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精简了理论性知识,加强了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全书编写体例力求新颖,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践,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全书共分四个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
《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学前教育_[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参考。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章绪论【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操作指南】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的运用【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生命的孕育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操作指南】一、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指标二、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方法【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三部分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八章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尉伴关系和移情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部分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游戏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和美术活动心理【操作指南】学习障碍——多动症儿童的测量与评估【实践活动】【思考练习】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人们对自我的最初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认识自己而形成的。
婴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期。
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手或脚,就像吸吮乳头、玩弄玩具一样。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事物,发现“我”和“非我”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有了对自己身体的知觉。
当婴儿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成人捡起来时,婴儿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会不断敲打汤勺、玩具,以体验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在镜子前研究自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典试验“点红试验”。
被试是9-24个月的婴儿,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刻去摸自己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在随后的实验中,在婴儿的膝盖上贴上标签,把他们放到镜子前,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一旦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偏好就胜过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形象。
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岁左右婴儿开始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
”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
”这时婴儿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困惑了。
2岁左右,婴儿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要……”“我有……”等,这时, 婴儿不再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而把自己当作主体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四章
2、闹独立----怎么办?
1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2岁左右的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
现为固执,不听成人吩咐。 解决办法:
(二)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通过实物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物活动的特点能够有助于儿童认识事物本 质和规律。 3、通过实物活动获得思维的发展。
二、言语真正形成
这一阶段儿童初步掌握本族语言 具体表现为: a.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b.能用口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 c.能根据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
1、小班儿童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只 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游戏看待。 2、中班儿童对学习目的、任务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把学习和游戏区分开来,但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 时间很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掌握知识。 3、大班儿童为升小学而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并 能按学习任务活动。
三、劳动
条件反射容易建立等。 抑制过程加强使儿童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
行为,减少冲动性,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
2、条件反射易建立,而且比较巩固。 意味着学习新知识比较快,建立以后比较巩固。 3、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加强,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
动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活动的发展
8个月以后,儿童开始能对少数词发生它的动 作反应。
如:问儿童“妈妈在哪儿?”儿童会转向妈 妈或引起寻找妈妈的动作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1岁---1.5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2--3岁的儿童,逐步具有一定 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自我 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评价方面,逐 步把自己与他人加以比较。标志着 简单自我评价的产生。
儿童自我的发展顺序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0-1岁,产生了主体我(I)。
第二阶段:自我命名,1-2岁,从使用第三人称到逐渐向第一人 称“我”转换,标志着客体我(me)的产生。
【表现】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 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 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做玩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 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 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 最初级形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三阶段:2-3岁以后,开始能把自我和他人加以比较,从而产 生简单的自我评价。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与形成标准
【总结】 究竟什么表现证明幼儿 产生了自我意识呢? 可根据一下四个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O1、幼儿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意识到动 作的目的和动机。 O2、幼儿能够把自己与自己的动作分开,知 道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O3、幼儿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 觉察,包括觉察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 系,是对于所有关于自己身 心状况的认识。
自我意识可以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O第一层是对自己生理状况的意识;
O第二层是对自己心理特征的意识;
O第三层是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意识。
zzzzzzzzz
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恢复
言语发生阶段,语言 的掌握促进了儿童自 我的形成。逐渐用“ 我”来代替第三人称
的称呼。
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 力和思维能力,开始逐 步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 较,即产生了自我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资料】:表3-3 0~2岁儿童自我的发展
年龄 0~3个月
自豪感或 自卑感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 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 益等 追求名誉与地位,与他人 竞争,争取得他人的好感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 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 力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的形式结构: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自我情感体验:自尊感 --自我调控:自我控制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特点)
1.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 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2.儿童的自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 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其 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 同时儿童又在不断的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 4.儿童的自我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他们区分外部自 我与内部自我的能力增强,逐渐能够比较实际的判断社会交往情 境,并据此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前儿童自我教育的活动设计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案例导入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 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 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 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 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 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 这是为什么呢?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特点和能力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为主题,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节:鼓励自我表达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形成。
