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导学案
学案3: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稀有,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
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
节选之前的主要情节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李逵负荆》教案
04
教师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关注 孩子的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 事情节,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 。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 生能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和表演能 力。
情感目标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 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李逵负荆》的背 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使 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或 图片,如古代的荆条、刑具等 ,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直观 感受。
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过程性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终结性评价
通过小组报告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 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01
02
03
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教学内容紧密围绕《 水浒传》中李逵的故事展 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的深度
本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 李逵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 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的广度
本课教学内容涵盖了《水 浒传》中的相关人物和事 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
《李逵负荆》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2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练习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的内容和结局,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
2.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三、教学难点:1.分析李逵一角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合作探究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与古代英雄有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英雄的世界。
(2)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古代英雄是谁?原因是什么?2.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个故事,并思考故事的大致情节和结局。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结局如何?3.探究(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李逵的性格特点,并列举学生观点。
(2)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故事描写,李逵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饰演。
(2)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饰演角色的特点和形象,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点评。
(3)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台词进行表演。
5.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并总结讨论。
(2)学生总结:李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们对李逵有什么看法?6.活动(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摇旗吶喊比赛,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力量。
(2)评选最佳团队,并分享团队合作心得。
五、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和李逵的形象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饰演的形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
2.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
3. 品读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
4. 初步感知《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情节,品读精彩语句,概括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水浒传》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与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介绍作者及背景。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3. 深入研读:
- 梳理情节: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描写李逵的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
- 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4. 拓展延伸:播放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逵的性格特点。
6. 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李逵负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李逵负荆”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 人物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练习: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知识点拓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1. 故事情节: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特点。
3. 艺术特色:领会《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经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案4: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兴化白驹场(今属江苏)人。
祖籍海陵县。
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嘉靖四十五年(1566),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
”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相关背景《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宋徽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1119-1125)。
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
宋徽宗贪图享受,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
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编成了剧本,写出了故事。
最后,由元代的一位作者施耐庵将它们整理,重新创作而成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内容提要《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革命的真实。
全书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基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坚毅又带鲁莽的性格。
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结构图解揣摩领悟赏情节1.为什么“大闹忠义堂”一节,事情的来龙去脉由燕青道来?2.文中写五虎将拦住李逵有什么作用?3.有人说《李逵负荆》一节,具有环环紧扣、跌宕起伏的特点,请你简要说明。
学案6: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介绍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两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介绍作品宋代说书技艺兴盛,在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集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说的就是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
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
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等。
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不同。
这与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
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句段点评1.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众人都吃一惊。
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2.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不怕你不来。
若到那里对番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4.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教材版本】此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李逵负荆》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 理解并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撰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行为动机;2.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形成独立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用时: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这篇课文,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李逵负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你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有哪些?【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用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 学生独立阅读《李逵负荆》。
