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和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民生新闻是指关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新闻,如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方面的新闻。

这些新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地策划和创新发展民生新闻成为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需要更加注重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热点事件针对当下社会热点,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相关民生新闻,例如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医疗事故等,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报道并跟踪报道,对事件的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报道,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权益。

2.挖掘特色民生新闻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民生新闻故事,例如一些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等,这些特色民生新闻不仅仅可以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真实状况,同时也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媒体需要加大对这些特色民生新闻的策划和报道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地区的真实情况。

3.强化数据支撑民生新闻需要更多地依靠数据来支持新闻报道,例如通过民意调查、统计数据等手段,更直观地呈现出民生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政府和社会应对此类问题的效果。

数据的支撑可以使民生新闻变得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除了策划,创新发展也是民生新闻领域亟待提升的方面,具体表现如下:1.多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报道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多媒体融合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

通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报道形式,将民生新闻更生动地展现给观众,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相关情况。

2.互动参与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获取信息,而是更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让观众参与例如举办调查问卷、征集民意等,让观众的声音更好地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来。

论我国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及解决对策

论我国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及解决对策

论我国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及解决对策民生新闻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主要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和衣食住行,解决民众生活中的问题。

民生新闻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但现阶段随着多媒体发展,民生新闻遭遇了例如媚俗化,缺乏深度等瓶颈问题。

标签:民生新闻;瓶颈;对策一、民生新闻的瓶颈民生新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电视民生新闻还是报纸民生新闻都不同程度遇到了瓶颈,民生新闻出现了缺失,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新闻内容同质化,意义价值消解。

如果说民生新闻弥补了过去传统新闻中缺少民众生活内容的空白,那么民生新闻对民众生活的关注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都市报到晚报,民生新闻的选材重复琐碎,大多反映百姓遇到的停电、停水、出行不便、住户投诉、假冒伪劣商品、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等生活琐事。

这些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一味地重复报道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不仅是对频道资源和观众时间的严重浪费,也反映出从业人员视野较为狭窄。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是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眼睛”,承担着社会引导、教化的重要任务,民生新闻选材的重复性、同质化使受众对现实的认识缺乏深度与全面,那些关于民众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堆砌式报道,缺乏社会主流背景的关照和深层次的开掘,不能给受众以深刻的感受和新鲜的启示。

如果民生新闻只是在人类表面的情感欲望与物质欲望上寻找迎合点,易使内容简单化、表层化。

2.干预新闻事件,媒体角色错位。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强调“民本”,“平民视野、百姓情怀、服务百姓”是民生新闻的精神内蕴。

在真实反映百姓遭遇实际困难的同时,对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及商业机构的经营行为等进行舆论监督。

一些问题在媒体介入后迅速得到解决,这就使老百姓形成一种观念——“有事就找媒体”。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体能越俎代庖为百姓讨说法。

毕竟媒体只是一种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它不应该成为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力量。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在当今社会,民生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百姓诉求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民生新闻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诸多方面,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动态、获取实用信息的重要渠道。

民生新闻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贴近性。

它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比如小区的环境整治、菜市场的物价波动、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等。

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让他们感受到新闻与自己的紧密联系。

另一个特点是报道的平民视角。

民生新闻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报道,而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去观察和讲述事件。

记者深入基层,倾听民众的声音,将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呈现出来。

这种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拉近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及时性也是民生新闻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民生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突发事件、政策变化等传递给观众。

比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民生新闻能够及时报道受灾情况、救援进展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为民众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指导。

然而,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民生新闻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过度追求新奇和刺激,将一些琐碎、低俗的内容作为重点,忽视了新闻的严肃性和社会价值。

这种过度娱乐化的报道不仅降低了新闻的质量,也容易误导观众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许多民生新闻节目在选题和报道方式上缺乏创新,导致内容相似、形式单一。

观众在不同的频道看到的往往是类似的新闻,这使得民生新闻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此外,民生新闻在报道深度上还有待加强。

有些民生新闻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如,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经过,而没有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无法为观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摘要民生新闻近些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颇受人民的喜爱,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未来发展我国第一个民生新闻栏目是《南京零距离》,于2002年开播,至今我国民生新闻已经发展了11年之久。

