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3(能力与个性)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心理契约
1、心理契约的概念
是雇用关系中的双方即组织和员工在雇用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提 供的各种责任的知觉。这种知觉或来自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 种期望之中。
2、心理契约的特征
1)主观性
2)动态性 3)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
3、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
1)员工的经历 2)组织的人力
因自己技术水平低, 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

3、组织承诺的测量 ★一是Rizer&Trice(1969)根据附属利益理论发展出来的用于
测量持续承诺的量表,这是最早的组织承诺量表;
★二是Porter(1979)发展出来的组织承诺量表(OCQ)。它有短
版本和长版本之分,但一般用的是长版本,有15个题目, 这是最常见的用于测量组织承诺的问卷。
组织承诺 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二、通过内部晋升培养情感承诺
三、通过培训和宣传培养情感承诺
四、通过沟通和支持培养组织承诺
【案例】陈某的工作经历
1. 请分析陈某的组织承诺构成。
2. 试从组织承诺的角度分析陈某在该 公司的工作表现。 3.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管理者,你会从 陈某的工作经历中得到什么体会?
本章内容
3.1
3.2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承诺的形成
3.3
3.4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1、定义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
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高组织承诺意味着员工对其所在的组织有高度的认同, 并因为是组织的成员而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对组织 的目标和行为持一种积极的支持态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思想,心里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特点和品质。

组织管理研究的个性是次广义的,包括三个范畴,其一是个性倾向性如志向,兴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其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智力,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三是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内容,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有助于组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人际关系。

二.气质的差异与运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因此我们常说,“禀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这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正确认识气质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取方法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气质的消极因素,同时了解气质的特点,也能判断不同的个体的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岗位配置,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气质具有天赋性,典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非常大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为例。

他认为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相互协调造成了人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即使决定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取决于,工作态度,熟练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质也在职业适应性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这个职业的气质特点相吻合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适应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偏离此职业特性,甚至是相悖此职业特性的人,更容易产生对此职业的激情,动力,进而正视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熟练度。

组织行为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个体层次、团队层次和组织层次。

在这三个层次上,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不同,但都与组织内部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有关。

个体层次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研究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个体层次上,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体的态度、动机、个性特征、知识和技能等。

个体的态度和动机对其在组织内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积极乐观的员工可能会更加投入工作,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而个体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和在团队中的角色扮演。

此外,个体的知识和技能对其在组织内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团队层次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层次,研究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团队绩效。

在团队层次上,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团队的组建、团队氛围、团队决策和团队领导等。

团队的组建是指如何选择和组合团队成员,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团队的合作能力。

团队的氛围对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团队绩效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和谐、支持和互信的团队氛围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的工作效能。

团队决策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决策过程,而团队领导则是指团队中的领导者如何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以及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和问题。

组织层次是组织行为学的最高层次,研究整个组织的结构、文化和变革等方面。

在组织层次上,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对组织的运作和绩效有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也对组织的运作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如何调整和改变组织内部的结构、流程和文化等,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组织变革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3章-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3章-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课件

韦克斯勒智力分布表
IQ
类别
百分比 (%)
IQ
类别
百分比 (%)
130以上
超常
2.2
120~129
优秀
6.7
110~119 中上(聪明)
16.1
90~109
中等
50.0
80~89
中下(迟钝)
16.1
70~79
低能边缘
6.2
69以下
智力缺陷
2.2
----情绪智力的测量
情绪智力测试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 是乐观测试;一是PONS测试。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态度的成分组成 :
认知——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情感——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行为(意向)——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 准备状态。
2. 态度的特征
态度的社会性 -----不是生而就有的,是后天习得的。 向和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具有特定对象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图三种因素组成,这三种因素常常是 协调一致的。
实验2: 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一组
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让 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结果那些16小时未吃东西的人 中,很多人都把图片的内容说成是食物。这说 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被试者更有可能把模 凌两可的图形当成是与食品有关的东西。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1)认知阶段①认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这些不同的感觉,使得个体在认识事物时,能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印象。

②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成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

当个体调动自身的各种神经活动系统,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认知时,其就会利用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这—过程。

(2)知识阶段知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个体不仅通过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还借用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进行过渡,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更为全面、本质地把握事物。

个体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感知、表象的联系,即一方面保持着事物个别属性同整体形象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继续发展感知和表象的认识功能,使得认识的两个阶段之间相互转化和交替发展,共同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

