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 简介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人物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文学成就: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教育成就: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1863-1945),原名祁金杰,字伯穆,号雪峰,又称叶山人、鹿鼎先生,河北唐山人,19世纪末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
一、人生简介
叶圣陶,少年时期与姜夔师友,对洋报纸起初很陌生,后来才慢慢明白它的好处,好奇心更是发育到学习外国知识的程度,入贡正处,贡正处的竞争教会了叶圣陶思考的能力。
1887年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其文学道路。
二、文学成就
叶圣陶博学多才、政文兼备,独立造诣,既会古典诗词,又能精通现代文学,是一位博闻强记而圆通百家的文学健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贯穿着他笃定自己命运、勇于改变世道及民族前途的信念,他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主要作品
1、《穆尔离骚》:该书是叶圣陶第一部作品,首发于清末,是通过比较顺治逊和史迪威两位苏格兰文学家对赋予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出了
叶圣陶为缔造民族文明、凝聚民族精神而高拔思想,努力探索新文学
运动以及体现这种新思想的文学创作。
2、《南北旅游记》:这是一部系统而有条理的百科全书式的旅行记,
叶圣陶在书中总结出“全民族的见识,求一位国民的见地”的新闻理念,而这一思想对于当时人们无比重要。
3、《李自成记》:这是叶圣陶的第三部作品,着力表达叶圣陶的政治
论点,反映抗清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在艰苦斗争和谋划中所提供的智慧、勇气和胆略,以此说明实践自由、进行民族变革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
族文明的可能性。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秉臣,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这位老先生循循善诱,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叶圣陶长期从事语言文学探究,充沛的经验让他精通擅长教师的教学工作。
叶圣陶的在写作教育中有一条心法,是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
他十分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儿时曾随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走街串巷为地主收费。
每次出门他都细细观察,收费的对象,生活状况等等。
小小年纪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了然于胸,这位以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一):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修改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修改出版工作。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修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超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修改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善了修改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叶圣陶简介
一、关于叶老的人物简介如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作品列表:
1、小说类: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2、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人物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历史评价】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臧克家、新浪网评)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
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
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
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
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中国网评)【轶事典故】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叶圣陶
叶圣陶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改现名叶圣陶。
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他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
推荐作品——《倪焕之》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
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
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
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
婚后的金佩璋,沉没有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
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
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作品主人公开始把视线从一个学校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改造活动。
“五卅”和大革命高激期间,倪焕之更进而参加了紧纱的革命工作。
由最初改良主义性质的“教育救国”到后来转向革命,倪焕之所经历的这一道路在当时进步青年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然而人物的这种转变毕竟只是初步的。
他被时代浪潮推涌着前进,却还没有使自己化为浪潮中的一滴水,一旦革命形热逆转,也便容易干涸。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介绍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语文教学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
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
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
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
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尽心持家,克勤克俭。
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
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
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叶圣陶生平事迹简介 稻草人的作者是什么人
叶圣陶生平事迹简介稻草人的作者是什么人【1988年2月16日】3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的作者叶圣陶逝世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失业的小学教师】1894年10月28日,叶圣陶出生于今江苏苏州。
父亲给当地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失业,全心投入到文言文小说的创作。
1915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尚公学校任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5年,进行教育改革,编新的教科书,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
1918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五四运动首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稻草人的童话故事】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同年,发表中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该故事曾入选教材,影响很广。
后来又写了另一部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192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这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