但是,关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各路学者、专家、记者等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

张英杰等(2007)认为,民生新闻是比其他新闻更关注人民生存、生活情况的一种新闻。

魏金城等(2005)认为,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一种,它主要关注人民的生计和生活。

孟建等人认为,民生新闻主要以电视媒体作为载体,来播报与普通百姓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

总结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播报老百姓最为关心、最为熟悉的事件。

1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1.1民生新闻发展中具备的优势打破了传统新闻以“播”为主的形式,倡导以“说”为主。

民生新闻出现以前,在我国起主导地位的新闻是时政新闻,这类新闻主要向人民传达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

众所周知,世界以及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人民只能了解,并没有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状态。

但是,民生新闻却能够挖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说”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熟悉的新闻,并且注重事发现场的拍摄,让人民感到亲切、真实。

始终坚持“服务人民、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时政新闻关注的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在老百姓眼里比较宏观和抽象。

而民生新闻始终坚持服务人民,时时刻刻关心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情况,帮助人民解决问题。

民生新闻的制作理念就是“百姓无小事”,任何百姓的欢乐、心酸都是民生新闻要说的,不管是下岗职工、农民,还是残疾之人,他们在民生新闻面前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不断追求策划理念的创新。

民生新闻通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不断追求策划理念创新的结果,具体如下:第一,速度。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电视民生新闻是指报道社会各阶层的人民日常生活、社会民生问题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新闻。

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民生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电视新闻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从业者和观众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一、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分析1.传播形式多样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外,还出现了文艺类、纪录片类、访谈类等多种形式的民生节目。

这些节目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故事、专题报道等方式,深入挖掘社会民生问题,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式,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关注焦点广泛化电视民生新闻在关注传统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问题的还逐渐将目光拓展到了老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成长等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方面。

这种广泛化的关注焦点使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了更大的认同感和共鸣感,有利于促进观众群众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共鸣。

3.融合创新水平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形式和关注焦点上的创新不断提升,融合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闻媒体不断借鉴其他文化领域、社会领域,提升新闻报道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以期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1.深度挖掘与精细化报道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多地进行深度挖掘和精细化报道,不再满足于表象,而是更多地关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这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更强的调研和采访能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2.社会参与与互动性增强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多地增强社会参与和互动性,采取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和参与方式,鼓励观众参与新闻话题的讨论和解决,使新闻报道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构建起多方共同参与的新闻生态系统。

3.因地制宜与差异化报道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多地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报道。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报道和解决措施,差异化报道是指更多地关注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和诉求。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呈现出新的形势。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制定策划,创新发展民生新闻,成为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形势分析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仍然是重要的传播平台,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端的发展,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成为了民生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这意味着民生新闻传播的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样化,也对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人民群众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民众对于健康医疗、教育就业、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民生新闻报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更多样化的内容和更深度的报道。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也空前高涨,这就要求民生新闻在报道时不仅要及时准确,更要关注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监督和批评的功能也需要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既要坚持客观公正,又要大胆批评,不畏权势。

二、策划创新发展在新形势下,策划并创新发展民生新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1. 多渠道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媒体单一的报道方式已经不再适应。

为了更好地传播民生新闻,需要在报纸、电视、广播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内容更新,同时也需要注重线下宣传和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2. 多样化内容民生新闻的报导内容需要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关注基本的温饱问题,还需要涉及健康医疗、教育就业、环保等各个方面。

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也需要推出更多样化的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3. 深度报道4. 大数据技术运用在新形势下,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成为了新闻工作中的一种趋势。

通过大数据技术,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报道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直是电视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观众关注度较高的栏目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体格局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境分析1. 受众需求下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观众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逐渐下降。

许多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获取新闻信息,而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降低。

2. 缺乏亮点和创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多采取传统的报道形式,缺乏足够的亮点和创新,内容同质化严重。

这些节目缺乏吸引观众的特色,难以吸引更多的收视率。

3. 缺乏深度报道和调查受制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往往只能进行表面报道,缺乏深度和调查性报道,难以满足观众对真实、全面信息的需求。

4. 资源投入不足由于电视台的资源有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导致节目品质无法得到提升,制作水平相对较低。

