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静定结构(精)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

Fl3 8EI
0

l3 2EI
X1

l3 3EI
X2

l2 2EI
X3

5Fl3 48EI

0
3l 2
l2
2l
Fl 2
2 EI
X1

2EI
X2

EI
X3
8EI

0
14
化简,得:
32l X1 12l X 2 36X 3 3Fl 0 24l X1 16l X 2 24X 3 5Fl 0 12l X1 4l X 2 16X 3 Fl 0
14
11

1 EI

1 2
l
l

2l 3

l3 3EI
1 ql 2 2
1F


1 EI

1 3
ql2 2
l

3l 4

ql4 8EI
M图
11X1 1F 0
l
M图

X1
1F
11
ql4

8EI l3
3 ql (方向向上) 8
3EI
14
例2:解图示超静定问题。
多余约束可以是结构外部的(多余支撑条 件),也可以是结构内部的。
14
2.内部约束
多余内部约束的实例:
ab
静定
二次超静定
三次超静定 14
具有多余内部约束的结构的特点:平衡 方程可以求出所有反力,但不能求出所有内 力。
一个超静定结构,去掉 n 个约束后成为 静定结构,则原结构为 n 次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

超静定

l A
1)解除B端约束,建立相当系统 解除B端约束, 2)由正则方程 d11 X 1 + D 1P = 0 3)求系数和常数项
4l 4l 3 d11 = 3EI D 1F - Fl 3 = 2 EI
F X1
F
l 1
4)带入正则方程求解 3 X1 = F 8 4)做弯矩图
M = M 1 ?X 1 MF
例1, 试求图示梁的约束反力,设EI为常数. 试求图示梁的约束反力, EI为常数 为常数.
q A l B
1)解除B端约束,建立相当系统 解除B端约束, 2)由正则方程 d11 X 1 + D 1P = 0 3)求系数和常数项
骣 1 骣 鼢2 1 l3 珑l l = d11 = 珑 l鼢 桫 桫 EI 珑 鼢3 2 3EI D 1F
二,正则方程的建立
1,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正则方程 力法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关键——建立正则方程. 力法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关键——建立正则方程.下 建立正则方程 面通过一例说明建立正则方程的步骤. 面通过一例说明建立正则方程的步骤. 图为车削工件安有尾顶针的简化模型. 图为车削工件安有尾顶针的简化模型.
力法求解过程如下: 力法求解过程如下:
第二节
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一,力法
力法——以多余约束力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以多余约束力为基本未知量,将变形或位移表 为基本未知量, 示为未知力的函数,通过变形协调条件作为补充方程求 示为未知力的函数, 来解未知约束力,这种方法称为力法 又叫柔度法 力法, 柔度法. 来解未知约束力,这种方法称为力法,又叫柔度法. 力法的基本思路: 力法的基本思路: 1,结构静定化 2,在未知力处 3,变形条件 4,正则方程 解除多余约束 建立 借助莫尔积分 解线性方程 静定基与相当系统 变形协调条件 补充方程(正则方程) 补充方程(正则方程) 未知力

超静定结构总论课件

超静定结构总论课件

实例分析
赵州桥
中国著名的古代石拱桥,采用弹性连接 超静定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VS
金门大桥
美国著名的钢斜拉桥,采用平衡超静定结 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超静定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
优点
稳定性强
超静定结构由于有多余约束,可以提 供额外的稳定性,使得结构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不易发生过大变形。
承载能力高
和计算能力,设计过程相对复杂。
维护困难 超静定结构的维护和检修需要专业的 技术和设备支持,维护成本和维护难
度相对较大。
成本高 由于超静定结构的构造复杂,需要更 多的材料和施工成本,因此其成本相 对较高。
延性较差 超静定结构的延性相对较差,在地震 等突然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应用领域
桥梁工程
超静定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如连续梁桥、 拱桥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各杆件间通过弹性连接传递力和变形, 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按受力特性分 类
平衡超静定结构
结构在受力状态下能保持平衡状态,如斜拉桥。
稳定超静定结构
结构在受力状态下需要依靠自身稳定性保持平衡,如拱桥。
按材料特性分 类
钢超静定结构
采用钢材制作,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
混凝土超静定结构
采用混凝土制作,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
工程应用进展
大型工程应用
超静定结构在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 等,其优良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新型超静定结构体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新型超静定结构体系,如预应力超静 定结构、杂交超静定结构等,满足了多样化的工程需求。
跨学科应用
超静定结构在跨学科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如生物医学、航天航空等, 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构

