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22自然灾害与防治AB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
A卷全国卷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1.(2016·新课标全国Ⅰ,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全国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10分)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
解析地处断裂地带,岩石破碎,这里山高谷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4.(2016·新课标全国Ⅱ,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
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5.(2015·课标全国Ⅰ,43,10分)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 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10分)
解析本题考查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水系发达)等方面回答。读图文材料可知M 城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面积广,海水顶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6.(2015·新课标Ⅱ,43,10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10分)
解析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7.(2013·课标Ⅰ,4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0分)
解析洪灾的成因应从气候、地形、河流水系特征、居民点位置等方面分析。针对该区域出现洪涝的原因,措施应从居民点转移和修建水库、大坝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8.(2016·新课标全国Ⅲ,43,10分)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10分)
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9.(2013·课标全国Ⅱ,43,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0分)
解析不同农作物都有其自身生长节律和对生长期的要求。东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4月份的持续低温进一步压缩了农作物的生长期,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节律,会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B卷地方卷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1.(2015·山东文综,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