二、对策分析1. 多样化内容,提升品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等方式提升节目品质,增强吸引力。

节目还应该注重调查性报道,为观众呈现真实、丰富的新闻信息。

2. 创新节目形式,吸引受众新闻节目制作者需要不断改进节目的形式,增加节目的亮点和吸引力。

可以借鉴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的制作手法,使新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注重互联网传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开设新闻客户端等方式将节目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

4. 加大资源投入电视台应该增加对民生新闻节目的资源投入,提高制作水平和节目品质。

还需要加强节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观众对新闻节目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5.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专业素养新闻节目制作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不断引进新的人才和技术,使节目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 术 研 讨
肉曩 工 科技 2 0 1 3 年第 5 期
我 国 民生新 闻的发展现状 与趋势
陈 莉 丽
广 东 梅 州 市 广 播 电视 台
摘 要
5 l 4 0 0 0 广 东梅 州
当前 ,各地 电视 台为 了改 变新 闻节 目这种 呆板 单 一 的 宣传形 象和功 能 ,都 想 方设 法增 加新 闻的 可视 性 ,逐 步形
话语权 得 到 了极 大 的尊 重和 维 护 。② 力求 客观 、公 正 的报道 。客
然而 ,民生 新 闻在发展 的过 程 中也遇到 了一些 问题 和障 碍 ,比如选题 、编排和风格的同质化 ,主题和内容的猎奇化 ,内 容编排的琐碎化以及泛娱乐化 、低俗化倾向 ,在迅速赢得观众眼 球之后也使观众产生收视疲劳 ;而且 ,从某 电视 台的 “ 纸馅包 子”报道事件也可 以发现 ,民生新闻的 自由度也是有底线的,也 是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的警示。
媒体的舆论监督找到了一个突破 口。它的出现 ,为公众搭建了一
个 言论 的 平 台 ,使 他 们 多了 一个 发 言的场 所 ,同时 也使 其社 会 责 任 感得 到 强化 ,批 评监 督 有 了用 武之 地 。从 而 ,民 生新 闻充 分 调
入人心 ,并成为执政者的执政纲领时,民生新闻的崛起也就水到
来 ,民生问题就是统治阶级执政的大问题 。 “ 水能载舟 ,亦能覆
舟 ” ,民生 问题 关乎 社 会进 步 程度 和 政权 是 否稳 固 。中国 历来 就
把 “ 民生”和 “ 国计”相提并论 ,民生问题和国家的发展是相互
依 附 、不 可分 割 的关 系。可 以这么 说 ,改 革 开放 的 二十 多年是 一 个 民 生问 题不 断 被重 视 改善 的 过程 。 ( 4)关 注 民生 也 是 媒 介 自 身 发 展 的 需 要 。 在 反 映 民 众 疾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摘要】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民生新闻策划模式,探讨创新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展示创新的重要性。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应对新挑战和机遇。

以此为基础,可以为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形势、策划、创新发展、挑战、策略、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建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民生新闻在媒体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民生新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权益,是新闻传媒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策划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报道形式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兴媒体所取代,网络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民生新闻的传播也逐渐向多媒体、跨平台的方向发展,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民生新闻的背景日益复杂多变,媒体从业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挑战、现有民生新闻策划模式分析、创新策略探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民生新闻的策划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问题意义在于,民生新闻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类别,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于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来说,如何更好地把握和报道民生新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趋势论文

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趋势论文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民生新闻是以关注人民生计和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以百姓的生存状态为视角,弥补了时政新闻收视率低的不足。

虽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丰富的内容性、广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强大的社会需求量,使得民生新闻未来具有向主流新闻和公共新闻发展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21-02民生新闻是以关注人民生计和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采制而来[1]。

以百姓的生存状态为视角,关注他们的冷暖和喜怒哀乐,报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观众喜爱。

民生新闻的发展弥补了时政新闻收视率低的不足,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简单谈谈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2002年江苏电视台开创的《南京零距离》,被认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2]。

此后,全国各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大时段直播的民生新闻节目。

如辽宁电视台的《新东方》、云南电视台的《都市条形码》、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等都属于民生电视新闻。

民生新闻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普通百姓身上,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中寻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明显,具体表现为:1.1 关注琐碎小事,导致报道表象。

