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第六单元 同步作文指导(语文版九年级上)
第第六六单单元元 月月光光下下的的遐遐想想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作方法讲解本单元写作意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美学家朱光潜说得十分明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
”人们在生活中看到北燕想到春天,看到瑞雪想到丰收,说到李白想到杜甫,人们这种思维活动就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从而建立起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心理过程。
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文章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就会在艺术天空自由翱翔。
因此本单元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作文中,联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又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
”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
譬如刘禹锡有一首咏叹“乌衣巷”的怀古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由乌衣巷联想到豪贵的王谢家族早已凋零败落,联想到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的社会人生。
我们可由此联想到“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再联想到谢家诸多风流子弟:谢尚、谢安、谢灵运、谢朓等,又由此联想到谢家才女谢道韫。
据说有一次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
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
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向外看,谢安趁机问:“你们看这雪花像什么?”侄儿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辅导优秀教案及范文10篇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辅导优秀教案及范文10篇九年级上同步作文指导: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
2、一般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和评价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绩进行分类,锻炼思维能力;(3)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练习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4)尝试运用“调查法”,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语文能力方面:(1)通过“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2)通过讲述、评价、辩论风流人物及其业绩,练习口语表达能力;(3)练习写作。
【训练要求】1、“风流人物”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写作时应扩展思维,任意捕捉不同时空的“风流人物”,可以叙写他们的功绩,点出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可以抒写对他们的人物评价,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
2、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道理力求深刻易懂,事实做到真实可信,条理清晰,主旨鲜明。
3、叙写历史人物,不仅写他的历史功绩,而且要体现作者对人物的见解、评价,以及从人物身上获得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意志。
【思路提示】文题1:莫以成败论英雄提示:1、观点深刻、独到。
每个人都会有心目中的评价英雄的标准,所以,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以偏概全。
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2、事实论据恰当、充分。
恰当,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要选择那些能恰如其分地证明观点的论据,针对本文来说就是要选择那些“失败”的“英雄”;充分,虽然说不可能把所有的“失败的英雄”的事例都列举出来,但是要让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据还是多举出几个事例来更好。
3、理论论据有理有力。
理论论据可以是科学原理、定理、公理、定律、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谚语、俗语。
理论根据可以使文章具有深度,提高文章质量。
选择的论据要注意典型,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作文篇一:九上语文第六单元同步作文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题解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从古到今,历史上就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有文学家、著名的将军、学者、领袖等。
请你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要求,发表你对所选择人物的看法,或者对他的生平作介绍等,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在500字以上。
范文忧劳可以兴国——读《周恩来》读罢《周恩来》,掩卷沉思。
周总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朽贡献,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
”平日,常听老人们谈起总理,谈他对人民的挚爱,谈他卓越的才干、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威望,内心里充满了对他的尊敬和仰慕。
我似乎觉得他是神圣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读完此书,以前听来的散乱的片断终于渐渐连成片了,清晰了,完整了。
周总理活生生的神姿风采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走下圣坛的周总理,内心的那份震撼真难以言表。
总理的一生堪以“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来形容。
从他年轻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劳。
大革命期间,他才26岁,就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身兼数职,既要从事军事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又要领导工农运动,还要在统一战线内部进行各种斗争。
每天早晨,他步行到码头,乘船到黄埔军校工作,傍晚又返回广州,晚上还要参加各种会议,过党的组织生活。
