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白永利)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学复习大纲

地球物理学复习大纲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学1、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自身产生的物理现象,间接地认识地球,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

地球科学领域里,地球物理学通常就指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地球物理学。

空间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高空磁层和电离层与太阳、行星和地球表层的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地球物理场,磁场,重力场, 地电场,地热场,放射性辐射场,地震波场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地球物理的正问题,地球物理的反问题指根据已获得的异常特征、数值大小、分布情形等并结合物性资料来求解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等。

数字模型,数字模拟,物理模型,地质解释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有岩石层板块组成,岩石层板块在软流圈上运动。

岩石层在厚度上相当于地壳与上地幔之和。

下地幔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增加不再呈刚性,而是容易形变和能够流动的,从而称为软流层。

在软流圈中的热对流运动将牵动上覆岩石层板块作水平运动。

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洲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南极板块,美洲板块磁异常条带,海底扩张说,认为洋底的主要构造形态直接表现出地球内部的对流过程:对流体在洋脊处上升,在洋脊的中央裂谷处溢出,形成新的洋底、并向两侧平移扩张;对流体在海沟(trench)处下降,老洋底俯冲(underthrust)进入地球内部而熔融、消失;大洋盆地演化的机制如同传动带,一侧有洋底新生,一侧有洋底消亡,所以,大洋底在2-3亿年内要更新一次。

地球的物理演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

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索取远远超过了对她的关爱与保护。

这种人地关系的失衡导致了今天的资源、环境、生态和人口等问题,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这些问题的解决,人地关系的调整,有赖于地球科学的发展。

发展和普及地球科学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存和繁荣昌盛的意义深远的战略。

只有使全社会每个公民,特别是决策层了解地球,懂得人类只有和地球和谐共处,使关爱与保护地球成为行为的准则。

[分享]地球物理复习资料3

[分享]地球物理复习资料3

[分享]地球物理复习资料3地球物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物理是物理学与地质学结合的边缘科学。

与传统地质学不同,地球物理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来研究各种地质现象和勘探矿产资源,它在基础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或应用地球物理学,简称“物探”)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岩矿石介质的物理性质或物性参数包括:密度、磁性、电性、放射性、导热性及弹性。

相应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和地热勘探。

根据空间工作位置的不同,地球物理勘探可划分为地面、海洋、航空和钻井物探等;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金属与非金属、石油与天然气、煤、水文、工程与环境物探等。

地壳内不同地质体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异是进行重力勘探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条件,有关的密度资料是对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校正和解释的极为重要的参数。

决定岩石、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岩石中孔隙大小及孔隙中的填充物成分;岩石所承受的压力。

1、火成岩的密度它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暗色矿物含量的增多,密度逐渐增大(如图)。

此外,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不同岩相带岩石的密度差异;不同成岩环境也会造成同一岩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

2、沉积岩的密度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的孔隙度可高达30%-40%。

它的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填充物成分。

此外,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的加大,上覆岩石对下伏岩石的压力加大,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3、变质岩的密度这类岩石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岩石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系。

通常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是使变质岩比原岩密度值增大,如变质程度较深的片麻岩、麻粒岩要比变质程度较浅的千枚岩、片岩等密度要大;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石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密。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物理学是科学探究地球物理特征寄托于地球物理现象的地球学的分支。

它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场、热力、振动等物理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隐蔽的物质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的动态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1. 重力场。

重力场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

它存在于在地球表面和其较高层次上,对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质量、形状和旋转的影响。

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获得地球的质量和尺寸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部分信息。

2. 磁力场。

磁力场是由地球内部产生的,它带有磁性,拥有磁极和磁场线。

由于地球的运动和转动,磁力场在不断地变化着。

磁力场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地球的磁性和地球内部的运动,如地震的发生。

通过对地磁场的研究,可以获得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的一些信息。

3. 电磁场。

电磁场是由于地球内部电流而产生的,它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对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电磁场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的电漏电现象、地震、火山活动等,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新技术。

