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毒理学——4
24
3.经皮肤染毒 脱毛:化学法脱毛或机械法脱毛 (体表面积的10%)。 染毒:局部涂敷受试物或大鼠、 小鼠浸尾法染毒。
25
4.经注射途径染毒
静脉注射或滴注;
腹腔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椎管内注射
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58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1) 物种和品系 实验动物对受试物的生物转化、生理生 化、毒性反应与人类相当或相似。
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59
(2) 性别、年龄和动物数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13
适宜容积染毒
① 经口:20ml/kg(空腹动物); ② 经皮:2ml/kg; ③ 静脉:1ml/kg(5min以上); ④ 肌肉注射:0.5ml/kg(一个部位); ⑤ 眼睛:0.01ml/每眼; ⑥ 直肠:0.5ml/kg; ⑦ 阴道:大鼠0.2ml,兔lml; ⑧ 吸入:2mg/L; ⑨ 鼻:猴或犬每鼻孔0.1ml。
吞咽胶囊:将受试物装入胶囊中,放至舌 后部,迫使动物咽下。 喂饲:将受试物掺入动物饲料或饮水中供 实验动物自行摄入。
18
2.经呼吸道染毒 吸入染毒 静式吸入染毒;
动式吸入染毒。
气管内注入
19
静式吸入染毒 方法:将实验动物置于有一定体积的密 闭容器中,加入液态或气态受试物,形成 一定浓度的受试物空气环境进行染毒。 优点:简单、方便、受试物消耗少,适 合于小鼠。 缺点:氧气减少;浓度不稳定;经皮吸 收;不适合稍大动物;挥发性。
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标准操作技术
急性毒性试验佚名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1
试验设计
2
确定试验物质的给药途径、剂量和
暴露时间,合理设计试验组和对照
组,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
3
数据分析
4
收集和整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和结果解读,评估化学物质的毒
性潜力和危害等级。
试验准备
准备动物和试验物质,并遵守试验 室安全和伦理规定,保证试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操作
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严 格控制剂量和暴露时间,记录动物 的毒性反应和不良效应。
试验结果的解读和评价标准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一般以LD50值为指标进行解读,在国际上有一系列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化学物 质的毒性程度和危害等级。
试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2 测试方法的改进
动物模型不能完全代 表人类生物反应,因 此在试验结果的解读 和评估时需要谨慎考 虑。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价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短期毒性潜力的试验方法,通 过暴露一定剂量的物质给实验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以及产生的不 良效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为了规范评估过程,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常用的试验方法和原理
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 进更精准、准确的试 验方法,以提高试验 结果的预测性和可比 性。
3 替代和替补模型
发展替代和替补模型, 例如体外细胞实验和 计算机模拟,以减少 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试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在化学品安全评估、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LD50试验 通过确定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毫克/ 千克体重作为单位。 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通过口服给予 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害程度。 急性皮肤 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涂抹于动物皮肤上,观察皮肤反应和毒性症 状,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皮肤刺激和毒害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
Sx50=0.0307 logLD50及其95%可信限 =0.6329±1.96×0.0307=0.6329±0.0602 小鼠的经口LD50为4.29g/kg,其95%可信范围 为3.74~4.93g/kg
急性毒性评价
外源化学物相对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WHO)
鱼类急性毒性分级
LD50的局限性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指人或动物一次或24 h
之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
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致死 效应。
一次:指瞬间给实验动物染毒,如经
口、经静脉注射染毒。
24 h之内多次:指外源化学物毒性过 低,需给予动物较大剂量。
急性毒性效应出现的快慢和毒性反应的强 度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染毒剂量的大小 有关。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完全随机分配后各组所属动物号
2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配的结果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动物编号 随即数字 除4后余数 1 54 2 2 83 3 3 80 0 4 53 1 5 90 2 6 75 3 7 53 1 8 78 2 9 93 1 10 47 3 11 72 0 12 09 1 13 54 2 14 66 2 15 95 3 16 44 0 17 68 0 18 67 3 19 67 3 20 86 2
