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23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7第七章
slairetaM ni noisuffiD 5 retpahC
)
C�
x�
D(
�
C�
题问偶散扩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于用适
,0=x 2 / ) 2 � � 1� ( � s � 2� � � �∞-=x �∞+=x �件条界边 1� � � 2� � � 0< x 1� � � 0>x �时0=t�件条始初
散扩的中料材 章七第
致一向方的降下度浓与向方的流质物散扩�‖ �― 1-s.2mc ��tneiciffeoc noisuffid�数系散扩�D 离距的向方散扩沿�x 3-mc或3-mc.g �量质的质物散扩中质物积体位单即 ��noitartnecnoc�度浓的子原质溶�C 1-s.2-m c或1-s.2-mc.g ,量通散扩�J xd 比正成�tneidarg noitartnecnoc�度梯度浓的 处此与�J量通质物散扩的积面界位单一某的 向方散扩于直垂过通内间时位单�0=td/Cd即 �下�noisuffid etats-ydaets�件条散扩态稳在
tD 2 ) ( fre ) 1C � 2 C( � 2 C � C x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半于用适 �解
01 � 2
4�
01 � 16. 1 � 2
�
� �
径途要主的散扩子原是 �散扩位空助借子原 �)msinahcem ycnacav ,c(制机位空 ● 置位隙间个一另 到移迁置位隙间个一从子原 �)msinahcem laititsretni ,d(制机隙间 ● 大不也性能可 �束约的动运体集受为因但 �小制机位换接直较量能 �)egnahcxe cilcyc ,b(制机位换形环 ● 大不性能可�能活激大较需 �置位换互接直子原邻相两 �)egnahcxe tcerid ,a(制机位换接直 ● 制机的置位衡平个一另到跳置位衡平个一从子原即 )msinahcem noisuffid(制机散扩 1 论理子原的散扩 2.7§
)
C�
x�
D(
�
C�
题问偶散扩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于用适
,0=x 2 / ) 2 � � 1� ( � s � 2� � � �∞-=x �∞+=x �件条界边 1� � � 2� � � 0< x 1� � � 0>x �时0=t�件条始初
散扩的中料材 章七第
致一向方的降下度浓与向方的流质物散扩�‖ �― 1-s.2mc ��tneiciffeoc noisuffid�数系散扩�D 离距的向方散扩沿�x 3-mc或3-mc.g �量质的质物散扩中质物积体位单即 ��noitartnecnoc�度浓的子原质溶�C 1-s.2-m c或1-s.2-mc.g ,量通散扩�J xd 比正成�tneidarg noitartnecnoc�度梯度浓的 处此与�J量通质物散扩的积面界位单一某的 向方散扩于直垂过通内间时位单�0=td/Cd即 �下�noisuffid etats-ydaets�件条散扩态稳在
tD 2 ) ( fre ) 1C � 2 C( � 2 C � C x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半于用适 �解
01 � 2
4�
01 � 16. 1 � 2
�
� �
径途要主的散扩子原是 �散扩位空助借子原 �)msinahcem ycnacav ,c(制机位空 ● 置位隙间个一另 到移迁置位隙间个一从子原 �)msinahcem laititsretni ,d(制机隙间 ● 大不也性能可 �束约的动运体集受为因但 �小制机位换接直较量能 �)egnahcxe cilcyc ,b(制机位换形环 ● 大不性能可�能活激大较需 �置位换互接直子原邻相两 �)egnahcxe tcerid ,a(制机位换接直 ● 制机的置位衡平个一另到跳置位衡平个一从子原即 )msinahcem noisuffid(制机散扩 1 论理子原的散扩 2.7§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性
材料在化学环境中保持其组成和结构的能力。
腐蚀性
材料与化学物质反应的能力,一些材料容易受到腐蚀。
活性
材料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和程度。
耐候性
材料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如耐紫外线、耐风雨等。
材料的力学性质
弹性模量
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
材料表面抵抗被压入或划痕的能力。
韧性
材料吸收能量并抵抗断裂的能力。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概述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和代表 性人物。