4. 地震学。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震现象的科学分支,它可以揭示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的特征和地球内部的能量分布。

地震学主要研究地震波,根据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速度,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

5. 热力学。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热流,包括地球表面的热流和地球内部的热流。

热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能的流动而产生的。

通过热流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的深度和性质,同时还可以研究地球上的一些热现象。

总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力、电磁、地震、热力等物理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隐蔽的物质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的动态行为,对人类理解地球及其环境、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探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专业相关学习资料列表

地球物理专业相关学习资料列表

地球物理专业相关学习资料列表发布时间:2009-12-14 阅读次数:30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地球物理专业相关学习资料列表—请不要转载教材类:(国内) 基础课程:(教材)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 程乾生: 信号分析地震波动力学(杜世通) 信号分析及其数学原理地震波动力学(孙成禹) 奥本汉姆:信号与系统地震成像方法(李振春) 信号分析(本科教材)地震资料处理(牟永光) Doubcies: 小波变换教材类:(国外)Seismology 地震学(本科)Exploration of Seismology勘探地震学 SherriffClaerbout’s Book (三本)参考书类:Aki & Rechards 定量地震学;傅成义 地球地震波理论冯德益 地震波理论戈革 地震波理论何樵登 地震波勘探原理地震波动力学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杨宝俊 勘探地震学(上、下)牛滨华 半空间各向异性地震波理论&nbsp; &nbsp; 半空间各向同性地震波理论董敏煜 多分量地震学马在田 有限差分地震成像理论杨文采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三本杂志:Geophysics 1932- 至今Leading EdgeSEG AbstractWave MotionGeophys. J. R. astr. Soc.,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其它类杂志:欧洲 Geophysical Prospecting中国 石油物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学报勘探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物理学进展物探与化探物理学报地震学报石油大学学报石油物探信息三个网站:University of CALGARY:CREWS(Cooperative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With Scenarios)rmatik.rwth-aachen.de/CREWS/index.htmColorado School of Mines:CWP(Center for Wave Phenomena)SEP(Stanford Exploration Project)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国爱丁堡大学)/research/(学校主页)/homes (School of GeoS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学校主页)/(Institute For Geophysics, JacksonSchool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美国加州大学圣特鲁斯分校(吴如山) /(Earth Sciences)Imperial College Geophysics Group (The T H HuxleySchool)<strong style="">/geophysics/maintext.php3计算机工具类:INT 地震器械库Bx MotifSun 操作系统掌握工具和操作系统:QT,JAVA,LINUX,UNIXFortran77/Fortran90,C/C++地球物理学科名人Jon Clabout,J Berkhout,De hoop (CWP,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Beyondi,Leo Thmosen,N.Bleistein,Illy Tsvanking,Tariq Alkhalifah,KosloffMH & Hudson,J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ilver Street, Cambridge) Peter Hubral吴如山, 李向阳, 李志民, 马在田, 王华忠宋海斌, 牛滨华, 刘洪, 杨长春, 杨惠珠何樵登, 杜世通, 牟永光, 董敏煌, 李承楚:p>印兴耀, 刘光鼎, 腾吉文, 杨文采, 张关泉傅承义, 翁文波, 顾工绪(地球物理前辈 三剑客)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领域知名人士:Leo Thomsen;Stuart Crampin (爱丁堡大学教授)Illy Tsvankin;Alkhalifah;Li Xiangyang(李向阳)Hudson。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1.正演(问题):根据地下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来研究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

2.反演(问题):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3.重力勘探: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4.零长弹簧:5.零点漂移:在实际观测中,由于重力仪本身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以及日变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变化,这个变化称为零点位移。

6.重力场强度:在地球上某一位置上单位质量的质点所受到的重力。

7.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平面顺势延伸到陆地下所购沉的封闭曲面视为地球的基本面,并称其为大地水准面。

8.重力异常:指地下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

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9.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只做高度和正常场校正。

10.布格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做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