了解个体决策风格和风 险偏好,提高决策质量 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02 人格
人格的定义
01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特征,包括个体 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
02
人格特质通常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影响个体的行为
和决策。
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可能随着环境和经历的变化而发
03
生改变。
过程
识别问题、收集信息、生成和评估替 代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方案、 评估结果。
风格
理性决策、直觉决策、风险决策、渐 进决策。
组织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
鼓励或抑制创新思维和冒险行为。
组织结构
正式与非正式结构对个体决策的自由度和约束。
组织规模和复杂性
影响信息处理和决策速度。
个体决策的后果与改进
知觉偏差与组织行为
在组织行为中,知觉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会影响人们对他人和 情境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
知觉偏差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偏见和歧视,影响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降低组织 绩效。
了解和识别知觉偏差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提高组织行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等。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快 速决策,而另一些人则
更喜欢深思熟虑。
人格特质还会影响个体 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 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和
准确性。
03 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与类型
总结词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详细描述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开始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逐渐 形成和稳定。同时,个人的教育和经历也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价值观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主义和民主主义等。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群体(一)群体的性质与特性一:群体的含义(包括对群体的五点解释)所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的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物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在工作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个体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在。

这种心理关系是工作群体的重要前提。

4:发球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只有具备了上述五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工作的群体。

二:群体的基本模式工作群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是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

因此,每个工作群体要受到来自群体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由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

这包括群体成员的智慧才能和工作动机等。

群体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其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

这些因素(群体成员所带来的资源和群体结构)决定着内部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其他过程。

最后,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

三:群体的类型1: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成员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我们还可以把群体细分为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群体。

四: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1:安全需要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小独处时的不安全感。

个体加入到一个群体中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减少,在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2: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满足感。

3:自尊需要群体能使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

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身份除了能够使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外,还能够使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组织行为学课程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课程知识点

1.组织: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的正式关系的集合体。

2.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是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4.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目的和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1.个性(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气质:气质是不以个体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一系列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4.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喜欢或不喜欢5.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6.价值观对管理人员的影响企业和组织要不断地作出决策,而任何决策都会受到组织中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的影响。

其中,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影响到:(1)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3)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5)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7.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工作性质 b.报酬 c.晋升 d.领导的管理方式 e.工作中的人际关系f.工作条件8、员工表达不满意的途径:一建设性/破坏性维度二积极性/消极性维度退出建议忠诚怠工9.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观点。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责任心 conscientiousness :这一维度是对信 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 emotional stability :这一维度刻 画的是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一 维度针对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21
大五指标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课堂提问:所有的行为都是学来的
斯金纳把他的理论概括为环境对行为塑造的 力量。他说:“给我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 能按自己的意愿把他变成任何类型的人。” 你同意这句话吗? 请举出支持这句话和反对这句话的证据。
12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 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 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 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
20
2.大五指标 big five
外倾性 extroversion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 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 agreeableness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 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第二章 能力与人格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把所有事情 都做得同样好,那他一定是一个庸人。
1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格 第三节 能力
2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 响因素
一、个体行为的特点
主观因素: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客观因素:组织内部 环境、组织外部环境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 个性倾向性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 个性倾向性

第三章个性倾向性第一节需要一、对需要的理解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

就是说,需要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的状态,而这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对客观条件(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需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产生需要与刺激是分不开的。

刺激是多种多样的刺激,一般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也是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性欲、情感等,它是人的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映;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如眼、耳、鼻、舌、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三、有关需要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这是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退休金等。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要。

当前二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

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社交欲)。

人们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4)尊重的需要。

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奥德弗的“ERG 论”奥德弗(C.P.Aldeffer)的“ERG 论”是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的需要(R)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这三种。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的和某些安全的需要。

它包括多种形式的生理的和物质的欲望,如饥、渴和住处等。

(2)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社交和尊重的需要。

它包括所有在工作场所中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个人的这种需要要依靠与别人分享和在交流感情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组织行为学03

组织行为学03


思考:态度影响行为还是行为影响态度?
管理中的应用:付出越多,越珍惜。
eg:员工参与决策
态度的一致性规律
一致性规律: 员工自动会在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 致性。
eg: 买车;香烟;吸毒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调节变量
态度
行为
在管理中,一般认为态度可以影响行为,所以 可以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而改变其行为。
自我知觉理论
从过去的行为中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行为
态度 !
Eg:工作的选择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
(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失调。 费斯廷格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 (1)不相关;(2)协调;(3)不协调。
P-O-X模式 三边相乘为正时态度平衡,稳定 三边相乘为负时态度不平衡,变化
海德平衡理论示意图
从身边的人入手!
(三)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
员工的行为=f(管理者的期望×对待方式)
美国曾经流传过“斯尼奈奇迹”的故事。斯尼奈原是 某一药物计算中心扫地工,中心的负责人预言,他将 来会成为计算机专家,并把预言告诉这个工人,对他 多方鼓励。 结果工人真的成了计算机专家,实现了中心负责人的 预言。
评分
员工建设性的努 力来改善工作条件。
忠诚
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 所改善。
怠工
被动地听任事态越来越 糟。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