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此后他再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
【抗日的教育家】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作为始创者,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后,担任了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了很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大力提倡使用白话文。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
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苏州五老:顾颉刚,王伯祥,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民进中央的副主席】1949年,到达北平,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位。
历史上叶圣陶是谁
历史上叶圣陶是谁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家、教育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叶圣陶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还从事文学创作,也是一名文学家。
由于出生近代,叶圣陶的情况至今记载详细。
他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动乱的19世纪90年代。
前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八国联军侵华。
然而,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叶圣陶的并不富裕,可谓贫苦,但他勤奋好学。
凭借对知识的急切渴望,在中学毕业之后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
笔名圣陶也是在那个时候一举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落后的中国,知识青年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的魅力,转而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很快就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重操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他的文学创作事业从此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百度百科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叶圣陶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叶圣陶的简介及主要作品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圣陶的作品主要有:1918 《春宴琐谭》短篇小说1921 《小白船》童话1921 《一粒种子》童话1922 《雪朝》诗1922 《旅行家》童话1922 《含羞草》童话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玫瑰和金鱼》童话1922 《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1922 《快乐的人》童话1923 《稻草人》小说1923 《火灾》小说集1925 《线下》短篇小说1928 《倪焕之》长篇小说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4 《文心》教育1935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6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上海时事新报》《礼拜六》《上海民国日报》《儿童文学》《文学周报》《中国语文》《公理日报》《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开明小年》《国文月刊》《诗》《苏州评论》《光明》《国文杂志》。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本课作者叶圣陶简介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圣陶简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 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
一、教育情缘
叶圣陶的创作与语文教育: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4年出版论文集《作文集》; 1931年创作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 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 《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等 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 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 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语文教学思想
• (六)口语交际教育——语言思维的互动 • 1953年,叶圣陶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 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语言和语言教 育的发言:我们完整可以断言;思想交换 不靠旁的,就靠语言。人们为了充足发挥 本身的价值,都盼望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与 自己的思想完全不打折扣,收到思想交流 的最大后果,进而进步学习工作生涯的品 质和效益。以前的语文教养是疏忽交际才 能训练的,读逝世书,死读书的景象较为 广泛。
(四)教学实践的启示
1、尊重“学”,同理“学”,发展“学”, 以“学”定“教”; 2、顺势“教”,正确“教”,放手 “教”,以“教”导“学”; 3、生“本位”,师“主导”,循“学” 设“教”,“教”“学”相长。
(五)语文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内容 • 叶老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年来常与景山、二龙 路、丰盛胡同三校之语文教师接触,时或往观授 课,颇感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所谓本钱, 一为善读,一为善写,二者实相关而不可剖分。 ”后来,他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又说:“语 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辅 导学生者为阅读与作文二事。教师善读善作,深 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 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70年 代末,他又说:“教师之所必须自励者,一则自 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则能真知语文教 育之为何事。
(一)语文教育任务论 (二)语文课程名称论 (三)语文学科性质论 (四)教育目的论
二、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 (一)语文教育的任务
• 语文教育应“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重 要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 就在于把“听”“说”“读”“写”四 项基本功学得更好。 •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 课以训练之。 • 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二)语文育人-工具人文统一
(四)叶圣陶的“三一贯”思想启示
读书、作文、做人一贯 语言、文字、思想一贯 知识、能力、习惯一贯
(三) 语文教育需要本土化特色
对传统的、外来的教育思想采取的 不是一概排斥或全盘接受的态度, 而是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有 吸收,着眼点是在努力探索符合我 国民族心理、民族语文的特点和规 律的语文教育革新道路。
• 二、鉴赏的态度:玩
• ‘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 赏’。对于文章绘画要做到‘玩’的地步,并不容易。单就文章 说吧,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的小说,非到全体内容前后关系 明了以后,决不能‘玩’。读者只有对作品熟透,达到入迷的地 步,才能读出深意,才能有所发现。所以,鉴赏者必须全神贯注 地吟诵,认真深入地揣摩。
• (一)文学家角色。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 位重要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 童话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中,敏锐 地觉察并精细地开掘着它所包含 的严重的社会意义和人生真谛。 他把它们如实地摆到读者面前,加 以形象地点拨,引导读者们去识别 生活中的美和丑„„” 这来源于 叶圣陶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指引 着叶圣陶的教育实践。
