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基础2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其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其作用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
2.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1)临界溶解温度(克拉夫特点) 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当达到某一 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该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 (Krafft Point),以Tk表示。
(2)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升
至某一温度,溶液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可得到富胶团和贫 胶团两个液相,这个温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Tp)。这个 现象是可逆的,溶液冷却后,即可恢复成均相。
出现浊点的原因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它的极性基与水形 成氢键,温度升高不利于氢键的形成。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的结合减弱,水溶性降低,溶液出现浑 浊。
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会从 单体(单个离子或分子)缔合成为胶态聚集物,即形成胶 团。表面活性剂中开始大量形成胶团的浓度叫临界胶团浓 度(cmc)。当溶液的浓度达到临界胶团浓度之后,若浓 度再继续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几乎不再下降,只是溶液 中的胶团数目和聚集数增加,如图1-3d所示。此状态相当 于图1-2曲线上的水平部分。
图1-3为按a、b、c、d顺序,逐渐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水溶液
中表面活性剂的活动情况。浓度极低时,如图1-3a,接近纯水状态。 如果稍微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也三三 两两地聚集到一起,疏水基互相靠在一起,开始形成如图1-3b所 示的小胶团。浓度进一步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吸附时,形成紧 密排列的单分子膜,如图1-3c所示。
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随疏水基增大而 降低,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间的疏水相互作 用随疏水基变大而增强。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随碳原子数变化呈现一定 规律: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子,cmc下降约一半。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根据脂肪酸品种数量不同分为:
应用:HLB1.8~3.8,因其亲油性较强,一般用作水/油乳剂的
乳化剂。用于搽剂,软膏,亦可作为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Span -20
-40
-60
65 -80 -85
脂肪酸 单月桂 单棕榈 单硬脂 三硬脂 单油 三油
No Image
④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Tweens]
④应用:代替配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用于外用
软膏的乳化剂。
No Image
3、磺酸化物:
①通式:R·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玻珀酸脂磺的钠;
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 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
No Image
⑤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Myrj]
系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
通式:R·COO·CH2(CH2O CH2)nCH2·OH 因n不同,产品常用的有:
Myri-45 -49 -51 -52
-53
应用:具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和油/水
型乳化剂。 常用的有polyoxyl 40 stearate(聚氧乙烯40硬脂 酸酯)。
No Image
3、常用品种 ①脂肪酸甘油酯
主要有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二甘油酯。
性质:不溶于水,在水、热、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
成甘油和脂肪酸。
应用:HLB3~4,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
剂。
No Image

②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
简称蔗糖酯, 是蔗糖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一大类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一、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液体的表面有自动收缩的倾向,表现在当重力可以忽略时液体总是趋向于成球形。

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源于分子在液体内部和表面所受引力场的不同,如图所示。

空气分子在液体内部和表面所受引力示意图液体内部,每个分子所受周围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气/液界面上液体分子所有液相分子的引力比气相分子对它的引力强,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结果产生了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垂直于界面的引力。

因此,表面上的分子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使得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现象,这种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即表面张力(用γ表示)。

任何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如在20℃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mN/m ,液体石蜡为33.1mN/m ,乙醚为17.1mN/m 。

溶液和纯液体不同,它含有溶剂和溶质两种不同的分子。

将各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中,测定不同浓度(c )下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1是随溶质浓度增大表面张力稍显增加且接近于直线,如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钾、硝酸钾、氯化铵等无机物类,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溶于水时也是此种情况;2是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绝大部分醇、醛、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溶于水时是这种情况;3是表面张力在低浓度时随溶质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达到一定浓度后缓慢下降或不再下降,当溶质中含有某些杂质时,可能出现表面张力最低值(图中虚线)如肥皂、高级脂肪醇硫酸盐或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水溶液均属这类情况。

上述物质1无表面活性,称非表面活性物质;物质2和3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表面活性,称表面活性物质。