由急性毒性试验可得到两类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 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毒性,包 括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 死量、最大耐受量等;
下限参数 是以非致死性急性毒作用 为终点的毒性,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无 作用剂量等。
用小动物试验可求出外源化学物对一种或几种 实验动物的急性LD50或LC50; 用 大 动 物 试 验 可 求 出 近 似 致 死 剂 量 (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 根据LD50 (LC50 )值可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以 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大小和急 性毒作用的强度。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学习课件急性毒性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安全给药 剂量范围,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 反应。
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可以为化学品的风险 评估提供参考,帮助确定安全使用条件 。
VS
环境影响评估
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化学品,急性 毒性实验有助于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 危害。
实验限制与伦理考虑
学习课件:急性毒性实验 内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 实验操作流程 • 实验结果分析 • 急性毒性实验的应用与限制 • 急性毒性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评估物质对 实验动物急性毒性的实验方法。
性。
实验后处理
01
02
03
04
动物安葬
在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动物 尸体,遵守相关规定。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评估实验结果。
撰写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并按照要求进行提交。
实验总结与反思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 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3
CATALOGUE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数据和毒性分级,解释受试物质的毒性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急性毒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04
CATALOGUE
急性毒性实验的应用与限制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筛选
急性毒性实验可以初步评估候选药物 的毒性,为后续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
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或应用
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或应用引言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一种物质对于生物体的毒性程度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暴露给实验动物,并观察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应和死亡情况,来确定该物质的毒性程度。
急性毒性实验在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原理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暴露:在实验中暴露的时间可以是短暂的,一般在24小时内。
此外,实验动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接触毒物,包括经口、经皮、经鼻等。
2.剂量:实验中使用的毒物剂量可以是单一剂量,也可以是逐渐增加的剂量。
这样可以观察到不同剂量对实验动物的不同影响。
3.考虑实验动物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对某种物质的反应可能不同。
通常在实验中使用小鼠、大鼠、兔子等。
4.观察指标:实验中观察的指标可以包括行为、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等。
例如,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检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以及检测动物体内的生化指标(如血液中的生化参数)等。
5.记录和分析: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评估毒物的急性毒性程度。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在以下几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1.医药研究:在医药研究中,急性毒性实验经常用于评估新药物的毒性。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并评估药物对实验动物的可能影响。
2.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领域中,急性毒性实验可以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毒性程度。
这有助于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处理方法,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3.环境保护:急性毒性实验可以用于评估某些化学物质对环境中生物的可能危害。
