与肿瘤性间质细胞成分,其中肿瘤间质细胞S-100(-),80%action、、vinentin(+)、CD34、desmin阳性表达。

结论病理诊断分析表明,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情,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病理形态,所以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全面认识,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Objective The pathogenesis of breast tumor,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Methods Select 1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y HE staining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breast tum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umor occurred in unilateral, quadrant goes up outside, mainly in mammary gl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omposition and benign epithelial tumor stroma cells, including tumor stroma cells S-100(-), action, and 80% vinentin (+), CD34, desmin positive expression.Conclus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breast cancer is a rare condition,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and show the diversification, so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eaf breast cancer,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叶状肿瘤;乳腺;病理诊断;分析【作者】周淑平【作者单位】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湖南永州4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PT)属于一组与乳腺纤维腺瘤比较类似的局限性双相分化肿瘤,周围的间质细胞及两层上皮所形成的的裂隙共同构成叶状结构是乳腺分叶肿瘤的主要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相对较为罕见。

本文旨在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以提供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参考。

一、乳腺叶状肿瘤的定义与特点乳腺叶状肿瘤是指嵌入于乳腺间质中以叶片状生长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疾病。

乳腺叶状肿瘤通常表现为单发结节,质地较为硬实且有较强的可触及性。

在乳腺X线或超声联合检查中,乳腺叶状肿瘤常呈现为不规则边缘、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等特征。

二、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点:乳腺叶状肿瘤的肿瘤细胞通常呈腺样增生,细胞排列呈腺切面排列,似乎是从腺体上皮发展而来。

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和不一致性,并具有核仁增大、核分裂和异型性等特征。

2. 间质反应:乳腺叶状肿瘤周围的间质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可表现为纤维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这些反应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免疫组化检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观察到乳腺叶状肿瘤细胞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neu等的表达情况。

其中,对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HER2/neu的表达率相对较低。

三、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的判断,但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结果也是必要的。

根据WHO乳腺病理分类标准,以下是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1. 结节形态:单发或多发肿块,硬实质地。

2. 形态结构:肿瘤细胞以腺样增生为主,核仁增大,异型性增加。

3. 免疫组化特点:ER和/或PR阳性,HER2/neu表达较低。

4. 间质反应:周围乳腺组织存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等反应。

四、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案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分析结果来制定。

通常情况下,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1 材 料与 方法
生, 但未达到非典 型增生 的严重 程度。另 1例上皮 伴有 鳞状
化生。问质细胞 丰富 , 均 为纤维 母 细胞样 细胞 , 异型 程度 轻
1 . 1 材料 : 收集 广汉 市人 民医 院病 理科 2 0 0 5年 ~2 0 1 0年 标
本1 0例 , 均 为门诊乳腺外科 和门诊普通外科标 本。 1 . 2 方法 : 肿瘤组织经 1 0 %中性福 尔马林 固定 , 石蜡 包埋 , 切 片4 I x m, H E染 色 , 光镜观察 。按 照 WH O( 2 0 0 3版 ) 乳腺 良性 P T s 分类标准 : 问质富于细胞 , 导管上皮下间质细胞密集 , 分叶状
3 讨论
超导可视用 于人 工流产术 时手 术部位在特制仪器 的窥 视
1 0例 乳 腺 良性 叶状 肿 瘤 临床病 理 分 析
幸小均 ( 1  ̄ l J J l 省广汉市人 民医院 , 四川 广 汉 6 1 8 3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乳腺 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 点。方法 : 回顾性分析 收治的 1 0例乳腺 良性 叶状 肿瘤 的临床资料 , 并结合文献对组织学特征 、 诊 断、 鉴别诊断 、 预后等进 行分析 。结果 : 临床诊 断均为乳腺纤维腺瘤 , 所 有病 例均仅做包块单纯切除
微, 在 上皮细胞周 围间质 细胞 密度增加 , 但核分裂 稀少 , 最多 不超过 4个 1 0 H P F 。2例病例 的部分 区域 间质细胞疏 松伴透 明变性及 黏液 变性 , 所 有病例 问质细胞均无脂 肪、 软骨、 横纹
术 。随访结果表明 , 3例 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 良性乳腺 叶状肿瘤 ( I T s ) 的治 疗 , 一般认 为术 后局部复发与切 除范围密切相关 , 由 于P T s 多呈分叶状外 观 , 单纯包块切除难以保证切缘 阴性 , 所 以一般认为手术时应有 2 c m以上的安全距离 。 [ 关键词 ] 叶状肿瘤 ; 临床 ; 病理 乳腺 叶状 肿瘤 ( P T s ) 旧称 叶状囊 肉瘤 , 1 8 3 8年 由德 国学 者 M u l l e r 首先报道并命名 , 是一种相对少见 的乳腺 肿瘤 , 约占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良性的乳腺肿瘤,通常在30-50岁之间的女性中发生。

