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中国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四大书院的介绍: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高校,也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河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后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应天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湖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以培养博学多才、注重德行的人才为目标,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始于南唐时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白鹿洞书院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的著名学府,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白鹿洞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创建于北魏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嵩阳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这四所书院各有特色,但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历史和影响使得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嵩阳书院的导游词
嵩阳书院的导游词北天师道产生于嵩山,挽救道教于将亡;佛教禅宗产生于嵩山,走完了中国化的历程;新儒学产生于嵩山,使封建皇权存续了七百年。
下面为你整理了嵩阳书院的导游词,希望能帮到你。
各们朋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少林寺,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前去参观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要的儒家思想研究和传播基地。
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文物瞻丰,名扬古今,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
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确实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的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
隋朝时期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次修炼。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为己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场所。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
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的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退居离开朝廷,因這里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其中9至21卷就是在這里写就的。
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
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嵩阳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内,是我国古代文化名城嵩县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私立书院,嵩阳书院在文化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在嵩阳书院中,一棵独特的古柏更是备受人们瞩目。
这棵古柏位于嵩阳书院的院内,是书院历史的见证者和象征。
它高约30米,树龄已超过1500年。
如今,这棵古柏依然挺拔而茂密,树冠庞大,枝叶繁茂,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
这棵古柏是嵩阳书院的标志之一,也是书院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见证了书院从建立至今的兴衰沧桑,承载了无数师生的学问和记忆。
古柏的存在,不仅使书院更加独特和迷人,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敬意和教育启示。
嵩阳书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私立书院。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东魏孝昌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书院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书院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整体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分为三进院落,形成了独特的庭院式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书院内设有讲堂、寝室、图书馆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书院不仅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嵩阳书院的历史长河中,古柏更是成为了书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存在之一。
这棵古柏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庄严的姿态吸引人们的目光,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嵩阳书院古柏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象征着嵩阳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年,成千上万的学子和游客慕名而来,都会在古柏下停留片刻,感受这份庄严和肃穆。
嵩阳书院古柏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见证了书院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古柏的存在,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嵩阳书院古柏作为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象征,见证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教育机构,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脚下。
以下是有关嵩阳书院的历史知识:
1.创立:嵩阳书院创建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053年。
2.学院背景:嵩阳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所官办书院,其创立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范仲淹(字千里)有关。
范仲淹曾担任嵩阳书院的创办者和主要领导者。
他希望通过创立书院来推动儒家教育、传播文化,提升官员的政治素质。
3.地理位置:嵩阳书院位于嵩山脚下,河南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中华之冈”。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嵩阳书院成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中心之一。
4.教育影响:嵩阳书院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培养了大批官员和学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嵩阳书院被认为是北宋文化的重要代表。
5.历史事件:嵩阳书院曾多次被毁与重建。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它曾受到政治风云的影响,例如在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曾被毁。