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1. 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渠道:为儿童创造多样的表达机会,例如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让他们选择自己擅长和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2. 多样化的话题引导:给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话题,如家庭、朋友、兴趣爱好等,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倾听和尊重:对学前儿童的表达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同和重视,从而增强自我意识。
第二节:启发自我观察引导学前儿童自我观察是培养他们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下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1. 镜子游戏:引导儿童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和举止,提醒他们认识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2. 感官体验:让儿童亲自体验不同的感觉和知觉,如触摸、听觉、视觉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 自我评价:鼓励儿童自我评价,例如鼓励他们分辨自己的行为是好的还是需要改进的,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第三节:培养自信心自信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在自我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1. 给予积极的反馈:对于儿童的表现和努力,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2. 提供挑战与支持的机会:为学前儿童提供合适的挑战,鼓励他们尝试并解决问题,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成长。
3. 培养兴趣爱好: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增强自信心。
总结: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
• 0—1岁婴儿的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儿童 主体我的产生
• 1—2岁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他们逐渐由单词句向双词句发展,语言的逐步掌握加快了儿童自我的形成。 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的飞跃,这标志着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形成具有以下标准: • 一是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
级的自我意识; • 二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 三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设计
2. 拒绝之后简单解释 3.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4. 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 派早期的研究中,特别注重研究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以及 儿童早期母婴关系对自我的影响。 卡弗(Carver)和沙伊尔(Scheier)指出,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 (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 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 并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 人际交往的核心客体关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对父母评价的感知是儿童 时期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去接纳与自我相一 致的经验,拒绝或歪曲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初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带有 明显的主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良好的教育下,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 向于客观
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 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 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 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 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 自我评价的主观性。来自我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班上最乖的孩子? 答:不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说我不是乖孩子。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片面、表面性发展到全面、深刻性
由于认识水平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表面的。他们往 往善于评价他们,不善于评价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问题导入】
1岁前的宝宝总喜欢啃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可是人长 大以后为什么就不这样做了呢?
因为1岁前的宝宝还没有自我意识,他把自己的小手和 小脚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目录/Contents
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 展阶段
促进学前儿童自我 意识发展的策略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 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三层次:
1 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2 对自己的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 3 对自己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理自我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人们对自我的最初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认识自己而形成的。
婴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期。
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手或脚,就像吸吮乳头、玩弄玩具一样。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事物,发现“我”和“非我”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有了对自己身体的知觉。
当婴儿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成人捡起来时,婴儿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会不断敲打汤勺、玩具,以体验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在镜子前研究自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典试验“点红试验”。
被试是9-24个月的婴儿,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刻去摸自己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在随后的实验中,在婴儿的膝盖上贴上标签,把他们放到镜子前,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一旦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偏好就胜过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形象。
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岁左右婴儿开始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
”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
”这时婴儿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困惑了。
2岁左右,婴儿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要……”“我有……”等,这时, 婴儿不再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而把自己当作主体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问题:一、先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二、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三、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孩子学会走路、说话,都是在这个时期。
随着儿童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加扩大,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增加。
同时,他们也能够主动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
1-3岁,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会自如地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考,爱提问,爱模仿,要游戏,有了自己极原始的“逻辑”,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物的要求。
最突出的就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由此,孩子的行为变了,情绪复杂了,成人感到孩子难带了,变得顽皮、不听话了。
这一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达85厘米,3岁可达93厘米左右,比初生时增加近1倍。
体重增长速度更可观;3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4倍,重13公斤左右。
先学前儿童的骨骼还在继续骨化,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
大肌肉已经发展,但耐力仍很差,易疲劳;小肌肉远未发展起来,因此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精细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动作。
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
正常婴儿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3岁时,心率已降为每分钟100次,但与成人相比仍然很快,因此仍不宜作剧烈运动,以免过分加重心脏负担。
总之,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各方面虽然仍很柔嫩,不能耐劳,不宜作过分剧烈的活动,但已能保证儿童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仍在继续发展。