详细描述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中国的陶瓷和 青铜器制作,古埃及的石材加工等。然而,材料科学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的。在 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包括开发出高温超导材料 、纳米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的出现 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如 诺贝尔奖得主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科 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
绿色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材料
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开发具有环保性能的新型材料,如可降解 塑料、绿色建材等。
节能减排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 节能减排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
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可 持续发展。
非晶体结构与性质
非晶体的结构特征
非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不遵循长程有序的晶体 结构。
非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晶体不同,如玻璃态物质具有较好的化 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课件(西安交通大学)第7~10章
6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第 七 章 (3)根据是否出现新相 扩 散 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扩散过程中出现新相。
第 一
3固态扩散的条件
节 (1)温度足够高;
概 (2)时间足够长;
述 (3)扩散原子能固溶;
7
(4)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Rn t r
第
三 节
Rn:跃迁距离;Г:原子跃迁的频率(在一定温度下恒定);
扩 r:原子一次跃迁距离(如一个原子间距)。
散
18
机 原子在晶体中的跃迁,一次跃迁往往只有一个原子间距, 理 而跃迁的方向却是无规则的,在几个可能的跃迁方向的几
率是一样的。
第 七
第三节扩散的微观机理与现象
章 扩
(2)扩散系数
化学位物理意义:在恒温恒压下当1mol 组分加到一个无限大量的物系中,对该
物系总吉氏函数的贡献。
第 七
第二节扩散定律
章 扩 在扩散系统中,若对于任一体积元,在任一 散 时刻流入的物质量与流出的物质量相等,即
任一点的浓度(c)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这种状
态称为稳态扩散。
第 二 节
dc 0 dt
扩 在扩散系统中,若任一点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
5
(3)本质: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不是原子的定向
移动)。
第
七
章 2扩散的分类
扩 散
(1)根据有无浓度梯度驱动
自扩散:纯组元的晶体中,不依赖于浓度梯度的扩散。
(如纯金属的晶粒长大-无浓度梯度驱动)
第 一
互扩散:在浓度梯度驱动下,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 阵而导致的扩散。(渗碳行为)
材料科学基础PPT精品课件幻灯片
❖ 材料发展动力: ▪ 社会需求(市场拉动) ▪ 技术发展(技术推动) ▪ 科学发展(对物质的了 解,是创新的源泉)
• 硅时代(1950年)
• 20新20/材12/1料9 时代(1990年材、料科特学征与工是程多学院种材材料学料教研并室存)
8
2020/12/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教研室
9
材料的历史:300,000 BC—3,500 BC
川徐家岭楚墓出土。龙首、虎颈、虎身、虎尾、
编钟: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出土, 龟足,张口吐舌,牙齿犀利。龙首上附六条蛇
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舞修52.3厘米,
形龙。脊背上有有一方座,座上有一神兽也为
铣间59.7厘米。该钟一组26件,形制相同, 龙首,口衔一条龙,龙 首。通身饰动物纹和
大2小02依0/1次2/递19减。
2020/12/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教研室
3
提到“材料”,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列举一下现 代生活中用到了哪些材料?给材料下个定义。
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材料的发展来划分历史?如 果能,是怎样划分的?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有什么区别?
请问同学们材料是怎样分类的?