在他的筹划、组织、安排下,范文写作各方面的工作井井有条,他过人的才华和敏锐的头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他又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虽然得了疟疾,脸色铁青,但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有条不紊地对善后工作做了安排。
那时他高烧达40℃,有时烧得神志不清,还喊着“冲啊,冲啊”,但一当清醒之际,依然从容镇定,和贺龙、叶挺同志一起指挥对敌人的反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六单元优秀作文集锦
美丽的错误记得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总是把它带在身边。
它是一幅很小的印刷品,是从杂志中裁下来的,其实就是一张薄薄的画片。
喜欢它体现出的中国文化中那种虚静的时空观,一壶茶与已散去了的友朋,卷起的芦帘和屋外的月色,有着李泽厚先生所言的禅的意味:“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从喧闹繁华的大街中回到自己栖居的小屋,从疲惫而又烦躁的文字操作中停下来,看见它,我便会沉静下来,面对它真是有一种在瞬间的直观中获得万古长空般的永恒之感。
这一次,不知怎么了,我在体会它的意境的同时注意起了它的细部,而过去我从没有这样注意过——只要有着基本的天文知识,都可以知道画上的月亮根本不是新月,而是残月。
一般的人不知道农历的日子,只看月相很难分清怎样的月相是新月,怎样的月相是残月。
对于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小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
他说残月的时候,月亮看起来正好像是“残”字拼音的字头“C”,新月的凹面则与残月相反,所以只要记住残月的形状,自然也就知道了新月的形状。
作为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是中国一代漫画大家。
据现在可以收集到的资料证明,《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还是丰子恺先生发表的第一幅漫画呢。
1924年,丰子恺的好友朱自请把这幅画稿拿了去,发表在了朱自请和俞伯平当时合办的一份不定期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幅古诗新画,画题来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
丰子恺先生曾言:“我觉得古人的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
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段话。
这一句我吟咏之不足,往往把它译作小画,粘在左右,随时欣赏。
”这幅画发表后,被郑振铎看到,他也非常喜欢,说:“他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了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到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为尤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范文示例:改写《春夜喜雨》
范文示例:改写《春夜喜雨》一、改写《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改写]好的雨水仿佛知道时令节气,会在恰当的时候出现。
它慢慢地随着春姑娘的步伐走入人间,那雨像针,像发丝,像细线……柔柔地洒落在每一条小径上,显得格外朝气。
夜晚的小径上伸手不见五指,连面对面地站着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风拂过大地,凉飕飕的风并没影响万物的心情,大家像往常一样,各干各的。
花骨朵儿继续绽放,不容错过一刻向人间展示的时机;小草继续生长,希望长成那株最引人注目、最美丽、最特殊的草;小柳树展示着自己柔软的腰肢,那么细,那么长。
它希望自己能抽出更多枝条,变成夏天最受人欢迎的那棵树……这场雨默默滋润着万物。
夜晚,漆黑的一片,只有江船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黑黑的夜空里的几颗星星,若隐若现。
早晨,看那被雨水淋湿的红花,沉甸甸的,湿漉漉的,让锦官城异常美丽。
雨后的大地,小草更绿了,小花更美了,小树更高了……昨夜的那场雨,是那么及时,可不是吗?二、改写《石壕吏》我刚刚从洛阳回华州,晚上投宿在一个叫石壕镇的地方。
散步在巷口,秋风吹在我的身上,刺骨的寒风使我瑟瑟发抖。
一刹那,一声尖利而愤怒的声音划破了天空。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
转头之际,只见两位高矮不一、胖瘦不同的官吏站在一处低矮简陋的茅屋外。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瘦弱且衣衫褴褛的老汉两手正攀着墙壁,越过墙跑了。
然而还可以听见老妇对老汉细心关照的话,看到他们依依不舍的神情。
官吏一边拿着棍子敲打着地面,一边质问老妇说:“你家有男人吗?”老妇上前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戍防守,其中一个儿子写信回来说,我的两个儿子最近在沙场上战死了。
”老妇一边拿着衣袖抹着眼泪,一边继续埋怨道:“郭子仪退守洛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把我们普通老百姓搞得乌烟瘴气,有亲人却不能团聚。
现在的男人啊,都四处逃亡,流离失所啊!”“哼!打仗的事不需要你们这些妇道人家瞎掺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写:学习改写(附写作分析与佳作展示)
部编版九上第六单元作文导写:学习改写一、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300字左右。
提示: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3.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写作分析】题目要求改写一则古代寓言。
改写时,要与翻译区分开来,不要一字不落地翻译全文,而应在翻译原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适当增加细节的刻画,加入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实具体。
同时,改写时还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佳作展示】《金钩桂饵)》改写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特别讲究排场。
别人钓鱼用的是普通的鱼饵和渔具,他的鱼饵和渔具却异于常人!他用有香气的桂皮做鱼饵,用黄金打造鱼钩,鱼竿上面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鱼线是用翡翠鸟的羽毛捻制成的。
拿着这样的鱼饵和渔具去钓鱼,当然十分抢眼,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围观者。
钓鱼的时候,他钓鱼的姿势也很讲究,很有范儿,选择的位置也是最佳的。
但是几个时辰过去了,那些使用普通鱼饵和渔具的人钓到了很多鱼,他钓到的鱼却只有寥寥几条。
他十分生气,为什么我就钓不到那么多的鱼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
同样,做事要有真才实学最重要,只有华丽虚浮的外表,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
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日:“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点评:本文属于文体改写,即把文言文改写为现代文。
作者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对文言文的翻译上,而是结合原文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对场景和人物形象做了增补。
