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课文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课文解读

秦将王翦破赵①,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②地,至燕南界。(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又向北进军攻城略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①王翦破赵:事在公元前228年。②略:掠夺,夺取。)[文章开始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行刺”发生的背景,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定下了悲壮的基调。]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①曰:“秦兵旦暮②渡易水③,则虽欲长侍④足下⑤,岂可得哉?”(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①荆卿:荆轲。卿,对人的敬称。荆轲,卫国人,游于燕,燕处士田光将其荐于燕太子丹,二人商定行刺秦王之事。②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③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④长侍:长久侍奉。⑤足下:对人的敬称,相当现在的“您”。)荆卿曰:“微①太子言,臣愿得谒②之。今行而无信③,则秦未可亲也。(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来向您请示了。假如现在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①微:同“非”,无,没有。②谒:请求,禀告。③信:凭信之物。)夫今樊将军①,秦王购②之金③千斤,邑④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⑤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⑥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①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原名桓齮,秦国重要将领,因兵败得罪秦王,逃到燕国。於期,wūjī。②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③金:当时以铜为金。④邑:封地。⑤督亢:地名,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⑥说:同“悦”,喜欢,高兴。)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①之意,愿足下更②虑之!”(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①长者:年尊德高的人。②更:ɡēnɡ,改变。)[第二段通过语言对比描写,刻画了在危难关头燕太子丹和荆轲的不同形象。太子“恐惧”,心急如焚,却又心无长策,唯知催荆轲启行。“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除表现他的惊皇失措,还婉转含蓄,微带对荆轲的责难。荆轲在此危难之际,则沉着冷静,计虑深远。“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行刺秦王的前提是必得接近秦王,接近秦王必得秦王信任,要取信秦王,必有足够分量的信物。信物是什么?燕太子既未思考,也浑然无知,荆轲则计虑深远,成竹在胸。对比中看出燕太子丹识见短浅,心急浮躁,而荆轲则勇而多谋。要燕太子丹交出督亢地图,尚属不难;要其取樊於期首级则非同儿戏,太子必会“不忍”,所以荆轲一直秘而不宣,直至太子心急如焚,山穷水尽之时,才提出这个建议,可见他老谋深算,城府很深。作者写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写行刺缘起。秦军压境,燕太子惊慌,催促荆轲启行刺秦。荆轲提出必取樊於期头以为信物,燕太子不忍,故事顿起波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①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①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②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另解,戮没,杀死,即满门秒斩。没:同“殁”,死。)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①计不知所出耳!”(樊将军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①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

只是。)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①见臣。臣左手把②其袖,而右手揕③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④除矣。将军岂有意乎?”(荆轲说:“我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①善:副词,好好地。②把:动词,握,抓住。

③揕:zhèn,刺。④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指燕太子丹在秦为人质受秦王羞辱一事。见,被。陵,通“凌”,凌辱,侵犯、欺侮。)樊於期偏袒扼腕①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②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己抹了脖子。①偏袒扼腕: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边臂膀,一只手紧握另一支手腕。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②切齿拊心:上下牙齿咬紧挫动,搥打胸脯,这里形容非常悲楚痛心的样子。拊,fǔ。)[第三段写荆轲劝樊於期献头。荆轲劝太子取樊於期首级不成,毅然决定亲自游说樊於期献出头颅。劝人心甘情愿主动献头,这是亘古未有的奇事。我们看荆轲是怎样创下了这一奇迹。“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先动之以情,列数秦王罪行,极大地点燃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的仇恨怒火,激起他报仇雪恨的决心,使之“痛于骨髓”“仰天太息流涕”。然后紧承樊於期“顾计不知所出耳”而来,说明有一计,一可报个人之私仇,二可解燕国之祸患,挑起樊於期报仇的欲望和信心,禁不住上前问计。最后荆轲坦诚相告,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愿得将军之首,秦王必喜而善见臣”,一个“必”字说明这首级的极大份量和作用;“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具体说明这个计划如何实施。由此,让樊於期深信计划切实可行,定能成功,必使“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更重要的是,荆轲说这番话,实际上也是现身说法,为除燕国之耻、为报朋友之仇,他舍生忘死,身入虎穴,这是何等可敬可钦的义肝侠胆!樊於期这个有血性的男儿,对此怎不心知肚明,为之感动?于是“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三言两语使樊於期自动献头。作者通过对两人的对话和动作的描写,展示了两个人异中有同的精神风貌:两人都是燕赵慷慨之士,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老于心计,侠士风度跃然纸上;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肠,轻生重义,视死如归,武将形象栩栩如生。]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①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盒子封存它。①盛:chénɡ。②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头。)[写太子“伏尸而哭,极哀”,照应前文“太子不忍”。“函封之”又与下文“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相呼应。]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①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②之。(在此之前,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用毒药水淬过它。①徐夫人:姓徐,名夫人。②淬:cu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以试人,血濡缕①,人无不立死者。(用匕首在人身上试验,只要一出血,哪怕仅仅能沾湿衣上丝缕,人没有不立即丧命的。①濡缕:沾湿衣缕。濡,r ú,浸渍、沾湿。)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荆轲刺秦的准备有三:一是信物,二是匕首,三是助手。信物中“燕督亢之地图”易得,故一句带过。“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是行刺的必备条件,然属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则采取略写。至于“为装遣荆轲”,诸如准备车马、行装及下文提及的给中庶子蒙嘉的礼物等等,不言自明,则统统省去不写。而对于荆轲劝樊於期献头一事则浓墨重彩,予以详写。助手一事放在下面写。可见,作者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什么写,什么不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