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4f73702d02020740be1e9b78.png)
中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回事血常规检查项目中有一项是有关中性粒细胞值的,它的高低与我们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关系。
中性粒细胞值不在正常范围的话就表时我们的身体正在受到某些细菌的侵害,一定要引起重视。
当人的身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如果小于正常值,或是太低的时候,那就说明了是患上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值是在1.5×109/L以上的,自己看报告时如果发现值小于这个数是,就必须就医治疗。
那么,中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回事呢?下面一次来了解一下吧。
★一、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损伤、机体长期接触铅、汞、苯等;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长期接受放射线及放化疗患者。
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
★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危害: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导致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三、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一般是这样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
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
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说明什么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说明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bc1c5f6998fcc22bcd10df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说明什么
导语:由于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安排,常常会有人去做一些身体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血液检查是不可避免的一项,而且血液的化验能够检查出
由于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安排,常常会有人去做一些身体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血液检查是不可避免的一项,而且血液的化验能够检查出很多的疾病。
在经过检查之后,常常会有人发现自己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会比较低,这时候往往是心中一惊,这该怎么办?其实在这时候还是需要冷静下来的。
仅仅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根本不能说明什么,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一项百分比降低,必然伴随着其他项百分比的升高,来诊断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您的体检项目中有没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如果有两项且正常,那说明没有问题,甚至是可能体检误差,如果没有确实建议您去做一个血常规,也不贵。
中性粒细胞单独偏低意义不大,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该细胞减少见于 1.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嗜酸粒细胞减少;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单凭嗜酸性细胞不能诊断疾病,要结合临床表现,无特殊不适,建议过段时间复查!
在经过检查之后,还需要针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来看自己的检查结果。
对于人们的身体,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人们在生活之中,对于身体的了解还是很少的,所以还需要人们多加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才能够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值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原因
![中值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82f487525c52cc58bd6be6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值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原因
导语: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多的单位为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定期的组织体检,体检对我们的身体进行
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多的单位为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定期的组织体检,体检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提前知道身体哪个部分亮了红灯,体检报告中会出现很多生涩的医学词汇,让我们很迷惑,下面就来说一说经常接触到的问题之一中值细胞比率偏低。
中值细胞又称中间细胞(MID)是嗜酸、嗜碱及单核细胞之和。
反应性增高:见于过敏性疾患、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等,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如霍奇金病;上皮系肿瘤,如肺瘤;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值细胞比率偏高,一般白细胞也会高,说明有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果白细胞正常,中性稍高一点,也不要紧.不过是可以通过食疗法治疗的。
中值细胞低的话,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以合并其他炎症感染.常见于病毒感染,药物使用,抗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
中性细胞是用来杀灭病菌的,数目低就说明体内有病菌感染,不过百分比正常的话不用管的。
如果有感冒的症状,这个中性粒细胞偏低提示病毒感染;如果没有任何症状,这个检查结果没有意义。
另外红细胞积压轻度异常,没有临床意义。
中值细胞比率偏高,一般白细胞也会高,说明有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果白细胞正常,中性稍高一点,就不太要紧。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829b1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7.png)
医路有你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预防性使用G⁃CSF
以下情况不推荐使用G⁃CSF进行一级预防: (1)接受FN中危化疗方案且不伴有患者自身风险因素的患者; (2)接受FN低危化疗方案的患者; (3)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G⁃CSF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需要医师和患者双方评估风险⁃效益比。如 果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FN风险增加,可考虑预防性使用G⁃CSF;如果FN风险增加与化疗方案相 关,推荐更换为骨髓不良反应更小的方案或降低药物剂量以减少FN的发生风险。
