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
管理心理学案例在管理心理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管理心理学案例来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案例一,员工激励。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存在着员工绩效不稳定的问题,有些员工业绩出色,而有些员工则表现平平。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业绩出色的员工通常都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激励,而表现平平的员工则往往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领导决定对员工进行激励,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还包括精神上的认可和鼓励。
结果,员工的整体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案例二,领导力发展。
某公司的领导层存在着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落的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领导们在与员工沟通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而且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果断和坚定的决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对领导进行了领导力发展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
随着领导力的提升,公司的内部沟通得到了改善,员工的士气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三,团队合作。
某团队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合作不畅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调查发现,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信任不足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彼此之间的合作受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领导决定对团队成员进行团队合作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的关系。
随着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案例说明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的。
通过对员工激励、领导力发展和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不断学习和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管理心理学案例
管理心理学案例管理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社会,管理心理学已经成为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管理心理学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一,员工激励。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存在着员工绩效不稳定的问题,有些员工业绩优秀,而有些员工则表现平平。
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员工的绩效差异主要是因为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设立销售业绩奖金、提供晋升机会、表彰优秀员工等,从而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案例二,团队建设。
某公司的研发部门团队合作效率低下,经常出现内部矛盾和沟通不畅的情况。
管理者可以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团队建设理论,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团队氛围,比如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沟通和协作训练、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等,从而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创造力。
案例三,决策与风险管理。
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面对一些重大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决策与风险管理理论,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决策效率,比如制定清晰的决策流程、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降低决策风险等,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案例四,压力管理。
某公司的员工工作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压力管理理论,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员工有效管理压力,比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员工心理健康培训、调整工作任务分配等,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有效解决各种管理和领导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质量,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组织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2)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在组织中实施决策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在现代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案例,探讨管理者在组织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进管理效能。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拥有多个生产线和数千名员工。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不善,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包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高离职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聘请一位管理心理学专家,通过分析和改善管理过程和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问题分析在对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之后,管理心理学专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不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期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期望缺乏明确的认识,导致工作难以自主承担和完成。
2.缺乏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公司对员工的表现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3.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公司内部沟通和反馈机制不畅通,员工无法及时获得关键信息和反馈。
4.缺乏成长和发展机会:公司缺乏给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的计划和政策,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限。
管理心理学解决方案基于上述问题,管理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以帮助公司改善管理效能并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期望管理者需要明确地向员工传达工作目标和期望。
这包括明确的工作任务、时间要求、质量标准等。
此外,将员工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进行对接,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建立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为员工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工作并提高绩效。
奖励可以包括工资调整、晋升机会、学习培训等。
