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地球仪
-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上面有经线、纬线、地轴、赤道等。
3. 经纬线和经纬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指示南北方向。
- 纬线:环绕地球并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 经纬度:以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的位置。
4.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约天,产生四季变化现象。
5. 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 种类: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 作用: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
二、世界地理
1. 世界各国概况
- 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首都等基本情况。
2. 世界地形地貌概况
- 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
3. 世界气候类型
- 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世界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 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首都和重要城市。
三、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
-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包括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
2. 中国地形地貌概况
- 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比较接近一个扁球体,不是完全的圆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4.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运动方式:边界推进、边界拖曳和边界碰撞。
5.地理勘测-制图是地理勘测的重要方法。
-制图工具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和图例等。
6.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
-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7.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带状地区。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8.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指的是从长时间尺度上看的气候变动。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
9.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10.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以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3.工业与工业问题-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等。
初中地理所有知识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所有知识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初中地理则是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理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地球的日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形成季节变化。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小与扁平化表达,通过学习地图的制图原理和符号标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层与天气: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氛,天气是大气中温度、湿度、风向等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的状态。
2.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保证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3. 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地壳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等组成的可耕种覆盖层,农业依赖于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居民数量的统计,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资源紧张。
2. 城市与乡村:城市是人口聚集、产业发达的地区,乡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生命和财产的破坏影响,以及减轻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2. 资源与环境保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3.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合作解决。
五、地理技能1. 地理观察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图件阅读与解析: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图像,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分析。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一)疆域和行政区划1.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
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
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
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二)人口和民族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腾冲——漠河)。
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基本形态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地球的运动和昼夜、春秋之变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动一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经过天空的南部,最后从西边落下。
这种现象就是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年绕行一周,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千米。
这导致太阳每天的位置都不同,季节也随之变化。
3.地理坐标与世界时区地理坐标是指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度和纬度。
纬度表示地球上的一个位置距赤道有多远,经度表示一个位置在地球上的东西方方向上的位置。
世界时区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人们统一时间,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上即相当于360度,因此世界上将地球以0度为中心分为24个时区。
二、地球与地图1.地球资源与环境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细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缺水等。
2.地图投影与地图符号为了便于理解地球的空间关系,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被投射到了一个平面上形成了地图。
不同的地图投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变形问题。
地图符号是在地图上标示出各种地理信息的符号和标记,可以方便人们的阅读和理解。
三、人口与城市1.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国家或地球上某个地理位置上居住的人口总和。
人口增长问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增加或减少的问题。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各种方面上的分布情况。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行政管理在城市中心集中的区域。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并开始向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转变的过程和规模。
四、农业与工业1.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从事耕作、畜牧和渔业等活动的总和。
常见的农业问题包括粮食安全、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问题、农业技术与发展等。
2.工业问题工业是指利用机械、电力、化学等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各种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等货物或者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2024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篇1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⑵分布: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国际合作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⑶重要的国际组织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和地区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
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分为南北两极和东西两半球。
地球是地球与自转轴的夹角引起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3. 大地形、地形和地貌大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大致形态,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地形是地表形成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和地面特征。
地貌是地形和地层组成的自然界面的特征的总称。
4. 地球的地壳结构地球的地壳一般分为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和铝质岩石组成,水文地壳主要由海洋组成。
5.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极气候带、寒冷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
不同的气候带对应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不同。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深层,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
大气水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水汽。
7.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地球的植被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冰川等。
地球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9. 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主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2. 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集聚、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乡村是人口相对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城市和乡村对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3.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连接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大全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大全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及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理坐标定位一些地点。
3.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作用(保持气候,保护地球等)。
4.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短期的气候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
5.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6.水资源:水的循环和分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7.土地资源: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如农业、工业、居民区等。
8.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和影响,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
3.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农业方式的特点和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4.工业和工业化:工业化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工业地理的特点。
5.交通运输: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构建和作用。
6.商业和旅游:商业的不同形式和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
7.文化和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传承,不同语言的分布和交流。
8.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三、区域地理知识点1.五大洲的地理特点: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特点和分布。
2.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特点(地貌、气候、水系等)和区域分布(东部、中部、西部等)。
3.世界经济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
4.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发展状况。
