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市场菜篮子法2.结构性失业3.凯恩斯主义4.社会优抚5.变额年金6.拉弗曲线7.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8.资产替代效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主要表现。

3.简述养老基金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4.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

5.试比较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6.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有哪些显著区别?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英国等“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其改革并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2.评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市场菜篮子法答: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

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

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2.结构性失业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这种失业的特点是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在一些行业中劳动力稀缺(如一些“朝阳产业”),而在另一些行业中却存在着一定量的失业者(如一些“夕阳产业”),这样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失业就不可避免。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一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二是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三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

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持续的时间更长,再就业的速率更低,同时,其更多集中在一些低劳动技能的群体中,或者是集中在劳动者居住在经济落后而工作机会缺乏的地区群体中。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2.补偿原理3.公积金4.企业年金5.社会保障预算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7.完全积累制8.以工代赈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3.简述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因素。

4.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5.简述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6.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社会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2.联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论述我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谈你对如何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特殊方式。

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

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补偿原理答:补偿原理是指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并举由希克斯将它进一步完善的一个原理,又叫“假想的补偿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政府可运用适当的政策措施(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害者支付补偿金),使社会变革中的受损者得到补偿,使他们保持原来的经济地位。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一章重点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一章重点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一章重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年至1934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

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的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这一时期的发端标志是德国的社会保险法。

1883年,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从而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

评价:早期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工人阶级的立场上看,是工人阶级争取自己权利的结果,从政治上看,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政治工具,从结果上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的风险以社会的制度得以分散。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德国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整劳资矛盾政策主张的产物。

历史学派的理论是为德国当时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立论的。

虽然它也主张国家干预,但与后来的理论相比,它更强调调和劳资矛盾,更多的是作为政治工具来用,后来的立论更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的作用。

“胡萝卜加大棒”,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它来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年至1947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以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的。

第一次出现“社会保障”一词,美国主要把它当做反危机的工具来利用的。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其主要手段就是刺激总需求。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新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美国最初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五个,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救济金保险、老年人救济金保险、未成年人救济金保障。

在发达国家,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全民社会健康保险的国家。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概念题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或租金资助以保证受益人“有房住”的制度。

在此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

住房保障机制的内容很广,相关的土地政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都是住房保障的范围。

本书的住房保障是狭义的概念,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

二、简答题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为什么?[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是因为:(1)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主要是因为各地区财政能力的不平衡,要实现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必须加大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即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

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纵向失衡也为该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一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社会保障收支缺口的地方政府)必须依靠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才能满足各地区社会保障开支需求和提供大致相同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3)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的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大致均等。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论述题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人大2002年研]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习题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一、名词解释(5×5′)1、社会保障2、社会保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5、社会福利单项选择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A、1601年英国《济贫法》B、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C、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D、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2、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B、消除贫困C、保持社会稳定D、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A、自助者公助B、权利和义务对等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D、维护社会稳定4、衡量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常用指标()A、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社会成员的比例B、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保障水平的高低C、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GDP的比重D、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5、不属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A、统一管理B、立法、行政、监督三分离C、征、管、用三分离D、政、企、事三分离四、多项选择1、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制度结构B、网络服务C、管理体制D、工作运行机制2、福利国家包含的两大支柱()A、充分就业B、全民保障C、社会保障制度D、普遍的福利措施3、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是指()A、实施对象具有社会性B、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C、强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D、社会化管理4、中国的社会救助包括()A、自然灾害救助B、农村五保户救助C、救灾、扶贫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目标为()A、促进经济发展B、充分就业C、协调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D、保持社会安定6、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A、低于经济增长速度B、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C、高于物价增长速度D、低于工资增长速度7、属于社会经济运行动力系统的内在机制是()A、市场的供求机制、B、计划预测机制C、风险机制D、社会公平机制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

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9章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9.1 复习笔记一、贫困概述1.贫困的概念(1)贫困的定义综上所述,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解决经济方面的贫困问题。

(2)贫困的分类①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

②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的状况。

2.贫困的测量(1)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①洛伦兹曲线是国际上用来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曲线图。

洛伦兹曲线图示法的优点是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反映出收入分配差别的基本格局,但这种图解不可能用一个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收入差距的总体水平。

②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提出的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用以测定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表明不平等的比率。