同时,也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引言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着组织内部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以及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和激励。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案例,探讨管理者的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案例背景在一家国际公司中,玛丽是一个资深的市场部经理。
她领导着一个由1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
这个团队负责开发和推广公司的产品,并与销售团队合作实现销售目标。
然而,近期公司的销售额一直没有达到预期,并出现了员工流失的情况。
问题分析经过调查和观察,可以确定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机制:玛丽没有给团队成员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
2.领导风格不当:玛丽过于强调绩效,对员工的工作给予了过高的压力。
她在团队中的管理方式是指令式的,缺乏支持和鼓励。
3.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玛丽很少与团队成员进行正式的沟通和反馈。
员工们对于工作进展和目标的认知模糊,容易感到迷茫。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1.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机制:玛丽应该与团队成员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并为达成这些目标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工作动力。
2.采用更有效的领导风格:玛丽应该采用更开放和支持的领导风格。
她可以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玛丽应该与团队成员保持经常的沟通,通过定期的会议、反馈和一对一的谈话来交流工作进展和目标。
这样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成果评估为了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评估指标:1.销售额的增长:通过跟踪公司的销售额,可以评估解决方案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
2.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员工对于团队氛围和领导方式的评价,从而评估解决方案对于员工的影响。
3.员工流失率的下降:通过观察员工流失率的变化,可以评估解决方案对于员工留任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第一题: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
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二题: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
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第三题: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
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
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
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
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
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
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
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引言案例描述该案例涉及一所中学的管理问题。
在这所学校,教师们面临着学生纪律问题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挑战。
学校当前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惩罚性措施,例如罚款、留校察看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和与学校的关系紧张。
案例分析该案例涉及学生的纪律问题和学习参与度的挑战,这是一个常见的学校管理问题。
当前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基于惩罚性措施,但研究表明,这些措施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
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和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1.建立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一个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是有效管理学生行为的关键。
该系统应该基于奖励和鼓励,而不是惩罚。
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行为和学习,例如颁发奖状、表扬信等。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2.提供社会情感学习机会学校管理者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
通过开展社会情感教育课程、班级会议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可以学习解决冲突、情绪调节和友谊等关键技能。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减少冲突和纪律问题。
3.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有重要影响。
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此外,学校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建立导师制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4.教师培训和支持教师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管理者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管理技巧和策略。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冲突解决和学生激励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学校管理心理学在解决学校管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分析中,我们看到学校当前的管理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学校管理者可以采用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提供社会情感学习机会、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培训和支持等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和学习参与度。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卡莉•费奥利娜的起起落落1.为什么看来是费奥利娜和惠普的资产的那些品质——精力、热情、魅力、远见、坚韧、进取心——最终却成了他们的负债?这与“人格是最重要的”观点矛盾吗?请解释。
答:人格是重要的,上述事件与此观点不矛盾。
解释如下:(1)根据大五模型可知,费奥利娜属于外倾者,有利于产生高效管理,同时又更容易采取冒险性行动。
冒险意味着高风险,惠普解雇费奥利娜恰好是承担风险失败的一环。
(2)从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理论可知,个体的人格特点与他工作之间需要匹配。
费奥利娜属于霍兰德人格类型中社会型和艺术型混合人格,这一型的人格并不适合成为一个最高层的决策者。
(3)自我监控指的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从费奥利娜的行为,可以判断她是高自我监控者,得到许多晋升机会,但对组织的忠诚度不高,使得她更加注重自身而不是惠普的资产。
2.有人认为费奥利娜的失败是因为她的人格“太强”,并且她过于关注自己,而忽视了业务的具体细节。
一个人的人格会太强吗?怎么会这样呢?答:一个人的人格不会太强,原因如下:(1)根据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可见人格不同于性格,不会有简单的形容词可以作为量化标准。
(2)我们小组认为,所谓的“人格太强”是从费奥利娜不听从意见、喜欢把自己照片挂在公司创建者画像旁边、喜欢盛大的场面等行为可以看出她具备自尊、自恋、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是她人格当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同时也成为她失败的缘由之一。
(3)人格测量才是真正的人格量化标准。
(4)“人格太强”这个观点在我们小组的理解,是指费奥利娜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总体上呈现过分强势的意思,这个“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很好地表述出费奥利娜的失败与其强势有关,更不应该用“人格太强”来评说。
(5)正如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理论所说的,外倾性更高的人会在积极进取和团队取向的文化中干得更好。