但后两类物质的表面活性又不相同,通常将物质3称表面活性剂,即在水中加入少量时就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发泡、增溶等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因此,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易吸附集于界面、并对界面性质及相关工艺过程产生明显影响的物质。

染整工艺原理上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染整工艺原理上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对酸、碱、硬水都较稳定,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和分散能力。 染色中用作润湿剂和分散剂。
(3)烷基磺酸盐类(AS )
R—SO3 Na
(R:C14— C18 )
RH+2SO2+O2+H2O → RSO3H +H2SO4
R是直链,洗涤剂 R是支链,渗透剂
• 优点:耐酸、碱、硬水,成本低,价格便宜,容易被 生物降解。
Ar-COONa → Ar-COO- + Na+ Ar-COO- + R + → Ar-COOR
3. 非离子型助剂
亲水基不带电荷,但能与水结合。
酒精:
CH3CH2OH + H2O → CH3CH2O …H-O-H
匀染剂O
C18H35-O-(CH2CH2O)Nh
H-O-H
渗透剂JFC
4. 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既带有正电荷,又带有负电荷
O—SO3Na • 耐硬水,耐酸,但遇强酸也要水解。 • 良好的净洗和乳化能力
•烷基磷酸酯盐类
✓ 磷酸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盐类 ✓ 磷酸双酯盐类 ✓ 磷酸三酯盐类
O R O P ONa
ONa
有优良的分散、渗透洗涤性能,起泡力小,耐碱、 耐高温、耐还原剂、氧化剂,应用于棉、T/C高温煮 练。
•胰加漂T(Igepon T)209洗涤剂
二阳离子型saa胺盐季铵盐两类柔软剂匀染剂防水剂抗菌剂122716311831ch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指同时兼有阴离子性和阳离子性在等电点以上和以下的水溶液中分别表现出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而在其等电点的水溶液中则表现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染整工艺原理上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液-液界面

精细化学品分析PPT课件

精细化学品分析PPT课件
1.4.4 仪器
(1)试管 (2)精密温度计 (3)恒温控制水浴锅
2021/6/4
16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4 克拉夫特温度测定
1.4.5 测定步骤
(1)试样制备 称取试样,其量相当于待测表面活性剂
的某一质量分数[通常为1~50 %],精确至0.01 g,配成约100 mL溶液。
2021/6/4
14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4 克拉夫特温度测定
1.4.3 试 剂
蒸馏水 或纯度与 蒸馏水相 当的水。
2021/6/4
蒸馏装置示意图
15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4 克拉夫特温度测定
2021/6/4
3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 度的测定
1.1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 ?
(1) 溶液的温度
2021/6/4
4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1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
烷基磺酸盐的溶度与温度的关系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4 克拉夫特温度测定
1.4.2 测定原理
(1)对已
加热时溶液由浊变清; ? ——温度测量滞后
冷却时溶液由清变浊。 ? ——过饱和
2021/6/4
13
§1-2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分析
待溶液一变清,记录此时温度t1;再缓慢冷却 之,同时用温度计搅拌溶液,待溶液一变浊,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

33
复习要点: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计算。 2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固体表面的影响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相性质
35
4.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
(a)极稀溶液;(b)稀溶液;(c)临界胶团浓度的溶液;(d)大于临界胶团浓度的溶液
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油基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
相互缔合在一齐,而亲水基朝向水中的胶态聚集物。 临界胶团浓度:形成胶团时的浓度 (cmc)。
44
4.7临界胶束浓度性质特点
cmc愈小,表面活性愈高; cmc愈低,改变界面状态起到润湿、乳化、加溶、起 泡、洗涤等作用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愈低; 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个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45
4.8加溶作用

加溶作用: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难溶 于水的有机物的表观溶解度高于纯水中的溶解度,此
3.1Gibbs公式
C 2
Γ2
(1 )

