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2课时)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谈话)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
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把猫写活了,这篇文章就叫《猫》。
[板书课题:猫]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自主讨论)二、作者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其作品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文学成就是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三、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识字,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性(xìnɡ)格(ɡé)凭借(pínɡ)贪心(tān)职位(zhí)稿纸(ɡǎo)梅花(méi)跌倒(diē)开辟(pì)撞击(zhuànɡ)毒蛇(shé)古怪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变化多端生气勃勃(2)理解词义。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开辟:打开通道,开拓、发展。
本课指小猫扩大活动范围,找到了玩耍的好地方。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表现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中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7-猫(第2课时)
第17课 猫(第2课时)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赏析文章语言。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新课导入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也有悔恨。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出示课件问题:同样是猫,为什么作者及其家人很喜欢前两只猫,却不喜欢第三只猫?【设计意图】回顾作者及其家人不喜欢第三只猫的原因。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这三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句话,联系上下文,合作交流,讨论这三句话的作用,然后派出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其背后的内涵。
三、品味语言【活动内容】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要求学生先从文中自行圈点勾画出欣赏的语句,再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有疑难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分析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体会其妙处。
四、体会情感【活动内容】1.在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作者的感情分别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加以体会。
重点要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感情变化上。
特别是围绕第三只猫,抒情议论更多,是探究的重点,可以抓住“妄下断语”四字多角度地探究。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猫的基本生理结构和特征;3. 了解猫的品种和常见疾病;4. 培养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2. 猫的解剖模型;3. 猫的药品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猫咪的可爱图片或者视频,以及介绍有趣的猫咪趣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提出问题:你知道猫是怎么来的吗?猫的起源在哪里?是否和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二、教学内容(30分钟)(1)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部分主要介绍猫的起源、进化和传播史。
注: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感。
(2)猫的基本生理结构和特征主要介绍猫的外貌特征、器官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 猫的结构和特征(头、躯干、四肢),不同品种有不同特点,特别是关于毛色的区别。
2. 猫的生理特征(如视力、鼻嗅、听觉、味觉等)以及猫对家族的认知和交流方式(如姿态、表情和声音等)。
(3)猫的品种和常见疾病1. 猫的品种: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展示,介绍猫的常见品种和特征;2. 猫的常见疾病:常见猫病、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知识。
(4)培养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通过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地与动物共生共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猫的常见病症、药品和治疗技巧、维护猫咪健康的方法等等,引导学生以及有宠物的家长关心家中宠物的健康和安全。
四、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探讨猫的起源、进化、传播记录以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等。
学生也可以就爱护动物、关注环境,倡导生态平衡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五、总结(10分钟)针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看法,老师可以做出总结,强调学生的关注点和重点,使学生对于课堂的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师,时常需要⽤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感知课⽂内容,体会⽂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哲理。
2、体验、探究⼩说主题的多义性。
3、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的重点: 体验、探究⼩说主题的多义性。
教学⽅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1、学⽣⾃读课⽂,解决⽣字词。
2、学⽣朗读,勾画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导⼊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起来聆听⼀段⽣动感⼈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种发⼈深省的养猫的经历,让我们⾛进郑振铎的⼩说《猫》。
(出⽰课件——猫) 2、预习检测 全⽂共写了⼏只猫?重点写的是哪⼀只? ⼆、理解 1、作品中所描述的猫,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请⽤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中具体表现这⼀特点的细节描写)。
⼤家喜欢的基本上都是前两只,不喜欢第三只,为什么呢?第三只猫是怎样⼀只猫呢?我们来看看。
2、阅读写第三只猫的段落,勾画相关语句,⽤“这是⼀只——的猫,你看——”的句式说话。
(可怜——来得可怜,活得可怜,去得可怜。
) 3、这三只猫的结局是怎样的?在⽂中找出这句话,体会它在结构上的作⽤。
(亡失——总领全⽂) 关于猫的悲剧。
三、体验 1、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喜欢?如果是养第⼀或第⼆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各抒⼰见) (个性需要⾃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学⽣⾃拟格⾔:A努⼒完善⾃我!B弱⼩就要挨打!C努⼒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的⽅法就是努⼒。
) 关于性格的悲剧。
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45分钟
目标:
1. 学生能够复习和掌握猫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展示对猫的喂养和照顾的了解。
教学流程:
1. 温暖开场(5分钟)
-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猫
的了解。
2. 复习猫的基本知识(15分钟)
a. 展示一些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图片中的猫的特点
和习性。
b. 提出一些问题,询问学生有关猫的基本信息,例如:猫的
毛发颜色有哪些?猫喜欢吃什么食物?猫的习性有哪些?