过分琐碎必然导致报道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难以揭示新闻的深层本质。

一些报道在捕捉百姓生活中的趣闻时,过于关注新奇的事物,却忽略了对于食品安全、劳动就业和环保等与百姓利益攸关的重要问题。

在进行事件的报道时,只限于表面性的表象告知,缺少深入挖掘和理性评价,未能为观众梳理出关于事实的深层认识。

1.2 重复报道,缺乏新闻价值。

民生新闻将焦点集中于普通人民生活的同时,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很多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上。

现有播出的某些民生新闻节目中,“民生”的概念被狭窄化理解,很多节目将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和水管破裂之类的生活琐事反复报道,并成为节目的重要关注内容。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出现在电视屏幕中。

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数量快速增加,观众的新鲜感也逐渐减弱,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使得民生新闻面临着受众群体流失的危险,然而受众群体一旦流失,收视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本文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指出未来发展应立足于打造精品、实现深度跨越,并逐步上升为公共新闻,从而在追求新闻理想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发展方向一、引言2002年1月1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的一档时长为60分钟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诞生的标志。

此后,民生新闻栏目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电视新闻模式,颇受许多新闻单位的青睐。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数量快速增加,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例如低俗化、同质化、琐碎化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收视率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便会越来越倾向于迎合社会中下层群众的口味,而放弃对于更高层次新闻质量的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便步入了歧途。

因此民生新闻的发展便进入了瓶颈阶段。

(一)民生新闻的内容过于关注私人领域,缺乏公共性和客观性。

所谓“私人领域”,“是以个体独立人格为基础的私人活动与私人交往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承诺或者生活习惯等非行政因素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和交往。

” 目前的民生新闻栏目对公众的私人领域是高度关注,这种对个体事件的主观化关注,失去了媒体本应具有的公共性和客观性。

(二)过度渲染猎奇性和刺激性的内容。

就今天中国民生新闻现状来看,无不面临着节目内容的趣味性过多和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流失双重困境,这一矛盾使得今天中国民生新闻必须找到其制度性出路。

尤其是一些民生节目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往往会倾向于报道猎奇事件。

例如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象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确实吸引了很多观众对节目的关注,但是这些报道把重点放在了渲染恐怖的气氛,而不是科学解释,观众看这档节目纯粹是图个新鲜,使得这则新闻的价值一落千丈。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民生新闻是指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方方面面,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和传播的新闻内容。

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和创新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策划民生新闻的策划应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入手。

广度方面应注重多样化,尤其是加大对一些中小城市、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力度,增强覆盖范围的广度。

深度方面应注重服务性,加强新闻采编的深度、剖析性和呼应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从纸面到生活的无缝对接。

为实现好民生新闻的策划,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1.突出特色。

关注特殊、重要和前沿的民生问题,展现最新、最热、最有价值的民生新闻特色。

2.满足需求。

根据受众需求和关注度,精准定位民生新闻,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闻服务。

3.创新手段。

采用新颖、生动、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式传播民生新闻,使受众愿意、乐意接受,并愿意积极参与。

4.合理编排。

根据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编排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有序编排,突出重点,呼应主旋律。

1.多元化报道形式。

除了纸质报纸、网络新闻、杂志等传统媒体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直播、VR等各种新型媒体形式进行报道,集合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

2.品牌化传播。

建立民生新闻品牌,增加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可见度和公信力。

通过品牌化策划和运营,可不断拓展新闻发现、新闻创意、新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3.政企合作。

民生新闻作为展示政府形象和服务企业的平台,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民生新闻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民生新闻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生产,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政府也可以通过民生新闻引导社会风尚和舆论导向,予以积极引导。

4.社交媒体的使用。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形式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扩大民生新闻的覆盖范围,实现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补互补。

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2010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龚俊[摘要]笔者结合当下国内的一些典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问题,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思索,探讨我国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从诞生到迅速走红,俨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新闻种类。

但从起初的火爆到时下的迷茫,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诸多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到底该何去何从?一、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和困境经过几年的发展,民生新闻虽与同频道其他栏目相比收视率尚可,但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转向冷静,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民生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道德倾向提出质疑,这是由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决定的。