l
A
B
l
q
D
2 )建立正则方程 1 (δ 11 + ) X 1 + ∆1P = 0 C
3 )求解 2 1 2 2l 3 δ11 = ( × l × l × × l) = EI 2 3 3EI 1 1 ql 2 2l 1 ql 2 3l ∆ 1P = − ( ×l × × + ×l × × ) EI 2 2 3 3 2 4 ∆ 1P 7 ql 4 7 ql =− X1 = − = (↑ ) 1 24 EI 24 δ11 + C 2 )据平衡条件,求得
ql 2 M C = M × X1 = 7
0 C
q
A
ql 2 7
X1
MP
ql 2 2
M
5ql 2 14
M A = M × X 1 − M PA
0 A
5 ql 2 =− 14
例14 − 2 − 4 画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q
D
q
C
X2
解:利用对称性,从CD中间
X1
EI
D K
剖开,由于结构对称,载荷 对称,故只有对称内力, 所以,X 3 = 0。
δ11
求得 X 1 后,则可解出相当系统所有内力、位移,此相当系统的解 即为原系统的解。
三、n次静不定的正则方程
可将上述思想推广到n次静不定系统,如解除n个多余约束后的未知多余 约束力为 X j ( j = 1,2,..., n ) 它们将引起 X i 作用点的相应的位移为 ∑ ∆ ij ,而原系统由 x j ( j = 1, K n) j =1 与外载荷共同作用对此位移限制为零(或已知),故有
P A C D n O B P (b) P A

14超静定结构

14超静定结构

F
B
a
C
11 X1 1F 0
求解 1 F 积分法 F AB: M 1 ( x ) Fx
M 1(x) a
a
A
X1
B
C
x
x
F 1
BC:M 2 ( x ) 0
M 2 (x) x
A
1F
EI
1
a
0
M 1M 1dx
EI
1
a
0
M 2 M 2 dx
Fa
3
2
(拉 )
FN 3 FN 2
F cos 1 2 cos
3
(拉 )
例3 求图示钢架C处反力。
解:视C处为多余约束,用X1代替 q
B
a
C
11 X1 1F 0
求解 1 F 积分法
qx 2
2
a
X1
AB: M 1 ( x )
M 1(x) a
A B
C
x q
x
F 1
3 qa 8

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
§14-1 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全部反力和内力只用平衡条件便可确 定的结构。
F
A B B A
FCBiblioteka 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 内力的结构。
B A
F
A B
F
C
外力超静定问题 F
A
B
内力超静定问题
四、 静定基和相当系统
B A B A B A
BC:M 2 ( x ) 0
M 2 (x) x
1F
EI

超静定结构及力学原理和方程重难点分析

超静定结构及力学原理和方程重难点分析

超静定结构及力学原理和方程重难点分析一、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结构:从几何组成分析来说具有几何不变性而又有多余约束的结构。

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相比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1从几何组成看,超静定结构未没有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而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2从静力特征看,静定结构仅凭静力平衡条件便可以完全确定它的反力和内力,而超静定结构仅凭静力平衡条件还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必须建立附加方程式才能求解;3 当无外荷载作用时,超静定结构有产生内力的可能性超静定杆件结构的分类:超静定梁、刚架、桁架、拱以及组合结构。