(2)贫困线贫困线,也称作最低生活标准线,一般用一个或若干个与贫困程度相关又可以观察或观测的指标来表示的对贫困程度的确定。

最主要的贫困线标准有两种:①相对贫困线。

它根据总体的收入和消费的分配状况进行确定。

②绝对贫困线。

基于一个家庭或者个体生存需要的最低水平标准而确定的贫困线,通常是根据最基本食物需要的费用进行确定的。

(3)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数,它是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它的基本特点是不考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收入变异及收入的分布,重在测定人口比率。

(4)贫困缺口率贫困缺口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是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的总和的比率。

(5)森贫困指数森指数把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率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以综合反映贫困状态,它的一般形式是:其中:A(n,q,π)是一个标准化参数,由总人口n、贫困人口q和贫困线π确定。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8章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8.1 复习笔记一、失业的一般理论1.失业的相关概念(1)失业的概念①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

②我国失业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5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

其中,劳动者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2)失业的衡量指标①失业率失业率反映的是失业者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由于失业涉及统计的技术指标和价值判断问题,不同国家对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的规定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失业率相互比较存在困难,而且总是存在失业率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②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理论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③失业的持续时间失业的持续时间是指新生劳动力或失去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或重新找到工作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或某一类别的劳动力找到工作或重新找到工作所用的平均时间。

④失业警戒线失业警戒线是基于对失业率的研究,以失业率为参照系提出的社会对失业的容忍程度。

失业警戒线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2.失业的基本类型(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①由技术进步引起;②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一、概念题1.公平[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答:公平,即公正、平等,指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

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不但要实现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机会和权利的公平,而且要达到主体各方的负担公平;不仅要确保起点公平,而且要努力维护过程公平,力求接近结果公平或者努力缩小结果的不公平。

2.帕累托最优[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其它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垄断、外部负效应、寻租等。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政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低效率,政府寻租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险责任政府的基本要素。

[武汉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如何理解政府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作用?[武汉大学2003年研]答:政府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作用有以下五点:(1)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确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和筹集资金的模式与手段,规定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给付条件、给付标准与水平。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2.1 复习笔记一、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1.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1)风险与社会保障保险学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是一种负面的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有风险就有风险管理的需要,商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而当商业保险力所不及或市场失灵时,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必要。

(2)保险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商业保险能力不足。

在个人风险形成为社会风险的情况下,私人保险市场是无能为力的。

②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利用另外一方掌握不到的信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③风险选择。

风险选择是保险人对投保人的选择。

个人的风险并不是都能转嫁给保险人的,保险人为了防止逆选择,也为了企业能盈利,对被保险人和保险标的是要进行严格选择的。

2.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1)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不仅是因为保险市场失灵,还基于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面临的许多风险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为居民提供相应的保障就成了一种价值观念。

(2)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加为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提供了可能。

反过来,快速变迁的世界又给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全球化削弱了某一国家独立制定其政治制度的能力,当然包括制定其本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能力。

(4)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了人们对政府保障的要求。

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了人们对政府保障的要求。

3.政府的政策目标与社会保障(1)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也是由它的社会政策目标决定的。

社会政策目标是许多因素的一个综合反映。

(2)因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中国政府的基本目标不一致,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合理的收入分配受到高度重视。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7.1 复习笔记一、健康、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1.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医学研究、实施环境卫生规划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等来实现。

如果政府采取社会医疗保险等措施是为了保证国民享有平等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最终达到增进健康水平的目的,那么,政府在决策时就需要就医疗服务对健康的贡献做出经验的估计,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2.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人们有两种选择:自我保险和购买保险。

医疗保险的需求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基础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的结果,因此,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越大,预期的医疗费用越大,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除此而外,医疗保险的价格、收入水平、避险心态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供给情况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3.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1)道德风险①道德风险的概念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需方消费了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同时按市场价格向供方支付医疗费用。

在医疗保险介入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现象就称为道德风险。

②减少道德风险的措施a.自负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自负额就是自己负担的额度。

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合同通常规定在医疗费用的某一额度内的费用由当事人自己承担,故称为自负额。

b.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保险合同往往规定自负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被保人共同负担,谓之共同保险。