1.传播手段过于庸俗化、娱乐化纵观各地电视台近几年的民生新闻,大量内容肤浅、新闻价值不高的报道充斥其中。

一些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预告、宣传片等形式频繁地进行炒作。

遇到特别的案件、重大事件等题材,将事件媚俗化、娱乐化,过度渲染造势,以求吸引观众的注意,片面追求形式的轰动而忽视对新闻本质和新闻价值的追求。

比如: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跳楼秀”、“杀人秀”等节目,记者不但不制止该类悲剧的发生,还颇有耐心地拿着摄像机等待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展现给观众,以此追求收视率和卖点,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的。

2.盲目追求高收视率导致节目低俗化现在很多台的民生新闻把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鸡毛蒜皮、街头巷尾的琐事上,仅仅满足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很少对这些新闻进行深入的分析。

试问大众媒体:对这些小事,受众有何必要“第一时间”知道?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但琐碎、冗长的事情并不是“民生”的全部内涵。

关注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生活当中的繁琐事物,也不是单纯地还原事实,而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推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规范体系。

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

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

I理论硏龙THEORETICAL STUDY►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文/葛蕾摘要:民生新闻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同质化、内容肤浅琐碎、格调低下等。

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媒体的形象,更制约着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是全新的课题。

民生新闻需要在拓宽领域、深度报道、强化评论、创新样态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与出路;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大民生一、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一)内容肤浅,报道琐碎琐碎必然导致报道停留于表象,"一人一事一报”的报道方式只是材料的堆砌,量的积累,难以揭示新闻本质。

一些媒体在利益的刺激之下,打着"平民化”的旗号,报道老百姓生活中的琐事、鸡毛蒜皮之事,这样导致新闻被异化。

也就有了人们说的民生新闻就是"四鸡”一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鸡毛蒜皮。

在釆写老百姓生活中的新闻时,把一些新奇的东西当作了重点,对劳动就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与人们生活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却涉及甚少,新闻价值和含金量较低。

对一些新闻的报道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象上,不对事件本质、意义、影响进行分析,难以给受众对新闻事件深层次的认识。

(二)媚俗煽情,娱乐咛重民生新闻的报道通常加入感情因素,以情感人,以情悦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样可以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信息。

一些媒体在新闻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色情、暴力、凶杀的内容,制作手段上娱乐化严重。

为了收视率去迎合社会上的低级趣味,发布低俗媚俗恶俗的新闻,使节目格调低下。

(三)揭露隐私,人性伤害为了满足受众的"窥私欲”,有些媒体不惜揭露采访对象的隐私。

比如携带相机、摄像机将未经允许公布的照片、影像等进行发布;将自己在其他知情人那里获得的资料,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公布。

为了提高收视率、点击量,有些媒体在J艮道过程中刻意引导公众情绪,歪曲事实,进行媒介审判,阻碍了事件的正确发展,甚至让事件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但 编辑 主持 人每 周也 会抽 出一两天 时 用是广播编辑功力的体现 ,编辑在遵守 情 绪等 等 ,使 主持 人表 现 出现场 应该 间 ,让 听众 参 与进 去 ,讲 情 感故 事 ,
发 来短 信 、拨 打 热线 或者 通过 微 博 、 传统语言规范的同时,吸收一些新的用 有 的状 态 和气 氛 ,同时也使 整个 节 目
2 0 1 2年 第 O 2 期
民生新 闻是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而产
[ 3 】郭晓宇 : 《 浅谈 当下我 国电视
, 《 科技 文汇 ( 下 表 达 方式 ,其发 展 已经进 入 了一 个瓶 生 的 ,并在 近 几年受 到各 新 闻媒 体 的 民生新 闻的发展 方向 》
工作 的一个方 面。
3 . 3 增 加语言的吸引力
了一 些 编辑 难度 。在 直播 的过程 中,
的素质 和技 能 ,才 能够从 容 不迫地 应
在竞争 中站住脚 , 广播传播 的是声音 ,如果声音没有 主持 人很 有 可能 会说 错或 者说 漏 ,这 对激烈 的媒体竞争 , 吸引力 ,就不 能够充分吸引听众 ,广播 时候 就需 要广 播 编辑来 进 行控制 。 比 并且不断提升 。 的声音又是由多种 音源组成 的,比如文 如 ,直播 时编 辑要 与音 响 师进行 充分 参 考文献 :
I I . 新 闻采 编 ,2 0 1 2( 3 ): 风格 。比如关 于学龄前 的少儿节 目,就 再是 单 纯地 编编 稿件 ,而是 要实 时关 辑 的责 任 【
选择一些本地童谣; 在青年人的节 目中, 注节 目进 展 以及 氛 围 ,不但 要把 握直 适当地加 入一些 网络流行词汇 ,这对 年 播 内容的准确传播 、 最新信息 的插播 、 轻人来说 有十足的吸引力 ,比如 “ 玩得 把握 节 目的节 奏 ,还 要 注意 主持 人 的 太嗨 了” 、 “ h o l d 住 ”等等 。语 言的运 工作 状 态 ,如 语 言 、语 气 、语 调 以及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摘要:民生新闻的出现为中国电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发展一、民生新闻概述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有则改之、无则效仿”,推出全新的直播类新闻栏目,几乎形成了一股热潮。