2. 教师提问学生:a. 请描述李逵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b. 如果你是李逵,你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为什么?c.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d. 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第三部分:讨论与交流】(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思路,然后展开交流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b. 你们认为李逵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c.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形象和特点?d. 故事中是否有一些隐含的道德观念?2. 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用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对《李逵负荆》的欣赏和理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作者罗广斋,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和叙事手法。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水浒传》的《李逵负荆》一节,通过讲述李逵在梁山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2. 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2. 通过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李逵负荆》,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设计一道关于《李逵负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一、故事情节1. 李逵上梁山2. 李逵负荆3. 李逵遇险4. 李逵脱险二、人物形象1. 李逵的性格特点:忠诚、勇猛、直率、粗犷2. 李逵的行为举止:负荆请罪、敢于担当、舍己为人、坚韧不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李逵负荆》,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谈谈你从李逵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重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相关文学常识,熟悉李逵负荆这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梁山好汉的正义与豪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分析李逵、宋江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李逵负荆这一情节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122 教学难点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梁山好汉的行为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知识、文学特点以及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3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13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节的紧张刺激。
14 教学课时本教案计划安排 2 个课时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151 教师准备熟悉《水浒传》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的问题。
15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一章节,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查阅《水浒传》的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16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水浒传》的影视片段,引出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李逵的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其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方面的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理解其鲜明的个性。
(2)探讨作品的喜剧色彩和深刻主题。
2、难点(1)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和动作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与李逵相关的片段,引出课题《李逵负荆》。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康进之,以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简要讲述《李逵负荆》的故事背景和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李逵形象分析(1)找出文中描写李逵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比如:李逵的直率鲁莽——“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2)通过李逵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其性格特征。
2、宋江、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宋江在剧中的表现,探讨其形象特点。
(2)比较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异同。
(五)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1、喜剧色彩(1)分析文中的喜剧情节和幽默语言,如李逵的误会等。
(2)讨论喜剧元素对表现主题和人物的作用。
2、情节跌宕起伏(1)探讨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冲突,如李逵负荆请罪的情节。
(2)分析这种情节设置对吸引读者的效果。
(六)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2、讨论李逵负荆这一情节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正义精神。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李逵这一人物的看法,以及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与李逵相关的章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主题。
高二上语文学科导学案《李逵负荆》附答案
高二(上)语文学科导学案《李逵负荆》附答案(2)高二(上)语文学科导学案《李逵负荆》附答案(2) 文章来自: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李逵负荆》课题:《李逵负荆》——施耐庵时间:2012-4-2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自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
二、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年)。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另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说法,即《水浒传》为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至今仍待考证。
(2)相关链接: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全书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本书:《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道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金圣叹加以评语,和二人全副精神,所以妙极。
(3)号外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第一部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很可能就是元顺帝的笔名。
根据近年来在福建以及海外的一些新发现史料的叙述,元顺帝颇喜各民族史诗传奇,于是有了用汉文编写一部史诗的想法,因此他命脱脱组织史官修史的同时,收集民间英雄传说,最后梁山宋江传奇被选中,元顺帝就亲自组织史官用口语化的汉语编写《宋江》故事,结集成册,并以其中一名汉族史官的名字署名为“施耐庵”,但该书未完成,元朝即被推翻,后来此书流落民间,经过历代作者、书商加工,渐渐才形成目前的《水浒传》一书。
李逵负荆导学稿2021
《李逵负荆》导学案姓名学号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一、文学常识填空1、《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的文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
2、《水浒传》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二是。
3、人们读《三国演义》,感受更多的是 ;读《水浒传》,给人的感觉则是。
4、《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以上请参考P6)5、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大闯五台山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大闯野猪林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怒杀阎婆惜6、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粗人”形象,如:等等。
二、课文的主要情节是“惊闻宋江霸强刘女”“负荆请罪”“救出刘女”“兄弟释怨”。
请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回目”),任选一个情节,进行概括。
三、理解字词阅读古代作品时,有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查字典,“顺”下去就慢慢了。
这是词语的上下语境,提示了词语的含义。
试依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兀自:2.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阗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假:3.柴进道:“这个不妨。
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蹊跷。
蹊跷:”4.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消耗:5.小人只是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剪径:6、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赍:四、分析李逵性格特征(一)崇尚正义、嫉恶如仇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例(1)(2)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例:(1)(2)(二)粗蛮鲁莽、不分是非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1)(2)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1)(2)(三)敢作敢为、率性憨直1、语言描写(1)(2)2、动作描写(1)(2)五、鉴赏写景:《水浒》写景文字不多,但精精练、生动、传神。
正如金圣叹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的句子,“那雪正下得紧”,著一“紧”字,境界全出。
请鉴赏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
《李逵负荆》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学习难点】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学法指导】交流,讨论,阅读,点拨【学习过程】一、导入节选部分李逵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但如果从整本书来看的话,李逵的形象一定会是更加丰满、生动的。
二、《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蛮”,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
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并无一己之利。
所谓“至蛮”,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富加的程度。
李逵外号“黑旋风”,他的粗豪鲁莽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第三十八回)1、性格之“纯义”(1)重义气。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
如:劫法场救朋友。
他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头。
(第四十回)(2)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这是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如:他听说宋江抢了民女时,就大骂宋江“畜生”。
他的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是无私的。
(第七十三回)再如:听说李鬼有母在堂,便送他十两银子做本钱。
(第四十三回)(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是他“义”的集中表现在李逵眼里,梁山聚义不仅是结义兄弟同甘共苦的义举,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义举。
所以凡是与梁山聚义相违的事情,他就坚决反对。
他是最积极提倡聚义的人,也是梁山上反招安最激烈的人。
如:当宋江被迫与官军对抗时,他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又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再如:他的理想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第四十一回)。
