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16 儿童少年、女子与体育运动

16 儿童少年、女子与体育运动

(二)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进行过多 的耐力、力量及静力练习。 2.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 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应呼气; 要避免憋气或屏气动作。 3.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用鼻呼吸的习 惯。
《人体生理学》
四、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与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人体生理学》
(一)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
1.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 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 集中,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多余和错误 动作较多。 2.儿童少年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 恢复也较快。 3.儿童少年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 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 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 较差。
《人体生理学》
不同年龄男女脉博均值曲线
《人体生理学》
儿童少年心脏的几个指标与成人的比较
《人体生理学》
3.血管 儿童少年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 血压也比成人的低。 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熟期,因心脏 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滞后,加 之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可引起血 压明显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
700
450
480
500
500
18000 20.2
8000 11
《人体生理学》
7000 12.5
5000 13.5
5000 14
2.心脏 儿童少年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 积均和成人的相近。由于儿童少年 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 旺盛,故心率较快;儿童少年的心 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 故每搏输出量小。
《人体生理学》

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

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

1.骨骼系统:在少年时期,骨骼系统正在发育和增长。

相对于成年人,少年儿童的骨骼结构较为柔软,骨骼的生长骺尚未闭合。

这使得少年儿童
对外界冲击和压力较为敏感,更容易发生骨折和骨损伤。

2.肌肉系统: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达程度较低,相对较弱。

他们的肌肉
弹性和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易于疲劳和肌肉拉伤。

3.心血管系统:少年儿童的心血管系统也在发育中,心肌和血管壁较
薄弱。

他们的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还不够强大,运动耐力较低。

4.呼吸系统:少年儿童的呼吸系统相对较小,肺活量较低。

他们的呼
吸频率和深度较成年人高,容易因气短和呼吸困难。

5.消化系统:少年儿童的消化系统功能比较脆弱。

胃酸分泌和肠道蠕
动的速度较慢,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6.生殖系统:少年儿童的生殖系统正处于发育期,性器官还未完全发
育成熟。

男性青少年会出现生长阶段的睾丸增大、声音变低等特点;女性
青少年则会出现乳房发育和月经开始。

7.免疫系统:少年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较低,易受感染。

因此,注重免疫力的提升和预防措施对于他们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少年儿童在解剖生理上和成年人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注意并加以重视,以确保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健康和稳定。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一、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学生在生长发育中的几个特点:1、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儿童少年心率较成年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

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因而在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常出现心跳显著增加和节律不齐的现象。

[1]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

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

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

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

青春期前,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

2、呼吸系统的特点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

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

儿童少年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

由于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3、神经系统的特点首先小学生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发展不平衡其中兴奋占优,易扩散,主要体现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方面。

其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容易疲劳,但是恢复也非常快。

再次,在青春期开始的一段时间(青春前期),由于内分秘腺活动的变化,可能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少女更为明显。

4、运动系统:4.1骨骼儿童少年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年人不同,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

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儿童少年为1:1。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关键词:儿童少年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体育锻炼早期专项训练摘要:一、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1、神经系统:儿童时期(6—13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神经过程易泛化,不易集中,并且灵活性大,工作、学习、分化能力较成人差。

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运动性条件反射。

到13—14岁后,抑制能力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渐完善。

另外,儿童时期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差,容易发生疲劳,但恢复较快。

到了14—18岁性成熟时期,内分泌腺体的活动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的调解也不稳定。

因而少年在活动训练时协调和平衡能力下降。

少女表现更为明显。

一、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骨骼与关节特点。

①儿童少年骨骼主要是有机成分含量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无机盐较少。

②骨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化过程旺盛,骨筋软骨生长活跃,骨的内部构造在变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适当的负荷有利于骨的成长,过量的负荷则有可能使骨化过早完成而影响身高。

③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关节活动性较好,但牢固性较成人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2.体育锻炼中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局部用力过多‘发现身体姿势不正或发育缺陷应及时纠正。

②力量练习时,注意负荷适宜,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

③多采用高频率练习,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做静力性练习。

④尽量在草地或泥地等松软地面进行跳跃性练习,防止早期骨化,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高的增长。

⑤早期发展柔韧性练习。

⑥增加钙磷的供给。

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特点①儿童少年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弱,血管壁弹性大,外周阻力小,故心率较快,血压较低。

②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重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都比成人小。