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超静定次数的概念超静定次数:结构中多余约束的数目2、方法去掉多余联系的常用方法如下:(1)去掉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去掉一个联系; (2)去掉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二个约束;(3)切断一根弯杆或去掉一个固定支座,相当于去掉三个联系(4)将固定支座改成不动铰支座或将受弯杆切断改铰结,各相当去掉一个联系 3、举例例如图1所示的单跨静定梁,若去掉B 支座的支杆,代以多未知力B X ,则原梁变为静定的简支梁(即为基本结构),如图1(b )所示;若将固定端A 支座加一个单铰,代以多余未知力A X ,则原梁变为静定的简支梁(即为基本结构),如图1(c )所示,所有原结构一次超静定结构.同理,如图2所示的刚架,可将A 、B 两固定改成铰支座,代以多余力A X 、B X ,则得如图2(b )所示的静定三铰刚架;或者去掉铰C ,代以多余力1X 、2X ,则得如图2(c )所示的两各静定悬臂刚架;或者去掉铰C ,故原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三、力法原理和力法方程1.力法的基本原理:将超静定结构转化为含多余力的静定结构 (一)一次超静定结构 (1)确定超静定次数:n=1次 (2)选基本结构⎩⎨⎧)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b a )((3)位移条件: 01=∆ (a) 根据叠加原理 :p1111∆+∆=∆ (b )11111x δ=∆ (c)(4)力法方程(一次):将(c )代入(b )式得:01111=∆+px δ…………(6-1)式中:--11δ系数(单位多余力1=X 作用时,B 点沿1x 方向的位移)--∆p1自由项(荷载单独作用时B 点沿1x 方向的位移)1x --基本未知量(多余未知力或多余力)系数(11δ) 和自由项(p1∆)都是基本结构(静定结构)在已知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可用上一章讲的单位荷载法或图乘法求得,代入(6-1)式后可求出多余未知力1x ,求得1x 之后其余的计算(支座反力和内力)同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构的概述

超静定结构的概述
量,梁会产生向上弯曲变形,故梁会因温度改变而产生内力。
(a)
(b)
图 11-3
除上述主要特征外,超静定结构还具有整体性强、变形小、受力较为 均匀等特点,因而这种结构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例如,图11-4a 所 示的两跨连续梁较图11-4b 所示的两跨简支梁,在力 F 作用点处的弯矩和 挠度均为小。
(a) 静定结构
(b) 超静定结构
(c) 静定结构受力图
算上来说,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用静力平衡条件就能求得全 部反力和内力;而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仅用静力平衡条件不能求得 全部反力和内力。例如,对图11-1a 所示的静定梁,其受力图如图11-1c 所示,梁的反力(FAx、FAy、FB)和内力(FN、FQ、M)分别由三个静 力平衡方程求得。 而对图 11-lb 所示的连续梁,其受力图如图 11-ld 所示, 梁的反力共有四个(FAx、FAy、Fx1、FB),其中Fx1称为多余约束所对应 的多余未知力,用三个静力平衡方程不可能将此四个反力全部求得,只 要有一个反力尚未确定,梁的内力就不能确定。因此,还须补充其他条 件,才能求解。
【例11-3】确定图11-13a 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解:图11-13a 所示刚架,具有一个多余约束。若将横梁某处改为铰接, 即相当于去掉一个约束,得到如图11-13b 所示的静定结构,故原结构 n = l。
若去掉支座 B 处的水平支杆,则得图11-13c 所示的静定结构。 但是,若去掉支座 B 或支座 A 的竖向支杆,即成可变体系如图11-13d 所 示,显然这是不允许的,所以此刚架支座处的竖向支杆不能作为多余约束。
图 11-6
② 去掉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两个约束 。 如图11-7a 所示的结构,去掉一个单铰而变成静定结构,如图11-7b 所示。 因 n = 2,故该结构为两次超静定 。

14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

14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

例8:已知刚架 的抗弯刚度为E I。 试求支座 B 处的反
力。 解: M ( x1 ) x1
M ( x2 ) a
qx M ( x1 ) 6a
3 0 1
q0 a 2 M ( x2 ) 6
3 a MM 1 a 2 4 a 2 11 dx 0 x1 d x1 0 a d x2 3EI EI EI l
另解:
qa2 X1 q 2a cos45 2 qa , M A 2
例12:已知桁架各杆的拉压刚度为 EA, 求各杆的轴力。
解:
11
i 1 3
3
FNi FNi li EA EA
l 1 cos3 sin 3 EA cos Fl sin 2 EA cos
EAi
7 a 4 2 2 EA
Δ1F
i
FN i FN , i li
Fa 3 2 2 EA
由 11 X1 Δ1F 0 得
解:
例3:图示刚架 EI 为常 量,画出刚架的弯矩图。
解:
7a 3 Fa3 11 , Δ1F 24EI 4 EI
由力法正则方程 11 X1 Δ1F 0 得X 1
6F 7
M图
例4:试求图示平面刚架的支座反力。 已知各杆 EI =常数。
解:
3 1 a 2 2a 4 a 2 11 a a EI 2 3 3EI
一、外力超静定系统 由于外部的多余约束而构成的超静定系统,一般称为
外力超静定系统。 求解外力超静定系统的基本方法,是解除多余约束,
代之以多余约束反力,根据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建 立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解除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原超静定系统 的相当系统。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超静定结构的特征及超静定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超静定结构的特征及超静定