c.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以巩固他们对猫的基本知识的
理解。
3. 喂养和照顾猫(20分钟)
a. 介绍猫的日常饮食和喂养方法,例如:猫喜欢吃鱼肉和鸟肉,但不能吃巧克力和洋葱;喂猫的时间和频率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照顾猫的健康,例如:定期洗澡、定期
剪指甲、定期检查身体等。
c. 在教室中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
一份关于猫的饮食和照顾的小册子。
他们可以画图或写下文字,
重点是要包括猫的健康和喂养的相关知识。
d. 小组展示和分享自己设计的小册子,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
评论。
4. 总结和延伸(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回答学生关于猫的进一步问题,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了解猫的知识。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如何照顾猫的短文,并和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猫的信息,制作海报或展板,并在学校展示。
《猫》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猫》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3、读板书。
4、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比较: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生:(接答)像唱歌、说话(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2)出示填空: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
2024年教学设计之《猫》教案2猫郑振铎教案一等奖
2024年教学设计之《猫》教案2猫郑振铎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猫》。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郑振铎通过对猫的生动描绘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中关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写猫的形象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关于猫的描绘,讲解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
a. 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猫的生动描绘?b. 作者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c.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观察和描写的方法?5. 各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猫》2. 主要内容:a. 猫的特点b. 作者的思想感情c. 观察与描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以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郑振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猫》教案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3.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4.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3.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2.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一张可爱的猫咪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猫的了解或感受。
2.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猫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其意义的不同。
4.揭示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任凭”的意思。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并正音。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准备深入探究。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你读了课文后对哪只猫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找一找描写这只猫的语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学生交流中说到对某只猫的描写句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其间教师随即指导学生理解“饭团子、缕缕”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每只猫的不同情感及其原因。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指导朗读相应的句段,并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重点指导以下句段:(1)“它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取名‘球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猫》中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2.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体会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生字词语的意思。
3.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语境填空和造句。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学生家中养的宠物或者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猫》这篇课文。
2. 学习新课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2.解释生字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4.完成课文理解题和生字词语填空题。
3. 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关于猫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为学生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宠物猫的文章,可以描述自己家中的猫或朋友家的猫。
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描述一天中与猫相处的经历。
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之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拓展延伸篇一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
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猫》教学设计篇二一、活动目标1、较生动的讲述图象的内容。
2、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理解故事中简单的教育意义。
3、喜欢欣赏漫画。
二、活动准备:数码相机拍摄的图象。
(图象内容:(老师的手掌部分)一只手拿着一根笔,在纸上画出两猫相争的图案。
)学习包相应的小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纸张、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1、师引导幼儿提出看电视的要求。
a、观看的过程中不影响别人观看。
b、注意观看图象中的内容。
2、组织幼儿观看电视图象并讲述。
a、让幼儿观看手与笔的图象并定格,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接下去会出现什么呢?b、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图象。
c、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象中的内容。
3、组织幼儿讨论:a、两猫相争的结果是什么?b、为什么它们都吃不到鱼呢?c、他们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鱼?4、组织幼儿再次观看图象并讲述,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共计两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共计两课时)【课前解析】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