但嵩阳书院最终在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的支持下得以恢复,并且成为了一所重要的官方学府。
6.文化遗产:今天,嵩阳书院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成为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象征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7.文化庙会:每年都会在嵩阳书院举行各种文化庙会和传统文化活动,以纪念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这些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
爱好者。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学府,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文化传统。
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登封市嵩阳书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登封市嵩阳书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活动主题:“知晓天文奥秘.探究儒学礼制”二、活动目的:1.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了解嵩阳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 了解嵩阳书院作为三教荟萃之地的历史演变过程,后期作为儒学圣地,“二程”对孔子的“仁”、“义”等核心思想,进一步发扬广大。
2.通过“拜师礼”、“入泮礼”等仪式的参与,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自信,学会感恩。
3.通过研学活动,学生们可以多形式、多样化、多梁道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
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们处事能力,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与同学协作克服困难等能力。
活动参与过程中,淮持秋序,遵守规则,交流感悟等,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地点:登封市嵩阳头院四、活动时间2019年三、活动地点登封市嵩阳书院四、参加人员:学校中层领导、五年级班主任及全体学生。
五、交通工具:旅游中巴六、活动安排1.本次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由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德育处刘红芬主任亲自带队,首先确保往返途中的安全,组织学生有序乘车,有序参与活动。
2.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德育处刘红芬主任负责联系、组织、安排具体工作;五年级年级主任毛梅花老师、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五年级年级学生活动,德育处王洁静老师负责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工作。
嵩阳书院—搜狗百科
嵩阳书院 书院是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 教育作用 。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 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 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
“书院嵩高景最清, 石幢 犹记故宫名。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 汉柏阴中句 偶成 。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
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弘道元年( 公元683年 )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 奉天宫”。
五代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
登封是尧、舜、禹、 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 范仲淹 、 司马光 、 程颢 、程颐 、 杨时 、 朱熹 、李纲、 范纯仁 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 《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 崇福宫 完成的。
号称“ 二程 ”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
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是 宋代理学 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撰写。
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如 《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 九经 等。
嵩阳书院导游词
嵩阳书院导游词导语: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嵩阳书院,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郑思秋,叫我小秋就行了。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的悲从心生,顿时工地上嚎啕一片。
”想把老人劝走。
”说罢扬长而去。
汉武帝无奈自嘲地说:“再大你也只能当三将军了!”汉武帝走后,三个将军就有反映了,三将军首先表示气愤:我身为最大的柏树,现在屈居于它们之下,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结果一气之下,呜呼哀哉,死了。
其实呀,是明朝末年那场大火把三将军给烧死了。
二将军气性相对小一些,只是把自己的肚皮给气炸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中间有个树洞,以前夏季有人常常钻进里面下棋乘凉。
大将军有自知之明,俺不入二将军粗,没有三将军壮,现在被封为大将军,羞愧难当,耷拉下去脑袋,天长日久,树干也歪倒在墙头上了。
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故事,不过也可以说明这两棵树有着很长的树龄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至少在2000年前汉武帝见到它们时,已经是很大的树了,那么到现在,它们高寿几何呢?根据现在科学的测定,二将军至少有4500年的树龄了,应该是原始森林的遗物。
所以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可以肯定地说,这两棵树应该是全国最大的柏树了。
当年胡同志来此旅游,听说了汉武帝错封将军柏的故事,想起文革中许多的冤假错案,于是提议把二将军称做“元帅柏”。
七、登封县图碑刻立于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中详细而形象地表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并描绘出登封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
因此,它不仅是一副山川地理图、又是文物分布图、还是旅游向导图。
其历史之久远、内容之详细、范围之广大、保存之完整,为国内所罕见,是明代石刻县图的珍品。
八、先圣殿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叫先师祠。
面阔三间,建于一米多的基台之上。
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造和开拓者。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现存建筑以明代建筑为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代至清朝时期所建。
曾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为东南诸书院之首,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院曾经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场所,汇集了当时的名儒名士,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景观
嵩阳书院现存建筑群包括大门、天井、东西书房、山门、太和殿、东西厢房、钟鼓楼等建筑,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保存较为完整。