这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监管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4.毒物鉴定:对于涉嫌中毒的实验动物或人体的样本,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来确定可能的毒物。
这对于病例调查和刑事侦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一种物质对生物体毒性程度的常用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暴露于实验动物,并观察动物的反应和死亡情况来评估毒性。
该实验方法在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4-1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
4-1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 急性毒性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二) 实验目的1.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变化。
也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一) 实验动物选择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体内试验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是为了阐明受试外来化合物对人的急性危害性质和危害强度。
所以选择实验动物时,要求在其接触化合物之后的毒性反应,应当与人接触该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虽然利用任何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向人外推都必须十分慎重,但这一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仍非常重要。
1.物种选择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目前实际应用中以大鼠和小鼠为主,尤以大鼠使用很多。
需指出大鼠并非对外来化合物都最敏感。
家兔常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皮肤毒性,包括对粘膜的刺激。
猫、狗也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但因价贵不易于大量使用。
猪为杂食动物,对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表现与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皮肤结构与人较近似。
急性毒性实验
1 实验设备
2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包括动物饲养箱、 注射器、生物安全柜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 条件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
3 实验操作
实验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 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分析不同剂量下实验对象的反 应情况,确定毒性的剂量响应 关系。
死亡率分析
计算不同剂量下实验对象的死 亡率,评估物质的致死能力。
实验流程
1
试验前
确定实验目标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试验进行
按照指定剂量和时间给予实验对象物质,并记录相关数据。
3
试验后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物质的毒性程度。
实验对象和数量
动物实验对象
常用的动物实验对象包括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鼠、兔子等。
细胞实验对象
细胞实验对象常用的细胞系包括人类细胞系和 动物细胞系。
实验条件
急性毒性实验
了解急性毒性实验的概述、流程、实验对象和数量、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分 析以及实验局限性。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实验概述
1 定义
急性毒性实验用于评估物 质在给定剂量和时间内对 生物体的毒性。
2 重要性
确定物质的毒性程度对安 全评估和风险控制至关重 要。
3 法规要求
许多国家和地区要求进行 急性毒性实验以确保产品 的安全性。
症状分析
观察实验对象的各种症状,了 解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局限性
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动物模型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2 剂量和时间的局限性
实验中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3 伦理道德的局限性
急性毒性试验方案
急性毒性试验方案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单次或短时间内暴露给动物或人类的某种物质引起的致死或可逆的严重生理或行为异常的试验。
该试验方法是衡量化学物质的毒性的基本方法。
本文将介绍急性毒性试验的实施流程、试验动物的选取、试验总体方案和数据分析。
一、试验动物的选取:一般采用小鼠、大鼠、兔子等常见实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前可选用以体重为基础的随机方法进行面部体检和组织检查,确保被选中的动物状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建议使用健康、年龄相当、性别相同的同种动物。
二、试验总体方案:(一)实验前准备① 确定药物的理论毒性LD50值。
② 检查试验动物的健康状况,重量平均分布。
③ 毒物制备:根据LD50值计算出适量的毒物浓度,制备用于实验的溶液。
(二)实验操作① 实验动物按照体重分组,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 实验组的动物分别接受毒性物质,对照组的动物接受纯水或生理盐水等无害物质。
③ 观察动物在接受测试物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和明显症状。
④ 测试持续时间应不超过14天,每日记录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水分摄入量,并定期检查动物的状态。
(三)数据分析① 研究数据分析应该包括生理指标评价、心理行为表现、体重变化评估等多个方面。