第四节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一、超静定结构的特征及超静定次数超静定结构的几何特征是除了保证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所必须的约束外,还存在多余约束。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仅由静力平衡条件不能唯一地确定全部未知反力和内力。

结构的多余约束数或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全部未知反力和内力时所缺少的方程数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通常采用去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来确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即去除结构的全部多余约束,使之成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这时所去除的约束数就是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去除约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切断一根两端铰接的直杆(或支座链杆),相当于去除一个约束。

(二)切断一根两端刚接的杆件,相当于去除三个约束。

(三)切断——个单铰(或支座固定铰),相当于去除二个约束;切断一个复铰(连接n根杆件的铰),相当于去除2(n—1)个约束。

(四)将单刚结点改为单铰节点,相当于去除一个约束;将连接n个杆件的复刚节点改为复铰节点,相当于去除n—1个约束。

去除一个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所得超静定次数一定相同。

去除图4—1a所示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的方法之一如图4—1b所示,去除六个多余约束后,就成为静定结构,故为超静定六次。

再用其他去除多余约束的方案确定其超静定次数,结果是相同的。

(a)(b)图4-1二、力法的基本原理(一)力法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去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代以相应的未知力X i (i=1、2、…、n),X i 称为多余未知力或基本未知力,其方向可以任意假定。

去除多余约束后的结构称为力法基本结构。

力法基本结构在各多余未知力、外荷载(有时还有温度变化、支座位移等)共同作用下的体系称为力法基本体系,它是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础。

选取力法基本结构应注意下面两点:1.基本结构一般为静定结构,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有时当简单超静定结构的解为已知时,也可以将它作为复杂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以简化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a)
(b)
例如图(a)所示的三跨连续梁,在中跨受到 荷载作用时,由于梁的连续性,两边跨也产生内力, 因而内力分布较均匀、变形较小;而对于图(b) 所示的静定梁,当中跨受荷载作用时,由于没有多 余约束,两边跨不产生内力,因而中跨的内力和变 形都比连续梁大。
(a)
(b)
(4)超静定结构具有较强的抵抗突然破坏的 能力。由于具有多余约束,在多余约束被破坏时, 超静定结构仍为几何不变体系,因而还具有一定的 承载能力。而静定结构的任一约束遭到破坏后,立 即变成几何可变体系,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因此, 在设计防护结构时,应选择超静定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力学
谢谢观看!
(2)任何因素都会引起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结构的变形受到多余约束 的限制。所以,只要有变形因素(如荷载作用、 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制造误差等),通常都会 使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而在静定结构中,除荷 载以外,其它任何因素都不会引起内力。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布均匀。由于存在 多余约束,有多余约束力的影响,在局部荷载作用 下,内力分布范围大,峰值小,且变形小,刚度大。
建筑力学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超静定结构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结构,与静 定结构相比较,超静定结构存在多余约束,因而 超静定结构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性:
(1)超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用静力平衡 条件无法全部确定。由于存在多余约束,相应地 就有多余约束力。因此,超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 力用静力平衡条件不能唯一确定,必须同时考虑 变形条件后才能完全确定。

1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1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1超静定结构的解法超静定结构是指结构的支座反力数目多于静力平衡方程的数目,即结构的自由度多余零,不能通过直接求解静力平衡方程得到结构的内力、位移等参数。

因此,需要使用超静定结构的解法来求解结构的响应。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主要有两种:力法和位移法。

在这里,我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1.力法力法是指通过引入虚功原理,利用未知内力的线性平衡方程组与已知荷载、位移或位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方程并求解未知内力的方法。