它起源于乳腺组织中的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的增殖。

乳腺叶状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

肿瘤常常是单发的,但也有一些情况下可以是多发的。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两个组织成分,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

腺上皮由外基膜包围,在纤维组织的支持下形成叶片状结构。

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组成,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乳腺叶状肿瘤中的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较为明显,但没有发现细胞异型性或恶性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症状通常是乳房肿块或肿瘤触摸压痛。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有乳头溢液、乳房轻微肿胀等症状。

乳腺叶状肿瘤的症状通常较轻,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进一步提供定性诊断的线索。

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可疑恶性特征,进一步进行钼靶或核磁共振检查可能是必要的。

对于可疑乳腺叶状肿瘤,常规进行钼靶或经皮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学确诊。

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

这种肿瘤是一个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摘除肿块并确保良性病变的确定。

手术方法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乳房腺体叶扩大切除术、乳房腺体保留手术等。

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切除的组织是否为良性。

总结而言,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

它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乳房肿块和触摸压痛。

病理学上,它的特点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的增殖。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而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

乳腺叶状肿瘤一般预后良好,并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术后随访
定期术后随访对于及时发现复 发和转移非常重要,以便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乳腺叶状肿瘤的特性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乳腺叶状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和生物学 特性,包括其生长模式、侵袭行为以及预后等方面。
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为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肿瘤边缘和浸润情况
边缘情况
良性叶状肿瘤通常具有清晰的边缘,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恶性叶状肿瘤边缘不 规则,常呈浸润性生长。
浸润情况
恶性叶状肿瘤可浸润周围乳腺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甚至侵犯血管和神经 。良性叶状肿瘤一般无浸润现象。
04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关联分析
临床特征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级
恶性叶状肿瘤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 象增多,常出现坏死和出 血。
细胞的异型性和分裂活性
异型性
乳腺叶状肿瘤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包括核大小不 一致、核仁明显、染色质深染等。恶性叶状肿瘤细胞的异型 性更为明显。
分裂活性
通过核分裂象计数可以评估乳腺叶状肿瘤的分裂活性。恶性 叶状肿瘤的核分裂象明显增多,而良性叶状肿瘤核分裂象较 少。
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05
乳腺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形态学特征
良性肿瘤通常具有规则的形态, 清晰的边界,而恶性肿瘤则可能 呈现不规则的形态,边界模糊,
浸润周围组织。
细胞学特征
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正常,核分裂 象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异常 ,核分裂象多见,且可能出现异型 性。
分子病理特征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析

病 因: 本病 发病 原 因不 明 , 可能 和体
内雌激素水平失调有关 。 临床表现 : 最 常见临床表现为局部无 痛性肿块 , 患者 几乎都因为发现肿块而 就 医, 也有少数 患者有刺痛或轻度胀痛 。在 临床 查 体 时 一 般 可 触及 1—3 c m肿块。
本 组患 者 1 1例 , 均 为 女性 , 年龄 4 2
cH { NEsE c0 MM L WI T Y D0 C T ORS
沦著 ・ 临床辅助检 查
乳腺 叶状肿 瘤 的病理诊 断与临床 分析
杨 艳辉 6 7 4 1 0 0云 南 丽 江 市 玉 龙 县 人 民 医 院
例较大肿瘤 ( 直径6 . 8 c m) , 间质成 分中细 胞有 明显异 型性 , 病 理性核 分裂 多见 , 诊 断为乳腺恶性 叶状肿瘤 。
迅速, 在几个月 内增长为很大 。②乳腺纤
维瘤体 积较 小 , 不 超过 5 c m表 面光 滑 , 边 界 清楚 , 质地均匀一致 , 无 分叶 , 而叶状肿 瘤体积 大多为 1 0— 2 0 e m, 表面 凹凸不平 , 有 分叶 , 质地不均匀 。③乳腺纤维瘤 可为 多发性 的 , 也 可为单 发 的 , 而 叶状 肿瘤 多