少儿体适能生理特点

少儿体适能生理特点

少儿体适能生理特点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生理特点与成年人存在较大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少儿体适能生理特点的详细说明:
1. 骨骼:儿童的骨骼中无机物多,有机物少,因此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

这使得儿童的骨骼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因此,在体育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身体姿态,以防弯腰驼背、脊柱侧弯等不良姿态的形成。

2. 关节:儿童青少年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伸展性大。

这意味着儿童青少年的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性、柔韧性好,但牢固性与稳定性差,易脱臼。

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力量练习,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3. 肌肉:肌肉发育的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例如躯干肌先于四肢肌肉、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肉、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

由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儿童青少年的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

在进行训练时,可以进行高频次、小运动量的训练,每组训练之间合理安排休息。

4. 生理机能: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成年人水平。

他们的各种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身体耐受力和身体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5. 心理特点:儿童的运动兴趣强烈,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

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焦虑或不安,需要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总的来说,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和指导。

在培养儿童体适能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睡眠需求较多
儿童少年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来促进大脑发育和身体生长,家长应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感知和运动能力发展
儿童少年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不断发展,通过游戏、运动等活动可以 促进其身体协调和反应能力。
内分泌系统
1 2
生长激素分泌旺盛
儿童少年的内分泌系统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 进身体生长和发育。家长应保证孩子摄取充足的 营养,以支持其正常生长。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
规律作息
提供足够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 于促进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适量运动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鼓励儿童少年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减少儿童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 影响视力、姿势和运动能力。
甲状腺功能活跃
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活跃,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 较大,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中碘的摄取量。
3
性激素水平较低
儿童少年的性激素水平较低,生殖器官和第二性 征尚未发育成熟。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不完善
儿童少年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容 易感染疾病。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预防疾病的发生。
记忆力发展
儿童少年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记住信息,并开 始运用一定的记忆策略,如分类、联想等。
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
儿童少年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 感,并开始理解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 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再完全依赖父母。

(完整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完整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完整版)青少年⽣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青少年⽣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第⼀节⼉童少年⽣理特点与运动训练⼀、⼉童少年⽣长发育(⼀)基本概念1、⼉童少年⼀般⽽⾔:⼉童指7~12岁,少年指13~17岁。

2、⽣长⽣长是细胞繁殖、增⼤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体各部以⾄全⾝⼤⼩、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3、发育发育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理、智⼒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4、成熟成熟是⽣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达到成⼈⽔平。

(⼆)⼉童少年⽣长发育的⼀般规律⼉童少年⽣长发育⼀般有以下⼀些规律:1、⽣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童的⾝体⽐成年⼈⼩,但绝不是成年⼈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成⼈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

⽣长发育是从微⼩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不是跳跃的,并有⼀定的变化程序,例如⾝⾼体重逐渐增加。

3、⽣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例如:⽣后第⼀年体重增长最快,是⽣长的第⼀个⾼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

⾮匀速增长过程:⽣后第⼀年内前3个⽉体重增长≈后9个⽉体重增长。

4、⾝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不同。

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殖系统的发育最晚。

(三)影响⼉童少年⽣长发育的因素⼉童少年的⽣长发育,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

影响⽣长发育的⼏个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候和季节、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

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会有利于⾝⾼体重的增长,“⽇本中⼩学每天⼀袋免费的⽜奶,⾝⾼超过了中国。

”⼉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寄⽣⾍病,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

冬季青少年⽣长发育会变缓慢。

(四)运动对⽣理机能发育的影响1、⼼⾎管系统经常参加锻炼的⼉童少年⼼肌收缩⼒增强、⼼输出量增加、⼼脏容积增⼤、⼼脏重量增加以及出现安静状态下的窦性⼼动徐缓。

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是指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以下是关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详细讨论。

生理特点:1.快速的身体生长:少年儿童在整个青春期内经历了身体急剧增长的阶段。

男孩通常在12-16岁之间经历最大的生长阶段,女孩则在11-15岁之间。

这期间,他们的身高增长迅速,例如男孩大约会长高10-30厘米,女孩大约会长高7-25厘米。

2.器官发育:青春期是少年儿童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

性征的出现和第二性征的发展是青春期生理特点的重要标志。

男孩出现了阴毛、腋毛和胸部肌肉的发育,声音变得沉稳低沉,生长了阴茎和睾丸。

女孩开始发育乳房、髋部和生长阴毛,月经周期开始。

3.性腺发育:青春期是性腺开始产生性激素的时间。

性激素的生成,特别是卵巢和睾丸的激素分泌,催发了第二性征的发育,如男孩的声音变低和女孩的乳房发育。

心理特点:1.自我认同的建立:少年儿童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并表达出对自己的观点和决策的渴望。