11.均衡重力异常:对自由空间异常进行中间层校正、局部地形校正和均衡校正所得。

12.三度体:要求各个方向均为有限量的地质体13.二度体:对于某一方向而言是无限延伸的,要求在这个方向上的埋深、截面形状、大小和物性特点均稳定不变的物体。

14.特征点法:利用实测重力异常曲线的半极值点或具有其他特征的点进行矿体形态和产状的计算成为特征点法。

15.磁法勘探:利用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多引起的磁场变化(称为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和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16.磁异常: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场变化。

17.磁场强度:单位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

18.磁感应强度:磁化磁场T与附加磁场T’的合成量称为磁感应强度。

19.磁化率:物体被磁化的难易程度。

地球物理知识点

地球物理知识点

地球物理知识点地球物理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现象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电磁学、地热学等多个分支。

通过对地球物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动力学和演化过程,为地质勘探、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又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壳的厚度在陆壳约为30-70公里,海壳约为5-10公里。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地球活动发生的重要地方。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结构,厚度约为2850公里,是地球上最厚的一层结构。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物理现象1. 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突然释放的能量,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波在地表的表现。

地震会引发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因此地震学研究地震的成因、规律和预测方法,以减少地震带来的风险。

2. 重力:地球上每个点都具有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重力场的分布对地球形态、地壳运动和太阳系运动等有重要影响。

3. 地磁:地球拥有独特的地球磁场,地球磁场是由地核液态铁引起的自然磁场。

地球磁场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有重要作用,如动物的导航、电磁辐射的防护等。

4. 电磁:地球上存在各种电磁现象,如地球电磁暴、地电流等。

电磁现象对地球大气和电离层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5. 地热:地球内部的地热是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来源,地热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有重要影响。

三、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知识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等,可以帮助人们探测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地下资源。

地球物理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持。

总之,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地学学科,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复习重点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复习重点

1、 信号
2、 系统:
3、 希尔伯特变换定义:
4、 三瞬: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5、 复地震道:
6、 反褶积:消除某种滤波作用的滤波手段。

7、 最小相位子波:主要能量位于前部的子波,又叫最小能量延迟子波
8、 纯相位滤波器:只做相位改变,不做振幅改变的滤波器,满足()1≡w H 。

9、 正实函数:
10、全通滤波器:
11、普因式分解:
12、正演:
13、反演:
14、自相关:
15:、互相关:
16、纯振幅滤波器:只对原信号振幅发生作用,相位不发生改变,满足()0≡w φ
17、三瞬对地震解释的作用
18、时域褶积物理意义:
19、自相关、互相关性质:
20、褶积与相关的关系:
21、奇偶虚实
22、尺度展缩:
23、求最小平方反褶积
24、FFT 例题
25、证明:具有相同振幅谱而相位谱不同的波形具有相同的相关系数
26、Rxy 与Ryx
27、FT 、STFT 、WT 各自特点、联系等
28、反褶积目的
大家重点准备一下,还有那三套题很重要,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物理学科。

它涵盖了地震学、地热学、地电学、地磁学、地引力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

地球物理学基础包括理论、实验和观测方法,以及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基础内容:
1. 地震学: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传播,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危险性。

2. 地热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热流和热传导现象,以及地下水系统和地热能资源的利用。

3. 地电学:研究地壳中的电导性和电磁现象,用于勘探矿
产资源和地下结构。

4. 地磁学: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地球磁场与
地球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地引力学: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和地球引力对物体的
影响,用于勘探油气资源和探测地下结构。

6.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下结构和资源
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地球物理学基础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地
球内部结构,为地质学、地球科学和地球工程学等领域的
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

3 多解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空间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以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运用数学和地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对地球内外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约2900公里至6500公里深的部分,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则是地幔之下,直径约约为3480公里,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通过地震波传播及其特性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分布。

地震波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类。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不同。