作为开山鼻祖的《南京零距离》更是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理念,并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在报道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动态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体现了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从传播模式来看,民生新闻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传播模式,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给了公众发表真实言论的勇气与机会,彰显民生新闻的亲民倾向;从传播方式来看,民生新闻借助现代电子科技的手段,不断增强丰富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报道语言上看,新闻节目主持人尽显个性风采,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

但是,在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民生新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题材狭窄,信息负面。

许多新闻只是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评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让人觉得所谓民生新闻不仅琐碎而且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提升收视率,故意增加负面新闻的数量,但却无意中忽视了媒体对受众舆论引导的职责。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扮演着报道社会民生、关注民生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1. 信息丰富度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视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事件报导,而是更加注重深度报道和专题制作。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更多的民生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

2. 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在当今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新闻呈现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外,还有纪录片、访谈节目、互动栏目等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民生问题。

3. 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接受专业的培训,拥有更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报道和解读民生新闻,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多方合作,融合发展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越来越多。

不仅是媒体之间互相合作,还有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这种合作与融合的发展势头势必会促进电视民生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更有利于社会民生的改善。

1. 多样化内容呈现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必然会朝着内容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类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将涉及到健康、教育、环保等更多方面的民生问题。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也更有助于引导社会关注更广泛的民生问题。

2. 新闻科技融合创新随着新闻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将会通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比如增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报道中的应用,提供更立体更生动的民生新闻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新闻推荐精准度,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民生新闻新闻稿

民生新闻新闻稿

民生新闻新闻稿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民生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以下是我国在民生领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一、教育领域教育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各级政府经费投入的增加使得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政府实施了教育公平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通过改善农村教育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和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第三,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和已就业人员参与职业培训。

二、医疗领域人民的健康福祉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了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供给。

这使得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不再需要远行到大医院就诊。

其次,政府鼓励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医疗服务。

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农村医生的数量,提高他们的职业待遇,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等。

第三,政府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宣传教育。

政府鼓励人们定期体检,提高健康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三、社会保障为了保障人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的扶贫力度。

通过提供临时救助、低保、廉租房等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

其次,政府推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意外事故、疾病和养老等困难时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三,政府加大了对特殊群体的帮助力度,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孤儿等。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作者:李晓华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民生新闻是一档关于老百姓衣食住行问题的新闻栏目。

过去我们围坐在桌旁观看着电视节目,社会的主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却发现许多漏洞,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民生新闻;漏洞;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130-01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大众紧跟社会脉搏,众多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了新媒体严重打击。

智能手机不仅随时更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还为人们提供便捷的阅读感受,无论是我们躺在家里还是出去都能及时接收到社会形形色色的新闻,所以说新媒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该如何发展呢?一、民生新闻的现状1.当今社会是新媒体时代,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做历史的见证者,在遇到各种社会民生的问题时,百姓最先拿出手中的智能手机,发送到朋友圈或是上传到各大门户网站,还没等电视工作者得到消息赶到现场就已经在各个网站发布了,网络传播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影响也很大。