改写后的故事变得更有趣了,人物讲究排场的特点也显得更突出,寓言的寓意也更分明了。
二、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九年级同步作文
九年级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第一单元:雨的诉说【走过雨季,聆听雨说】[写作导航]同学们: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
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
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
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
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
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
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
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
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
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
如本单元的《雨说》;同样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出煞人”这里的“秋风秋雨”实际上象征了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环境,所以才“愁煞人”。
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
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5篇精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5篇精选曹操,字孟德,是今天的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不知你们是否喜欢曹操呢?下面将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5篇精选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吧,说的就是一代枭雄——曹操。
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个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家,也无皇室血统,仅仅是宦官过继之子的后人,于乱世之中,挺身而出行刺董卓。
曹操以个人魅力自立于乱世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成就霸业。
世上之人,天子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事。
有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北士之滨,莫非王臣。
”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看来,曹操便成了一个不忠不孝的奸臣。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没有人能理解他,因为它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正所谓曲高和寡也。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也不过是曹操的战略措施,况且那个汉献帝也挺“配合”的,让封谁就封谁,让下昭就下昭。
曹操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官场战场,屡屡得意。
曹操之乐亦为民之乐。
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真正得到好处的是老百姓们。
如果没有曹操,天下大乱几时休?没有曹操,三国动荡局面还真难控制。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罪反而有功,只可惜曹操竟为此背上了千年的骂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唉,文人啊文人,特别是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会说曹操好话。
他们只不过是当权者的口舌,他们怎么会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想事情呢?不过曹操也应值得庆幸,在灭了袁绍父子后,青州和幽州的百姓是很高兴,很痛快的。
曹操啊,你应乐!当你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数多勇将,亦成你左膀右臂。
曹操啊,你应乐!当你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失东关中,用武之国,亦成你的疆城。
九年级语文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走过雨季,聆听雨说】九上第一单元作文:雨的诉说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更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现在,就让我们踏“雨”而行,走进雨的世界,以“雨”为话题作文,文题不限,题目自拟,写作导航]600字左右。
[同学们: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写作指津]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
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写“雨的作文”,既可以从身边的雨声入笔,也可以联系古诗词中的雨着手,更可以描绘雨中的故事。
下面的三项任务,就是本次作文的参照执行。
“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
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
读一读课本上“写作?? 任务一,探访研究,走进雨世界。
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口语交际?? 仔细聆听过落雨的声音吗?曾经思索过雨的来龙去脉吗?注意到不同时节雨的变化吗?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在有雨的日子里,有意识的细心聆听,揣摩体会。
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
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要是天气暖和的牛毛细雨,我们也可以真正走进雨中,感受细雨的温情,体会雨中漫步的情趣。
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
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更可以将不同时令季节、不同大小的雨声录制下来,慢慢的比较鉴别,欣赏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体会。
“借景抒情”。
如《诗经》中以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
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九上部编语文】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写作技巧、素材及范文点评