书院内部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石桥、玉井、石柱、古树等景观点缀其中。
嵩阳书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嵩阳书院的故事
嵩阳书院的故事
嵩阳书院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私立书院,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它被誉
为中国古代教育的瑰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北宋太宗宝祐年间的嵩阳书院,最初是为了培养士人、弘扬儒学而设立的。
它的创建者太宗选派了一批备受推崇的文人学者,如程颐、范仲淹等,作为嵩阳书院的首任教授团队。
这些教授们以崇尚儒家思想、注重人文教育为原则,将书院打造成了培养人才、弘扬传统文化的学府。
在宋代后期,嵩阳书院达到了鼎盛时期。
它的学术成就和声誉吸引了大批学子
前来求学。
学院设置了广泛的课程,包括经学、史学、文学、诗词等,为学子们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教育。
许多著名的文人学者都曾经在嵩阳书院求学,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嵩阳书院逐渐式微。
到了清代,尽
管有过一段复兴的时期,但仍然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
如今,嵩阳书院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寻访。
这里
建有纪念碑、文化墙等,为人们展示了嵩阳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书院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广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智慧。
嵩阳书院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
是知识的传承和教育的源泉,更是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嵩阳书院的精神和价值观传承至今,对我们启迪深远。
我们应当铭记嵩阳书院的贡献,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4、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3、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具影响力的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2015年3月13日,应天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古代完备的书院,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关于嵩阳书院的诗词
关于嵩阳书院的诗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之一。
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嵩阳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嵩阳书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与诗词相关的文化传承,来展示其重要性和价值。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大规模官办国学,曾是古代帝王贵族及有识之士研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场所。
嵩阳书院的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特色。
院内有门楼、正厅、讲堂、学宫等建筑,布局规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
嵩阳书院被称为"千年书香",与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以来,嵩阳书院就是文人墨客们流连忘返的文化殿堂。
众多文人骚客在此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使嵩阳书院成为了文化名人"留声"的地方。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称嵩阳书院为"辄此嵩阳学,秋风其来也。
"元代著名文人郑思肖也曾以《题嵩阳书院》抒发了他对书院的崇敬之情。
这些儒家经典学府为书院注入了丰富的诗意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散发智慧和艺术气息的宝库。
在嵩阳书院中,诗社和书院教育是协调发展的。
嵩阳书院的教育传统十分重视诗词创作与论辩技巧的培养。
学员在这里不仅能够学到典籍之道,还能用丹青和诗词表达自我。
这种注重文艺与学问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学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
他们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擅长作诗、作文,并将嵩阳书院和诗词创作紧密相连。
这些优秀的文人墨客为嵩阳书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也为中国的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嵩阳书院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其诗词文化传承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嵩阳书院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和国学热的重要象征,是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之源。
综上所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与诗词相关的文化传承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
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第1名: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
嵩阳书院创建于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2010年8月作为“天地之中”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2名: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
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
第3名: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
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第4名: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
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
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
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
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
朱熹曾为之作记。
第5名: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该院亦称”龟山书院“。
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时称“东林党”。
第6名:白鹿洞书院距九江市区30公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亩,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嵩阳书院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嵩阳书院篇一: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礼貌,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嵩阳书院是有名的风景区,也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是北宋以来历代名儒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是中国古代儒学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嵩阳书院两侧被山峰环抱,书院内外古柏参天,柳树,松树,银杏树等应有尽有,满目苍翠。