②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变化、摄入量等数据,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实施流程:② 准备用于实验的试验动物,并确保它们健康、无明显异常。
⑦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并计算出药物的LD50值。
四、结论: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学物质毒性的基本方法。
选择健康的、年龄相当的、性别相同的同种动物作为试验对象,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动物情况和记录关键数据。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药物的LD50值并分析毒物的毒性程度。
研究人员应该严格把握实验过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第4部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
95%可 信 区间
;
9
结果解 释 通过 LC50的 测定 ,可 评 价受试 样 品 的急性 吸人 毒性 及其 毒性 分级 ,可 按
GBZ/T240.1的 附 录 C进
行 ,但 其 结果外 推 到人 类 的有 效性 是 有 限 的 。
Part4:Acute inhaIation toxicity test
⒛ 11-0⒏ 19发 布
2012-03-01 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GBz/T240.4-2011
刖亠
口
根据《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职业病 防治法 》 制定本部分 。
GBz/T240《 化学 品毒理学评价 程序和试验方法 》 现分为 以下 四十 四部 分 —— 第 1部 分 :总 则 —— 第 2部 分 :急 性经 口 毒性试验 —— 第 3部 分 :急 性经皮毒性试验
;
;
;
—— 第 11部 分 :体 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 12部 分 :体 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 畸变试验 —— 第 13部 分 :哺 乳动物精原细胞 /初 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
;
—— 第 14部 分 :啮 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 第 15部 分 :亚 急性 经 口 毒性试验 —— 第 16部 分 :亚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n
急性 、 慢性等吸人毒
性 试 验提 供剂 量
5
试 验掇 述
各试验组动物在一定
后 观 察 动 物 的毒 性 反应 和死 亡 体解剖 。
吸人不间 逖皮 的受 蜘
试 验期 间死 亡 的动 物 大
毒浓
选 择 可 通 过 预 试 验 确 定 。染 毒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急性毒性实验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在暴露于高浓度物质后的反应和症状,来评估物质的毒性程度。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
实验材料和设备•未知化学物质样品•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毒性评估表格•天平•注射器•实验室用具(例如:试管、容器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确保动物的品种纯正、健康,并符合实验要求。
–准备实验动物的舒适住所,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
–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
2.分组与标记–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标记清楚以避免混淆。
–对照组不接触未知化学物质,用于对比分析实验组的数据结果。
3.化学物质注射–使用天平准确称取一定剂量的未知化学物质。
–使用注射器将化学物质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注意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4.观察和记录–在注射化学物质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动物的症状和行为变化。
–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变化、心跳变化、体温变化、运动能力降低等。
–使用毒性评估表格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实验结束与数据处理–实验时间结束后,停止对动物的处理。
–统计和整理实验动物的观察数据,计算各个实验组的平均值和变异程度。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判断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程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程度评估结果。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症状和行为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动物在注射未知化学物质后出现了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异常变化,如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体温升高等。
2.对照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未出现上述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变化与未知化学物质的注射有关。
3.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未知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程度。
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基于实验动物进行的可靠、可控的毒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在短期接触下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以下是急性毒性实验的详细介绍。