九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六单元写作技巧、素材及范文点评写作学习改写怎样改写改写时要注意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1.要领会原文的主题、情节、表达方式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体裁、人称、语体以及字数限制做到心中有数。
2.要明确中心与标题。
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标题自然能用原来的,须按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3.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在改写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既区别于原文,又有个性。
素材积累一、好词开卷有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牛角挂书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坐拥书城不动笔墨不看书二、二、好句1.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英)培根2.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
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
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3.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
要相信前人的选择。
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莫洛亚4.名著和其它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
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
——余秋雨5.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
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周国平三、好段1.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怀胎滋长出来的。
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
逆势必无成就。
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唠唠我家乡的风俗,那可真是趣味多多,充满了浓浓的乡土味儿呢!我家乡有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要举行盛大的舞龙灯活动。
这龙灯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的,那可是有很多讲究的。
先说说这龙灯的制作吧。
村里的老工匠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把一根根竹子变成了威风凛凛的龙的骨架。
这竹子得是那种又直又坚韧的,砍回来之后,经过精心的打磨、弯曲、绑扎,龙的形状就初步出来了。
然后呢,再糊上彩色的纸或者布,画上鳞片、眼睛啥的,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诞生了。
那眼睛啊,又大又圆,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仿佛真的能看穿世间一切似的。
到了元宵节那天晚上,可就热闹喽!天还没完全黑呢,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把龙灯抬了出来。
舞龙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都是村里的青壮年,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抖擞。
他们穿着统一的衣服,系着红腰带,头上还裹着红头巾,看起来喜气洋洋的。
这舞龙啊,也有不少花样。
最常见的就是“蛟龙出海”,只见那龙灯在舞龙人的手中上下翻腾,一会儿高高跃起,像是要冲破云霄;一会儿又蜿蜒游动,就像蛟龙在海里自在地穿梭。
还有“双龙戏珠”,两条龙灯围绕着一颗大大的明珠,你追我赶,互相嬉戏,那场面真像是两条真龙在争夺宝贝呢。
这时候啊,周围的观众也是人山人海,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龙来喽!龙来喽!”大人们也都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看一边还在议论着哪家的小伙子舞龙舞得最带劲。
除了舞龙灯,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的习俗。
这元宵啊,白白胖胖的,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团子。
有芝麻馅的、豆沙馅的、花生馅的,各种各样的口味。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的,咬上一口,甜甜的芝麻糊就流了出来,那味道,简直能甜到心里去。
而且啊,我们家乡还有个说法,元宵节吃了元宵,这一年都会团团圆圆、顺顺利利的。
所以啊,大家都会在这一天吃很多元宵,感觉就像是把满满的幸福和好运都吃进肚子里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记忆和情感,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修订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九年级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我心飞扬】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史人物[写作导航]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风流人物,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本单元,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了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后,不妨学着用我们稚嫩的笔来点评一下我们心中的风流人物,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种点评的方法—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史人物。
我们中学生要想在800字以内点评好一位历史人物,关键是要用我们的慧眼,找到一个新颖的点评角度,这个角度就象一口井,井口不用大,但要挖得深。
这样井里才能有清凉的泉水,文章才能有鲜明的主题。
文章中如能引用警言佳句来标志主题,一语中的地表现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某种感悟、认识,不仅能升华文章的主题,而且能成为全文的亮点和文眼,使行文有了可凝聚的“神”。
因此,在文章中可以写出这种意蕴深刻、充满哲理的文句应是我们写好评历史人物作文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这种令人震撼、意境丰厚的句子呢首先,学生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如多积累历史人物各自的名言警句,用到表现他们的文章中,能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如着力表现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人老志不短时,我们不妨引用他本人《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警句;写诸葛亮时,为了表现他一生的为人时,可引用《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这样会更耐人寻味。
