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与体会 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与体会 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与体会调研报告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这些有关春节的古诗词无一不是古代人过春节最有力的历史印证。

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人说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于是,我对我国的春节传统文化进行了调查。

正所谓百里同风不同俗各处乡村各处例,根据我的调查,在中国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

北方人爱吃腊八粥,粉条,冻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汤圆,年糕,红烧鱼,扣肉。

不同的食物就连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过我的调查得到,中国人普遍会过小年。

在这一天,各个家庭的妇女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拜神这预兆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都会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年二十五,就是家家大扫除的日子。

再往后,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必须有鱼,象征年年有余,再者,要有鸡,象征着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要开门炮仗,接着要拜年、占岁、吃斋等。

而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各个家庭里又添了几分喜庆。

在以往中国的春节里,大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

大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大街上还有各种舞龙,舞狮,人们都喜欢去逛庙会,猜灯谜,年味儿十足,城市里,农村里,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热闹声,一片欢笑声,一片红。

而在这几年里,老一辈的人们评价道:现在的年过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么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风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冲刷的一干二净。

大街上的吆喝声,欢闹声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玩手机,看电视,还是一样的贴春联,放鞭炮,但是已经没有往年的味道了。

过年呢还是要回到农村里,即使大家蹲在地里,拔拔萝卜,耕耕田,种种地,大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这年过的就舒心!是啊,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炎黄子孙,却没有将那些传承下来的习俗发扬光大。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

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

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采访时间:__年8月13日9:00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采访方式:面谈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被采访人:林主任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

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

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

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

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

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

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

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2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1一、实践单位XX市各市区及乡村二、实践时间20XX年2月12日至20XX年3月5日共22天三、实践目的为响应我校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活动,弘扬优良社会风气;拓展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四、实践内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在饮食、文娱及传统活动等方面对沅江市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调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然而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

据调查,XX市的春节习俗主要可以概括成: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九、贴春联;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开;七不去,八不归;正月十五、挂灯笼。

1、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打扬尘的意思就是大扫除。

一般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

湖南话为“打扬尘”。

每次,我家在二十三这一天打扬尘,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户,尤其是室外那一侧面。

一年积攒的灰尘要在这一天清理的干干净净,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打扫,就是祭灶神了。

家家户户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打扫干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贡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类的。

全家大小要在这时行礼许愿。

2、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湖南各地过的时间有些差别。

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难忘的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践报告吧。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摘要:春节是中国人民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最重要和重视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看春晚、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放鞭炮、出门拜年、挂灯笼、贴窗花等等。

研究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又称为农历新年,我们叫它为“过年”,它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在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办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来庆祝,以祈求自己来年可以平安健康,工作学习顺利。

活动很丰富,到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景象。

春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已经蔓延到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和我们一同欢度春节。

正文: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害人,当又一年后人们正要逃往深山避难时,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下决心要把“年”兽赶走,那晚,老人身披红袍,放鞭炮、挂灯笼,“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知道了“年”最怕红色,于是每年都张灯结彩庆祝。

这一天称为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怕是没有比春节还热闹的了。

办年货,过年出门去拜年都要送礼,大多数是送酒的,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祝福;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不好的、晦气的,都扫出家门,不然怎能说是辞旧迎新呢?大年三十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拿出刚买的春联,贴在门上,墙上等地,还要把旧的窗花撕下来,贴上新的,有的人家外面挂上2个大灯笼,夜晚红彤彤的很好看。

除夕夜的年夜饭无疑最令人期待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大餐,一起看春晚,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一定要回来过个好年,。

年夜饭自然是很丰富了,有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第一道菜是一种叫“全家福”的汤,希望新的一年以福为主,并贯穿全年。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xx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5 篇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1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 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 ,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 ,东北叫“大洗 (喜) 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2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写一份实践报告,做好总结。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7月5日至年11日6日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四、调查对象:复兴村村委及村民五、调研经过及内容(一)走访村委1、村庄基本概况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⑵基本设施建设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村民生活情况: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

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

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2、调查数量:90份3、调查时间:2015年寒假期间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2、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4、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5、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7、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8、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9、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五)调查总结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篇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1月14日到1月27日地点:茂名市信宜调查对象:亲朋、邻里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

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

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

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

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

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篇一: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有关非遗文化的调研报告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习俗、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和价值非遗文化是指通过代代传承的方式传播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三个特点。

非遗文化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传统风貌,还是当代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非遗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但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非遗资源面临严重流失的威胁。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较低。

其次,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较差,缺乏传承的动力。

再者,非遗传承存在传统与现代产业的冲突。

传统技艺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三、非遗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非遗保护的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2.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3.发掘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非遗文化的商业开发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使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推广非遗文化的传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导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欢迎查阅!篇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一、调查目的:春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了解民风民俗。

