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城区凤凰山矿小学校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往这儿看,老师写的是什么字?(师边说边板书:水)那么,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呢?(学生交流)

说得真好!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水也会泛滥成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的危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治水。(板书:治,齐读生字)

古时候就有这么一位一心为民的治水英雄,他是谁呢?(学生回答,板书:大禹)

齐读课题。

(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交流“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从而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水的正反两方面用途)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认真看,看清每个生字的读音,用心读,读通每个句子。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把课本中的词语也带来了,你们能把它读准确吗?(学生以各种形式读)

三、学习课文

1.录像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文中的水是指什么水呢?(洪水)这洪水到底有多大,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场景吧!(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名读)

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首先让学生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那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其次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一情景的,并谈谈自己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能)对,不能,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该)这时谁挺身而出了?(大禹)为拯救天下苦难的老百姓,一位英雄禹出现了,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这个决心下得好!让我们来一起读好这句话: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

3)(打乱顺序出示“劈开、挖通、察看、引导、走遍”这几个主要词语)同学们,你们能不看书把这几个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吗?

禹先,,然后

,,最后。

4)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同学们,禹治水容易吗?(不容易)课文中也有个词告诉我们禹治水不容易,是哪个词?(板书:千辛万苦)。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禹治水的不容易吗?(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禹要仔细地察看每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能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板书:千山万水)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过)你是怎么爬的?爬山累吗?谁能具体的说一说。(学生交流)同学们爬一座山都这么累,禹爬了多少座山?(九座)真的是九座吗?(不是)老师说过“九”并非确指,古人以九为数之最大者,形容很多。趟过多少条河呢?(很多)所以说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顽强的毅力。

6)文章短短的两句话就把禹治水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同学们想把它背下来吗?(想)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你在背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会帮助你的,(出示主要词语)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学生练习背诵)

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把它背了下来,我们以后在学习时也可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背诵。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材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

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

在知道禹为了治理洪水是“下定了决心”之后,我问道: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呢?然后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出主要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打乱让学生进行排序,从而感受禹治水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不足之处我认为应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禹的父亲鲧当年治理洪水的方法。鲧用“堵”失败,禹用“引”成功,这一对比很容易体现禹的智慧。)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吗?(想)

(教师讲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2)谁能不看书,把这些表示数字的词填一填呢?

3)同学们,你能读好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吗?特别要读好这几个数字。(指名读)

4)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回答)是啊,我们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幸福呀!可是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5)难道禹不思念他的亲人,特别是他素未谋面的儿子吗?(很思念)可他有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机会,为什么不回家看一看呢?他想的是什么?

6)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是禹为了能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这真是大公无私啊!(板书:大公无私)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三过家门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