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整理考试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5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8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9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

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

决实际问题)

10我国1980年出版的潘shu主编教育心

理学一书,我国出版的第一步教育心理

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教

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缪世成编写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879年冯

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额建立第一所心理

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

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

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①连

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

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就将环境因

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

体的动作,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

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

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

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顺应,

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

化,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

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

自身原有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

的情境。同化主要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最近

发展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

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

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

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

式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

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

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

一性的形成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

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

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

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

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

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

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

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

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

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

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

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

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

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

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

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

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

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

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3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

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

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

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

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

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

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3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

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

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

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

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

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等。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

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4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

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

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

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

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

段。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

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

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

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

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

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

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

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

具体事物的支持。㈣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

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

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

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认知

发展的机制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

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

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

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

渡状态。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

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

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

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

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

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

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

征。2、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

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

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

殖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基本

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儿童早期

(自助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

(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对

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

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

我调整对绝望期的冲突)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

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

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

成)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

计划和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

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

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

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认知

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

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

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

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

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影响和干扰。②沉思型与冲动型;③

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

国)4立法行,执法型和司法型

学习风格差异

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

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

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

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

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

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

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

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

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

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

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

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

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

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

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

究院发展心理学博士霍尔德。加德纳提

出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

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

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

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

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

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

区别:

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

经验的过程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