2.情绪的波动:青春期是情绪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少年儿童常常经历情感上的波动,可能会表现出易怒、情绪低落、不安和挫折感等。

3.社会关系的转变:少年儿童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更紧密的社会关系,他们更加关注朋友圈和小团体,并开始独立于家庭思考和行动。

他们对同伴的意见和反应更加重视,对群体认同感的需求也增强。

社会特点:1.学习兴趣增强: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动机增强。

他们开始对各种学科和技能感兴趣,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选择和规划。

2.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建立:随着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少年儿童开始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开始区分对错,并开始发展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

3.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少年儿童在青春期逐渐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

他们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如家务劳动、学业压力等,并开始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建立自己的角色和身份。

儿童生理发展特点

儿童生理发展特点

儿童生理发展特点1.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身高和体重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在幼儿时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幅度尤为显著,每年可以增长7-10厘米,体重可增加2-3公斤。

这是因为儿童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生长。

2.骨骼发育和骨密度增加:儿童的骨骼系统也在不断发育中。

在幼儿时期,骨骺和软骨逐渐转化为硬骨,并逐渐增加骨密度。

这个过程在青春期达到巅峰,青少年期则逐渐趋于稳定。

因此,儿童期是骨骼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骨骼的健康和发育直接关系到将来的身体健康。

3.脑部发育和认知能力提高:儿童的脑部发育也在持续进行中。

在幼儿时期,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急剧增加,并形成神经回路。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逐渐掌握语言、思维和感知等基本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环境。

4.肌肉的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肌肉逐渐增强和发育。

从婴儿时期的张力不足到青少年期的力量增加,儿童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比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并且越来越熟练。

5.性征发育的起始:在青春期,儿童的性征发育开始出现。

女孩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的开始和月经周期的建立。

男孩会出现睾丸和阴茎的发育,以及性器官功能的逐渐成熟。

这个过程是由生理和激素的变化引起的,标志着儿童进入青春期。

总之,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骨骼发育和骨密度的增加、脑部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肌肉的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性征发育的起始。

这些特点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46
• 长期坐姿不良, 也影响胸骨的正常发育 • 不正确的运动方式, 比如从高处跳到硬
地上, 或在硬地上做大量踏跳练习, 可 能使髋骨的三块骨之间发生移位
15
腕骨的骨化
16
腕骨的骨化
• 整个腕骨的骨化在10~13岁左右完 成
• 因此, 在安排书写和劳动时, 应注意 适当的作业量
17
儿童少年的肌肉特点
• 儿童少年肝脏对感染的抵抗力和解毒能力不如成 人, 但由于肝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有利于肝炎病的 康复
• 儿童少年肝糖元储备量少, 在饥饿时容易发生低 血糖的症状
32
泌尿系统
33
儿童少年的泌尿系统特点
• 儿童少年时期, 新陈代谢旺盛, 对水 的需要量相对较多, 每日应有充足的 饮水量, 若饮水量不足, 则体内代谢 产生的废物排出不畅
• 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较成人少, 体育锻炼可使 心肌发达, 收缩力增强, 每博输出量增加。但运动 量过大反而会使每博输出量下降, 对健康不利
• 儿童少年血压低于成人, 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0
消化系统
31
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
• 儿童少年食管相对较短、窄, 食道粘膜细嫩, 管壁 较薄, 易受损伤
• 胃容积较小, 胃腺分泌的消化液酸度低, 消化酶少, 消化能力较差
• 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 对缺氧耐受力比较差 • 脑组织对血糖变化十分敏感, 血糖过低可造成脑的功能活
动紊乱
43
启示
• 保持儿童少年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新 • 儿童膳食应规律、按时, 保证体内血糖保持一定水平;膳
食中每餐均应有一定量的粮谷类或根茎类食物
44
内分泌系统
• 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 内分泌组织

15~18岁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5~18岁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5-18岁是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以下是对这些特点的详细阐述:一、生理发展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展以性发育为主,包括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经历青春期,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他们从儿童期进入成年期。