5.世界地理环境:世界主要自然地理环境(山脉、河流、湖泊等)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6.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的作用和影响,如欧盟、联合国等。
7.世界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8.火山、地震和台风: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和台风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知识点一、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位置使中国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此外,中国东部临海,临太平洋,雨量充沛,也有利于农业生产。
同时,中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通过陆运和邻国交往。
2.国土辽阔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东部临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隔海相望的邻国有菲律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6个。
与中国接壤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越南等14个。
中国的陆上疆界约2.2万多千米。
3.行政区域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三级。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
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省级行政中心)、位置分布。
二、地理分区中国的地理分区主要有东部、北部、西部和南部四个部分,以及边疆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地区、湖北、湖南、鄂湘等地区。
中国最北的点是黑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的点是曾母暗沙,最东的点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的点是帕米尔高原。
北回归线经过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内蒙古跨经度最大,___跨纬度最大,新地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
三、省级行政区分布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包括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
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是直辖市,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掌握中国主要的地形区,包括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河流,并结合图来记忆。
1)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横断山和天山;东西走向的太行山、巫山和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的秦岭和昆仑山;南北走向的弧形山脉1.2)高原:A为青藏高原(最大、最高、雪山冰川);B为内蒙古高原(第二大高原,平坦无垠);C为云贵高原(水土流失、沟壑纵横);D为西南山地(崎岖不平);盆地:E为青海湖盆地(海拔最高,一阶梯);F为塔里木盆地(纬度最高,最北);G为四川盆地(面积最大);H为东北平原(最湿润,种植业发达);平原:I为华北平原,J为长江中下游平原,K为珠江三角洲平原。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地球与地球定位:-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经纬度与定位: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差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差值。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
-世界标准时间:世界上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2.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气象是指气候在短期内的变化和天气现象,如气温的升降、降水的多少等。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地球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又可细分为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型等。
-气候因素:气候由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洋水流等。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测量。
3.地理区域与地理划分:-陆地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陆地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大洲。
-生活区与农业区:根据不同的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地球分为生活区和农业区。
生活区主要是人口聚集的地区,农业区则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山地、高原和平原:地球上地形起伏不平,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和平原。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有较多山脉和山峰的地区;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又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分布:地球表面约70%都是水域,但可用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一些地区则非常缺水。
-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地表、地下三个空间之间循环,形成水循环。
水蒸气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不断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南北略扁,赤道稍偏宽。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25天。
4.黄赤交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约为23.5°。
5.地球的倾斜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造成季节的变化。
二、地球表层1.大洲与洋: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包括大洲和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洋。
2.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世界地理位置:世界各大洲和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三、地形1.地球上的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
2.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地下水储量较大,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
四、自然环境1.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分布不均匀,生物因地区不同而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2.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和风力等;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3.植被:植物因气候、土壤和海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
4.动物:动物也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和食性分布于不同地域,且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五、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与地理环境有关,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洋和湿润地区。
2.农业:农业发展受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类型和种植业、养殖业等。
3.工业:工业发展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工业类型和重点发展产业。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发展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5.城市与乡村:城市发展与地理条件有关,包括城市的位置、交通和资源等。
六、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活动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对地表和人类造成的影响。
(完整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中地搭理考复习(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 度 ~30 度为低纬度地区;30 度 ~60 度为中纬度地区;60 度 ~90 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1.2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形成四时(春夏秋冬)。
3、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海陆分布与天气: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1.3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有坐标: N 为北 S 为南 E 为东 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 ( 东西 ) 网确定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罕,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相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绝壁。
2、地形种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 (71%) 海洋(四大洋),三分 (29%) 陆地(七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 P29 图 2.6) 。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全面)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全面)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旨在概括掌握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大地与地球
-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2. 地球的水文
- 水的分布情况: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洋,只有一小部分是淡水资源。
- 水循环:水不断地在地球上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过程。
3. 地球的气候
- 气候和气象的区别:气候是指长期的气象条件,而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情况。
- 气候带的划分: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气候变化原因:气候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气候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4. 地球的生命
-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相互作用形成生态平衡。
-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生态多样性。
5. 地球的地理
-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岩石构造等自然要素。
-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
以上是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帮助提高地理学科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了地球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以便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初中地理必背的知识点全汇总。
一、地球与地图2.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24小时。
3.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时间为一年。
4.地图是对地球的缩影,地图的比例尺表示了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5.地图的投影方式有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1.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2.气候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
3.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表面的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不同地区的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5.水资源与利用:江河湖泊、地下水、冰川融水等。
6.水循环: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
7.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
三、人文地理1.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化、城市发展等。
3.交通与通信:陆路、水路、空中交通、信息传播等。
4.工业与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等。
5.农业与农村:农田的利用、农作物的种植、农业科技等。
6.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地理等。
7.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四、地理技能1.地图阅读与图解:地图符号、地图要素的解读和理解。
2.制图和测量: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和平面图等。
3.考察技能:地理实地考察,进行地理观察和记录。
4.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
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主要是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经纬线:-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经度和纬度:- 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0° - 90°。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0° - 180°。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全面版)初中中考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全)