面波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它们主要沿地球表面传播。

三、地磁学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的学科,地球磁场是地球物理学中特别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地磁场的主要特征是地磁南北极的存在和地磁场强度的变化。

地磁场的产生与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中的电流有关。

四、地热学地热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热能的学科。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由地热流和地热梯度来表示。

地热流是指通过地壳传递的热量,地热梯度指的是地温随深度变化的速率。

地热能的利用可以用来发电和供热等领域。

五、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仪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可以预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分布,为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六、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是指地球上各点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布。

地球的重力场不仅与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有关,也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重力场的测量可以通过重力仪器进行,对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七、地电学地电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表过程产生的电场和电流现象的学科。

地球内部存在电导层,当地磁场变化或电场作用下,电流会在地下流动。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课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课

透射系数:
R Af 2v2 1v1 Ar 2v2 1v1
TA Art 1v211v12v21R
36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地质因素
1.密度 2.孔隙度 3.孔隙充填物 4.风化程度 5.构造和地质年代 6.地层埋深
时距曲线章节的知识点
掌握: 1、时距曲线、正常时差、动校正的概念 2、水平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3、水平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4、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
④ 洞穴、管线调查与勘测。
如岩溶、人防工程、古墓穴、地下管线等的空间位置及渗漏。
⑤ 无损检测。
如高速公路路面、大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古代文物风化层厚度的检测等。
⑥ 火山、地震、滑坡、塌方冒落、放射性等环境、自然灾害 的预测预报。
地震波的基础知识点
掌握:
1、地震勘探、地震波的概念 2、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过程(三带) 3、地震子波的类型、判断标准 4、纵波、横波、面波、体波的特点 5、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反射、透射定律、
在界面水平的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自激 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称为正 常时差。它实际上是因为炮检距不为0引起的时差。
tx t01 v x 2 t2 0 2 t0 1 2 v x 2 2 t0 2 t0 2 v x 2 2 t0
炸药包附近:压力>周围岩石的弹性极限,岩石被破碎形成一个破坏圈
离开震源一定距离:压力减小,但仍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岩石不发生破碎,但发生 塑性形变,形成一系列裂缝的塑性及非线性形变带
塑性带以外:随着距离增加,压力降低到弹性限度内,岩石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依据:能量集中的位置 零相位子波

地球物理勘探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期末复习资料1.地球物理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门应⽤物理学2.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是⼀种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的勘探和测试⽅法,是⼀种应⽤科学3.热剩余磁性:在恒定磁场作⽤下,岩⽯从居⾥点以上的温度,逐渐冷却到居⾥点以下,在通过居⾥温度时受磁化所获得的剩磁4.重⼒基点(定义及作⽤):在测量前,要在⼯区内确定⼀定数量的控制点,他们是经过⾼精度观测的点。

;为了检查重礼仪的零点位置、确定合适的零点改正系数,减少误差积累和提⾼重⼒测量精度5.布格校正:⾼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程h?有关,在重⼒测量中,他们都是考虑观测点与⼤地⽔准⾯间物质引⼒影响所作的校正。

因此常把这两项合并起来,,过地形校正、布格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的重6.布格重⼒异常:重⼒仪的观测结果g⼒异常g7.激发极化效应/激电效应:在向地下供⼊稳定电流时,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变⼤并经过⼀段(⼀般约⼏分钟)时间后趋于某⼀饱和值(充电过程);在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瞬间很快下降⽽后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经过⼀段(⼀般约⼏分钟)时间后衰减接近于零(放电过程)。

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电效应(激发极化效应)。

8.地震勘探: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炸药爆炸或锤击激发)产⽣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种地球物理⽅法9.完全弹性体:在外⼒作⽤下物体就会产⽣形变,若去掉外⼒作⽤后,已有形变的物体⼜⽴即恢复原来的体积和形状10.时距曲线:沿测线各个观测点所观测到的地震波的波前到达时间t与这些点的横坐标之间的时空关系t(x)在t—x直⾓坐标系的图形11.⾸波:上下两个半空间中,如果存在着波速不同的介质且界⾯是密接的,则在低速介质中的震源产⽣之地震波到达界⾯时会产⽣反射和透射,由于⾼速介质中折射⾓⼤于低速介质,那么在⼀个临界状态下,折射⾓会等于90度,折射路径垂直于法线。

