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004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19.8%,比2000年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8.9%,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31.3%,上升0.9个百分点。这说明经过5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占比重下降,第二、三次产业占比重上升,这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吻合。

从增加值构成看,第二、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大体相同;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在朝着逐步优化方向发展。从1997年和200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测算结果看,2002年河南省各产业平均带动力为2.0344点,比1997年提高0.5316个点,各产业平均推动力为1.2043点,提高0.3146点。三次产业配置效率的稳步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总生产率的提高。

(二)各产业内部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虽然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显著,但各个产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第一产业内部,无论是从增加值还是从固定资产来看,种植业所占比重都嫌较高,林、牧业所占比重偏低情况依然明显。农业各行业间关联度不强,农村工业发展依然缓慢,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进而又影响工业品在农村市场的开拓发展。

2、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河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资源初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占比重依然过大。对经济增

长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链条短且综合利用程度低的原料加工、燃料动力工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如有色金属、煤采选、食品加工、电力、造纸业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的产业还未成为主导产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3、第三产业数量增加较快,但基本以传统产业为主。2004年河南省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7.71万个,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的66.1%,比2000年上升7.3个百分点。长期以来,三次产业中河南省第三产业无论是劳动力比重或增加值比重都较低,虽然近年来情况有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周边省份相比,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河南省的一个短项、弱项。

整体来看,河南经济目前除面临上述问题外,还存在创新乏力和竞争过度的现象。河南99%的工业企业至今还是零专利,多数企业甚至没有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也不懂得或不善于运用专利策略开拓市场。这就导致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部分传统行业的“创新乏力、过度竞争”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全省产业层次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还造成近期煤电铝及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波动,更影响到河南经济的运行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因此,结构调整,正当其时。

三、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这一特点。在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所占比重较高,但增速渐缓;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但有反复。这一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的演进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近几年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速正趋于停

滞,第三产业的增速加快。如果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一般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30,50%的时候,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始转而下降。河南省在2004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51.2%,预计随着河南省工业化将从中期向后期逐步过渡,第二产业的比重将由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甚至缓慢下降,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从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

四、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并逐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十五”时期以来,面对出现部分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内需不足以及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河南及时调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以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优化要素配置,增加技术投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不断提高河南省传统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依托项目和环境,不断壮大高技术产业,使河南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2002年投入产出表结构分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39.5%上升到2002年的56.3%,增加16.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占1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7.8%;化学工业占5.2%;机械工业占4.6%。

多年来,在侧重发展重工业基础上,河南省制造业产出结构表现出技术集约化进程加快的变动趋势。1997—2002年间,河南省一般加工工业中,除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整个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由1997年的29.7%上升到2002年的

38.1%,提高8.4个百分点。一般加工业比重的下降和机电工业比重上升,表明河南工业结构技术集约化进程总体上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变化的。

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调整

“八五”以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新兴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在此期间,河南省积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良好机遇,以资产重组为突破口,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及其结构,发展物流业等形式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带动传统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积极稳妥地消除各方面的政策性制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类产业迅猛发展。通过引进多种经济成分等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从200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来看,2002年河南省流通类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6%,比1997年下降1.4个百分点;生产和生活服务类产业占42.1%,上升1.37个百分点;服务类产业占9.5%,上升2.08个百分点;社会公共需求服务类产业占9.8%,下降0.02个百分点。比重增加最多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类产业,它代表了现代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方向,其比重的提高表明第三产业高级化水平在趋于上升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