C2 RT
(
)T
若 γ 单 位 是 dyn.cm-1(erg.cm-2) , R 的 单 位 是 8.31×107erg.mol-1.K-1,Γ单位是mol.cm-2;若γ单 位是mN.m-1(mJ.m-2),R的单位是8.31J.mol-1.K-1 , Γ单位是mol.m-2 22
HLB
W A HLB
A
W B HLB
.B
....
W A W B ...
Example:
含30%Span80(HLB=4.3)和70%Tween80(HLB=15) 的混合乳化剂的HLB值:
HLB=0.30×4.3十0.70×15.0=1.8
9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类 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22
2.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AFM images of E. coli (ATCC 11229)
Untreated E. coli
E. coli treated
最新课件
23
2.5 两性表面活性剂
❖ 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可电离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
❖ 阳离子部分都是由铵盐或季胺盐做亲水基,而阴离子部分 可以是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等。其中阴离子为羧基 、阳离子为胺盐的叫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通式为:
phospholipids phase separation; (4) Destabilized zones aggregate and leading to a damage of
membrane. The leakage of inner components finall最y l新ea课ds件to the death of the cells.
❖ 溶液的pH 值低于pI 时,是阳荷性,具有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作用;
❖ 当pH 高于pI 时,呈负电性,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作用。
❖ 在等电点附近时则呈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性质。
C12H25NHCH2CH2COONa
最新课件
26
2.5 两性表面活性剂
❖ 两性表面活性剂特点:水溶性好,发泡能力强,去污 力强;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有良好的生物降解 性和抗微生物能力,优良的抗静电性和柔软平滑性, 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但是价格较贵。
C12 2H 5 C CN H H 33+2Na+ C2H l2
O
[ ] CH 3 +
CH 3 CC l12 2H 5NCH 3 Cl
CH 3

表面活性剂基础

表面活性剂基础
质的能力。
生物降解性是评估表面活性剂环 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表 面活性剂安全使用的重要前提条
件。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与其化 学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也受到
环境条件的影响。
06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材料与新性能的表面活性剂研究
新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的研究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 应性。
3
纳米技术应用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提 高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和渗透性。
05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与安全性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污染
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如废水和废渣排放。 表面活性剂可能通过地表水、地下水等途径进入环境,对水生生物和土壤造成影响。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残留和积累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磺化法
通过磺酸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如烷基苯磺酸钠。
氧化法
通过氧化剂氧化有机物生成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盐。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改进与优化
1 2
改进分子结构
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如增加支链、引入疏水基团 等,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润湿性、乳化性 等性能。
复配增效
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可以 产生增效作用,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综合性能。
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化学的发展,新型的表 面活性剂不断涌现,如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低刺激性和 低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等,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 的发展前景。
0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大学课件】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

【大学课件】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

•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亲水性和憎水性两部分所组成,
而且这两部分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具有适度的溶解性。
所以,溶液一般都带有胶体性质。在液体表面和界面进行
正吸附,而且能显示出各种各样的表面活性。
ppt课件
7
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A
• (1)表面吸附与表面能、表面张力 • 吉布斯(Gibbs)曾提出如下关系式:
• 式中 Γ——表面吸附量,mol/cm2

C——溶液浓度,mol/L;

σ——表面能,10-3N/m

T——绝对温度,K;