脑重不断增加(3岁已达1000克),神经纤维不断增长,突触联系不断加多,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迅速进行,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巩固程度也不断提高。
先学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上。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活动目标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所要 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根据关注取向的不同可以将教学活动目标 分为三类形式:即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关注教学的结果,强调目标的 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行为目标的 陈述一般包含四个因素即行为主体、行为 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
从目标的表述看,是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表 述的,如能“主动参与”,“乐意与人交往” ; 从目标内容的表述顺序看,主动与自信放在幼儿 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第一条,这符合幼儿社会性 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幼儿学习自主建构的特点。
第二、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在《纲要》的5条目标中,有四条用了情感属 性词,第一条和第四条的“能”字,表达了目标 重在儿童的行为与态度意愿的培养。第二条的 “乐意”与“同情”,第五条的“爱”都直接是 情感词,这表明情感性目标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目 标处于重要位置。相对于知识和技能,情感与态 度是更为内在的目标取向,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 提供方向与动力,它会伴随儿童终身。
Health
Social
The Arts
Peer Group Age
Status
Sports
Electronic Media
Religion
Sexuality
Geographic Region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1、由近及远的原则 提出这条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
经验性与拓展性。 2、由易到难的原则 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
内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3、综合贯通的原则
主要是指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 以及社会教育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之间应该建 立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幼儿的学习完整而又全 面。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一)传统的“四类型说”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观察自己:从出生到约18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通过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他们会对自己进行观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形象,但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动作和形象是属于自己的。
2.显示自己:大约18个月到2岁的阶段,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会使用简单的动作、声音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认知自我:2岁开始,孩子逐渐开始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理解自我:3岁左右,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5.比较自我:4岁及以上,孩子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技能等感到自卑或自豪,并试图通过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6.理解他人: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通过观察和与他人的互动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1.提供合适的反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困难,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
2.给予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自主选择,例如在玩具和衣着方面的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探索机会,例如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游戏和材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创造。
同时,也要确保孩子在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4.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CHAP4-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情境讨论法
★ 创设社会情境,寓德于境
★ 以美育手段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感染性、直观形象性、教育性
创设与社会性教育目标及内容相一致的社会教育情境
创设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
创设符合学前儿童认知水平的社会教育情境 运用开放式提问法拓展讨论的深度 阐明正确的观点和认识
分析以下案例中两位老师
情景表演
生活情境体验 主题游戏
5.角色训练法
★ 模仿某种社会情境
★ 扮演社会角色
社会技巧训练 价值澄清训练
社会冲突问题解决的训练
释放与排解情绪训练 同情心的训练
第五章·第二节
二、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途径
在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开展正规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性教育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中补充和延伸社会性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第四章·第一节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最为概括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中班、大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具体、精确、可操作性)
案 例
其他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愿望,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想给自己家
里要一座大房子,“干吗要房子”孩子回答,这样就可以接自己的奶 奶、姥姥还有其他的亲戚一起来住。老师一听这跟自己设定的主题也
就是跟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案 例 分 析 于是老师甲就再次引导:“小朋友们还记得珍妮的七瓣花中 哪一瓣最有意义吗?”一个孩子举手说:“最后一瓣。” 老师甲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最后一瓣最有意义?”孩子想 了想说:“因为珍妮做了好事他帮助了别人。” 老师甲马上喜形于色地问其他的小朋友“他说得好不好啊?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概述1.1 学习目标:理解个性及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1.2 教学内容: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个性?小组活动:分析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案例分析:探讨实际案例中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表现。
第二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2.1 学习目标:理解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2.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如从依从性到独立性、从表面到内在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自我意识?小组活动:分析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第三章:学前儿童情感发展3.1 学习目标:理解情感及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情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3.2 教学内容:情感及情感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包括情感的认识、表达、调节。
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外露到内隐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情感?小组活动:分析情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情感发展的过程。
第四章:学前儿童意志力的发展4.1 学习目标:理解意志力及学前儿童意志力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4.2 教学内容:意志力及意志力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
意志力发展的特点,如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易受干扰到稳定性等。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意志力?小组活动:分析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任务挑战:通过任务挑战体验意志力发展的过程。
第五章:学前儿童性格发展5.1 学习目标:理解性格及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2019
(一)儿童自尊的发展 •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
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 •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随着儿童身体、
智力、社会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的 自尊感也得到发展。
9/20/2019
• 自尊感若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 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9/20/2019
2、延迟满足
• 延迟满足是为了长远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
• 观察表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为等待长远目标而 抑制即时满足的能力。
• 2岁的中国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已具备一定的自 我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延迟策略的使用,尽管策略的 使用可能是无意识的。(2002,陈会昌)
9/20/2019
映像关注,当作伙伴微笑、寻找; • 3.相倚性研究阶段(18个月):注意镜子里外物
体的对应关系; • 4.自我认知出现阶段(21个月):借助镜子立即
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自我认知出现质的飞跃。
9/20/2019
自我概念的建立
•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一个用来 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
9/20/2019
态度积极肯定,鼓励幼儿
9/20/2019
提供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要自己学吃饭!