➢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和粒细胞 减少性发热FN会增加侵袭性感染的发生 风险,可能会引起治疗费用的增加、抗生素 的使用、住院时间的延长、化学药物的减量 或延迟,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脓毒综 合征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 死亡。因此,正确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风险,早期识别FN和感染并进行合 理地预防和治疗,对减少CIN相关并发症、 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 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G⁃CSF的预防可用于FN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接受根治性剂量密集方案化疗的患者在化疗后进行 G⁃CSF的支持治疗。
医路有你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预防性使用G⁃CSF
(二)FN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首次使用具有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后24~72h使用G⁃CSF,以预防FN的发生。 以下情况推荐使用G⁃CSF进行一级预防: (1)接受FN高危化疗方案的患者; (2)接受FN中危化疗方案的患者如果伴有上述≥1个患者自身风险因素; (3)接受根治性或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为保障化疗剂量足量进行; ( 4 ) 接 受 辅 助 或 根 治 性 剂 量 密 集 方 案 化 疗 的 患 者 , 如 尿 路 上 皮 癌 接 受 新 辅 助 剂 量 密 集 M VA C 方 案 (氨甲喋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高危乳腺癌接受剂量密集AC⁃T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 胺序贯紫杉醇)等。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e10b9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d.png)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1.感染: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人体遭受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侵袭时,中性粒细胞会被引导到感染部位,使其比例下降。
2.药物:一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会影响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生成,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利福平可引起肾毒性,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骨髓异常:骨髓异常也是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导致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此外,骨髓疾病和骨髓转移癌也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4.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5.骨髓受损:骨髓受到毒素、放射线或其他物理损伤,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受阻,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6.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生成和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7.骨髓转移癌:一些癌症会在骨髓中生长,干扰骨髓中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种情况在恶性淋巴瘤、骨髓瘤和肺癌等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8.先天性疾病: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9.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使中性粒细胞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10.其他原因:其他一些原因,如骨髓抑制性药物、脾功能亢进、过度锻炼、放射线治疗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总之,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药物、骨髓异常、免疫系统疾病、骨髓受损、营养不良、骨髓转移癌、先天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4e43dbb84ae45c3a358c0b.png)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药物最常见血液学毒性,其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化疗药物的类型、剂量、联合用药以及患者本身的因素相关。
严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一方面会增加侵袭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通常进展迅速,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产生强有力的炎症反应,可能仅表现为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严重者可导致脓毒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和治疗费用的增加。
另一方面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感染常常会导致化学药物的减量或化疗延迟,最终影响抗肿瘤治疗疗效。
因此正确评估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早期识别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感染发生风险,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肿瘤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抗肿瘤治疗整体疗效、降低死亡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断及分级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后引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降低,即基于实验室的血常规结果提示ANC<2.0×109/L。
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谷值通常出现在化疗后7~14天。
根据NCI-CTCAE5.0标准将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4级:1级:1.5×109/L≤ ANC<2.0×109/L,2级:1.0×109/L≤ANC<1.5×109/L,3级:0.5×109/L≤ANC<1.0×109/L,4级:ANC<0.5×109/L。
为了避免检测方法所致的误差,对检测结果存疑时可多次复查血常规确认。
2 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特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可分为急性骨髓抑制与潜在骨髓损伤两类。
化疗致造血祖细胞(HPCs)发生耗竭时,即出现急性骨髓抑制,此时HSCs启动自我更新并增殖分化成HPCs从而维持造血系统稳态。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898ddd65bd64783e09122b79.png)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病情指导一:
病情分析:
从你说的情况看,应该是免疫力低,病毒感染造成的,可能用药调一调嘛
指导意见:
你好,建议你放松思想,平时可以适当喝一喝鸡汤,再喝些转移因子口服液,或吃些甘露聚肽片调一调,多参加体育锻炼就好了
病情指导二:
病情分析:
这位患者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您是极易感冒,检查发现是你的免疫力较低,咨询有关事宜。
指导意见:
粒细胞相当于是人体的“国防军”,可以抵御外来病菌的侵入,如果他们数量少,就极易患病,要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仅供参考祝您如意!
