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及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及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及培养方法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希望大家喜欢!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1)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

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

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

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

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2)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

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3)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

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

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

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

但是,如果让他们离开泥土和水沟,让他们讲一讲如何挖沟,如何捏泥人,他们却说不出来,如果让他们用笔画在纸上,就更不行了,因为这时的思维方式是有动作有感知才有思维,离开了这些,思维也就停止了。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10篇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10篇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10篇1.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篇一一起收拾玩具孩子的收拾玩具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场所,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并采用数数的方法,增强孩子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在收拾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与孩子互动,如一起数数,分类玩具等,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类的能力,同时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长能将一些生活场景融入数学学习,孩子的数学记忆和兴趣都会同步提高。

比如,收拾玩具时,让孩子数数玩具的数量,分别数数放在哪个盒子里等,这样孩子数数的同时,还能加深对物品数量、物品类型的记忆,获得更好的数学思维素养。

2.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篇二猜猜里面是什么猜猜里面是什么是一种非常有益于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对于家长的日常行为很感兴趣,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比如,可以在吃早饭时,问孩子杯子里是牛奶还是豆浆,遮住的饭菜漏出一点点,让孩子猜是什么饭菜?这类训练既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又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在猜想的过程中,孩子要不断观察、分析、判断,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如果家长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思维的“框架”,在猜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加强其逻辑思维与判断推理能力,孩子也许会获得更多的启发与进阶。

3.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篇三数楼梯的台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楼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场景,而数楼梯的台阶是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在家长带着孩子走楼梯的过程中,可以试试边走边数楼梯,走一阶数一阶,从一数到十,或是从十数到一,如此反复,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并有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过作为家长,应该注意的是,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是不同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不太适合复杂的数学计算,因此,在进行数楼梯的台阶训练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也被称为前数学,它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幼儿思维特点的具体表现(1)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

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

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

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

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2)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

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3)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

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

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

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1.指代思维: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会使用指代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使用“那个”、“这个”等词汇来替代具体的名词。

他们在表达中会依赖上下文和非语言线索,因此在日常的交流中,教师需要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指示。

2.意象思维: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感性倾向,他们更加容易通过感官经验进行思考和理解。

他们对图像和视觉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视觉教具,激发幼儿的感官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动作思维: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动作冲动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身体的动作去触摸、感受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他们常常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际操作和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思维和探索欲望。

4.观察思维: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强,对周围的事物和细节都有着较为敏锐的感知。

他们喜欢仔细观察和探索周围的环境,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帮助他们发展观察思维和表述能力。

5.动态思维:小班幼儿的思维呈现出较为动态的特点,他们往往会迅速地在不同的观点、情境和概念之间进行切换。

这种特点使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性和情感冲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思考和思维整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上是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的主要内容,这些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教育

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教育

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教育幼儿园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在这里,小朋友的思维发展得到了有效地教育,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在这里得到了特别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注重发展小朋友的认知能力,引导孩子们了解自然、学习科学、发展数学、理解语言、表达思想。

1. 观察思维的培养观察思维是孩子学习的基石,孩子要学会观察、感知、理解、辨别、归纳、分类等。

在幼儿园老师会让孩子通过观察物品,提高孩子的观察思维,让他们从某些细节和特征的专注发现中获得知识。

例如,看到雨水落在地面上会变成水泥地面上的水坑,小朋友在雨后便会跳跃着去寻找水坑,体验到了雨水的变化,加深了对自然的认识。

2. 操作思维的培养操作思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孩子需要通过物品操作来感性认识事务规律,在操作中去理解规律性。

比如小朋友在画画时候,老师会让他们用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去表现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幼儿园老师会让小朋友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如决定谁先出牌、走几步等等,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习决策和规则。

3. 比较思维的培养比较思维是帮助孩子变得有条理的重要途径,需要让孩子识别事物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在这些基础上总结出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在环保日上,老师会引导孩子对城市垃圾和农村的土垃圾进行比较,让孩子清楚知道两者的区别,让孩子关心环保并且改变不良习惯。

4. 分类思维的培养分类思维可以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对小朋友的思维呈现出更具系统性和条理性,需要孩子能够将事物分成不同类别,将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个范畴中。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区分立体几何的不同种类,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面积和特点,并带领孩子们自己去建造。

5. 归纳思维的培养归纳思维是帮助孩子发现事物规律和特点的有效方法,需要孩子从多个特征中找出共同点,并将其总结成为一个规律、定律或原理,这也是将已知事物普遍化的一种方法。

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会学习到一些相似的字形,老师通过搜集并提出问题,让孩子总结出字母之间的普遍规律,然后告诉孩子们那些字母是似曾相识的字母。