共同保险率一般指消费者支付的比例。

(2)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均衡的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样的影响要视医疗服务供给曲线的情况而定:①如果医疗服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需求的增加并不会带来价格的提高,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数量是增加了;②如果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需求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复杂。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1′2、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3、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5、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利四部分组成。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单项选择1、C2、D3、A4、C5、C四、多项选择1、ABD2、ABC3、ABCD4、ABCD5、ACD6、ABD7、AC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

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3′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

3′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

2′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答:①国家主导性。

1′通过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并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

1′②法制性。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上篇基础理论篇第1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1.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制度简史1.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年至1934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的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这一时期的发端标志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继德国之后,其它欧洲国家也纷纷出台单项社会保险立法,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在欧洲大陆的确立。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年至1947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以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的,在这个法案中第一次出现“社会保障”一词,美国人创造社会保障这个词是以其全民化和统一管理为特点的,区别于德国以与职业相关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年至1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是以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的。

这阶段社会保障繁荣发展发展有四重含义:(1)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2)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3)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4)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

70年代西方出现“滞涨”现象,曾经是福利国家为之骄傲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它的经济增长来说已成为国家的负担。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新经济自由主义批评和攻击社会保障制度,主张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方面,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1.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本质特征(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①社会保障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国际劳工组织常称的社会保护制度,它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全保障。

②在较次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3.1 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1.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1)挤出储蓄论①挤出效应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提出,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②引致退休效应费尔德斯坦认为,工作和退休模式不是固定的,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这样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

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③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费尔德斯坦认为,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

如果资产替代效应大于退休效应,私人储蓄就会减少;如果退休效应强于资产替代效应,则私人储蓄可以增加。

费尔德斯坦认为这两种影响的相对强度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费尔德斯坦有关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储蓄的观点引起的争议a.引致退休效应是否存在?这主要看社会保障是否会导致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下降。

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部分研究都肯定了社会保障导致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下降,因而费尔德斯坦提出的引致退休效应是有道理的。

b.社会保障挤出的私人储蓄到底有多少?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社会保障挤出了私人储蓄,但数量远没有费尔德斯坦所说的那么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明显的再分配功能,其对私人储蓄的挤出效应将更为显著。

(2)挤进储蓄论①有关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首先来自“短视论”。

如果人们是“短视”的,只会为眼前的目标谋划,提供社会保障只会强制人们压缩眼前的消费而为将来做准备,必然会导致社会总储蓄的增加。

②卡甘在短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保障具有认识效应,支持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

他认为,当一个人被迫参加养老金计划时,他第一次认识到为他的老年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所以他会增加为养老进行的储蓄。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重要概念1.资产替代效应答: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引致退休效应答:工作和退休模式不是固定的,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这样,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

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3.储蓄挤出论答:储蓄挤出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1974年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4.生物回报率答:生物回报率是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

萨缪尔森假设一种经济在没有资本存量的前提下,提出了均衡状态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实际回报率等于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的总和。

如果工资的增长率加上劳动力增长率所形成的“生物回报率”大于利率,现收现付制在长期运作中仍然是有成本优势和较高收益率的,所提供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黄金率答:经济增长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二、思考题1.社会保障对储蓄有什么影响?答:(1)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安排不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储蓄的变化更多地是缘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现收现付还是基金制,在制度安排趋于成熟时,从动态、长期的观点看,对储蓄不会有显著的影响。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重要概念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在1997年建立的,是为满足相关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的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企业按职工工资的20%社会统筹账户缴费,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并记入个人账户,在满足相关的条件后,职工退休后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答:1998年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是由劳保制度下的医疗保护制度演变而来的,在劳保制度中,就业人员抚养和赡养的人口也是受到一定保护的,通常医疗费用的50%由用人单位报销。

而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只保障就业人员,“一老一小”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

职工医保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为职工工资的6%,个人缴费为工资的2%,企业缴费的2/3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及企业缴费的1/3进入个人账户。

职工因病发生费用时,制度予以补偿,但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及最高限额的规定。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

该制度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初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为目标,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成为既保障住院疾病和门诊大病也保障普通门诊的综合性医疗保险制度。