如何认识材料的科学问题? (链接)
2020/12/19
•
由于材料的重要性,历史学家常常根据人类使用的材料来划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从古代到现在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共经
历了七个时代,其中的有些时代持续了几个世纪,各时代的开始时
间:
• 旧、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万年) • 陶器时代 •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 • 铁器时代(公元前1000年) • 水泥时代(公元0年) • 钢时代(1800年)
6
《材料科学基础》PPT课件
编辑版ppt
9
w(Cu)为35%的Sn-Cu合金冷却到415℃时发生L+ε→η的包晶转变,如图 7.35(a)所示,剩余的液相冷却227℃又发生共晶转变,所以最终的平 衡组织为η+(η+Sn)。而实际的非平衡组织(见图7.35(b))却保留相 当数量的初生相ε(灰色),包围它的是η相(白色),而外面则是黑色 的共晶组织。
Pt等。
编辑版ppt
3
图7.30所示的PT-AG相图是具 有包晶转变相图中的典型代 表
图中ACB是液相线,AD,PB是固相线,DE是Ag在Pt为基的α固溶体的 溶解度曲线,PF是Pt在Ag为基的β固溶体的溶解度曲线。水平线DPC是包晶转变 线,成分在DC范围内的合金在该温度都将发生包晶转变:
LC+αD βP 包晶反应是恒温转变,图中P点称为包晶点
室温平衡组织 为:β+αⅡ
合金Ⅱ缓慢冷至包晶转变前的结晶过程与上述包晶成分合金相同,由于合金Ⅱ中的液相 的相对量大于包晶转变所需的相对量,所以包晶转变后,剩余的液相在继续冷却过程中, 将按匀晶转变的方式继续结晶出β相,其相对成分沿CB液相线变化,而β相的成分沿PB线 变化,直至t3温度全部凝固结束,β相成分为原合金成分。在t3至t4温度之间,单相β无 任何变化。在t4温度以下,随着温度下降,将从β相中不断析出αⅡ。
第七章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制作人:李凌锋 080207022
编辑版ppt
1
7.3.3包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1.包晶相图 2.包晶合金的凝固及其平衡组织 3.包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 7.3.4溶混间隙相图与调幅分解
编辑版ppt
2
ONE.包晶相图
包晶转变定义:
组成包晶相图的两组元,在液态可无限互溶, 而在固态只能部分互溶。在二元相图中, 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 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具有包晶转 变的二元合金有Fe-C,Cu-Zn,Ag-Sn,Ag-
浙大材料科学基础课件part7.pptx
随着离子价差别的增大,中间化合物的数目增多,固溶度则下降
四、电负性因素 化学亲和力对固溶体溶解度的影响:溶质元素与溶剂化学亲和
力强,倾向于生成化合物。化合物越稳定,则固溶度越小。见
5
图 3-9 和表 3- 1
表 3- 1 镁基固溶体的溶解度与所生成化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化学亲和力与固溶度:通常以电负性因素来衡量。电负性差大, 化学亲和力强,化合物越稳定。电负性相近的元素可能具有大的 溶解度,电负性之差小于±0.4 是一个边界 达肯经验规律:±0.4 的边界主要针对金属,对氧化物,更决定 于离子尺寸及电价因素。 场强与固溶度:中间化合物的数目与场强之差 (Z/d2)成正比( 二 元系两种正离子的场强差)。(Z/d2)=0,固溶度最大,生成 完全 固溶的固溶体;(Z/d2)小于 10%,互溶或具有大固溶度; (Z/d2) 增大,一个低共熔点两个低共熔点许多中间化合物
图 3-10 是表示氧化物系统的场强差与化合物数目的实验结 果的关系。证明场强差大,导致生成化合物的数目增多
6
§3-2 固溶体各论 三类固溶体的区分方法:通过测定固溶体的点阵参数和密度。 固溶体的计算确定:平均原子数 n 与理论原子数 n0 比较
内变化,不至于使结构发生变化
三、电价因素
1、在金属中: 电子浓度与溶解度:溶解度受电子浓度控制。固溶体的电子浓度 有极限值(一价面心立方合金 Cu、Ag 约为 1.4)。因此,溶 质元素的原子价越高,其溶解度就越小,如 图 3-6 和
图 3-7 所示。 极限电子浓度与晶体结构类型:对铜锌合金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 得出面心立方的 固溶体极限电子浓度为 1.36,而体心立方的 相为 1.48,与实验结果甚为接近。但有异议 过渡族元素的“平均族数”(AGN)概念:因为d 壳层未被填满, 虽可贡献外层电子,却又吸收电子填充 d 壳层,原子价在 0~2 范 围变化。各元素的族数以满壳层以外的 s+p+d 电子总数计值。按 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数乘以其族数求平均值。例如 20atm%铬的镍基
7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材料中的相变
2. 二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阶偏导数相等, 但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1
恒压热容:
T P 2 T P
1
P T 2 P T
2 2 C P 2 1 T 2 T 2 T P P
2
V —— 新相的体积 ; △G
V
—— 单位体积中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G液-G固;
A —— 新相的总表面积;γ —— 新相的界面能。
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
