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实验四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一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一
fori = 2:2*n
fn = [fn,fn(i-1)+1/i];%定义fn =
end
Hn = [1/2];%定义Hn的初值为0.5
fori = 1:n
Hn = [Hn,fn(2*i)-fn(i)];
%定义Hn = -
end
plot(Hn)%显示函数Hn的曲线变化图
模块c:实现显示数列{Gn}曲线变化的功能
end
x = 1:n;
plot(x,Gn1,'b',x,Gn2,'r*')%显示拟合函数Gn1和原始函数Gn2的曲线图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函数的吻合程度。
运行结果(直接输出运行结果或者抓取Matlab运行结果的图片):
模块a:
模块b:
模块c:
模块d:
模块e:
问题回答:
(1)
由图可知,数列{Sn}的曲线随着n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是n越大,Sn的上升逐步趋缓。
《数学实验》报告
1.问题描述
讨论调和级数 的变化规律,
(1)画出部分和数列{Sn}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变化规律;
(2)引入数列{Hn}:Hn=S2n–Sn,作图观察其变化,猜测是否有极限
(3)引入数列{Gn}:Gn=S2n,作图观察其变化,寻找恰当的函数拟合;
(4)讨论部分和数列{Sn}的变化规律。
2.问题分析与实验过程
(2)
由图可知,数列{Hn}在刚开始时的上升幅度非常大,但是n增大到一定值后,Hn的上升趋缓,并逐步稳定。可以猜测数列{Hn}有极限。
(3)
由模块c显示的数列{Gn}的曲线变化,猜测Gn为一指数函数,设Gn=ln(a*n+b)。令Gn=e^Gn,然后进行一阶拟合。经一系列验证后,证明上述正确。

华南理工大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

华南理工大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

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1)人数:39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说明: 1.第一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1401-402(甘伟明/赖丽娟);2.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在31312,实验时间由理论课老师指定(郭礼华)。

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2)人数:38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说明: 1.第一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1403-404(袁炎成/张林丽);2.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在31312,实验时间由理论课老师指定(郭礼华)。

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3)人数:39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4)人数:37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说明: 1.第二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1403-404(袁炎成/张林丽);2.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在31312,实验时间由理论课老师指定(梁亚玲)。

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5)人数:41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说明: 1.第三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1401-402(张林丽/吕念玲);2.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在31312,实验时间由理论课老师指定(傅娟)。

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6)人数:31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制表时间:2019年1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年级:2017级(冯班)人数:49执行时间:2019年2月25日说明: 1.第四周电子线路基础课程设计31401-402(吕念玲/张林丽);2.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在31312,实验时间由理论课老师指定(林耀荣)。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一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一

《数学实验》报告1. 问题描述讨论调和级数∑(1n ∞n=1)的变化规律,(1)画出部分和数列{Sn}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变化规律;(2)引入数列{Hn}:Hn=S2n – Sn ,作图观察其变化,猜测是否有极限 (3)引入数列{Gn }:Gn=S2n ,作图观察其变化,寻找恰当的函数拟合;(4)讨论部分和数列{Sn }的变化规律。

2. 问题分析与实验过程1n 随着n 的增大,其数值逐渐减少,因此可以猜测调和级数∑(1n∞n=1)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逐步趋缓的。

根据这个,按照题目要求引入各种要求的数列,然后用MATLAB 进行求解,得出各个数列的曲线,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用MATLAB 求解时,把各个函数分成几个独立模块,方便调试。

程序:模块a :实现显示调和级数∑(1n∞n=1)曲线变化的功能function test2a(n)fn = [1]; %定义fn 的初值为1 for i = 2:nfn = [fn,fn(i-1)+1/i]; %定义fn = ∑(1n ∞n=1)endplot(fn) %显示函数fn 的曲线变化图模块b: 实现显示数列{Hn}的曲线变化的功能 function test2b(n)fn = [1]; %定义fn 的初值为1 for i = 2:2*nfn = [fn,fn(i-1)+1/i]; %定义fn = ∑(1n ∞n=1)endHn = [1/2]; %定义Hn 的初值为0.5 for i = 1:nHn = [Hn,fn(2*i)-fn(i)];%定义Hn = ∑(12∗n∞n=1) - ∑(1n∞n=1)endplot(Hn) %显示函数Hn 的曲线变化图模块c :实现显示数列{Gn}曲线变化的功能function test2c(n)Gn = [1.5]; %定义Gn 的初值为1.5 for i = 2:nGn = [Gn,Gn(i-1)+1/(2*i)+1/(2*i-1)];%定义Gn = ∑(12∗n ∞n=1)endplot(Gn) %显示函数Gn 的曲线变化图模块d:实现对数列{Gn}的拟合功能function y = test2d(n) Gn = [1.5]; for i = 2:nGn = [Gn,Gn(i-1)+1/(2*i)+1/(2*i-1)]; end xn = 1:n;Gn = exp(Gn); %令Gn = e ^(Gn)y = polyfit(xn,Gn,1) %对Gn = e ^(Gn)进行一阶拟合模块e :实现比较数据跟拟合数据吻合程度的功能function y = test2e(n) Gn1 = [];for i = 1:nGn1 = [Gn1,log(3.5621*i+0.8910)];%设置拟合函数Gn1 = log(3.5621*i+0.8910)endGn2 = [1.5];for i = 2:nGn2 = [Gn2,Gn2(i-1)+1/(2*i)+1/(2*i-1)];endx = 1:n;plot(x,Gn1,'b',x,Gn2,'r*') %显示拟合函数Gn1和原始函数Gn2的曲线图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函数的吻合程度。