身高和体重的变化:青春期是儿童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的时期。

孩子们的骨骼、肌肉和脂肪组织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身体各系统的发育需求。

性发育:15-18岁的孩子会经历性发育的过程,包括乳房发育、月经初潮、阴毛生长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如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和自我认知的调整。

二、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

孩子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情感上的挑战。

认知发展:青春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神经元连接的数量和复杂性都会有所增加。

这使得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和问题。

但是,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如决策时的冲动和判断力的不足。

情感发展:青春期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

同时,孩子们也可能会因为情感的波动而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如焦虑、抑郁等。

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建立社交关系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与同龄人的交往和互动,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社会认知。

同时,孩子们也可能会面临一些社交上的挑战,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领导力的培养等。

三、行为特点青少年时期的行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抗性和独立性: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独立性,试图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追求自主和独立。

这种行为特点可能是由于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引起的。

追求同伴认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非常关注同伴的认同和评价。

他们可能会通过与同伴的比较和竞争来寻求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营养师》儿童青少年营养学材

《营养师》儿童青少年营养学材

《营养师》⼉童青少年营养学材⼀、⼉童、青少年的⽣理特点(⼀)学龄前⼉童的⽣理特点1、⾝⾼、体重稳步增长:与婴幼⼉相⽐,学龄前⼉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增长,这⼀时期体重增长约2kg/年,⾝⾼增长5~7cm/年。

2、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3岁时神经系统的发育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和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在继续,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婴幼⼉期。

3、咀嚼及消化能⼒仍有限:尽管3岁时乳⽛已出齐,6岁时恒⽛已萌出,但这⼀时期的咀嚼及消化能⼒仍有限,远低于成⼈,尤其是对固体⾷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因此这⼀时期还不能给予成⼈膳⾷,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

4、⼼理发育特点:3~6岁的⼉童注意⼒分散,⽆法专⼼进⾷,在⾷物选择上有⾃我做主的倾向,且模仿能⼒极强,因此这⼀时期应特别注意培养⼉童良好的饮⾷习惯。

(⼆)学龄⼉童的⽣理特点处于学龄期的⼉童⽣长迅速、代谢旺盛,体重增加2~3kg/年,⾝⾼可增⾼4~7cm/年,⾝⾼在该阶段的后期增长较快。

但各系统器官的发育快慢不同,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殖系统发育较晚,⽪下脂肪年幼时较发达,肌⾁组织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

(三)青少年的⽣理特点1、⾝⾼和体重的第⼆次突增期:通常⼥⽣的突增期开始于10~12岁,男⽣开始于12~15岁。

体重增加2~5kg/年,个别可达8~l0kg/年;⾝⾼可增⾼2~8cm/年,个别可达10~12cm/年,所增加的⾝⾼可占其成⼈时⾝⾼的15%~20%。

2、⾝体成分发⽣变化:在青春期以前男⽣和⼥⽣的脂肪和肌⾁占体重的⽐例是相似的,分别为15%和19%;进⼊青春期以后,⼥性脂肪增加到22%,男性仍为15%,⽽此时男⽣增加的瘦体重(即去脂体重)约为⼥⽣的2倍。

3、性发育成熟:青春期性腺发育逐渐成熟,性激素促使⽣殖器官发育,出现第⼆性征。

4、⼼理发育成熟: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加强,思维活跃,记忆⼒强,⼼理发育成熟,追求独⽴愿望强烈。

⼼理改变可导致饮⾷⾏为改变,如盲⽬节⾷等。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是指人们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婴幼儿期(0-2岁)、学龄前期(3-6岁)、儿童期(7-12岁)和青少年期(13-18岁)等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发育、脑部发育和性征发育等方面。

首先,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具有明显的特点。

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和骨骼系统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在婴幼儿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头部比例相对较大,手部和脚部相对较小,身体比例不太协调。

到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身体比例开始逐渐协调,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儿童少年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此时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非常明显,女孩比男孩发育得更早一些。

此外,儿童少年的肺活量、心肺功能、运动能力、骨骼和肌肉发育也在不断提升。

其次,儿童少年的脑部发育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儿童的大脑组织和神经元密度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迅速增长,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脑可塑性非常高,对刺激和经验的敏感度也非常高。

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

到了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大脑的发育逐渐趋于稳定,并逐步形成对于复杂任务的处理和整合能力。