费奥利娜被称为“摇滚明星”式的CEO,在建构团队取向文化当中有积极影响,说明她的失败与人格太强无关。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5)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案例来探讨在管理中应用心理学原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面临着低工作满意度和高员工离职率的问题。
公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聘请一位管理心理学专家来进行分析和改进。
专家通过员工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和观察的方式,对销售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专家发现,在这个销售团队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
销售团队中的员工很少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导致很多有用的信息被漏掉。
2.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
员工对于工作目标和表现的评价不清楚,缺乏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导致工作动力的下降。
3.任务分配和资源分配不公平。
某些员工被过度负责,而其他员工则没有足够的工作量,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其他员工则感到无所事事。
4.缺乏团队合作和支持。
销售团队的员工之间缺乏互助和支持,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专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销售团队的问题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
专家建议销售团队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和分享工作经验、最佳实践和市场信息。
2.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
公司应该为每个员工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员工在达到目标时,应该得到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以提高其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3.公平地分配任务和资源。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情况,合理地分配任务和资源,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适当平衡。
4.建立团队合作和支持的氛围。
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培训和工作间隔来促进团队合作和支持。
此外,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之间的合作。
改进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和实施,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李科长人性观管理观
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李科长人性观管理观案例分析:李科长人性观管理观。
你认为李科长管理观怎么样?答:李科长身为管理者是指通过其职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性地影响该组织经营及达成成果的能力者。
现代观点强调管理者必须对组织负责,而不仅仅是权力。
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也不管他处于哪一管理层次,李科长人性观管理观有以下几点:1、技术、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
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
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物”(过程或有形的物体)的工作。
2、人事、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一部分的改变如何能影响所有其他各部分,并进而影响个别企业与工业、社团之间,以及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这一总体之间的关系。
”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设计、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组织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发现问题,还必须像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那样具备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问题的存在,并只是“看到问题的人”,他们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能够根据所面临的现状找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5、概念、概念技能也称构想技能,指“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通俗地说,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单位之间、个人和工作单位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深刻认识组织中任何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管理者的各种职能。
管理心理学 00163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00163 案例分析题1.李华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某公司,从事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在此岗位已有六年。
李华至今还没有结婚,主要是不敢跟女友提婚,因为目前工作依旧,没有多大提高,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无法承担更多的花销。
且在这六年里,工作没有多大的突破,每天重复者同样的工作,他从心底巳经深深厌倦这份工作,但迫于生计又不得不维续从事这份工作。
李华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在工作中经常感觉身心疲备,对工作的热情低,缺乏工作兴趣。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1)运用职业倦怠解释上述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缓解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方法。
答:(1)职业倦怠是指个人因不能有效地缓减工作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下降、身心疲备的综合症狀。
(2)①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管理者要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营造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组织气氛,信导良性的竞争,适度的工作压力,以及公平的激励措施等;②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与水平,帮助提升认识自我与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与水平,寻找合适的应对倦怠与心理压力的方式;③重视情商管理,建立EAP 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即员工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活动)。
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一个由相对稳定向相对不稳定转变的过程中。
企业自身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通用电气(GE)改革,是迄今为止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
1980年韦尔奇(welch)接任总裁时,GE 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机构。
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被公认为美国企业的领导者。
面对变化日渐迅速的环境,官僚制度捉襟见肘。
GE的官僚制度似乎无法针对顾容的需求,然而顾客却是企业的生命。
在这种体制下,创新如同旱地行舟,有志难伸。
公司精细的管制,从每月详细的预算审核,到耗时六至八个月的前期研究分析和策略规划审查,层层管制。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第一篇: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一、激励理论——林肯电气公司如何激励员工?问题讨论:1.你认为林肯电气公司运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答:该公司主要应用了期望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用到了部分的激励保健理论及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指出个人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的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
