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词类活用(教师版)
词类活用(教师版)“活”出生命的色彩——词类活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鉴别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的用法。
二、学习重点鉴别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
三、学习难点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的用法。
四、学法指导1、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参阅人教版必修五第90页《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掌握词类并辨明句法成分,把握词与词的组合关系五、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名词动词1、知识回顾(1)实词形容词数词(1)词语分类:量词代词副词介词(2)虚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句法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2、课前准备(1)指出现代生活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
①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鲁迅《友邦惊诧论》)国:名作动,成为国家②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怕:形作使动,使人害怕③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再别康桥》)悄悄:形作名,寂静④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街头公益广告)。
①美:形作使动,使…美丽;②美:形作意动,以…为美⑤他这人有点花,而你这人却太阿Q了。
花:名作形,不专一;阿Q:名作形,迂腐⑥自己举例:如,看医生、暖人心、星罗棋布、幕天席地、3、自学检测(1)什么是词类活用?(提示:参阅必修五第90—92页)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意义,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2)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词类活用?(提示:联系古代造字和文学表达)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动词。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形作动,意思是染绿了(3)有哪些词可出现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哪些?可以归纳为哪两种?实词中的名、动、形、数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名词词类活用基本规律,快速判断并解释名词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并掌握做题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试着指出语法现象。
(1)、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粪土当年万户侯。
什么是词类活用?〖规律探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寻找词类活用规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日;月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南;西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伶官传序》)夜;东规律一: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规律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帝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函规律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语能守其土,义不贿秦。
(《六国论》)义规律四: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利规律五:〖触类旁通〗完成以下练习,指出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及所符合的规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拓展探究〗翻译下列句子,寻找出活用的名词并解释,思考:名词活用还有哪些规律可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词类活用复习学案
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学案周国安复习目标:复习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互动过程一、中考题再现1、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武汉2010年中考题)翻译答案: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武汉2011年中考题)翻译答案: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二、诠释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实词,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等。
三、教师梳理,学生补充例句1、教师:名词活用为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学生补充例句2、教师: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学生补充例句3、教师: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学生补充例句4、教师: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必备知识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
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规律特点,并借助考生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全面了解“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②与郑人盟.(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用法①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地,指郑国)②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二)准确判断、理解活用词语在“常态”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谓语,动词多作谓语。
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虑它是否属于活用现象了。
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
了解一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主干结构:主语+谓语+宾语(1)主语:动作的发出者,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词类活用学案
一、导入新课1明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
2 体验高考:(2009年天津卷翻译题)二、明确目标三、习得新知(一)解释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的种类1名词活用:2动词活用:3形容词活用4数词活用:(三)学习重点A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情况a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如: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b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名+代)如:驴不胜怒,蹄之。
(用脚踢)c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渔网捕)d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e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f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建坟墓)g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b、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c、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示例:1、尔安敢轻吾射?()2、京中有善口技者。
()3、敌人远我。
()4、与先君子善。
()B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1动词的使动用法a、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名词的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名词活用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动词的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动词活用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容词的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形容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形容词活用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副词的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副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教案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者”例:红装而蹇者——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
名词+“之”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
“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③代词前的名词④名词后的名词⑤副词后的名词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4、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 词类活用 学案2
高考满分必做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 B.颇失部伍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答案】(1) B (2) A【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译文)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大了小胜仗,敌人撤走。
曹玮侦察到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
他的部下很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空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
”曹玮没有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
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偷袭他。
曹玮行军更加迟缓,走了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
敌军快到附近了,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
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
”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很长时间。
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我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词类活用学案太康一高语文组王悦清【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类型词类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词类活用。
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知识链接】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学预习,探究性学习,积累归纳,强化练习。
学习过程一、请为下面的各种活用情况写出几个例句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动词的使动用法7、动词的为动用法8、形容词活用为名词9、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为动词二、请对上面列出的活用情况分不同角度分析、归类、记忆三、探究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1、回顾现代汉语语法结构2、怎么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来判断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四、课堂练习1、判断以下成语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及意义。
1) 衣锦还乡2) 幕天席地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 披坚执锐5) 自圆其说6) 不耻下问7) 降龙伏虎8) 狼吞虎咽9) 风餐露宿10) 车载斗量2.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词有词类活用现象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d、骊山北构而西折e、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f、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分辨不清。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的双音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更不能把由单音词构成的短语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也有一些单音词用法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
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
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带来的困难不大。
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在只表示不好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不用了。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词类活用(学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习目标:掌握词类活用的类型学习难点:辨别词类活用并能翻译一、回顾词类活用的类型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二、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吾得兄事之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加以解释。
①籍吏民,封府库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舍相如广成传⑤范增数目项王⑥沛公军霸上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的词并加以解释。
①生死而肉骨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④徐孺下陈蕃之榻(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意动用法并加以解释。
①稍稍宾客其父②侣鱼虾而友麋鹿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五)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动词,并加以解释。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②山原旷其盈视③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六)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2.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3. 词类活用的规律: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判断词类活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特别是在复杂句子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2. 讲解词类活用的类型: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并举例说明。
3. 分析实例: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观察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活用方面的差异。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3. 介绍一些经典的词类活用案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类活用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2.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文言文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词类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导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词类活用》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词类活用》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词类活用》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类活用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
掌握课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字词.
【学习过程】
1.词类活用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
义,而暂时
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
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和意思角度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学案:快速破解文言文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课堂目标:
解决一个重点:探讨归纳“三定法”,快速破解文言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突破一个难点:能清楚地区分使动用法及意动用法。
一.讨论探究,归纳方法
1.翻译下列划线句子,并找出用词类活用的采分点。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2.归纳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三个步骤
3.学以致用,定向训练(分别翻译划线的句子)
(1)2014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2)2013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
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3)2010年广东卷选段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②译: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麾,1分;河,古今异义,1分;大意,1分。
)
(4)2009年广东卷选段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5)2008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①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6)2007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参考答案:(2)(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但:只是,仅仅)
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德:感激,感恩)二.使动意动,区别清楚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其中表示动作的词是一般动词。
如果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这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一般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认为宾语怎样,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参考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
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孟子尽心上》
2.《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匠的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
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
如果木匠把木料砍
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
)
三.强化训练
1.2014湖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明】宋濂《吴德基传》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参考答案: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2.2014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之遴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
《刘之遴列传》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4分)
②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
(得分点:“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