219391689_大学数学课程引入数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

219391689_大学数学课程引入数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

效果& 同时%对数学演示实验进行分层次设计和建设%提供 线上线下结合
由"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组成的"分层次$实验指导&
大学数学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至少 学时的线上
设计开发演示实验和教具%提升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登录数学演示实验导学系统%观看演示
通过实物具体化这些知识与应用的结合点%通过教具 视频%进行仿真操作%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实验流程
生动展示背后的抽象结论& 同时为了资源共享和服务大 了解定理内涵%为线下进行逻辑推导做好了实例准备&
众%将实物实验进行虚拟仿真化%设计开发相应的虚拟演 进入课堂教学
示实验%增设学生自主设计模块%通过反复尝试#多重设计 课堂教学增设实物教具演示环节%具体直观地展示各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数字媒体#光电工程#智能医学等新科技前沿领域的 数学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图 数学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演示教学资源构建数学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提升学习效果& 使用数学演示实验的多为一二年级学生%
积极挖掘可演示的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他们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因此在使用演示实验系统
科技风 年 月
创新教学
!"#!$%&$'(') *+&,-./&$01$21(3$&)%)($1%()
大学数学课程引入数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
范秉理4刘玉婷4孔令臣4高 勃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摘4要大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着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诸多难题" 本文介绍了为破解当前大学数 学教学中的困局!引入数学演示实验以来所做的教学改革研究情况" 教学应用实践表明!数学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二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二
n=1; %存放线段的数量,初始值为j=0;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p(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p(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r(j,:)=q1; %原起点存入a
j=j+1;r(j,:)=q1+d; %新1点存入a
n=1; %存放线段的数量,初始值为1
for s=1:k %实现迭代过程,计算所有的结点的坐标
j=0;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l(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l(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e(j,:)=q1; %原起点存入a
j=j+1;e(j,:)=q1+d; %新1点存入a
程序:
function frat2(k) %显示等边三角形迭代k次后的图形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B=[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p=[0 0;10 0]; %存放结点坐标
B=[cos(pi/3)-sin(pi/3);sin(pi/3) cos(pi/3)];
得出这两个重要的曲线旋转公式。
感悟:
实现雪花的算法有多种,有时选择的算法虽然繁琐,往往却很好理解和方便调试错误。
d=(q2-q1)/3;
j=j+1;w(j,:)=q1; %原起点存入a
j=j+1;w(j,:)=q1+d; %新1点存入a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华科书本实验4.1,附C++程序)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华科书本实验4.1,附C++程序)

华中科技大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考生姓名考生学号班级指导老师路志宏2013年4月15日实验4.1实验目的:复化求积公式计算定积分试验题目:数值计算下列各式右端定积分的近似值。

(1)3221ln 2ln 321dx x -=--⎰; (2)12141dx x π=+⎰; (3)1023ln 3x dx =⎰; (4)221x e xe dx =⎰;实验要求:(1)若用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做计算,要求绝对误差限为71102ε-=⨯,分别利用他们的余项对每种算法做出步长的事前估计。

(2)分别用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做计算。

(3)将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做比较,并比较各种算法的计算量。

实验内容:1.公式介绍(1)复化梯形公式: []110(x )(x )2n n k k k h T f f -+==+∑=11(a)2(x )(b)2n k k h f f f -=⎡⎤++⎢⎥⎣⎦∑;余项:2''(f)()12n b a R h f η-=-; (2)复化Simpson 公式:11210(x )4(x )(x )6n n k k k k h S f f f -++=⎡⎤=++⎣⎦∑=111201(a)4(x )2(x )(b)6n n k k k k h f f f f --+==⎡⎤+++⎢⎥⎣⎦∑∑; 余项:4(4)(f)()()1802n b a h R f η-=-; (3)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11120(x)(x (x 2n bk k ak h f dx f f -++=⎡⎤≈++⎢⎥⎣⎦∑⎰;余项:(22)21()()()()(22)!n b G n a f R f x x dx n ηρω++=+⎰; 2.步长估计(1)1221f x -=-;则可以得到:2(2)1234(3x 1)(x 1)f-+=-;(2)152max 27f =;(4)1552424()(x 1)(x 1)f =-+-;(4)15808max 243f =估计步长:71(f)102n R ε-≤=⨯;将上述结果分别带入到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的余项中可以得到:复化梯形公式:45.581610h -≤⨯;1792n ≥;复化Simpson 公式:0.0498h ≤;21n ≥;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0.0549h ≤;19n ≥;(2)2241f x =+;则可以得到:2(2)2238(3x 1)(x 1)f -=+;(2)2max 8f =;42(4)2596(5x 10x 1)(x 1)f -+=+;(4)2max 96f =估计步长:71(f)102n R ε-≤=⨯;将上述结果分别带入到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的余项中可以得到: 复化梯形公式:42.738610h -≤⨯;3652n ≥; 复化Simpson 公式:0.0350h ≤;29n ≥;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0.0388h ≤;26n ≥;(3)33x f =;则可以得到:(2)233(ln 3)x f =;(2)23max 3(ln3)x f =;(4)433(ln 3)x f =;(4)43max 3(ln3)x f =估计步长:71(f)102n R ε-≤=⨯;将上述结果分别带入到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的余项中可以得到: 复化梯形公式:44.070710h -≤⨯;2457n ≥; 复化Simpson 公式:0.0758h ≤;14n ≥;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0.0838h ≤;12n ≥;(4)4x f xe =;则可以得到:(2)42x x f e xe =+;(2)24max 4f e =;(4)44x x f e xe =+;(4)24max 6f e =估计步长:71(f)102n R ε-≤=⨯;将上述结果分别带入到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 公式和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的余项中可以得到: 复化梯形公式:41.424810h -≤⨯;7019n ≥; 复化Simpson 公式:0.0424h ≤;24n ≥;复化Gauss-Legendre I 型公式:0.0469h ≤;22n ≥;3.C++编程计算结果(1)区间逐次分半求积法:依据“事后误差法”,将区间逐次分半进行计算,并利用前后两次计算结果来判断误差的大小。