文教育论集》第3-4页
(四)阅读教学思想—批判吸收
•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应该明白, 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阅读固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 着批判的态度,要区别哪些是应该接受的 ,哪些是不应该接受的,不能“照单全收 ”……那么批判用什么作为标准呢?我想 ,用“此时”“此地”来作标准,大致不 会出什么错。凡是跟“此时”和“此地” 相适应的,大概是可取的,当然还得经过 实践的检验;凡是跟“此时”和“此地” 不相适应的,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多只可 以供谈助而已,决不能作为自己的行动方
(四)阅读教学—方法
1.布置学生预习 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障碍——提出心得、疑点
2.组织课堂讨论 学生将与教材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提出,通过与其他 同学和教师的讨论来解决疑惑 3.指导学生练习 吟诵、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回答教师必要的提问
(四)阅读教学—方法
1.精读
(1)逐句读文,找出不了解的地方
标》第19页
• 通常以为语文教本选的是些好篇章,人人必读的,读了 这个,就吸尽了本国艺文的精华。读起来又怀着一类神 秘的想头,只要一味地读着,神智就会开朗起来,笔下 就会畅达起来。这未免看得简单了些。……从语文教本 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 ——引自《谈语文教本》,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82页至183页
• (二)教育家角色。 叶圣陶对教育有着一种无 比的眷念与热心。他在《假如 我当老师》一文中说:“我如果 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 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 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 样„„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 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的教育生涯与教材编写 密不可分。他一直为我国语文 教材的建设鞠躬尽瘁。
四、叶圣陶教育教学思想的启示
(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培养学生学 习习惯:
(一)它帮助我们摆正了教与学的位置
教的要务在于导学,学的要务在于自学;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的自 动,学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能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二)它帮助我们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
使教与学的方向更为明确:学为主体,方向是成为有认识和能实 践之人;教为主导,方向是引导学向有认识、能实践发展
三、语文教学思想
(五)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与做人相统一
1.“激趣”——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的兴趣。 2.“写生”——追求生活的充实,培养美 好的情感. 3.“求诚”——写诚实的话,做诚实的人。 2 写作必须要有所写才写,不能勉强
写作教学:激发兴趣。
• 作文教学要有收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 学生深刻理解作文的重要。在现代的社会里,光 靠口说是不够的,处处需要动笔写。动笔写文章 应该是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第二,让学生 喜欢作文,对作文深感兴趣——《论写作教学》,第200页 •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 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 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 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 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论写作教学》
提要
• 一、叶圣陶教育情缘 • 二、叶圣陶的教育思想 • 三、叶圣陶的语文教学理论 • 四、叶圣陶教育贡献与教学思想 的启示
一、教育情缘
•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 臣,汉族人,江苏苏州 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 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 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 育部副部长。
一、教育情缘
叶圣陶是我国第一个现实主义童话作家 ,童话集 《稻草人》,鲁迅称“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 作的路 叶圣陶的代表作家主体性创作的童话的出现, 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现代性起 点”。 第一,鲜明的现代意识。
第二,开创我国创作童话的艺术新形式。 (1)童话意境的诗意描述。 (2)童话语言的现代化。
(四)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 如果只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 做得一半。 ——引自《〈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9页
• 国文教本为了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 ,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 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 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 的历练。——引自《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
(2)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着对不了解 的地方自己解答 (3)解答后再看注释和参考书 (4)边读边记忆、体会略读 要有广度和深度,是对精读的“补充”和“应用”
逐句读文,找出不了解的地方
• 首先,理解词句。词句是社会间约定俗成的东西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就靠它来沟通。遵守约 定俗成的规范来运用词句,是作者的本分;遵守 约定俗成的规范来理解词句,是读者的本分。对 于某个词、某种句式,社会上是这样理解的,你 因为不熟悉,却那样理解了,就是错误。 • 其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不那样说,读者必须 问个明白。明白了,才可以摸清作者思想的途径 ,辨明文章的格调,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要 做到这一点,单从词句的字面去理解还不够,必 须依据自己和旁人说话、想心思的经验,从词句 的背面去理解它。
一、教育情缘
• “在长长的一生中,为中学 、小学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的建 设做了不少工作,单说编撰和主 持编纂的课本,就多达二三十部 ;建国这十来年中,他给国文课 本送审稿提修改意见,就写了五 千来张卡片”。【 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
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贺卫东
座三夏 圣语 深四 丏陶文 “ 谷十尊 、教 在 ”年是 朱育 中 刘 代矗 自界 国 国 的立 清, 正 的 三在 、叶
叶 圣 陶 的 语 文 光 辉
• —
•
前言: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化身
• 叶圣陶同为有造诣的文学家与教育家。在他身上,文学与教育尤其通过他创作的 “教育小说”与对教材的编辑工作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四)阅读教学思想——鉴赏
• 一、鉴赏的含义:观
• ‘观’是真实的受用,文章或绘画的真滋味,要‘观’了才能亲 切领略。用吃东西来作譬喻,‘观’是咀嚼细尝,‘见’和‘视 ’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状态而已。是“咀嚼细尝”,不同于一般的 表面的感知了解,这是很精到的认识。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之 中,调动主体的一切内存与作品进行交流,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 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