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文化沉积丰厚,有名的“将军柏”,“大将军”和“二将军”是那么雄伟,那么美丽。
将军柏树龄古老,举世罕见,高20余米,胸径5.4米,树龄4500余年,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
虽然它们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枝叶挺拔。
关于“将军柏”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民间传说,是因为柏树受封时,汉武帝首先看到一株大柏树,便封为"大将军",而又看到了更大的一棵,但天子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只好让大的屈居第二,今“大将军”柏半伏于石墙之上,“二将军”柏树干中裂。
“三将军柏”树已于明末被火烧死了。
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多关注我国的民俗传统,积极投入到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华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发扬!遗产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耀眼明珠,我们绝不能让它停留在现在,停留在历史上。
让文化遗产成为一幅壮美的画卷,一如谱写在旷野的诗篇!篇二:我的家乡在登封市,它是一座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城。
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更是令人神往。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
走进大门,只见树木郁郁葱葱。
正前方有一座石碑,上面雕刻着整个嵩阳书院的建筑结构图。
四大书院记忆口诀
四大书院记忆口诀摘要:一、四大书院的历史背景1.四大书院的起源2.四大书院的发展与繁荣3.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二、四大书院的特点1.岳麓书院2.白鹿洞书院3.嵩阳书院4.应天书院三、四大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1.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2.白鹿洞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3.嵩阳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4.应天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四、四大书院的文化影响与传承1.四大书院的文化影响2.四大书院的现代传承与意义正文:在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
四大书院是指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四所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这四所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四大书院的历史背景四大书院起源于唐朝,繁荣于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这段时间里,四大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了传承文化、研究学术的重要场所。
二、四大书院的特点1.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是四大书院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
岳麓书院以山为背景,景色秀丽,环境优雅,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书院。
岳麓书院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2.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书院。
白鹿洞书院以儒家学说为主,兼容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
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才能的人才。
3.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嵩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书院。
嵩阳书院强调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注重个体的修养与成长。
嵩阳书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道教的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应天书院:位于江苏南京,是我国著名的皇家书院。
应天书院以培养皇家子弟为主,注重礼仪教育,强调忠诚、孝道等儒家道德品质。
应天书院的建筑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登封嵩阳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书院。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府,嵩阳书院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嵩阳书院的历史渊源、文物建筑、文化教育传统等方面进行介绍。
嵩阳书院据说始建于北宋时期,约在公元1034年。
这个古老的书院是皇帝赋予大学的名称,表明它享有尊贵的地位。
嵩阳书院因其地处嵩山下的嵩阳禅院旁而得名。
作为皇家设立的书院,嵩阳书院曾经是舞台上熙熙攘攘的学术生活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
嵩阳书院的文物建筑独具魅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春窗,这是书院主楼。
春窗是一座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四周围以走廊式的榆木窗框,内部设有书室和讲堂。
书院的大门上刻有一副“大儒伯夷”匾额,其中的字体优美,是许多艺术家以及字体设计者学习的范本。
此外,书院还有后世加建的一些附属建筑,如藏书楼、讲经楼等。
这些建筑物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保存完好的状态下,向后人展示了古代书院的面貌。
嵩阳书院是一所注重教育的学府,重视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
书院设有讲坛、讲堂等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科课程。
在书院士举办的传统考试中,学生们需通过不同的考核来晋升到不同的等级,以获得更高级别的学术荣誉。
书院还筹办了一个文化节,为学子们提供了艺术表演、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机会。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嵩阳书院作为反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不仅仅是一所学府,更是一座教育的圣地。
嵩阳书院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
书院承办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学者、艺术家以及其他文化名人参与。
此外,嵩阳书院还与其他学府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例如与中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中心等。
这种开放的态度促进了学术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嵩阳书院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10公里处的嵩山南麓。
始建于唐朝,宋、元、明、
清各朝均得到发展。
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的历史悠久,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创建的。
这里是集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名字。
在这里,有不少著名的学者,如主持嵩阳书院的刘筠、唐人程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以及清代著名学者王阳明等。
嵩阳书院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学术机构,也是一个寺庙,另外还有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学习。
