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资料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
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残春赵长卿梅黄又见纤纤雨。
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
恼乱愁肠成万缕。
满眼兴亡知几许。
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这首词写作者在________(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感情。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2)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
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标题《青玉案·残春》可知,本诗写的是暮春之景。
上片“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表达故园之思;下片“利名萦绊何时住”和“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可见诗人有归隐之意。
(2)从修辞方面来看,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从语言风格来看,下片善用口语,如“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通俗易懂,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隐居之意。
故答案为:⑴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⑵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
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作品?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C2. 以下诗句中,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B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深切忧虑。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限向往。
答案:1. 国家兴亡2.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辽阔天地的无限感慨。
四、论述题1. 分析《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仅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明月”和“霜”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思乡之情的表达。
而“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花儿含笑。
阳光洒满大地,温暖如初,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寒。
结束语: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第一篇: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二、野望 [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因此这里的“偷”是“偷偷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青苔;绿树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
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B.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C.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D.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答案:C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A. 当春乃发生B. 随风潜入夜C. 润物细无声D. 野径云俱黑答案:A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的忧虑和对_______的哀叹。
答案:国家的命运;自然景色的荒凉2. 《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景象。
答案:寂静、空旷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热的正午时分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其他山峰的豪情壮志,蕴含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人生巅峰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沉落,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登高望远,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2. 《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对枫桥、渔火、寒山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含答案).doc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H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瞑”,创设岀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牛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屮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Z美。
氏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Z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Z 艰苦,敌军Z强悍,边地Z荒凉,都于此七字屮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Z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歌鉴赏选择题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惟有南风旧认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谈谈幸亏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分析】【剖析】( 1)依据夏季光景的特色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季,“绿树”也说明是夏季。
(2)联合诗歌内容剖析,夏季的正午,诗人午休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断地掀起桌上的册页。
所以这里的“偷”是“悄悄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 青苔;绿树⑵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评论】⑴ 本题考察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需联合诗中相关信息剖析即可。
⑵ 该题考察对诗歌语言的剖析,考察的是炼字的艺术。
剖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而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光景描绘或感情的表达方面富裕如何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2.阅读诗歌,达成以下题目。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惧怕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采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有名诗人________。
(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作者过去听任邻妇扑枣,由于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子女;实际上是示意吴郎应当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表达邻妇扑枣是由于生活太贫穷,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谅解,对邻妇更为友善友善。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诗歌鉴赏是一种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欣赏其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活动。
以下是一份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 诗歌鉴赏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A. 诗歌的形式B. 诗歌的节奏C. 诗歌的韵律D. 诗歌的作者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主题是?A. 爱情B. 友情C. 思乡D. 人生哲理5.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歌鉴赏的方法?A. 朗读B. 背诵C. 翻译D. 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诗歌鉴赏时,我们通常从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入手。
7.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诗人通过______、______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形象。
8. 诗歌鉴赏中,“意境”是指诗人通过______、______等手法,使读者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9. 诗歌鉴赏时,要注意诗歌的______,即诗歌的深层含义或主题思想。
10. 诗歌鉴赏中,“韵律”是指诗歌的______和______的规律性安排。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诗歌鉴赏的意义和作用。
1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阅读以下诗歌,并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和韵律。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 阅读以下诗歌,并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和韵律。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其作用是()A. 渲染烘托B. 照应开头C. 揭示主题D. 承上启下答案:A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起到了渲染烘托蜀道艰险的作用。
2.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雄浑壮阔B. 清幽宁静C. 凄凉萧瑟D. 繁华热闹答案:C解析:落叶飘零,长江奔腾,描绘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3.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A. 对春天美景的留恋B. 渴望归隐的心境C. 对官场的厌恶D. 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归隐的愿望。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的是()A. 歌女羞涩的神态B. 歌女高超的技艺C. 诗人急切的心情D. 听众期待的模样答案:A解析:描绘了歌女羞涩、迟疑的神态。
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景象()A. 营造了欢快的氛围B. 烘托了凄凉的心境C. 展现了美丽的景色D. 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答案:B解析:通过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离别后的凄凉心境。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A. 诸葛亮B. 周瑜C. 曹操D. 孙权答案: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潇洒形象。
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夸张B. 比喻C. 排比D. 拟人答案:C解析:连用七组叠词,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A. 刘裕B. 刘义隆C. 拓跋焘D. 廉颇答案:A解析:“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B.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C. 人类不断发展,自然一成不变D. 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答案:B解析:体现了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的哲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B,C(2)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4)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B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有误。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
杨花落尽,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景物是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新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陶潜隐居田园;恬淡素朴(2)①诗中写自己虽居田园,但身怀文武之才而无人赏识,心有不甘。
希望有人能引荐自己,好一展平生抱负。
②诗中既多处引用典故、比喻、对比等手法委婉明志,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心迹。
表达了作者不遇于时的愤懑和急欲出仕、为国效力的急迫心情。
【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暗用”,“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自己家园的房屋虽然破旧,但远隔尘世,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
“弊庐”用陶渊明《移居》“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诗意;“尘喧”指尘世的喧嚷,与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所说“尘网”及《饮酒》中所说“车马喧”同义。
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远离尘世的高洁情怀。
正因为家居简陋,远离尘世,所以诗人自祖辈以来就一直在这里过着恬静素朴的田园生活。
“恬素”既指恬静素朴的物质生活,更指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接着写家室周围清幽宁静、高雅美好的自然环境。
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与高人隐士结友为邻,不与凡夫俗子交往;有大自然赐予的众多果树可养家活口,不必为生计而疲于奔波。
进一步写出家园环境的消幽宁静,衬托出自己情怀的高雅美好。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题示例】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
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
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选D。
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
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
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C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排比答案:A3. “花重锦官城”中的“花重”是什么意思?A. 花朵很重B. 花朵繁多C. 花朵颜色深D. 花朵盛开答案:B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6题。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A5. “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指的是什么?A. 太阳B. 白色的日历C. 白天D. 雪答案:A6.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友情C. 人生哲理D. 自然风光答案:C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维答案:A8.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A. 怀疑B. 惊讶C. 疑惑D. 好奇答案:B9. 这首诗中“思故乡”的“思”字是什么意思?A. 想念B. 思考C. 思念D. 思考答案:C。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C(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二、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 “浪淘沙”是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
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
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 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
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 西厢,就是指西厢房。
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
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 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 “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4分)四、(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五、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六、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答案】一、1.B、C 【解析】5 分,答对一项2 分,两项5 分,多选不给分。
B 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 项“化实为虚”说法错误,这里是由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
2.①“水似蓝”,表明水深莫测,西塞山势的峻峭,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②“乱云如絮”写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③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对比,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加以缈茫起伏的云絮飘飘,形成一种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一种艺术境界。
【解析】6 分,一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
二、1. BD(选B给3分,选D给2分。
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三、 1.(6分)【答案】AB【解析】A项,通常以58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
本词54个字,属于小令,可见《浪淘沙》多是小令。
B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2.(4分)【答案】①比喻。
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
②拟人。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
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以景结情)。
“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鉴赏】“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
“翠眉”,青翠的山气。
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
“菊花”一句,以菊拟人。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
“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
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指吴见山)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
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
“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
词人说: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
“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
“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
四、答案:B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五: BE 六: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