在这一点上林肯电气公司做的很好。
他们设置了奖励制度、职业保障政策等。
这样将组织个性化,满足了公司员工的需求,使他们获得了该有的利益,满足了他们的期望。
他们还制定了高度竞争性的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形成一种有压力的氛围,提高生产率。
这种制度很好的确保了绩效评定结果与奖励之间的明确关系。
同时也用到保健理论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素。
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他们却没有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具有职业安全感,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
还有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理论,以激励员工更积极的投入工作中。
2.为什么林肯电气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 答:因为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所付出的是否与所得的成正比,是否能够得到安全感以及是否处于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而这些员工所关注的问题林肯电气公司都能给他们很好的保障,生产工人按件计酬的计件制度很好的保证了员工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职业保障政策很好的保证的员工对于这份工作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为公司工作,奖金制度及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则能让他们可以所得与付出成正比,且很好的施压来激励员工认真工作。
这些都有效地激励了员工。
二、领导理论——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特质问题讨论:1.通过上述案例,你认为任正非具有哪些领导特质?答:任正非有以下这些领导特质:1)聪明,学习能力强。
他成绩优异,做出了许多创造发明,能够很快的学会产业管理技术,并且十分成功。
[精品]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精品]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1. 案例摘要
一家面条生产企业遭受了滥用劳动力的反垄断案件的指控,据称该公司此前曾违反就
业法令,利用非正规雇佣途径实施强制劳动。
政府罚款将超过8000万元。
2. 案例分析
本案属于反垄断行为,即公司违反就业法令,利用非泣动途径实施强制劳动。
根本原
因出现在对管理层的缺乏责任心,管理者没有做到自觉抵制与就业法律不符的行为。
管理
者也没有做到切实加强管理,指导员工遵守就业法令。
事实上,只有行政主管实施准确、严格的管理才能帮助公司实现目标,只有高效的行
政管理才有助于创造更大的价值,使经营活动完全按规范和客观情形而进行。
3. 改进建议
首先,公司管理需要完善,需要杜绝此类犯罪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劳动环境。
行政
主管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清楚地制定政策,以确保该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其次,公司应及时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在全面的、有规律的劳动过程中灵
活参与,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义务,增强其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违法行为,管理者应建立合理的纪律制度,建立一套有力的监督
机制,及时检查和处理可能导致违反规定的行为。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doc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张哲是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在一家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诚恳负责,技术能力强。
然而,工作快四年了,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
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厂长吴群,一个有名的识才的老厂长。
4年前,张哲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张哲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是吴厂长亲自吩咐人秘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
这确实使张哲当时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张哲属于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同事。
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厂长却先来找他了:“张工程师,你年轻,机会有的是”。
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个bl 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
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吴厂长当着客人的面赞扬他:“张工程师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这的确让张哲兴奋,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重任交给他,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最近,厂里新建好了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张哲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谁知这次吴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张工程师,厂里有意培养你入党,我当你的介绍人。
”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张哲对着一张报纸的招聘栏出神。
第二天一早,吴厂.长办公台面上放着一张小纸条:吴厂长:您是一个憧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定走了。
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
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
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No.1当核心高管突然提出离职高层管理人员一定不能轻易地流露出任何怕恐情绪企业人员正常流动有利于公司的新陈代谢,但核心人员的流失会对公司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MBT 公司的COO突然提出辞职,就是公司缺乏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的意识,没有作好相应的对策。
当COO突然提出辞职,我认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按照下面的方法就能处理好这场危机:1.高层管理人员要保持镇定,在这场人员危机中,应该说高层管理不安和感受到的压力比其他人更大,尽管如此,高层管理人员一定不能轻易地流露出任何惶恐情绪。
管理者在危机中要明确自己是“顶梁柱”。
自己若是倒了,就别指望整座大厦还能撑多久。
事实上,在危机中,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高层管理对事情的态度,这时候,几乎所有员工的目光都会不自觉地集中到组织中主要领导身上,领导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会传递出种信息,员工就会对此猜测企业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如果让员工察觉到连管理层都失去信心,企业再采取任何措施都很难让员工保持稳定的心态。
本案例中的人力资源总监池向阳“焦头烂额”就说明,MBT的高管层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保持必要的镇定,这样只会加剧公司内部的不稳定情绪。
2.高层管理人员要表示关注和关心高层管理者在危机中要保持稳定,并不是说管理者对危机事件不闻不问,毫不关心。
相反,管理者要表现出对危机时期的格外关注和对员工的加倍关心,如果管理者表现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若无其事,不仅不会减轻员工的惶恐感,还会更加加重员工的猜疑心态,一些员工会觉得管理者没有人情味,对企业失去更多信心。