2.传统的民生新闻跟不上观众的观看速度,传统民生新闻从采访到剪辑最后播出,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制作过程都是新闻单位自己制作完成的,致使没有观众参与,无法准确的判断出能否是观众喜欢的,能否跟上观众的步伐。

二、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1.相同节目太多,造成视觉疲劳。

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风格一致,节目缺乏一些创新的题材和深度挖掘新闻的宽度。

总是围绕着报道地震、火灾,家长里短等小事,习惯报道事物的表象,忽视对新闻的深度跟踪,使新闻局限于表面化,久而久之,将大众陷入“视觉疲惫”。

2.内容娱乐化,失去新闻庄重感。

为剥大众眼球,一些暴力、色情、内容庸俗化的视频流入到民生新闻节目当中的,制作手法偏娱乐化,只为追求视觉刺激,误导大众对事实真相的偏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趋势论文摘要: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

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

“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

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民生新闻是在多重标准下划分的新闻类型。

它注重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又带有娱乐性,是随着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广泛普及,电视媒体的话语语境中慢慢展现出一种大众情怀的产物。

民生新闻,是关心市民生活,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他首先是一种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关注的是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

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信件、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叙述手法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

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关心自身利益的新闻资讯从而不断提升观众的媒体素养,担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舆论导向责任。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简介:民生新闻的雏形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的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已经逐渐开始风靡,但是在新兴媒体——电视上,新闻却一直以政治新闻为主,关注的都是大事件。

1、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建设历程:在电视荧屏上,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1998年改名为《元元说话》,1999年至今改名为《第七日》),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品质。

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

时至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

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

由此引发了本地区以大时段直播或“准直播”为外在特征、以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城市新闻“大战”。

2001年,沈阳电视台推出的《直播生活》,就带有明显的民生新闻特质。

20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

2004年以来,河北卫视频道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打造了卫视龙头栏目—以新闻的速度、民生的视角,讲述、报道新近发生的硬性新闻以外的生活新闻、生活故事的《直播生活》。

2004年5月24日,兰州电视台撤消合并了其下属新闻综合频道的所有部门,在晚间2130全力打造推出时长达60分钟的大型新闻版块节目《兰州零距离》,下设《我在现场》、《新闻110》和《1218新观察》等子栏目,在节目长度、播报形式、涵盖广度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甘肃电视新闻界的创新。

2004年是电视民生新闻突飞猛进的一年。

这些新闻栏目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

2009年的央视两会报道在栏目设置、嘉宾选择、节目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平民化”的特点,使观众觉得平实亲切。

2、电视民生新闻就是要贴近实际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关注于“国计”,而“民生”作为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有些欠缺。

民生新闻的兴起,正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

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同时,它也契合了市场化条件下媒体对受众“眼球经济”的消费定位。

电视民生新闻是适应电视媒体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产物。

各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见观众对它的青睐。

收视率的高低决定了栏目的广告收入。

而广告收入又是支撑栏目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

单纯的政治新闻、领导新闻等硬新闻没能做到这一点,民生新闻给各级电视台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各级电视台的亮点和看点。

民生新闻往往被观众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这其中蕴含着民生新闻服务民众的价值理念。

民生新闻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让新闻变得可看、管用,让民众产生一种带有期待值的意识。

关注民生现场,贴近百姓生活,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时代。

民生新闻将民生现场置于媒体的聚焦之下,挖掘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

同时,民生新闻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情感困惑,在新闻报道中勾勒出百姓生活的全景图,具有贴近性和平民化色彩,使受众感受到亲近与信赖。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说,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深度。

目前以“直播”、“快报”等命名的民生新闻节目占领了晚间新闻部分时段,以至于“千台一面”的现象日益突出,致使新闻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风格与表现形式都似曾相识。

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被发掘。

某些“民生栏目”只是一味地报道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琐事,往往仅仅满足于对事件进行简单的记录,使新闻流于表面,缺乏思想深度。

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内容庸俗化、娱乐化现象突出。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民生新闻对色情、暴力、凶杀内容趋之若鹜,在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

为追求视觉刺激,常常采用过程实拍、细节展现的报道手法,从而使低级下流、污浊不堪的东西充斥荧屏。

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曲解新闻事件,甚至将新闻事件庸俗化,而置媒体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于不顾,过度炒作,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三)缺乏求实精神,干预事件。