小班幼儿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是指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并符合标题中心扩展进行描述。

一、感性思维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感性思维,他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和感受事物,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比如,他们喜欢触摸、嗅闻、品尝、听觉和视觉的感受,通过感官的刺激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例如,在语言学习方面,小班幼儿主要通过模仿和感受来学习语言。

他们通过听到的声音,观察到的表情和动作,来模仿和学习语言的发音和意义。

他们更善于通过感官的刺激来理解和记忆事物。

二、直观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思维,他们对于具体、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

他们对于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的理解能力较弱,更善于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例如,在数学学习方面,小班幼儿更善于通过物质的数量和形状来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学运算的意义。

他们通过数物件、数指头、数图形等方式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

他们还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推理。

三、自我中心思维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事物,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缺乏共情能力,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例如,在社交能力方面,小班幼儿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很难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他们还缺乏合作意识,往往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程度。

四、非逻辑思维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是非逻辑的,他们往往不能进行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缺乏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问题解决方面,小班幼儿往往不能进行系统和逻辑的思考,往往是凭借直觉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程度,往往容易陷入思维误区和错误的结论。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包括感性思维、直观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我将以700字为范围,简要介绍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在2-6岁的幼儿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逐渐开始转向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首先,在2-3岁之间,幼儿开始进入”感性思维“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主要通过感官感受和直接经验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触摸、咀嚼等方式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这一阶段的思维较为具体,无法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

随后,在3-4岁之间,幼儿开始发展起初步的联觉思维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操纵拼图游戏、搭积木等玩具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活动。

此外,他们也开始运用“一般化”和“归纳法则”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和分类。

此时的幼儿开始具备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接着,在4-5岁之间,幼儿的思维开始具备更强的逻辑性。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根据规则进行类比、比较,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简单数学加法)来展现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幼儿的思维也开始具备虚拟化的能力,可以进行一些假想和想象活动。

最后,在5-6岁之间,幼儿的思维逐渐具备概念化和抽象化的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范畴,并可以进行多个概念的比较和分类。

此外,他们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规则运用。

如通过解决一些逻辑谜题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的思维逐渐趋向于成人的思维形式。

总结起来,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感性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幼儿的思维能力在2-6岁之间逐渐成熟,但在不同幼儿之间仍有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可能有所不同。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发展的特点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个阶段离不开动作和对象。

例如,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

这个阶段的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能力:感知物体的永久存在性,如藏猫猫游戏;能初步感知空间纬度关系和时间先后顺序;目标和手段关系等。

虽然这一思维贯穿于成人一生当中,但是因为离不开对象,所以思维广度非常狭隘。

2.具体形象思维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

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

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

自我中心主义的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皮亚杰证明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著名实验是“三山实验”。

在三山实验(如图6-1)中,把大小不同的三座山的模型放在桌子中央,四周各放一把椅子。

幼儿被带着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使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的模型。

散步之后,让幼儿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将三个玩具娃娃放在其他椅子上,然后问幼儿放在其他位置上的玩具娃娃看到的是什么。

实验结果显示,不到4岁的幼儿根本不懂得问题的意思。

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

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

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中班幼儿通常是指3-4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逐渐能够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仍然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理解和思考。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幼儿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依靠具体的感觉和形象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需要实际看到、触摸、体验事物,才能理解和记忆。

这种思维方式是幼儿从感知到概念发展的过渡阶段。

中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直观: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事件具有强烈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感觉、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一朵盛开的花来理解花的形态和颜色。

2.需要具体的示范和操作:中班幼儿需要实际的示范和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一些技能和概念。

例如,要教他们如何穿鞋子,需要一步一步地示范和引导他们进行操作才行。

3.喜欢使用具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中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喜欢使用具象的方式。

他们可能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大象的鼻子像一个长长的管子”。

4.存在自我中心思维: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难以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他们会认为别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喜好和需求。

5.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模糊:中班幼儿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他们很难准确地描述时间的长短和顺序,也很难理解距离和方向的概念。

中班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具体的教具、游戏和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感觉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逐步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1、3-4岁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

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

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动作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心理学有个简单的实验:在墙上挖个洞,洞后不断移过卡片,让你数数移过多少卡片。

如果要求你必须盯着它,什么都不做,你很快就数的出错了。

假如我给你一些豆子,数一个放一个豆子,或者用笔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正确率高多了,不容易出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动作伴随,注意更集中更长久。

所以动作对于小孩子很重要。

要想让幼儿注意保持集中就要围绕同一目标不断变化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宜长,而且应让活动变化起来,在丰富的活动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

2、4-5岁具体形象思维非常突出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对事物的认识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实际的东西,局限性就太大了,因为他身边能有多少东西,能玩多少东西?所以,不能只这样,若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往前发展。