管理者在危机中就好像家长一样,对自己的员工要比平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这时,管理层就不应该只顾自己的事务,应多花一些时间和自己的员工在一起,而且,如果危机已经暴露无疑,高层管理人员就不应该再度隐满,反而要及时正式地向员工通报COO离职情况和COO离职后续任人选拔的进度,告诉大家,事情虽然已经发生了,但迟早会被解决的,这有助于员工在COO离职事情中保持正常心态。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中员工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通过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规划组织的发展和运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案例,探讨如何应用心理学原理来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
案例背景在某家科技公司中,有两个团队,分别是技术团队和市场团队。
这两个团队之间合作频繁,但最近出现了合作问题,导致项目质量下降和目标无法达成。
管理层决定进行管理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过程1. 团队动力与士气分析首先,需要理解团队的动力和士气水平。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观察,管理者发现市场团队的士气较高,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而技术团队的士气较低,成员之间的互动少,存在一定的合作障碍。
2. 沟通与团队建设针对技术团队的合作问题,管理者需要加强沟通和团队建设。
首先,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和讨论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关系。
同时,鼓励技术团队成员定期开展项目进展汇报会议,并加强技术团队与市场团队的沟通,以提高合作效率和项目质量。
3. 奖励与激励机制管理者还应该建立奖励与激励机制,以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合作。
可以通过设立项目奖励,表彰团队和个人的卓越表现,并提供晋升和成长机会,以激发技术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冲突管理与解决在团队合作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管理者需要具备解决冲突的能力,并且能够积极引导团队成员解决问题。
如果发现技术团队存在合作冲突,可以组织面对面的同事之间的调解会议,找到冲突的根源,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文化与价值观管理者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明确团队的价值观,例如互助、创新和协作,可以建立起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结果与改进通过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管理者成功地解决了团队合作问题,提高了项目质量和目标达成率。
技术团队的士气得到了提升,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融洽。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而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销售业绩不断下滑,员工士气低落,管理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该如何应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销售部门的业绩和员工的士气呢?情境分析:首先,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员工低迷的情绪和业绩下滑的现实问题,并且要理解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在这个案例中,可能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定位不清晰、员工动力不足等。
管理者需要通过分析和调查,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对表面现象进行治理。
其次,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可以运用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沟通和倾听来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团队建设和培训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都是管理心理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解决方案:针对销售部门低迷的情况,管理者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设立销售目标奖励制度,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可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销售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可以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最后,管理者还可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结论: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管理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来解决销售部门低迷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 新华服装厂,把缝制一种新款式服装的任务同时分配套给了第一车 间和第二车间。两个车间工人的人数差不多。这些工人原来缝制服 装的基本操都已掌握,但缝制这种新式服装还是第一次。第一车间 的李主任把缝制一套服装过程分为30道工序,每个工人从事指定的 一道工序,使工人的操作简单熟练。第二车间的王主任却把这些工 序归并到7个岗位到完成,并规定每人可以在这些岗位上轮换工作, 使大家都能熟练缝制这种服装的全过程。开头两个月,第二车间的 生产进度比第一车间慢。但第二车间的工人对自己车间的做法比较 满意,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快了生产进度,到第三个 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超过了第一车间。 问题: 1、为什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会超过第一车间?这件事说明了什 么? 2、根据领导权变理论分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王主任的做法都 比李主任的做法有效?
• 弄假成真也不错 • 贾老师的工作表现一般,没有先进事迹,也举不出可指责的过失。可这学期她突然积极起来了,没
有担任班主任,却能主动关心任教班级的工作;在教研室没有任何职务,也能动脑筋、想办法、提 出建议;她过去不担任公开教学任务,如今却乐意为外地参观团上观摩课,并在教法上有所创新, 受到好评。 • 期中,纪校长准备表扬几位教学工作有成绩的教师,其中有贾老师。 • 对表扬贾老师,几位领导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贾老师近期表现与过去不同,但其指导思想或者 说动机,恐怕不端正,不宜表扬。副校长说:“我听有的教职工反映,说她可能是为了争取加工资。 因为她表现上的转变,正好发生在传达加工资文件之后,时间上是吻合的。因此,为了慎重起见, 我看还是暂不表扬,看一段时间在说。” • 纪校长想了想说:“我们要重事实,不要搞根据不足的推理分析。退一步讲,即使贾老师在动机方 面有不纯的因素,能否来一个弄假成真呢…… • 副校长插话问:“什么叫弄假成真? • 纪校长解释说:“一个人受了表扬,总得考虑一下,自己能否还退回到先前得行动水平。如果由此 而使她保持现有得工作水平,那就不错了;如果表现得再好些,再表扬,使她更上一层楼。这样, 多次之后,就可能通过工作实践真正提高认识。何况,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她得动机完全不好。” • 支部书记接着说:“我看纪校长分析得有道理。我们做人得工作,要尽量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积极 因素。我想我们又不是在给一个人全面地下结论,写鉴定。好在哪些方面,就表扬哪些方面;好到 什么程度,就表扬到什么程度。关于动机问题,我们可以不谈!” • “对!”纪校长接着说:“为什么表扬某个同志的某件事、某种表现时,非得同时表扬这个同志的 指导思想呢?无限拔高一个人的指导思想,别人不服,被表扬的同志也有意见,起不到调动积极性 的作用。” • 以后得事实又是怎么样呢? • 贾老师的表现的确比过去更好了。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女员工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女员工案例回放:某部门员工女性居多,且年龄相仿,年龄阶段在二十八到三十五岁的女性员工占该部门女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基本已生育一胎。
二胎政策开放以后,该年龄阶段的女性均表达了想要生二胎的愿望,担心年龄再长些无法正常怀孕,半年内有25%的女性员工怀孕,导致部门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绩效无法达成。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如何应对该情况?案例解析:该部门女性员工出现集体性的生二胎的愿望,体现了两种心理:从众心理和焦虑心理。
一方面,员工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在生二胎,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然后争先恐后地去效仿这一行为。
另一方面,由于员工年龄阶段都不在最佳的生育年龄,会担心自己是否可以顺利怀孕,还会担心年龄再长是否还可以顺利生育,因此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管理建议: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后,女性从业者占比较高的部门,均面临着女性扎堆生育的高峰,不少部门“产假式缺编”的情况愈加突出。
