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如何定义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如何描述计算机病毒。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常见的传播途径。

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哪些危害,如何描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5.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如何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危害和防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病毒相关资料:收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用于演示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引入计算机病毒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3.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分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4.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讲解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5. 讲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计算机。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和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以及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0 分钟)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系统中潜伏一段时间,不被察觉,等待特定的条件触发。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数据,甚至导致硬件损坏。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通常会隐藏自己的存在,以避免被用户发现和清除。

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被激活,例如特定的时间、操作或系统环境。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引导型病毒:感染磁盘的引导扇区,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文件型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如exe、com 等。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

本课内容与本册前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联系不大,却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技能目标:1.学会在金山公司“毒霸信息安全网”上下载并安装“金山毒霸2007杀毒套装”软件2.学会杀毒的应用操作及杀毒软件的升级操作3.掌握“金山网镖”的一般应用※情感目标:1.使学生树立并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教学重难点]具体对杀毒软件的系列操作[教学地点]计算机教室(可局域网内广播演示教学和学生操作监控)[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方法]演示讲授为主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屏幕出示一张图片),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熊猫可爱吗?但是你知道吗,这正是网络上肆虐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发作时的图片,名叫“熊猫烧香”!“熊猫烧香”是一个蠕虫病毒,会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系统备份文件,使用户无法使恢复操作系统。

“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众多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

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右边图片上面的“熊猫烧香”图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教师学生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点计算机病毒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能对计算机产生危害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教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作者:————————————————————————————————日期:《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图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一章第九节《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教学内容的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树立防范病毒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学情分析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然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病毒确让人防不胜防。

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三、教学策略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学习线索;根据问题和要求学生把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出较准确的答案,但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教师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留言板来发布找到的答案,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是本课教学中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能运用杀毒和查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查毒。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专题网站或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学会采用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如何定义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播速度、潜伏期、激活条件等。

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对计算机系统、个人隐私和网络环境的影响。

4.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如何识别、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5. 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分析近年来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案例,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和防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安排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病毒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计算机病毒案例:收集近年来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案例。

4.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网络畅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3. 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

4.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经验。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病毒防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课后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和防范措施的实施。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概念和防范方法的理解。

计算机病毒大学教案

计算机病毒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电脑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电脑出现这种情况?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电脑感染了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对计算机系统及数据造成破坏的恶意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等。

(2)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系统中潜伏较长时间,不易被发现。

(3)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及数据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4)针对性:计算机病毒针对特定操作系统、软件或数据类型进行攻击。

(5)多样性: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形式各异。

(6)变种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变种,增加防范难度。

(7)复杂性:计算机病毒的制作技术复杂,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1)网络传播: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环境传播。

(2)移动存储设备传播:通过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3)邮件传播: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4)软件传播:通过软件下载、安装等传播。

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1)破坏计算机系统: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程序运行异常等。

(2)窃取用户信息:窃取用户账号、密码、隐私等敏感信息。

(3)恶意攻击:对网络进行攻击,如DDoS攻击、网络钓鱼等。

5.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1)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

(2)谨慎下载、安装软件: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软件,避免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精选)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精选)
隐私泄露
计算机病毒会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账号密 码、信用卡信息、身份信息等,给用户带来严重的隐私泄 露风险。
系统性能下降
计算机病毒会占用系统资源,导致计算机运行缓慢或出现 异常。一些病毒还会在后台下载恶意软件或进行网络攻击 ,进一步加重系统负担。
网络传播
计算机病毒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感染更多的计算机和 用户。一些病毒还会利用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途径进行 传播,扩大感染范围。
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破坏程度、感染 对象等不同标准,计算机病毒可 分为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宏病 毒、文件病毒、启动区病毒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 毒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的发展历程。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破坏力 也在不断提升。
危害
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如账 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控制受害计算机,进行非 法操作。
防御措施
不轻易下载和安装未知来 源的软件,定期使用杀毒 软件进行全盘扫描。
勒索软件
传播方式
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恶意网站下载等 方式传播。
危害
防御措施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不打开未知来源 的邮件和链接,使用可靠的杀毒软件 和防火墙。
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赎金以解密 ;泄露用户隐私信息。
宏病毒等其他类型
传播方式
通过宏命令、脚本等方式在文档 中传播。
危害
破坏文档内容和结构,导致数据丢 失或系统崩溃。
防御措施
禁用宏功能或限制宏运行权限,定 期备份重要文档,使用杀毒软件进 行扫描和清除。
04
防护措施与策略部署
个人用户防护措施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1.2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与发展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特性1.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影响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感染途径2.1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2.2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途径2.3 社交工程与钓鱼攻击2.4 恶意软件与木马病毒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3.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与使用3.2 操作系统与网络的安全设置3.3 数据备份与恢复3.4 用户的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第四章: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与修复4.1 手动清除病毒的方法与步骤4.2 自动清除病毒的工具与技巧4.3 系统修复与文件恢复4.4 防范病毒感染的方法第五章: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5.1 蠕虫病毒案例5.2 木马病毒案例5.3 宏病毒案例5.4 勒索软件案例第六章:病毒防范的先进技术6.1 行为分析与沙盒测试6.2 云安全与大数据分析6.3 机器学习与在病毒防范中的应用6.4 安全编程与代码审计第七章: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7.1 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防范7.2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7.3 隐私保护与数据合规性7.4 移动设备与物联网安全第八章:企业级病毒防护策略8.1 企业网络安全架构8.2 安全策略与合规性8.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8.4 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第九章:新兴技术与发展趋势9.1 区块链技术在病毒防护中的应用9.2 5G与物联网安全挑战9.3 虚拟化与容器安全9.4 量子计算与未来安全威胁第十章:实战演练与综合防护10.1 病毒防护演练设计与实施10.2 网络攻击模拟与防御策略10.3 安全运维与监控10.4 综合防护体系构建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性病毒定义:需要明确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包括它是一种恶意软件,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修改或删除数据。