一、实验目的1. 评估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作用。
2. 确定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对特定实验动物的最大耐受剂量。
3. 为长期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动物和分组1. 实验动物通常为小鼠、大鼠、兔等。
2. 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剂量组,每组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
3. 为了比较不同实验物质的毒性作用,应设置对照组。
三、实验流程1. 预实验:由实验动物的发育期、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剂量的大小。
2. 实验前麻醉:给实验动物注射一定的麻醉剂,减轻实验操作对实验动物造成的压力与伤害。
3. 实验操作:将事先测定好的化学物质按照设定的剂量进行注射、灌入或其他途径的给药,实验时间尽量控制在24小时内,保持实验环境稳定,记录实验动物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4. 实验后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症状、行为、体重、死亡率等指标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
5.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指标,判定化学物质是否符合的相应毒性标准。
四、实验准则与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了解细节操作规范及化学物质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情况。
2.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整洁,注意安全防护,防止事故的发生。
3. 操作结束后,实验动物应得到合适的处置和善后。
4. 实验需要考虑3R(Reduce, Refine and Replace)原则,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痛苦,降低实验道德伦理压力。
五、结论2. 急性毒性实验是毒性检测领域中最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是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水平不可或缺的方法。
3.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应始终注意实验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急性毒性试验讲解
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 产生危害的重要步骤。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以初步了解化学品对生物体的毒性 作用和潜在风险。
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化学品的分类、标签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有助于制 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常用动物
大鼠、小鼠、兔子等。
02
急性毒性试验操作流程
实验前准备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急性毒性试验之前,必须明确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化学物质、 药物或其他物质的毒性,还是为了其 他目的。
准备实验材料
准备好所需的化学物质、药物或其他 质,以及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如注射器、秤、笼子等。
选择实验动物
细胞模型
利用特定细胞系或干细胞 分化得到的细胞,模拟体 内环境进行毒性测试。
计算模型
基于已知化合物的毒性数 据,建立预测模型,实现 对新化合物的快速毒性预 测。
微流控技术
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实现 细胞与分子的复杂交互, 为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提 供新途径。
急性毒性与其他毒性试验的整合
整合多种毒性试验
将急性毒性试验与其他类型的毒性试验(如慢性毒性、生殖毒性 等)相结合,全面评估化合物的潜在危害。
目的
了解受试物质的毒性性质,为后续的 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及毒理学研 究提供依据,同时为化学品的安全评 估和危险度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试验方法
实验设计
根据受试物质的特点和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 鼠、兔子等),确定受试物质的剂量范围,设置对照组。
给药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经口、皮肤、吸入等),确保 受试物质能够被动物充分吸收。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急性毒性是指暴露于毒性物质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严重损害。 了解其评价方法对保护人类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暴露于高剂量毒性物质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危害和损害,主要包括生物学效应、组织损 伤和死亡。这些毒性反应可能是由于化学物质对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动物实验评估
大鼠实验
大鼠实验是最常用的动物实验之一。通过观察 大鼠对毒性物质的反应,了解其对人类的潜在 风险。
兔眼刺激试验
兔眼刺激试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对眼部的刺激性 的一种常见方法,但存在动物伦理和科学有效 性的争议。
鱼类毒性试验
鱼类毒性试验可以评估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的 影响。这些试验提供了对水环境中的潜在风险
毒素组学
毒素组学是通过分析候选标志物来评估毒性,这些标志物可以指示暴露后的生物效应和身 体反应。
评价结果解读
评价结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剂量-反应关系、毒物学机制和暴露情况。一个只有轻微影响但在高剂 量下仍然不安全的物质可能被认为有潜在危险。
