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观点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的观点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引言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时代的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然而,纵观这些研究,评论家们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单纯从作品出发来探讨这一课题,因此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产生了无穷争论。本论文将集百家之长,试图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特点的分析,力求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的理解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的原因。

主要观点

18世纪初期以及以前,人们是从舞台上理解和欣赏哈姆雷特的。在人们的眼中,他是勇敢的和强有力的英雄,完成了复仇的使命并恢复了正义。18世纪以后,哈姆雷特从舞台来到了读者和研究者手中,从此就有了说不尽的哈姆雷特。

歌德是德国第一个分析哈姆雷特性格的人。他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由于他性格软弱。在他的笔下,“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力量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19世纪对哈姆雷特的批评占主导地位的是浪漫批评家,他们笔下的哈姆雷特忧郁感伤,回避现实,耽于幻想。英国浪漫诗人柯勒律治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他认为哈姆雷特并不懦弱,拖延报仇是由于优柔寡断,而优柔寡断是过度思虑的结果。20世纪初的布拉德雷基本上继承了19世纪的研究传统,认为哈姆雷特优柔

寡断,行动迟缓。布拉德雷认为忧郁是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普遍特有的气质。他认为哈姆雷特本来是善于行动的,只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才犹豫不决。几个世纪以来,《哈姆雷特》经久不衰已经充分证实了它的成功和不朽。戏剧情节告诉我们,哈姆雷特是一个行动非常果断的人,他毫不犹豫地刺杀波洛涅斯和在海上遇见海盗船时第一个跳上贼船时的勇敢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如果离开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分析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我们就无法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目的。在众多的评论当中,威尔逊的观点为哈姆雷特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他把哈姆雷特和当时的真实人物联系起来,他认为第一次进入莎士比亚头脑中的哈姆雷特形象来自于“光辉的、忧郁的和不幸命运的埃塞克斯的遭遇和个性。”凯特尔也认为应该把哈姆雷特的性格放到整个时代和整个世界中去理解。他着重

指出,在?600年那样的年代,“既不是哈姆雷特也不是莎士比亚能够用行动(即便是悲剧性的)解决一个青年的困难处境的……莎士比亚除了用深刻的现实主义去表现外,其他都是无能为力的。”(凯特尔,136)

故事来源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之前,有关哈姆雷特的故事就已经流传了400多年,而且有不同的版本。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考证,普遍的观点认为莎士比亚是根据基德的同名故事改编的,因此,莎士比亚对原故事的取舍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观点和目的。基德介绍了国王身边的卫兵,增加了哈姆雷特接近国王的难度;突出哈姆雷特的装疯是为了有机会接近国王。然而莎士比亚从未提及卫兵所带来的障碍而哈姆

雷特的装疯在莎士比亚笔下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他看似的疯话,却往往是一语道破。那么莎士比亚是如何使延宕的行为合理化呢?他赋予哈姆雷特一个忧郁的性格。因此忧郁是莎士比亚要突出表现的主题。

历史背景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呼唤巨人和产生巨人的时代,其成就是惊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但是,我们不仅要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辉灿烂,也要认清它的深刻矛盾和黑暗。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曙光,但是对光明的追求却

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历程,甚至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曾到英国讲学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为接受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一六○○年被活活烧死于罗马。因此,“巨人”们渴望光明和自由,但是却被专制、压迫和欺诈包围着,孤独、失望、悲观厌世、忧郁愤懑正是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在英国,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王朝的封建主义反动本质有增无减,它同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破裂,下议院不断抗议女王的政策和皇家特权,通货膨胀,疾病,贫穷,宗教分歧,社会动荡,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程度日益加深,他们在担负封建势力的压迫的同时,又多了一重灾难。人与人之间金钱利害关系猖獗,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伦敦变成了娼妓、盗贼和罪恶的深渊。空中弥漫着忧郁和压抑的阴云,忧郁症成了一种社会

风气。

莎士比亚从喜剧到悲剧的创作转变历来是学者们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喜剧明朗的天空突然变得如此阴暗?阳光、欢笑和快乐的生活、甜美的爱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恐怖的气氛和暗淡、绝望的心情?

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一种解释是,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喜剧和历史剧的创作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悲剧,这种源于古希腊的最古老的文学形式给他的艺术才华以更大的创作空间,而莎士比亚对古典悲剧理论的突破,尤其是对时空的突破,使悲剧艺术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最高成就。另一种解释是,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个人也在遭受不幸,他的儿子,十一岁的哈姆奈特不幸离开了人世,这无疑使莎士比亚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尽管上述解释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普遍的理论认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主要因素来自当时的社会。批评家们认为莎士比亚的第66首十四行诗是他悲剧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他第二时期悲剧创作的基调。在诗中,他这样写道:“对这些都厌倦了,我呼唤着安息地死亡,君不见,天才注定要成为乞丐,空空如也的草包却修饰得富丽堂皇……全都厌倦了,我要离开这一切,只是我死了,将撇下我爱人形单影只。这一时期,在英国的文坛上,虽然存在多种文学形式,如抒情诗、史诗、散文和十四行诗,但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是戏剧,尤其是悲剧。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英国伟大的悲剧时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悲剧作家。这一现象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有直接联系的。这一时期文坛的另一特点是讽刺作品的盛行,作品风格悲观,愤怒,以各种方式针砭时弊。虽然后来这种讽刺作品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