病毒特性:强调病毒潜伏性、传播性、破坏性等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
企业和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后果
阐述企业和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对企业和个人 声誉的负面影响。
26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6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方 法,以及常见的病毒类型如蠕虫病毒、木 马病毒等。
分析检测结果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和分析,评估检测技 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1/26
18
05
计算机病毒清除与恢复技术
2024/1/26
19
常见清除工具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
使用杀毒软件
选择知名品牌的杀毒软件,定期 更新病毒库,对计算机进行全面
扫描和清除。
2024/1/26
使用专杀工具
针对某些特定的顽固病毒,可以使 用专杀工具进行清除。
恶意软件与勒索软件
窃取个人信息、破坏系统或勒 索钱财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
10
03
计算机病毒传播与防御策略
2024/1/26
11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分析
网络传播
通过电子邮件、恶意网站、下载的文件等方 式传播病毒。
系统漏洞传播
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传播。
2024/1/26
移动存储介质传播
通过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病 毒。
案例二
某高校成功防御蠕虫病毒传播。 高校网络中心采取了严格的网络 管理措施,限制学生使用未经授 权的移动存储介质,有效杜绝了
蠕虫病毒的传播。
案例三
某政府机构成功防御木马病毒窃 密。该机构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 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避免了木马病毒的植入和数据窃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及其对计算机安全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且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析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安全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年级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病毒一知半解,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实例让学生对保障信息安全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4)知道防黑客的方法。

(5)掌握安装杀毒软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感悟保障信息安全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的经济、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修养。

四、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WEB服务器五、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以主题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1、通过FLASH动画《电脑中病毒》引出计算机病毒,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实例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

通过下载、安装杀毒软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利用《计算机病毒》专题学习网站,展开教与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评价环节其实是分三个步骤进行的,分别是:1、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每答对一题为本小组加一分。

最后得分最高的三个小组可获得神秘礼物。

2、利用《计算机病毒》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答题。

3、通过让学生下载、安装NOD杀毒软件,检测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课后觉得还存在着缺陷,我认为是以下两点:(1)评价部分的单一在这里,有些遗憾,预设时准备充分的学生评价,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做出太多的评价,只做了个别同学的表扬以及总结性评价。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计算机病毒》教案《计算机病毒》教案1一、本课的地位、作用《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中第一章第1.6节《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中的第1小节。

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二、学习目标(见简案)的提出依据1、学生的学习现状:计算机知识学的少、用计算机的经验少2、教材大纲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3、根据新课程理念: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4、学生将来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求:财经专业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的安全需求5、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书本知识的落后性三、重点、难点的安排(根据学习目标的提出依据)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研究重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四、课堂过程设计1、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采取以问题交流为主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2、教学过程:★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标地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培养合作意识、学习方法。

★导入课题:以非典这种生物病毒为例自然引入与它相似的计算机病毒★新课探讨问题(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性老师给出问题、实例,学生回答问题、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给出计算机病毒发作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对病毒危害大胆设想,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对病毒危害的高度重视及憎恨情绪,为病毒防治做准备。