使用力法解决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支座反力。

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计算支座反力数目;(2)选择剪力或弯矩作为未知内力。

在超静定结构中,选择剪力或弯矩作为未知内力比较常见;(3)建立线性平衡方程组。

将剪力或弯矩作为未知量,根据结构的几何条件和约束条件,建立线性平衡方程组;(4)引入荷载、位移或位移力系数。

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将已知荷载、位移或位移力系数引入线性平衡方程组;(5)求解未知内力。

通过求解线性平衡方程组,得到未知内力。

2.位移法位移法是指通过引入位移的概念,利用位移与剪力/弯矩之间的关系,将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使用位移法解决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支座反力。

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计算支座反力数目;(2)选择支座位移为未知量。

在超静定结构中,支座位移比较容易确定;(3)建立位移-力关系方程。

根据结构的几何条件和材料性质,建立位移-力关系方程,将剪力或弯矩表示为位移的函数;(4)引入荷载或位移。

根据结构的受力条件,将已知荷载或位移引入位移-力关系方程;(5)求解未知位移。

通过求解位移-力关系方程,得到未知位移;(6)求解未知内力。

将未知位移代入位移-力关系方程,求解出未知内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力法和位移法中,由于超静定结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零,未知内力或未知位移存在无穷多个解。

因此,需要加入合理的边界条件,如位移边界条件、力边界条件等,来确定唯一的解。

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超静定结构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多余约束:超静定结构相对于静定结构,具有多余的约束,这些多余约束不是维持体系几何
不变所必需的。

2.具有几何不变性:超静定结构在去掉多余约束后,仍然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即受到外力作用时,
其整体和局部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

3.受力状态复杂:超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截面内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确定,因此其受
力状态相对较为复杂。

4.结构形式多样:超静定结构的样式非常多样,包括连续梁、刚架、拱、薄壳等,这些结构都可以
通过添加多余约束来转化为超静定结构。

5.稳定性好:由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其稳定性较好,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易发
生失稳现象。

6.调整能力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可以通过改变多余约束的约束力进行调节,因此其调整能力较强。

常见的超静定结构形式

常见的超静定结构形式

常见的超静定结构形式
1. 平衡树:平衡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它在每个节点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一,也就是说每个节点的子树中叶子节点分布平衡,它可以在O(logN)时间内完成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2. AVL树:AVL树也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它具有以下特性:1)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1;2)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1;3)它可以在O(logN)时间内完成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3. 红黑树:红黑树也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它具有以下特性:1)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等;2)每个节点的子节点不允许相互交叉;3)它可以在
O(logN)时间内完成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4. 哈夫曼树:哈夫曼树是一种最优查找树,它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符合最优性原理。

哈夫曼树的最坏情况的查找时间复杂度是O(logN)。

;。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ppt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ppt

A
C
II
思考题 2-7图
2-7 如思考题2-7图所示,三刚片由不共线三铰A、B、C相连,组成的 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2 填空
(1) 习题2-2(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 体系。 (2) 习题2-2(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3) (4) (5) (6) (7) 习题2-2(3)图所示四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 、 习题2-2(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2-2(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2-2(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2-2(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
q A FP FP
C a) 思考题 2-1图 b)
D 思考题 2-4图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6 如思考题2-6图所示,此体系为三刚片由不共线三铰A、B、C相连, 组成的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B I A B C III 思考题 2-6图 II I
2超静定结构其杆件内力包括反力由静力平衡条件还不能惟一确定而必须同时考虑变形条件才能惟一确定
2.7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按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可判别是静定结构或超静定结 构。现将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几何特征和静力特性分述如 下: 一、几何特征 1、静定结构——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 2、超静定结构——几何不变但有多余约束的体系。 二、静力特性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二.力法的基本体系与基本未知量
超静定次数: 多余约束个数.
几次超静定结构?
比较法:与相近的静定结构 相比, 比静定结构 多几个约束即为几 次超静基本体系不惟一.
若一个结构有N个多余约束,则称其为N次超静定结构.
练习
力法基本思路小结
解除多余约束,转化为静定结构。多余约束代以多余未知力——基本未知力。
分析基本结构在单位基本未知力和外界因素作用下的位移,建立位移协调条件——力法方程。
从力法方程解得基本未知力,由叠加原理获得结构内力。超静定结构分析通过转化为静定结构获得了解决。
将未知问题转化为 已知问题,通过消除已 知问题和原问题的差别, 使未知问题得以解决。 这是科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之一。
5.矩阵位移法----结构矩阵分析法之一.
4.1 概述
一.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和几何特征
力法等方法的基本思想: 1.找出未知问题不能求解的原因; 2.将其化成会求解的问题; 3.找出改造后的问题与原问题的差别; 4.消除差别后,改造后的问题的解即为原问题的解。
二.超静定结构的性质
根据计算自由度 确定超静定次数
(b) 一个超静定结构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基本结构,不同基本结构带来不同的计算工作量。
确定超静定次数小结:
(c) 可变体系不能作为基本结构。
(a) 比较法;减约束;计算自由度;封闭框计算。
基本结构指去掉多 余约束后的结构
(14 次)
(1 次)
(6 次)
(4 次)
(6 次)
l
l
EI
EI
P
X1
P
X1=1
P
l
M1
Pl
MP
解:
M
练习