此外,在这个阶段,儿童少年的情绪、社会认知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也在发展和成熟。

最后,儿童少年的性征发育也是该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青春期前,男女之间的性征发育差异不明显。

而到了青春期,性腺开始分泌性激素,引起了第二性征的发育。

此时,女性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男性则会出现喉结增大、深声、体毛增多等性征。

这个阶段的性征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发展标志着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总的来说,儿童少年的生理发展具有显著的规律和特点。

身体发育、脑部发育和性征发育是其主要特点。

了解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对于提供适宜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关心和指导儿童少年的成长。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一、运动系统(一)骨豁与关节特点1.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韶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

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

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

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

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

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完整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完整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完整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呈现出一些特定的年龄特点,如下所述:1. 生理特点- 身材逐渐长高,体重逐渐增加,呈现出快速生长的趋势。

- 牙齿逐渐完全长出,开始换牙期。

- 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活动能力。

2. 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研究兴趣开始产生。

- 逐渐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需要指导和引导。

3. 社交特点- 对同伴有强烈的归属感,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和交流。

-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更多的朋友。

- 具备较强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 社交经验有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4. 情感特点- 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会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 感情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5. 行为特点- 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行为规范。

-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开始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事务。

- 行为举止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还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孩子都会有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张志刚. (2007). 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志红, & 王文堂. (2013).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精)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精)

3、内脏功能健全 • 10岁时,大脑容积达到成 人的95%。
• 心肌加厚,肌肉与骨骼发 育迅速,消化功能旺盛。
• 17~18岁,体格与体力已 接近成熟。
4、认知能力
• 脑的重量及体积与成年人接近,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的 发展主要在质量上的突破与脑功能的完善方面。这时,大脑 的发育主要是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分支及髓鞘化、脑神 经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
5、消化系统 • 食管比成人明显短而窄,黏膜细嫩,管壁发育不 成熟,容易遭受损伤。 • 胃蠕动能力弱,胃容量小。 • 消化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6、泌尿系统 • 儿童的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尿的浓缩与稀释能力 比成人弱得多,故不宜吃过多的咸食。 • 膀胱壁较薄,贮尿功能差,小便次数较多。
7、免疫功能 • 学龄儿童的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 膳食中缺乏蛋白质时,胸腺体积变小,重量减轻, T细胞数目减少和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能力降低, 容易患急性传染性疾病。 8、循环系统 • 儿童的心肌纤维细弱,心脏肌层薄,但机体代谢 相对比成人旺盛,心跳比成人快。 • 据报道,8~10岁儿童的主动脉就可以形成动脉粥 样硬化,故预防高血压病应该从儿童期开始。
乡女58.4
降至
51.0
2)运动素质指标全面下降
50米跑
立定跳远
耐力跑(800M、1000M)
循环、呼吸和肌肉功能的综合反映
3)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
“双峰现象” 。肥胖儿童男孩子占80%;而贫
血症的患者多是女孩。
男孩因普遍过食和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而导
致肥胖,女孩则因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而导致 贫血、营养不良。) 贫血、缺钙、缺维生素等现象依然存在 能量过剩、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导致慢性病隐患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所不同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代谢水平、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差异。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阐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1. 生长发育方面: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婴幼儿期。

他们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出生后的头几年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此后逐渐减缓。

在青春期前后,小儿会经历第二次生长高峰,这个阶段是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

2. 器官功能方面:小儿的器官功能相对不完善,某些器官的活动水平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例如,小儿的心脏和肺活量较小,心率较快,呼吸频率较高。

消化系统也相对脆弱,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排泄功能尚不健全。

此外,小儿的皮下脂肪较少,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3. 代谢水平方面:小儿的代谢水平较高,能量消耗较大。

婴幼儿期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于蛋白质和脂肪,而青少年期则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小儿的水代谢也较为活跃,体液含量相对较多,水分需要相对较高。

4. 免疫系统方面:小儿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抵抗能力较弱。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主要依靠母亲传递的被动免疫来对抗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主动免疫系统逐渐发育,但仍然不如成人。

因此,小儿容易受到感染和传染病的侵袭。

小儿的生理特点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可以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了解小儿的器官功能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小儿疾病,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和治疗风险。