为单发 。④ 乳腺纤 维瘤 多发 生在 青年妇
女, 5 O岁 以上较为少 见 , 而叶状肿瘤不 仅 在 中青 年妇 女可见 , 而在老年妇女亦 可见
到。
6 7岁 , 平均 4 7 . 6岁 , 病 程 2~ 5 . 3年 。
文献报道肿 块最 大者 可 达 4 0—5 0 c m, 质
2 0岁 。
织, 黏液组织 , 甚 至软 骨等 。诊断 本病 除 上述成 分外 , 必须发 现有 上皮 细胞 成分 , 否则 和乳腺 肉瘤 难于区别 。 良性 的 P T s 主要 与乳腺 纤维 腺瘤鉴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d y n a m i c 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m e n t( D C E — MR I ) ,t h e t y p e o f t i me ・ 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c u r v e( T I C )f e a t u r e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分 叶形 , 1例 类 圆形 , 1 例 不规则 形 ; T 1 WI 平扫 6例 呈稍 高混杂信 号 , 4例低信 号 , 1 例 混 杂低信 号 ; T 2 WI 抑 脂 8例混 杂高信号 , 3例呈 均 匀高信 号 ; S p i r a l A x i a l 动 态增 强扫描 8 例 不均 匀强化 . 3例 均 匀强化 , 其中 5 例
果对 照 , 提 高对该病 MR I 表 现认识 和诊 断水平 。方法 : 回顾 性分析 2 0 1 1年 1 2月 至 2 0 1 2年 1 1月期 间于我 院行 乳腺 MR I 检 查 并经手 术病 理证 实的 1 1例乳 腺 叶状肿 瘤 ,分 析 包括肿 瘤形 态 学特征 、 平扫 T 1 wI 与 T 2 wI 信号 、 S p i r l a A x i a l 平扫及动 态增 强表 现及 时间信 号 曲线类型 。 并 与病 理结果 对照。结果 : MR I 上 9例 呈
Ho s pi t a l ,Gu ng a z h o u 5 1 0 0 1 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U Ha o - j i e E — m a i l : y h j t o u g a o @1 6 3 . c o n
b r e a s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t . Me t h o d s MR i ma g e s o f 1 1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h y l l o d e s t u mo r s c o n i f r me d b y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d u i r n g De c e mb e r 2 01 1 t o No v e mb e r 2 0 1 2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MRI i f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i n g t u mo r s h a p e,ma r g i n,s i z e,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o n T1 一 we i g h t e d a n d T2 - we i g h t e d i ma g e s b e f o r e c o n t r a s t ,a p p e a r a n c e o f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05
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因素与复发 预防
预后因素分析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叶状肿瘤预后不良的指 标之一。如果肿瘤侵犯淋巴结,患者的预 后通常较差。
病理分型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分型对预后具有重要 影响。一般来说,良性分型患者的预后较 好,恶性分型患者的预后较差。
肿瘤大小
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叶状肿瘤预后的重要 因素。肿瘤越大,患者的预后通常越差。
年龄因素
年轻女性患乳腺叶状肿瘤后预后相对较好 ,而老年女性则较差。年龄因素被认为与 激素水平有关。
肿瘤分期
分期较晚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预后相对较 差。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复发预防措施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预防乳腺叶状肿 瘤复发的关键措施。通过彻 底切除肿瘤,可以降低复发 的风险。
药物治疗
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仍不 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其 遗传和环境因素。
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 疗方法。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评估 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 地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的 生存期。
需要加强公众对乳腺叶状肿瘤 的认知,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 的效果。
07
参考文献
此病在亚洲和非洲女性中 较为常见,但在欧美地区 相对较少。
发病部位
肿瘤通常发生于乳腺外上 象限,但其他部位也可受 累。
病理学特征
肉眼观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可有囊性变,切面常呈 分叶状。
镜下观
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部分区域 可出现囊腔,腔内常有黏液样物质。肿瘤细胞核大,核仁 明显,但无异型性。
断。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B超 、乳腺X线摄影、MRI等,这些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大 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分析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