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建筑力学)

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建筑力学)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 结构
静定结构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静定结构
平面杆件结构可分为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两类。 凡只需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就能确定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的结构称为静定结构。 全部支座反力或内力不能只由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的结构称为超静定结构。 图 (a)所示为一简支梁。简支梁是静定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 (b)所示为一连续梁。连续梁是超静定结构的一个例子。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例1】试判别如图所示体系为静定结构还是超静定结构。
【解】AB杆与基础之间用铰A和链杆1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可看作一扩 大了的刚片。将BC杆看作链杆,则CD杆用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BC、2、3和扩 大刚片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即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试判别如图所示体系为静定结构还是超静定结构。
【解】体系基础以上部分与基础用三根不交于一点且不完全平行的链杆1、2、3相 连,符合两刚片规则,只分析上部体系。将AB看作刚片Ⅰ,用链杆AC、EC固定C,链 杆BD、FD固定D,则链杆CD是多余约束,故此体系是有一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即 为超静定结构。在本例中链杆AC、EC、CD、FD及BD其中之一均可视为多余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超静定结构§4.1 超静定结构特性●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产生的影响1. 内力状态单由平衡条件不能惟一确定,必须同时考虑变形条件。

2. 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抵抗突然破坏。

3. 内力分布范围广,分布较静定结构均匀,内力峰值也小。

4. 结构刚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的影响1. 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与各杆刚度比值有关,与其绝对值无关。

2. 计算内力时,允许采用相对刚度。

3. 设计结构断面时,需要经过一个试算过程。

4. 可通过改变杆件刚度达到调整内力状态目的。

●温度和沉陷等变形因素的影响1. 在超静定结构中,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内力,即在无荷载下产生自内力。

2. 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自内力,一般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不应盲目增大结构截面尺寸,以期提高结构抵抗能力。

3. 预应力结构是主动利用自内力调节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典型范例。

§4.2 力法原理●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最基本方法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约束)的静定结构,其反力和内力(归根结底是内力)不能或不能全部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过程一般是在去掉多余联系的静定基本结构上进行,并选取多余力(也称赘余力)为基本未知量(其个数等于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根据基本体系应与原结构变形相同的位移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多余力后,原结构就转化为在荷载和多余力共同作用下的静定基本结构的计算问题。

这里,基本体系起了从超静定到静定、从静定再到超静定的过渡作用,即把未知的超静定问题转换成已知的静定问题来解决。

●基本结构的选择(解题技巧)1. 通常选取静定结构;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比原结构超静定次数低的、内力已知的超静定结构;甚至可取几何可变(但能维持平衡)的特殊基本结构。

2. 根据结构特点灵活选取,使力法方程中尽可能多的副系数δij = 0。

3. 应选易于绘制弯矩图或使弯矩图限于局部、并且便于图乘计算的基本结构。

4. 对称取基本结构;或利用对称性取半结构;或求弹性中心;以减少未知力数目,并使力法方程解耦。

●力法典型方程典型方程可写成矩阵形式:δX+ Δ = C (4.2.1) 式中,δ为柔度系数矩阵(对称方阵);X为多余未知力列阵;Δ为自由项列阵(外因作用下的广义位移列阵);C为原结构多余联系处的已知位移(不一定为零)列阵。