(全面版)初中中考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全)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扁倒的椭球体,赤道
略大于两极。
- 经、纬线和地球坐标:地球的经度和纬度都是用角度来表示,而地球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的度数来表示的。
- 中国地图:中国地形分布主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
最大的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平原为华北平原。
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
- 气候: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南北差异较大。
- 水资源:中国的江河众多,其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 生态环境: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植被类型
多样,分布不均。
- 自然灾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地震、台风、山体滑坡等。
人口与城市
- 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质量仍需提高。
- 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交
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交通运输与旅游
- 交通运输:我国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和水运网四通八达,越来越多的高铁正在建设中。
- 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如故宫、长城、黄山、九寨
沟等著名景点。
区域经济发展
-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重要的对
外开放窗口。
-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
部地区差距的战略。
- 中部地区:是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众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
以上为初中中考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地球和地球仪1.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经线和纬线(定义、位置关系、长度、形状、指示方向)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标注起点、度数划分及表示、半球划分、特殊经纬线度数、中低高纬度划分)4.在经纬网图上确定某地点的位置;判读并写出某点的经纬度1.2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概念、自转方向、自转周期、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2.地球的公转(概念、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产生现象——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1.3地图的阅读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三种定向方法)、量算距离(利用比例尺——比例尺大小比较)、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断坡的陡缓;估算相对高度2.河流发育的地形条件,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大洲和大洋1.在地图上认识大陆、岛屿、大洲、海峡、半岛、运河。
2.在世界地图上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记住大洲分界。
(大洲面积大小排序、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赤道穿过的大洲等)2.2海陆的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底人类活动遗迹、荷兰填海造陆)。
2.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海洋面积变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红海在扩张、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地中海在缩小等)(侧重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第三章天气和气候3.1多变的天气1.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等常用天气符号(包括风向、台风、雾霾,沙尘暴),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通过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纬度因素: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3)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描述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1.通过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差异。
1)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地形因素: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干极,世界雨极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描述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4世界的气候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分布区。
(气候类型、名称、特点、分布、柱状图等)2.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1人口和人种1.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2.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人口稠密区原因、人口稀疏区原因)3.举例说明人口过多、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结合地图了解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运用地图了解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了解相关特色建筑。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运用数据和实例,叙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6.1位置和范围1.运用地图简述某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6.2自然环境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简要分析相互关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1日本1.位置、首都、范围、位置优越性2.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旅游3.日本经济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
(经济特点,发展经济的利弊,主要工业区分布)7.2东南亚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5.举例叙述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3印度1.结合地图叙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图表,叙述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季风气候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4.服务外包产业。
7.4俄罗斯1.结合地图叙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地形: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3)河流:伏尔加河—母亲河,自北向南流,航运价值高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
3.该国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国家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亚欧大陆桥起始点)5.主要城市,摩尔曼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8.1中东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三洲五海之地)2.自然环境及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穿白长袍、骆驼、床在屋顶),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有无流国,节水)3.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美称,运输路线,输入地等。
4.多元的文化,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8.2欧洲西部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特点,地势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的几条河流。
3.该地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4.欧洲的旅游业。
8.3撒哈拉以南非洲1.位置、范围、黑种人的故乡2.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是热带气候,称为热带大陆)、河流(刚果盆地是最大的盆地、尼罗河发源于湖泊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3.初级农矿产品丰富,发展经济落后,现今迅速发展。
4.人口、粮食和环境的矛盾8.4澳大利亚1.位置(海陆、半球、纬度),地形、气候(半环状分布),河流,人口集中地区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3.经济以服务业为支柱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放养绵羊数量和生产羊毛最多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出口量大)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1美国1.美国位置(海陆、半球、纬度温度带)、范围(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民族大熔炉。
2.自然环境,地形(主要地形区、气候、河流——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高)3.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区的原因)、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工业区、美国硅谷)9.2巴西1.位置(海陆、纬度、半球),混血种人的社会(白种人占一半以上,混血种人数量多)2.自然环境,地形(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人口集中区),气候,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第二长河)3.工农业发展(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大,产品出口量大;矿产资源丰富——酒精汽车)4.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0.极地地区1.北极,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科学考察2.南极,自然环境特点,美称(白色荒漠、风库、冰雪高原原因),科学考察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1疆域1.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半球、海陆、经纬度)并可以描述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注意单位),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3.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包括四至点东西时间差异、南北气候差异),也是海洋大国(领海范围12海里)。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及位置。
1.2人口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记住我国人口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1.3民族1.我国民族组成,汉族92%,其他为少数民族,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叙述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记住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地形地势1.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运用地图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我国地形面积比例,中国最高和最低点。
3.熟记阶梯交界处山脉,以及各阶梯中地形区的分布。
2.2气候1.运用图表归纳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2.运用地图叙述我国温度带(根据气温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干湿区(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的分布。
(记住包头市、塔里木盆地、北京)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4.运用资料叙述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我国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
2.3河流1.理解内流河、外流河、咸水湖、淡水湖的概念,记住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第二大淡水湖、最大的外流河、第二长河等之最。
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点。
3.了解京杭运河起止点、流经省区、沟通水系、作用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理解其水文特征和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5.叙述长江水文特征(起止点、我国第一大河原因、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水利枢纽)以及不同河段的开发与治理。
6.叙述黄河水文特征(起止点、我国第二长河、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水利枢纽)以及不同河段的治理与开发。
2.4自然灾害1.可以区别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并了解主要灾害的分布区及原因。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树立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