数学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

数学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

数学实验课程名称:数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Mathematics课程代码:140099学分:2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32(其中,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是否独立设课:☑是□否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面向专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班等各专业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温旭辉实验室负责人:黄平一、教学信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实际问题为试验内容,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基本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Matlab 等常用的数学软件,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上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实验结果,在失败与成功中获得真知。

考核方式:本课程不设专门的考试,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对结果讨论。

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资源(一)实验指导书与参考书1. 李尚志等.《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萧树铁.《大学数学-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李卫国.《高等数学实验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谢云荪等.《数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二)多媒体教学资源(课程网站、课件等资料)1. 温旭辉,数学实验课件(PPT),h t t p://222.16.42.167/m t l a b c e n t e r/2.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h t t p://222.16.42.167/m t l a b c e n t e r/。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数学实验》报告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 信息工程电联班学号:姓名:实验名称: 特征根与特征方程实验日期: 2016/05/31特征根与特征方程1.实验目的掌握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矩阵的对角化等概念与理论; 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理解由差分方程x k+1=Ax k;提高对离散动态系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实验任务1.当捕食者-被捕食者问题中的捕食系数p就是 0、125时,试确定该动态系统的演化(给出xk的计算公式)。

猫头鹰与森林鼠的数量随时间如何变化?该系统趋向一种被称为不稳定平衡的状态。

如果该系统的某个方面(例如出生率或捕食率)有轻微的变动,系统如何变化?2.杂交育种的目的就是培养优良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如果农作物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AA,Aa,aa。

其中AA为优良品种。

农场计划采用AA型植物与每种基因型植物相结合的方案培育植物后代,已知双亲基因型与其后代基因型的概率。

问经过若干年后三种基因型分布如何?要求: (1)建立代数模型,从理论上说明最终的基因型分布。

(2)用MATLAB求解初始分布为0、8,0、2,0时,20年后基概率父体-母体基因型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后代基因型AA11/201/400Aa01/211/21/20aa0001/41/21 3.实验过程3、1实验原理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3、矩阵的对角化4、离散线性动态系统5、eig命令3、2算法与编程3、2、1clear, clca = -20*100;b = -a;c = a;d = b; p = 0、1;n = 100;xlabel('|\lambda| >1,|u|<1')axis([0 b 0 d]),grid on,hold onx = linspace(a,b,30);A = [0、5 0、4;-0、125 1、1];[pc,lambda] = eig(A);[Y,I] = sort(diag(abs(lambda)),'descend');temp = diag(lambda);lambda = temp(I)pc = pc(:,I)pc = -pc;z1 = pc(2,1)/pc(1,1)*x;z2 = pc(2,2)/pc(1,2)*x;h = plot(x,z1),set(h,'linewidth',2),text(x(7),z1(7)-100,'v1')h = plot(x,z2),set(h,'linewidth',2),text(x(20),z2(20)-100,'v2')button = 1;while button == 1[xi yi button] = ginput(1);plot(xi,yi,'go'),hold onX0 = [xi;yi];X = X0;for i=1:nX = [A*X, X0];h = plot(X(1,1),X(2,1),'R、',X(1,1:2),X(2,1:2),'r-'); hold ontext(X0(1,1),X0(2,1),'x0')quiver([X(1,2),1]',[X(2,2),1]',[X(1,1)-X(1,2),0]',[X(2, 1)-X(2,2),0]',p)set(h,'MarkerSize',6),grid,endend3、2、2clear;A=[1 0、5 0;0 0、5 1;0 0 0];X=[0、8;0、2;0];for i=1:20X=A*X;endX20=XX=[0、8;0、2;0];C=[1 1 1]';n=0;while norm(X-C,'fro')>1、0e-16 C=X;n=n+1;X=A*X;endformat long;X,n结果分析1、2、>>X20 =0、9999998092651370、48630 X =1、00000、00000 n =524.实验总结与实验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掌握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矩阵的对角化等概念与理论;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理解由差分方程xk+1=Axk;提高对离散动态系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微分方程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微分方程

《数学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信息工程电联班学号:姓名:实验名称:微分方程实验日期:2016/04/19M 01. 实验目的了解求微分方程解析解的方法 了解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 了解 dsolve,ode45 指令的使用方法 2. 实验任务1.用dsolve 函数求解下列微分方程(2)()()2()(0)1,(0)0y x y x y x y y '''=+⎧⎨'==⎩2. 我辑私雷达发现,距离d 处有一走私船正以匀速a 沿直线行驶,缉私舰立即以最大速度(匀速v )追赶。

若用雷达进行跟踪,保持船的瞬时速度方向始终指向走私船,则辑私舰的运动轨迹是怎么的?是否能够追上走私船?如果能追上,需要多长时间?3. 实验过程3.1实验原理 3.1.1任务一dsolve(‘equation ’,’condition ’,’v ’)(1) equation 是方程式,condition 是条件,v 是自变量(缺省为t )(2)若不带条件,则解中带积分常数 (3)如果没有显示解,则系统尝试给出隐式解 (4)如果无隐式解,则返回空符号。

3.1.2任务二以0S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设缉私船出发的起点坐标为00(x ,y ),根据题意22200x y d +=,经过时间t ,走私船到达S(at,0),缉私船到达M(x,y),追赶时,缉私船总是向走私船所在的位置追赶,设在t+dt 时刻,缉私船到达'(,)M x dx y dy ++,则M,M ’,S 三点一图2 dt 时刻追击图由图可知,0dy y dx at x-=- (1)即dxyat x dy-=- (2)此即缉私船的追辑模型。