山西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讲解

山西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讲解

山西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地球物理学是地质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质现象的发生规律。

对于考研地质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学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地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力原理地球物理学中的引力原理是指地球上任意一点的重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引起的,地球物理学家可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点的重力加速度来计算地球的质量分布和内部结构。

2. 地磁原理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磁原理是指地球外部和内部的磁场,地磁场包括地球的主磁场和地球的磁场变化,地磁原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 电性原理地球物理学中的电性原理是指地球的电性特性和地下电性结构的研究,通过测量地球的电场、电阻率和电磁感应等参数,可以揭示地下岩石、矿物和水等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4. 地震原理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原理是指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地震波可以提供地球内部介质的物理参数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信息,地震原理是地球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地球物理学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勘探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点的重力加速度来揭示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和结构信息的方法,常用的仪器有重力仪和重力测量仪等。

2. 磁力勘探磁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点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等参数来揭示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分布和地壳构造的方法,常用的仪器有磁力仪和磁力测量仪等。

3.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点的电场、电阻率和电磁感应等参数来揭示地下岩石、矿物和水等物质的分布和性质的方法,常用的仪器有电阻率仪和电磁感应仪等。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地球物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地球的内部结构B. 地球的表面形态C. 地球的大气D. 地球的生态环境答案:A解析: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物理过程等。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 温度的变化C. 压力的变化D. 物质组成的变化答案:A解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据此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3. 莫霍面是()A.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B.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C. 内核与外核的分界面D. 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分界面答案:B解析: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4. 古登堡面是()A.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B.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C. 内核与外核的分界面D. 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分界面答案:C解析:古登堡面是地核的内外核分界面。

5. 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A. 5.5 克/立方厘米B. 3.3 克/立方厘米C. 2.7 克/立方厘米D. 1.0 克/立方厘米答案:A解析: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5.5 克/立方厘米。

6.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A. 17 千米B. 33 千米C. 6 千米D. 60 千米答案:A解析: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 千米,全球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

7. 大陆地壳上部的岩石主要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答案:B解析:大陆地壳上部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

8. 海洋地壳主要由()组成。

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答案:A解析: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9. 地幔的主要成分是()A. 铁镍合金B. 橄榄岩C. 花岗岩D. 玄武岩答案:B解析:地幔的主要成分是橄榄岩。

10.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A. 铁镍合金B. 橄榄岩C. 花岗岩D. 玄武岩答案:A解析: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

11. 地球磁场的产生主要与()有关。

地球物理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超级超级超级复习资料徐旺达一、思考复习题1、简述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研究意义: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自然灾害的策源地、基础科学的诞生与地球相关联2、简述地球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定义: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研究内容:地球物理学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地球系统有关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3、地球自形成之后的演化过程中,其内部固体圈层结构如何形成?地核的形成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异作用的初始阶段,内部物质大体上是均一的,在分异过程中,铁沉入地心,形成致密铁质的地核,低熔点的较轻物质上浮,形成坚硬的地壳表层,中间是分异剩下的地幔。

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为重要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最终导致地壳与大陆的形成。

也可能促使地球内部的气体逸出,最终导致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

4、简述地球的圈层结构地核:铁、镍和硅。

内核:(心~1250)铁和镍,内核转得快,一年2度。

液体外核:由动力学黏度很小的液体构成。

过渡层。

地幔:从地核外围约2900公里深处的古登堡面一直延伸到莫霍面的区域。

上:莫霍面~670km。

上部(~60)固态,中部部分熔融状态(60~250,岩浆发源地),下部固态(250~670)。

上地幔上部与地壳组成岩石圈,中部低速层(部分熔融状态)为软流圈。

下:(670~2889)固态,半固态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至莫霍面之间一个主要由硅酸盐矿物为主体的岩石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17公里。