他认为:“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他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基础上;他语言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不拖沓。
加工人民的语言、反映人民的生活,文风透着亲切劲儿,这才是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原因吧!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
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
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
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
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比较阅读:老舍先生通过具体的事表现猫的性格,言语间透露着喜爱;夏丏尊先生借四邻、路人、妻与孩子对猫的态度表达喜爱;周而复先生描写猫的外貌、神情、动作,直接表达对猫喜爱。
13《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猫》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包括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矛盾表现;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则一声不吭的善变情绪;以及既胆小又勇猛的复杂性格。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猫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猫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感受猫的性格特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这篇课文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猫》,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上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猫》是一篇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写作水平。
《猫》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学生特点与学段要求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动物主题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根据学段要求,学生应能够独立识字写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分析和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分析并总结猫的性格特点,提升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腻描写,培养学生对动物和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识字写字,掌握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并总结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猫》(第2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懂得本课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和难点:抓住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叙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本上的《猫》。
二、导学活动一:品味猫活动任务:讨论“大猫有什么特点?小猫有什么特点?”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把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大猫有什么特性?小猫有什么特性?”(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
(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
(释:尽职)(突出:“非┉┉不可┉┉”)6、根据板书指点:说它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
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活动二:领会表达方式活动任务:思考“作者在表达自己与猫的喜爱之情用里哪些方法?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把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作者在表达自己与猫的喜爱之情用了哪些方法?”。
(1)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
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2)指导朗读。
13《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仔细观察事物,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五、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品悟、读写结合六、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习作书写纸。
七、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教学设计(2课时)一、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写古怪是总分总结构,写小猫淘气用的是总分结构。
猫的古怪表现在它的许多矛盾的行为之中,比如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与不高兴时一声不响,胆小与勇猛,所以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就把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放在一起来写。
老舍先生表达喜爱之情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列举一个个的事例,二是明贬实褒。
这篇课文的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有讲故事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对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事物特点不会很陌生,平时的阅读中会有所接触。
课文中明贬实褒的写法,还有把两种矛盾的或者相对的行为放在一起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是很少见的,这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特色,这是学习的难点。
现实生活中,猫不少见,但也并不很常见,不是家家都有猫,学生对猫有一些认识,但并不深刻。
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现在的猫和以前的猫也不太一样了,比如很少有猫抓老鼠了,猫变成了家里的宠物。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还要处理好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猫的图片。
2.请接触过猫的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猫。
教师可随机介绍猫的眼睛、胡须、爪子的特点等等。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就是养花和养猫。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老舍先生家里的猫。
(出示课文插图)向它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从大家热情的招呼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很喜欢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1)出示双线格生字。
指名认读,纠正读得不准确或者不正确的字音。
如“屏、蹭”是后鼻音,“职”是整体认读音节,“屏、折”是多音字。
(2)出示文中词语。