●力法的解题步骤1. 确定基本未知量,合理选取基本结构。

2. 根据多余联系处的位移(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

3. 计算力法方程中的柔度系数和自由项。

绘制基本结构的i M 图、M P 图(或写出弯矩方程),并图乘(或积分)。

其它外因下的自由项由位移公式求得。

对于桁架结构,只考虑相应的轴力图。

对于超静定拱,求方程系数、自由项时图乘法不再适用,位移系数计算时往往要考虑轴力或曲率的影响。

4. 解力法方程(线性代数方程组),求出多余未知力。

5. 绘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图。

对于受弯结构,一般先绘M 图,再按M 、Q 、N 的顺序依次作图。

可利用已有的i M 图、P M 图,根据叠加公式∑+=P i i M X M M 绘制;也可将已求的多余力和荷载加在基本结构上,按静定结构方法计算绘制最后内力图。

桁架结构按叠加公式∑+=P i iN X NN 标注轴力图。

6. 内力计算校核(包括平衡条件校核和变形条件校核)。

例1 图4.2.1a 所示连续梁为28a 号工字钢,I=7114cm 4,E=210 GPa ,l =10 m ,P=50 kN 。

若欲使梁内最大正、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问应将中间支座升高或降低多少?解:选取如图4.2.1b 所示基本体系,依题意有2/4/M Pl M -=,得6/Pl M =,作M 图(图4.2.1c )。

求中间支座B 处位移,取如图4.2.1d 所示的基本结构,作1M 图。

图乘得)(0232.0)10711410210144/(10501444421362128633↓=⨯⨯⨯⨯⨯==⎪⎭⎫ ⎝⎛⨯⨯⨯+⨯⨯⨯-=∆-m EIPl l l Pl l Pl l EI By●形),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只产生反对称分布的内力(变形)。

利用对称性可选取半结构计算,根据内力和变形特点,在对称轴处加上相应的支座约束,可求得原结构的解,并减少计算量。

对称结构受任意荷载作用时,也可将荷载分解成对称和反对称两组,分别利用对称性计算后,叠加所得结果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例2 计算图4.2.2a 所示刚架,绘出弯矩图,并求出C 点的竖向位移。

E=常数。

解:该结构内部12次超静定(数框格),而且对称,支座本不对称,但结构外部静定,易求得支座反力H A =0。

因此,对称结构在对称力作用下(对称轴为CD 线,图4.2.2b ),取半结构计算(图4.2.2c )。

与原结构相比,A 点可以上下位移,但C 点约束,其相对位移是一致的。

若将A 处的4P 力分组为作用在A 和A ’点的对称与反对称力,对称时仅AA ’杆受轴向压力2P,反对称时再取半结构计算(图 4.2.2d )。

同样处理,还可以再取半结构(图4.2.2e )。

此时,原结构的1/8结构已降为一次超静定,选基本体系(图4.2.2f ),作1M 图和P M 图(图4.2.2g 、h ),图乘得422124722232222131311Paa a Pa EI a a a a a a a EI P -=⨯⨯⨯-=∆=⨯⨯+⨯⨯⨯⨯=δ 则 P aPa X P767244331111=⨯=∆-=δ由部分M 图按对称或反对称情况复制成原结构M 图(图4.2.2b )。

求原结构C 点竖直向下位移,就是求C 点相对于A 点的竖直向下位移,或者说是A 点相对于C 点的竖直向上位移。

因此既可以在原结构的C 点处,也可以在原结构的某一基本结构(图4.2.2f )的A 点上加单位力作M 图(图4.2.2i )与相应的部分M 图(图4.2.2j )图● 只要已知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布,即可从任一基本体系出发,按该静定结构受多种外因作用求位移的方法,求得超静定结构在某外因下的位移。

因此,基本体系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求位移的计算量。

以图乘法求位移为例,选取一个便于计算的基本结构,作虚弯矩图(即M 图);将原超静定结构的最后M 图作为基本结构求位移的实际“荷载弯矩图”;M 与M 图乘得超静定结构位移,但该位移仅在原结构受荷载外因作用时才是正确的。

因为在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等外因作用时,超静定结构位移既要考虑内力(弯矩)产生的位移,也要考虑静定基本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等产生的位移。