大陆地壳:硅酸铝层(花岗岩)、硅酸镁层(玄武岩)。

海洋地壳:硅酸镁层(玄武岩)。

大陆平均厚度33km,海洋10km。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大气圈: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氮、氧、氩、二氧化碳和微量气体。

大气圈和水圈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现存生物生活的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和水圈全部,称为生物圈。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地球物理学概论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它涉及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形变、地热、地电、地磁、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地球物理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地球由岩石、金属、水等物质组成。

根据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球内部物质的演化受到地球的热力学过程、岩石圈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地震和地震波:地震是地球在地表和地下发生的震动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传播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它们可以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主要有Rayleigh波和Love波,主要在地表传播。

3.地球的形变和地壳运动:地球的形变是指地球体的形态或大小发生变化。

地球的形变可以通过测量地壳运动来研究,地壳运动是地球外层较薄的地壳层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5.地电和地磁:地电和地磁是地球表面上的电场和磁场现象。

地电是指在地球表面的电势差和电流分布,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引起的。

地磁是指地球产生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运动产生的。

6.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过程。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应用于石油勘探、地震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7.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对于地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地震预警、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地球物理学概论还涉及地球的引力场、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球潮汐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地球物理学概论是地球科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理解和研究地球的物理过程和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地球物理学基础-2016-复习内容

地球物理学基础-2016-复习内容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内容2016年4月一、绪论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以地下物质(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差异所引起的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用不同物理方法和仪器,探测天然或人工地球物理场的变化。

通过对上述变化的分析、研究,来推断和解释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及人文因素在地下的各种分布情况(古墓、管线、污染范围等)。

2. 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目前在煤田勘探中应用最多的是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等。

3. 物探方法能取得成果的前提探测目标与周围的岩石或土壤等应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勘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理的深度;探测地质体异常应能从干扰因素中识别与提取(探测的信号有足够高的信噪比)。

4. 正问题、正演、反问题、反演、反演结果的多解性(1)正问题与正演已知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物性参数),已知探测方法以及采集参数,求观测结果(异常)。

这个问题叫做正问题,求解正问题的过程叫正演。

(2)反问题与反演已知探测方法、采集参数和观测结果(地球物理异常),需要推断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等)。

这样的问题叫做反问题,求解反问题的过程叫做反演。

(3)反演结果的多解性由于地球物理场的等效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质状况可能会观测得到非常接近的数据),使得反演的结果具有多样性,这多由地质因素引起。

5.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目前主要解决什么地质问题主要地质任务是解决构造问题,解释煤层中的大中小断层(一般要求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要准确,落差3-5米断层要解释)、褶曲、陷落柱等,常常也要求给出煤层厚度等值线、底板等高线图。

二、电法勘探部分:1. 影响岩土介质电阻率的主要因素(1)导电矿物含量及其连通情况;(2)介质的结构、构造、孔隙度;(3)岩矿石的含水饱和度及含水矿化度;(4)温度、压力等。

初中地球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球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球物理知识点归纳地球物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过程。

掌握初中地球物理的知识点,不仅能够提高对地球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地球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不是完全的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直径略大于两极直径。

知识点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最外围的地球固体外壳,厚度大约在八十多公里到六十多公里之间。

地幔是地壳下方,厚度大约在二千多公里到二千八百多公里之间,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是固态铁和镍。

知识点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旋转,完成一周需要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完成一圈需要365.25天。

知识点四:地球的重力地球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吸引而对物体产生重力。

重力是个质量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使物体朝向地心运动。

地球的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力叫做物体的重量,是物体质量与地球重力加速度之积。

知识点五:地球表面的特征地球表面主要由大洲和大洋构成。

大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而大洲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

同时,地球上还有许多地貌特征,如高山、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

知识点六: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地球大气层中湿度、温度、风向等因素的统计平均值。