R——气体常数;
• dσ/dC——表面张力的改变率,表示该物质表面活性大小。
• 表面吸附量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的速率有 关。当dσ/dc为负值,即表面活性剂能使表面张力降低,此时Γ>0。 表面活性剂改变表面张力的作用,和它浓度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
ppt课件
1
1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A
• 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可溶于液相中并且吸附在相界面上,
使界面能显著降低的物质。 •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是降低分散体系中两相界面的界
面自由能。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
ppt课件
2
1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B
•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亲水基团在溶液中, 凡能电离生成离子称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凡不能电离生成离子的称为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
ppt课件
8
浓度与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B
一般都是开始时,表 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 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以后则大体上保持不变。
浓度与பைடு நூலகம்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B 7 4.02 log(1/[cmc]) 非离子 HLB (2430.56 log[cmc]) /(169 log[cmc]) 聚乙二醇醚类非离子 HLB 1.412 log[cmc] 10.2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均聚物,非离子 HLB 1.504 log[cmc] 43.132 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硫酸盐阴离子 HLB 1.155log[cmc] 42.887 烷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阳离子、聚醚硫酸盐阴离子 HLB 1.362 log[cmc] 22.189 HLB A log[cmc] B 阴离子 氟碳阴离子
1、乳化法 乳化法的原理是用表面活性剂来乳化油相 介质时,当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油相介质 所需的HLB值相同时,生成的乳液稳定性最好。 一般水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便用松节油(HLB值 16)和棉籽油(HLB值6)配制需要不同HLB值的油相, 每15份油相中加入5份待测表面活性剂,然后加入 80份水,搅拌乳化,其中稳定性最好的试样中油相 所需的HLB值就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平衡时,溶质(组分2)在表面相和体相中化学位相等,体相中:
d 2 RT d ln a2
a2 d 1 d 2 ( )T ( )T RT dlna 2 RT da 2
如果浓度不大
c d d 0 dc d 0 dc
1.4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亲水平衡(HLB值)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是因 为它的两亲性,其两亲性的相对大小称为亲水亲 油平衡(Hydrophile and Hipophile Balance, HLB)值,是选择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 考因素,它反映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结构 基的大小和力量平衡后的相互关系。
4、吸附层的状态和状态方程
浓度很低时,吸附成线性关系
0 d dc c c0 c
c d c ( ) RT d c RT c RT
R NA
: 玻尔兹曼常数
1 S N A
S T
两度空间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已知: 72 0.5c 0.2c
d 0.5 0.4c 0.3 dc
2
c d 0.5 12 2 ( 0.3) 6.0 10 ( mol cm ) 7 RT d c 8.314 10 298
3、吸附层的结构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
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烷基酚、 油酸EO加成物 烷基酚EO加成 物
脂肪醇EO加成 物
5
分子结构式法
假定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相亲水基部分对整个分子的 亲油性和亲水性的贡献仅与各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HLB 20(1 M o / M r )
MO为亲油基相对分子质量;Mr为相对分子质量。烷基酚、脂 肪醇EO加成物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对于二元组分体系下列公式成立
G=n1μ1+ n2μ2
对于表面相,表面能A对G也有贡献
G n1 1 n2 2 A
d G n1 d 1 1 d n1 n2 d 2 2 d n2 d A A d

亲水基的亲水性 HLB 亲油基的亲油性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值 越小,亲油性越强。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均以石 蜡HLB=0,油酸HLB=1,油酸钾 HLB=20,十二烷基 硫酸钠HLB=40作为标准。
乳化法 、浊点浊数法 、临界胶束浓度法 、 分配系数、溶解度法 、水合热法 、核磁共 振法 、色谱法 、分子结构式法 、结构因子 法 、结构参数法 、极性指数
1.5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1、表面过剩
设Vα和Vβ分别代表体相α和β到SS面两相的体 积。若在Vα和Vβ中浓度都是均匀的,则整个体系中 某组分i的总摩尔数为
ci V ci V
表面过剩:






ni ni (ci V ci V )
ni i A
单位面积上的过剩
正吸附,能够降低表面张力,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 度大于溶液内部 负吸附,溶质增大表面张力,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 度小于溶液内部
适用于液-液体系,但不能用l-g界面张力数据 适用于非电离体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必须考虑电离 对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均适用
例:计算25℃ 时,乙醇水溶液当浓度为0.5moll-1时 乙醇的表面过剩量。
HLB (F P ) / 5
ωP多元醇的质量分数,%;妥尔油、松香、蜂蜡、羊毛脂醇 聚氧乙烯醚
HLB A Bn
n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的链长,A、B见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6
结构因子法
HLB 7 亲水基数 亲油基数
亲水、亲油基数见表 ;Span、Tween和阴离子
SDS:HLB 7 11 12 0.475 12.3
HLB 19.45 66.5/ NEO
NEO为单个烷基份平均环氧乙烷加成的物质的量 ;烷基酚聚氧乙 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 E / 5
ωE分子中乙氧基单元占整个分子的质量分数,%;亲水基为聚氧乙 烯的一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 7 11.7log(MW / M n )
MW亲水及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般环氧乙烷加成物
HLB 23.64log W 10.16
HLB 57.91log W 58.55
HLB 16.02log A 7.34
HLB 0.89 A 1.11
A为表面活性剂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浊数,ml 聚氧乙烯醚型和酯型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
3
临界胶束浓度法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亲水性之间有一定的对 应关系。溶液很多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 率、渗透压等在此浓度之后,基本保持不 变,可以用来测定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浊点、浊数法、乳状液相转变法HLB值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HLB 0.0980 X 4.02
HLB 1602 X(X 115.9) /163.4 7.34
符号意义
X为10%S水溶 液浊点,℃ W为水数
适用范围
PO-EO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酯型非离子S 脂肪醇、壬基酚、脂肪酸 聚醚、三甘酯、山梨醇混 合酯等及其乙氧基化产物
5、影响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
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基 亲水基小,分子横 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大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 疏水基小,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 大。支链<直链;碳氟链<碳氢链; 同系物 同系物饱和吸附量差别不大,碳链增长, 饱和吸附量增大,过长则相反。 温度 温度升高,饱和吸附量减小。但对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吸附效率提高,吸附量有所增加。 无机电解质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有明显的 增加。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导致更多的反离子进入吸附层而 削弱表面活性剂离子键的静电排斥,使吸附分子排列更紧 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受电解质的影响不明显。
K c 1 K c
求算分子的面积
1 S N A
计算饱和吸附层厚度
ROH:S=0.274~0.289nm2; RCOOH: S=0.302~0.310nm2 ; RNH2: S=0.27nm2

M

SDS在0.5mol/LNaCl溶液表面吸附分子平均占有面积 浓度(mol/L) 分子面积/nm2 5 13 32 50 80 200 400 800 4.75 1.75 1.0 0.72 0.58 0.45 0.39 0.34
4
分配系数、溶解度法
分配系数法的原理是通过测定表面 活性剂在一定的油水体系中两相的分配 系数,来计算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从HLB值的 定义来讲,该法是测定HLB值的最好方法之一。 它应适用于所有的表面活性剂。但有一点长期 为人们所忽视,就是无论在油相还是在水相, 当表面活性剂超过一定浓度后都可能形成胶束, 两相的胶束性质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当表面 活性剂超过一定浓度后,分配系数不仅与HLB 值有关,而且与表面活性别的总量也有关,因 而使测定和计算变得复杂。
油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固定油相为棉籽油。用 另外一种水溶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如司盘 60(HLB值14.9)与待测表面活性剂配制成不同比 例的系列复合乳化剂,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也 可测出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注意两个问题: 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计算,现在基本 上都采用重量加和法,是一种粗略的算法。 当待测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力较强时,测得的 HLB值是一个范围。一般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采 用乳化法测出HLB值。
HLBL 7 亲水基数 0.475n有效
n有效:亲油基有效链长,与表面活性剂的cmc相关; logcmc=A-B n有效(AB值与亲水基的结构有关);烷基聚
氧乙烯醚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型非离子和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HLBD 亲水基数 0.870n 0.475(n有效 -n) 7
溴化十烷基三甲铵吸附层性质
浓度/(mol/L) 厚度/nm 吸附量/(mol/L) 分子面积/nm2 0.05 2.1± 0.1 2.81 0.58±0.05 0.01 1.7±0.1 2.28 0.73±0.07 0.005 1.7±0.2 1.77 0.94±0.1 0.002 1.6±0.3 0.98 1.7±0.2
0 n1 d 1 n2 d 2 Ad
n1 n d d 1 2 d 2 A A
d 1 d 1 2 d 2
假如表面的位置选择在溶剂(组分1)的过剩量为零之 处,即Г1=0,则上式为
d 2 d 2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c油、c水表面活性 剂在水中和庚烷 中的平衡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