病情指导三:
病情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需要观察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血压系统疾病需要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同时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表现是关键。
指导意见:目前单一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不能给予明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就诊分析。
血常规有五项异常,治疗方法[001]
![血常规有五项异常,治疗方法[001]](https://img.taocdn.com/s3/m/7bf530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e.png)
血常规有五项异常,治疗方法血常规是血液检查的基础,可以反映出一些常见疾病的初步情况。
如果血常规结果出现五项异常,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异常状态,需要及时治疗。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血常规五项异常的治疗方法1.红细胞计数异常红细胞计数异常通常是指体内红细胞数目过多或过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疾病引起的。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1)如果红细胞过多是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的,应当治疗原发病并对其缺氧进行处理,比如对呼吸系统疾病实施有效管理、慢性肺病应用增氧治疗等。
(2)如果红细胞数过少是由于营养不良、贫血等原因,应当摄入含铁、维生素B12等养分较多的食物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其他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异常需要根据病因分别处理。
2.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通常是指体内白细胞数目过多或过少。
一般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引起的。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1)根据免疫系统异常的病因和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口服或注射药物等。
(2)对免疫系统异常所引起的继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3)充足休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3.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通常是指体内血小板数目过多或过少,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需要注意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血小板计数过多,需要注意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1)增加或减少血小板的药物治疗。
(2)补充血小板的养分和成分。
(3)控制伴随的症状和并发症。
4.血红蛋白含量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往往是指贫血症状,可能由于铁的缺乏、失血、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1)补充红细胞营养素,如铁、叶酸等。
(2)根据病因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免疫治疗;对于遗传性疾病采用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3)积极处理继发症和合并症。
5.平均血小板体积异常平均血小板体积异常也常常与血小板计数异常一起发生,可能是由于骨髓中贫血造血功能受损所引起的。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读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读中性粒细胞计数](https://img.taocdn.com/s3/m/743f10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3.png)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读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测量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数值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血常规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解读进行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和分类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承担起抵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根据查尔斯·雅克特斯(Charles Jaket)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分为5个亚群,包括幼稚中性粒细胞、杆状中性粒细胞、晚幼稚中性粒细胞、带形中性粒细胞和分叶中性粒细胞。
二、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情况。
1. 感染性因素:感染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身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以应对病原体的侵袭。
2. 炎症因素:非感染性炎症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此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同样会增加。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
例如,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
4. 骨髓异常:由于骨髓细胞生成异常,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
5. 其他原因: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还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
三、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常常与体内的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发现和解读异常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中性粒细胞计数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表现。
通过检查病情的发展和相关症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可能是由于药物、放射治疗或骨髓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处理措施针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复查: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定期的复查。
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
![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51fd696b01f69e3142329410.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导语: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中性细胞也就是中性粒细胞,它是否处于正常值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是否有炎症感染,不管是中性细胞数偏低还是偏高,都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中性细胞也就是中性粒细胞,它是否处于正常值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是否有炎症感染,不管是中性细胞数偏低还是偏高,都代表着我们的身体处于感染状态,不过有很多朋友却不知道中性细胞比率的正常值是多少,这也就没有办法判断自己是否有炎症了。
粒细胞分类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粒细胞比率是100%,其中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各占多少。
所以粒细胞比率指的是各种细胞所占比率,是整体概念。
在疾病诊断中是完整的数据。
而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单指其在全部粒细胞中的比率,是单个概念。
没有提示其它两种细胞各占多少比率。
在疾病诊断中是不完整的数据。
中性粒细胞比率48.7(正常值为50-70),淋巴细胞比率41.8(正常为值为20-40),嗜碱性细胞比率1.6(正常为值为0-1),血小板比积0.29(正常值为0.108-0.282)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分为几种情况。
一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
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嗜酸性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
知道了中性细胞比率正常值多少是多少,如果说您发现自己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中性细胞不再正常的范围值之内,您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单纯的只有中性细胞比率不正常并不代表您的身体状况有多糟糕,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即可痊愈。
粒细胞减少应急预案
![粒细胞减少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8e0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2.png)
一、背景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3. 设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感染风险,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响应: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且存在严重感染风险时启动。
2. 二级响应: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在0.5×10^9/L至1.0×10^9/L之间,存在中度感染风险时启动。
3. 三级响应: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在1.0×10^9/L至2.0×10^9/L之间,存在轻度感染风险时启动。
4. 四级响应: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在2.0×10^9/L以上,但仍存在感染风险时启动。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一级响应(1)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及时报告病情变化。
