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的妙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感手法运用到散文的景物描写中, 能使语句愈加地优美多姿、丰富多彩, 表现力更强,给人新鲜、奇特之感。
三、赏析语言
① 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 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把自己在长江三峡中一天航行所看到的美景感受 转化为欣赏一曲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乐。 从而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中陶醉 和迷恋的感情。
五、注意问题
通常用感官描写景物,感觉是互不转换的。 即通过视觉描写所见,通过听觉描写所 闻……而通感则不然,它可嗅出色彩,听 到气味,看到声音。
要体会通感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比 较其与一般用感官描写之间的区别。
如: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 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 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这是用 感官直接描写的语句,感觉互不沟通。
⑥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 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江河《星星变 奏曲》)
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以 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 以视觉感受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 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受, 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味.
四、细细品味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杯艳艳的酒,愈品愈甘 醇;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首酽酽的歌,愈听愈悦 心;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朵醇醇的画,愈赏愈怡 神;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首甜甜的诗,愈读愈陶 醉;
例如,鲁彦的《听潮》中有一段动人的描 写: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
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 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 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 水上。
落叶 摇一摇秋天 枯黄的日子纷纷落下 擦着目光 熊熊燃烧 几滴火溅到身上 烫痛一堆堆往事
追求人生的美好!
我们的共同目标!
句中“酽酽”原指液汁浓,味厚,是味觉; 但在这里指歌声醇厚、悠扬,是听觉。 作者在此用味觉形象表现听觉形象,显得真切生 动。
④ 王小玉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 润、舒畅,“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 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 孔不畅快”。(刘鹗《明湖居听书》)
②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 的。(《威尼斯商人》)
“节奏”一词是音乐术语,专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 规律的轻重缓急、强弱长短的现象。 这里却用于说明建筑物色彩的浓淡强弱和位置高低 错落的情况, 也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显得贴切逼真。
③ 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 的歌喉,运河边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 出玫瑰红的样子。(朱自清《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
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3、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 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 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4、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 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5、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 灿烂. 6、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 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7、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
描写白妞(王小玉)高超的说唱艺术。 说书是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而说唱声音的美是无形体、难 以捉摸的, 所以作者选用看得见的景象,经历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感觉, 想象得出的形象作喻体, 使读者能借助喻体的实体形象感受声音之美。 在这里,作者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触觉(“象熨斗熨过”)和 味觉(“象吃了人生果”)形象, 形容白妞的歌声圆润悦耳,娇嫩宛转, 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此运用得巧妙绝伦,魅力无穷!
“朦胧的月光”,安谧、幽静;“玫瑰的晨 雾”,美丽芬芳;“情人的蜜语”,浪漫热烈; “落花飘在水上”,似有声而无声。浓郁的诗 情,淡雅的画面,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这就是
通感的妙用
漯河三中 赵平新
一、通感定义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彼此之间的沟通称为通感。
二、通感作用
通感是客观世界在作者主观世界中复 杂感应的产物。适当运用通感,能增 强作品的新奇感,引起读者审美的再 创造。
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
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 思的小舟。
8、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
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 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9、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 湿了墓地的钟声…
10、那一刻,风睡浪眠,四周是那 样安静,鸟的声音传过来,是那样 的清晰可闻,那样的清丽动听,就 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濯过一样。
⑤ 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以歌声比花香,似乎不合情理, 但细细咀嚼,便觉得这比喻用得实在巧妙。 远去的歌声的“渺茫”正好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香 气的“缕缕”、“清雅”与“似有似无”。 作者紧紧抓住了“远处的歌声”和“微风中的花 香”似有若无、忽远忽近的共同点, 将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飘忽微妙、 新颖奇异的美感的深邃动人的境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声音像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是听 觉转化为视觉;“声音温柔”,这是心灵上的 感受;“像落花飘零在水上”,也是视听挪移; 声音又“蜜语那样芳醇”,这是听觉转化为嗅 觉。
作者用一组比喻描摹了海的声音,如脉脉的 柔板。在比喻中又运用通感手法,使听觉、视 觉、嗅觉之间互相转换,把声音、芳香、颜色、 形态与人的心灵感受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创造 了一个无比优雅、美妙的意境。
如: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 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 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这是用 通感手法描写的语句,视觉转化为听觉。
六、练习
运用通感写出句子。(任选其一) 1、父亲的亲切话语 2、老师的眼神 3、幸福 4、药的味道 5、花香 6、母亲爱孩子 7、落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