4 3 G r n GV 4r 2 n 3 4 3 T r nH 4r 2 n 3 T0
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蒸发、α-石英与α-磷石英间的 转变。
广义的相变: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
变过程可能伴随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反应。
相变类型很多,如V
L、V S、L S、S1 S2、L1 L2等。
相变可以表现为:
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例:V-L-S转变、同质多相转变
* Gk GK f
2 cos 1 cos 2 f
4
讨论: 1)θ = 0°,cosθ = 1,f(θ )= 0,Δ Gh*= 0;
2)θ = 90°,cosθ = 0 ,
核化势垒降低一半;
1 , G GK 2
* k
3)θ =180°,cosθ = -1, Δ Gh*= Δ Gh 。
例:熔体析晶
无核相变(连续型相变):通过扩散偏聚方式进行的
相变。亦称为斯宾纳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 调幅分解。
例:玻璃分相、固溶体出溶
上交材料科学基础7第七章 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ppt课件
GmGm1 Gm2Gm
xx1
x2x
上式表明:斜率相等,说明Gm必在Gm1和Gm2同一直线上( 两相平衡时的公切线),而且 x (平衡相成分)必在x1和x2之 间,如下图所示。
2020/10/26
α
α+β
β
GmGm1 Gm2Gm
xx1
x2x
上式表明:斜率相等,说明Gm必在Gm1和Gm2同一直线上(两相平衡时 的公切线),而且 x (平衡相成分)必在x1和x2之间。
•了解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 •高分子合金进行简述。
2020/10/26
相图的表示
2020/10/26
7.1 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 二元相图中的成分在国家标准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ω) 和摩尔分数(x),两者换算如下:
式中,ωA,ωB分别为A,B组元的质量分数;ArA,ArB分别为组元A,B的相 对原子质量;xA,xB分别为组元A,B的摩尔分数,并且ωA+ωB=1(或100 %),xA+xB=1(或100%)。
第七章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2020/10/26
本章要求
• 二元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复习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 • 几种基本相图: 匀晶相图(Cu-Ni合金相图)、 共晶相图(Pb-Sn合金相图)、包 晶相图(Pt-Ag合金相图); • 相律,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 二元合金相图中的几种平衡反应: 共晶反应、共析反应、包晶反应、包析反应 、 偏晶反应、熔晶反应、合晶反应。 • 二元合金相图中合金的结晶转变过程及转变组织。 • 熟练掌握Fe-Fe3C相图。熟悉Fe-C合金中各相与组织的结构。会几种典型Fe-C合金 的冷却过程分析 熟练杠杆定律在Fe-C合金的应用。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材料科学基础 ppt课件
当这对矛盾达到统一时,系统就达到平衡。 因为系统都具有最小自由能的倾向,由此确定的 点缺陷浓度即为该温度下的平衡浓度。
(5)结合键与性能
材料结合键的类型及键能大小对某些性能 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物理性能: (1)熔点的高低代表了材料稳定性的程度。物 质加热时,当热振动能足以破坏相邻原子间的稳 定结合时,便会发生熔化,所以熔点与键能值有 较好的对应关系:共价键、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点 较高,其中纯共价键金刚石具有最高熔点,金属 的熔点相对较低,但过渡族金属有较高的熔点, 特别是难熔金属W、Mo、Ta等熔点都很高。而具 有二次键结合的材料的熔点一般很低,如聚合物
2.根据排列次序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各个周 期中的元素的性质呈现相同的周期变化规 律,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不仅决定了单 个原子的行为,也决定了材料中原子的结 合方式以及材料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第二节 原子结合键
一.原子结合键 1.存在状态:凝聚态(液态和固态) 分类 2.一次键: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 价键和金属键。 3.二次键: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 键和氢键。
二. 一次键
1.离子键
(1)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稳定结构,存在于大 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如NaCI、MgO 、CuO、Mg2Si、CrO2。
(2) 基本特点是以离子为基本结合单位。
(3)一般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静电引力较强 ,结合牢固。因此。其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另外,在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 子,因此,它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但当