于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出现了,到了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孩子他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就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他们靠的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个工具叫表象。

那么什么叫表象呢?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形象,心理学上认为,就是当一件事物不在,拿走了,你眼前并不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但是你的脑子里面留了一个它的形象。

我们把这种形象就叫做表象。

表象分两大类,一类叫实物表象;另一种叫情景表象。

什么叫情景表象呢?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把这些实物的关系联系起来,靠着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那么从穿衣服到出门、上汽车、下汽车到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情景。

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思维特点汇总

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思维特点汇总

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思维特点汇总孩子的思考方式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人思考问题时有那些思维方式,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1、直接动作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0-3岁)2、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3-6岁)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语词、概念进行思维(6岁以后逐步发展起来)下面重点看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一、3-4岁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

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

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动作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心理学有个简单的实验:在墙上挖个洞,洞后不断移过卡片,让你数数移过多少卡片。

如果要求你必须盯着它,什么都不做,你很快就数的出错了。

假如我给你一些豆子,数一个放一个豆子,或者用笔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正确率高多了,不容易出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动作伴随,注意更集中更长久。

所以动作对于小孩子很重要。

要想让幼儿注意保持集中就要围绕同一目标不断变化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宜长,而且应让活动变化起来,在丰富的活动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

二、4-5岁具体形象思维非常突出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对事物的认识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实际的东西,局限性就太大了,因为他身边能有多少东西,能玩多少东西?所以,不能只这样,若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往前发展。

于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出现了,到了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孩子他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就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他们靠的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个工具叫表象。

那么什么叫表象呢?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形象,心理学上认为,就是当一件事物不在,拿走了,你眼前并不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但是你的脑子里面留了一个它的形象。

我们把这种形象就叫做表象。

表象分两大类,一类叫实物表象;另一种叫情景表象。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以下是对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不同水平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一、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就是幼儿的思维活动是跟一定的动作连接在一起的。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例如,你问三四岁的孩子,今天妈妈买了几个苹果孩子会用小手指逐个点数后才回答:买了三个。

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用手指点数的动作。

(一)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

例如,儿童经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玩具,下次看到在床单上的皮球,就会通过拉床单去拿皮球。

也就是说,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就成为儿童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

儿童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称其有了直觉行动水平的思维。

(二)特点直觉行动性是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

1.直观性与行动性。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

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

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

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1)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

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

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

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

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2)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

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3)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

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

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

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

但是,如果让他们离开泥土和水沟,让他们讲一讲如何挖沟,如何捏泥人,他们却说不出来,如果让他们用笔画在纸上,就更不行了,因为这时的思维方式是有动作有感知才有思维,离开了这些,思维也就停止了。

学前心理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学前心理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学前心理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1.发展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者需要考虑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正在不断发展,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这些变化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

2.系统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并且需要从整体上考虑。

例如,当研究者观察到一个幼儿表现出焦虑或抑郁情绪时,他们需要考虑这些情绪可能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研究者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实证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在学前心理学中,实证性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某个游戏或玩具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实证性思维方式还可以用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1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

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

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

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

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2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

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3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

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

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

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

但是,如果让他们离开泥土和水沟,让他们讲一讲如何挖沟,如何捏泥人,他们却说不出来,如果让他们用笔画在纸上,就更不行了,因为这时的思维方式是有动作有感知才有思维,离开了这些,思维也就停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 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 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 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 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 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 这种方式获得概念。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 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 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 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 发展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
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 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 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 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 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 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 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 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 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 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 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 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1.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 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 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问一幼儿:“一切果实里都有种子,萝卜里 面没有种子,所以萝卜……(怎么样?)”,有 的儿童立即回答说:“萝卜是根”,“萝卜是长 在地上的”
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 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 事物相联系。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 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 “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 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 “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 概念。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 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 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 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 “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 “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 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 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 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 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 解?
(三)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 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 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 个结论。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 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 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抽象概括性差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概括能力 发展的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 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 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 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能力 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
四、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是高级的认识过程,它 的发展本身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 阶段结果和证明。
(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 和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不仅对其他认识 活动的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还对幼儿的情绪 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 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 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 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 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 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 预见动作的效果。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 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 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 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 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 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 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 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 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 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 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 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 不能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 如:“妈妈说的。”“老师说的。”,他们甚至 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
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寻找论据,但最 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幼儿晚期, 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 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 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 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 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 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 (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
3.思维的深刻性 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 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 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 他人暗示。
5.思维的敏捷性
6.思维的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 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 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 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
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
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 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2.思维的灵活性 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 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 应变化的环境。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 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 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 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 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 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 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 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 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 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 的。
(二)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 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 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 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