方程(2)两边对y 求导,得22d x dt y a dy dy-= (3)又因为缉私船的速度恒为v ,因此222dy dx v dt dt ⎛⎫⎛⎫=+ ⎪ ⎪⎝⎭⎝⎭(4)即dy dt=(5)把方程(5)代入(3),并结合初始条件:00000()'()x y x x x y y =⎧⎪⎨=⎪⎩,可知,求解模型(2),即求解如下模型0000''()'()yx x y x x x y y ⎧⎪=⎪⎪=⎨⎪⎪=⎪⎩(6)其中ak v=为常数。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

华工数学实验报告篇一:华工数学实验报告微分方程《数学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信息工程电联班学号:姓名:实验名称:微分方程实验日期:XX/04/191.实验目的了解求微分方程解析解的方法了解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了解 dsolve,ode45 指令的使用方法2.实验任务1.用dsolve函数求解下列微分方程?y??(x)?y?(x)?2y(x)(2)? ?y(0)?1,y(0)?0?2. 我辑私雷达发现,距离d处有一走私船正以匀速a 沿直线行驶,缉私舰立即以最大速度(匀速v)追赶。

若用雷达进行跟踪,保持船的瞬时速度方向始终指向走私船,则辑私舰的运动轨迹是怎么的?是否能够追上走私船?如果能追上,需要多长时间?M03.实验过程3.1实验原理dsolve(‘equation’,’condition’,’v’)(1) equation是方程式,condition是条件,v是自变量(缺省为t)(2)若不带条件,则解中带积分常数(3)如果没有显示解,则系统尝试给出隐式解(4)如果无隐式解,则返回空符号。

以S0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设缉私船出发的起点坐标为,根(x0,y0)据题意x02?y02?d2,经过时间t,走私船到达S(at,0),缉私船到达M(x,y),追赶时,缉私船总是向走私船所在的位置追赶,设在t+dt时刻,缉私船到达M'(x?dx,y?dy),则M,M’,S三点一图2 dt时刻追击图由图可知,即 dy0?y? dxat?x(1)?ydx?at?x dy(2) 此即缉私船的追辑模型。

方程(2)两边对y求导,得 d2xdt?y2?a dydy(3) 又因为缉私船的速度恒为v,因此即dy?dt?dy??dx?v2?????? ?dt??dt?22(4) (5)?x(y0)?x0?把方程(5)代入(3),并结合初始条件:?x0,可知,x'(y)?0?y0?求解模型(2),即求解如下模型??yx''??? ?x(y0)?x0?x?x'(y0)?0y0?? (6) 其中k?a为常数。

培育计划,华南理工大学13数学学院各系本科课程学分及所需必修选修大全报告

培育计划,华南理工大学13数学学院各系本科课程学分及所需必修选修大全报告

数学类创新班(本硕连读)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专业代码:070101学制:3+1年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培养德才兼备,数学及应用数学领域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有很强的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的毕业生大部分要攻读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攻读与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如:经济、金融、管理等。

使之具备进一步从事数学及应用数学各个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目标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等的潜在能力。

目标3:(系统认知和创新能力)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

了解相关的数学应用技术。

目标4:(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自动化科学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全球竞争意识,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数学和应用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力、抽象思维力等基本能力以及理论分析能力;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广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可塑性和很强的发展潜力。

华工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华工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数值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理解并应用插值法、数值积分、数值微分、数值解法等数值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提高数值计算能力和编程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插值法1.1 拉格朗日插值法1.2 牛顿插值法1.3 线性插值法1.4 拉格朗日插值法与牛顿插值法的比较2. 数值积分2.1 牛顿-科特斯公式2.2 帕普斯公式2.3 比较牛顿-科特斯公式与帕普斯公式的精度3. 数值微分3.1 前向差分法3.2 后向差分法3.3 中点差分法3.4 比较三种差分法的精度4. 数值解法4.1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4.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法4.3 比较不同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四、实验步骤1. 插值法1.1 输入插值点的数据,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插值多项式。

1.2 使用牛顿插值法计算插值多项式。

1.3 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插值多项式。

1.4 比较三种插值法的精度。

2. 数值积分2.1 输入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使用牛顿-科特斯公式进行数值积分。

2.2 使用帕普斯公式进行数值积分。

2.3 比较两种数值积分方法的精度。

3. 数值微分3.1 输入函数和求导点的数据,使用前向差分法、后向差分法和中点差分法计算导数。

3.2 比较三种差分法的精度。

4. 数值解法4.1 输入线性方程组或非线性方程,使用迭代法求解方程组或方程。

4.2 比较不同迭代法的收敛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插值法通过比较三种插值法的精度,得出以下结论:- 线性插值法精度最低。

- 拉格朗日插值法与牛顿插值法精度较高,但牛顿插值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计算多项式的导数,增加了计算量。

2. 数值积分通过比较牛顿-科特斯公式与帕普斯公式的精度,得出以下结论:- 牛顿-科特斯公式精度较高。

- 帕普斯公式精度较低。

3. 数值微分通过比较三种差分法的精度,得出以下结论:- 中点差分法精度最高。

- 后向差分法次之。

- 前向差分法精度最低。

4. 数值解法通过比较不同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得出以下结论:- 牛顿迭代法收敛速度最快。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 别 学 号 姓 名
一、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c h a
)m ? 答:两齿轮配合时,分度圆是相切的!一齿轮的齿顶圆和另一齿轮的齿跟圆之间是有间隙的!齿条刀具插齿时是模仿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过程。