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引领下,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感情的天平往往倾向于弱势群体,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

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与人为善”的宽容态度,陷入一种狂热偏执的状态,经常处于激动或者浮躁情绪的状态下,只听信当事人的片面之辞,常常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便迫不及待地发出报道,或者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不问青红皂白对当事人大加讨伐,犀利尖锐却缺乏冷静细致的思考[2]。

“富士康诉记者案”便是一典型事例,我们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媒体应该具备人文关怀,但是前提是保持头脑清醒,具有严谨的态度。

乐于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坚持片面“为民代言”的报道立场,而不善于寻找能够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这样势必会使“民生新闻”主客体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

在一些舆论监督事件的报道上,一些媒体以煽情的语言激起公众对一方憎恨,对一方同情;或者诸媒体联合片面地宣传,有意识地压制相反意见。

这种“权力”的滥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政府、立法、司法的态度。

三、民生新闻的趋势通过参考资料,认真分析,我认为宣传部门的领导要在宏观上把握民生新闻的合理设置,理清不同频道的辐射区域,绝不能看民生新闻一时的收视看好就在各个频道都设民生新闻的栏目。

这种跟风的结果是电视台内部的自相残杀。

民生新闻要在贴近百姓的基础上学会说大事。

千万不要以为百姓只想知道身边的柴米油盐茶,其实,百姓对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能把国家大事通过小的角度说得细致入微、精彩鲜活是民生新闻的本事;记者还必须学会把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用老百姓的语言说得透彻明白。

不要让民生新闻显得拉杂和琐碎。

通常我们把国家大事称之为时政新闻。

不可否认,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严重缺乏亲近感。

所以,将时政新闻民生化,或者说用民生视角来做时政新闻,这是解决民生新闻低俗的一个重要的出路。

一句话,民生新闻要培养自已说大事的本领。

因为时政新闻永远是中国新闻的主角。

好看的节目,不一定感动。

但感动的节目,一定好看。

民生新闻要学会用讲故事的形式说新闻。

我们《都市发现》栏目从2000年5月开播时就要求用讲故事的方法做新闻,虽是无心插柳,却符合了今天的趋势。

如今讲故事,已是全球电视新闻的趋势。

(一)、民生新闻要想有好的出路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1.更广的内容。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民生新闻的选材有越来越狭窄的趋势,而且受到地域的影响同一地区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报道深度止于浅层,部分节目迎合低俗趣味。

因此,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扩展报道范围的问题。

除了日常社会新闻,除了提供"生活投诉、家长里短、实用讯息",民生新闻显然应该包括与普通百姓直接相关的政策资讯服务,如时政新闻、社教新闻、新出的法规等。

2.更活的形式。

眼下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大多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充分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然而,互动、现场、双向式传播虽然己经几乎从技术上削减了传统新闻“传者本位”和"我说你听"的正统地位,但与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比较起来,依然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民生新闻的下一步完全可以将形式做得更为灵活。

当某种新的传播形式迅速被他人克隆的时候,我们应能迅速创新,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人廉我新,人新我转"。

这方面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就做得比较好,可以说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3.更新的风格。

追根溯源,民生新闻的风格其实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晚报类报纸和90年代都市类报纸的风格,即在对新闻的处理和传播上追求一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软、短风格,即已故著名报人赵超构所说"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

当然,作为电视新闻,民生新闻在追求短、软风格的同时,似乎有必要在"快"和"新"上做文章。

这里的"快"当然是就民生新闻的时效性而言。

这里的"新",除了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体现,更多时候还要通过信息处理的另类视角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及个性主持来得以体现。

这是民生新闻应对同质化竞争的现实策略,也是未来民生新闻发展的现实走向之一。

4.更大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中国电视发展创造了个不小的奇迹,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新闻目前仍远末达到对社会公众的深度影响,尚不能影响社会主流舆论,而如果单纯依靠民生新闻,电视媒体也很难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

由于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和关注指向大多仍未脱离"琐闻"的案白,这类栏目虽然收视率颇高,但因其受众的层次相对较低以及其在社会重大新闻事件面前的失语,这类栏目眼下在电视媒体中很难进入主流,因此也就无法影响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主流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