(新课程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三)计算机病毒的诊治帮助学生诊症状,给出可操作问题让学生了解类别,联网介绍新病毒,演示查杀病毒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全过程后总结结论,以此突破难点,并为防病毒做准备(直观性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四)计算机病毒的预防让学生找出传播途径,分析传播途径的对比图,参考生物病毒,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有用数据两方面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病毒的措施,以此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计算机病毒教案范文

计算机病毒教案范文

计算机病毒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病毒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病毒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产生及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通过学习,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杀毒、使用正版、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条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4、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学习。

教学难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

2、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计算机病毒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

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1.2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简述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一些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1.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阐述计算机病毒对个人和企业的危害讨论计算机病毒对社会的影响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2.1 网络传播途径介绍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分析网络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原因2.2 移动存储设备传播途径讲解计算机病毒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方式强调移动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2.3 其他传播途径探讨计算机病毒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提醒学生注意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的潜在风险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3.1 安装杀毒软件介绍杀毒软件的作用和功能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3.2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强调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定期检查和更新软件3.3 定期备份数据强调定期备份数据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第四章:计算机病毒的清除和处理4.1 计算机病毒检测介绍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方法和工具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4.2 计算机病毒清除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清除计算机病毒强调清除病毒时需要耐心和细心4.3 计算机病毒处理介绍计算机病毒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在处理计算机病毒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五章: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5.1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调个人用户和企业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讲解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方法5.2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强调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的重要性讲解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5.3 及时获取安全信息强调及时获取安全信息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获取和关注安全信息第六章:典型的计算机病毒介绍6.1 木马病毒解释木马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木马病毒案例6.2 蠕虫病毒解释蠕虫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蠕虫病毒案例6.3 宏病毒解释宏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宏病毒案例第七章: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7.1 防御网络攻击讲解如何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策略强调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重要性7.2 提高系统安全性讲解如何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性7.3 数据安全保护讲解如何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定期备份数据和加密重要数据的重要性第八章:实践操作:使用杀毒软件8.1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介绍几种主流的杀毒软件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杀毒软件8.2 安装和配置杀毒软件讲解如何安装和配置杀毒软件强调正确配置杀毒软件的重要性8.3 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第九章:实践操作: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9.1 识别计算机病毒症状讲解如何识别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症状强调及时发现病毒的重要性9.2 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讲解如何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的步骤和方法强调在处理病毒事件时应保持冷静和谨慎9.3 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讲解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回顾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计算机病毒防范的重要性10.2 展望计算机病毒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计算机病毒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强调个人用户和企业应做好防范措施第十一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1.1 真实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计算机病毒感染案例,包括病毒类型、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类似病毒的感染11.2 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防范经验和策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的安全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二章:计算机病毒的legal and ethical issues12.1 计算机病毒的法律法规介绍计算机病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12.2 计算机病毒的伦理问题讨论计算机病毒制作和传播的伦理问题第十三章:抗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13.1 传统抗病毒技术介绍传统的抗病毒技术,如病毒库匹配、行为监测等分析传统抗病毒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13.2 新型抗病毒技术介绍新型抗病毒技术,如、大数据分析等分析新型抗病毒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第十四章:抗病毒领域的创新与挑战14.1 创新技术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介绍创新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等,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强调创新技术在提高计算机病毒防范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14.2 抗病毒领域面临的挑战分析抗病毒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病毒变异速度加快、新型病毒层出不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第十五章:课程复习与考试15.1 复习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病毒概述、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等强调重点内容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记忆15.2 考试进行课程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概述、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抗病毒技术发展趋势、创新与挑战以及课程复习与考试。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教案:《计算机病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第四章“计算机安全”中的第二节“计算机病毒”。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意识和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计算机病毒导致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隐蔽性、传播性、破坏性等。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如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病毒广告等。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讲解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如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计算机病毒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防范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套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2)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

(3) 写出至少三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 答案:(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传播性、破坏性等。

(2)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木马病毒、蠕虫病毒。

(3)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不打开陌生邮件附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并掌握基本的防范和清除病毒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增强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激发其探索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在我们的数字化生活中,计算机病毒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对个人信息和计算机系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计算机病毒,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基本概念及特点。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其本质和特性,从而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受到病毒攻击的风险。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这些病毒程序通常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就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目标计算机系统,可能表现为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现象。

病毒的破坏性有轻有重,部分病毒仅删除一些文件或更改系统设置,而一些恶意病毒则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或数据丢失。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常常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不易被用户发现。

它们可能在用户下载并运行某个程序时潜入系统,或者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悄无声息地对系统进行破坏。

病毒的隐蔽性是病毒生存和扩散的关键。

复制性: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邮件附件、下载的文件等)进行传播,一旦触发就会迅速扩散。