因此,当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等于(ha*+c*)m ,即,多出一了个c*m,以便切出传动时的顶隙部分!
二、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答: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那条线)与轮坯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且做纯滚动。

三、设定预加工齿轮的参数,附上模拟加工出来齿廓图,说明同一齿轮基本参数下,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几何尺寸上有何不同?
答:在齿轮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齿数、模数、压力角),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渐开线是相同的。

其不同之处是,正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上的部分(远离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平直些;负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下的部分(靠近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弯曲些。

负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瘦,正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胖。

四、模拟加工一个发生根切的齿轮,附上所描绘的齿廓图,用彩色笔描出齿廓曲线的根切段。

五、以四题中发生根切的齿轮为例,说明避免根切发生的措施,并模拟加工出来,附上齿轮加工后的齿廓图。

答:避免发生根切的措施
1、使被切齿轮的齿数多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减小齿顶高系数ha*或加大刀具角α
3、变位修正法
这里是因为设置了加工齿轮齿轮数为16而发生根切,根据计算,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
17,其他参数不变,将齿轮齿数改为23,得到下图,齿轮不发生根切。

华理大物实验报告

华理大物实验报告
此时的场强为 (5)
将A、B间充以电阻率为ρ、厚度为 的均匀导电质,不改变其几何条件及A、B的电位,则在A、B之间将形成稳恒电流场。设场中距中心线r点处的电势为 ,在 处宽度为 的导电质环的电阻为 (6)
从 到 的导电质的电阻为 (7)
电极A、B间导电质的总电阻为 (8)
由于A、B间为稳恒电流场,则 (9)
2实验名称静 电 场 测 绘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分布。
2.加强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由于静电实验条件苛刻且不稳定,而稳恒电流的电场和相应的静电场的空间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稳恒电流的电场来模拟测绘静电场。
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场的对应关系为
静 电 场
稳 恒 电 流 场
=0.8926
=0.8926
0
9.998
13.34
9.992
13.33
9.994
1.333
金属圆通
720.3
9.998
16.59
=1.6878
=1.6821
0.3
9.998
16.60
9.998
16.59
9.998
9.354
1.659
9.356
9.354
9.354
木球
985.5
10.792
11.91
=1.1478
1.46
1.69
1.95
2.19
2.42
2.68
电阻 ,由下图中的拟合直线得出斜率 ,
则电阻率
六.分析讨论题
当惠斯登电桥平衡后,若互换电源与检流计位置,电桥是否仍保持平衡?试说明之。
答:电桥仍保持平衡。在互换电源与检流计位置前,电桥平衡条件为 ,互换位置后的电桥线路如下。在新桥路内,若 ,检流计无电流通过,A,D两点电位相等。则有 ,因而有 的关系。这样 。即 就是互换位置前的平衡条件。所以电桥仍保持平衡。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实验五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实验五

2
3 文献调研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研究,起源于l9世纪末法国人Sir Franis Gahon的工作。到20世纪90 年代, 开始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快速发展起来。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以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 研究者用计算机实现了较高质量的人脸灰度图模型。 这阶段的工作特点是识别过 程全部依赖于操作人员。 第二阶段是人机交互式识别阶段,其中用几何特征参数 来表示人脸正面图像是以Harmon和Lesk为代表,将人脸面部特征用多维特征矢 量表示出来,并设计了基于这一特征表示法的识别系统。而以Kaya和Kobayashi 为代表,则采用了统计识别的方法、用欧氏距离来表示人脸特征。这两类方法都 摆脱不了人的干预。第三阶段是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近十余年来,随着高 速度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人脸模式识别方法有了较大的突破,提出了多种机器 全自动识别系统,人脸识别技术进人了实用化阶段。如Eyematic公司研发的人脸 识别系统。我国清华大学的“十五”攻关项目《人脸识别系统》也通过了由公安 部主持的专家鉴定。 目前人脸识别的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光照变化是影响人脸识别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对该问题的解决程度关 系着人脸识别实用化进程的成败,在人脸图像预处理或者归一化阶段,尽可能地 补偿乃至消除其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2)成像角度及成像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即人脸的姿态的变化,会垂直于 图像平面的两个方向的深度旋转,会造成面部信息的部分缺失。 (3)不同年龄的人脸有着较大的差别。身份证是以前照的,在逃犯的照片 也是以前的,因此在公安部门的实际应用中,年龄问题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4)采集图像的设备较多,主要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由于成 像的机理不同, 形成了同类人脸图像的识别率较高,而不同类间人脸图像识别率 较低的情况。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5)人脸图像的数据量巨大。目前由于计算量的考虑,人脸定位和识别算 法研究大多使用尺寸很小的灰度图像。 一张64*64像素的256级灰度图像就有4096 个数据,每个数据有256种可能的取值。定位和识别算法一般都很复杂,在人脸 3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实验教学是理工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展开讨论,从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以及实验报告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探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中的失败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其次,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

在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需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同时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

最后,实验报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报告的写作,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报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思路。