现有挑战
急性毒性评价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同物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和剂量响应的变异性。此外,动物实验的 使用引发了伦理和道德的争议。
体外细胞培养
体外细胞培养是一种通过使用细胞模型评估急 性毒性的替代方法。它允许控制实验条件并提
替代性方法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同时避免了动物实验的使用。这种方法基于对 分子结构和生物反应的理解。
体外模型
体外模型使用以人类来源细胞构建的人工系统进行毒性评估。这种替代性方法更接近真实 人体情估急性毒性,我们需要继续开发替代性方法,如体外模型和计 算机预测。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提高评估精 度。
急性毒性试验使用技术说明
急性毒性试验使用技术说明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学品、药品、食品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中急性毒性试验被广泛运用于药物研发、化学工业、食品生产等领域中。
本文旨在介绍急性毒性试验的使用技术,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实验室准备实验室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关键场所。
在进行实验前,有必要做好实验室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实验室应有完善的配备。
仪器设备、试剂物品、动物品种等设备要齐全,保证各种条件下都能准确执行试验。
其次,实验人员要接受专业训练,掌握实验技能,能够准确执行实验步骤,确保错误率的最小化。
最后,在进行实验时,实验室应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操作。
2、实验步骤急性毒性试验一般包括口服、皮肤接触、静脉注射等不同方式的试验。
此处以口服试验为例子,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前的注射控制在实验开始前,要提前选用健康状态良好、体状均匀的小鼠进行注射,检查小鼠的MedDRA和文献纪录和行为的合适性。
(2)药物给药将小鼠随机分成各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以及对照组的生理盐水,以评估药物对小鼠口服的毒性。
药物在实验过程中需遵循国际公认的实验流程,严格按照规定剂量进行投药喂食。
(3)观察反应在小鼠口服后的一定时间内,实验人员应准确记录小鼠出现的毒性反应。
如呼吸急促、朦胧、食欲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等。
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设定不同的观察时间,以便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数据。
3、急性毒性试验指标在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时,需要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小鼠的反应进行评估。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指标:(1)主观症状针对小鼠出现的主观症状,如神经功能障碍、冻僵、的颤抖等,进行记录,其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是反映药物毒性的可靠指标。
(2)生理学指标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分析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的生理学指标,如血糖、尿素含量、粪便颜色等,可以有效判断毒物的毒性程度。
(3)组织学变化可以通过取样,对小鼠的内脏或组织进行检查和观察,来判断毒物对器官和组织的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改进寇氏法)
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改进寇氏法)一、目的1、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
2、观察马钱子的毒性反应。
二、实验原理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药物毒性的大小,常用动物的致死量来表示,因为动物生与死的生理指标较其他指标明显、客观、容易掌握。
致死量的测定也较准确。
在测定致死量的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动物是否出现耸毛、倦卧、耳壳苍白或充血、突眼、步履蹒跚、肌肉瘫痪、呼吸困难、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
致死量的测定常以半数致死量为标准。
半数致死量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妈药物致死量对数值,用符号LD50表示。
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可靠,而且稳定,现已成为标志动物急性中毒程度的重要常数。
LD50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如Bliss法、改进寇氏法、简化机率单位法、累积插值法、机率单位-加权直线加归法等等。
以上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有共同的要求:(1)动物:均选用体重17~22克健康小鼠(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得超过4克),或选用体重120~150克(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得超过1 0克)健康大鼠作实验动物。
性别相同或雌雄各半。
(2)给药途径:要求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必须有一种与临床所采用的相同。
溶于水的药物沿须测定静脉注射的LD50。
值得提出的是,临床上虽然不用腹腔注射,但动物实验因腹腔注射给药方便,吸收迅速,颇为常用。
若供试药物在腹腔内不引起强烈刺激或局部变化(如纤维性病变等),那么啮齿类动物腹腔注射的LD50,参数很接近于静脉给药的LD50。
口服制剂无法通过注射给药途径时,可只用胃肠给药。
(3)试验周期和观察指标:给药后至少观察7天。
观察期间应逐日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动物的分布。
(4)正式试验前,均须先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试验,大致测出受试药物引起0%和100%死亡率的致死量范围,然后安排正式试验。