病毒的复制性是造成大规模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潜伏性:部分计算机病毒在感染系统后并不会立即发作,而是潜伏在系统中等待触发条件。

这种潜伏性使得病毒更加难以被发现和预防。

当触发条件满足时,病毒就会开始破坏活动。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检测和清除潜在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教案教案及反思

计算机病毒教案教案及反思

计算机病毒教案教案及反思计算机病毒教案及反思计算机病毒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存储介质传播、感染计算机系统并破坏、篡改或盗取信息的恶意程序。

在计算机时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破坏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安全都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因此,教育学生如何防范和识别计算机病毒变得至关重要。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学会使用常见的计算机病毒防护工具;- 提高对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防护工具介绍;- 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的培养。

3. 教学方法:- 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入教学;- 结合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病毒的传播和感染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工具的操作演示。

4.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举例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影响;- 分类:介绍病毒的分类,如蠕虫、木马等;- 传播与感染: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并注意安全防范;- 工具介绍:介绍常见的病毒防护工具,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意识培养:强调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计算机病毒教案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加感受深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演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除了教案设计,还应关注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项目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计算机病毒防护和安全教育的常态化机制。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工作坊,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防护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培。

《计算机病毒》教案7篇

《计算机病毒》教案7篇

《计算机病毒》教案7篇《计算机病毒》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归纳出病毒的五种特性和病毒的种类。

2.通过分析实例、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

3.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病毒带来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CIH病毒爆发的案例,让学生观察案例中病毒的攻击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能够答出交通系统失灵、单位混乱、工厂停工。

教师进行解释说明:全世界至少有6000万台计算机同时遭受到CIH病毒的侵害,它能够破坏硬盘数据,引起系统崩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性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病毒”一词,计算机病毒和生活中的病毒是不是同一种含义呢?若不是,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呢?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完成后提问一名学生回答。

【不是同一种含义,生活中的病毒能够让人或者动物生病,计算机病毒则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并能够进行自我复制】教师表扬学生归纳能力强后总结:病毒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因为计算机病毒与病理学上的病毒具有相类似的特性,因此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教师再次提问学生:生物上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上,那么计算机病毒能够独立存在吗?【计算机病毒不能独立存在,也需要寄生,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程序】教师评价学生思维活跃并总结:计算机病毒不能以一个单独程序出现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依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之一——寄生性。

教师布置任务:计算机病毒还具有哪些特性?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单位,从网上查找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分析、讨论它们具有的特性。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汇报。

《计算机病毒》教学案

《计算机病毒》教学案

《计算机病毒》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2)了解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其危害。

(3)掌握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危害。

3、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了解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其危害,掌握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2、难点: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展示、实际操作演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演示PPT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以及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其危害。

2、新课教学: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3、巩固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探讨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预防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性以及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性;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2、提高学生处理计算机病毒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二)难点1、处理计算机病毒突发事件的方法;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习惯。

计算机病毒教案_3

计算机病毒教案_3

《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掌握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防范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

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许多危害,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们交流)(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其实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计算机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解释,但大家要记住计算机病毒本质的一点,那就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潜伏性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

当病毒事先在设定的条件下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会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计算机病毒最本质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保护个人电脑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定义、起源和发展。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寄生性、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

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木马病毒、蠕虫病毒、宏病毒等。

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隐私泄露等。

5.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系统补丁、不打开陌生邮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危害。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安装杀毒软件,学习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危害。

4. 讲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概念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安装杀毒软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的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2. 网络资源: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网站。

3. 软件资源:杀毒软件、系统补丁更新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讲解防范方法。

3. 第5-6课时:学生实践操作,学习安装杀毒软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4. 第7课时:课堂问答,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图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一章第九节《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教学内容的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树立防范病毒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学情分析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然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病毒确让人防不胜防。

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三、教学策略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学习线索;根据问题和要求学生把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出较准确的答案,但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教师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留言板来发布找到的答案,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是本课教学中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能运用杀毒和查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查毒。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专题网站或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学会采用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2)在经历从获取的资源中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并能够陈述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关于答案的整理方法和自己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想法,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能养成保存信息所在的网站网址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2)通过留言板能与伙伴共同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信息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动画(通过一个Flash动画,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计算机病毒。

动画中由于“胖胖”对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无知,闹出了一个笑话,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谈话交流(2)学生交流曾经经历过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情况。

(通过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更清晰地认识;同时通过交流经历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情况,让学生知道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存在于自己的电脑中是很有可能的事,促使学生明白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启发比较,引出新知1、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3、计算机病毒之所以成为计算机病毒?为什么?(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这个名称的由来:介绍《p1的青春》)4、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比较得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通过修改计算机中存储存储的文件,把自身代码复制到宿主程序中,从而使病毒进一步扩散。