电子云
原子核
电子云
原子核 a)理论电子云的分布
b)原子偶极矩的产生
4.氢键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与
范德瓦耳斯键一样,它是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
(5)结合键与性能
材料结合键的类型及键能大小对某些性能 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物理性能: (1)熔点的高低代表了材料稳定性的程度。物 质加热时,当热振动能足以破坏相邻原子间的稳 定结合时,便会发生熔化,所以熔点与键能值有 较好的对应关系:共价键、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点 较高,其中纯共价键金刚石具有最高熔点,金属 的熔点相对较低,但过渡族金属有较高的熔点, 特别是难熔金属W、Mo、Ta等熔点都很高。而具 有二次键结合的材料的熔点一般很低,如聚合物
2.根据排列次序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各个周 期中的元素的性质呈现相同的周期变化规 律,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不仅决定了单 个原子的行为,也决定了材料中原子的结 合方式以及材料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第二节 原子结合键
一.原子结合键 1.存在状态:凝聚态(液态和固态) 分类 2.一次键: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 价键和金属键。 3.二次键: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 键和氢键。
二. 一次键
1.离子键
(1)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稳定结构,存在于大 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如NaCI、MgO 、CuO、Mg2Si、CrO2。
(2) 基本特点是以离子为基本结合单位。
(3)一般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静电引力较强 ,结合牢固。因此。其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另外,在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 子,因此,它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但当
电子云
原子核
电子云
原子核 a)理论电子云的分布
b)原子偶极矩的产生
4.氢键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与
范德瓦耳斯键一样,它是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扩散
J D dC dx
扩散第一方程
式中:J-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
D-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dC/dx-体积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
“-”表示物质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即扩散从浓度高处
向
浓度低处进行。
提示: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的是浓度仅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 程,这种扩散即稳定态扩散。
解得:q D(2πlt) dC dln r
通过实验可求得q和碳含量沿筒壁的径 向分布,作出C-lnr曲线,即可求出D。
l
测定扩散系数的示意图
1000C时lnr与C的关系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二、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扩散过程大多为非稳定态扩散,即各点的浓度不仅随距离变化,而且还 随时间变化。
第七章 固态金属中的扩散
Chapter 7 Diffusion in Metals and Alloys
主要内容:
概述 扩散定律 影响扩散的因素 扩散机制
第七章 扩散
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物质传输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内部能量较高的原子可以脱离周围原子的束缚,离开 其原来的平衡位置跃迁至一个新的位置,从而发生原子的迁移。大量的原子 迁移造成物质的宏观流动,即扩散。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只能靠扩散来进行。
2.7 0.999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代入原式:
C C1 C2 C1 C2 2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Dt eβ2 dβ C1 C2 C1 C2 erf( x )
材料科学基础完整材料的动力学部分ppt课件
.
6
第二节 宏观动力学方程
一、稳定扩散和不稳定扩散
稳定扩散: 扩散物质在扩散层内各处的浓度不
随时间而变化,即 dc/dt=0
不稳定扩散: 扩散物质在扩散层内各处的浓度随时
间而变化,即 dc/dt 0
.