①呼唤响动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②无忧无虑贪玩蹭腿丰富多腔蛇遭殃花盆生气勃勃③古怪任凭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指名读,再齐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以“无忧无虑”为例指导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先在文中圈出“无忧无虑”,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想“无忧无虑”是说猫怎么样?②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质疑,交流对词语的理解,练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③检查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随机点拨,领悟方法。
重点:屏息凝视、任凭、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
(4)指导写字。
出示课后田字格生字,学生观察,交流生字书写要领。
“虑”和心情有关,下面是“心”。
“蹭”与“遭”比较两个字的右上部分写法不同。
联系字意编口诀:蹭你一点点,遭遇的都是横祸。
“殃”注意偏旁,可以换偏旁比较。
3.检查朗读。
出示: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听读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像说话,口语化。
)引导:是啊,老舍先生就像说话那样在讲他家猫的趣事,所以啊,读这篇课文要有讲故事的感觉。
怎样才能读出讲故事的感觉?先自己练练。
指名读,比读。
4.用讲故事的感觉朗读课文,读后讨论:课文第1-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描写的猫有什么不同?第1-5自然段写的是长大后的猫,第6自然段写的是小时候的猫。
即大猫和小猫。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概括介绍大猫特点的句子。
交流特点。
(板书:古怪)。
2.引导学生理解第1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在内容上的关系。
点拨:总分总结构(总分总关系)。
3.快速默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概括小猫特点的句子。
先讨论交流,再点拨:淘气、总分结构。
(板书:淘气)小结:抓住总写的句子,弄清结构,课文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老师读总写的句子,学生读具体描写的部分。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结构。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2.这堂课学到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中心句理解内容,用总分总或者总分的结构来描写事物。
3.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2)自主探究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提问:课文围绕猫,写了哪两部分内容?根据交流,板书:古怪淘气(二)感悟特点,体会情感1.感受古怪自读课文第1-5自然段,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又___________又__________又___________。
它高兴时___________,不高兴时___________。
它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指名交流,点拨: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2.体会情感(1)过渡:虽然猫很古怪,但老舍先生并不讨厌。
出示: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读后板书:喜爱。
(2)读第2-4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猫的这七种表现,你认为哪几种表现最能表达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桌交流,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说明理由。
(3)引导组队争辩交流,随机点拨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组建两个争辩组:老实和尽职;温柔可亲、勇猛。
◆课件出示写老实和贪玩的句子: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预设关键词:乖、无忧无虑。
点拨:在老舍眼里,猫就像什么人?(孩子、家人、朋友)(如果你是老舍,你会把猫当作什么人,读)②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预设:一点儿响动、屏息凝视、几个钟头点拨: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多长时间不动?理解“非……不可”的句式。
(可以推荐比读,也可以齐读比胜负)小结:老舍先生说猫老实列举了睡大觉的事例,说猫尽职列举了抓老鼠的事例,老舍先生表达喜爱之情的这种写法就叫“列举事例”(板书)。
◆课件出示温柔可亲和勇猛的句子:③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预设关键词:蹭、伸出、小梅花、丰富多腔、解闷等。
点拨:联系生活体验“蹭”。
“小梅花”改成“小脚印”比较区别。
叫声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高有低。
如果老舍先生不喜欢,他会觉得叫声怎么样?④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预设关键词:不要说……就是……、斗一斗点拨:老鼠的天敌。
想象与蛇斗的危险。
你见过猫还有哪些勇猛的行为?小结:老舍先生表达喜爱之情列举了哪些事例?(4)体会不好表现中的喜爱之情◆课件出示三句看似不好的表现,引导讨论: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①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②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③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预设关键词:语气词;小梅花、印、藏点拨:去掉语气词比较;换词比较。
你和爸妈在家里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小结:老舍先生写的是猫的一些看似不好的表现,表达的却是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叫“明贬实褒”(板书)。
联系生活理解“明贬实褒”:小馋虫、小胖猪、小淘气、小坏蛋、小讨厌……老舍先生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就说明他真的把猫当成了家里的一个小孩子。
(5)引导:老舍先生在明贬实褒的时候,还喜欢把两种相对的行为表现放在一起写。
出示句子,读后谈体会。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6)用句式改写课文三、四自然段。
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啊……可是……说它胆小吧,的确是啊……可是……(7)模仿句式,想象猫的其他古怪行为。
先启发想象有哪些古怪行为,如安静与好动;懒惰与勤劳;绅士与粗鲁……再出示句式,引导想象:说它……吧,的确是啊……可是……(8)质疑:这种句式非常好,为什么课文只有第二自然段用了这种句式,第三、四自然段不用呢?(写文章避免重复,讲究变化。
)3.感悟小猫的淘气。
(1)自主学习。
引导:老舍先生写猫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主要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列举事例,二是明贬实褒。
读第6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你发现老舍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2)交流讨论。
指名交流,随机点拨体会喜爱之情,朗读体会。
随机点拨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一是列举事例:玩尾巴和鸡毛,在院子里玩。
二是明贬实褒,通过写淘气的表现来表达喜爱之情。
(3)师生合作朗读(课件提示),表达喜爱之情。
(4)展开想象,满月的小猫还可能会有哪些淘气的表现?根据提示,举个事例,用总分的方法来介绍。
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很淘气。
你看……(三)补充阅读,拓展内容1.默读课后两位名家写猫的片段,说说这两位作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指名交流,随机引导。
夏丏尊:写外形,写一家人的感受。
周而复:写毛色,写动作、神态。
3.小结:两位作家也喜爱猫,但是他们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和老舍先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读不同作家的文章,在比较中阅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鲁迅的名言,朗读: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古怪表现与满月的小猫很淘气。
老舍先生列举了许多的事例,还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作业:观察家里或者视频里的一种小动物,可以写篇日记,表达出对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