(2)给予患者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抗感染治疗。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2. 二级响应(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抗感染治疗。
(3)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3. 三级响应(1)对患者进行监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给予患者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抗感染治疗。
(3)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4. 四级响应(1)对患者进行监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给予患者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抗感染治疗。
(3)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五、后期处理1. 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提高免疫力。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粒细胞减少的诊疗水平。
3. 对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
![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e9341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4.png)
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
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是指血液中的粒细胞比率低于正常范围时而引起
的病理情况。
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影响一个人免疫力、疾
病发展以及寿命预期等。
因此,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必须确定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必须定义正常的血液粒细胞比率范围,以便确定减少的临
界值。
通常情况下,血液中正常的粒细胞比率为4-10%之间,这就是粒细胞减少的临界值。
确定临界值之后,护士和其他医疗保健人员就可
以准确地测量患者的血液中粒细胞的比率,以检测出失衡的情况。
其次,当测量发现血液中的粒细胞比率低于临界值时,必须进行进一
步的诊断。
医生会采用X射线检查、CT扫描或其他影像技术,得出血
液病理检查结果,以确定炎症,贫血或病毒感染等原因。
通过这些检查,病人就可以被正确诊断,获得正确的护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最后,一旦确定患者的病情,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人员必须监测患者
的血液状况,并且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随着治疗的开始,血液中粒
细胞的比率在发生变化,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可以恢复正常血液比率,以及建议更改治疗方案,以恢复患者的血液平衡。
总之,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是检测血液中粒细胞比率变化的一种重要
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确保病人的健康。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27e299a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png)
风险等级
这些化疗方案根据其引发FN 的风险等级分为高危和中危 ,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
患者的风险。
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引发FN的高危或中 危化疗方案,医生需要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患 者发生FN的风险。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是影响FN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FN发生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01
FN发生风险与化疗药物骨髓毒性、剂量强度、患者自身因素及
联合用药有关。
评估内容
02
疾病类型、化疗方案、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目的,是评估FN发
生风险的主要方面。
风险分类
03
根据化疗后FN的发生率,将化疗方案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
类。
化疗相关因素
化疗方案
常见的可能引发FN的高危或 中危化疗方案如表2所示,这
FN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定义
一级预防是指在首次使用具有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后 24~72 h使用G-CSF,以预防FN的发生。
推荐使用G-CSF的情况
接受FN高危或中危化疗方案的患者;伴有自身风险因素 的FN中危化疗患者;以及需要足量化疗的根治性或辅助 性化疗患者。
不推荐使用G-CSF的情况
接受FN低危化疗方案的患者;以及接受姑息性化疗的患 者,G-CSF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后果,会 引起治疗费用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的延长、 化学药物的减量或延迟。
肿瘤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风险评估与预防
正确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早期识别 FN和感染并进行合理地预防和治疗,对减少CIN相关 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 具有重要意义。
粒细胞缺乏标准
![粒细胞缺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9014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c.png)
粒细胞缺乏是指体内的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以下是常见的粒细胞缺乏的标准:
1.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成人正常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1500-8000
个/微升之间。
如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00个/微升,就可以被称为粒细胞缺乏。
2.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成人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通常在50-70%
之间。
如果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表示粒细胞缺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年龄段、性别和特定疾病状态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评估粒细胞缺乏时,最好参考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粒细胞缺乏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药物反应、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疾病等。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873907a06137ee06eff91899.png)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中性粒细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呈现无色或者极浅的淡红色的特有颗粒。
它的细胞核是杆状或者是2-5分叶状,叶之间有细丝相连着。
中性粒细胞是来源于骨髓,胞浆内也会含有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含有丰富的酶类。
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跟其有关,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的功效。
那中性粒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的百分比大概是在0.40-0.75之间,也就是40%-75%之间。
而中性细胞绝对值是(1.80-6.30)*109/L.,根据这两项指标看中性粒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就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不然有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身体。
当细菌入侵我们人体时,中性粒细胞会最先出现,在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要看白细胞的是否低于正常值,还要去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的计数较高时,表面单纯受到细菌的感染,若如果是淋巴细胞百分比高的话则表明是病毒感染,而如果是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时,就表明病毒和细菌都受到感染。
中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那么大家知道中性粒细胞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机体抵御细菌病毒的病原体。
若有化脓性的细菌入侵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或者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就会被细菌入侵部位或者炎症部位的趋化性物质所吸引过来。
它们形成的细胞毒能够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另外中性粒细胞的能量是从糖酵解获得的,因此即使是肿胀及缺氧的情况下也能存货。
中性粒细胞内有很多溶酶体酶,可以分解细胞内的细菌或者组织碎片。
它会将入侵的细菌包围在一个局部,然后再消灭,这样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进一步在体内扩散。
但是中性粒细胞在解体时,释放的溶酶体酶类将会溶解周围的组织而导致脓肿。
另外中性粒细胞中的细胞膜还会释放出花生四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酶作用下会释放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的旁分泌激素物质,可以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也会造成炎症反应和疼痛,并会使血液凝固受到影响。
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7fcb91960590c69ec3767b.png)
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在看血常规化验单的时候,需要大夫特别注意的就是中性细胞比率的高低,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虽然都代表着患者有炎症感染,但是偏低和偏高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过很多朋友都知道中性细胞比率偏高代表着什么,却不知道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那么在这里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机体的免疫细胞,当有炎症感染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来杀灭病原体,对抗炎症感染。