当前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病毒,危害不可低估,如“求职信”“冲击波”的病毒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

)(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以欺骗的方式隐藏各种文件中。

(通过一定的伪装保护自己。

如伪装成一张图片或者把自身复制在应用程序上,并修改代码使该文件的长度看上去并没有发生变化)(3)潜伏性: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发作。

(如:CIH病毒在计算机内部时钟4月26日时发作,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4)破坏性:(通过介绍计算机病毒名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比较,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三、自主探究、解答问题1、提问:你们还想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哪些内容呢?(通过学生的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要求同学借助专题网站和网络来搜索信息来解答问题。

)2、出示要求:(1)通过网络或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平台的课件中心提供的《信息安全》专题网站中“预防措施>>病毒的预防”查找答案。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查找信息,商讨出正确的答案。

(3)把答案通过留言板来发布共享。

3、列出要查找的问题:(1)介绍两种计算机病毒,说明他们的特点及破坏后果。

(2)为什么会有人编写计算机病毒?(编写计算机病毒者的目的是什么?)1、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3、用于版权保护。

(3)计算机病毒对人有怎样的影响?(计算机病毒的优缺点)病毒的出现,让人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但还是坏处大于好处4、提问:整理资料应该注意什么?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意:(1)对于问题有针对性,要陈述和解释清楚(2)说明简单扼要、不啰嗦(3)如果需要分类,则用标号或小标题来表示(4)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应保存信息所在的网站网址(通过查找资料,学生学会从获取的资源中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并能够陈述整理答案,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能养成保存信息所在的网站网址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四、实践操作,提高认识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使用电脑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到被病毒感染后才着急,我们事先也要先做好防毒工作。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防: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列出防毒策略:(1)安装至少一种防病毒软件(一般的防毒软件都有防火墙功能,防火墙能有效地防止网络上病毒的入侵。

(2)定期升级你的防病毒软件。

(3)连接与别人交换的软盘、光盘、优盘时要先进行扫描。

(5)不要随便打开邮件附件。

(6)及时为计算机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

(7)定期备份文件。

治: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该怎么办?提示机器出现了下列情况了怎么办?提问:哪个同学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呢?(学生交流发言)2、学生实践操作一种杀毒软件的使用:上机操作要求:(1)对C盘进行杀毒;(2)对E盘下的一个文件夹进行杀毒。

使用杀毒软件的两个忠告:(1)杀毒软件一定要使用正版。

(由于很多盗版软件本身就含用计算机病毒,而且一般情况下盗版软件都不能进行升级)(2)杀毒软件一定要经常更新。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我们的杀毒软件也是如此,不断有新的病毒出现,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更新的话,将无法清除这些新的病毒)(通过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的了解及杀毒软件的应用,加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碰到计算机病毒后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五、拓展总结今天通过对问题的逐层逐层的解答,对计算机病毒有了很多的认识,揭开了计算机病毒神秘的面纱。

1、推荐一个网站。

(让有兴趣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看看关于计算机病毒方面的播报。

)6.1.2 计算机病毒简史1949年,冯·诺依曼在《复杂自动机组织论》中提到了计算机程序能够在内存中自我复制,勾勒出了计算机病毒的蓝图。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写了一本《震荡波骑士》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成为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工具。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幻想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从以太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计算机,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酿成一场灾难。

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

1986年初,巴基斯坦,巴锡特和阿姆杰德两兄弟经营者一家IBM PC商店,他们编写了Pakistan病毒。

一年中,病毒流传到世界各地,使人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对PC机的映像。

1987年10月,在美国,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ian)被发现。

这是一种系统引导型病毒,它以强劲的势头蔓延开来。

世界各地的用户几乎同时发现了形形色色的计算机病毒,如大麻、IBM圣诞树、黑色星期五等。

1988年3月2日,一种苹果机病毒发作。

1988年11月3日,美国6000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造成Internet不能正常运行。

1989年,全世界计算机病毒攻击十分猖狂。

“米开朗琪罗”病毒;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次将计算机病毒用于实战,在空袭巴格达的战斗中,成功地破坏了对方的指挥系统。

1992年,出现针对杀毒软件的“幽灵”病毒,如One_Half,还出现了实用机理与以往文件型病毒有明显区别的DIR2病毒1994年5月,南非第一次多种族全民大选的计票工作,因计算机感染病毒停止30小时。

1996年,出现宏病毒。

1998年,CIH病毒出现1999年3月26日,出现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美丽杀手病毒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在我国大规模爆发,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