该书院一共分为十二进,进内有前厅、后厅、左厢房、右厢房、偏房,以及正厅等特色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
书院的建筑风格非常传统,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形式,色彩淳朴考究,深受游客和学者们的喜爱。
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廊檐、古朴的石柱、曲折的石阶、飘扬的红旗等等,每个角落都透露出古老文化的气息。
除了学习书法和绘画艺术,游客们还可以看到著名的文化文物展览和文化讲座。
书院还经常举办一些庆祝文化活动,如“文
化汇演”、“学院邦交”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古老文化的同时,体验到了传统文化中的乐趣。
并且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嵩山风光,一览“太室屯八十一峰”的壮观景色。
总之,登封嵩阳书院作为一个古老的学术机构,被誉为嵩山文化的瑰宝,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前来嵩阳书院参观,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历史上的璀璨光辉。
嵩阳书院:中州教育史上的明珠
作者: 宫嵩涛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遗产
页码: 54-60页
主题词: 嵩阳书院 教育史 学校性质 教学方法 创办者 学者 讲学 校刊
摘要: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最初只是收藏、校刊书籍、辨明典章的地方。
五代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官学衰废,士子苦无就学之所,于是自动择地读书。
一些学者在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下,选择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地,作为“群居讲学之所”,出现了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
书院的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不少有名学者讲学其间,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聚众讲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嵩阳书院:中国儒家教育的一座圣殿
嵩阳书院:中国儒家教育的一座圣殿
佳音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7月3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包含的8处11项古建筑中,嵩阳书院是较为特殊的一处,书院的千年古院落不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我国【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佳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99
【相关文献】
1.嵩阳书院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J], 刘嵩萍
2.嵩阳书院教育史述论 [J], 王琦
3.浅论嵩阳书院的教育及其影响 [J], 叶宪允
4.清初乡绅与地方教育——以嵩阳书院的复兴为视角 [J], 徐春燕
5.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园地--嵩阳书院 [J], 赵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游嵩阳书院有感
游嵩阳书院有感游嵩阳书院有感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
嵩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山。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嵩高,中岳也,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
嵩阳书院汲嵩山之毓秀,纳峻极之灵气,所谓之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自春秋孔子首开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
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迭、信仰的变幻,沉浮于历史潮流。
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佛、道极盛。
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世以返治。
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
所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成完人,立命则造福于民。
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
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
绿水环绕,锁住一院秋色。
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地方。
书院初为宗教之所,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之气。
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
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
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
静静地立着,缓缓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
教化的气息在院中飘散。
随风上溯千年,开理学之宗的程颢正站在路口,低语苍然,与学生道别。
背负理学传承的重任,学生们渐行渐远。
那个下午的程门立雪如一则严厉的训诫:最初那朵瑞花的翩然飘舞在儒者的凝神冥想前止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
作用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并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融讲学、藏书、供祭于一身,集天道、地脉、人缘、文气于一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光辉典范,也是儒学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基地,在古代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堪称符号或堪比名片的作用。
一、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
讲学是嵩阳书院的核心活动,也是其作为教育机构的首要标志。
嵩阳书院位嵩山之地脉,摄中岳之灵气,汲佛、道、儒之菁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在推动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培养造就人才之时,更逐渐积累出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磅礴大气的教育理念。
嵩阳书院的讲学活动可谓宽严相济。
从讲学内容上看:自五代、北宋至清代,嵩阳书院讲学一直是以理学、经学、考课为主要内容。
耿介、冉觐祖、窦克勤、汤斌、张沐等人自己还编撰《孔门言仁言孝之旨》、《子在川上一章》、《易谦卦》、《公都子一章》、《知言养气一章》、《太极图疏义》、《大学首章》、《中庸首章》等讲义。
从讲学方法上看:
嵩阳书院采用的形式与今天的学术研讨会颇为类似。
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书院规定学生应读的书目,提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并且鼓励同学之间自由辩论、互相启发。
同时,书院也提倡学生之间相互批评,教导学生严以律己,改过迁善。
另外,耿介、张壎等名儒还采取“会讲制”、“升堂讲说”(即让弟子通过自学后讲授有关知识)等灵活的讲学形式。
从教学原则上看,(耿介《为学六则》)要遵循“立志”、“存养”、“穷理”、“力行、“虚心”、“有恒”等六个指导思想。
藏书是书院的应有之意,也是考量书院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标杆。
嵩阳书院丰富藏书主要来自四方面:第一、皇帝赐书。
如: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赵匡义亲自向书院颁赐《易》、《书》、《诗》等九经书疏作为教材。