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在学生的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设计与数据评价课程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设计与数据评价课程简介
• 在国外相当普遍地开设“试验设计”这门课程 • 美国哈佛大学 • 开设“Design of Experiments(实验设计)”、 “Design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科学研究设 计)”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开设“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试验设 计和分析)”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上开一设内容“Ex下p一e内ri容ment回a主l D目录esign(试验设返回计)”202,0/5/14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4
教学目的和要求
• 试验设计和数据评价课程是面向全校化学和化类专 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共公选修课。
• 目的 • 通过学习现在广泛应用的试验设计和数据评价的基 本理论,
• 培养学生在实验室或企业的有关科研课题研究时, 独立开展各种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4
课程教学简况及特色
•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和实战 • 主要从化学、化工、材料、造纸、环境、食品等专 业方面,结合大量实例进行讨论 • 避免过多数学论证,着重以化类专业语言来阐述统 计理论的结论、意义和应用,专业特征明显 • 课程使用了世界著名的优秀SPSS计算机应用软件, 适宜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生的使用,具有时代特色。
的能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4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具体要求: • 学习了解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及2分布等数 理统计的基本理论。 • 理解和掌握上述理论应用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析因实验设计、混区设计、正交试验设 计、回归分析等。 • 学习SPSS应用软件,通过实例熟练运用SPSS解决 与实验设计和数据评价的有关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布社辉课程编号 145022课程学分 3 分起始日期 2015年5月28日实验题目一Solution of Nonlinear Equations--Bracketing method and Newton-Raphson method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1.Find an approximation (accurate to 10 decimal places) for the interest rate I thatwill yield a total annuity value of $500,000 if 240 monthly payments of $300 are made.2.Consider a spherical ball of radius r = 15 cm that is constructed from a variety ofwhite oak that has a density of ρ = 0.710. How much of the ball (accurate to eight decimal places) will be submerged when it is placed in water?3.To approximate the fixed points (if any) of each function. Answers should beaccurate to 12 decimal places. Produce a graph of each function and the line y = x that clearly shows any fixed points.(a) g(x) = x5 − 3x3 − 2x2 + 2(b) g(x) = cos(sin(x))【实验分析】1.Assume that the value of the k-th month is , the value next month is, whereSo the total annuity value after 240 months is :To find the rate I that satisfied A=5000000, we can find the solution to the equationThe Bisec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find the solution of .2.The mass of water displaced when a sphere is submerged to a depth d is:The mass of the ball isAppl ying Archimedes’ law, , produce the following equations:So g(d)=, and Bisec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find the root.3.In this problem, the target is to find the fixed point by fixed point iteration. So wecan use fixed point iteration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a),so ,Plot the function g(x) and y=x,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three fixed point, where ,It can be solved that:for,for,for,So, ,,, they are all repelling fixed point, fixed point iteration method cannot converge to them.(b). From the graph below we know that the fixed point liesbetween 0.5 and 1. Where . So the fixed point is attractive fixed point. I initially guess that p=0.75, and apply fixed point iteration method to find the solution.【实验过程和程序】1.The value of g(I) will change significantly but little change of I, so that it’sunwise to plot the figure about I and g(I). Instead, the interest will be bound by [0,1] by common sense. So I set the left end point of Bisection method to 0, right end point to 1. The precision is set to 1e-10.Code for g(I) is :Code for applying Bisection method is :2.The since the density of the ball is smaller than water, so depth submerged shouldnot be larger than 2r, and not less than 0. So I set the left end point of Bisection method to 0 and right to 2r.Code for g(d) is :Code for applying Bisection method is :3.(a)Code for function g:Code for applying fixed point iteration:Code for plot the graph:(b)Code of this problem is similar to the previous one, so it’s not illustrated here.【实验结果】1.Result for the program is :So the annual interest rate is 31.78710938%2.X-axis is the depth and Y-axis is for g(d). Blue line is the function value versusdepth. Red line is y=0.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graph that the solution is about 19.And by using Bisection method, the solution depth=19.306641cm is found, with8 significance bit.3.(a) No fixed point can be found. By solving this equation, we can find that x=2 isone of the solution. If we set the initial point to 2.00000000001 or 1.9999999, the result is the same:. If we set initial point to 2, the point can be found:.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part.(b)The fixed point p=0.768169156736 is found:实验题目二Solution of Linear Systems--Gaussian elimination and pivoting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Find the sixth-degree polynomial y = a1 + a2x + a3x^2 + a4x^3 + a5x^4 + a6x^5 + a7x^6 that passes through (0, 1), (1, 3), (2, 2), (3, 1), (4, 3), (5, 2), and (6, 1). Use the plot command to plot the polynomial and the given points on the same graph. Explain any discrepancies in your graph.