二、调查对象:寒假期间的各个传统节日。

三、调查内容:这些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以及意义。

四、调查方式:资料法。

五、调查时间:1月15日~2月11日六、社会实践调查结果:在这期间,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三个。

首先,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其次是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概念、价值、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

通过对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和访谈,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旨在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

第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道德伦理及社会习俗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丰富的内涵,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第二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科技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危险。

例如,民间艺术、传统戏曲以及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形式正逐渐减少。

同时,文化商品化、浅尝辄止的文化娱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成为传统文化面临的难题。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意义尽管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仍然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是深远而广泛的。

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认同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标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第四部分: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

2. 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3. 引导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公众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整个民族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风俗等总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基因。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弘扬。

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实践情况,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

1.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包括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的人群展开。

2.调查结果分析2.1文化自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

83%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并希望更多地了解和传承。

其中,65%的受访者坚信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们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2.2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方面,98%的受访者表示每年坚持过传统节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家庭聚会时间。

其中,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是受访者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同时,80%的受访者还表示会参与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赏月等。

2.3教育与培养在教育方面,90%的受访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讲故事、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7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参与保护活动,认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

同时,5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3.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

大部分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持有积极态度,并在日常生活中保留和传承。

然而,仍有一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活动中。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社会实践报告,宣传中医传统文化活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北京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

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社会实践结束了,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

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1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一、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爱好、参与情况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人群,包括学生、上班族、退休人员等。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并对 50 位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一)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传统节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

但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传统文化形式,如民间戏曲、传统手工艺等,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二)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约 6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如汉服与动漫的融合;而中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传统的文化形式,如戏曲、书法。

(三)公众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情况虽然多数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但实际参与度不高。

原因主要包括缺乏时间、活动宣传不到位、活动形式单一等。

(四)公众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看法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外来文化冲击、传承人才短缺等。

同时,受访者普遍认为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五、存在的问题(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较少,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孩子的引导。

(二)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传统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不足。

部分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传承人的经济收入较低,影响了传承的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报告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系别:******班级:*********姓名:**日期:关于“社火”的调查报告一、实践时间: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二、实践地点:***********三、实践意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四、实践准备:时间准备(如照相机、采访对象)、调查分工五、调查对象:武威县文化局局长、社会人士、农民代表六、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七、调查的内容:1.甘肃社火的起源与发展、社火形式2.文化界对社火的关注与评价3.不同层次人(农民、学生、社会人士)对社火的看法4.社火在农村人心目中的重要意义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

也是高跷、高台、旱船、舞龙、舞狮等等的通称。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

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

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

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

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武威社火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众多地方社火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武威社火所反应和呈现的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财富。

每次的社火活动不仅是一种新年驱魔祈福的活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在继续着这样的一个传统。

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而日益增多的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也使武威社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还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繁忙,也不再有兴趣和时间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一个活动。

从而致使表演水准也不如以往,这样也就使观众丧失兴趣,减轻了对此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得社火的发展陷入一个瓶颈时期。

本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

同时在我国精神传承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而,对于此传统文化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民间访问,有更深刻的了解,获取更为真实的信息。

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的分析,能够向更多的人反映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改革方案。

为传统的传承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

社火简介:“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西北地区民间的古老艺术形式。

是指在祭祀或者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技、杂耍的表演。

火具有火红、热闹之意。

社火的历史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产生的。

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对于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既不能抗拒也不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超自然力来主宰它,因此创造出了这种神。

当社会生产有渔猎转入农耕,土地变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除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追溯“社火”其源,它他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渊源关系。

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 11 世纪 - 前 256 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 " 大傩 " ,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

《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

(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

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

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一、社火逐渐消失原因分析我根据各种调查方式所呈现出的结果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总结出武威县社火表演艺术不断衰落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威县及以下各村居民娱乐方式多元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武威县住户及其以下各村村民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

过去过年时,老百姓的娱乐方式十分单一,社火表演成为各家各户在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大餐”之一,观看社火表演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内容。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的不断发展,地方经济实力的不断飙升,农民收入的大大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现代科技的产物不断进入到农民家庭,人们的娱乐方式也随着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日益多元化。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上街观看社火表演,许多农民们在过年时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观众数量大大减少导致社火的日益衰落。

二、社火人才的严重缺失老一辈社火艺术表演家为社火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接受社火艺术表演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现在,真正了解社火艺术表演、能够进行系统性社火艺术表演的演员可谓少之又少。

参加社火精髓性节目的表演仅是以前老一辈的社火艺术表演家,年轻人很少能够完整的掌握社火艺术表演的精髓所在。

基本上都是在过年前临时召集部分年轻人进行紧急培训,临时教授一些简单浅显的社火表演。

据调查,部分社火表演必须需要一些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进行,老一辈艺术表演者无体力承担这些。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到社火表演的传承中,社火人才严重缺失,这也成为社火艺术表演严重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火艺术教育的滞后正如上文所提到,老一辈社火艺术表演家的确为社火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但是,社火艺术表演的传承工作十分滞后。

