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 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 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 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 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表达了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 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民的重要理论指导。
内容
①以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武器 ②提倡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 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 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 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作用
①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主义行为。 ②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传播
四、三民主义
背景 ①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 工具民族危机加剧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内容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将这一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 指导思想。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华夷之辨、道器之辩、义利之辩。 从表面看是两派的辩论,其实质就是西方文 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碰撞,这其中有冲 突,但最终还是融合了。
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代 )
背景 ①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②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深重 ③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 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收到了民主和科学 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 ③局限性: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 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内容
①编译西书,了解外情:林则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四洲志》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 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 。
作用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③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 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五、新文化运动
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队伍壮大。
内容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 )
背景 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等人民运动兴盛;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暂时“和好”
内容
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②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概括来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 建纲常理论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 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 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论述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
近代指的就是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入主要体现在思想上 的嬗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前后)
背景 ①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 ②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 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③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④英国坚船利炮的惊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