此外,了解小儿的代谢水平和免疫系统特点,可以帮助父母和保育人员更好地制定饮食和保健计划,提供合理的营养和环境保护,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代谢水平和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和提供合适的护理和教育非常重要。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青春期高血压”
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特点与教学训练
1.注意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 2.不宜过多和过长的“憋气”。 3.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问题。 4. 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系
统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
(四)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与肺活量
✓ 胸廓小、气道窄、阻力大、力量弱 肺活量小 ✓ 代谢旺盛,需氧量大 频率快
立定跳远 7~15 16~21 >22 7~13 14~16 17~18 >19
400 米跑 7~14 15~20 >21 7~11 12~16 17~20 >21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项目
仰卧起坐 60 米跑 屈臂悬垂 立定跳远 400 米跑

7~10; 7~10; 7~10; 7~10; 7~11;
(一)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
✓ 田径:先选材后定向 ✓ 高水平专项成绩较早:选材与运动定向结合 ✓ 选材不宜过早确定专项
(二)科学选材与年龄
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 ➢ 各运动项目达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年龄期(表19-7) ➢ 各运动项目达最佳成绩所需训练年限(表19-8) ➢ 确定初级选材的适宜年龄及注意问题(表19-9)
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项目


快速增 缓慢增 稳定阶 快速增 停滞阶 缓慢增 稳定阶
长阶段 长阶段 段
长阶段 段
长阶段 段
仰卧起坐 7~13 14~18 >19 7~11 12~16
60 米跑 7~14 15~18 >19 7~12 13~16 17~20 >21
屈臂悬垂 7~16 17~21 >22 7~10 11~17 18~21 >21
关节

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的这一阶段,身体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对其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他们。

下面是一篇关于儿童青少年生理特点的文章。

第一步:引言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从而对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步:婴儿期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婴儿的身体迅速增长,头部相对较大。

他们的肌肉和骨骼系统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

此外,婴儿的器官和神经系统也在发育中,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敏感。

第三步:儿童期儿童期是从两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继续迅速增长,肌肉和骨骼系统逐渐发育完善。

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也在逐渐提高,可以开始学习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

第四步: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从十二岁到十八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体继续发育,男孩和女孩开始经历性征的发育。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系统进一步发展,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此外,青少年的大脑也在发育中,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五步:影响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对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由于身体快速发育,他们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来支持生长。

此外,他们的睡眠需求也增加,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儿童青少年还需要注意锻炼身体,以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健康。

第六步:教育和照顾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对于他们的教育和照顾至关重要。

父母和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适当的教育计划和活动。

此外,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以及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七步:总结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

了解他们的身体发育和生理功能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一、运动系统(一)骨豁与关节特点1.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韶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

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

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

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

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

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

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

二、氧运输系统(一)血液儿童少年的血液总量比成人少,但按体重百分比来看,则比成人多。

成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新生儿血液总量占体重的15%,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下降,约15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血液中有形成分与成人也有差别,如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约为550。

750×104·mm—3,血红蛋白约为15-23g%,以后迅速下降,7岁左右红细胞约为400-450×104·mm—3,血红蛋白为10.5—11.68%,15岁左右接近成年人水平。

新生儿血液中白细胞是成年人的2倍,数天后很快减少,到7岁时约8000·mm—3,15岁时接近成年人水平。

其他成分与成人也有差别,但不明显,约15岁时可达成人水平。

儿童少年安静时的血细胞量指标新生儿7岁12岁15岁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红细胞(104·mm-3)血红蛋白(g%)白细胞(个·mm-3)1570020.216000~200001245011.080001048012.57000850013.55000850014.05000(二)心血管系统1.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儿童少年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但与体重的比值则和成人相近。

心脏的重量随年龄而逐渐增长,到青春期,心脏已达成人水平。

心脏容积的增长也有类似的规律。

2.心率、心输出量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及神经调节还不够完善,而新陈代谢又比较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而心率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一般到19岁以后基本趋于稳定。

儿童少年的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大。

儿少的心脏发育与其整体的发育水平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心脏的发育尚差,在运动训练时运动量石宜过大,憋气和静力练习不宜过多,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心脏若干指标的年龄变化心脏的重量每搏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年龄绝对值心重占体重绝对值相对值绝对值相对值/岁 /g /% /ml /ml·kg-1 /mlml·kg-18 13 15 18 成人96.0172.0200.0305.3310.00.440.500.480.510.2525.035.741.560.075.00.980.950.950.881.072240285031504300500088767063713.血压儿童少年心脏收缩力较弱,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口径相对比成人宽,外周阻力比较小,所以儿童少年血压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变慢,心缩力加强,血管外周阻力加大,血压逐渐升高。