社火表演艺术的教育工作几乎没有做到任何展开,在这方面,社火艺术表演的传承基本上是后继无人。

据我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老一辈社火艺术表演家很多已经作古,依旧活着的几乎没有教授专业徒弟进行社火表演的延续,而且年轻人中也很少有人主动拜师学习社火表演艺术,再加上社会上更是缺少专门社火艺术表演教育学校或是相关专业,社火表演艺术的教育事业十分的滞后。

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上述社火人才的严重流失的情况。

所以,尽管社火艺术有其光辉的历史存在,但是社火表演艺术教育事业的缺失直接导致各方面工作无法展开,从而,社火艺术表演也不断走向其滞后的发展方向。

四、群众对于社火表演艺术热情程度的严重下降在过去,每逢过年,大批大批的群众走上街头,争先恐后地观看社火表演,其场面之热闹、盛大完全是今日不能及。

据我调查了解,过去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城镇居民都会参与到社火表演的观看之中,大街小巷在过年表演的时候一般都是水泄不通,甚至有住在百里之外的居民长途跋涉至社火表演现场进行社火观看。

而现在,过年时,群众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再加上社火表演质量的连年下降,过年时天气的寒冷,更多的农民愿意选择呆在家里打牌、看电视、上网。

老年人对于社火的兴趣远远超过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对社火表演不了解,更谈不上感兴趣,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大多数在过年时也不会经常出门观看社火表演。

从而,社火观看的群众数量越来越少。

这更使社火表演境况越来越惨淡,其传承、教育等事业也越发难以进行。

五、政府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社火表演在目前仍旧属于民间自发的活动。

每年过年时,由每一年新任的会长组织相关的演员召集、表演培训、场地安排、物资筹捐等等事项其权威度、官方性必然与政府部门相差甚远。

近年来,由于社火艺术表演的不断衰落,社火表演活动的组织难度进一步提升,据我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社火表演组织过程中的难题也是层出不穷,如群众不愿意出钱出物、专业演员的难以召集、参与演员的难以管理等等。

甚至在今年(2012年),社火表演出现了不正常的间断。

社火表演艺术的发展可谓是岌岌可危,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在此过程中多多出力,参与到社火活动的组织中来,并为社火艺术的发展及传承教育事业多多投入相关运转资金,社火表演艺术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六、社火节目质量的不断下降社火表演艺术人才的严重缺失、社火表演艺术教育事业的严重滞后、年轻人对于社火兴趣和热情的缺乏、农民对于社火表演艺术重视程度的下降以及政府关注和支持不力……这些原因,都导致社火表演质量的日益下降。

据了解,在往常,社火节目十分丰富,而且个个精彩,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唱小曲儿……每一个节目或大或小,都十分引人注目。

而现如今,社火表演艺术家严重缺失,社火表演严重缺乏专业演员,只有临时召集起来的一些年轻人进行一些简单浅显的社火表演,部分难度大的节目只有老一辈艺术家掌握,而老一辈艺术家大多年老体衰,无法参与表演之中,所以,社火节目表演的质量可想而知,。

社火节目表演质量的不断下降,这既是社火艺术不断衰落的原因,也是社火表演艺术不断衰落的具体表现。

备注:根据我们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和分析的关于社火消失的原因,我们给出以下几点社火重新发展的建议:1.政府和其他官方组织增加对社火的重视政府的支持是社火发展的关键。

如果官方能够把社火提升到一种文化战略的角度,社火的发展必定不是问题。

社火是一种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片。

政府应该转变对社火的态度,在资金、宣传、社火表演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要加强对社火表演的管理,在腊月社火表演的准备期,可以专门成立社火表演筹备小组,专门管理社火。

2.增强对社火表演人才的培训在原因分析中笔者提到社火表演人才的流失是社火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表演人才方面能够得到保障,那么社火一定可以继续保持它的生机。

社火表演当中的一些节目,比如踩高跷,舞龙舞狮等节目具有很高的表演难度,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表演好。

这些节目的表演人才应该专门培训。

所以应该在青年人中增强这些表演人才的培训。

可以在农忙季结束后开一个社火表演培训班,邀请老社火艺术家为年轻人培训。

3.推进社火艺术教育和宣传很多年轻人对于社火并不了解,对于社火的历史起源,意义,组织形式等方面甚至一无所知。

笔者认为,社火可以作为一种乡土地理,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社火,提高对社火的认可度。

在小学和中学开展社火推广活动,用讲座等形式让年轻人更加了解社火。

4.提高社火表演的质量在以上各种措施的帮助下,应要不断提高社火表演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