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

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规模、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会有影响。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是在进行领导。

为了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控制。

他们要比较实际的绩效与预定的目标,如果出现重大偏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管理者扮演者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或者说表现出10种不同的工作相关行为。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人角色。

(2)信息传递者角色包括监控者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角色、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成功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有效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1)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剌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间接推测而知内隐的心理活动.可见广义的行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研究不同之处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定组织范围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依据研究范围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

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能只重视物质因素、技术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简单地说,行为科学学派重视人的因素,重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用各种办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熟练的技能可能不需要连续的意识控制,但
是从整体上看,技能活动仍然离不开目标的指引 和意识的调节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管理技能与胜任力
管理技能的概念
管理技能是人们从事管理任务并能取得绩效的综
合能力,即人们对于岗位要求的胜965@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
Cattell & Horn(1966):智力的结构
流体能力:与脑神经和生理结构直接相联系,用
于理解抽象的、通常是新奇的关系 晶体能力:是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主要受文化、 教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的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的因素系统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
“一种视角、三种技能”
一种视角——总经理视角
全局的、整体的、战略的、长远的 三种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不同层次管理者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综合运用多项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又称为综合才能或胜任力,即以外部标准 为依据进行评价的综合性的能力。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测量
对能力的测量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依
据能力测量的结构对未来的工作绩效作出预测, 并以此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 常规方法及其误区:通过一般能力的测量选拔人 员/一般能力与工作绩效相关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的结构模型
Vernon(1960)对Spearman的“能力的一般因素
和特殊因素”的深入研究(4层结构) 一般能力:能力模型的最高层 主群因素(二大主群因素):为能力模型的第二 层结构 小因素群:在二大主群因素之下的第三层结构 具体因素:由若干可以测量的各种特殊能力组成, 是能力的最基层单位
在这种行动中,包括复杂而协调的动作和智力问 题的解决”。 2、能力(Capacity),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 是“个体在某种技能方面的最大可能性,这种可 能性受先天的身体组织的限制,从理论上可以用 这种技能在适当条件下所能开发的极限来加以测 量”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倾向
能力倾向是反映人们潜在的能力素质,如机械能
力倾向、数理能力倾向等。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
面: 言语能力:理解和有效运用书面和口头语言的能 力 定量能力:迅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规则和完 成数学运算的能力 推理能力:进行归纳、演绎思维,提出解决问题 方案的能力 空间能力:准确勘察客体空间特征,并进行时空 特征心理操作的能力。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技能与信息处理
技能的类型
技能与信息的处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技能动作
中同时包括信息处理的三种主要功能:输入、加 工和输出,在不同工作任务中三种功能的重要性 并不相同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技能动作与意识控制
决策层(高层)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相对较低)
管理层(中层) 人际技能要求最高,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并重 执行层(基层) 技术技能要求最高,人际技能其次,概念技能相对
较低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调查: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管理层次/ 技能重要性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 17.9% 34.8% 50.3% 人际技能 42.7% 42.4% 37.7% 概念技能 39.4% 22.8% 12.0%
第三章 能力和个性
能力与管理技能
个性
能力与个性测量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主要内容
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管理技能
内隐心理
管理技能与胜任力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
能力的概念
1、能力(Ability),指“执行某种行动的技巧,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能力与成就的关系
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般智力测验对工作实绩的预
测效度不高(相关性不大) 最新成果:用认知能力测验结果作为工作绩效预 测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效度,特别是实践智力的效 度相关性更高。
西南交大经管院 钟永祥 zyx1965@
技能的概念与特点
技能动作:是一种习惯的、有组织的运动模式,
主要指从事职务活动,与行业知识关系不大。 技能动作的四个特征(以计算机键盘中文录入为例): (1)连续性(各技能阶段相互连接、相互影响, 因而很难在时间或空间上把他作为离散的部分进 行分析) (2)包含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从信息输入、加 工到输出,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 (3)习得性(随工作活动发展而不断增长) (4)目的性(围绕特定目标有计划地进行)
管理技能是将知识转化为获取所需绩效行动的能
力,包括三大类型: (1)技术技能:指从事某一职务或工作时应用专 业知识的能力或专长,包括熟练运用专门的方法 和程序以完成任务。 (2)人事技能:指在工作中与人共事的能力,包 括高度的自知之明和理解、同情他人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运用整体分析、诊断和解决复 杂组织情景问题和捕捉机遇的能力
能力的结构(分类)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Spearman(1904)
能力的一般因素(G):一般能力 能力的特殊因素(S):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以基本智力为基础,是在各种基本活动
中都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从事专业活动的能力,如财会能力、 飞行能力等。 完成任何作业均需要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