而天气则是描述短时间内地球大气层中湿度、温度、风向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七:地球的地震和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指地球内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断裂并伴随地面振动。

火山则是地球上喷发岩浆、气体和火山灰的地方。

知识点八:地球磁场和地磁极地球拥有磁场,将地球环绕的磁场叫做地球磁场。

地磁极是地球磁场强度最强的地方,地球有南磁极和北磁极两个地磁极。

知识点九:地球的能源资源地球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

3 多解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

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三.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

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

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

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由地壳基底至约400km深处的B层介质叫做上地幔,B层上部存在低速层,称为软流圈,低速层上部和地壳并称岩石圈。

400km-1000km间的C介质叫过渡层。

软流圈和岩石圈统称构造圈。

1000km-2900km为D层。

下地幔比较均匀。

但底部约厚200km的D''层中,速度梯度接近于零,所以该层介质不均匀。

地核:从地幔向下直至地心。

2900km-4980km的E层称为外核。

外核与地幔的分界面是速度间断面----古登堡面(G面)。

四.地球的演化史原始地球被一层浓厚的气体包围,由于地球温度升高,气体的分子动能增大,地球的引力不足以吸引它们,质轻气体分子逃离地球,散逸到宇宙空间。

地球幼年时代,表面没有山脉和海洋,持续约十亿年。

称为第一次脱气。

地球温度升高,物质融化呈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铁镍物质下沉形成地核,密度小的硅酸盐物质上升成地表。

由于放射性元素,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致使靠近地核的固态物质溶解为液体,地球就有了一个液态核。

地幔获得足够热量后开始产生对流。

初始的海底扩张加速地内散热速度,地幔固结了,外核依然为液态。

外核的对流是产生现今地磁场的原因。

地球内部的气体在高温高压下,被挤到上层有空间或是密度较小的地方,从地壳的裂隙处喷出,这就是地球的二次脱气,距今30亿年前,地球出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使得大量气体随火山岩浆喷出地面,形成了大气圈和水圈。

第二章放射性和地球年龄一.放射性衰变在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自发地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发射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

不依靠外力而自发衰变的元素称为天然放射性元素。

二.放射性衰变规律每单位时间所衰变的原子数目与压力,温度等外部条件无关,只于当时存在的衰变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半衰期:原子数衰变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衰变的时间通常为半衰期的十倍。

三.放射性平衡在母体同位素衰变时,初始衰变产物经常也具有放射性,它们也会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变成稳定的元素。

中间过程的每个放射性元素都有自己的衰变常数,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这个系列会达到平衡,即各中间产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四.主要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铅,钾----氩,铷----锶,放射性碳,氚。

地球初期情况假设1.在地球形成初期,各种铅同位素的比值在各处都相同;2.从某时起,地球不同区域的铀,钍,铅都各有特征的比值,这些比值只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改变;3.在以后某个时期,方铅矿和其它一些不含铀,钍的铅矿分离出来,铅同位素的比值不再变化4.铅与铀,钍分离或成矿的时间可以独立地测定。

第三章天然地震一.地震分类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震源深度: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300km),深源地震(>300km)。

震中距:地方震(<100km),近震(<1000km),远震(>1000km)地震强度: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二.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和它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其他地震区带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天山地震带,主要是指南--北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地区;南北地震带,由滇南的元江往北经西昌,松潘,海源,银川直到内蒙古嶝口;华北地震带,指阴山,燕山一带,营口--郯城断裂带,汾渭河谷地区;华南地震带,主要指东南沿海和海南岛北部等地区西藏地震带,沿青藏高原周围和边境一带台湾地震带,包括台湾及其东部海域。

从地区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出现频繁且强度大。

板块的划分与全球地震带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板块边界类型:1. 发散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3.转换型板块边界全球地震带的地理分布主要由三类板块边界,也就是岩石圈板块沿三类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决定。