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体增长迅速的青少年。

其特点是收缩压较高,一般不超过20kPa(150mmHg),具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

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减少憋气用力练习。

(三)呼吸系统1.呼吸频率与肺活量儿童少年的胸廓狭小,气道较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而呼吸肌力量又弱,所以每次呼吸的深度不及成人,肺活量较小。

但儿童少年代谢旺盛,对氧的需要相对较多,因而呼吸频率较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深度增大,频率逐渐减慢而肺活量增大。

通过运动训练,也能促进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呼吸功能。

2.肺通气量与摄氧量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不如成人,他们的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其相对值却并不低于成人,甚至还略高于成人水平。

儿童少年的最大肺通气量与最大吸氧量最大肺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年龄(岁) L·min-1 L·kg-1·min-1 L·min-1 L·kg-1·min-14~6 7~9 10~11 12~13 14~15 16~18 30~3743~5152~5656~6062~6770~1001.952.041.941.921.901.800.8~0.91.0~1.21.3~1.41.7~2.01.8~2.32.0~3.045~4747~5047~5444~5338~5137~53成人70~120 1.90 2.0~3.0 36~50(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氧运输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力量性及静力性练习。

课程的密度应小一些,中间休息的次数应多些。

2.为发展心肺功能,12-13岁后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可稍增加。

15—17岁后,可参加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可适当进行长距离项目训练,而超长距离项目训练则建议在20岁后进行。

3.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作过多的屏气。

注意呼吸道卫生。

4.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的强度和量都要严格控制;对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学生,如经常参加运动,且运动后又无不适反应者,可照常参加。

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不宜做举重等憋气力量练习,需定期检查,加强医务监督。

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物质代谢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必不可少的物质,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儿童少年蛋白质代谢特点是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即处于“正氮平衡”,所以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

生长发育愈迅速,蛋白质的需要量愈高。

如6个月的婴儿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蛋白质2.0—4.0g;4—7岁需4—6g 38—12岁需3g 312-15岁需2.25g;成人需1.0-1.5g,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2.脂肪代谢脂类是人体的组成成分,类脂为婴幼儿生长所必需,它存在于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中,对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成熟更为重要。

人体对脂肪的需要随着年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昼夜的需要量,5—6岁为2.5g·kg—1体重;10-11岁为1.5g·kg—1体重316-18岁为1g·kg—1体重。

儿童少年膳食中缺乏脂肪会影响生长发育,但脂肪过多可致肥胖,对机体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3.糖代谢糖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在维持大脑活动和肌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儿童少年一昼夜应从食物中摄取的糖量4-7岁为280—300g;8—13岁为350-370g;14-17岁为450—470g。

糖代谢的调节儿少不如成人完善。

4.水盐代谢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婴儿约占体重的80%,随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含水量逐渐下降,到成人只占体重的仍%左右。

人体每天的需水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如6-10岁为1600—2000nd,成人为2200-2500ml。

但相对需dc量却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如6岁一昼夜需水10001110g·Lg—1体重314岁70—印g·k9—1体重;18岁40-50g·kg—1体重,儿少水代谢的神经体液调节尚不够完善。

钙和磷的摄入对于骨组织的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生长加速期和性成熟期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如6—7岁儿童每日需钙0.3-0.5田而16-18岁大约为1.0g左右。

机体的生长也需钠、钾、氯等元素。

此外,在儿少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铁的供应不足,血红蛋白的生成则受到影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二)能量代谢儿童少年新陈代谢旺盛,除了维持各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外,还必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由于儿童少年在代谢方面的这一特殊需要,使他们在运动中,一方面对氧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另一方面在运动中能量的动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据研究,由于儿童少年糖的酵解能力不及成人,所以他们对长时间的最大强度的肌肉工作能力则比成人差。

例如,在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时,儿童少年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要比成人少,且年龄愈小,血乳酸水平慰低。

因此,在儿少的运动训练中,开始时宜采用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之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时间或距离,以提高他们的糖酵解供能能力。

儿童少年肝糖原的贮量比成人少,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和肌糖原也较成人少,加上最大吸氧量水平低,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也不及成年人,在长时间肌肉工作中易发生血糖水平的下降,耐久力差。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