因此,超静定平面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为:c R ds hMt ds N t GA Qds Q k EA Nds N EI Mds M ∑∑⎰∑⎰∑⎰∑⎰∑⎰-∆++++=∆αα (4.2.2) 式中,M 、N 、Q 为超静定结构在各种外因作用下的实际内力;M 、N 、Q 为基本结构在单位力作用下的虚内力;R 为基本结构在单位力作用下的虚反力;c 为支座的实际位移。

§4.3 位移法与渐近法● 基本未知量与基本体系1.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为结构结点处独立的角位移和线位移,与超静定次数无关,因此位移法也可解静定结构。

杆件自由端和滑动支承端的线位移及铰结端的角位移不作为基本未知量;组合结点(半铰)处的角位移应视为基本未知量;刚性梁结点处转角视为已知位移。

待求结构中若有静定部分,其内力可用平衡方程直接获得,其位移不作为基本未知量考虑;但弹性支座处位移要作为基本未知量。

为了减少基本未知量,受弯杆件一般不考虑轴向变形。

2. 在原结构刚结点上附加刚臂,在独立线位移方向上附加链杆,将结构离散成具有已知形常数和载常数的单根固端杆件处理,从而形成更高次超静定的位移法基本体系,附加约束数同基本未知量数。

要恢复原结构,附加约束上的总反力应等于零,据此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求出结点位移(称典型方程法或基本结构法)。

● 转角位移方程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时,每根杆件均可看作是单根超静定梁,因此需要计算这种梁在杆端A 、B 发生的转角φA 、φB 和侧移ΔAB (两端在垂直于杆轴方向上的相对线位移)以及在荷载等外因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和剪力(载常数)。

所谓转角位移方程就是求杆端弯矩的一般计算公式,由力法导出等截面杆转角位移方程中的形常数(由位移引起的杆端内力)和载常数。

结构较简单时,可逐杆写出转角位移方程,以结点或结构部分为对象,建立与各结点独立位移相应的广义力平衡条件,得到位移法方程,解决位移计算(称平衡方程法)。

● 位移法典型方程1. 一般形式:∑=+0iP jijR Zr ( i =1,2,…,n ; j =1,2,…k. ) (4.3.1)式中,n 为附加约束数,k 为基本未知量数,r ij 为反力系数(刚度系数),R iP 为自由项。

2. 矩阵形式: K Δ + R = 0 (4.3.2) 式中,K 为结构刚度矩阵(对称矩阵),Δ为未知位移列阵,R 为广义荷载反力列阵。

位移法方程实际上是每个刚结点处与转角相应的力矩平衡方程和与独立结点线位移相应的截面平衡方程(力的投影方程),平衡方程的个数与基本未知量的个数彼此相等,可解出全部基本未知量。

● 位移法的解题步骤1. 确定基本未知量,附加约束形成基本结构。

2. 利用基本体系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3. 由基本结构的i M 图、M P 图求系数和自由项。

4. 解位移法方程,求结点位移 Z i .5. 按 ∑+=P iiM ZM M 叠加得最后弯矩图。

6. 用平衡条件校核内力图。

例3 用位移法计算如图4.3.1a 所示刚架,绘制弯矩图。

E=常数。

解:取基本体系如图4.3.1b 。

设E 结点转角为Z 1,DF 杆水平位移为Z 2,作1M 图、2M 图、M P 图(图4.3.1c 、d 、e )。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l i r r i i i i r /6,16466211211-===++=ql R R lil i l i l i r P P 83,0,18123321222222-===++=代入位移法方程,得⎪⎪⎭⎪⎪⎬⎫=-+-=-083186********ql li Z l i Z l iiZ 解得 iql Z iql Z 42,1122221==由 P M Z M Z M M ++=2211 ,作M 图(图4.3.1f)。

● 位移法的解题技巧1. 利用结构对称性,取半结构计算。

2. 与力法结合,简化计算(联合法与混合法)。

例4 试举例说明联合法与混合法的应用。

解:⑴联合法应用 分析如图4.3.2a 所示一般荷载作用下的对称刚架。

不论用力法或位移法都有六个基本未知量。

若将荷载按对称和反对称分组,在正对称情况下取半结构(图4.3.2b ),无侧移刚架宜用位移法计算,只有两个基本未知量(用力法则有四个多余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