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答:2009年农村开始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为年满60岁的参保人提供养老金。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根据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题库汇总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题库汇总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9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900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4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武汉大学859社会保障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24社会保障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上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第五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六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下篇应用理论篇第七章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章医疗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失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二章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章节题库上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第五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六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下篇应用理论篇第七章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章医疗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第十二章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李珍《社会保障理论》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本书精选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5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参考大量资料对李珍主编的《社会保障理论》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重要概念1.社会福利补救模式答:英国学者理查德·梯特马斯是在《对福利的承诺》一书中分析了以“残余”现象为目标的福利和以“权利”为基础的福利,认为权利不仅来源于政治、地理等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工业化造成的普遍的“反福利”现象。

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对这种反福利现象的补救,所以才被称为补救模式。

补救模式的社会福利因循一种传统的观念——剩余观,即起到填补缺口或者是救急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服务和经济帮助只有当所有的方法和努力无效时才应该被提供,这种方法和努力包括个人的和其家庭的资源。

2.社会福利机制模式答:社会福利机制模式认为社会福利项目应被看做现代社会为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恰当的合法的功能。

按照这种观点,人们接受资助或服务并不屈辱,接受者有权得到这种帮助。

该模式实际上认为贫困现象在持续和恶化,有必要在大范围内提供制度化服务。

3.幸福指数答: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不仅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

4.老年福利答: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建立的社会服务体系。

一般而言,老年人福利可以分为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类。

二、思考题1.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答:(1)社会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的内涵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是基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差别之处,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则是基于中国民政部门实践工作的反映。

(2)社会福利的外延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千差万别,但基于对社会福利内涵所做的界定,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公共福利、特殊福利、职业福利、社会津贴以及社区服务等。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武汉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是指社会保障的增加会减少私人储蓄。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要它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即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3.社会保障基金[武汉大学2003年研]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其功能在于解除受保障对象的后顾之忧,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并不断增进国民的福利。

二、简答题1.社会保障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表现在其对资本形式、资本市场繁荣及基金增长的综合作用。

主要体现在:(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尽管社会保障资金对总储蓄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而且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会带来长期资金的巨大增长,这将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例如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

(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以及养老基金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系统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而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

(4)促进金融创新养老基金能够在鼓励金融创新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

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

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
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
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2)社会保障繁荣发展时期的发展表现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的转向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②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主要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享受对象是全体居民(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即普遍性;二是保险金不与收入相联系,即普惠性。

由此导致了社会保障从事后补救型向事前福利型演变;
③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通过社会立法,使其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二是社会保障本身制度化;三是各国纷
纷实行强制性保险;
④保障项目从零星分散的单项保障向全面体系化方向发展
社会保障项目可分为职业性的、社会性的和财政性的三大类。

职业性项目是按就业者的地位、业绩、资历提供现金或实物的保险受益额;社会性项目是直接以实物形式提供教育或医疗保健服务,其费用低于市场价格或免费;财政性项目则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等累进税制,减少低收入者的纳税义务。

这三类保障项目组合成了一个安全保障网络;
⑤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
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这支专门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职业队伍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2.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辨析题]
答: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辨析如下
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都是社会化的风险分担和经济保障机制,既有共性又有重大区别,在保险资源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保障供给的主体,二者存在冲突,但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互为促进和补充的关系。

(1)共性
①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②都进行了风险转移;
③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④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⑤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2)区别
①性质不同。

社会保险属于公共政策与公共品范畴,商业人寿保险属于私人经济范畴;
②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
③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
④保险责任主体和所有者权益不同;
⑤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
⑥被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不同。

(3)共同发展
由于人们保障需要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可共同构成国民生活的经济保障系统。

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性有利于商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
②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有限,人们可以投保商业保险实现较高的经济保障需求;
③商业保险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公共性,保险公司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社会目标的实现;
④社会保险也可以吸收商业保险的有益做法,促进自身机制和体制的完善。

3.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保险的理解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
后顾之忧。

(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的联系之处在于他们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起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缺少他们当中的一种都不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也有不同之处。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比,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制性,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4.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不同,可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国家政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其关于社会保障分配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福利经济学。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由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

1873年,由德国新历史学派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主张实行“社会政策”,强调通过举办诸如社会保障、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以缓和阶级矛盾。

(2)原则、目标、覆盖范围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是是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

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

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贫困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不仅要满足人员社会保障需求,而且开始注意满足人们的社会福利需求;
②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

公民只在履行交费义务取得享受权利后,才能依法领取各种社会保障津贴。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