7
二、扩散的动力学方程
1、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在扩散体系中,参与扩散质点的浓度因位置而异、且可随 时间而变化。即浓度c是位置坐标(x、y、z)和时间(t)的 函数,表述为:原子的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
3
二、从不同的角度对扩散进行分类
1、按浓度均匀程度分
互扩散:有浓度差的空间扩散; 自扩散:没有浓度差的扩散。
2、按扩散方向分 顺扩散: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又称下坡扩散; 逆扩散: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的扩散,又称上坡扩散。
3、按原子的扩散方向分
体扩散:在晶粒内部进行的扩散;
表面扩散:在表面进行的扩散;
即 c=Κ p
因此,可得出单位时间内球罐中氧气的泄漏量为:
.
15
不稳定扩散
不稳定扩散根据边界条件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扩散物质浓度(C0)在晶体表面保持不变; ➢ 二是一定量(Q)的物质由表面向晶体内部扩散。
c c
c0
x
.
16 x
第一种情况
C(x,t)C0er(f2cxD)t
e( r) f 2e 2 d,e( r)f 1 c 2e 2 d
.
5
四、扩散的意义
➢ 材料制备工艺中很多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都与扩散有关 系。例如:固溶体的形成、离子晶体的导电性、材料的 热处理、相变过程、氧化、固相反应、烧结、金属陶瓷 材料的封接、金属材料的涂搪与耐火材料的侵蚀。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凝固理论
质 量 浓 度 ρ
s 0 0 1
x L
0 1
0
0 0
表面
位臵x
5
中心
2. 区域熔炼
0 x s 0 1 1 0 e l
如果合金通过由试样一端向另一端局部熔化,经过区域熔炼的固 溶体合金,其溶质浓度随距离的变化与正常凝固有所不同的,其 变化符合区域熔炼方程:P292,7.11式。该式表示经一次区域熔 炼后随凝固距离变化的固溶体质量浓度(不适合多次熔炼,因一 次熔炼后圆棒的成分不均匀;也不适用于最后一个熔区中因为, 熔炼区前进后,熔料的长度小于熔区长度L,得不到dm的表达 式)。 当k0<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度不断降低,后端部分不断地 富集,这使固溶体经区域熔炼后的前端部分因溶质减少而得到提 纯,因此区域熔炼又称为区域提纯(zone refining)。 区域提纯是应用固溶体理论的一个突出成就。区域提纯已广泛应 用于提纯许多半导体材料、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鍺等。
7.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除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外,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要在溶液 中发生重新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的生 长形态产生影响,会引起微观偏析或宏观偏析。 微观偏析是指一个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在 显微镜下观察得到。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 宏观偏析是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域 范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可 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共晶凝固理论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6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XX
锭模凝固模型
.
7
1.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0
正常凝固方程:
S 0k01Lxk01
正偏析:溶质浓度由锭表面向中心逐渐增 加的不均匀分布。它是宏观偏析的一种。
这种偏析通过扩散退火也难以消除。
.
8
2. 区域熔炼
❖ 如果合金通过由试样一端向另一端局部熔化,经 过区域熔炼的固溶体合金,其溶质浓度随距离的 变化与正常凝固有所不同的,其变化符合区域熔 炼方程:
平面生长模型
胞状生长模型
.
树枝状生长模型
16
平 界胞 面状 生生 长长
树枝状生长
不同成分过冷程度的. 三个区域
17
.
18
过冷度影响因素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
19
7.4.2 共晶凝固理论
1.共晶组织分类及形成机制
典型共晶组织
(1)金属—金属型:层片状或棒状共晶。
影响形状的因素:
① 共晶中两组成相的相对量(体积分数)。
7.4 二元合金的 凝固理论
.
1
❖ 液态合金凝固过程除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外,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要在溶、 固中发生重新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 的生长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引起微观偏析或 宏观偏析。
❖ 微观偏析是指一个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 宏观偏析是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 域范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
另一类反映合金性质的参数液相线斜率m、
平衡分配系数k0和溶质浓度W0 。
➢ 液相线斜率m大、平衡分配系数k0小和合金
溶质浓度W0大,都容易产生成分过冷。
.