方法: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医师完成1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组织病理检查工作,记录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给予統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1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72.73%表现为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与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乳腺叶状肿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对疑似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及时实施各项检查措施判断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标签: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临床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属于纤维上皮性肿瘤,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及上皮成分组成,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乳腺肿瘤0.9%左右[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与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至57岁,平均年龄(41.98±2.27)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89±0.26)年,其中2例患者具有乳腺纤维限流切除史,发病部位:左侧5例、右侧6例;临床表现:触痛4例、无症状7例。

1.2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等方式对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叶状肿瘤疾病,将术中切除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

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医师完成1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组织病理检查工作,记录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3
治疗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 率、总生存率等指标,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 患者的生存质量。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具 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
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与患者的预后密切 相关,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治 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4
讨论与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01
乳腺叶状肿瘤生物学特性呈现恶性潜能,易复发、转移。
02
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
等密切相关。
乳腺叶状肿瘤的恶性程度与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数目、坏死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清晰 、无包膜、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等 。
乳腺叶状肿瘤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需要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 增生病、乳腺癌等鉴别诊断。
THANK YOU.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 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 增殖指数(Ki-67)等指标。
通过定量测定肿瘤细胞的ER、PR、EGFR、Ki-67的表达水平 ,评估其与乳腺叶状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构
本文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五个部分。材料与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等 ;结果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核分裂象数等;讨论部分主要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 理学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临床建议。

乳腺叶状囊肉瘤——附10例报告

乳腺叶状囊肉瘤——附10例报告

乳腺叶状囊肉瘤——附10例报告
黄朴厚;于冬梅
【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2(14)3
【摘要】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5%~2.5%。

1838年由Müeller首先描述并予以命名,1931年Lee与Pack报道此病有5例局
部复发,1例死于术后远处转移。

从而揭示了此病的恶性特征。

我院从1976~1989年间共收治本病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0例全为女性,年龄21~58岁,平均41.1岁。

【总页数】2页(P308-309)
【关键词】乳腺癌;叶状囊性内瘤
【作者】黄朴厚;于冬梅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西南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叶状囊肉瘤(附7例报告) [J], 唐金海;赵祥生;朱继荣
2.乳腺叶状囊肉瘤钼靶X线及病理(附11例报告) [J], 吉华明;张继;季松
3.乳腺叶状囊肉瘤的X线表现(附13例报告) [J], 赵弘;马捷;孙国平;蒋红兵;孙立宏
4.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J], 施勇
5.乳腺叶状囊肉瘤治疗分析(附6例报告) [J], 王伟峰;冯文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果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

病理特
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

结论乳腺
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
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
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ides tumor,PT)是一种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
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1]。

1995年~2009年,我科共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1例,现临床病理分析
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38~52岁,平均43岁,左侧5例,右
侧6例,外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区1例,病程4个月~13年。

所有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依据Pietruszka和Barnes的诊断标准[2](良性:核分裂像0~4个/10HPF,膨胀性边缘,轻~中度间
质异型性增生;交界性:核分裂像5~9个/10HPF,膨胀性或浸润性边缘,中度间
质异型性增生;恶性:核分裂像>10个/10HPF,浸润性边缘,中~高度间质异型性
增生)重新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情况。

2 病理检查
2.1 巨检肿瘤体积差别很大,
3.5cm×2.5cm×2.5cm~12cm×10cm×8.5cm。

表面呈多结节状,其中8例包膜完整,3例包膜不完整;切面呈分叶状,外翻,质韧,色灰白或灰黄,常见大小不等的狭窄裂隙,1例切面见多个囊腔,内含血性液。

2.2 镜检 11例光镜观察均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

上皮成分为良性,呈
腺管或衬覆于裂隙、囊腔表面,无异型;过度增生的间质细胞为肿瘤细胞,呈短
梭形,编织状、网状或漩涡状排列,细胞弥散分布或区域性疏密不等,形态呈现
由温和至肉瘤的移行谱系,不同程度异型性,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

8例核分
裂像<4个/10HPF, 2例核分裂像>4个/10HPF, 1例核分裂像>10个/10HPF,间质形态
类似纤维肉瘤样改变。

3 讨论
临床表现乳腺叶状肿瘤(PT)好发于40-50岁(均龄45岁)女性,恶性者
稍年长;病变多为单侧,单个结节状,无痛感。

多数肿瘤生长较快,常有短期内
迅速增大史,直径可大于10cm(均径4~5cm)。

大约有20%患者出现同侧腋窝
淋巴结肿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肿瘤的转移,相反本瘤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肿瘤
可发生血行转移,文献报告的转移率为3%-24%[3],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骨、肝、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累,转移瘤仅含间叶成分。