海沟-岛弧地区地震;洋脊及转换断层的地震;大陆内部的地震(板内地震)三.射线参数P的物理意义1.同一条地震射线,P为常数;2.不同的P对应不同的入射角,即对应不同形状的射线;3 .P完全确定了地震射线的性质;4.射线参数P只给出了入射角i和圆心距r的关系,没给出射线的坐标方程。

四.频散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称为频散。

面波成群出现,每一群表现为一列波,每列波各自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这种现象称为面波的频散现象。

由于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时相互叠加的结果,具有频散特性的面波不仅有相速度,而且具有群速度。

五.地球介质的Q值在一个吸收介质中,地震波传播一定有频散现象发生,也就是吸收和频散总是同时存在。

为了描述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能量损耗的情况,引入参数Q值。

定义为在一周期中质元所损耗的能量与原有能量的比值。

Q值反映了介质损耗性质,值越大,介质品质因子越高,能量损耗越小,介质越接近完全弹性。

根据Q值的变化研究波的吸收,可以得到介质的非弹性性质,从而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的性质。

六.弹性回跳理论地壳运动使岩石产生应变,当应力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是沿已有断层发生突然滑动,使存储在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就会形成地震。

无应力状态---->应力作用变形,岩石产生相对位移---->应力超过阻力,岩块滑动或破裂形成断层,断层两侧的岩块又回到新的无应力状态。

七.P波初动。

P波刚到达地表时的地动位移。

P波初动解:从地面台站记录到P波的初动分布图出发,采用点源双力偶震源力学模型反演震源运动过程,从而求出震源参数。

八.震源参数动力学参数:断层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静力学参数:断层长度和宽度,地震矩,应力降几何参数: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相应力偶的取向和仰角九.震相将震源所发出的不同振动,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图上的特定标志称为震相。

自己分析理解十.几种地震波的对比分析第三章重力学和固体潮1.重力场和重力位如果不考虑外部天体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上单位质点所受的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称为地球在该点的重力矢量,该矢量场称为地球的重力场地球在某点的引力位和离心位的和称为地球在该点的重力位。

地球重力位相同的点在空间构成的曲面称为重力等位面。

重力等位面得性质:1.在面上移动单位质量时,重力不做功2.两个等位面之间的位差是常数。

一般等位面不平行,且在同一等位面上重力不是常量。

2正常地球场模型,正常重力场和重力异常场质量等于地球总质量,以地球自转角速度绕其极半径为轴旋转,转动惯量与地球相同的参考椭球。

这种模型在其表面和外部空间产生的重力场称为地球的正常重力场。

真实地球与正常地球场模型的密度分布不同在该点产生的重力场的差值称为地球在该点产生的重力异常场3影响各力的因素1 引力:地球的形状,海拔高度,地壳内部的质量分布2. 离心力:高度,纬度3. 固体潮:地球自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4.影响重力测量的因素1 观测点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2 地形质量。

5均衡模型计算补偿质量在地球表层的分布,从而计算出补偿质量对观测点的重力影响。

考虑与全球地形质量相对应的补偿质量对观测点重力的影响的校正称为均衡校正6.正反问题的例子真实地球的密度与正常场地球模型的密度差称为地球的剩余密度。

地球的剩余密度是重力异常场产生的原因。

根据给定的地球剩余密度计算重力异常擦汗那个,称为重力异常场的正演问题。

根据地面上测出的重力异常场求出地球剩余密度的分布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

反演的解不唯一,因此需要地质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来限制解的范围。

当反演深度大的异常体时,要考虑地球表面的弯曲。

7.固体潮及其产生原因地球整体在太阳和月亮的起潮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固体潮。

地球在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地球在地心和月心以及地心和日心的这两个连线上拉伸,在与它们垂直的两个平面内压缩,地球对起潮力的这种响应称为地球的固体潮。

固体潮在地球内部形成潮汐应变和潮汐应力,并使地球自转角速度发生变化等等。

引潮力是作用在地球的单位质点上的日、月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和地日)公共质心旋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