15
(3)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固溶体凝固时在正的温度梯度下, 由于凝固界面液相中存在成分过冷, 并随着成分过冷冷度从小到大,其 界面生长形态将从平直界面向胞状 和树枝状发展。而纯金属凝固时须 在负的温度梯度下才得到树枝状组 织。这是二者的区别。
.
10
.
11
3. 有效分配系数ke (自学)
(1)成分过冷的概念
➢ 纯金属凝固时,Tm不变,当T<Tm时引起过冷, 液体的过冷度完全取决于实际温度分布,这种过 冷称为热过冷。
➢ 在合金凝固时,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 改变了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 因此,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溶质分 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 冷(constitutional supercooling)。
S
k0x
011k0 e l
该式表示经一次区域熔炼后随凝固距离变化的固 溶体质量浓度。
.
9
➢当k0<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度不 断降低,后端部分不断地富集,这使固溶 体经区域熔炼后的前端部分因溶质减少而 得到提纯,因此区域熔炼又称为区域提纯 (zone refining)。
➢区域提纯是应用固溶体理论的一个突出 成就。区域提纯已广泛应用于提纯许多半 导体材料、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等。 如锗
若共晶中两相中一相的体积分数小于27.6%时,有 利于形成棒状;反之有利于形成层片状。
②相界面的比界面能。
在共晶中一相的体积分数在27.6%以下时,当比界 面能降低有利于降低体系的能量时,有利于形成层片状。 当界面面积降低有利于降低体系的能量时,倾向于形成 棒状。
共晶体层片间距: k
R
.
20
共晶组织的形成过程 横向扩散 搭桥机制
➢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 共晶凝固理论
➢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 陷
2
7.4.1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1.正常凝固 2.区域熔炼 3.有效分配系数ke 4.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
3
1.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0
➢ 平衡凝固(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在凝固 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始终保持平衡成分,即冷却时 固相和液相的整体成分分别沿着固相线和液相线 变化。
➢ 成分过冷能否产生及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
体中的溶质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
.
13
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浓. 度分布导致的成分过冷
14
(2) 成分过冷产生的临界条件
影响成分过冷倾向大小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外界条件控制的参数温度梯度G和凝 固速度R。
➢ 当G值越小和R值越大,越容易产生成分过 冷。
➢ 合金凝固时,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重新分
布 的 程 度 可 用 溶 质 平 衡 分 配 系 数 (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0表示。
➢ 平衡分配系数为平衡凝固时固相的质量分数WS 和液相的质量分数WL之比(即液固两平衡相中溶 质浓度之比),即:
k0 = WS/WL
.
21
共晶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 对纯二元共晶,共晶固相的平均成分与液相 成分一致,没有溶质聚集,不产生成分过冷, 故以平直界面方式凝固。 ➢如二元共晶合金中包含杂质,或有第三合金 元素存在,共晶凝固长大中,杂质元素在其晶 体界面前沿液相中聚集,造成成分过冷,使共 晶界面发展成为胞状形态。
.
22
7.4.3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 零件的获得途径:
①铸件 ②铸锭—开坯—热轧(锻)—机加工—热 处理—机加工等工序 ❖ 铸锭(件)的宏观组织及性能 ❖ 铸锭(件)的缺陷 —缩孔与偏析
.
23
1. 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典型宏观组织由表层至中心分为:
❖ (1)表层细晶区(激冷区chill zone):
❖ (2)柱状晶区形(columnar zone):
.
4
WS1 WL1
WS2
WL2
WL
WS
WL
WS
K0<1
K0>1
➢k0<l时,随溶质的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结温度降低; ➢k0>1时,随溶质的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结温度升高。 ➢k0越接近1,表示该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合金成分 越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越小。
➢当固、液相线假定为直线时,由几. 何方法不难证明k0为常数。 5
1.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0
➢平衡凝固一般难实现,由于冷却时冷速 过快固相和液相的整体成分不可能达到 平衡成分,凝固为非平衡凝固 (non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在非平衡条件下,已凝固的固相成分随 凝固先后顺序而变化。即随凝固距离x而 变化。(如图7.6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