处理部门女性员工扎堆生二胎的现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转换视角,看待二胎员工的积极面虽然二胎全面开放政策会给部门在短时间内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也有积极的一面。
比如,生育完二胎的女员工需要养育两个孩子,生活压力变大,人也更加成熟,稳定性自然会更强,未来这些员工可能会成为中坚力量。
二、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使备孕有计划进行生育二胎属于员工的权力,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鉴于部门员工的性别年龄特点,建议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交流,摸清员工是否有备孕计划,适当引导员工自发进行错峰休假。
三、接纳员工的现状,积极关怀已怀孕员工对于已怀孕的员工,管理者可以主动进行关怀和照顾,比如安排给孕妇和哺乳期员工的工作量少一些,不给他们安排需要加班和夜班这一类的工作,同时在日常的沟通中表达关怀的态度。
如果员工在怀孕过程中出现共性问题,可以组织孕期相关的关怀活动。
四、内部协调资源,做好统筹安排1、鼓励部门内的员工适当承担怀孕员工的工作孕妇和哺乳期员工的增加会使部门面临着人手缺乏的状况,需要鼓励部门内的员工多承担工作,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使团队可以顺利度过目前的困难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
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析(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
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
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
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
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
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分析(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
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
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
二是不改变态度。
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
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
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
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
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
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参考答案: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
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
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四、Fs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
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
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
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工资锐减。
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
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
结果,当他给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
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
试以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上述情况并总结该老总管理中的失误。
答案: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也就是相对公司的正式群体来说的一种群体和团体.文中所描绘的离开的员工,可以说是非正式群体.他们的特点应该是:1、这种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
二、这种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
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同一个地方来的,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
2、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
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
3、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公司上司进行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对整个公司的基础进行松动,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
4、老板在管理中很明显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开始并不完全就是反公司的,但是由于前面的例子使大多数人都有了一种共有的思维模式和担忧,出现群体极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让员工留下的办法不应该是靠钱,而是靠公司集体的力量.让人内化的离不开公司,而不是给他们外在的原因.外在原因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一个借口.五、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
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
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答:(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
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六.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
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以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过渡,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内在联系,全面地、本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个思维过程(包括记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七.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
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
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
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
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
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
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答:(1)该实验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
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优先效应的存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
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2)该实验不仅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不同条件。
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八. 当我们看到教室的讲台时,我们几乎在获得该讲台的知觉的同时,赋予了这张讲台在教学工具方面的意义。
这是思维的结果,讲台是直接的、具体的,但教学工具则是间接的,抽象的。
试分析上述现象所表明的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答:该材料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九.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
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