减少一般见于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性粒细胞偏低常见的原因有几点:
1.感染,特别是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性感染时也会偏低,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恶组等。
3.理化因素损伤,如X线,抗肿瘤药物等。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亢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偏低还是感染造成的。
等感染控制后再复查血常规。
还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吧,可以做个药敏试验,有针对的用药。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能释放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进一步生成一组旁分泌激素物质,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这类物质对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并影响血液凝固。
了解了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之后,也请您不要过于的担心,虽然导致中性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也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仅仅是病毒感染,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抗病毒治疗就可以了。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https://img.taocdn.com/s3/m/b59623eba1c7aa00b42acb0b.png)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源于过度疲劳,病毒性感冒等,需要上医院进行检查才能知道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最近有感冒的症状那感冒之后就会恢复了,平时注意身体多加衣服。
流感季节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保持充足的睡眠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身体。
关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这个问题我来为你解答如下: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脾功能亢进对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病毒性的感冒后体检出现中性粒细胞低是病毒感染的血液表现。
化验提示您确实是病毒性感冒,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就行了,比如板蓝根冲剂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考虑病毒感染可能。
建议过一段时间复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是急性感染是升高,淋巴细胞一般是慢性感染时升高指导意见:若是只是稍微有些改变,而且你也没有什么症状,就不用管它,没什么问题的,不用太担心机体的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
其中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而前两者是白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性约占白细胞的50%-70%,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20%-40%,所以二者的变化会影响外周血白细胞的计数。
指导意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1、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某些病毒感染(流感,肝炎,水痘,风疹等),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等);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3、物理化学损伤:接触放射线,化疗药物引起的4、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功能亢进等5、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同样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偏高的情况也很多1、感染: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结核,病毒性肝炎等)2、肿瘤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4、移植排斥反应等所以,体检报告上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在这里并不能单纯的肯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得结合你的身体状况和临床治疗情况来解释。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治疗方法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1757394b35eefdc8d333e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治疗方法
导语:很多人不了解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怎么一回事,这种现象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状腺机能亢进、脾功
很多人不了解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怎么一回事,这种现象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身体出现异常,我们的细胞做出了一定的信息反馈,好让我们知道身体出现问题了,通知我们采取医治措施。
治疗: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应该检查骨髓涂片,免疫抗体谱,血沉等.结果症状来判断,比如感冒时白细胞低就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
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此外还可以加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平时多吃猪蹄,花生米,骨髓等.
读到这里该了解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治疗方法了吧。
无论是病毒感染还是伤寒,还是某些寄生虫病,都会引发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情况,医生及时的救治能够让我们免除许多麻烦,病情的拖延是不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https://img.taocdn.com/s3/m/0017a340866fb84ae45c8dbc.png)
高危患者静脉应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能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 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鉴于耐药菌比例日益增加,在初始选择药物时还应基于体外药敏 试验、已知特定病原体的最敏感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 应动力学资料。 在权衡风险获益后,也可以经验性选择替加环素、磷霉素等。
六、抗菌药物的调整
在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应根据危险分层、确诊的病原菌和 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等综合判断,决定后续如何调整抗菌治疗。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 床症状在48h内无好转,应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谱抗菌 药物治疗。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生素治疗; 检出细菌如为耐药菌,可参照表5选择药物。 对于未能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参照图2调整后续流程。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诊治指南尽早开始抗真菌或抗其他病原菌治 疗。
2.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T>38.3℃(腋温 ≥38.0℃)或T>38.0℃(腋温≥37.7 ℃)持 续超过l h。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 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 围黏膜和软组织。
二、流行病学
80%以上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10%~50%的实体肿瘤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 后会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 伴感染时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 据报道,13%~6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死率达12%~42%。 在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当中性粒细胞缺乏 持续>21d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病情指导一:病情分析:从你说的情况看,应该是免疫力低,病毒感染造成的,可能用药调一调嘛指导意见:你好,建议你放松思想,平时可以适当喝一喝鸡汤,再喝些转移因子口服液,或吃些甘露聚肽片调一调,多参加体育锻炼就好了病情指导二:病情分析:这位患者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您是极易感冒,检查发现是你的免疫力较低,咨询有关事宜。
指导意见:粒细胞相当于是人体的“国防军”,可以抵御外来病菌的侵入,如果他们数量少,就极易患病,要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仅供参考祝您如意!病情指导三:病情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需要观察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血压系统疾病需要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同时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表现是关键。
指导意见:目前单一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不能给予明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就诊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
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