【实验分析】To find the coefficient of each term, we can substitute all the given point to the equations and construct an argument matrix AX=B. Then perform triangular factorization and solve the upper-triangular and lower triangular matrix by back substitution method.Since det(A) = 2.4883e+07 ≠ 0,there exist a unique solution for AX=B.【实验过程和程序】Code for construct coefficient matrix A:Code for construct matrix B:Solve X by triangular factorization and back substitution method:【实验结果】The result for coefficient matrix:The graph of the polynomial is shown below. Blue lines denotes the graph for the polynomial and red points are the sample points. This polynomial fits the points well.Iterat ion of Linear System’s solution--Seidel iteration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a)Start with P0 = 0 and use Jacobi iteration to find Pk for k = 1, 2, 3. Will Jacobi iteration converge to the solution?(b) Start with P0 = 0 and use Gauss-Seidel iteration to find Pk for k = 1, 2, 3. Will Gauss-Seidel iteration converge to the solution?【实验分析】In this problem we only need to construct the coefficient matrix and matrix B and then apply the Jacobi Iteration method and Gauss-Seidel Iteration method to find the solution. SinceA satisfy strictly diagonally dominant, so the iteration steps will converge.【实验过程和程序】【实验结果】Points in first three iteration is shown below. Both this two method will converge.Interpolation--Spline interpolation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The measured temperatures during a 5-hour period in a suburb of Los Angeles on November 8 are given in the following table.(a)To construct a Lagrange interpolatory polynomial for the data in the table.(b)To estimat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given5-hour period.(c)Graph the data in the table and the polynomial frompart (a) on the same coordinate system. Discuss thepossible error that can result from using thepolynomial in part (a) to estimate the averagetemperature.【实验分析】(a)X=[1,2,3,4,5,6] Y=[66,66,65,64,63,63], the target is to construct a Lagrangeinterpolatory polynomial for X and Y. We can apply the Lagrange approximation method to solve it.(b)After we get the interpolatory polynomial, we can use a great amount of samplepoints and estimate the function value of them and take the mean.(c)Error contain in Lagrange interpolatory polynomial of 5-degree is:, where Error o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equals to the mean of , which is:Error ====240.06【实验过程和程序】(a)Construct X and Y, and solve it by Lagrange approximation:(b)After we get the polynomial function, we calculate function value on a set ofsample points and get their mean a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c)plot X_new and Y_new in part(b) is equivalent to plot P N(x). And error bound canonly be obtain by analyzing since f(x) is unknown.【实验结果】(a) We can get the result:Which means that:(b)By taking the mea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64.5℉:(c)The graph for polynomial and the sample points is shown below. Error bound for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240.06.实验题目五Curve Fitting--Least mean square error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1.The temperature cycle in a suburb of Los Angeles on November 8 is given in theaccompanying table. There are 24 data points.(a)Follow the procedure outlined in Example5.5 (use the fmins command) to find theleast-squares curve of the form f (x) = Acos(Bx)+C sin(Dx)+ E for the given set ofdata.(b)Determine E2( f ).(c)Plot the data and the least-squares curvefrom part (a) on the same coordinatesystem.【实验分析】(a)In this problem. The hour 1~midnight p.m. can be map to 1~12, 1~noon a.m. canbe map to 13~24. So hour and temperature can be used to fit the curve. To get the curve with minimum error, which is define as:The best A, B, C, D, E can be found when:(b)is defined as:In our case,【实验过程和程序】(a) The function of the error is:Using command, A B C D E can be solved. (b) By the function solved by part(a), we can calculate for each sample pointand then calculate :(c) Code to plot the line:【实验结果】(a)The result for parameter A B C D E is:So the least-squares curve is :(b)Error for f(x) is:(c)Graph for least-squares curve and sample points is:Notice that the result of function fminesarch is sensitive about the input seeds.Firstly the seed is [1 1 1 1 1], and get the result [0.1055 -2.1100 0.9490 -4.869861.0712]. In second step, seed is [0.1 2 1 -5 61] and result is [0.0932 2.11141.175 -5.127 61.0424]. By 4 iterations, I find a good fit of the data and get the seed[1 0.1 1 1 60].Numerical Integration--Automatically select the integration step of the trapezoidal method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i) Approximate each integral using the compositetrapezoidal rule with M = 10.(ii) Approximate each integral using the compositeSimpson rule with M = 5.【实验分析】The formula of each function is given in this problem, so we just need to use composite trapezoidal rule and composite Simpson rule to solve them.