第二、私人捐赠。
据清人钱仪吉的《碑传集》记载:“鲁山教谕李兆元闻耿介倡学嵩阳书院,命子李瀚往学,并赠书多种。
”第三、购置书籍。
如:乾隆四年(1739),登封士绅焦如蘅、董其成负责购置清庭御颁的《五经》、《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书,存至藏书楼。
第四、刊刻书籍。
现存于藏书楼内的《二程粹言》、《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等书均为嵩阳书院自己刊刻的。
嵩阳书院藏书存量相当巨大,在清初藏书已达86部万余册。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嵩阳书院孕育了独特的教育理念。
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关,集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于一体;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
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采用问难论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院内的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可以看出,嵩阳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熠熠生辉。
二、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圣地
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重要源头,而嵩阳书院是这一地区历史上享负盛名的学术中心。
当时,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都曾云集于此,他们以“理”为核心,主张对国家、对社会乃至个人的一切行为和道德进行严格的规范,奠定“程朱理学”的传承地位。
唐宋之际,儒、佛、道三教渐行合流,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总趋势相得益彰,“程朱理学”的诞生自然是儒、释、道相互碰撞的必然结果。
嵩阳书院执鞭讲学期间,二程“在讲自己的理学体系的同时,对佛、道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尤其是在心性与佛性上更为突出”。
他们既认为:“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只心便是天,尽知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也认为:“道则自然生万物……道则自然生生不息”,“理便是天道也”。
此外,二程在吸收佛教思辨哲学和道家、道教宇宙本体论的同时,也批判了佛、道出世主义的宗教思想,并将儒、佛、道思想相融合,从而把传统儒学发展到新理学的新阶段。
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的经历对二程理学思想的丰富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二程对于儒学的研究,造诣深湛,各地生儒慕名前来,“四方之士从游者日益众”,多时竟至数百人。
据说,程颢“先生之门,学者多矣。
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程颐“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二程的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八十多人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对正宗程学南传起重要作用的就是“程门立雪”故事中的杨时。
杨时也确实不负老师厚望,回到江南后,开创“东林书院”,弘扬岳麓书院,对二程理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自二程到朱熹,经过众多弟子的传播与发挥,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即“程朱理学”,以后更发展为宋明理学。
明朝嘉靖年间,登封县令候泰立志复兴教育,使嵩阳书院修建房舍,聘师招徒,重新振兴,并修建“二程祠”,纪念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理学传播中的贡献。
清初,耿介承继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教学思想亲自执教,使以孔孟儒学体系为宗旨而完善和发展的程朱理学在嵩阳书院教育史上又一次复兴。
可以看出,嵩阳书院不仅是“程朱理学”的诞生地,而且还有力推动了程朱理学的传播及新儒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它上承周敦颐开创德濂学下启朱学及陆王心学,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嵩阳书院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传统美德的承继者和开拓者
“以德育人”是儒家一贯倡导的教育理念,重视人的道德品性培养是儒家传统,自古已然。
作为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在讲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普及,并将培养造就健全的道德人格视为
教育的一大目的。
有关嵩阳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史实在《嵩阳书院志》中多有记载。
窦克勤在《嵩阳书院志·序》中说:“书院者,所以教天下之英才,而驱之于仁义道德之地也。
人人于斯学,则人人为仁义之士、道德之儒矣。
”耿介在《嵩阳书院讲学纪事》中更是强调道德教育中的孝道:“诸生欲求为圣贤,先要求为孝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大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清康熙年间,王又旦讲学于嵩阳书院,他在《藏书楼讲语》中明确提出,建设书院就是“要学者从身心性命处体究,以为圣为贤自期,异日当有用于天下国家,不可徒务章句口耳,为博取功名之地”。
很明显,嵩阳书院之所以学风蒸蒸日上,成為培养理学家的著名书院,不能不说与其重视道德教育有关。
篙阳书院重视道德教育,不仅实施道德讲解,也借助于优良环境的影响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熏陶的教育、一种感性的教育、一种榜样的教育,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这一点,从书院的一些建筑物和供祭活动可以有所发现。
根据《篙阳书院志》记载,院内的建筑,除藏书楼、讲堂、宿舍之外,还有先圣祠、诸贤祠、崇儒祠等。
通过这些建筑及相应的祭祀活动和这些建筑物的深蕴内涵,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变化,深化讲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儒家伦理道德的信念。
按照《祀典》规定,每年于仲春仲秋季节,由书院山长率领全体师生举行祭祀。
在先圣祠和先贤祠祭祀时,还要宣读祭告文,表示更崇高的敬
意。
在培养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利用摆设香案、陈列祭器、迎神、奏乐、行三献礼、焚告文、送神等简洁而又不失庄重的礼节仪式活动,激发学生对理想人物的爱慕敬仰之情,以便在实践中效仿,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形式。
嵩阳书院,以它不可替代的身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儒学(理学)的发展和完善,使儒家经典以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嵩阳书院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和普及,既触及了人的道德本性等内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触及了明人伦等外在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内圣”与“外王”、“明德”与“新民”、“正心诚意”与“治国平天下”的统一。
由此来看,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宫嵩涛.嵩阳书院[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嵩岳文献丛刊[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王琦.嵩阳书院教育史述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安国楼.嵩阳书院与二程理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
[5]李珊珊.嵩阳书院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张国臣.中国少林文化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