其次,展开联想的翅膀,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警言佳句,比如由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我们可以联想到治国、创业、学习、经商都要有创新意识,不应墨守成规,由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陈涉你岂止是一位农民领袖,简直就是创新的楷模,你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是治国之要,创业之基,学习之本,经商之术。
人教版初三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初三上册第六单元作文:风雨任平生
初三上册第六单元作文:风雨任平生本文是单元关于人教版初三上册第六单元作文的初三上册第六单元作文:风雨任平生,欢迎阅读。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的坎坷。
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苏轼感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句。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海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
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道尽了诗人在外思亲念家的心境。
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我心飞扬】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史人物[写作导航]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风流人物,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本单元,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了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后,不妨学着用我们稚嫩的笔来点评一下我们心中的风流人物,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种点评的方法—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史人物。
我们中学生要想在800字以内点评好一位历史人物,关键是要用我们的慧眼,找到一个新颖的点评角度,这个角度就象一口井,井口不用大,但要挖得深。
这样井里才能有清凉的泉水,文章才能有鲜明的主题。
文章中如能引用警言佳句来标志主题,一语中的地表现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某种感悟、认识,不仅能升华文章的主题,而且能成为全文的亮点和文眼,使行文有了可凝聚的“神”。
因此,在文章中可以写出这种意蕴深刻、充满哲理的文句应是我们写好评历史人物作文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这种令人震撼、意境丰厚的句子呢?首先,学生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如多积累历史人物各自的名言警句,用到表现他们的文章中,能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如着力表现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人老志不短时,我们不妨引用他本人《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警句;写诸葛亮时,为了表现他一生的为人时,可引用《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这样会更耐人寻味。
其次,展开联想的翅膀,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警言佳句,比如由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我们可以联想到治国、创业、学习、经商都要有创新意识,不应墨守成规,由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陈涉你岂止是一位农民领袖,简直就是创新的楷模,你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是治国之要,创业之基,学习之本,经商之术。
这样的句子放在写历史人物中,不仅增强了表现人物的气势;而且意蕴深刻令人感动。
有时还可以对该人物的生活现象进行联想辐射,找出与此现象相近似事物的相同点。
由此及彼,推论出该人物也有的特点,两者相连结,得出评价性的警言佳句。
比如由刘禹锡被贬在外“二十三年弃置身”却还唱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绝句,而流芳百世。
我们可以联想到四则运算。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刘禹锡:在你身上让我们发现人度过一生,便如在做一道长长的四则运算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不可能全由“加”和“乘”来连结,也不可能始终只有“减”和“除”,即不可能一帆风顺,总得好处机遇,也不可能总是挫折失败,失落悲哀。
这样评判性的警言佳句揭示出了要表现的人物一生的特点,同时也给读者以鼓舞。
再者,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关照人物、分析人物得出警言佳句。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味沿着已有的判断去思考,这样就掩盖了人物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思维老生常谈,不易出新。
所以如果我们能反弹琵琶,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的反面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比如在写刘禅时,人们总习惯于写他“不争气”的一面,“乐不思蜀”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我们能反弹琵琶,给予他一个全新的评价:请不要责备他“好了伤疤忘了疼”。
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人如何还能正常生活,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过多少伤疤,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所以我们就给刘禅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求全责备吧!这样一来,你笔下的刘禅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新形象了!同学们,不妨大家试一试,或许你笔下的历史人物会更精彩![文题导示]虽然曾经“与人佣耕”,但不妨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陈胜揭竿而起;虽然迫于地小国危,但不碍正气凛然据理力争,于是唐雎终于不辱使命;虽然身为布衣躬耕陇亩,但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于是诸葛亮“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泱泱五千年,中华儿女曾有多少杰出人物各领风骚。
他们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传诵。
请搜索你心中的风流人物,说说他们的动人故事,讲讲他们的丰功伟绩,然后以“风流人物”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指津]写“风流人物”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构思:一、英雄PK谁更高。