【实验过程和程序】Function of the six equations:Code for calculation:【实验结果】Solution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Euler’s Method and Heun’s Method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时间:2015年5月28日【题目】(Supplement) A skydiver jumps from a plane, and up to the moment he opens theparachute the air resistance is proportional to (v represents velocity). Assume that the time interval is [0,6] and hat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downward direction isover [0,6] with v(0)=0Use Euler’s method with h=0.05 and estimate v(6).【实验分析】The function of , where left end point is 0 and right is 6, with initial point v(0)=0. So we can apply Euler’s method directory to solve the problem.【实验过程和程序】Function of :Code of applying Euler’s method:【实验结果】….,so v(6)=10.07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问题1 对一个等边三角形, 每条边按照Koch曲线的方式进行迭代, 产生的分形 图称为Koch雪花。编制程序绘制出它的图形,并计算Koch雪花的面积。
2.1 实验原理 1、Koch曲线的产生 Koch曲线是通过图形迭代的方式产生的,其迭代规则为: 对一条线段, 先将其分成三等份,然后将中间的一段替换成以此为底边的等 边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无限迭代下去,最终得到的就是Koch曲线。 2、Koch雪花的产生 Koch雪花是通过对K似。如下所述: 对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按照上面所述的Koch曲线的迭代规则进行迭代, 1
实验四
地 点: 计算中心
迭代与分形
202 房; 实验台号: 评 分: 刘小兰 03
实验日期与时间: 预习检查纪录: 电子文档存放位置: 电子文档文件名:
2018 年 4 月 25 日
实验教师:
信息工程 4 班-03-陈邦栋实验四.doc
批改意见:
1. 实验目的
- 了解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 - 了解通过迭代方式,产生分形图的方法; - 了解分形几何的简单应用。
plot(p(:,1),p(:,2)); %显示各结点的连线图 fill(p(:,1),p(:,2),'b'); %填充颜色 axis off %不要坐标轴 axis equal %各坐标轴同比例 set(findobj(gcf,'type','patch'),'edgecolor','none') %不显示这些正方形的边界 area(s)=polyarea(p(:,1),p(:,2)); %计算每次迭代后 Koch 雪花的面积 end figure(2) hold on; range=1:k; plot(range,area,'go',range,area,'r','linewidth',2); %画出 Koch 雪花的面积值和面积曲线 axis([1 k 50 80]); xlabel('迭代次数'); ylabel('Koch 雪花的面积'); legend('面积大小','面积曲线'); %固定坐标轴的范围
2.3 实验结果
在MATLAB中运行以上的程序,可以得到效果图如下,图1中 (a)~(f) 分别 为不同迭代次数下产生的效果图,图2为不同迭代次数下Koch雪花的面积: 3
(a)
(b)
(c)
(d)
(e)
(f)
4
图 1 不同迭代次数产生的效果图 (a)迭代次数为 1;(b)迭代次数为 2;(c)迭代次数为 3; (d)迭代次数为 4;(e)迭代次数为 5;(f)迭代次数为 6。
set(gcf,'color','w');
3.2 实验结果 6
在MATLAB中运行以上的程序,可以得到效果图如下:
图 3 分形树叶迭代效果图
4 实验总结和实验感悟 本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对于一个程序,虽然使用迭代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我们 想要的结果,并且代码也不会很长,但是随着迭代次数的增长,程序的运算量将 会增长的越来越快, 对于普通的电脑来说,一般会出现电脑很卡或者直接内存不 足的问题。因此,虽说迭代的代码比较简洁,但是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运算时 间。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加上算法的不断优化,以后的迭代程序将 会越来越快。
7
j=j+1;r(j,:)=q1; j=j+1;r(j,:)=q1+d; j=j+1;r(j,:)=q1+d+d*A'; j=j+1;r(j,:)=q1+2*d; end n=4*n; p=[r;q2]; figure(1) hold on;
%原终点作为下条线段的起点,在迭代下条线段时存入 r %全部线段迭代一次后,线段数量乘 4 %重新装载本次迭代后的全部结点 %同一幅图画出不同迭代次数的效果图
每条边都会产生一条Koch曲线,三条边的Koch曲线叠加起来的分形图就叫做 Koch雪花。 3、Koch雪花的面积计算 经过k次迭代的Koch雪花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S (k ) =
i =0
k
i 3 1 i 3 N 4 3
2
(1)
其中,N为初始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在 MATLAB 仿 真 中 , 我 们 可 以 直 接 使 用 计 算 封 闭 图 形 面 积 的 函 数 polyarea(X,Y),其基本的语法所示: A = polyarea(X,Y) A = polyarea(X,Y,dim) 其中,A = polyarea(X,Y) 返回向量 X 和 Y 中顶点所指定多边形的面积。 如果 X 和 Y 是大小相同的矩阵,则 polyarea 返回 X 和 Y 的各列所定义多 边形的面积。如果 X 和 Y 是多维数组,则 polyarea 返回 X 和 Y 第一个非 单一维度中的多边形的面积。A = polyarea(X,Y,dim) 沿着标量 dim 指定的维度 进行运算。
close all; %关闭已经打开的所有图片 clear,clc; %清空工作区和命令行窗口 k=6; %迭代次数,修改该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图 area=zeros(1,k); %存放不同迭代次数下的 Koch 雪花的面积 p=[0 0;5 5*sqrt(3);10 0;0 0];%存放结点坐标,每行一个点,初始值为两结点的
2
坐标 n=3; for s=1:k j=0; %存放线段的数量,初始值为 1 %实现迭代过程,计算所有的结点的坐标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以下根据线段两个结点的坐标,计算迭代后它们之间增加的三个 %结点的坐标,并且将这些点的坐标按次序存暂时放到 r 中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每条边计算一次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原起点存入 r %新 1 点存入 r %新 2 点存入 r %新 3 点存入 r
2.2 算法与编程 2.2.1 算法描述 根据上面所述的迭代原理,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分别按照 Koch曲线的 迭代规律进行迭代,即可形成Koch雪花。Koch曲线的迭代规律为将一条线段三 等份, 并将中间段用以该段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边替代。每次迭代在原图 形的每条边上重新生成一个边长为原边长三分之一的小等边三角形。在仿真中, 每次迭代产生的结点的坐标都可以得到并保存,因此可以利用 MATLAB自带的 计算封闭图形的函数polyarea(X, Y),计算Koch雪花的面积。 2.2.2 编程
5
3.问题2
(选做)自己构造生成元(要有创意) ,按照图形迭代的方式产生分形图, 用计算机编制程序绘制出它的图形
3.1 编程
close all; clear,clc; %关闭已经打开的所有图片 %清空工作区和命令行窗口
x=[0.5;0.5]; %初始点的设置 plot(x(1),x(2),'.'); %绘制初始点 p=[0.89 0.92 0.98 1];%用于概率判断分类的数组 b1=[0;1.6]; b2=[0;1.6]; b3=[0;0.44]; b4=[0;0]; %构造变换矩阵 A1=[0.8,0.02;-0.02,0.8]; A2=[0.2,-0.25;0.23,0.22]; A3=[-0.15,0.28;0.5,0.3]; A4=[0,0;0,0.2]; %开始迭代,修改 i 可以修改迭代次数 for i=1:10000 r=rand; %产生随机数 if r<p(1) %依照随机概率进行分类 x=A1*x+b1; elseif r<p(2) x=A2*x+b2; elseif r<p(3) x=A3*x+b3; else x =A4*x+b4; end plot(x(1),x(2),'g');%画出迭代产生的点 hold on; %绘制在同一张图片上 end axis off; axis equal %不显示坐标轴 %各坐标轴同比例 %设置图象背景为白色
80 面积大小 面积曲线
75
Koch雪花的面积
70
65
60
55
50
1
2
3
迭代次数
4
5
6
图 2 不同迭代次数下 Koch 雪花的面积
2.3 结果分析
迭代与分形的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当迭代次数比较小的时候,程序运行比较 快,但是当迭代次数比较大时,程序运行时间会比较长,甚至可能死机。由公式 (1)的极限值可以知道,当迭代次数取无限大的时候,Koch雪花的总面积将趋于 无穷大,但在实验中,由于实验硬件的限制,测试的迭代次数比较小,加上随着 迭代次数的增大,Koch雪花的面积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因此如图2所示效果并不 明显。从图1的(e)和(f)可以看出,迭代5次和迭代6次的效果图在肉眼看起来并没 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在本次试验中,设置迭代次数为无限大的做法也是没有意 义的,只会增加计算机的负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