今
天
我
值
日
,
我
要
看我多能干
认
真
打
扫
9/20/2019
丰富儿童的知识积累,培养其能力,促进幼 儿获得成功的经验;
9/20/2019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9/20/2019
三、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
自
我概念、自我评价等
我 意
自我体验:
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 内疚感、自我欣赏等
识
自我调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 督、自我控制等
9/20/2019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 (一)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
给我吃一口嘛····
嘻嘻,终于迟到了大雪 糕···
9/20/2019
•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
制,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制约作用。 • 幼儿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自制力、自觉性、坚
持性等方面。 • 幼儿自制的两种表现即抗拒诱惑与延迟满足。
9/20/2019
1、抗拒诱惑
• 抗拒诱惑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 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它表现为在有人或 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 止的愿望和行动。 – 4岁以前的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与惩罚成正相 关,4岁以后则与说理关系密切。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 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9/20/2019
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
9/20/2019
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
9/20/2019
点红实验
我国学者刘金花(1993)通过“点红实验”把婴儿从 自我认识出现所经历的阶段做了划分:
• 1.戏物阶段(9-10个月):把镜子当玩具; • 2.与镜像伙伴游戏阶段(12-14个月):对镜中的
逐渐隐蔽;
– 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 知道我做的怎么样。”或说“我不说。”
• 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 如“我很棒。” “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 大石头呢。”
9/20/2019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9/20/2019
• 增加交往活动
9/20/2019
–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9/20/2019
9/20/2019
图:幼儿对玩具 等物品的占有感 常会引发一些冲 突,但这也是孩 子自我概念发展 的结果。
(二)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 1.从简单到分化,从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 可参照的自我特点向不可观察的、抽象的、参照 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转化;
人生三大经典问题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要到哪儿去?
我是男孩儿还是 女孩儿?
9/20/2019
第学
二前 章儿
第 一
童 自
节我
意
识
的
发
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 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9/20/2019
3、坚持性 • 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也
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因而是教 育的关键期。
9/20/2019
小结: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
控
– 自我认知: •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 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如何提高幼儿自 我评价的能力
• 2.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一种曲线起伏的变化,并 非逐渐上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有一个起伏的过 程;
• 3.儿童的自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其复杂性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 4.自我功能上,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区分内部 自我与外部自我的能力增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
9/20/2019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 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3.5-4岁,5岁儿童大多数已 能进行自我评价。
9/20/2019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性,在一般情况下,幼
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 • 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
9/20/2019
9/20/2019
•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 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
9/20/2019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典型表现
•
:
–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
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 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 不会用代词“我”。
– 自我体验: • 自尊:影响自尊的因素 • 自信:怎样提高幼儿的自信
– 自我调控:抗拒诱惑、延迟满足
9/20/2019
布置作业:
• 1.自我意识的概念 • 2.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举例说明) • 3.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举例说明) • 4.抗拒诱惑的概念,并举例 • 5.延迟满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一个人的自尊??
9/20/2019
•父母的教养方式
成功与失败的 经验
他人的评价
儿童的自我特征
•父母的教养方式 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9/20/2019
影响幼儿自尊的因素
• 父母的教养方式 • 他人的评价 • 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 儿童的自我特征
9/20/2019
又该如何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9/20/2019
★ 我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 “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因为她值日就给 我好东西,我值日也给他好东西。” ★ “这个作品好,因为他是老师的;我和小敏比, 肯定我的好。” ……
9/20/2019
(三)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在对自己身心特征 了解的基础上对自我做出的判断。
• 讲明行为规则
聆听规则
游戏要按要求进行
我错了!······
你耍赖!
9/20/2019
• 评价外部行为
能喝下朋友一起 玩耍
我爱护小动物
我
我
很
们
听
彼
妈
此 帮 助
妈 话
9/20/2019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9/20/2019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
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