正式试验组数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一般选用4~5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为10~20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lg LD50 = d·[∑pi (1- pi )/ni ]1/2
其中,xk:最高剂量的对数; d:相邻两组剂量之比的对数;
pi:各组死亡率;
ni:各组动物数。 LD50的95%可信限为:
i:组数;
SElgLD50:标准误差对数; lg-1(lgLD50±1.96SELD50)
三、霍恩法 ( 也叫剂量递增法或流动平均法)
眼
降低或升高
其它
姿势正常、消瘦
2 观察时间
1)一般观察一周即可。因急性毒性实验中,动 物的中毒症状以及死亡,一般多出现在给予 被检物后24~48h以内。
2)如中毒反应出现较迟,主要在48h或3~4天后 出现,则观察期也必须相应延长至2周甚至4 周,特别是48~70h内。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评价
一、 半数致死量和急性毒作用带
器官系统 观察项目 中毒后一般表现 姿态改变、叫声异常、不安、呆卧 少动 痉挛、震颤、运动失调、麻痹、惊 厥、强制性动作 易兴奋、知觉过敏或缺乏知觉 强直、驰缓 震颤、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 心搏过强或减弱 膨胀、凹陷、呕吐、腹泻、便秘 不成形、黑色或灰色
行为
中枢神经 系统 和躯体运 动系统
动作
二、急性毒性分级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中,借用国际上 的六级标准。
急性毒性 分级
大 鼠 经 口 LD50(mg/Kg 体重) <1
大约相当 于 体 重 7 0 Kg 人 的 致死剂量 稍尝,<7 滴 7滴~1茶 匙 1 茶 匙 ~ 35g 35~350g
几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举例
6级,极毒
1 特点
动物数量固定,剂量也固定,因而简单易行
使用动物数量较少 但可信限范围较大,不够精确 2 剂量分组
一般分四或五组,每组四或五只动物,各组中雌 鼠与雄鼠数应分别相等,该方法对剂量系列要求 严格,主要有两种:
1)剂量递增公比为:
即,
1.00 2.15 4.64
×10t
t=0,±1,±2,±3…… 1.00 2)剂量递增公比为: 即, 3.16 t=0,±1,±2,±3…… ×10t
3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 测定受试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半数致 死量(LD50),以初步估计其对人类毒 害的 危险性。 (2) 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 官,阐明受试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3) 为进一步进行亚慢性和慢性试验以及其它特 殊毒性试验的剂量设常设5~10个剂量组,每组6~10只。首先确定最 高、最低量两个组,分别可使动物90%和10%死亡。
预试时按2倍或3倍递增剂量,每次三个剂量水平(如200, 400,800mg/Kg或100、300、900mg/Kg)测试动物死 亡率。
3 计算公式:
当p1=0,pk=1,上式可简化为
1 半数致死量
1)LD50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实验动物的物种、品系、性别、年龄、受试化 合物浓度及稀释溶液的性质、喂饲条件以及试验者的 熟练程度等。 2)存在一定的取样误差
3)LD50是一个点的界限,所以是一个质反应,而不能代
表受试物的急性特征。
2 急性毒作用带(acute effect zone, Zac):
第四章 急性毒性作用 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节 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
一、概念和试验目的
1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概念
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 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包 括死亡)。
2 急性毒性试验
是研究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实验动物被 检化学物后,观察在短期内(一般7天)引起动 物毒性表现的实验。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1 动物种类
一般常用大鼠或小鼠;如果同时用两种动物,其中一种 为非啮齿类如狗、猴等更为理想
2动物年龄
动物年龄不易过老过幼,一般应选用初成年者, 大、小鼠 为出生后2~3个月左右,体重一般分别为200g(180~240g) 和20g(18~25g)左右; 狗为生后一年左右。 所有动物进入实验室后,至少饲养观察一周,选取其健 康动物,体重相差应在10%以内,动物性别除另有要求, 雌雄分别试验外,一般常雌雄各半。
三、给予被检物的途径和方法
原则上要求与人类摄入该物质的实际途径相同, 对食品中化学物质来说,主要是经口给予,在急性 毒性试验中,多采用灌胃法。
四、观察指标和时间
1.观察指标
在测定LD50中,主要观察指标:
动物死亡数目,
动物主要中毒症状和开始出现的时间 死亡的时间也要记录。
啮齿类动物中毒表现观察项目
3 预试
(1) 以10,100,1000mg/Kg剂量,各用2~3只小鼠灌 胃。根据24h内所产生的效应和反应来初步判断毒性。
(2) 以215mg/Kg剂量用5只动物灌胃,以24h内产生的效 应和反应来初步判断毒性。
4查表
对刺激反 应性 肌肉张力
血液循环 系统
心区触诊
腹形 肠胃系统 粪便硬度 颜色
生殖泌尿 系统
阴户、乳 腺 阴茎 会阴部
膨胀、分泌增多 脱垂 被粪便污秽 发红、褶皱、松弛、出现皮疹、竖毛 分泌物增多、充血、苍白、紫绀、黄 疸 上睑下垂 眼球突出、眼球震颤 混浊
皮肤和毛 发 粘膜
颜色、张 力 结膜、口 腔 眼睑 眼球 透明度 直肠、脚 爪部的皮 肤温度 一般情况
2级, 实际无毒
5001 15000
~
3 5 0 ~ 1050g
化森锌(5200)驱蚊酯(8200)
1级,无毒
>15000
>1050g
福美铁(>17000)
第三节 LD50计算方法
一、寇氏法(也叫平均剂量法)
1 原理
要求各组实验动物数相等,相邻组剂量成等比级数,若 满足此要求,则受试物剂量的对数与死亡率成比例关系 要求各剂量大致有一半组所产生的反应率在10~50%之 间,另一半在50~90%之间,最好还有反应率在0%及 100%的组,故需预试。
肉毒杆菌毒素(致死量30~ 50mg人)
5级,剧毒
1~50
对硫磷(6~15) 西力生(30) 磷化锌(47)
4级, 中等毒
51~500
倍硫磷(250~395)氯丹(57) 六六六(125)敌百虫(450) 二氯乙烷(770) 苯甲酸钠 (2000) 赛力散(2080)棉 草枯(5000)
3级,低毒
501~5000