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标版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类型与特点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心脏进行泵血活动的主要细胞。含 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但仅有少量的肌浆网。
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位的细胞。这类细胞的肌原纤维较少, 而缝隙连接数量较多,有利于电冲动的迅速传播。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 成分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在短 时间内凝固,防止大量失血。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第4章 循环与运动

第4章 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
三、心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博排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博排出 量,简称博出量(SV)。 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称射血分数(EF)。 肌肉活动时,射血分数提高。 博出量和射血分数均与心肌的收缩力有关; 射血分数还和舒张末期心容积有关,耐力训练使 博出量和心舒末期容积同时增加,故射血分数基 本不变。
运动生理学
第二节 血管生理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 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一)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血液充盈血管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心脏的射血和血液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外周阻 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 安静状态下,血管前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处 血压降幅最大,说明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口径较 小的动脉和微动脉。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了机体的血液 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流 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保证新陈代谢的不 断进行;运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 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 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机能。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其活动形式与 水泵相似,故又称其为心泵。
运动生理学
兴奋在心脏的不同部位传导速度不同,心 房肌和心室肌传导速度较快,因此,左右心房 几乎同时收缩,左右心室也几乎同时收缩。而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较慢,约需0.1秒。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它能使心房兴奋 收缩结束后,心室再开始兴奋,保证了心房初 级泵的作用,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模型、图解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2. 知识讲解:利用课件、模型和图解等教具,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绘制血液循环图,标注各部位名称。

2. 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小短文。

3. 设计一份关爱心脏的宣传海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家校沟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4. 课后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6. 课后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医院的心脏科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王步标版运动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王步标版运动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室舒期
1.15 0.50
21
跳转到第一页
0.2 0.1
0.8
0.3 0.4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全心舒张期
0.7 0.6
22
0.5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二)心的射血和充盈
23
跳转到第一页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 快缓 等快缓
容 速慢 容速慢
收 射射 舒充充
15
跳转到第一页
(四)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的钙离 子有明显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房和室 内传导速度快、心肌又是 功能合胞体)
3、不发生强直收缩
16
跳转到第一页
不发生强直收缩
17
跳转到第一页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
18
跳转到第一页
期前收缩 在有效不 应期后、下一次窦房 结产生的兴奋下传到 达之前,由于异常刺激 (人工或病理性刺激) 作用于心肌,使心肌 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 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26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 射入动脉。
27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
跳转到第一页
(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指每搏输出
量所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一般为55~65%。剧烈运动可增加到75%。越大,说明心脏 排血越彻底。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4-第四章-循环机能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4-第四章-循环机能
将电极放在体表一定部位引导、放大所记录的心电变化图形,称心电图。
心电图创始人爱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 :荷兰生理学家,由于研究心电图 机理﹑发明心电图描记器,获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电图的测试导联方式有: 三个标准导联(Ⅰ、Ⅱ、Ⅲ),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和aVF)和六个单极心前导联(V1~V6)。
不同导联导出图形(上图) 不同胸导联位置(下图)
正常典型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
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去 极的电位变化
QRS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电 位变化
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 过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仪
放置方式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多采用跑台运动、功率自行车、台阶运动试验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目录
CONTENTS
01 心脏的一般结构 02 心脏的生理特征 03 心动周期 04 心尖搏动和心音 05 心电图 06 心输出量
心脏的一般结构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 心肌细胞分类: 工作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 (一)兴奋性

• (二)自动节律性
×
• (三)传导性

• (四)收缩性
• 相对不应期(RRP):
• 超常期(SNP):
A:动作电位曲线 B: 机械收缩曲线
• 问题:为什么骨骼肌会“抽筋”,而心肌无?
(二)自动节律性
• 概念: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节律性,各部节律不同。 • 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正常起搏点) • 异位心率: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异位起搏点)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运动共75页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运动共75页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运动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转到第一页
(四)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的钙离 子有明显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房和室 内传导速度快、心肌又是 功能合胞体)
3、不发生强直收缩
跳转到第一页
不发生强直收缩
跳转到第一页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
跳转到第一页
期前收缩 在有效不 应期后、下一次窦房 结产生的兴奋下传到 达之前,由于异常刺 激(人工或病理性刺激 )作用于心肌,使心肌 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 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 室内压<动脉压,半月瓣关闭;但室 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 容积不变。
返回
跳转到第一页
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房内压 时,房室瓣开,心房血液大量快速被 吸入心室。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减慢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后,心室血液不断充 盈,室内压升高,使房室间压力差减 小,血液从心房缓慢流入心室。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 射入动脉。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 渐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 时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 的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 脉。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性器官。 心脏的工作犹如一个泵的作用,称为心泵。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机能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 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 构的空腔器官,是血 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是实现泵血功能的肌 肉器官。
跳转到第一页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跳转到第一页链接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心肌的生理特点与心脏泵功能相适应 的关系。
跳转到第一页
内容提要
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跳转到第一页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根据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 2、将激素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代偿性间歇 在期前收 缩之后,由窦房结下传 的兴奋往往落在期前收 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不能 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使 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 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 称为代偿性间歇
跳转到第一页
二、心动周期
(一)概念: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 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人心 率为 60~100次·min-1,平均75次·min-1 。
跳转到第一页
(二)自动节律性
概念: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 兴奋的特性。
窦性心率: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以窦房结为起搏 点的心脏活动。
异位节律: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 动。
跳转到第一页
(三)传导性
细胞之间有闰盘
窦房 结
结间束
↓ 房间束
↓ 心房肌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结 (0.1s)
返回
跳转到第一页
一个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及过程
腔室 时相
压力比较 房室瓣 半月瓣 腔容积
血流方向
心房 房缩期 房内压>室内压 开
等容收缩期 房内压<室内压 关 <动脉压
快速射血期 室内压>动脉压 关
关 缩小 关 无变化
心房→心室
无流动
开 迅速减小 心室→动脉
(二)时程:60s/75=0.8s
房缩 0.1s 室缩 0.3s 房舒 0.7s 室舒 0.5s
全心舒张期及 其生理意义
跳转到第一页
(三)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心率
40 75 150
心动周期
1.5 0.8 0.4
室缩期 1.5
0.35
0.30
0.25 0.15
室舒期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细胞组成
心肌 细胞
非自律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执
行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又称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发放有序的兴奋冲 动,并由这种兴奋冲动控制心肌中工作细 胞的兴奋,由此导致兴奋收缩偶联,实现 心脏的泵血功能。
跳转到第一页
(一)兴奋性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到 刺激时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心肌细胞的兴奋 性。与骨骼肌和心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
跳转到第一页
与神经或骨骼肌 一样,心肌细胞兴奋 性总要经历有效不应 期、相对不应期和超 常期,然后才恢复到 正常这样一段周期性 变化
跳转到第一页
心电图
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 变化曲线称心电Hale Waihona Puke (ECG)1.15 0.50
跳转到第一页
0.2 0.1
0.8
0.3 0.4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全心舒张期
0.7 0.6
0.5
跳转到第一页
返回
(二)心的射血和充盈
跳转到第一页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 快缓 等快缓 容 速慢 容速慢 收 射射 舒充充 缩 血血 张盈盈 期 期期 期期期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跳转到第一页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跳转到第一页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心室 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同步收缩 ,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缩先 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跳转到第一页
教学目的
1、掌握心泵功能及评定,动脉血压 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血液重新分配的 意义。 2、熟知运动和训练对心血管活动的 反应和适应。 3、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各类血管 的功能特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跳转到第一页
教学重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动脉血压的 成因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