农村有句俗话叫做“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
此话固然没有道理,三国时的张飞怎么也不可能穿越时空来到宋朝和岳飞PK一番,不过我们可以给我们心中的那些风流人物来一个英雄排座次,简介他们的成就,说出这样排队的理由。
二、风流人物我评说。
可以评价某位风流人物,结合其主要经历和作品来谈。
也可以选择某位人物的某句名言,就此展开评说。
或者从中提炼出观点,结合名人生平写一篇议论文。
三、人物故事我来写。
通过图书室或者网络搜集材料,根据搜集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想象,编写伟人某个时期的生活故事。
例如我县的风流人物有“囊萤苦读”的车胤、文学流派“三袁”等,都值得我们一写。
这样的编写,可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文章,也可以来个戏说增添情趣。
四、与风流人物对话。
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模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模式,假设我们与某位风流人物对话,注意设计好话题,力求内容充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佳作撷英]那天,您被曹军团团围困,为了保全大哥刘备的家眷,您不得已降曹。
但您与曹操开诚布公约法三章,说明“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如此不瞒私不使诈,真伟丈夫也!赤壁鏖战,曹操兵败,引残军败将三百余骑被您堵在了华容道。
可是您念及“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终于“放开金锁走蛟龙”,让曹操得以死里逃生。
前者,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立场坚决;后者,感念恩义义释曹操,恩怨分明。
这样的诚信、这样的气魄,怎么能不是英雄!刘梅《您是真英雄》[参考题目]1、我心中的英雄2、他之所以成功3、与_______对话[范文评析]美丽的错误瘦谷记得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总是把它带在身边。
它是一幅很小的印刷品,是从杂志中裁下来的,其实就是一张薄薄的画片。
喜欢它体现出的中国文化中那种虚静的时空观,一壶茶与已散去了的友朋,卷起的芦帘和屋外的月色,有着李泽厚先生所言的禅的意味:“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从喧闹繁华的大街中回到自己栖居的小屋,从疲惫而又烦躁的文字操作中停下来,看见它,我便会沉静下来,面对它真是有一种在瞬间的直观中获得万古长空般的永恒之感。
这一次,不知怎么了,我在体会它的意境的同时注意起了它的细部,而过去我从没有这样注意过—只要有着基本的天文知识,都可以知道画上的月亮根本不是新月,而是残月。
一般的人不知道农历的日子,只看月相很难分清怎样的月相是新月,怎样的月相是残月。
对于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小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
他说残月的时候,月亮看起来正好像是“残”字拼音的字头“C”,新月的凹面则与残月相反,所以只要记住残月的形状,自然也就知道了新月的形状。
作为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是中国一代漫画大家。
据现在可以收集到的资料证明,《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还是丰子恺先生发表的第一幅漫画呢。
1924年,丰子恺的好友朱自请把这幅画稿拿了去,发表在了朱自请和俞伯平当时合办的一份不定期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幅古诗新画,画题来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
丰子恺先生曾言:“我觉得古人的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
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段话。
这一句我吟咏之不足,往往把它译作小画,粘在左右,随时欣赏。
”这幅画发表后,被郑振铎看到,他也非常喜欢,说:“他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了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到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为尤深。
”可见,郑先生也被这幅画感染,甚至被迷住,他也认为丰子恺先生在这幅画上所画的月亮是新月。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许它的珍贵就像错版的邮票。
我甚至想找一个机会,求我的画家朋友把它临摹下来,裱了挂在屋里,只是把画上的残月转一个方向,让它与题款一致。
我对朋友这么说的时候,我的朋友却说我多事。
他说:错误如此美丽,又孰论新月残月。
(摘自《散文》20XX年第10期)[点评]本文借郑振铎之口对丰子恺先生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漫画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说它具有诗一般的仙境,说不出的美,但作者却对这样一幅人们久已习见而且倍加欣赏的画,指出其中的一处知识性错误,让人叫绝;同时,更为高明之处还在于,作者并不停留在指出毛病这一浅表的层面上,而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发表了一番很有人文意味的议论,“错误如此美丽,又孰论新月残月” 如此意蕴深刻的话语,读来怎能不令人感动。
当然,错误毕竟是错误,不过,有时候,一个能让这么多人忽略的错误堪称“可爱的错误”,能留下这样一个“美丽的错误”的人,难道不更令人难忘吗?【同步作文】忧劳可以兴国——读《周恩来》读罢《周恩来》,掩卷沉思。
周总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朽贡献,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
”平日,常听老人们谈起总理,谈他对人民的挚爱,谈他卓越的才干、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威望,内心里充满了对他的尊敬和仰慕。
我似乎觉得他是神圣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读完此书,以前听来的散乱的片断终于渐渐连成片了,清晰了,完整了。
周总理活生生的神姿风采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走下圣坛的周总理,内心的那份震撼真难以言表。
总理的一生堪以“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来形容。
从他年轻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劳。
大革命期间,他才26岁,就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身兼数职,既要从事军事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又要领导工农运动,还要在统一战线内部进行各种斗争。
每天早晨,他步行到码头,乘船到黄埔军校工作,傍晚又返回广州,晚上还要参加各种会议,过党的组织生活。
在他的筹划、组织、安排下,各方面的工作井井有条,他过人的才华和敏锐的头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他又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虽然得了疟疾,脸色铁青,但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有条不紊地对善后工作做了安排。
那时他高烧达40℃,有时烧得神志不清,还喊着“冲啊,冲啊”,但一当清醒之际,依然从容镇定,和贺龙、叶挺同志一起指挥对敌人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