再如:当最后宋江自知吃到毒酒后,来找李逵,对他说到“朝廷赐酒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第一百二十回)李逵的“义”是纯粹的,但他的“义”又“纯粹”到近乎盲目的地步。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估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111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1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逵的正义与忠诚,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分析李逵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理解文中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
211 教学难点解读文中的文言词句,准确理解文意。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文言知识、文学常识和故事背景。
311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李逵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1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
4、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的相关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411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答疑问。
41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探讨李逵的性格特点,如鲁莽、直率、忠诚等。
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式。
413 文言知识讲解讲解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
41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如正义、忠诚、友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
41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1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精彩段落、写一篇读后感等。
5、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确保课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11 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51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著作,供学生拓展阅读。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正义、勇敢等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李逵负荆》的故事材料。
2. 阅读理解题材料。
3. PPT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李逵负荆》故事背景的图片,唤起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
Step 2: 故事阅读 (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李逵负荆》,了解故事的情节,并提示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的道德主题。
Step 3: 情节复述 (10分钟)让学生一起复述故事的情节,逐步完善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
Step 4: 人物形象分析 (15分钟)通过PPT演示,展示故事中的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李逵的勇敢和正义、荆轲的机智和智谋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故事发展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Step 5: 阅读理解 (15分钟)提供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6: 道德教育探究 (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问题,例如李逵为了正义而敢于负荆斩棘,荆轲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识破敌人的阴谋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Step 7: 课堂总结 (5分钟)总结教学要点,强调故事中传递的道德教育价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
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李逵负荆》故事的背景和其他版本的故事改编,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李逵负荆》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探究其中的道德教育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李逵负荆教案第一课时
《李逵负荆》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2、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学习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交流,讨论,阅读,点拨【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课前提示”2、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1)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3、读字音、识字形梁山泊.()攧.翻()跷蹊..()瓮中捉鳖.()朴.刀()尪羸..()哽哽咽咽口是心非化装筵席元宵节二、解读文本梳理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
结果是假松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李逵负荆》导学案(3课时)
《李逵负荆》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加深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和动作描写2、结合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加深认识李逵的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弄清字音、字义。
2、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一、自学测评:(1)1、注音:朴刀()筵宴()蹊跷()哽咽()尪羸()攧翻()绾头发()丫髻()(2)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②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③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
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
”()④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⑤小人只是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二.文学常识填空。
《水浒》是___________的经典之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___________为题材的章回体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农民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过程,解释了“___________”这一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
三.《水浒传》内容简介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浪荡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
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宋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
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逵负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自学引导
1、作者简介: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约1296--1370年)。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另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说法,即《水浒传》为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至今仍待考证。
2、《水浒传》相关链接:
(1)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全书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本书:“《水浒》
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道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
(2)结构: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3、号外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第一部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很可能就是元顺帝的笔名。
根据近年来在福建以及海外的一些新发现史料的叙述,元顺帝颇喜各民族史诗传奇,于是有了用汉文编写一部史诗的想法,因此他命脱脱组织史官修史的同时,收集民间英雄传说,最后梁山宋江传奇被选中,元顺帝就亲自组织史官用口语化的汉语编写《宋江》故事,结集成册,并以其中一
名汉族史官的名字署名为“施耐庵”,但该书未完成,元朝即被推翻,后来此书流落民间,经过历代作者、书商加工,渐渐才形成目前的《水浒传》一书。
二、自学测评:
1、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朴.刀()筵.宴()蹊跷
..()哽咽
..()
尪羸
..()攧.翻()绾.头发()丫髻.()2、词语的上下语境,往往可以提示词语的含义。
试依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2)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又此情。
()(3)柴进道:“这个不妨。
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又蹊跷。
”()
(4)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
(5)小人只在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
3、《水浒》知识知多少——文学常识填空。
(1)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大闹五台山________误入白虎堂________风雪山神庙______大闹野猪林_______
醉打蒋门神_______怒杀阎婆惜_______ 大闹清风寨_____ 斗浪里白条_______
智取生辰纲_______探穴救柴进______ 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血溅鸳鸯楼______
(2)写出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对应的绰号。
李逵______ 宋江______ 裴宣______ 燕青______ 关胜______ 林冲______ 呼延灼______ (3)《水浒传》中的五虎将是:关胜、()、()、()、董平。
四大奸臣是:()、()、()、()。
三、合作探究:
1、略读选文,理清思路。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细读选文,画出能展现李逵性格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并分析其性格特征。
四、课外拓展:
对于《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明末清初的金人瑞曾评说:“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个性化的语言是《水浒》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请以下面几段语言为例比较人物性格的异同。
(1)李逵道:“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
(2)李逵道:“只是我性急做错了事。
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3)(鲁达)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
”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4)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