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群团组织 • 群团组织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 龄、职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自愿组织形成的 群众性组织,如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 、科协、台联、青联、学会、联合会、基金会 、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 • 群团组织具有群众性、社会性、服务性、开放 性等特征,因而有人把这些组织归入民间组织 的范畴。
• 农村社会组织的规范兼有传统的习俗习惯和现代的 管理规范
• 5、一定的物质设备
• 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技术设备、 场所、各种工具、道具等。
• (三)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 第一,从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来看:发展农业生产 和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经营活动。 • 第二,从组织的成员来看:以农民为主体。 • 第三,从组织与初级社会群体的关系来看:农村 社会组织常常是在初级社会群体的基础上经过强 化与升华形成的,与初级社会群体合二为一。
•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 • 第一,群众性。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 村民委员会既不是国家的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政 府的派出机构,而是一种群众性组织。 • 自治的主体是全体村民,而不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 一行业的成员,所有村民均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 事务的民主权利。
•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 换届选举。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报酬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 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 共卫生等委员会,它们是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 群众性组织,只接受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指导,但不是他们的派出机构。
•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
•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将社会组织定 义为:“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 群体,亦称次级社会群体”。 • (2)王康主编《社会学词典》将社会组织定义为: 有一定目的,依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原则,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达到特定的社会 目标的独立群体。
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组织分类方法: • 一是美国的梅约等根据组织结构的严密程度, 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
• 二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 能,将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 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四类。
–A、政治组织,它是保证社会实现其整体的目标, 主要是指政府机构。 –B、经济组织,即进行生产的组织,这类组织的典 型是实业公司。 –C、整合组织,它涉及到调解冲突和达到社会的各 部分彼此良好的配合,如法院等。 –D、模式维持组织,这类组织是指那些具有“文化 ”、“教育”功能的组织,如教会、学校。
• 四是美籍德裔社会学家埃斯欧尼根据形成组织 的协作系统,将其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 织和规范性组织三类。
• A、规范型组织:其成员将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 标,它是人们基于个人兴趣与志愿参加的,并可以随 时退出,例如社交俱乐部、政党、职业协会、志愿者 协会等。 • B、强制型组织:主要依赖实际的或潜在的物质性力 量来强制成员服从。其成员是被迫加入组织的,如监 狱、军队、学校等。 • C、功利型组织:主要依靠金钱刺激来获取服从。人 们加入这类组织是为了从组织中受惠,如商业公司。
• 第三,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 会组织。
• 自治的地域范围是村,即与农村居民生活联系紧密 的农村社区。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 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 则设立”。
• (四)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 1、乡村关系 • 乡村关系即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 间的关系。
• 第四,村民自治组织 •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2015年,全国有58.1万个村民委员会 • 第五,经济组织 •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信用社等。
• 第六,宗族组织 • 农村基层宗族组织大多具有隐蔽性、非正式性 ,主要是文化实体,不再集政治、经济、文化 实体于一身。 • 第七,宗教组织 • 农村基层宗教组织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 式组织。 • 农村宗族组织的功能具有双重性。
• 政治职能: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向人民 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 社会职能: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 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 • 经济职能:依法管理本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 其他财产,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 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 他合法权益。
• 解决措施: • (1)加快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精简机 构,裁减人员; • (2)转变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强化政府的 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淡化政府的经济职能; • (3)发展农村民间组织,承接党政机构在改 革中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
• 第二,事业组织 • 事业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科技等事业,其经费来源为国家 、地方财政拨款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的国家、集 体或民间的组织。 • 农村基层事业组织包括:教育事业组织,如农村 中小学、教育站、农民技术学校等;文化事业组 织,如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电视中转站、电影 院等;科技事业组织,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畜牧兽医站等;卫 生事业组织,如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等;以 及体育事业组织。
• 当前农村政权组织运行存在的问题:
• (1)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职能模糊,职责分散,影响 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 • (2)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影响了农村政权组织的 发展。 • (3)乡镇干部学历偏低,专业不强,整体水平较差 ,影响了组织功能正常发挥。 • (4)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2015年全国 乡级行政区划单位39787个,每个乡镇240人。
• 第二,自治性。自治性是村民委员会的本质特 征。
• 自治性表现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 举产生,村里的重大事务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 讨论决策,对村级公共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村集体 经济收支账目进行民主监督。 • 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是在国家 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
• (一)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 第一,政治组织 • 政治组织是管理我国农村社会事务、行使国家 权力、执行国家政策的主要承担者。 •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 •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政 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各地组建了 乡镇人民政府。 • 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大、乡镇政 协、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
• 农村社会组织的定义
• (1)杨开道:农村的社会组织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 组织。普通组织包括农村家庭、农村部落和农村社会 ;特殊组织包括阶级组织和事业组织。 • (2)李守经: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了完成特定 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 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 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的农村社 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活动形式。这个定义显然受 到王康的影响。
• 三是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 与受益者的关系,将社会组织分为互利组织、 营利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
–A、互惠组织:成员因共同的兴趣而结合在一起。 (俱乐部) –B、服务组织:以服务为主,主要是为组织的受惠 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文教组织) –C、公益组织:受益者是社会公众。(消防队) –D、营利组织:(公司、工厂、商店)
• (3)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修》认为,社会组织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一切人类共同 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 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 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不包括 初级社会群体,是比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 社会组合方式。 • (4)王思斌《社会学概论》认为社会组织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 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 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 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 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 (3)朱启臻: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 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一定 组织原则、形式组成的,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 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它是一种比农村初 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组合形式。 • (4)钟涨宝:(同李守经的定义)
•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 1、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的社会成员
• 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 组织成Biblioteka Baidu可以自由流动
• 2、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灵魂
• 既表明一个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也是该组织成员行 为的指向。
• 3、制度化的组织结构——躯壳
• 包括权力体系、部门设置、人员安排等 • 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简单,非科层制
• 4、普遍化的行为规范——组织活动的准绳
• 小资料: • 目前乡镇政府内设站所,由乡镇财政发工资的有15个 ,被人们统称为“七站八所”。它们包括:农业技术 推广站、林业站、果树站、水利站、渔技站(在沿海 乡镇设立)、农业机械管理站、经管站、财政所、司 法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站、残联、农 村养老保险管理所、科委。 • 此外,上级政府部门在乡镇派出的工作机构,还有16 个,即派出所、法庭、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粮 管所、食品站、公路站、交通管理站、农电站、供销 社、物资站、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局、蚕茧站、畜 牧兽医站。
• 1998年11月4日,九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 农村村民自治走上法制化 轨道。 •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进行修订。
• (二)村民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能 •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 成,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 委员会成员。
• 第四,从组织结构来看:同质性更强,形式和类 型相对较少,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 • 第五,从组织功能来看:农村社会组织具有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综合性强。 • 第六,从组织的发展环境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的 发展环境比较简单稳定。 • 第七,从组织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社会组织在 组织变革和创新上较为缓慢。
•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 村民自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 1980年2月,全国出现了第一个由农民选举产 生的村民委员会——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 民委员会。 • 1982年修改《宪法》时,把“村民委员会” 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确立了村民委 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 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试行)》,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 障,村民自治正式启动实施。
• (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 第一,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农村 基层社会组织体系,逐步向以业缘关系为基 础转化; • 第二,由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转 变为自组织状态; • 第三,由正式组织向非正式组织转变; • 第四,由传统组织向现代组织转变。
三、村民自治组织
• 所谓“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通过村民 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 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 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