本瘤多为良性,可复发;少
数为恶性,可复发和血道转移。

不完全切除的患者复发率约为20%[4]。

少数恶性
病变可因发生重要脏器转移而致死。

病理诊断 1982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将此类肿瘤命名为叶状肿瘤(PT),
再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类[5]。

PT中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其过度增生的间质细胞为肿瘤细胞,良性PT的细胞密度较低,分布均匀,细胞轻~中
度异型性,核分裂像<4个/10HPF,膨胀性边缘;恶性PT的细胞密度大,细胞中~
高度异型性,核分裂像>/10HPF,浸润性边缘;交界性PT诊断标准介于良、恶性
之间。

免疫组化辅助诊断方面有文献报到CD34在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
间质细胞中呈中~强阳性,CDIO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有关系[6]。

鉴别诊断乳腺PT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细胞型纤维腺瘤:鉴别关键在
于有无明显的叶状结构和间质细胞量的多少,如果病变缺乏或仅有极少量不明显
叶状结构,间质细胞数轻度或局部增加,则提示为细胞型纤维腺瘤;反之则提示
为交界性PT。

对于一些不易分类的病例,尤其是年轻女性,应保守诊断为纤维腺瘤。

2、幼年性纤维腺瘤:此型纤维腺瘤多发生在20岁以下,间质细胞密度低于PT,多为管周型生长;而PT发病年龄通常较大,呈典型叶状生长方式,即管内
型生长。

3、癌肉瘤:生长较快,常见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上皮和间质成分
均为恶性。

4、原发或转移性肉瘤:恶性间叶成分内缺乏上皮成分,同恶性PT鉴
别时需多取材、多切片,仔细观察有无上皮成分,避免误诊。

治疗与预后目前国际上对乳腺叶状肿瘤(PT)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无确切的结论;但认识较为一致的是,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初次治疗应进行广泛的局部切除。

作者认为,对直径<5cm 的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应首选扩大局部切除术,切除肿
瘤边缘不<2 cm;对直径>5 cm的乳腺叶状肿瘤应尽早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由于
乳腺叶状肿瘤的转移途径首先是血液转移,除非发现有明确的腋窝淋巴结受累,
一般不用行淋巴清扫。

对于局部复发病例,可考虑进行放疗。

研究表明,化疗及
激素治疗对于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作用并不十分明确。

良性PT完全切除后局部
复发率低,不发生转移,交界性PT易复发(>25%),恶性PT极易复发,转移率
约为25%[7-8]。

有报到5年生存率为94.4%,10年生存率为92.9%[9]。

我科按
病历提供通讯地址面访到本人或直系亲属,随访追踪情况如下:4例良性PT,术
后病人均未做过任何治疗,1例术后3年复发,余3例无复发; 2例交界性PT,
1例扩大切除术后做过化疗,于4.5年后复发;1例乳腺改良根治术后未做任何治疗,无复发;1例恶性PT,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后既做过放疗也做过化疗,随访至
今已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

其余4例PT,因联系方式不详细,失访。

参考文献
[1]张廷璆.乳腺肉瘤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1):l1.
[2]Pietruszka M ,Barnes L. Cystosarcom a phyllodes:ac1inicopatho1ogical analysis of 42 cases[J] .Cancer,1978;41:1974~1983.
[3]Cohn—Cedennark G,Rutquist LE,Rosendahl I,et a1.Prognostic factors in cystosarcoma phyllodes.A clinieopathologieal study of 77 patients.Cancer,1991,68:2017.
[4]Hawkins RE,Schofield JB,Fisher C,et a/.31a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cri—teria that predict metastases from cystosarcoma phyllodes.Cancer.1992,69:141.
[5]WHO.Histological typing of breasttumors[M] .Tumor,1982;68 :181.
[6]开金云,孟刚. 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J]. 安徽医科大学学
报.2007 Oct;42(5).
[7]Rosen PP.Resom ’s Breast Pathology.New York。

Lippincott— Raven.1996,155.
[8]GeMer PP,Boyle rdJ,NalnarKF,et a/.Phyllodes[1l/nOl'S ofthe breast:areview of 32 cases.Am Stag,2000,66:360.
[9]马淑资,惠锐,刘红,等.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1994;21(9):6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